中国有埃博拉病毒吗是谁控制住的 中国有埃博拉病毒吗怎么控制住的

1、1基本简介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就夺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刚果(金)让100多人命丧黄泉,2004年5月下旬苏丹南部疫情再发,已有4人死亡,同时俄罗斯一实验室女科学家因针刺感染而丧命,这一病毒杀手已引起WHO的高度重视。2传播方法埃博拉病毒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虽然猴子间的空气传染在实验室中已被证实,但并不能证明人与人之间能够透过空气2、传播病毒。美茵嘉护士是空气传染的可能病例,研究人员并不确定她是如何接触到病毒。埃博拉病毒直至现在,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大都是因为医院的环境,糟糕的公共卫生、随处弃置的针头、缺乏负压病房都对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威胁。因为较好的设备及卫生,在现代化的医院中,埃博拉病毒几乎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行。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埃博拉病毒可能不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此期接触病人甚至可能不会受感染。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的因腹泻、呕吐和出血所排出的体液将具有高度的生物危险性。由于缺乏适当的医疗设备和卫生训练,疫情的大规模流行往往发生在那些没有现代化医院和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的贫困地区。许多感染源存在的地区正好具有这些特征。在这样的3、环境下,控制疾病的仅有措施是:禁止共享针头,在严格消毒情况下也不能重复使用针头;隔离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照严格的规程,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所有医护人员和访问工作者都应当严格执行这些措施。3病毒名称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埃博拉病毒的名称出自非洲扎伊尔的“埃博拉河”。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4、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该地区靠近1976年Nhoy Mushola记载的在扎伊尔的Yambuku和苏丹西部的Nzara是第一次爆发的地方。在这次爆发中,共有602个感染案例,有397人死亡。其中扎伊尔318例感染,有280例死亡;苏丹有284例感染,117例死亡。4病毒分型目前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4 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 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和EBO-S对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对人类不致病,对非人类灵长类5、动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对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5生物性状“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例如离心机的高速运转可能使病毒粒子变形。病毒粒子一般直径约80纳米,但长度可达1400纳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长度则接近1000纳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6、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6结构形态埃博拉病毒(EBV)属丝状病毒科,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 4.17106 。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7理化特性EBV在常7、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min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min可使之完全灭活。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胆酸钠、-丙内酯、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射线也可使之灭活。EBV在血液样本或病尸中可存活数周;4条件下存放5周其感染性保持不变,8周滴度降至一半。-70条件可长期保存。8发现过程埃博拉热病的首次公开亮相是1976年9月扎伊尔北部巴姆巴地区的雅布库村庄。埃博拉热病第一例死者是马波罗洛克拉,传教团的学校教师,他死于9月8日。不明白是什么导致了洛克拉的发烧、带血腹泻、呕吐、牙床和鼻、眼渗血,修女医院的护士们匆忙给他注射了8、抗生素、氯醛和维他命,静脉注射电解液治疗他的脱水。