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有多少个棋子啊颗 围棋规则中棋子的数量?

链接返回:两本经典著作中的古代围棋规则的研究北宋《棋经十三篇》中的古代围棋规则 —— “两本经典著作中的古代围棋规则的研究”之二作者:章浒 保留版权 抄袭必究 (2022-12-05中文版完成)古棋“计俘子规则”的发现者:章浒;如引用本文作者的论点,须附以上文字及相关的内容。原文发表于:ancient rules in Thirteen Chapters Classic
Posted: Sun Nov 15, 2020阅读以下文字,请先了解古代围棋规则的前置性的知识点,见研究之一:古代(宋代及更早)围棋规则中的隐藏规则《烂柯经 · 棋经十三篇》“杂说篇第十三”整页书影来自《烂柯经 · 棋经十三篇》“杂说篇第十三”,详细说明了北宋的围棋规则。《烂柯经 · 棋经十三篇》“杂说篇第十三”书影......胜而路多,名曰赢局。败而无路,名曰输筹。(刘仲甫)注:局满而有余子曰赢筹,无余子曰实局。皆筹为溢,停路为芇【音绵】。(刘仲甫)注:皆筹为溢。器中积水满而流出曰溢。孝经云:“满而不溢。” 是也。白子黑子两棊非满局,路各有多者为赢。(刘仲甫)注:芇,相当也。两家不胜不败,故名芇,俗谓停局。打筹不得过三,淘子不限其数。(刘仲甫)注:棊家许连下三子打筹,虽许用三,将杀则止。劫有金井、辘轳,有无休之势、有交递之图,而奕棊者不可不知也。(刘仲甫)注:非生非死非劫非持,今定名曰“循环势”。......以下按正文及注文进行逐句分析。二(1)《棋经十三篇》及注文中的古代围棋规则(1)《烂柯经 · 棋经十三篇》书影作者张靖的正文:胜而路多,名曰赢局。英译:winning(胜) by more Lu(路多) than the other, called(名曰) winning on the board(赢局).今译:因“路”多而胜,名曰“赢局”。本文作者注:局,棋盘之上棋局是也;在棋盘上清点计数,“路”多者赢,故称之为“赢局”。九路盘的示例说明:双方协议终局,“死子回填”之后,清点计数棋盘上黑白双方的“路”,按“路”多者胜的原则,来判断胜负。“路”是(唐)宋时代围棋规则中,棋盘上的地域。请看上图,这是唐宋棋谱实例中的通常情况,双方的死子回填后,比较双方在棋盘上的“路”,就可得出胜负之数。注:假设本棋局没有其它被俘的棋子,如有其它俘子,也需要保留好,并完成“死子回填”的操作。标记○的空点是棋块赖以存活的“基本眼位”。标记▲的空点是“路”。按宋代围棋规则:黑方: 16 + 4 = 20 路白方: 16 - 3 = 13 路(白方3颗死子回填,故减去3路)最终结果:黑胜7 路(见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唐宋围棋规则为什么要回填俘子?)作者张靖的正文:败而无路,名曰输筹。英译:losing(败) at none Lu(无路), called(名曰) losing chips(输筹).今译:因“无路”而败,名曰“输筹”。示例说明:这是比较特殊的情况,意味着败方已经在棋盘上填满了所有可填的“空”,仅剩下不可填入的“基本眼位”。黑白双方“实证死活”,继续下下去,直至上图。黑1后,白2为平衡手数,且因“无路”可填而“溢”出,直接交1枚棋子(俘子)给黑方,然后双方协议终局。此时,白方盘上“无路”,因此也无法进行“死子回填”的简便操作了。标记○的空点是棋块赖以存活的“基本眼位”。标记▲的空点是“路”。上图,按宋代规则:黑方: 3 路(盘上)黑方俘获:3 + 1 = 4 俘子/路(盘上俘获白3子,另有白1子直接交俘,共4俘子/路)白方: 0 路(盘上)白方俘获: 0 俘子/路(俘获黑方0子)黑方盘上赢得3路,盘下赢得4俘子(必须计算在内!)