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下各位,有限空间作业可燃气体浓度标准监控系统对于有毒、易燃气体能如何防范?

2019-08-19 19:30
来源:
佚名
1
2019年7月22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某生物化学工程有限公司在组织员工清理污水沉淀池时,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
污水池是有限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危险作业,其特点是容易出死人事故,救援时事故容易扩大,往往是1人发生事故,救援不当导致更多人死亡和受伤,而且这样事总在发生。为预防和减少这类事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你至少要知道如下知识。
2
什么是有限空间与有限空间作业?
(本图源自网络)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分三类:
第一类:密闭设备设施:如船舱、车厢、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第二类:地下有限空间: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窨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造纸浆池、地下电缆沟等。
第三类: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封闭试验室、料仓、烟道等。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该有限空间内实施的作业活动。
1、清污作业:主要包括清理、清除有限空间内的废物、废水,如污泥、污水、碎石、杂物、垃圾等。
2、检修作业:主要包括对正在运行或停工过程中的生产工艺装置区或市政民用工程中的有限空间内的设备、设施进行例行检查,或者对存在故障的设备、设施进行抢修、维修作业。
3、涂装或防腐作业:主要包括对有限空间内的墙壁及其设备、设施进行表面涂装、防腐等作业。
4、有限空间建造施工作业:主要包括建设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涵洞等工程的作业。
5、救援作业:对有限空间内遇险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的作业。
3
有限空间有什么危险与有害因素?进入有限空间可能存在以下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燃爆危险;
2、缺氧和富氧危害;
3、中毒危害;
4、生物性危害;
5、物理危害(温度、噪音、湿度、尖锐锋利的物体等);
6、化学危害(腐蚀性化学品);
7、其他危害(坍塌、淹溺、触电、体力损耗大等)。
其中,缺氧与中毒的危险(害)性最大,往往是造成事故救援过程中事故扩大(多死人)的主要原因!
那么,有限空间缺氧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氧氧含量
氧气含量大小对人的影响
19.5-23.5%
正常氧气浓度
15-19%
工作能力降低、感到费力
12-14%
呼吸急促、脉搏加快,协调能力和感知判断力降低
10-12%
呼吸减弱,嘴唇变青
8-10%
神智不清、昏厥、面色土灰、恶心和呕吐
6-8%
呼吸停止,6-8分钟内窒息死亡
4-6%
40秒后昏迷、抽触、呼吸停止,死亡
在有限空间内中毒后果更严重。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会引起中毒。人体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主要途径包括呼吸、皮肤吸收及进食。
有限空间内存在很多有毒气体,常见的有毒气体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煤气的主要成分)、氨气、氮氧化物、氟化氢、二氧化硫、甲醛气体、氯气、光气、氡气等。一定浓度的有毒气体被吸入后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发生在瞬间,有的有毒气体中毒后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就会致人死亡。
(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有限空间培训设备)
以CO为例。CO是无色无臭气体,一氧化碳在血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相对于氧气)而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浓度(ppm)
症状
停留时间
50
最高容许浓度
8小时
200
轻度头痛,不适
3小时
600
头痛,不适
1小时
1000~2000
轻度心悸
30分钟
站立不稳,蹒跚
1.5小时
混乱,恶心,头痛
2小时
2000~5000
昏迷,失去知觉
30分钟
硫化氢就更危险了,在空气中浓度≥1g/m3时,人在这种环境中几分钟甚至瞬间就会死亡。
4
安全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有限空间培训设备)
首先,应对每个装置或作业区域进行辨识。确定受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建立受限空间清单并根据作业环境、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适时更新;应针对辨识出的每个受限空间,预先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如HSE作业计划书等)。
挂牌或警示标识。对于用钥匙、工具打开的或有实物障碍的受限空间,打开时应在进入点附近设置警示标识;需工具、钥匙就可进入或无实物障碍阻挡进入的受限空间,应设置固定的警示标识;所有警示标识应包括提醒有危险存在和须经授权才允许进入的词语。
其次,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一)、通风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可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作业前应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良好流通,以保证人员呼吸需要,进入有限空间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安排轮换作业。
(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有限空间培训设备)
1、打开设施的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与大气相通,进行自然通风;
2、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
3、采取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的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并经常检查通风管道有无破损;
4、禁止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进入有限空间必须先自然通风,必要时应采取强制通风强制通风设备应持续、有效工作,一旦设备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
(检测监视设备----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有限空间培训设备)
二)、检测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最低限度应检测下列三项:氧浓度(应在19.5-23.5%范围内),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小于爆炸极限的10%),有毒气体浓度;未经检测合格,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注意事项
1、作业前30min内,应对有限空间内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2、分析仪器在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
4、设备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
三)、危害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检测结果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危害评估应依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有限空间培训设备)
四)、个人防护装备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气)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等。
注意事项
1、行灯使用的降压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行灯的变 压器不准放在锅炉、加热器、水箱等金属容器内和特别潮湿的 地方;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Ω,并定期检测。
2、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 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 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3、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24V,在潮湿容器、狭小 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4、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狭窄的工作场所 ,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 金属护罩,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
(通风设备---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有限空间培训设备)
5
如何防止有限空间事故在救援时事故扩大?