以后的几天,曾在医院看过病的一些人也在自己的村庄中死去,显示出同样可怕的症状。马波罗洛克拉葬礼后不久,他的母亲、妻子和岳母也相继病倒。他的家人、朋友总共有21人死亡,只有三个人幸存下来,包括他的妻子,但她怀的婴儿却是死产。9月12日,修女比塔开始发烧,她是第一个染病的修女埃博拉病毒,9月19日,也就是一周后比塔病逝。埃博拉病毒就是以雅布库村庄附近的一条河来命名的。埃博拉是一大批神秘而格外危险的非洲出血病毒之一。这些非洲病毒最近已从它们的潜伏处突然杀出,毁灭把它们惊动的人,并且一旦释放便非常难以控制。一般情况下,埃博拉防不胜防。在躲开可能的攻击后9、,埃博拉病毒在除了骨头和骨骼的肌肉外,对人体任何其他组织或器官都一视同仁地加以侵蚀,像扫荡一样。当病毒将自身复制到宿主的血细胞中,血细胞便开始死亡并凝结在一起。凝块堵塞血管,切断全身的血液供应;感染的器官开始出现死片。病毒蛋白质以特有的凶残攻击胶原,这是固定器官的连结组织中主要的蛋白质。当胶原变成浆状物,器官表面开始出现孔洞,包括皮肤,血从孔洞中倾泻而出。皮肤下面出现血斑;液化的死皮在表面形成水疱。在这个阶段所有的孔窍都会渗血,同时皮肤和肌肉的表面隔膜开始炸裂。这稀奇古怪令人毛骨悚然的过程一直持续到病毒成指数地繁殖,毁坏内脏使之完全失去作用以致宿主死亡为止。当这种事发生时,已死或部分已死的器官10、开始液化。像血液、粪便和呕吐物这样的流体,一点一滴都充满了上百万的病毒。在身体内部,心脏开始渗血,渗入周围的空腔。肝脏肿大、裂开,然后化脓腐烂;肾脏失灵,塞满了死细胞和血块。死的、凝结的血细胞比比皆是,包括大脑,妨碍了供氧,最终导致痴呆和严重的癫痫发作。同时,病毒摧毁剩余血液的凝结能力,以致大出血不受抑制地继续。活的死的血液随同死组织及脱落的粘膜,包括胃、口腔和肠道的粘膜,经过呕吐和腹泻抛出体外。崩溃的血管和肠子不再固定在一起,而是像流体一般涌入体腔。虽然在体液中漂浮着,但组织自身是脱水的,无法执行其功能,于是病人开始死亡。19治疗方法9.1辅助性治疗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11、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9.2疫苗研制埃博拉病毒新华网消息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科学家17日说,预防致12、命性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经通过了最初的人类安全检测,其令人充满希望的迹象表明,这种疫苗能使人类免受此病的感染。21人接受了早期测试的试验性疫苗。不过国家卫生研究院负责人加里纳贝尔提醒人们,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证实这种疫苗是否成功。即使如此,这个消息仍旧让美国科学家们雀跃万分。他们一直担心这种恐怖的病毒有可能被用作生化武器,而且该病在非洲的自然感染个案不断增长。现已制造出使猴群不会被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感染的疫苗;这些疫苗是以基因重组过的囊状口腔炎病毒和滤过性病毒为基础,上面附着埃博拉病毒。另外,现在也能够通过把埃博拉病毒中八个基因的其中一个 VP30 拿走,从而制造出自身无法复制的埃博拉病毒。13、但是,现在尚无对人类有效之疫苗。埃博拉出血热能引起内出血,患者会在数天内死亡。该病现在无药可救。埃博拉传染性极高,而且死亡率高达90%。该病毒在1976年得到确认,迄今为止此病只在非洲出现。疫苗不仅能抑制该病的大面积暴发,而且还能保护医生、护士和动物饲养员,以防患于未然。纳贝尔和他在国家卫生研究院疫苗研究中心的同事从含有3个埃博拉蛋白质的DNA中研发出疫苗。他们说,该疫苗能令猴子对埃博拉有免疫力。10病毒流行10.1地区分布埃博拉出血热目前为止主要呈现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大草原,但已从开始的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扩展到刚果共和国、中非共和国、利比亚、加蓬、尼日利亚、肯尼亚14、、科特迪瓦、喀麦隆、津巴布韦、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区偶有病例报道,均属于输入性或实验室意外感染,未发现有埃博拉出血热流行。世界卫生组织7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迄今已报告有759人确认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因埃博拉出血热死亡的人数增加到467人。其中,几内亚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共报告了413个病例,其中303人丧生。利比里亚报告107个病例,其中65人病死。塞拉利昂报告239个病例中,有99人病死。据悉,这已经创造了历次埃博拉疫情感染病例与病死人数的历史新高。210.2其他地区流行区感染,异地发病。到目前为止,英国、瑞士报道过输入病例,均为流行区旅行,参与诊治病人或参与调查研究15、人员。没有流行。实验室感染。至今报道明确的埃博拉实验室感染至少有2次,一次为1976年,英国Porton Down微生物研究所(RME),一工作人员实验室内转移埃博拉感染的豚鼠肝匀浆时针头刺入大拇指而感染。另一次为2004年5月俄罗斯维克托实验室,一女科学家意外被感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扎破手指,感染发病死亡。11防范措施11.1控制传播控制“埃博拉”的扩散,首先要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动态,加强国境检疫,暂停进口猴子主要限制来自疫区的猴子,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除灵长类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对有出血症状的可疑病人,应隔离观察。