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抽事件取样法用spss是怎么回事?

考点一:审计证据的来源1、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2、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包含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共同构成了审计证据,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前者,审计工作将无法进行;如果没有后者,可能无法识别重大错报风险。3、如果审计证据不一致,而且这种不一致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直到不一致得到解决,并针对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获得必要保证。考点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并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但是,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意思是质量高可以减少数量要求,但是绝对不能以数量多来降低质量要求)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1)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一定是可靠且相关,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相关且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2)关于审计证据的相关性: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但另一方面,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可能与同一认定相关。(3)关于审计证据的可靠性,虽然不同来源的证据存在效率高低问题,但是发生冲突也要设法解决这种矛盾。【例1·单选题】下列有关审计证据充分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2015年)A. 初步评估的控制风险越低,需要通过控制测试获取的审计证据的可能越少B. 计划从实质性程序中获取的保证程度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C. 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D.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答案】A【解析】选项A,评估的控制风险越低,说明预期信赖内部控制,则通过实施控制测试获取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例2·单选题】关于审计证据的含义,以下理解中,不恰当的是(
)。A.注册会计师仅仅依靠会计记录不能有效形成结论,还应当获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B.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是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C.如果会计记录是电子数据,注册会计师必须对生成这些信息所依赖的内部控制予以充分关注D.注册会计师将会计记录和其他信息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基础【答案】B【解析】选项B不恰当。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并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例3·单选题】在确定审计证据的数量时,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2009年)A.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B.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C.通过调高重要性水平,可以降低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D.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可能无法通过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予以弥补【答案】C【解析】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并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但是,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例4·单选题】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B.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C.针对某项认定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存在矛盾,表明审计证据不存在说服力D.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答案】C【解析】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存在矛盾,注册会计师应该实施必要的追加程序,解决这种问题,而不是直接表明审计证据不存在说服力。【例5·单选题】下列关于审计证据充分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12年A卷)A.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确定的样本量有关B.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以弥补这些审计证据质量上的缺陷C. 注册会计师需获取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D.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答案】 B【解析】 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审计证据质量上的缺陷。【例6·单选题】下列有关审计证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15年)A. 外部证据与内部证据矛盾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采用外部证据B. 审计证据不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与保持客户或业务时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获取的信息C. 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获取的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D. 注册会计师无需鉴定作为审计证据的文件记录的真伪【答案】C【解析】选项A,产生矛盾,首先应查明原因,之后再确定采用哪个审计证据;选项B,审计证据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与保持客户或业务时实施质量控制程序获取的信息;选项D,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注册会计师也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真伪的专家,但应当考虑用作审计证据的信息的可靠性。
