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极空间私有云raid5加硬盘扩容扩容换盘的流程是什么?


2019-04-04 18:40:37
419点赞
1066收藏
432评论
背景
随时近年来家用NAS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NAS作为数据存储与备份、影音数据库搭建以及协同办公等方案的核心设备。而对于一台多盘位的NAS来说,如何来选择一种适用于自己,同时又兼具安全可靠的磁盘存储方式也是一直困扰着大家的问题。笔者在组建NAS时也纠结于此很久,综合考虑自身使用情况后,最后选择只能承受一块硬盘损坏冗余的RAID5形式。由于笔者的技术水平有限,也非专业人员,不具备进行大量技术阐述和评测的水平,因此也不对RAID5的安全性作评价,只想通过一个实验来向值友展示100TB的RAID5到底能否重建成功,重建时间需要多久,以供大家参考。 必要性基于QNAP TS-1635AX组建家用万兆百TB级影音库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活动,成功参与活动将获得额外100金币奖励。详细活动规则,请猛戳此链接!【写作说明】:本文所测商品为自费购入并且自用,坚持独立的评价观点是笔者创作的基本底线,分享心得体会给大家参考。购买理由身患仓鼠症的笔者自07年入PT深坑后,始终坚持“只下载、不删除“的基本原则,导沙罗双树roy
赞690 评论817 收藏2k查看详情
笔者的处女作在发表后得到了广大值友的关注和支持,同时笔者也在和大家的交流中学到了诸如ZFS、ceph以及磁带机等数据储存方式的知识,在此深表感谢。笔者在浏览文章评论时,也注意到大家讨论和吐槽最多的地方,就是笔者选用的10TB*12的RAID5存储方式的安全性(见图1),其中关键词最多的就是“不具有可修复性”、“重建时间久”、“重建必然失败”,令人谈“5”色变,俨然就是一个数据火葬场。那么,RAID5到底有这么糟糕吗?图1 值友对RAID5的评论
笔者首先感谢各位值友对我数据存储的关心以及善意的提醒,类似这些关于RAID5的评价笔者在前期调研时也常常在其他地方看到。但是我相信90%的发表这些评论的值友和我一样,并没有重建过RAID5的实操经验,而99.99%的值友更没有重建过10TB*12这种百TB级的RAID5,这些信息也只是来源于口耳相传或者理论计算。笔者同样也没有RAID5重建的经验,因此无法判断这些说法的可靠性。出于好奇心,也为了给大家多一点实战经验作为参考,成为那0.01%的人,笔者决定舍命陪君子,进行一次破坏性实验以验证100TB级的RAID5到底是否具有可修复性、重建时间是否真的要十几天之久或者重建成功率是否只有相当于双色球三等奖的水平。实验条件
实验用的平台是16盘位QNAP的TS-1635AX,硬盘采用WD Elements 10TB拆机盘WD100EMAZ氦气盘12块。QNAP TS-1635AX主角 WD100EMAZ氦气盘12块实验对象为利用QNAP TS-1635AX组建的12块10TB RAID5,逻辑分区为单一静态卷,实际容量约为100TB,已用空间85.3TB,全部为视频数据。实施过程
为了模拟RAID故障,笔者通过在NAS关机时,随机拔掉其中一块硬盘来模拟RAID中一块硬盘下线的情景。重新开机后,NAS提示一块硬盘发生故障,RAID进入降级运行模式。注意:这种降级模式下,RAID上的数据仍可进行读写操作,但是由于冗余硬盘已损坏,RAID已处于非常脆弱的状况,此时应该立即停止读写作业,更换硬盘启动数据重建程序。如果有条件和技术能力的,可利用专业软件将全部硬盘进行数据镜像(即克隆)再进行重建作业,以防万一。提示一块硬盘故障RAID提示Disk8不存在 进入降级模式
笔者将经过1个半月转运,恰巧今天刚刚收到的全新WD Easystore 10TB拆盘,得到一块相同型号的WD100EMAZ氦气盘。WD Easystore 10TB拆盘
将该盘热插入NAS的8号插槽,系统识别后自动开启重建模式。重建起始时间为北京时间4月3日20:28。重建优先级设定为重新同步优先(高速)模式,初始时重建速度约为165MB/s,据此速度预计的重建时间约为16小时(可见并没有几天乃至十几天那么久)。插入硬盘后系统自动启动重建程序重建速度与预计完成时间重建开始时间此时,除8号盘外,其余盘均进行全速读取作业,而8号盘则进行同速写入作业。8号盘写入,其余盘读取随着硬盘长时间的读写作业,读写速度会逐渐降低,温度也会有所升高,这也就是大家所提到的重建时的风险。重建11小时完成64.5% 速度降至130MB/s重建15小时完成82.8% 速度降至110MB/s重建17小时完成91.9% 速度降至100MB/s重建17小时后各硬盘温度19个半小时重建完成重建完成
