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烟花之后是什么台风会影响北京吗

原创 连俊翔 许涵毅 816数士据中央气象台的预警,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预计周五夜间进入我国东北地区。此前,受台风“杜苏芮”北上环流影响,京津冀等地出现强降雨过程,并呈现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等特点。而第7号台风“兰恩”也在蠢蠢欲动,已在9日上午升级为强热带风暴,将会向着“卡努”的方向会和,或许又会影响我国东北地区。从河北到东北,为何今年的台风对北方的影响这么大?数量减少,强风增多根据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的数据,截至8月9日,今年西北太平洋海域共形成7个热带气旋,即有7场台风。这一数量是近12年同期以来的最低值,也远低于1949年以来同期平均水平——约14场台风。但在强度上,今年多超强台风,可谓是“精英特种部队”。毕竟仅一个“杜苏芮”,就给国内十余个省份掀起了强风暴雨。据中国天气网报道,“杜苏芮”也是有完整观察记录以来登陆福建第二强的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到15级。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一辆小汽车以200公里/小时的速度奔驰,可以将大树拦腰截断、连根拔起。参考《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根据平均风速,台风一共可以分为6个等级,等级1是最弱的,为热带低压,等级6是最强的,称为“超强台风”。此前6场台风中,有3场强度达到等级6。仅从目前来看,这一数量和占比都是极高的。因为近70多年以来,国内每年“超强台风”的平均场次也就3场,占比为13%。而台风每年通常出现在5至10月,目前还未到8月中旬,后续是否还会有更多“超强台风”不得而知。今年台风数量偏少,强度偏强,和厄尔尼诺相关。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增高,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偏低,在西北太平洋提供给大气的热量和水汽减少,太平洋低纬度地区对流活动减弱,因此不利于形成台风所需要的环流条件,台风活动较少。同时,由于其生产的位置偏南偏东,因此强度偏强。数据上来看也是如此。在1982-1983年、1997-1998年、2014-2016年三次厄尔尼诺期间,台风出现的数量相比1949-2022年整体以及非厄尔尼诺年都要少。但是台风强度等级为6的平均出现次数却高于往年。台风过境东北并不罕见在大众的印象中,我国东部、南部沿海才是台风入境的重灾区,北方不太可能会有台风。但事实上,往年台风的影响范围也不仅限于南方。我国内陆地区,例如贵州、四川、陕西等地都曾遭遇过台风的侵袭。例如,1956年的超强台风温黛,曾造成了1.7万人受伤,220万房屋受损,它在浙江登陆,一路深向内陆,经过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份后,最后在陕西与内蒙古的交界处消失。大众之所以认为台风仅局限在南部沿海地区,是因为在深入内地的过程中,台风的强度逐渐减弱,常常强度小于1,因此影响较小。而东北地区出现台风也不是什么百年难见的奇事。据统计,在1949年至2022年间,至少约有30场台风到达东北,平均每两年会有一场。并且,近几年来东北出现台风的频次似乎增加,仅2020年,就有3起台风。例如2020年的超强台风海神,在经过吉林与黑龙江省时就带来了强降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在当年出现了156毫米的降雨量,打破了该站点的历史纪录。大暴雨也导致东北23条河流都发生了超警以上的洪水。降水和气温受影响尽管台风过境北方并非特例,但与往年相比,今年北方降雨量格外不正常。根据《中国气象报告》,近三年来,京津冀地区的降水有超过60%集中在7、8月份。北京最为特殊,2022年7、8月份的降水占全年降水的80%。但今年,北方多地降水创历史峰值。例如北京,遭遇了140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北京平均每年的降雨量在600毫米左右,而今年三天内就下完了超过一年的量。据统计,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昌平王家园水库的降雨量达到744.8毫米,超越了北京地区记录到的历史降雨量极值,成为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140年以来、排名第一的降雨量。而台风对南方的影响,则是一个格外凉爽的夏天。以上海为例。一般而言,上海7月下旬气温更高,平均温度会比上旬高出2.87摄氏度。但今年受台风影响,7月下旬的平均气温只有31.48摄氏度,比上旬下降了2.48度。这与2021年相似。当时台风“烟花”移动速度慢,长时间占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仅驱散了副热带高压,又提供了丰富水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排挤,再加上雨水的“降温”,导致下旬温度整体偏低。那么,8月还会有台风吗?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8月预计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将有4至6个热带气旋,其中2至3个将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特别是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原标题:《为何今年台风对北方的影响这么大》阅读原文