考点三:在作出函证决策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例7·单选题】注册会计师考虑是否实施函证程序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2015年)A.向被审计单位的律师函证固定资产的投保情况,函证可能无效 B.实施函证程序应考虑被询证者回复询证函的能力 C.函证被审计单位的子公司,回函的可靠性会降低 D.无须考虑被询证者的客观性 【答案】D 【解析】选项A,律师对固定资产的投保情况可能是不了解的,实施函证程序应考虑被询证者对函证事项的了解程度;选项C,被询证者的关联方,其回复的可靠性会降低;选项D,选择函证程序应考虑预期被询证者的客观性。考点四:函证的内容【例8·单选题】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是否实施应收账款函证程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3年)A.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执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应收账款函证程序B.对小型企业财务报表执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不实施应收账款函证程序C.如果有充分证据表明函证很可能无效,注册会计师可以不实施应收账款函证程序D.如果在收入确认方面不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可以不实施应收账款函证程序【答案】 C【解析】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如果认为函证很可能无效(选项C正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函证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考点,是学审计的基础,必背)考点五:适用消极式函证的条件当同时存在下列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可考虑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①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②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③预期不存在大量的错误;④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考点六:对函证过程的控制(一)函证发出前的控制(1)询证函经被审计单位盖章后,应当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发出。(2)在询证函中正确填列被询证者直接向注册会计师回函的地址。(3)将部分或全部被询证者的名称、地址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记录进行核对,以确保询证函的名称、地址等内容的准确性。(4)通过不同方式发出询证函时的控制措施(二)积极式函证未收到回函时的处理1、如果在合理的时间内没有收到询证函回函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必要时再次向被询证者寄发询证函。2、如果未能得到被询证者的回应,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3、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取得积极式函证回函是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必要程序,则替代程序不能提供注册会计师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未获取回函,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其对审计工作和审计意见的影响。这些情况包括:(1)可获取的佐证管理层认定的信息只能从被审计单位外部获得;(2)存在特定舞弊风险因素,例如,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员工和管理层串通使注册会计师不能信赖从被审计单位获取的审计证据。【例9·单选题】下列有关函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4年A卷)A.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取得积极式函证回函是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必要程序,则替代程序不能提供注册会计师所需要的审计证据B.如果被审计单位与银行存款存在认定有关的内部控制设计良好并有效运行,注册会计师可适当减少函证的样本量C.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除非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低D.如果注册会计师将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低水平,且预期不符事项的发生率很低,可以将消极式函证作为唯一的实质性程序【答案】 A 【解析】 选项B,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银行存款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某一银行存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选项C,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程序,除非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选项D,首先可以考虑采用消极的函证方式的条件还应包括涉及大量余额较小的账户、没有理由相信被询证者不认真对待函证,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其次实质性程序是多种程序的组合,一般不具有唯一性。(三)评价函证的可靠性根据不同情况,注册会计师可以分别实施以下程序,以验证回函的可靠性: 【例10·多选题】下列有关询证函回函可靠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 被询证者对于函证信息的口头回复是可靠的审计证据B. 询证函回函中的免责条款削弱了回函的可靠性C. 由被审计单位转交给注册会计师的回函不是可靠的审计证据D. 以电子形式收到的回函不是可靠的审计证据【答案】ABD考点七:分析程序1、分析程序在三个阶段使用:2、CPA无须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一方面时都实施分析程序。例如,在了解内部控制时,CPA一般不会运用分析程序。3、分析程序在实质性程序使用时:(1)分析程序在三个阶段都可以使用,但是用做实质性程序的时候可以叫做实质性分析程序,说到实质性分析程序专指风险应对的分析程序(2)在实质性程序中,并非必须使用分析程序,是根据情况可以使用分析程序。(3)分析程序有其运用的前提和限制,故并不适用所有的财务报表认定。(4)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or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5)实质性分析程序不仅仅是细节测试的一种补充,在某些审计领域,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4、实质性分析程序对可接受的差异额的考虑(1)考虑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可容忍错报越低,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计划的保证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2)考虑更多的审计证据 可接受的差异额越低,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越多审计证据,以尽可能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获取计划的保证水平。5、用于总体复核(1)在总体复核阶段执行分析程序,所进行的比较和使用的手段与风险评估程序中使用的分析程序基本相同,但两者的目的不同。(2)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在运用分析程序进行总体复核时,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求审计程序。【例11·单选题】下列有关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确定可接受差异额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14年)A.