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中国叫好为什么还不把日本震进下水道?谁能解答、


2011年的“3.11东日本地震”后,日本东部沿海受灾严重,海啸毁灭了岩手、宫城、福岛、茨城、栃木等县市,造成1.5万人身亡,2000多人失踪。除了这些数据上的伤亡外,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损伤最为引人关注,该核电站直接在地震里崩塌,核反应堆发生爆炸。灾难发生后,网上一些谣言传开,说:“太平洋被辐射,海水晒盐行业将宣告终结。”该谣言引发股市动荡,并让老百姓大量买盐,的确是当年的奇景。但就“福岛核电站”事故本身来看,该事故本身规模不大,比起恐怖的切尔诺贝利来说微不足道。然而,日本人的“骚操作”却把该事故人为放大,把小灾难拖成大灾难,最后把结果转嫁给自然,让全人类共同承受。福岛核电站事故一开始是“4级”事故,在可控范围内,被日本人拖到“7级”灾难级事故,在全球几十年核电史上仅此一例。嘲讽的是,日本东京电力还长期宣称“福岛是全球最安全核电站”。那么,日本人为何对自己的核电站如此有“底气”?当年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前后有多狗血?为什么日本人面对核事故,没有当年苏联的魄力?一、核电,日本翻身的法宝19世纪,全世界都猜不到日本这个小国能靠内部改革完成政权更迭,并迅速走上富强道路。此后,历经多次战争,日本虽在二战投降,本国工业被盟军空袭摧毁,但由于日本拜美国作“干爹”,冷战时期的日本迅速崛起,经济很快恢复,又开始在经济上自负盈亏。尽管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强国,也是能源能消耗大国,但本国却几乎没有任何资源。化石能源紧缺的日本,别说化工和汽车工业需要能源,连发电都是日本的一大问题。为了用上可持续的、廉价的电能,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和法国、美国一样开始大量修建核电站。当时全球主要国家都在造核电站,因为这种设施几乎是“一劳永逸”,前期投资造好核电站后,后来几十年都能继续使用,不用换燃料。从70年代起,日本疯狂修建了50多个核电站,解决了三分之一的能源问题。目前日本的核电站数量是世界第三,仅次于美法,而核电比例是世界第二,仅次于法国。日本人的核电技术来自于美国,以沸水堆和压水堆为主,技术指标、安全指数、设计细节都是美式的。用上核电之后,日本人简直飘飘欲仙,这种发电方式不仅便宜,连污染都可以忽略不计。为此,日本曾计划未来一半以上的电力用核能,减少对于煤炭、天然气的依赖。2011年出事的福岛核电站,就是70年代修建的其中一座,曾代表着日本在核电领域的雄心壮志。但是70年代末,美国的一场核电事故,把日本吓得够呛。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因为工作人员误操作,导致反应堆芯融化。在巨大的压力下,大量放射性蒸汽溢出,要不是该核电站有保护壳,可能引起灾难性后果。事故发生后,核电站附近几十平方公里的20万人紧急撤出,媒体24小时跟踪报道,一场“核恐惧”席卷美国。由此以后,美国人开始抵制核电站,西欧、日本人民也在跟进抵制,因为日本人算了笔账,自己这么小的国土,如果发生几次核泄漏事故,那大和民族就得换地方生活了。而且因为地处地震带,日本的核电站其实危险性更大,在日本人的抗议下,政府也就减缓了核电站修建。1986年,恐怖的切尔诺贝利事故震惊世界,半个欧洲都陷于危险之中。日本人看到了“沸水反应堆”的危险,这要是日本来一次切尔诺贝利,那本州岛可能就沦为无人区了。日本赶紧加固了现存的“沸水反应堆”,其中包括福岛核电站,但这种加固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形式上的,仅添加了一层水泥外壳。这种保护无法抵御核反应堆的爆炸性事故,但是在小事故中也聊胜于无。日本不是没能力搞一个美式的复杂保护壳,但是那样太贵了,资本家们不想掏钱。日本的核电都是民营的,企业家们必须压成本,增收益,他们在赌核电站不会出事,这种思想延续了几十年。二、一场9级地震,让日本“东电”丑态毕露福岛核电站平稳运行了几十年,这个核电站归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管理,该公司是日本电力行业的霸主,基本谁都不鸟,连政府也不放在眼里。21世纪初,一些学者提出日本核电产业的危险性,按照“历史周期律”,日本每过30年都会有一次8级左右的超级地震,每100年有一次8.5级到9级的毁灭性地震,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果这种灾害发生在核电站密集的海边上,那核电站就是一颗定时炸弹。