“风起云涌,台风烟花如何挑战风雨,一探台风命名的深层奥秘!”文章:你可曾想过,王翠花、詹姆斯·威廉、尼古拉斯、赵四竟然可能是同一个人?别惊讶,这可不是什么神秘故事,而是台风命名的奇特规律,让人大开眼界。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如果台风烟花如此强大,国外人会给它取什么名字呢?更有趣的是,为何烟花因太过强劲可能被除名呢?原来,台风命名背后有着让人瞠目结舌的学问。早年,台风命名可谓乱象丛生。194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遭飓风袭击,人们居然将其命名为“哈里”,只因当时总统杜鲁门正在视察。不久后再次遭袭,飓风却比前一次更猛烈,结果当然是将其命名为“贝斯”,理由竟是总统夫人比总统还要强大。这种随意而又毫无规律的命名方式,让台风成为了名字的迷宫,不同国家对同一场台风起不同的名字,新闻报道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为了终结这一混乱,国际上开始了台风命名的统一。1997年,在中国香港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决定成立研究协调小组,制定了西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的命名方法。从此,由各国提供的140个热带气旋名字组成了一个台风名字族谱,按照统一的顺序循环使用。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要求名字不能超过九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国语言中不能有不雅之词,不能是广告,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中国提供的最初10个名字,如龙王、悟空、玉兔等,仅是开始,后来经过变化和替代。而最引人瞩目的规则之一是“避讳和铭记”,即如果一个台风造成巨大破坏,其名字将被除名,以铭记这场灾难,同时迎来新的名字。著名的例子如2013年的台风海燕,由中国提供的名字,是全球强度最强的热带气旋之一,却因造成巨大破坏而被除名。这种措施有助于让人们永远记住那场灾难,缅怀逝者,也图吉利,避免再次遭遇相同的灾难。现如今,台风烟花即将来临,其强度和潜在破坏引发了人们对其名字是否会被除名的猜测。历史告诉我们,强大的破坏力可能导致名字的被除名,让这个名字从台风名单上消失。就像曾经的海燕一样,注定要成为过去。期盼烟花能早日远离,带着平安离去,留下的只是过往的风景。这篇关于台风命名的文章让我感到颇为惊奇,对于这个早已司空见惯、却又充满奇妙规律的现象,如此生动详尽的剖析着实令人耳目一新。标题党的手法,用“风起云涌,台风烟花如何挑战风雨,一探台风命名的深层奥秘!”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这个“奥秘”的面纱,看看作者是如何将这个看似普通的话题写得如此引人入胜。文章以一个极具趣味性的开头拉开序幕,将台风的命名与人名联想在一起,让我在轻松幽默中进入了整个阐述。对于早年台风命名的混乱情形,作者生动地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例子来解释,以及对总统夫人的幽默揶揄,让我在笑声中对历史的荒诞感到好奇。文中用“台风成为了名字的迷宫”这一表述形象生动,恰如其分地传达了早期台风命名的混乱局面。而国际上统一命名的历程,更是让人看到了全球气象组织的努力,为了消除混乱、实现统一,彰显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名字族谱”的概念,形象地描绘了各国提供的140个名字如何循环往复,呈现了一个有序的台风命名世界。这样的方式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命名规则,也为整篇文章增添了一份有趣的叙述。在命名规则的部分,作者对于名字长度、发音、不雅之词、广告等方面的要求一一交代,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详细说明,使我对于整个命名流程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对于“避讳和铭记”这一规则的解释,通过引用实例,比如海燕的命运,更让我明白了这一制度的深刻内涵。整篇文章在表达层面上保持了简洁明了的风格,避免了过多冗长的解释,而是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得整个文章读起来轻松有趣。作者对于专业名词的处理也十分得当,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使得即便是对气象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地理解。对于当前即将登场的烟花台风,作者巧妙地将历史教训与未来猜测相结合,通过对烟花可能被除名的设想,引发了我的思考。这种对比与衔接的手法,使整篇文章在结尾处留下了一个悬念,让我更加期待接下来的台风命名之谜。总体而言,这篇文章不仅生动有趣,同时通过对历史、规则的详细解释,使我对于台风命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让整篇文章更具有文学性。