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被削废的英雄英雄越出越离谱那么老英雄是不是都要改?

在混沌世界(一)的开篇,我写道:我这个人相信运气,但我的世界观既不是决定论的,也不是宿命论的,而是混沌论的。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是:个体的一切都是偶然,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责怪,就容易和自己和解,和别人和解。首先思考一个问题,当好运降临,例如马云在西湖边遇到莫利一家,到底是被自然力量决定的,还是被非自然力量决定的,又或者是随机发生的。这三种可能分别对应着决定论、宿命论和混沌论。什么叫决定论呢?决定论就是说,给定了宇宙的初始条件,那么宇宙就像一张光盘,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一些运动、行为和思想都被决定了,它遵循最基本的物理学规律,从原子甚至更加微观的层面上,决定了我们每一刻的行动,我们只是在被放映。爱因斯坦曾说:“波尔,上帝不掷骰子。”如果上帝不掷骰子,那么物理学规律决定了化学规律,而化学规律决定了神经生物学规律,因此宇宙的一切包括每一个人的想法,都可以从物理学规律出发而被唯一求解。因此决定论认为,自然法则决定了是马云将会在西湖边遇到莫利一家。
什么叫宿命论呢?宿命论就是说,有一种超越自然的力量决定了马云要做出阿里巴巴那样的事业,就算他整天呆在屋子里等待命运的降临,屋子都可能着火,要把他赶出去,要让他到西湖边去遇上莫利一家,就算遇不到莫利一家,也会遇到其他好心的澳大利亚人或者是美国人,总之无论他如何抗拒或接受,命中注定他会成做出阿里巴巴那样的事业。这种非自然力量到底是什么,是佛,是道,是上帝还是先知,人类有无数假说。什么叫混沌论呢?混沌论就是说,即使给定了宇宙的初始条件,宇宙也没有唯一解,每时每刻都有无限可能,我们所处的世界看似有序,但事实上充满了随机性,从经典力学出发,我们会求解到唯一解或近似解,但到了微观层面,量子力学就告诉我们,对于给定的边界条件,微观世界或许没有唯一解,只有波函数,对应每一个结果的是一个概率。每一个人会变成什么样,做出什么样的事业,都是无数个随机过程的结果,如果恰巧马云在西湖与莫利一家擦肩而过,那么我们将不会知道马云是谁,或许马云仍然会是一个优秀的人,也或许不会,但总之马云不会做出阿里巴巴那样的事业。巴菲特经常说他在出生时就获得了“卵巢彩票”,这大概就是对混沌论最好的诠释:从出生开始我们的命运就是随机的,每一个人的基因组合是随机的,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是随机的,因此每一个人的三观都被过去的无数个随机过程的叠加所决定,将来也会被无数个随机过程的叠加所影响,就连我们所能决定的“决定”本身,也是过去无数个随机过程叠加的结果。假如你将利用人性的上瘾机制“努力学习”而不是“努力玩王者荣耀”,那么你千万不要感叹“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的好或者坏,要看怎么利用”,因为无论是你决定“努力学习”,还是别人决定“努力玩王者荣耀”,从根源上讲,并不是你的决定,而是混沌世界的决定,是你过去所经历的随机过程的叠加决定了你的决定,否则你即使做出了“努力学习”的决定,在执行时也很有可能很快变成“努力玩王者荣耀”。注意,我们在上文所说的经历包含了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出生地,生活环境,出生年代等。梁文道在《我读: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中写到:“我想提醒大家一点,一个人,他看不懂任何更深入的学术著作,他只看于丹的书,只看易中天的书,这不是一种错误,更不是不道德,这很可能只是一种不幸。读书读得越多,越发现真正要读懂我们心目中所谓的经典名著,可能要有一点运气。比如你要生长在一个不错的家庭,有挺好的家庭教育,小学、中学都受到不错的教育培养。你慢慢走过这样一条幸运的轨迹,透过教育的养成培养出一种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帮助你读到很多人没办法读进去的书。”梁文道其实是想说,我们不应该因为我们的认知水平而有任何的优越感,我们只不过是幸运。我们从来都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一件小事以何种方式给我们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同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之所以产生不同的影响,是因为每一个人的过去都不相同,他们拥有不同的基因、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和世界观。这正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所说的那样:按照混沌论的观点推演,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个相对消极的结果。例如,判决一个坏人有罪并惩罚他,可能只是一个社会治理方法的问题,或者是作为整体的约束条件减少犯罪率,或者是为了阻止他进一步犯罪,或者是为了平息受害人复仇的欲望,但罪恶的根源并不在他自身,是他的基因和经历决定了他会犯罪,由于基因和经历都是随机的,因此罪恶是混沌的结果,既非决定也非宿命,而是厄运。同样的,一个优秀的人无论如何优秀,也不应该因此相对于普通人产生任何的优越感,因为他优秀的根源并不在他自身,而是无数随机过程在他身上累加的结果,因此优秀是混沌的结果,既非决定也非宿命,而是好运。杨超越:我要更牢牢地捧住老天爷给我的这碗饭,多吃几口。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应该待在家里,等待着无序的混沌世界把好运或者厄运降临在我们身上呢?一个真正理解混沌论的人并不会这样做,因为世界虽然是混沌的,但人是自由的。