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探究燃烧与灭火的条件视频、爆炸、灭火实验要用到哪些实验室设备?

第一章:绪论
实验室安全学的重要性:实验室是探索新的科学规律、开发新的技术和装备、发现新材料、新功能的主要场所,有各种电器、仪器、各种机械设备、化学材料、多种气体等,这些装备和材料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多种不安全因素,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健康和公共安全,因此开设
实验室安全学。发生事故后,严重影响实验进程;对人身安全: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对
国家财产:会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
对将来的工作:会对将来的工作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实验室常见的事故类型:分为:火灾、爆炸、电击、中毒、射线伤害、其他安全问题。
1火灾分为电气火灾、化学药品火灾、其他(吸烟)等。
2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化学药品爆炸、氧化剂活泼金属爆炸、高压容器爆炸3电击:供配电系统电击、雷电电击、静电电击
4中毒:化学药品中毒氰化钾、氰化钠等、有毒气体中毒例:氯气、CO2、氟气等、有
毒金属中毒Pb等
5射线伤害分为放射性核辐射等、其他射线(
X射线、紫外线)等
6其他安全问题如:粉尘、噪音、机械设备、微生物、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
实验室安全学学习目的: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避免物质财产的损失,保障技术功能和环境的安全。这就使安全科学的目的从单纯着眼于人而扩展到人一机-环境的安全性。第二章:燃烧、火灾与爆炸㈠燃烧篇
1燃烧的必要条件及防火的基本原理A燃烧必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可燃物烧凡是能与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2)助燃物具有较强氧化性能,能与可燃物发生化学反应
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或助燃剂。(3)着火源具有一定温度和热量、能引起可燃物质着火的能源称为着火源。
B防火基本理论:防火:采取措施防止火灾发生。防止燃烧的三
个必要条件同时存在并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
这是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
是防火技术措施的根据。防止火灾发生是避免火灾危害的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2燃烧类型按照燃烧的特性不同,燃烧可分为自燃、闪燃和着火(燃烧)三种类型⑴自燃和自燃点。
①自燃和自燃点的定义: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着火的现象称为自燃。引起物质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温度(引燃温度),简称自燃点。②自燃的类型,根据促使可燃物质升温的热量的来源的不同,自燃可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
燃两类:
a、受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外部加热,温度升高到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受热自燃。
b、本身自燃,可燃物质由于本身的化学、物理或生物作用等产生的热量,
使温度升高
到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本身自燃,简称自燃;
⑵闪点可燃液体因环境温度缘故,
有可燃蒸汽蒸发出来,
积存在液面上,液面上少量蒸汽与
空气混合,遇明火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少于5s)的燃烧现象(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闪燃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前奏,也是危险的警
告。
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一般来说,沸点越低的可燃液体,闪点越低,越容易引起火灾。
⑶燃点: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或燃点。
物质的燃点低于该物
质的自燃点。不同的可燃物质处在相同火源条件下,
燃点低的物质首先着火。
燃点越低的物
质,火灾的危险性越大。

常存放有在实验室的化学危险物品:硫酸、硝酸、盐酸,碱金属钾、钠、锂及易燃金属铝粉、镁粉等。这些物品遇水后极易发生反应或燃烧,是绝对不能用水扑救的。那么实验室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哪些?下面随贤集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实验室常用的灭火方法及着火原因。
实验室引起着火的原因有哪些?