比如福岛核电站,在2008、2009年就分别收到日本地震协会、土木协会的警告,说它的防波堤太矮了,仅仅5米,无法抵御8级以上的地震引起的海啸。但东电公司不为所动,回复说福岛的安全不仅靠防波堤,内部有一系列复杂的停电降温保护装置,是非常安全的。东电有自信的资本,他们的确做了很多安全保障,比如把核电站建筑在稳定的岩层上,而且全部混凝土化,内部有三层钢筋结构加固,核电站遇到地震也不会分崩离析。至于内部停电或者反应堆过热等情况,该电厂不仅能迅速接入外部电力应急使用,还有备用的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能源,哪怕柴油机都断了电,还有蓄电池保持整个发电厂运作。三重保险,正常情况下万无一失,可是人算依旧不如天算。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级地震,袭来的海啸高达15米。在巨浪面前,东电的所有“安全措施”都荡然无存。当看到15米高的巨浪袭来时,福岛核电站里6组反应堆有3组正在工作。还没等工作人员反应过来,福岛核电站就迅速被海水淹没。当时反应堆应急机制启动,1、2、3号机组都停止了工作,反应堆的裂变停止,但是反应堆依然在发热,需要设备循环供水不断降温。工作人员赶紧寻找柴油机,结果却发现柴油机房都被海水淹没,根本无法使用。至于外部电网,福岛的电力在地震和海啸里完全瘫痪了,也无电可用。此时,福岛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大量撤出,只有几十个人坚守岗位,在黑暗中,他们启动了蓄电池,这8小时的电力是核电站最后的希望。福岛向东京发电:“立刻派大型发电车来福岛核电站救急,否则8小时过后,过热的核反应堆可能爆炸,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东电公司在东京立刻召开了高层会议,他们决定联系周围的电力公司开柴油发电车去抢救,但当时福岛的道路全部中断,车也开不过去。直升机可以拖运柴油发电机,但是设备怎么安装,线路怎么布设,能源怎么补给,东电没有紧急预案,甚至连大型发电机都没有预备一套,东电正在全国到处问。一个地震大国的核电站,为什么没有考虑地震后道路中断的险情呢?答案很简单,东电不想花钱。任何防灾预案都要花钱筹备,东电连混凝土的防波堤都不想加固,更遑论准备发电机和直升机常年待命,以及铺设新的电缆系统了。三、1986年后,人类第二次遇到核电站爆炸3月11日晚上,福岛核电站的蓄电池电力用光,整个电厂陷入了黑暗。根据后来逃出核电厂的员工透露,当晚11点,核电厂陷入黑暗后,众人听到了核反应堆内发出的嗡鸣。电厂里坚守的大老爷们居然在黑暗里啜泣,因为他们知道,一场堪比切尔诺贝里的灾难就要爆发了。福岛核电站三个反应堆失去了电力,降温用的蒸馏水停止循环,水温升高,最后被完全蒸发。反应堆内的压力陡增,一些带有放射性的气体已经从墙壁和器械的缝隙里渗透了出来,核电站里仅剩的人员也撤离了反应堆。3月12日,也就是大地震的第二天,东电已经知道福岛核电站的危机不可逆转,而且破坏性惊人。可是在日本政府关切询问核电站情况时,东电隐瞒了真实情况,向政府汇报:“一切尽在掌握,请不必担心。”等日本政府的调查人员半信半疑地走了之后,东电高层继续开会,讨论下一步该怎么办。在反应堆断电的情况下,堆芯融化可能发生爆炸,人人心知肚明。同时坚守在福岛核电站的勇士们发来信息,整个发电厂辐射超标,已经无法进人。如果当时直接灌入海水给反应堆降温,那还能解决温度问题,可是一旦灌入海水,反应堆基本就报废了。因为海水的杂质会污染反应堆,而这些东西无法清洗,只能报废。然而,东电严肃否决了“灌海水”的建议,因为核电站价值十几亿美金,每年还能赚大笔电费,这笔损失东电承担不起。危急关头,东电高层依旧认为,只要把电力输送进去,让液体循环,就还有一线生机。最后在12日晚上,一辆发电车进入了发电厂,在经过找不到电源接口、没人配合操作等狗血情况后,终于给福岛核电站供上了电。当即,工作人员开始向反应堆注水,结果完全注不进去,因为反应堆内全是蒸发气体,压力太大,水无法进入。要注水,就必须泄压。反应堆的蒸汽都是含辐射的,按理说不能排放进入大气层,但当时东电管不了那么多了。高层下令泄压之后,大量辐射超标的蒸汽进入了大气,导致当天福岛上空的核辐射很强烈,连美国的卫星都观测到了。但是东电依然隐瞒真相,说蒸汽无辐射,此举不会污染环境。泄压在继续,纯净水也注入了福岛核电站,可是电厂内的蓄水罐被破坏,仅剩的水量不足以让三个反应堆降温。在纯净水注光后,福岛1号反应堆还在升温,高温把水汽蒸发,内部开始增压,恶性循环开始了。至此,日本东电的员工放弃了希望,带着所有人逃离了电厂。