4月4日15:59 RAID重建完成,历时19小时31分,重建后RAID状态正常、数据正常。结论
此次实验结果仅仅是一次重建成功的案例,也许只是因为笔者拥有能中双色球三等奖的好运气而已 。所以笔者并不想仅通过此一文就说明RAID5有多么的安全和可靠,只是想向大家客观地展示RAID5也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危险和脆弱。最后,总结三点吧:
1. RAID不是万能的,对于存储方式每个人有着自己的使用情景、习惯和侧重点,因此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存储方式,平时养成良好的备份习惯最重要;
2. 及时关注RAID状态,当发生降级时及时作好重建或者全盘镜像(没有技术经验的切勿盲目自行操作,应寻求客服或者专业人员的帮助,让专业人作专业事)。因为在RAID降级状态下,仍然可以进行读写操作,所以有好多RAID损毁的案例都是因为没有及时发现冗余磁盘已经损坏,继续带病作业导致磁盘相继损坏;
3. 前辈们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因此在发表言论时要有依据,不要人云亦云。

2023-12-06 14:12:49
237点赞
250收藏
135评论
极空间的NAS产品一直都非常注重用户使用体验,而23年10月新发布的极空间Z4 Pro私有云,从软硬件上都进行了升级,如果你正在寻找合适的NAS产品,不妨看下这篇文章吧。喜欢请关注+点赞+收藏。你们的支持是兔牙坚持创作的最大动力,比芯儿~手机存储空间迫近99.9%的提醒和电脑上飘红的硬盘空间,只好依靠不断的清理垃圾苟延残喘;平时拍照的照片越来越多,堆积如山,整理起来无从下手;外地出差,突然发现电脑里重要的资料忘记拷贝,临阵磨枪都来不及。其实当我们遇到上面这些情况的时候,就需要NAS的帮助了,但以往NAS的选择并不多,群晖、威联通不仅价格贵,而且设置起来繁琐,像我这样的网络小白,跟本发挥不出它的本领。好在国产NAS品牌逐步发力,推出了适合大多数家庭用户使用的NAS产品,极空间就是目前非常主流的一个选择。今年10月19日,极空间在北京举办了新品发布会,发布了3款全新的NAS产品:适合商旅人士的T2、适合家庭及中小企业用户的Z4Pro和8盘位旗舰新品Z423。兔牙作为极空间的老用户,先后用过Z2、Q2C、Z4S多款产品,它简单易用的特性,让我这个网络小白也能灵活使用,不再有存储焦虑。下面就给大家带来这款全新升级的极空间Z4Pro私有云使用体验。※ 相比Z4S,Pro都升级了些什么?1.硬件全“芯”升级Z4Pro这次推出了2个版本:标准版和性能版。标准版使用了英特尔23年1季度新发布的N97处理器,采用4核心4线程,最高频率为3.6GHz,TDP功耗12W,内存也升级为DDR5-4800MHz,有8GB和16GB两个版本可选,而且支持额外的内存和M.2硬盘扩展,以及连接极空间A4扩展柜实现低成本容量翻倍。在硬件性能上,相比Z4S有了很大的提升。如果想要追求更高的性能,还可以选择Z4Pro的性能版,采用的是英特尔N305处理器,8核心8线程,最高频率为3.8GHz,TDP功耗15W,相比Z4S提升达到253%。处理器的提升,对散热也有更高的要求,相比之前的被动散热,Z4Pro和给主板增加了散热鳍片和风扇,从而让处理器发挥更高的功效。还可以在系统内对散热模组进行调节设置。2.全新减震设计Z4Pro虽然在外观上保留了Z4系列的经典设计,但其实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多变化升级,比如优化内部结构降低风噪;硬盘与机身采用软连接,防止硬盘的震动传递给金属机身;主机内部多处硅胶隔离措施,以及柔软脚垫,进一步降低运行噪音。最明显的就是硬盘支架的变化,不仅减少了震动噪音,而且新的拉手设计,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只需按一下圆点位置,拉手就会弹起,轻松取出硬盘。支架采用了免螺丝的硬盘安装方式,非常简单方便。3.全新散热设计经常使用电脑的我们都知道,散热风扇处往往是容易积灰的地方,所以为了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需要经常对风扇处进行清洁。