据实验室火灾事故的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室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
电气设备引起火灾占21%;
易燃溶剂使用不当占20%;
各种爆炸事件引起火灾占13%;
易燃气体或自燃所致的各占7%与6%。
其中:
71%的事故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不慎、操作失误所致;
56%的起火发生在下午6时至清晨6时;
89%的事故是由于没有必要的灭火器具,无法及时扑灭火源,从而酿成重大灾情的。
实验室着火原因可分为四大类:
1、实验室易燃易爆危险品引起火灾
在实验室中,各种化学危险物品使用极为普遍,种类繁多。这些物品性质活泼,稳定性差;有的易燃,有的易爆,有的自燃,有的性质抵触相互接触即能发生着火或爆炸,在储存和使用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火灾事故。
2、明火加热设备引起火灾
实验室里常使用煤气灯、酒精灯或酒精喷灯、电烘箱、电炉、电烙铁等加热设备和器具,增大了实验室的火灾危险性。
煤气灯加热过程中,若煤气漏气,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酒精则易挥发、易燃,其蒸气在空气中能爆炸。
电烘箱若运行时间长,易出现控制系统故障,发热量增多,温度升高,造成被烘烤物质或烘箱附近可燃物自燃。
如某实验室因用电烘箱时停电,没有切断电源,来电后烘箱连续通电达数小时无人管理。加之控温设备失灵,烘燃了烘箱附近的可燃物质造成一场重大火灾事故。
加热电炉的火灾原因在于:被加热物料外溢的可燃蒸气接触热电阻丝;或容器破裂后可燃物落在电阻丝上;或绝缘破坏、受潮后线路短路或接点接触不良,产生电火花,引起可燃物着火。其中高温电炉的热源极易引燃周围的可燃物。
3、电气设备引起火灾
电气故障是发生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化学实验室大量使用各类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发生过载、短路、断线、接点松动、接触不良、绝缘下降等故障会产生电热和电火花,引燃周围的可燃物。
4、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火灾
实验室经常进行的蒸馏、回流、萃取、重结晶、化学反应等典型操作,都以危险性大为重要特点。若操作者没有经验,工作前没准备,操作不熟练或违反操作规则,不听劝阻或指导未经批准擅自操作等,均易诱发火灾爆炸事故。
实验室常用的灭火方法
实验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切不可惊慌失措,应保持镇静。首先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正确地进行抢救和灭火。常用的方法有:
1.在可燃液体燃着时,应立刻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器,防止扩大燃烧。若着火面积较小,可用石棉布、湿布、铁片或沙土覆盖,隔绝空气使之熄灭。但覆盖时要轻,避免碰坏或打翻盛有易燃溶剂的玻璃器皿,导致更多的溶剂流出而再着火。
2.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
3.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土扑灭。绝对不能用水,否则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
4.金属钠着火时,可把砂子倒在它的上面。
5.导线着火时不能用水及二氧化碳灭火器,应切断电源或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6.衣服被烧着时切不要奔走,可用衣服、大衣等包裹身体或躺在地上滚动,以灭火。
7.发生火灾时注意保护现场。较大的着火事故应立即报警。
实验室灭火方法(知识大全)
一、灭火的基本方法
灭火主要是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可燃物,控制造成燃烧的物质基础,缩小燃烧范围;隔绝空气(助燃物),防止构成燃烧的助燃条件;消除着火源,消除激发燃烧的热源。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四种:
1.冷却法:用水喷射、烧洒,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当其降到着火点以下,即可将火熄灭。因水取用最方便、最便宜,所以用水灭火是扑灭火灾最常用的方法。
2.窒息法:用二氧化碳、氮气、泡沫或石棉布,沾水的被褥、麻袋或砂子等不燃烧或难燃烧的物质覆盖在燃烧物上,使空气和其它氧化剂不能与可燃烧充分接触,使燃烧空间中的空气含氧量降低到16%以下,即可将火熄灭。
3.隔离法:将着火物附近易燃烧的东西撒到远离火源的地方,可将火灾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阻止火势蔓延,即可使火灾由大变小,直至熄灭。
4.抑制法(化学中断法):用含溴的、卤代烷化学灭火剂(如1211)喷射、覆盖火焰。这种方法是通过抑制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夺去燃烧连锁反应中的活泼性物质,使燃烧中断,达到灭火目的。
二、灭火剂常识