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差异额越低B.重要性影响可接受差异额C.确定可接受差异额时,需要考虑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D.需要从实质性分析程序中获取的保证程序越高,可接受差异额越高【答案】ABC【解析】如果注册会计师需要从实质性分析程序中获取的保证程度越高,越需要获取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可接受的、无需作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将会降低。【例12·单选题】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在临近审计结束时实施分析程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14年)A.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B.实施分析程序所使用的手段与风险评估程序中使用的分析程序基本相同C.实施分析程序应当达到与实质性分析程序相同的保证水平D.如果通过实施分析程序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修改原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答案】C【解析】注册会计师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并非为了对特定账户余额和披露提供实质性的保证水平。【例13·简答题】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余额为3 000万元。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决定选取金额较大以及风险较高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实施函证程序,选取的应收账款明细账户余额合计为1 800万元。相关事项如下:(1)审计项目组成员要求被询证的甲公司客户将回函直接寄至会计师事务所,但甲公司客户X公司将回函寄至甲公司财务部,审计项目组成员取得了该回函,将其归入审计工作底稿。(2)对于审计项目组以传真件方式收到的回函,审计项目组成员与被询证方取得了电话联系,确认回函信息,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电话内容与时间、对方姓名与职位,以及实施该程序的审计项目组成员姓名。(3)审计项目组成员根据甲公司财务人员提供的电子邮箱地址,向甲公司境外客户Y公司发送了电子邮件,询证应收账款余额,并收到了电子邮件回复。Y公司确认余额准确无误。审计项目组成员将电子邮件打印后归入审计工作底稿。(4)甲公司客户Z公司的回函确认金额比甲公司账面余额少150万元。甲公司销售部人员解释,甲公司于 2011年12月末销售给Z公司的一批产品,在2011年末尚未开具销售发票,Z公司因此未入账。A注册会计师认为该解释合理,未实施其他审计程序。(5)实施函证的1 800万元应收账款余额中,审计项目组未收到回函的余额合计950万元,审计项目组对此实施了替代程序:对其中的500万元查看了期后收款凭证;对没有期后收款记录的450万元,检查了与这些余额相关的销售合同和发票,未发现例外事项。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6)项,逐项指出甲公司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2012年卷A)【答案】(1)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函证的全过程保持控制/可靠性不足。(2)恰当。(3)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核实被询证者的信息;/电子回函的可靠性存在风险,注册会计师和回函者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创造安全环境。(4)不恰当。函证的差异不能仅以口头解释为证据,/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核实不符事项。(5)不恰当。获取的销售合同和发票为内部证据,/应检查能够证明交易实际发生的证据。【例14·简答题】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中与函证相关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1)甲公司在乙银行开立了一个用以缴纳税款的专门账户,除此以外,与乙银行没有其他业务关系。审计项目组认为,该账户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且余额不重大,未对该账户实施函证程序。(2)审计项目组评估认为应收账款的重大错报风险较低,对甲公司2013年11月30日的应收账款余额实施了函证程序,未发现差异。2013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余额较11月30日无重大变动。审计项目组据此认为已对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存在认定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3)审计项目组负责填写询证函信息,甲公司业务员负责填写询证函信封。审计项目组取得加盖公章的询证函及业务员填写的信封后,直接至邮局将询证函寄出。(4)客户丙公司的回函并非询证函原件。甲公司财务人员解释,在催收回函时,由于丙公司财务人员表示未收到询证函,因此将其留存的询证函复印件寄送给了丙公司,并要求丙公司财务人员将回函直接寄回至ABC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认为该解释合理,无需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5)审计项目组收到的一份银行询证函回函中标注“本行不保证回函的准确性,接收人不能依赖回函中的信息”。审计项目组致电该银行,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标准条款。审计项目组据此认为该回函可靠,并在工作底稿中记录了与银行的电话沟通内容。(6)甲公司管理层拒绝审计项目组向客户丁公司寄发询证函。要求:(1)针对上述第(1)至(5)项,逐项指出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2)针对上述第(6)项,指出审计项目组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2014年B卷)【答案】第(1)项恰当。第(2)项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对2013年11月30日和12月31日之间应收账款的变动情况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第(3)项不恰当。注册会计师没有将被询证者的名称、地址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记录进行核对。第(4)项不恰当。注册会计师未对询证函的发出保持控制(询证函不应由甲公司财务人员寄发)。第(5)项不恰当。该限制条款影响了回函的可靠性针对第(6)项审计项目组应当:1)询问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的合理性/ 正当性收集证据;2)评价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3)实施替代程序,以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例15·简答题】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甲公司201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项目组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为100万元,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为5万元,审计工作底稿中与函证程序相关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1)审计项目组在寄发询证函前,将部分被询证方的名称、地址与甲公司持有的合同及发票中的对应信息进行了核对。 (2)甲公司应付账款年末余额为550万元。审计项目组认为应付账款存在低估风险,选取了年末余额合计为480万元的两家主要供应商实施函证,未发现差异。 (3)审计项目组成员跟随甲公司出纳到乙银行实施函证。出纳到柜台办理相关事宜,审计项目组成员在等候区等候。 (4)客户丙公司年末应收账款余额100万元,回函金额90万元,因差异金额高于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审计项目组据此提出了审计调整建议。 (5)客户丁公司回函邮戳显示发函地址与甲公司提供的地址不一致。甲公司财务人员解释是由于丁公司有多处办公地址所致。审计项目组认为该解释合理,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这一情况。(6)客户戊公司为海外公司。审计项目组收到戊公司境内关联公司代为寄发的询证函回函,未发现差异,结果满意。(2015年)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第(6)项,逐项指出审计项目组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简要说明理由。【答案】 (1)恰当。 (2)不恰当。仅选取大金额主要供应商实施函证不能应对低估风险,还应选取小额或者零余额账户。 (3)不恰当。审计项目组成员应当观察函证的处理过程,审计项目组成员需要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对询证函的控制。 (4)不恰当。审计项目组应当调查不符事项,以确定是否表明存在错报。 (5)不恰当。审计项目组应当对该情况进行核实,口头解释证据不充分,还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直接与丁公司联系核实、前往丁公司办公地点进行验证。 (6)不恰当。未直接取得回函影响回函的可靠性,应取得戊公司直接寄发的询证函。【例15·简答题】甲公司是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中与分析程序相关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甲公司所处行业2014年度市场需求显著下降,A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分析程序时,以2013年财务报表已审数为预期值,将2014年财务报表中波动较大的项目评估为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 (2)A注册会计师对营业收入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作为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3)甲公司的产量与生产工人工资之间存在稳定的预期关系,A注册会计师认为产量信息来自于非财务部门,具有可靠性,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据以测算直接人工成本。 (4)A注册会计师对运输费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为150万元,实际差异为350万元。A注册会计师就超出可接受差异额的200万元询问了管理层,并对其答复获取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5)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提出审计调整建议,已审财务报表与未审财务报表一致,因此认为无需在临近审计结束时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2015年)要求:针对上述第(1)至第(5)项,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提出改进建议。【答案】(1)不恰当。应根据2014年度的变化情况设定预期值。(2)恰当。(3)不恰当。测试与产量信息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测试产量信息、应测试内部信息的可靠性。(4)不恰当。应当针对350万元的差异进行调查。(5)不恰当。在临近审计结束时,应当运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总体复核分析是必要程序。考点一:审计抽样的定义1、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因此,对特定项目进行测试不是审计抽样。2、也不是所有的程序都适合审计抽样,比如分析程序和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测试就不适合。审计抽样的范围(并非所有审计程序都可适用审计抽样)【例1·单选题】下列有关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3年)A.从某类交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检查构成审计抽样B.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时,应当使总体中每个项目都有被取的机会C.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通常更适用于细节测试D.审计抽样更适用于控制测试【答案】 C【解析】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有三种,本题中,选项A和选项B属于混淆概念,选项D中控制测试必须留下运行轨迹才可。【例2·多选题】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通常不采用审计抽样的有( )。(2014年A卷)
A.风险评估程序B.控制测试C.实质性分析程序D.细节测试【答案】 AC 考点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1、抽样风险是指只要有抽样就存在的风险,而非抽样风险是指人为原因造成,可以避免。2、抽样风险是只要有抽样就存在的风险,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风险。(要注意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的风险的准确名称)3、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例3·单选题】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2015年)A. 除非注册会计师对总体中所有的项目都实施检查,否则存在抽样风险B. 在使用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C. 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D.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答案】:D【解析】: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例4·多选题】下列有关非抽样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13年)A.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时均可能产生非抽样风险B.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降低非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非抽样风险D.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加强对审计项目组成员的监督和指导降低非抽样风险【答案】 A, B, D【解析】非抽样风险和样本规模没有关系。注册会计师只能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选项C错误。【例5·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会导致非抽样风险的是( )。(2014年A卷)
A.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B.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C.注册会计师未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进行测试D.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答案】 C【解析】未对所有项目进行测试,表明进行了审计抽样,所以应导致抽样风险。【例6·单选题】下列有关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表述,错误的是( )。(2015年)A.信赖不足风险与审计的效果有关 B.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此注册会计师更应重点关注 C.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D.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露未入账的应收账款,此时可能产生非抽样风险 【答案】 A【解析】 信赖过度和误受风险表明被骗了,所以影响效果;信赖不足和误拒风险表明多干活了,吃亏了,所以影响效率。【例7·多选题】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014年B卷)