而Z4Pro升级了圆形可拆卸的防尘网,更加细密的防尘网不仅可以放置灰尘进入机器,而且方便拆卸清洁,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释放两侧的卡扣,就能轻松取下防尘网。4.更便捷的拓展方式兔牙之前使用过上一代Z4S产品,尤其是喜欢它的扩展设计,能够增加系统运行内存以及安装M.2硬盘作为高速缓存,但是在安装的时候需要拆卸整个底部外壳,略显不便。而Z4Pro不仅同样支持拓展内存和M.2硬盘,而且只需一颗螺丝就能轻松完成升级操作,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升级。使用附带的螺丝刀拧开螺丝,就可以打开盖板,进行内存和M.2硬盘的拆装。※ 简单开箱说完了Z4Pro新升级的几个特点,更加迫不及待想要体验一下了吧。下面就从外箱开始,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兔牙对于Z4Pro的使用体验。过去NAS产品因为定位专业,所以外观都比较方正,而随着这类产品逐步进入大众日常生活,外观设计也越来越高级。Z4Pro在外观上延续了之前Z4/Z4S的经典设计,流线型的机身线条,搭配铝合金材质,无论是放在桌面或者电视机旁边,都能很好地与家居环境相融合,摆脱了以往专业网络设备笨拙的外观印象。主机侧面的凹槽内,隐藏了4颗硬盘指示灯和电源按键,用于显示当前设备运行状态,内嵌的设计可以防止平时误触,同时也保证了整体的美观性。带有极空间logo的前盖,采用了磁吸式的设计,既不会脱落,也能轻松取下。取下前盖就能看到它的4个硬盘位。硬盘托架的下方各有一个Type-C接口和USB-A接口,方便我们平时外接存储设备,可以直接在NAS中读取。硬盘托架在前面已经提到过,采用了全新的设计,不仅更易用,而且降噪效果也有提升。主机背后依然是尺寸硕大的风扇,采用了全新的可拆卸防尘网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并易于清洁。底部的拓展接口从左至右依次是HDMI 2.0、电源、2.5G双网口、USB和一个eSATA拓展接口。配件包含了说明书、保修卡、减震垫、电源线、2条2.5G网线和一把螺丝刀。※ 初次安装使用NAS过去给人的印象都是非常专业的产品,不敢轻易上手。而极空间的NAS产品可以说是对于新手非常友好,易上手,无需过多的配置就能自如使用。而这一切只需要安装极空间App和注册极空间账号就能完成。首先我们给Z4Pro安装好硬盘,对于NAS硬盘的选择,我一直都使用的是希捷酷狼,作为专业为NAS设计的机械硬盘,采用的都是CMR垂直磁记录方式,能够保障长时间的运行和高速稳定读写。硬盘安装完毕后,我们使用手机的极空间App扫描前盖背后的二维码,绑定激活设备,第一次使用会提示进行系统更新。完成设备的激活绑定后,就可以开始使用NAS进行照片的存储备份、影音娱乐等各项功能了。这样我们在任意地点任意终端,只需要登录我们使用手机号注册的极空间账号,都能访问自己的NAS,这对于新手来说就非常方便,无需设置复杂的内网穿透、外网IP等等,就能轻松实现随时随地的访问。※ 智能好用的使用体验如果说硬件提供了扎实够用的基础骨架,那么软件就是一款NAS真正是否好用的灵魂所在。极空间自研的ZOS系统,随着新品发布也进行了版本的升级。让我们来看看新版本的软件系统会带来怎么样的易用体验。打造家庭的影音中心对于家庭用户来说,NAS最吸引人的功能就是保存平时照片和影视资源。而极空间自带的极相册和极影视就能帮助我很好地管理海量照片和影视资源。对于我们存储的照片,极空间使用“极相册”模块来进行管理。得益于Z4S强大的硬件基础,可以实现专业NAS中才有的照片AI识别功能。通过算法计算,自动对照片进行扫描识别,根据人像、场景等进行分类,方便之后查找照片。使用NAS保存照片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方便分享,只需要将需要的照片选中或者放入一个文件夹中点击分享生成专属链接,就可以把照片轻松分享给他人。对于喜欢收集电影剧集的小伙伴,极空间的“极影视”模块一定能够满足你的影片管理需求。它可以根据影音文件自动联网搜索相关资料,生成漂亮的海报墙。如果是电视剧,还能自动匹配剧集,如果影视资料有不准确的情况,可以手动进行修改校正。对于不带智能系统的老电视,可以利用Z4Pro背后的HDMI接口,将视频信号直接输出到电视上播放,主机支持蓝光、4K、264、265、HDR等解码,可直接播放我们存储在硬盘里的影视资源。而如果你的电视可以安装软件,那么更推荐直接安装电视端的极空间App。