常用灭火剂除水以外,还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等。均可分别用以扑救各种不同性质的火灾。使用灭火剂必须配置相应的灭火设备和器材,才能发挥其灭火效力,根据灭火剂的不同性能,正确地用到不同的灭火场合,才能迅速灭火。
常用灭火剂简介:
(一)水的灭火功能
(1)冷却作用每公斤水的温度每升高1.C就会吸收1KCal的热量,水蒸发潜热为539.9cal/g,即每公斤水蒸发汽化时要吸收539.9kcal的热量。当水与炽热的燃烧物接触时,在被加热和冷化过程中,就会吸收大量的热量,迫使燃烧物的温度大大降低而最终停止燃烧。
(2)对氧的稀释作用:水遇到炽热的燃烧物后,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汽,能够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并能稀释燃烧区的氧的含量,使燃烧区逐渐缺少助燃的氧而减弱燃烧强度。
(3)对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稀释作用:当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用水扑救的条件下,水与可燃、易燃液体混合后,可降低其浓度和燃烧区内科燃蒸汽的浓度,使燃烧强度减弱。
(4)水力的冲击作用:从水枪喷射出来的水具有很大的动能和冲击力,能冲到燃烧表面的内部,破坏燃烧分解的产物,使未着火的部分隔离燃烧区,阻止可燃物质继续分解,使燃烧强度显着减弱。
2.用水扑救火灾应注意的问题
(1)凡与水反应能够产生可燃气体及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着火时不能用水扑救。如碱金属、轻金属、电石、熔化了的铁水、钢水等发生火灾的场合,严禁用水扑救。
(2)非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如柴、汽油等油类),的火灾,原则上不能用水扑救。
(3)直流的水不能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也不能扑救可燃粉尘(如铝粉、锌粉、面粉、煤粉等)聚集处的火灾。
(4)浓硫酸、浓硝酸和受热熔融的氧化剂发生的火灾,也不能用直流的水扑救,以免引起酸液发热飞溅伤人。必要时宜用喷雾水。
(二)泡沫灭火剂
泡沫灭火剂的水溶液通过化学、物理作用、充填大量气体(二氧化碳或空气)后形成无数小气泡(称灭火泡沫),当喷射出来后,漂浮、覆盖在易燃液体表面上,一方面夺取液体热量(吸热),使液体温度降低,蒸发速度减慢;另一方面依它固有的一定粘性,不易使可燃液体的蒸气穿出去,当液面气体被泡沫封盖以后便形成隔离层,使外面空气进不去。又因泡沫是热的不良导体,还能起到隔热作用。
泡沫灭火剂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泡沫(或称机械泡沫)灭火剂两大类。本校实验室所用的泡沫灭火剂属于化学泡沫灭火剂。化学泡沫是酸性物质(硫酸铝)和碱性物质(碳酸氢纳)的水溶液与发沫剂(泡沫液)相互作用形成的膜状体泡群。泡沫液是动物或植物蛋白类物质经水解而成。泡沫灭火剂通用于扑救各种石油产品、油脂等火灾,也可用于扑救木材等一般可燃固体的火灾。
(三)干粉灭火剂
灭火原理: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沫。平时贮存于干粉灭火器或设备中。灭火时,靠加压气体(二氧化碳或氮气)的压力将干粉从喷嘴中射出,形成一股夹着加压气体的雾状粉流,射向燃烧物。干粉颗粒能使燃料在高温下产生的大量活性基团发生作用,使其成为不活性的物质。当大量的粉粒以雾状向火焰时,可以大量地吸收火焰中的活性基因,使其数量急剧减少,并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从而使火焰熄灭。干粉灭火剂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及带电设备的火灾。
(四)卤代烷灭火剂{1211}
1211卤代烷灭火剂分子的卤素原子为二氟、一氯、一溴、它是一种常用的高效能新型夜化气体灭火剂。其灭火原理主要是通过干挠、抑制火焰的连锁反应,使用过程所需时间短,灭火时不污损物品,灭火后不留痕迹及灭火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这类灭火剂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和电气设备的火灾。
(五)二氧化碳灭火剂
灭火原理: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以液态形式加压充装在灭火器中的,当从喷筒喷出时,液态二氧化碳迅速气化,可从自身吸收大量的热{每公斤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所需热量为13Kcal},导致液体本身温度急剧下降,当其温度下降到-78.C时,便有细小雪花状二氧化碳固体出现,对燃烧物有一定冷却作用。它的灭火作用主要是增加空气中不燃烧也不助烧的成份,相对减少空气的含氧量,可抑制火焰蔓延。但此作用远不足以扑灭火焰。
二氧化碳对绝对多数物质没有破坏作用。灭火后,不留痕迹,又无毒害,它最适合扑救各种液体和那些受到水,泡沫,干粉等灭火剂的沾污易损坏(如精密仪器、重要文件档案等)的固体物质的火灾。二氧化碳是不导电物质,可用它扑救600V以下各种带电设备的火灾。它还有一定的渗透、环绕能力。可以达到一般直射不能达到的地方。