一旦确诊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对病人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即16、使用带有空气滤过装置的隔离设备。医护人员、实验人员穿好隔离服,可能时需穿太空服进行检验操作,以防意外。对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也应进行密切观察。11.2辅助性治疗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17、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11.3疫苗研制2006年2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负责人加里纳贝尔称,预防致命性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经通过了最初的人类安全检测,其令人充满希望的迹象表明,这种疫苗能使人类免受此病的感染。已经有21人接受了早期测试的试验性疫苗。不过纳贝尔提醒说,仍需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证实这种疫苗是否成功。纳贝尔和研究中心的同事从含有3个埃博拉蛋白质的DNA中研发出疫苗。他们说,这种疫苗能令猴子对埃博拉有免疫力。疫苗不仅能抑制这种病的传播,还能保护医生、护士和动物饲养员,以防患于未然。11.4各国举措18、美国参议院2004年5月19日通过“生物盾牌计划”法案,批准拨款56亿美元用于美国预防生物或者化学武器袭击。法案涉及的生化袭击包括天花、炭疽病、肉毒杆菌毒素、瘟疫和埃博拉病毒等。这项名为“生物盾牌计划”的法案规定,在未来十年内,美国将鼓励制药企业研究与开发针对生物恐怖活动的应对措施,加快对解毒药品的批准过程,在紧急情况下允许政府向公众提供未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某些治疗方法。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合成了外表和结构与埃博拉病毒十分相似、但毒性要弱得多的病毒。这种病毒可用于研究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和毒性发作机制,帮助开发埃博拉疫苗,防止生物恐怖。这种埃博拉类似病毒是东京大学河冈义裕教授领导的研究19、小组合成的。除了基因不同,这种病毒的外形、结构形式及所包含的蛋白质都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一样,并且也能感染人体细胞。河冈教授曾成功合成了真正的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共包含7种蛋白质,其构造是在细管状外壳中包裹着基因和蛋白质复合体。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埃博拉类似病毒与真正的埃博拉病毒外表十分相似。埃博拉类似病毒的毒性要低得多,研究、试验更为方便。12生物战争由于埃博拉病毒致死率极高,因此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归类为最高等级之生物恐怖袭击的武器。被认为是最可怕的威胁公共安全、健康的潜在生物武器。根据美国科学家于Fort Detrick和前苏联Biopreparat机构的研究,埃博拉病毒曾在冷战期间20、考虑作为针对苏联的生物武器。埃博拉因其致命性强而考虑作为生物武器,但由于病毒孵化期短,很可能在先杀死一部分人之后无法大规模传播。因此有些病毒研究者希望通过结合天花病毒,制造出一种传播范围大、杀伤力强的病毒,作为恐怖袭击武器。1992年,日本的奥姆真理教领袖麻原彰晃曾带领40名成员赴扎伊尔,希望获得此病毒,作为大屠杀工具,但最后并未成功。13艺术作品1994年,美国作家普里斯顿以此为背景写了小说热区,这本小说畅销一时,并引起全球对这种神秘病毒的普遍关注。1994年12月在加蓬又发现此病。1995年,好莱坞推出了由达斯廷-霍夫曼主演的影片极度恐慌,在银幕上再现了埃博拉病毒夺取人命的恐怖景象,令全球21、观众对埃博拉病毒闻名色变。1996年,中国香港电影埃博拉病毒,由王晶监制,邱礼涛执导,金像影帝黄秋生主演。影片讲述一个被埃博拉病毒感染后变态杀人狂连续杀人的故事。14疫情报告14.1时间轴埃博拉实验室感染:有报道明确的埃博拉实验室感染至少有2次,一次为1976年,英国Porton Down微生物研究所(RME),一工作人员实验室内转移埃博拉感染的豚鼠肝匀浆时针头刺入大拇指而感染。另一次为2004年5月俄罗斯维克托实验室,一女科学家意外被感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扎破手指,感染发病死亡。1976年611月。苏丹南部,共发病284例,死亡151例,病死率为53%。1976年910月间在民主刚果(前扎伊尔22、)扎伊尔周边地区,发现318个病例,280例病死,病死率88%。85例因共用注射器感染,继发者为医护和病人亲属。1979年在苏丹的恩扎拉地区,发病33例,死亡22例,病死率为67%。1994年6月在加蓬的明克伯、马科库地区及热带雨林采金区,发病49例,死亡31例,病死率63%。1995年4月在民主刚果基奎特市及其周围地区发生,发病315例,死亡245例,病死率77%。继发病例多为治疗和护理人员,占所有病例的25%。1996年2月1997年1月在加蓬北部,发病60例,死亡45例,病死率75%。66人/97人流行源于接触了1只丛林中死亡的黑猩猩的21名村民,继发病例都参加病死者传统的葬礼。200023、年8月2001年1月在乌干达北部的古卢、Masindi及Mbarara。