登录极空间账号后就能看到你的影视海报墙,想看啥就看啥,还支持在线搜索和选择字幕,非常方便。存储管理在千呼万唤中,终于有了专门的存储管理。相比之前系统设置中简单的存储模式,在新的存储管理中,支持更多的存储空间模式,包括极空间特色的ZDR模式(可自己选择进行双备份的内容)、RAID1、RAID5等。并且还支持将拓展的2个M.2硬盘作为系统存储的一部分,灵活性更高。兔牙把手里一根闲置的M.2固态硬盘安装到Z4Pro上,系统能够正常识别,并提示可以作为存储使用。当然,安装了4块硬盘的我并不需要用它来拓展存储,将其设置为NAS缓存才是发挥它作用的最好方式,不仅能够提升系统响应速度,而且还能减轻机械硬盘的负担。随时随地的访问比如群晖、威联通等专业NAS产品,如果想要在外面访问家里的NAS,需要申请公网IP、设置端口转发、域名解析等等一系列非常专业的操作,像我这样的网络小白听着就害怕。我的愿望就是既能将数据存在自己手里,又能享受如“百度网盘”“阿里云盘”等便捷的使用体验,而这些极空间统统都能满足。为了方便我们随时随地使用,极空间提供了丰富的软件端服务,包含手机、Pad、PC、网页、电视以及微信小程序。在任何地方,只要有网络,登录我们注册的极空间账号,就能轻松访问NAS中的数据。迅雷下载想要下载影视资源,不用长时间开着电脑,把任务丢给极空间就好了,一觉醒来,一部电视剧就已经下载完毕了。内置迅雷下载,可以登录自己的迅雷账号,配合NAS实现远程下载。不过目前手机App还不能直接添加下载任务,不过可以搭配极空间小程序添加种子。除了迅雷,Z4Pro还内置了自己的下载软件,支持PT、BT、HTTP、FTP、磁力等主流下载形式,算是对迅雷下载的一个功能扩充。灵活备份极空间NAS的备份功能正是治愈我存储焦虑的良方,覆盖Windows、MacOS、Android、iOS四大主流平台,还支持百度网盘、天翼云盘和Onedrive的备份操作(外测版本已经开始了对阿里网盘的支持),能够方便将电脑、手机中的照片、文件资料等备份到NAS中。平时备份手机里的照片非常繁琐,不仅需要查找很多文件夹,还会产生重复备份的问题。而极空间的手机备份功能支持相册自动备份、微信文件备份和自选文件上传,以及针对iPhone的相机原素材备份功能。打开手机备份后,每次打开手机上极空间App都会自动检查是否有新照片,并将新照片自动上传至NAS内的对应文件夹,而且是增量备份,也就不会出现重复多次备份的问题。Docker得益于强大的硬件性能,Z4S还可以支持Docker应用,可玩性大大增加,不仅可以导入本地的镜像文件,还能在Z4S内的镜像仓库中搜索需要的镜像文件。虽然我自己对这个不是太懂,不过对于很多专业NAS用户,支持docker也让NAS的可玩性和实用性大大提升。本地离线账号登陆这个是新系统增加的功能,如果使用环境不支持外网登录,只想在局域网内使用NAS,那么就可以利用极空间的本地离线账号功能进行使用。之前就有很多人传言说万一极空间的服务器停止运行,那么NAS是不是就无法使用了?这下放心了吧,即使脱离了极空间的云服务器,我们同样可以在本地登录使用NAS。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功能,还有虚拟机、团队空间、极音乐等等丰富功能,以及非常实用的亲情访问,可以方便给家人共享照片、视频等文件。※ 最后以上就是我对极空间新品Z4Pro的体验分享,总体来说这是一款集合了强大硬件性能、高颜值外观以及高易用性的NAS产品,不仅非常适合像我这样有存储窘境的网络小白用户使用,即使是专业玩家或者小型企业,Z4Pro也是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丰富的拓展能力,也让它的可玩性大大增加。有了它的帮助,我再也不会产生容量焦虑了,定期进行手机备份,影音文件还能随时随地访问,大大突破了我们日常使用手机、iPad、电脑等设备的存储限制。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高性能易用的NAS产品,极空间新发布的Z4Pro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最后,谢谢你看到了这里,我始终坚持与大家分享最真实的使用体验,也希望我的经验能够给大家选购时提供一些参考,帮助到大家。既然如此,不如给个关注+点赞+收藏三连,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比芯儿~2023年百大值友争夺赛进行中,一起冲击年度荣誉吧!了解详情→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2021-10-29 19:33:46