混沌世界在过去已经塑造了我们的三观,我们既不相信决定论也不相信宿命论,因此我们不可能等待确定好事或者坏事的发生,如果在此之前我们原本就是一个相信“爱拼才会赢”的人,那么“爱拼才会赢”这样的信念就是混沌世界对我们的馈赠,我们当然会继续带着这样的信念到混沌世界里去碰撞,看一看能碰撞出什么来,也许我们会“在西湖边碰到莫利一家呢”?而如果混沌世界把我们塑造成了一个混吃等死的人,我们大概率会继续混吃等死,小概率会发生某些事情改造我们的三观,让我们勤奋努力起来。本文是对混沌世界已经发表的四篇文章的总结和补充,我们想要表达的是,世界虽然有规律,但充满了复杂性和随机性,因此我们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确保成功,当我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的时候,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对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然而我们的认知又来自于我们复杂的不确定的经历,我们所能做的,其实极其有限,我们正是在这样极其有限的空间中,去碰运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我们尝试去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只要方法得当,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做到。虽然世界充满了随机性,但如果我们有更高的认知水平,站在上帝视角上看,我们可以提高对未知事件预测的准确率。换言之,世界观其实是认知水平的同义词。这就回到了混沌世界(一)所谈论的,当我们的世界观越是完整,越是符合客观世界,那么我们的预测就越是准确。总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选择比努力更难,因为选择就是对未知事件做预测。如何让我们的世界观更加完整和精确呢,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这三种方法当中,读万卷书无疑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法,但同时也是最难的方法,越是经典的书,越是干货的书,就越是读不进去。我们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加完整和精确的世界观,是为了更加准确的预测未知事件。在进入湖南省第一师范读书之前,毛泽东曾经在湖南省立图书馆闭门读书半年之久,后来他认定这半年的读书生活,是他人生的制高点之一。就好像6个月是他能够集中注意力的限期,毛泽东把自己关在湖南省立图书馆里半年时间,像一名隐居修道士一样闭门读书。……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现代西方的历史和地理。为拓宽视野,他也读小说、中国诗歌和希腊神话。他攻读了新近由改良派严复翻译成中文的亚当·斯密、赫伯特·斯宾塞、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和达尔文的主要著作,还有他曾在东山学堂时在《世界英雄豪杰传》中读到过的两位哲学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著作。他长时间地盯着图书馆墙上的一幅《世界堪舆大地图》。他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地图,上面画出了中国,但只是遍布世界的几十个国家中的一个,而不是只有中央帝国并仅仅是礼貌性地加上周边模糊的非中国边缘地带。自传里还写到:当他阅欧洲历史的时候,他准备一张世界地图,遇到地名就标记出来,当他读中国历史的时候,也是一样,他不会跟着情节走,而是在梳理流程。这也正是他后来屡次力排众议,在重大事件中做出正确决策的基础。毛泽东总是晚上很晚还在学校图书馆里仔细阅读长沙和上海出版的报纸。其他学生会过来听他介绍一周来中国国内混乱的局势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局最新的变化。来自欧洲的每一条消息,诸如凡尔登、兴登堡的战术、为保卫巴黎而征用出租车等,毛泽东总是举出中国历史中类似的事件加以说明。他是一个比较学“活历史”(这是他用来说明报纸的价值的术语)方面的顾问。……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毛泽东在这些纸条上写满了城市、河流、山脉的名字。他在读报上的新闻时,手边总是放着中国地图集和世界地图集,他把提到的每一个地名查出来,然后把它写下来。通过了解毛泽东所读过的书目我们知道,毛泽东正是通过大量阅读东西方历史、地理、哲学等书籍,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了解客观世界的状态和规律,建立了完整而准确的世界观。而事实上,俞敏洪、马云、周鸿祎、史玉柱、巴菲特、芒格这些人,以及富有争议的罗永浩,没有一个不是通过大量阅读建立了完整而又准确的世界观。推荐阅读:在知识焦虑的时代学会阅读(完整版)相关阅读:混沌世界(一):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混沌世界(二):沿着最小阻力的方向前进。混沌世界(三):原谅我不争气。混沌世界(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5分钟读懂《刻意练习》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知新意$复星国际(0065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被削废的英雄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