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监护者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先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1、所有人救援时服从现场指挥下达的命令,不能盲目行动;
2、切断危险源,如切断电源,关闭阀门,消除可能存在的危险状态;
3、进入前进行气体测试,发现有毒有害气体,应该进行排除并重新测试,直到满足要求;
4、根据有毒有害气体的性质和呼吸防护用品的功能,使用匹配的呼吸防护用品;
5、清楚有毒有害气体和能释放有有毒有害气体的渣滓、淤泥等物质,还可进行强制通风。
6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性大,涉及到的安全要求多(如救援设备设施、工作许可制度、应急救援演练等),之所以经常地、持续地发生事故,往往是重视得不够,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对有限空间的知识与能力不足,以及社会对其危险性认识不足。这就需要加强对这类危险作业的宣传教育培训。
来源:一石安全工作室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用图片除原创设计图外,均源自网络引用,若触发版权纠纷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1-08-16 18:50
来源:
东日瀛能科技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一是作业环境情况复杂,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造成困难。二是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三是容易因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据统计,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中,死亡人员有50%是救援人员,因为施救不当造成伤亡扩大。
首先我们应当牢记: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禁止盲目施救,防止事故后果扩大。企业有关负责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响应程序,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在自身救援技术、装备、队伍无法施救的情况下,应及时联系消防救援队伍等专业救援单位开展救援,并提供有限空间各种数据资料。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要按照事故报告程序逐级上报,以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分析事故原因教训,指导问题整改,有效防范类似事故。
正文来了!
有限空间作业“十大安全操作步骤”:
1、制定作业方案
企业在进行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安全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审核,负责人批准。方案中要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并且在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现场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2、作业审批
作业前,作业人员按照本企业制定的《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履行审批手续,审批文件应存档备案。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作业现场区域的管控
在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4、安全隔离
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5、清除及置换
当有限空间内残留有挥发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物质时,需要使用水、水蒸气、惰性气体或新鲜空气进行蒸煮、清洗、置换或吹扫。当使用前三类介质置换后,应进行充分通风,防止有限空间内缺氧。
6、通风和检测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先对有限空间进行充分通风。通风管应置于有限空间中下部,进行充分通风,且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通风后,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氧含量、易燃易爆气体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气体浓度如不符合标准情况,应重复通风检测程序,直至符合要求。
7、个人防护用品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穿戴全身式安全带,使用安全绳;当作业环境较为复杂,仍存在危险的情况下,应使用送风式长管呼吸器或钢瓶式空气呼吸器。
8、作业与监护
(1)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2)应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并且对作业场所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连续监测。
(3)监护者应坚守岗位,与作业者进行持续的沟通,全程进行持续监护,不得脱岗。
(4)当作业者出现身体不适、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等情况下,应及时停止作业,撤离作业场所。
9、交叉作业
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10、作业结束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当然,上述“绝对安全”指的是气体安全,
即避免气体中毒、窒息、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施工人员还应注意有限空间内实体环境的安全性,
避免因磕磕碰碰等原因带来的伤害。
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仪器仪表应用的普及,
大家都能平安完成作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3-08-22 17:21
来源:
荣成市人和镇人民政府
发布于:北京市
有限空间作业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高温季节,有限空间作业中毒事故易发多发,这类事故在初期一般1人遇险,后因盲目施救、措施不当导致伤亡扩大,教训极其深刻,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中毒事故,刻不容缓!
有限空间是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密切接触的场景,有限空间作业中常见中毒窒息等事故,盲目施救极易造成人员伤亡扩大。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安全施救方式是什么呢?
来聊聊安全施救那些事儿~
以下视频来源于
公主岭市应急管理局
已关注
关注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为何一再发生?
这与有限空间的特点密不可分
什么是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长啥样?
还有
还有
还有……
有限空间为什么会杀人?
有限空间为什么会杀人,有哪些隐藏的杀人手段,里面又有哪些危险呢?
除了上面3种较为常见的气体中毒窒息事故外,还有淹溺、坠落、高温高湿、触电、固体掩埋等。
原来,有限空间就是个大陷阱,表面上不引人注意,却杀机四伏!需要注意的是,有限空间事故发生后,往往由于危害认识不到位,急于救人忽视防护措施,导致事故伤亡扩大。
有限空间正确打开方式
1.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而且,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应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重新通风和检测后方可进入。同时,检测标准与检测工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等。
2.采取可靠隔断(隔离)措施
必须采取可靠隔断(隔离)措施,将有限空间与其他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或其它空间隔离;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有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有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相关要求;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3.装备准备要齐全
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并配备个体防护装备并确保正确穿戴与使用,作业人员必须拴带救生绳;
在缺氧或存在有毒物质(气体)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
在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工具(照明);
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
在产生噪声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4.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标识
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标识,提前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明确有限空间现场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及检测人员的职责,不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限空间作业可燃气体浓度标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