共发病425例,死亡224例,病死率53%。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刚果共和国和加蓬,共发病123例,97例病死,病死率为79%。2002年12月2003年4月底,刚果共和国共发生感染病例143例,病死128例,病死率89%。流行原因与人类狩猎活动有关,与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动物接触而感染。2005年46月,在刚果(布)发病12例,发现9例病人均死亡。经尸检取样化验后证实。2012年7月31日(当地时间),乌干达发现三例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例。截止当地时间8月3日,已确诊53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至少16人死亡。另有3124、2人被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而被隔离。1名因疑似病例而被隔离在医院接受检查的囚犯逃跑2014年,肆虐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病毒蔓延速度惊人。病毒至4月1日 已造成82人死亡。截至4月14日在几内亚已出现168名感染者,其中108人死亡。2014年7月,尼日利亚出现首宗输入型埃博拉病毒病确认病例,患者于7月25日在拉各斯市死亡。26日,尼政府宣布将尼传染病警戒提升至红色级别,并要求所有海陆空口岸实施埃博拉病毒病监测,采取相应卫生检验检疫措施。2014年7月27日,利比里亚一名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利比里亚医生死于埃博拉病毒,另有一位美国医生已感染此病毒,正在接受治疗。截止2014年7月25、28日,此次疫情已经在西非导致672人丧生,是有记录以来丧生人数最多的一次。2014年7月29日,塞拉利昂卫生部门确认,领导塞拉利昂对抗有史以来最严重一次埃博拉疫情的医生于当地时间7月29日因感染埃博拉病毒逝世,年仅39岁。舍克汗(Sheik Umar Khan)亲自救治了一百余名患者,在他逝世之前,已经有数十名当地医疗工作者牺牲。据世卫组织统计,这种烈性传染病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其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内出血和外出血。迄今为止本次爆发的死亡率为56%,但历史上最高可达90%。14.2香港一女子疑感染香港一女子疑感染传染性极强病毒埃博拉病毒5近日,有报道称,一名由非洲返回香港的女子,近期身体出26、现类似埃博拉病毒的症状,目前入住香港伊利莎伯医院的隔离病房。医院表示,按惯常做法,假如病人确诊染病,就会通过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公布。香港卫生防护中心说,中心会在接到医院通报传染病确诊病例后,开始隔离流行病学调查。该女子2014年7月28日返港后出现发烧、头晕及呕吐,类似埃博拉病毒的初期症状,目前在伊利沙伯医院隔离治疗,情况稳定。14.3疫情爆发埃博拉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的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正呈加速蔓延之势,此轮疫情从2月份在几内亚被发现至今,已报告132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丧生。有国际医疗组织指出,此轮疫情正面临进一步“失控”的境地。几内亚已有确认或疑似病例460个,其中339人丧生。其邻国利比里亚有329个确诊或疑似病例,156人死亡,塞拉利昂报告533个确诊或疑似病例,233人死亡。尼日利亚也首次报告一个疑似病
一、中国人感染埃博拉病毒人数  埃博拉病毒潜伏期极短,发病很快又强烈。起源地为非洲,如果真的某个中国人从非洲回来,又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话,相信在飞机上就会发病,等不到下飞机就被隔离了,因此中国出现埃博拉病毒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二、埃博拉病毒怎么预防  不接触传染源  健康人的不到隔离区去,如果家里发现有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立刻全家都要进行隔离~目前中国还有发现埃博拉病毒,所以不必紧张~  对于有可能传染疾病的东西,立即处理  最好的办法就是火烧,因为埃博拉病毒不耐高温。对于那些患者用过的东西,要赶快丢掉或者处理。对于死者的*不能停放在家中。  高温  埃博拉病毒不耐高温,在高压蒸汽下很快死去。目前疫地都是采用这个方法来对付埃博拉病毒。对于医疗用的针头,眼镜,衣服,都必须严格消毒。  所有医疗用品都使用一次性的  刚才已经说过了,埃博拉病毒不耐高温。但是实际情况下,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地区,所有的隔离用品,以及医疗用的衣服,眼镜,针筒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仍然只使用一次。这是因为该病毒太可怕了,无孔不入,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三、埃博拉病毒怎么传染  血液传染  在埃博拉刚出现的时候,实际感染的人其实很少,但是因为非洲医疗实在太落伍了。一只针筒无数人用,导致了疫情的大爆发~血液传播是埃博拉的主要途径,记得报道说俄罗斯有个女科学家,就是因为扎破了手而殉职!  其他体液传染  埃博拉可以通过各种体液进入人体。