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先进特质有哪些

摘 要:本文认为,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表现出了彻底的革命性、坚定的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时代性等主要特征,并就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关键词:;革命文化;内涵;特征中图分类号:D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3)-03-0034-02党的十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从溯本求源的角度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是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理论基础,也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是脱离长期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另起炉灶,而是要继承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开革命文化传统我们的事业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一、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的内涵概括地说,广义的以来的革命文化应当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其中精神层面为核心。狭义的以来的革命文化就是专指精神层面的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依靠和团结中国人民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斗争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汲取中外优秀文化思想,凝聚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思想和精神风貌的总和。1.以来的革命文化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人民群众创造了以来的革命文化,而不是其它的阶级、阶层或者政党、团体等组织。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革命文化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利益的具有强烈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的文化。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参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人民群众在革命运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中国共产党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能够广泛地吸取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多种斗争形式,不断充实到革命文化之中。人民群众是革命文化的主体之一。革命文化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和战斗号角,凝聚着革命者的精神追求,指引着革命者的革命行动,塑造了革命者的理想追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2. 以来的革命文化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文化十月革命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把代表着时展方向的最先进最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介绍到国内,并把它和中国的国情、中国革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革命道路,在同各种思想流派的论战中,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想而被广泛接受,崭新的革命文化应运而生。革命文化的核心和思想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离开了这个基础则不成为革命文化。同时,革命文化并不排斥其它外来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对苏联的文化和苏联的经验就实行了大量地吸收的做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尽可能地予以效仿。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采取了“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1]的继承与批判态度,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有益部分,并能够为其所用。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吸取优秀中外文化精华,使以来的革命文化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主流思想文化,也使革命文化传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是其战胜敌人的强大思想武器,凝聚了革命队伍,巩固了革命阵营,引导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走向胜利。3.以来的革命文化是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思想和精神风貌的文化一是科学的革命理论即马克思主义,这是革命文化的思想理论基础。以前,无论是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理想、民族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思想,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思想都没能改变中国社会积贫积弱的状况。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主导地位的确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2]以来的革命文化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应运而生的,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发展,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革命文化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迄今最科学最先进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进程中所产生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成果,指导了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将继续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今天说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应当学习党的革命文化传统,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二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革命文化的最高理想境界。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革命文化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革命文化认为,共产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也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通过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进而解放全人类,达到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及其全体党员追求并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也是革命文化的最高理想境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革命文化强调,真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只有在革命洪流中经受锻炼,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这种理想信念成为行动的指南;共产党员只有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焕发出高昂的革命热情,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工作,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把自己的一生同共产主义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产主义理想激励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者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并为之奋不顾身、流血牺牲,用他们的行动乃至生命践行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承诺。三是崇高的革命精神风范,包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等一系列革命精神,这是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分别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不同时期的革命精神,构成了以来革命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曾经将其概括为“五种革命精神”,指出:“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3]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创造了这些革命精神,并在这些革命精神激励下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了帝国主义者、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坚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革命先烈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精神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特别是他们那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英雄气概永远值得我们后来人缅怀,是今天激励我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四是高尚的革命道德情操即共产主义道德修养,这是革命文化传统的基本要求。