2011年3月12日下午3点半,在电视台的转播里,福岛核电站1号反应堆顶部的氢气在高温下发生爆炸,反应堆顶棚被炸飞,火焰熊熊燃烧,上一次发生这种事故,还是在切尔诺贝利。福岛核事故完全藏不住了。核反应堆爆炸,日本举国震惊,政府大怒,要追究东电的责任。东电的反应非常“和风”——集体下跪磕头。只见东电高层出来站成一排,在记者的包围下磕头认错,这是日本人犯错后的标准操作,叫做“土下座”,是谢罪的意思。但他们敷衍的态度,就像在对全世界说:“对不起,我们错了,下次还敢。”日本政府勃然大怒,把东电赶出福岛,让自卫队的士兵进驻。但在这时,自卫队也泛起了嘀咕:“那可是核辐射啊,难道让我们去死吗?”日本自卫队扭扭捏捏不愿意去福岛,政府再三催促下,自卫队才开着装甲车和直升机进了灾区。按照当年切尔诺贝利的经验,要制止这种级别的核事故,必须有人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核电站,给核电站物理降温。但在当时,日本自卫队显然没有这个勇气。四、从切尔诺贝利到福岛,是信仰和现实的距离日本政府在全球被口诛笔伐,西方国家甚至开了专题报道这次事故,政府下不来台,民主党内阁严厉要求东电处理事故。东电这时候终于认怂,宣布放弃核电站,下令用海水给1号机组降温。但此时为时已晚,由于核堆芯融化,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加之没有人员进入反应堆,海水只是浇在外墙上,根本进不去里面。最后,海水喷入反应堆,给反应堆部分降温,然后海水又满溢出来,带着辐射粒子直接灌进了太平洋。半个月后,日本东部海域的核辐射立刻上升,环太平洋国家都对此表示关切。接下来的几天里,福岛核电站2、3、4号机组相继发生不同规模的爆炸,黑烟滚滚,东电高层又出来下跪。这时候,日本原子能机构坐不住了,出来调查这次事故的影响,最后将其定性为最恶劣的“7级”核事故。人类历史上只有两次7级核事故,一次是切尔诺贝利,一次就是福岛。福岛当时还没有全民撤离,因为东电一直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在控制中。”直到原子能机构定性后,当地人才开始撤离。此后,福岛核电站开始漫长的灾后处置,日本天天往里面灌水,最后终于让反应堆降温。但这一过程里,排放到太平洋的核废水不可计数,福岛附近的海水辐射超标,渔民被禁止在相关海域捕鱼。半年之后,太平洋中部也检测到了辐射,据美国计算,大约3年后,日本福岛的辐射将会弥漫到整个太平洋。然而,美国也“护犊子”,帮日子掩饰辐射危害,说在稀释之后,这次泄露造成的危害微乎其微,对渔业影响很小。只有中、韩、俄以及南美的一些国家一直议日本给太平洋排放核废水,但是日本我行我素,公开或偷偷往太平洋排废水,无视国际社会的职责。都是核事故,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有苏联红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在反应堆楼顶灭火,2011年的福岛,日本人却一直掩饰灾难,逃避责任,厚颜无耻地把危机转嫁给自然,让人类共同承受。这两起事故的差距背后,其实是两国政府的能力,以及社会氛围的差异。在如苏联一般的红色政体中,政府能做到令行禁止,还有一支意志坚定的强大军队随时准备为国家奉献一切。而在像日本这样的资本主义政体中,小政府管不住财阀、管不住军队,在大灾大难面前,组织能力差,民间也是市场经济的“利己”思想为主,很少能找到无私奉献的人。同样的灾难,不同的结局。经过福岛的惨剧,让世人认清楚了日本“温情脉脉”社会下的真相,也让人更加怀念红色巨人当年的勇敢和无畏。文/商学野参考资料:1、《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在海洋中的传输》,何晏春,郜永祺,王会军2、《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与思考》,吴宜灿
因为像宫殿一样的下水道只存在于东京,就好比你站在上海的金茂大厦上在想,为啥上海陆家嘴的楼这么高,而XX地方却没有超过10层的楼房一样。而熊本县为啥被淹,主要是天气和自己作死。先说天气,今年是非常诡异的一年,以往日本的梅雨季节大概是7月上中旬就结束了,而今年九州地区昨天才刚刚出梅,比平均年份足足晚了2周。日本东北地区还是大雨连绵,东京要下周才出梅。更诡异的是,今年居然没有台风了,整个7月居然没有生成一个台风,这是有统计以来历史未见的事情。当然,等梅雨完全过去以后,8月估计会有台风产生的。再说说熊本县自己作死的事情。截止7月15日,熊本的洪水已经造成了70人死亡,还有十多人失踪,估计最终死亡可能突破百人。