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个氘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和氕氘氚的关系可以组成HD吗,如果可以那这种物质算单质化合物还是混合物?

(1)属于纯净物,氕原子和氘原子都属于氢原子,本质上是一种元素,组成的氢气应属于单质,隶属于纯净物.(2)碳12的原子由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组成,由于电子不计质量,所以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约等于质子和中子的平均质量,因为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大致相似,所以以此作为标准.你可以理解为碳12的粒子数特别整,算起来好用.(3)0.012kg碳12恰好是1mol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比上十二分之一的碳12原子;摩尔质量是1mol原子比上十二分之一的1mol的碳12原子,同时乘了一个阿伏伽德罗常数,比值不变.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更多答案(1)
1 氢的原子性质和物理性质尽管氢的电子构型十分简单,但它能以40种以上的不同形式存在,它们中多数的性质已经有很充分的描述。其形式的多样性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气相中氢有原子、分子及离子化的物种(H、H2、H+、H-、H2+和H3+) 。2.氢有三种同位素(H、D和T) ,以及相应的D2、HD、DT等。3.由于氢有同核双原子物种的核自旋异构体,即正双氢和仲双氢、正双氘和仲双氘、正双氚和仲双氚。天然存在的氢主要是由原子核只是一个质子的同位素组成的。氚由于增加了第二个中子而不稳定,从而表现出放射性,放射出低能量的β-粒子,其半衰期为12.35年。分子形式的双氢是一种稳定的、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具有十分低的熔点和沸点。氢分子的解离热极其高,H—H的键能几乎比所有其它单键的键能都大。这使得氢在室温下相对来说不活泼。在低压辉光放电时很容易获得原子氢。氢原子重新结合时的高热已用在原子氢喷枪上。双氢在焰孤中解离,然后氢原子在金属表面重新结合,产生的温度在4000K左右,可用于焊接很难熔的金属(如钽和钨)。2 氢的离子化形式氢原子具有较高的电离能(1311 kJ/mol),这一点类似于卤素而与碱金属不同。移走1s电子后氢就剩下一个裸露的质子,半径仅约1.5×10-3pm。裸露的质子在凝聚相中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学实体,但质子与其它物种结合之后,在溶液或固体中它却为大家熟知,如H3O+和NH4+ 等。氢阴离子具有与氦相同的电子构型,但其稳定性却小得多,原因在于质子上的单个正电荷难以控制两个电子。因此氢阴离子容易变形,这就形成了它在结构化学上的特征性质。三原子氢分子离子H3+首次为J. J. Thompson在气体放电中发现,其结构为三角形类似的离子也已发现3 氢的制备、生产及应用3-1 氢的制备氢可以由水或稀酸与电正性金属(如碱金属、碱土金属、钪族、钛族及镧系金属)反应来制备,反应可能极为迅速猛烈。较方便的实验室制法是用钠汞齐或钙与水反应,或者锌与盐酸反应。也可用铝或硅铁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对小规模的制氢来说,金属氢化物的水解比较方便,这样产生的氢是金属氢化物所含氢的2倍,如用铅电极电解酸化了的水是氢(和氧)的一种简便来源,大量很纯的氢(>99.95%) 可以在镍电极间电解热的氢氧化钡水溶液获得。其它大量生产氢的过程还有水蒸汽与烃或碳的反应,如:在这两个过程里,让生成的气体和水蒸汽在400℃通过氧化铁或氧化钴催化剂,则可以使CO转变成CO2并产生更多的氢这就是所谓的水煤气变换反应3-2 氢的应用氢的最大应用是在氨的合成中,其它的重要用途有使液态不饱和植物油变成固态的食用脂肪(人造黄油) 生产大量的有机试剂,特别是生产甲醇(借助于羰基化作用或加氢甲酰化过程)与氯直接反应是氯化氢的重要来源。在冶金中用于使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如(Mo、W) ,并产生还原性气氛。作氢氧焰及氢原子焰,以焊接和切割金属。液态氢用于研究高能粒子的泡沫室中,并作为航天规划中的火箭燃料(与氧一起)。