注意:二氧化碳不能扑救钢、纳、钱、锅、铀等金属及其氢化物的火灾;也不能扑救在隋性介质中由自身供氧燃烧的物质(如硝化纤维火药)的火灾。
三、实验室常用灭火机简介
(一)泡沫灭火机
1.型号、规格:型号用字母”MP“表示,规格在6.5-130L内分有多种,实验室常用为10L的。
2.使用药剂:筒内装有碳酸氢钠、发沫剂和硫酸铝溶液。
3.适用范围:适合扑救油类火灾。
4.效能:10L灭火机喷射时间为60S,射程为8-10m。其它规格可参阅相应说明书(如15L的喷射时间为170s,有效射程13.5m)
5.使用方法:颠倒筒身稍加摇动或打开开关,药剂即可混合反应喷出泡沫。
6.保管与检查:灭火机应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防止喷嘴堵塞;注意使用期限;冬季要做好简身保温措施、防止冻结。泡沫灭火机泡沫发生倍数为5.5-8倍。存放期间低于4倍时应及时换药:第二种方法是又重计试验内、外药、内药为30度、外药为10度,低于规定应及时换药。
(二)酸碱灭火机
1.型号、规格:亦属一种泡沫灭火机、型号亦用字母“MP”表示,实验室常用规格为10L。
2.使用药剂:筒内装有碳酸氢钠水溶液和一瓶硫酸。
3.使用范围:适用扑救木材、棉花、纸张等火灾。不能用它去扑救电气和油类火灾。
4.效能:10L灭火机喷射时间为50s,射程为10米。
5.使用方法:把筒身颠倒过来,溶液即可喷出。
6.保管与检查:保管方法同泡沫灭火机,检查方法同泡沫灭火机的第二种检查方法。
(三)手提式干粉灭火机
1.型号、规格:型号用字母“MF”表示,规格在1-8Kg范围有多种,实验室常用有3Kg、4Kg、51tg和8Kg四种规格。
2.使用药剂:瓶内装有小苏打或钾盐干粉,并充有高压二氧化碳气体。
3.使用范围:适用于扑救石油、石油产品、可燃气体、油漆有机溶剂和电动设备火灾。
4.效能:喷射时间为8-20秒,射程为2-5m灭火面积0.8-2.5m2,绝缘性能一万伏。
5.使用方法:使用时,打开保险销。把喷管喷口对准火源,拉动拉环,即可喷出干粉。
6.保管与检查:干粉灭火机应保存在干燥通风处,防止受潮、日晒。每年检查一次,若发现干粉受潮结块,二氧化碳重量,压力不符规定时,应及时换药。
(四)推车式干粉灭火机
1.型号规格:规格在35-70L范围内有多种;
2.使用药剂:同手提式干粉灭火机;
3.适用范围:同手提式干粉灭火机;
4.效能:喷射时间17-30S,射程为10-13m;工作压力为8-14Kg/cm2,绝缘性能1万伏。
5.使用方法:使用时,将灭火机推至火源附近(室外处置于上风方向)。先取下喷枪。展开出粉管(注意,切不可有任何扭折现象);再提起进气压杆,使高压二氧化碳进入贮罐,当气压表读数达7-11Kg/cm2时,放下压杆停止进气。接着用两手持喷枪,双脚站稳,使喷枪口对准火焰边缘根部,扣动板机(开关),将干粉喷出,由近至远将火扑灭。若在扑救油类火灾时,切勿将干粉的气流直接冲击油面。
6.保管与检查:同手提式干粉灭火机
(五)二氧化碳灭火机
1.型号规格:型号用字母”MT’表示,规格有2Kg以下,2-3Kg、5-7Kg多种,实验室常用规格为3Kg.
2.使用药剂:瓶内盛有被压缩成液态的二氧化碳。
3.适用范围:适合扑救贵重仪器、设备的火灾。不能扑救金属钾、钠、镁、铝等及其氢化物的火灾。
4.效能:喷射时间20-45s、射程为1.2-2.5m;水压试验应达225Kg/cm2。
5.使用方法。要接近火地点,保持3m远距离:先将铅封去掉,手提提把,使喇叭简(喷筒)对准火源,另一手将手轮(开关),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即可开启开关,使高压二氧化碳气体自行喷出。注意切勿逆风使用。
6.保管与检查:保管同泡沫灭火机。二氧化碳灭火机的检查,应每隔三个月测量一次重量,将测得的重量与机体注明的机体重量和二氧化碳净重对照。当二氧化碳的净重减少到原净重的10%以上时,应及时充气。
(六)1211卤代炕灭火机
1.型号规格:1211灭火机是卤代烷灭火机的其中一种。1211是二氟一氯一溴类卤代烷的代号。规格0.5-5Kg多种,本校实验室常用规格为2Kg.
2.使用药剂:钢瓶内装有卤代烷液化气体,以氮充压。
3.适用范围:适用于扑救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和精密机械、电子仪器设备及仪表以及文物、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的火灾。
4.效能:1211灭火机是一种轻便、高效的灭火器材、喷射时间10-18s,射程2-5m。
5.使用方法:使用时先拨掉安全销,然后握紧压把开关,压把使密封阀开启,灭火机在氮气压力作用下即可由喷嘴喷出。当松开压把时,压杆在弹簧作用下恢复原位,使阀门关闭,便停止喷射。使用时应垂直操作,可平放或颠倒使用。使用时,喷嘴要对准火源根部,并向火焰边缘左右喷射,并快速向前推进:如遇零星小火,可采取点射灭火。
6.保管月检查:应放在明显、取用方便的地方,要防止各类热源和日晒。每半年检查一次灭火机的总重量,当减少1/10以上时,应及时补充药剂和充气。
以上就是关于实验室着火原因与灭火方法的介绍,切记实验室着火,不要用水泼。因为实验室里碳化钾、碳化钠、碳化铝和碳化钙以及氢化钾、氢化镁等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可能引起爆炸。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返回贤集网,查看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探究燃烧与灭火的条件视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