以来的革命文化对共产党人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目标是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使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具有共产主义道德情操;能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密切联系群众,时刻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坚持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发扬先人后己、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坚持爱祖国主义原则,把祖国和民族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革命文化要求共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用共产主义道德约束共产党员的言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4]这些革命道德规范保持了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使革命队伍呈现出清新的与旧军队的不同面貌,树立了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对于革命队伍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革命道德也是我们今天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重要内容。除此而外,以来的革命文化还以多种文化载体形式存在,比如,激昂的革命艺术形式,包括各种激励人们投身革命斗争的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焕然一新的社会风尚,包括经过革命风暴洗礼后的社会面貌的巨变;朝气蓬勃的革命文化队伍,包括革命时代造就的革命文化人才;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包括见证革命文化存在的革命历史遗址、旧址、文物等物质遗存;一系列革命制度规范,包括革命组织制度、活动方式等。二、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的特征1. 彻底的革命性主要表现为“革命”贯穿着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的始终。从产生过程看,以来的革命文化是因“革命”而产生的文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亡国灭种危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爱国的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目标,“革命”成为社会的热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创造的革命文化,是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指出:“在五四以前,中国的新文化,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属于世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在五四以后,中国的新文化,却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5]革命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革命”改变中国社会。从内容看,以来的革命文化启迪着人们的思想,为革命做着思想准备,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6]以来的革命文化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革命的发动做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以来的革命文化反对的是帝国主义文化和半封建文化,“这类反动文化是替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服务的,是应该被打倒的东西。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7]以来的革命文化同帝国主义文化和半封建文化做了殊死决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革命文化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指出的共产主义理想目标,所倡导的革命精神等待,在革命斗争中更加深入人心,为革命者增强了信心和勇气,对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从作用上看,以来的革命文化对革命事业的胜利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革命文化在革命斗争中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可阻挡的革命文化洪流,成为革命时代社会主流思想,是人民群众革命的精神支柱。在这个主流思想支配下,革命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指出的方向、发出的号召都能够做到积极响应,这是革命文化赋予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这个政治优势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促进作用。2. 坚定的阶级性以来的革命文化具有强烈的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首先,这种革命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文化,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和愿望。革命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8]在以来革命文化发生和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牢牢地把握着革命文化的领导权,指引着革命文化发展的方向,陈独秀、、、恽代英等一批党的理论家创作了大量经典著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追求,规定着革命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任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其次,这种革命文化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即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说过:“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9]革命文化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体现了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等。同时,这种革命文化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服务的,并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中国共产党把“为什么人的问题”看做“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革命文化要为人民群众服务,“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10]从实践上看,革命文化在其发展中以其通俗易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化作了巨大的革命力量。3. 广泛的群众性以来革命文化的群众性特征首先表现为人民群众是革命文化的主体即创造者之一。指出:“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11]革命文化是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产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革命愿望,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也就不可能产生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创造了革命文化,人民群众是革命文化的源泉。革命文化的群众性也表现为人民群众一旦接受了革命文化,就会运用这种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12]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思想,它更加符合中国实际、更加民族化的表述,使中国共产党倡导的革命文化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促进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阶级觉悟的提高,激发了群众投身革命的极大热情。从革命根据地的打土豪、分田地,到解放区人民的参军、支前,无不体现了人民群众在接受了革命文化洗礼后踊跃参加革命的壮举,表现了革命文化“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13]的重要性。4. 鲜明的时代性以来的革命文化是在时展中创造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新文化。20世纪初是思想潮流激荡、社会变迁的革命时代,革命是那个时代的主题。在那个时代,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将其与中国社会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寻救国图强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道路,开展了轰轰烈烈新民主主义革命,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革命文化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展示了它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精神风貌。可以说,革命文化承载着那个时代共产党人和无数的革命者对真理的追求,记录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业绩,打下了革命年代的深刻时代印记。以来的革命文化引领了革命时代的思想主流。以来的革命文化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产生的,在其形成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接踵而来,马克思主义经过同各种思想流派的较量后,被人们所接受。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的革命文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革命文化一次又次地战胜了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反攻,牢固地坚守着时代主流思想阵地。正是由于革命文化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人们去学习它、接受它、坚信它,并在它的指引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参考文献:[1][4][5][6][7][8][9][11][12][13].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660,698,708,695,698,697,708,708,708.[2].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10].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863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反映了中国人民在特定国情下的价值诉求和精神信仰,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凝聚着鲜活的红色基因和伟大建党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红色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持续精神动力。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极具研究价值的生动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义,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丰富的时代内涵。