在语言运用上也非常得当,既保持了专业性,又不失通俗易懂。这样一篇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文章,让我对于台风的“名字奥秘”有了全新的认知。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原标题:台风能影响到北京?北京市气象局:历史上已有7次中新网北京7月25日电 23日20时起,受台风“安比”影响,北京出现降雨,局地大暴雨。对此,不少网友疑问,位于华北的北京为何也能受到台风的影响?对此,北京气象局称,有气象记录以来,曾经有7次台风减弱后的低压经过或接近北京。24日上午,北京迎来降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台风雨”来袭 津冀首次发布台风预警根据气象部门的消息,北京市气象台已于今日(25日)9时升级发布暴雨黄色预警。河北省、天津市气象台23日下午先后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这是自2007年中国气象局正式实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以来,天津、河北首次发布台风预警信息。中央气象台监测,7月24日08时第10号台风“安比”中心位于天津大港境内,热带风暴级别,近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中心气压990百帕,将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北京市气象局称,此次降雨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雨势相对平缓、雨量分布不均。具体来看,北京今天白天阴有中到大雨,山前及东部、南部地区有暴雨,强降雨时段将持续至14时前后,降水过程伴有弱雷电,东部地区有7级左右阵风;24日夜间还有雷阵雨。最大小时雨强20~40毫米。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安比”为何能影响北京?预报:还将影响东北很多网友都有疑问,为何位于华北地区的北京,也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北京市气象局介绍,台风“安比”能够以热带风暴级强度持续北上影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登陆后的行进路线靠近海岸线,这使得“安比”有一半结构留在海上,一半在陆地,海洋上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良好的环境助其保持相对完整“形体”;二是地形相对平缓,江苏、山东大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坡度较缓、起伏小,对于减弱台风强度影响不大。此外,中央气象台预计,“安比”未来将和冷空气共同作用,还将影响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给东北多地带来强降雨。24日上午,北京迎来降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历史上,北京曾7次受台风影响根据北京市气象局的消息,有气象记录以来,曾经有7次台风减弱后的低压经过或接近北京,具体情况如下:1。 1956年8月2日,12号台风在浙江省象山港登陆,8月2日到6日影响北京,南郊观象台累计降水量达249.1毫米。2。 1972年7月27日,3号台风在胶东半岛入渤海湾,7月27日到29日影响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102.2毫米,其中丰台站达159.2毫米。3。 1984年 8月8日,8号台风“freda”在福州罗源县登陆,8月10日前后影响本市,出现暴雨,局地大暴雨。8月8-10日全市20站平均115.1毫米,最大朝阳站273.0毫米,其中10日通州日雨量达192.1毫米。4。 1989年7月21日,9号台风在浙江东北部登陆,7月21日至23日影响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102。 9毫米,其中最大出现在房山霞云岭,达229.2毫米。5。 1994年7月12日,6号台风在福建省泉州湾登陆,7月12日至14日影响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151.9毫米,其中平谷站达305.1毫米。6。 2005年8月6日,9号台风“麦莎”在浙江玉环县登陆。8月8日夜间到9日白天影响北京,受减弱的低气压西部边缘云系的影响,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的天气,其中顺义的降雨量最大,达到76毫米。这次降雨过程因台风中心较为偏东,全市降雨雨势比较平缓,持续时间长。7。 2017年7月29日,10号台风 “海棠”,登陆地点福建省福清市。8月2日白天到夜间北京受减弱的低压倒槽和东移高空槽的共同影响出现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房山、大兴、平谷、密云和顺义局地出现大暴雨。8月2日08时至3日05时,全市平均降雨量36.7毫米,城区33.3毫米;最大降雨为房山长阳182.8毫米,最大雨强出现在房山站,2日19-20时降雨111.9毫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风烟花之后是什么台风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