A.误受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果B.误受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果C.误拒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率D.误拒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答案】 B, C考点三: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1、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都属于抽样,因此都有抽样风险。只是统计抽样可以量化,但是非统计抽样不可以量化。2、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如果设计得当,非统计抽样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例8·单选题】下列有关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12年A卷)A.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B.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C.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D.注册会计师使用非统计抽样时,不需要考虑抽样风险【答案】 D【解析】审计抽样的方法包括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只要有抽样,抽样风险总会存在。非抽样风险和样本规模没有关系。在使用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在使用非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无法量化抽样风险,只能根据职业判断对其进行定性的评价和控制,选项D错误。【例9·多选题】下列有关审计抽样的说法中,恰当的有( )。 A.在审计抽样中,抽样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B.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 C.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在审计中可以将其量化并加以控制 D.审计抽样可以运用于所有审计程序【答案】AB【解析】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不能量化,但可以通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来降低、消除或防范。有些审计程序不适宜抽样,如询问、观察、分析程序。考点四:统计抽样的方法1、属性抽样——适用于控制测试通常用于测试某一设定控制的偏差率,以支持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有效性。2、变量抽样——适用于细节测试主要用来对总体得出结论,以确定记录金额是否合理。考点五:样本规模的影响因素请注意:一定要准确区分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的专业术语。总结如下: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例10·单选题】下列有关样本规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注册会计师愿意接受的抽样风险越高,样本规模越大。B.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越低,样本规模越小。C.在细节测试中,总体规模越大,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规模越大。D.
在既定的可容忍误差下,注册会计师预计的总体误差越大,样本规模越大【答案】D考点六:选样方法抽样方法在审计抽样中的适用控制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方法时,注册会计师必须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和系统选样中选择一种方法。【例11·多选题】下列选取样本的方法中,可以在统计抽样中使用的有 ( )(2014年A卷)
A.使用随机数表选样B.随意选样C.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D.系统选样【答案】 A, C, D【解析】 选项B,随意选样虽然也可以选出代表性样本,但是其属于非随机基础选样方法,因而不能在统计抽样中使用。考点七:针对运行频率较低的内部控制的考虑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下表确定所需的样本规模。一般情况下,样本规模接近下表中样本数量区间的下限是适当的。如果拟测试的控制是针对相关认定的唯一控制,注册会计师往往可能需要测试比表中所列更多的样本。【例12·多选题】下列有关对样本规模的提法中,不正确的有( )。A.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越低,样本规模应越大B.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越低,样本规模应越小C.在既定的可容忍偏差率下,预计总体偏差率越高,样本规模应越大D.在既定的可容忍偏差率下,预计总体偏差率越高,样本规模应越小【答案】BD【解析】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方向关系;预计总体偏差率与样本规模成同向关系。考点八:货币单元抽样货币单元抽样是一种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货币单元抽样以货币单位作为抽样单元进行选样的一种方法。总体中的每个货币单元被选中的机会相同,所以总体中某一项目被选中的概率等于该项目于总体金额的比率;项目金额越大,被选中的概率就越大;实际上CPA并不是对总体中的货币单元实施检查,而是对包含被选取货币单元的余额或交易实施检查。CPA检查的余额或交易被称为逻辑单元或实物单元; PPS抽样优缺点考点九:传统变量抽样在细节测试中运用传统变量抽样时,常见的方法:均值法、差额法和比率法。1.均值法指通过抽样审查确定样本的平均值,再根据样本平均值推断总体的平均值和总值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样本审定金额的平均值=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估计总体金额=样本审定金额的平均值×总体规模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金额2.差额法以样本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平均差额来估计总体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平均差额,然后再以这个平均差额乘以总体规模,从而求出总体的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即总体错报)的一种方法。样本平均错报=(样本账面金额-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规模推断的总体错报=样本平均错报×总体规模估计的总体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推断的总体错报3.比率法指以样本的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比率关系来估计总体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比率关系,然后再以这个比率去乘总体的账面金额,从而求出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的一种抽样方法。