他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依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现代化是一种生机勃发的原动力,现代化产生的力量,不可阻遏地推动着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推动着民族解放和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是实现我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主流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承担着实现民族繁荣和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红色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总体布局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不断繁荣昌盛的永恒精神动力。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勾勒出我们党星火燎原的漫漫征途。当前,3.6万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国有馆藏革命文物,全国各地公布完成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覆盖全国。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抓好红色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及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使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弘扬革命传统、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抓好红色教育,能够引导人民群众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如何引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切感受到我国制度日益完善、现代化建设道路越走越宽广的事实, 自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多角度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一方面,以红色景点改造为切入点,加大对革命旧址、红色遗迹以及相关纪念性建筑物等抢修和保护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红色文化研究机构,加大对红色文化史料的挖掘,组织出版相关书籍,拍摄以革命斗争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和纪录片,建设红色主题文化纪念区,培养与储备相关的研究人才。另一方面,讲好红色故事,深度挖掘革命先辈的点滴事迹,提炼红色英雄人物身上流淌的信念信心、勇敢顽强、坚忍不拔、遵规守纪等崇高品质,外化成饱满有力的英烈形象。此外,要善用红色资源引导和培育一批深谙文化价值、善讲红色故事、富有责任心的红色传人,发挥好传播作用和社会效应。以红色旅游助推红色文化传承弘扬。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一方面,红色旅游作为红色文化创建方式之一,重点在于精神引领,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活动。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消费的重要元素,红色文化精品路线更能满足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另一方面,以数字科技引领红色旅游创新发展。通过“建模、仿真、信息技术和处理”流程将红色文旅资源数字化,构建红色文化基因库,开发红色文旅数字平台,将数字化的红色资源按年份、事件、图片等门类整合上传,并匹配文献检索、知识库等线上服务,利用数字仿真技术创新红色文旅资源展示,将纪念馆和博物馆打造为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更便于通过“指尖文献”“指尖展演”的形式,盘活红色文旅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共生的“数字生态圈”,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从而让文物“活”起来,让红色故事“火”起来。(作者王克修,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9月1日理论周刊第8版)信息公开、政策阐释、民意倾听、网络举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官方账号,优质社会领域创作者
2021-05-11 11:16
来源:
大西北消息速览(来源:宁夏党校宁夏行政学院)
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重要精神纽带,是激励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重要砝码——
守护好红色文化的精神与力量
核心提示
峥嵘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生死与共、风雨同舟,书写了一幅幅壮丽的红色经典画卷,孕育了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红色基因,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是新时代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
守护红色文化,在于坚定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其本质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来源,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契合近代中国谋独立、求解放的时代需求,它破解了资本产生剩余价值的秘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它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服务。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了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它内含的红色基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遗传密码”,储存着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信息;所孕育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等精神,已经沉淀为当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特质;它所折射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家国情怀和价值诉求,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文化引擎,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精神动力。
守护红色文化,让艰苦奋斗融入血脉
红色基因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红色基因在百年中国风云变幻中诞生,在各路思潮碰撞激荡中演化,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攻坚克难历程中生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基因的使命是打倒重压在中华民族肩头的“三座大山”,完成救国大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基因的使命是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书写国家宏伟蓝图,完成兴国大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使命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奋力前行,国家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奋斗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年辉煌历程昭示,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我们方能担当历史重任,不断建功立业。
守护红色文化,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伟大的革命实践生成伟大的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红色精神转化为勇担使命、艰苦奋斗的实践动力,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收获幸福、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实践,本质上就是红色理想行动史、实践史的使命表达。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体现着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激情,创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体现了为祖国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形成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红色精神;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干出一片新天地,体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创造和伟大飞跃,形成了小岗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这种厚重的实践属性,是真理力量的具体化,是理想、信念、智慧、情感、意志、人格的升华,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特定环境和特定考验面前的价值选择和道德实践。宁夏作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红军长征和西征都曾转战宁夏,之后宁夏人民又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建设,为抗日战争、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重温“单家集夜话”的红色故事,坚定理想信念、胸怀人民至上、进行伟大斗争、不断开拓进取,将这些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红色传统、红色精神,转化为勇担使命、艰苦奋斗的实践动力,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色文化是中国的文化,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其价值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其文化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的精神成果,具有明确的中国立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对自身历史文化的现实价值有着充分的肯定,是我们党对于自身历史文化的未来发展有着坚定的信念。怀中一寸心、千载永不易;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发扬传统中传承底色,在弘扬精神中攻坚克难,在赓续血脉中开拓前行,创造新奇迹、引领新时代。
作者孟筱系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科研处讲师
党校姓党 忠诚于党
来源:《宁夏日报》2021年5月10日
07版 理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