具体感染情况很多,不要说过夫妻生活这样的高危途径了,就连和患者对话,病毒都有可能钻进吐沫星子,再经过空气感染健康的人!  其他接触传染  其实也是一种体液接触。接触埃博拉患者的人很容易感染。记得以前就报道过护士感染埃博拉的。还有全家人在一个盆里洗手,全家都感染身亡的。埃博拉的凶残之处在于间接接触埃博拉病毒的东西,都有可能传染病毒。  “埃博拉”是刚果(金)(旧称扎伊尔)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四、埃博拉病毒分型  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4 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 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和EBO-S对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对人类不致病,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对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2009年7月9日,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道,在菲律宾一些农场的猪身上鉴别出一种名为reston的埃博拉病毒(EBO-R)此但与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对人造成威胁。  扎伊尔型  扎伊尔埃博拉毒有高达90%的致死率,在流行地区死亡率1976年为88%、1977年为100%、1994年为59%、1995年为81%、1996年为73%、2001年至2002年为80%,2003年则是90%,2007年平均为83%。  1976年8月26日首次于刚果(金)北边城镇爆发,首位个案纪录为44岁教师Mabalo Lokela,当时他的高烧被诊断为疑似疟疾感染,并且接受奎宁注射治疗,这位病人每日回医院就诊观察,一周后却恶化为无法控制的呕吐,带血腹泻、头痛、晕眩伴随呼吸困难,并开始自口、鼻、直肠等多处开始出血,于9月18日过世,病程仅约2周。  不久之后,更多病患带着相似的症状就医,包括发烧、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疲倦、恶心、晕眩等。这些常发展成带血腹泻、严重呕吐和多发性出血,初期传染可能肇因于重复使用用过却未消毒之针筒,后续传染主要则是照顾病患时,在没有适当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受到病毒侵袭或传统埋葬前置作业的清洗过程。  苏丹型  苏丹埃博拉病毒在1976年首次在苏丹棉花厂工人身上被发现。研究人员指出,这名工人应该是在工厂中或附近接触到到带原生物宿主,但在检测过工厂附近的动物及昆虫后仍一无所获,带原宿主至今仍是未知。  第二个病例是一位住在苏丹的夜店负责人,当地医院用尽所有的方法治疗他都没有效果,最后还是宣告不治。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并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导致病毒传遍医院发生大爆发。  最近的爆发发生于2004年5月。2004年5月,苏丹Yambio县回报20个病例,并有五人死亡。疾病管制局在几天后确认这些病例为苏丹埃博拉,邻近国家例如乌干达、刚果皆增加边界的守卫,以控制疫情。1976年苏丹埃博拉的平均死亡率为53%,1979年为68%,2000年至2001年间为53%,平均死亡率为53.76%。  雷斯顿型  1989年11月首次在一群由菲律宾进口至美国维珍尼亚州雷斯顿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身上发现。此一病毒对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但对人类并没有致命性。  1990年2月,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雷斯顿、德州及菲律宾爆发。1992年及1996年,更多病例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和德州发现。所有感染的猴只出现与猿猴出血热类似的症状。在这两次爆发中,没有任何人类受到感染。  科特迪瓦型  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这个品种首先在科特迪瓦的塔伊国家公园中被发现。在1994年11月1日,二只黑猩猩*在森林里被发现。检验人员发现在心脏中的血液是棕色的且已液化(通常*中的血液在死亡十几小时之后就应该完全凝固),内脏外观并没有明显痕迹,肺中充满血液。从黑猩猩身上采取到的组织显示,此病毒与苏丹埃博拉及1976年爆发的扎伊尔埃博拉十分相似。 1994年后,更多死亡的黑猩猩被发现,科学家用许多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感染的来源被认为是一只被黑猩猩捕食且带有病毒的疣猴。  执行*检验的其中一位科学家感染了病毒。她出现了类似登革热的症状并在一星期后被送到瑞士治疗。两个星期后出院,在感染病毒之后的第六个星期完全康复。  变异新型  美国国家传染病和过敏病研究所的美国科学家彼得博士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埃博拉病毒发生了变异,变得比之前更容易传播而引起的感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有埃博拉病毒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