比率=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比率推断的总体错报=总体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金额【例13·简答题】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在针对存货实施细节测试时,A注册会计师决定采用传统变量抽样方法实施统计抽样。甲公司2011年12月31日存货账面余额合计为150000000元。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总体规模为3000,样本规模为200,样本账面余额合计为12000000元,样本审定金额合计为8000000元。要求:代A注册会计师分别采用均值法、差额法和比率法三种方法计算推断的总体错报金额。【答案】(1)均值法样本项目的平均审定金额=8000000/200=40000总体的审定金额=40000×3000=120000000推断的总体错报=150000000-120000000=30000000(2)差额法样本平均错报=(12000000-8000000)/200=20000推断的总体错报=20000×3000=60000000(3)比率法比率=8000000/12000000=2/3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150000000×2/3=100000000推断的总体错报=150000000-100000000=50000000考点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主要目的(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2)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例1·多选题】关于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主要目的,以下说法中,恰当的有(
)。A.便于审计项目组说明其执行审计工作的情况B. 提供证据,作为注册会计师得出实现总体目标结论的基础C.提供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已经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计划和执行了审计工作D.便于监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或其他相关要求,对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执业质量检查【答案】BC考点二:何为有经验的专业人士?1、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地了解:(1)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3)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2、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或外部的具有审计实务经验,并且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1)审计过程;(2)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3)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4)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例2·单选题】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得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相关事项。下列各项中,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不必满足的条件的是( )。 (2015年)A.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业务 B.了解审计过程 C.了解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D.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 【答案】A【例3·多选题】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了解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和重大审计结论。下列条件中,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2009年)A.在会计师事务所长期从事审计工作B.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C.了解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D.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的规定【答案】BCD考点三:审计工作底稿应当包含和不应当包含的内容审计工作底稿内容【例4·单选题】在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时,下列各项中,注册会计师通常认为不必形成最终审计工作底稿的是(
)(2011年)A.注册会计师与甲公司管理层对重大事项进行讨论的结果B.注册会计师不能实现相关审计标准规定的目标的情形C.注册会计师识别出的信息与针对重大事项得出的最终结论不一致的情形D.注册会计师取得的已被取代的财务报表草稿【答案】D考点四: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工作的性质在审计报告日后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档案是一项事务性的工作,不涉及实施新的审计程序或得出新的结论。包括:(1)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2)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3)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4)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例5·单选题】下列各情形中,注册会计师认为不属于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做出事务性变动的是(
)(2011年)A.注册会计师删除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B.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C.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档案规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D. 注册会计师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后实施补充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答案】 D 考点五:审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和保存期限归档期限: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内。保存期限: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例6·多选题】在归整或保存审计工作底稿时,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在审计报告日后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最终审计工作档案是审计工作的组成部分,可能涉及实施新的审计程序或得出新的审计结论 B.如果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日后的60天内C.如果A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D.