78点赞
588收藏
44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一名群晖小白,在更换硬盘问题上的一些经历,发出来和大家分享,因为操作已经过去好几个月,刚刚有时间做一下回顾记录,有遗漏不对的地方请大佬们指正。
19年作为NAS萌新入手一台猫盘,随着需求的提高,去年10月又在小黄鱼省内入手了一台蜗牛星际C款,是一位青岛大神淘汰下来的(电源风扇已改,系统DS918+全洗白到手即用),作为小白感觉已经够用 ,同时又花了190买了2T的二手盘,同时为了公网又换成联通宽带,搞定后正式开始启用,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感觉空间的不足,又在微薄的零用钱里挤出四百多买了块4T新盘,好了,背景介绍完毕。
新盘到手,考虑2T盘另有用途,决定更换硬盘,本来以为应该是很简单的问题,结果真正要下手的时候作为小白就傻眼了,网上搜的的教程复杂,换完之后需要设置的地方有过多,并不是当初想的直接拷贝粘贴就完事那么简单,后来看到《如何优雅无损的更换群晖硬盘》这篇文章的评论里一位大佬扶摇鲲鹏 的留言扶摇鲲鹏 :不用这么麻烦的,如果是basic的很简单。将新硬盘加入原raid组,组成raid1,等同步完。硬盘对调,取下原小硬盘用命令将raid1改回basic,然后界面上扩容即可。我现在遇到的是单盘SHR用这个方法搞完没法在界面上扩容,哎。。。。看后茅塞顿开,换盘不就本应如此吗,但是网上根本搜不到详细教程啊,大神一句话,小白想破头,用命令....这一句就懵逼了,命令在哪,怎么用?这才发现大神认为我们该懂得基础知识,我根本没有,在网上找了好久,终于搞定,不得不说真的简单、方便,现在叙述一下流程操作流程(当时没保存图片,现在图片都是网图)一、群晖DSM开启ROOT权限及WinSCP使用ROOT登录1、准备工具putty
WinSCP(百度搜一下吧,我不知道怎么上传)2、DSM开启SSHDSM的“控制面板” ---> “终端机和SNMP” ,勾上“启动Telnet功能”和“启动SSH功能”的勾,然后点击“应用”3、开启ROOT账号和修改密码使用putty连接DSM主机名称填写群晖的ip地址,端口是22,连接类型是SSH,点击“打开”,会报密匙对话框,点击“是”配置root账号login as:输入admin账号。就是当时第一次配置DSM输入的账号。输入admin的密码。(输入完按回车)登录成功后,输入sudo -i会提示输入密码password,这边还是输入admin密码。看到root@……:~#这样的信息就是已经进入到root账号了。设置root账号密码,输入synouser --setpw root password 这里的password最好和admin密码一样,这样不容易搞错。 DSM 6.2还需要做以下操作:1、输入vi /etc/ssh/sshd_config 修改ssh配置文件,按i键进入insert模式,修改#PermitRootLogin prohibit-password 为 PermitRootLogin yes,然后按ESC键输入:wq保存退出2、输入reboot重启DSM二、更换硬盘 1.群晖关机,把新的4T硬盘安装到群晖中 2.到群晖的控制台,输入账号密码后,点击存储空间管理员3.HDD/SSD里可以看到新加入进来的硬盘4.在存储池中,选中你要变更的那个存储池2,动作,点击更改RAID类型5.一路默认选择,然后确定,这里不会覆盖之前盘的信息,只会删除后面新加入进去硬盘的信息,然后等待完成100%6.修改成功,可以看到类型已变成了raid17.关机先把新旧两个硬盘都没取下,然后把新硬盘放入原小硬盘位置8.用root账号登陆ssh,使用指令cat /proc/mdstat 查询阵列表,找到需要转换阵列。md0、md1被系统使用,md2开始是 我们的硬盘阵列。9.通过指令mdadm --grow --raid-devices=1 --force /dev/md2转换阵列为Basic,/dev/md2是我们需要转换的阵列转换完成后阵列将转换成Basic,操作结束总结第一步是从网上截取的,因为隔得时间过长,本身就是一名小白,具体操作可能有遗忘、错误的地方,请大佬们及时指正。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aid5加硬盘扩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