人们还研究了不用电解的氢源。其化学难题是如何将适量的自由能传递给水分子,使它分解。最近几年已经发现约1000个这样的水-分解热化学循环,其中大多数靠计算机的帮助,不过意味深长的是最有希望的循环是凭化学家的直觉首先发现的。两种可能有用的程序是:3-3 氘的制备与应用氘总是由重水D2O制备的,而重水本身现在是以数吨规模由普通水的电解富集来生产的。氘主要用于示踪研究,以探讨反应历程;也用于动力学研究,以确定同位素效应。氘水溶剂普遍用于质子核磁共振研究,以避免溶剂氢原子的干扰,氘的化合物在中子衍射技术的结构研究中也很有用。3-4 氚的制备与应用氚与氢的另两种同位素不同,它有强放射性,这直接表明了其可能的应用及测定方法。氚是高层大气中宇宙射线引起的核反应产物:很多反应可用于人工生产氚,目前氚是利用中子在核反应堆中轰击富集的6Li 而大规模地制备的:贮存氚的最方便办法是令它与细铀粉反应形成UT3,加热超过400℃,UT3就释放出氚。氚除了是一种最便宜的放射性同位素之外,它作为示踪剂还具有某种独特的优点。同14C一样,氚也是一种不伴生γ-射线的纯的低能β-辐射源。氚已经广泛地用于水文学研究,以跟踪地下水的活动范围,并确定不同水体的年代。氚还用于研究氢的吸附、乙烯在镍催化剂上的加氢作用及氢在金属中的吸收。1956 年K. E. Wilzbich发现大大地简化了氚-标记有机化合物的生产,他发现只要将化合物贮存在氚气中数天或几天就能将氚引入该化合物,因为β-辐射可以使化合物中的氢原子与氚气之间发生交换反应。4 氢的作学性质及其递变氢在室温下比较不活泼,但氢同氟即使在暗处也能化合,而且氢能迅速地还原氧化钯(II)的水溶液:该反应可用作氢的灵敏检验反应。在较高的温度下,氢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剧烈地反应,甚至爆炸式地反应,得到相应的氢化物。氢的重要工业应用包括使许多有机化合物加氢,以及用钻的化合物作催化剂,在高温加压下使烯加氢酰化,形成醛和醇。氢原子具有独特的电子构型1s1,所以它既可能获得一个电子成为H-(具有氦构型1s2),也可能失去一个电子变成质子H+。因此,它表面上不但很像卤素能获得一个电子成为惰性气体构型ns2np6,而且能像碱金属能失去一个电子成为M+(ns2np6)。5 氢键许多物质的性质表明:原子之间和离子之间除了"正常的"化学键之外,还存在着某种另外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涉及到位于两个或多个原子团之间的氢原子。这种相互作用称为氢键。虽然氢键一般较弱(每摩尔氢键为10~60 kJ),但它常常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氢键可以表示成A-H-B,其产生条件通常是:A的电负性大到足以增强H(质子授体)的酸性,受体B具有能与酸性氢原子强烈地相互作用的高电子密度区(如孤电子对)。实验资料表明:原子A是F、O或N 时,能形成很强的氢键;原子A是C或第三周期的元素P、S、Cl甚至是Br、I时,则有时形成较弱的氢键;原子B是F、O或N (但决不会是C) 时,有利于形成较强的氢键;原子B是其它卤素Cl、Br、I时,除非带负电,否则不形成氢键;原子S和P有时在较弱的氢键中也能起到B的作用。

西村寿美雄
幼苗共回答了17个问题采纳率:88.2%
举报
(1)属于纯净物,氕原子和氘原子都属于氢原子,本质上是一种元素,组成的氢气应属于单质,隶属于纯净物.(2)碳12的原子由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组成,由于电子不计质量,所以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约等于质子和中子的平均质量,因为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大致相似,所以以此作为标准.你可以理解为碳12的粒子数特别整,算起来好用.(3)0.012kg碳12恰好是1mol碳12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比上十二分之一的碳12原子;摩尔质量是1mol原子比上十二分之一的1mol的碳12原子,同时乘了一个阿伏伽德罗常数,比值不变.
1年前
追问
8
亲亲唯一
举报
当时定义摩尔的时候就是故意把那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位1mol 就是这么定义的可以这么理解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氘交换质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