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不得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答案】BC【例7·单选题】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2011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于2012年3月31日出具审计报告,相关审计工作底稿于2012年5月20日归档。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2年A卷)A. 自2011年12月31日起至少10年B. 自2011年12月31日起至少7年C. 自2012年3月31日起至少10年D. 自2012年3月31日起至少7年【答案】 C【解析】 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自审计报告日起至少十年考点六: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后的变动1、需要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一般情况下,在审计报告归档之后不需要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修改或增加,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主要有以下两种:(1)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2)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2、变动审计工作底稿时的记录要求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如果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无论修改或增加的性质如何,注册会计师均应当记录下列事项:(1)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理由;(2)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例8·单选题】在某些例外情况下,如果在审计报告日后实施了新的或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者得出新的结论,应当形成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下列各项中,无需包括在审计工作底稿中的是( )。(2012年A卷)A. 有关例外情况的记录B. 实施的新的或追加的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及对审计报告的影响C. 对审计工作底稿作出相应变动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D. 审计报告日后,修改后的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草稿【答案】 D【解析】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反映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等。由于这些草稿、错误的文本或重复的文件记录不直接构成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支持性证据,因此,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须保留这些记录。【例9·多选题】下列有关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后对审计工作底稿做出变动的做法中,正确的有(  )。(2014年B卷)
A.在归档期间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B.在归档期间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C.以归档期间收到的询证函回函替换审计报告日前已实施的替代程序审计工作底稿D.在归档后由于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而修改审计工作底稿,并记录修改的理由、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答案】 A, B, D【解析】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作出的事务性变动包括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和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等,选项AB正确;选项D属于归档后需要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和记录要求;归档期间收到的询证函回函不属于事务性变动,不应替换替代审计程序的审计工作底稿,选项C错误。转载请务必按格式注明来源:李彬教你考注会,CPA知识分享第一平台,微信ID:CPA_libin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答:时间取样作为研究者的使用,是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方法,当然教保人员在适当的观察训练后也可以发展成为自己观察幼儿有利的工具。时间取样法在一九二○年代中期,由欧森
(WillardO1son)
用来研究儿童在教室中表现出习惯性紧张的一套方法。这种方法适合观察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为。在特定的时间内定出较短的观察时距,并事先对所欲观察的行为分类并定义明确,如此可获得量化的数据。此法能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数据,但无法得知观察时间内影响幼儿行为的原因及过程。
答:事件取样法对所要观察的行为要先界定清楚,例如,界定何谓“合作”
,观察者随时等待幼儿,只要所欲观察的行为出现,即予记录。观察者一经判断的幼儿发生了合作行为,即开始记录,一直到行为结束为止,因此记录的内容乃依事件为主,详细忠实地记录该事件。它所关心的是事件本身的特征,而非像时间取样关心的是事件是否存在。
事件取样记录数据的方式,一般以描述性属于质的数据,有时也配合已发展出来的查核表来计算行为的数量。它和时间取样法,都是在研究幼儿行为时被研究者认同使用的主要观察方法。
答:心理学家帕顿对儿童游戏的社会化发展进行了研究。他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儿童的游戏分为六种类型:
第一种是无所用心的行为。儿童似乎不在游戏,碰上有吸引力的玩具或事情才做一做。
第二种是单独游戏。儿童独自一人摆弄玩具,并不关心他人的行为。
第三种是旁观者行为。儿童绝大部分时问在观看其他儿童游戏,并常常向游戏者提出问题或者建议。但自己并不参加游戏。
第四种是平行游戏。儿童与同伴一起游戏,但很少交谈,常常是各玩各的互不干扰。
第五种是联台游戏。儿童与同伴一起游戏,有交谈,有时还会相互借玩具。但不会围绕同一个目标分工或组织游戏。
第六种是合作游戏。儿童与同伴为着某些共同的游戏目标而在一起游戏,彼此分工、合作,有一定的组织性。
帕顿对游戏的六种分类,从第一种到第六种,说明儿童游戏的
社会性水平不断提高。在学前儿童的游戏中,平行游戏较多。到学前晚期才开始出现有组织的合作游戏。游戏水平的提高反映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通过观察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有助于我们了解儿童的同伴交往,了解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检具三坐标检测就选上海凡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座落于上海市嘉定安亭汽车城,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集检具设计开发、制造、检测、维修于一体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00万元,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厂房面积600平方米,现有员工10多人,年产...
点击进入详情页本回答由上海凡序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件取样法用sps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