洪水造成了泥石流,以及球磨川河水暴涨,淹没了边上球磨村一处养老院,造成14名老人去世,136w人被要求避难。说起来九州熊本县已经不是第一次受灾了,这几年熊本县多灾多难。2017年7月几乎和现在同一时期,熊本就因为台风造成了326栋房屋损坏,40人死亡(包括福冈和大分县)。2016年的熊本7级地震更是造成了8千多栋房屋损坏,260多人死亡的惨剧(包括大分县)。而再往前看,几乎每年的梅雨季节都会给熊本造成一定的灾害,只是大小不同而已。2000年以后熊本地区受灾情况,台风和梅雨占了绝大多数这个损失不是熊本熊卖萌几次就能补回来的损失了。要说这次熊本大雨是几十年没见的天灾,这个话是没错。当地居民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记忆中从来没有这么大的雨。专家认为,有可能是最近几年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上升,梅雨线西移,集中在熊本地区,雨量特别大。还有专家分析,受灾地上游正好是球磨川的地形狭窄部,由于河道很窄,造成了水量的囤积,一旦有大量降水,下游的盆地很容易受灾。这个道理很通俗易懂,也很明白。但从今年熊本的降雨量来说,虽然很大,倒也没大到让人吃惊的地步,72小时的降水量最集中的地区为400-500mm。日本最大的降雨量是2011年的奈良,72小时降雨为1650mm的惊人记录。所以这次大雨因为地形和局部的集中,造成了这次灾害。但这种事情是不是就一定没法避免呢?也不尽然,某种意义上,是熊本县当地人民要背锅。球磨川本来就是日本三大激流之一,又因为地形,其实一直是历史上洪水灾害多发地区。1963年-1965年,曾经连续三年发洪水,流量达到每秒7000吨。为此,1966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就设立了在球磨川上游建设水坝的计划,通过蓄水、拓宽河道可以把最激流时候7000吨的流量减缓到3000吨,大大缓解球磨川的洪水泛滥灾情。并且还能利用蓄水发电,九州地区的用电情况也能缓解。这就是著名的川边川水坝计划,如果建成,将是九州地区最大的水坝工程。原定计划费用350亿日元,1976年建成。但是,这项利国利民的好计划有一个问题,会使得当地部分村落被淹,预期有403户528个家庭需要迁移到别处。虽然日本政府展开了积极的赔偿计划和补助,但当地居民强烈反对。在野党也利用居民的反对情绪做文章,导致这个计划从1966年开始立项,到2008年还没开始建。而计划费用已经从350亿日元一直涨到了2200亿日元。而此时的日本已经不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哪个日本了,经历过泡沫经济崩溃和高龄少子化,加上当地居民一直反对,那干脆停建算了。2008年熊本县知事蒲島郁夫上台,明确反对建设川边川水坝计划,支持民主党上台,民主党承诺只要上台,就取消川边川水坝计划。结果2009年民主党如愿上台,川边川水坝计划就此终止。而没有了川边川水坝,球磨川进入2000年以后几乎年年泛滥,今年更是20w受灾的群众。已经在任上12年的熊本知事蒲島郁夫终于说了:“好悔恨没有水坝就治理不好洪水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7月28日,同样是日本三大激流之一的最上川也泛滥了,但最上川的治理就比球磨川好很多。1968年,日本东北地区山形县的最上川因为强降雨导致泛滥,史称“羽越大雨”,这场大雨造成了104人死亡,1000多栋房屋全毁,2000多栋半毁,5w多栋房屋被淹。日本决定治理最上川,山形县人民积极响应,反抗声音很小。1979年完成大石大坝,1980年完成白川水坝,到2011年所有水系的水坝全部完成。此后山形县无人因为水灾死亡,1997年几乎和“羽越大雨”同样级别的大雨也只造成了67户人家进水。就算是今年的超大暴雨,目前也只是造成了2400人避难,无人死亡。而且,最上川水系的水利发电达到了202700kW,在东北地区核电站停止后稳定的供给电力输出,东北地区的用电十分之一是水力发电。最上川虽然也泛滥了,但这是历史规模的大降雨,而最上川自从哪个羽越大雨之后由于好好治理就没怎么泛滥过了。所以对比两条河,对比山形县和熊本县,你说熊本县为啥被淹?而且还是年年被淹。为了促进旅游搞了熊本熊、为了赈灾树了海贼王雕像、为了募集资金用了机器猫。大家为了熊本县也是用心良苦,但你一开始熊本县要是和山形县一样好好治理修水坝,哪有今天的泛滥?虽然可怜,但真是熊本县人民自己作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地震中国叫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