最终结果:黑胜 7 路现在,我们总结:在某方“局满”盘上“无路”的不常见情况下,(唐)宋代棋人既要统计盘上的“路”,同时也要统计盘下的“俘子”,才能得出正确的胜负之数。并且,因上图黑1之后,白2必须交俘的实例,我们发现:“路”是获取俘子的有效期权。在下完有价值的官子后,1路可获取1俘子,1路 = 1俘子,或者:1俘子 = 1路。请注意:“筹”这个字,在《敦煌棋经》中也被反复提到。筹码是用于换取金钱的凭证。敦煌棋经时代的围棋棋手经常用到筹码。棋经十三篇时代的宋代棋手使用路或俘子来计算胜负之数,他们不再使用“筹”,但仍保留有这种语言的遗风。“败而无路”,输的是“俘子”,为什么叫做“输筹”呢?“筹”与俘子有什么关系?请看下文。刘仲甫的注文:注:局满而有余子曰赢筹,无余子曰实局。英译:the board is full of stones(局满), if there are superfluous stones(有余子), called(名曰) winning chips(赢筹), if there is none superfluous stone(无余子), called(名曰) filling full the board only(实局)今译:棋局下“满”而有“余子”称为“赢筹”,(棋局下“满”而)无“余子”称为“实局”。请注意:不单是“筹”字,“子”这个字,在《敦煌棋经》中也被反复提到。什么是“子”?围棋的棋子。“子”不仅仅表示为棋盘上的“活子”。许多人一提到“子”这个字,就将它理解为棋盘上的“活子”,这是错误的。(补充内容)古代笔记故事中,棋待诏贾玄所说“臣握中尚有一子!”贾玄待诏  贾玄侍宋太宗棋,饶玄三子,常输一路。太宗知玄诈不尽其艺,乃曰:“此局复输,当榜汝!”既满局,不生不死。太宗曰:“亦诈,更一局,汝胜,赐汝绯,不则投汝水中!”局既卒,不胜不负。太宗曰:“我饶汝子而复平,是不胜也!”命左右投之水中。乃呼曰:“臣握中尚有一子!”太宗大笑,赐以绯衣。(完)这个“子”字,明显就是贾玄获取的“俘子”,这颗握中的俘子填入对方的“空”中,宋太宗将输1路。“子”有三种状态:状态1、在棋罐中,尚未落子的状态;状态2、在棋盘上,已落子的状态;状态3、在棋盘外,被另一方俘虏的状态。在不同的情况/状态下,“子”有不同的含义。棋盘已下“满”——“局满”,而有“余子”,这个“余子”又是属于哪种状态呢?状态1?: 这与计算棋局的胜负之数无关。状态2?: 棋盘上已下满棋子,我到哪里去发现多余的棋子(余子)?并且,请注意这点:宋代规则在一般情况下,是按“路”来计算胜负之数,“俘子”作为负“路”,需进行死子回填的简便操作,否则就不会有贾玄呼喊:“臣握中尚有一子!”来改变胜负的有趣故事了。宋代规则并不统计盘面上双方的“活子”,更不会先统计双方的活子,再扣减后得到一方净胜活子数,来当作“计活子说”能够凭此解释的所谓“余子”。现存的唐宋棋谱也实证了唐宋棋人一般不收单官,如果规则是“计活子”的话,怎么能不收单官呢?状态3?: 俘子。是的,“余子”就是获得的“俘子”。因此,“余子”就是“余下的俘子”。棋盘已经下“满”,有“余下的俘子”称为“赢筹”。现在我们了解到,“赢筹”意味着赢得俘子,“输筹”意味着输掉俘子。“筹”代表着“俘子”。提示:本文作者将在第三部分解释《敦煌棋经》中的“筹”。何为“局满而有余子”,请看以下示例:标记○的空点视作是棋子/棋块赖以存活的基本眼位,不能填入。黑白双方“实证死活”,仍旧继续下下去。直至上图,黑白双方在棋盘上都下“满”了。黑方下1、3、5、7着,白方因单方“局满”,下2、4、6、8着直接交俘——棋子“溢”出。按宋代规则:黑方:0 路 (盘上)黑方俘获:3 + 4 = 7 俘子/路(盘上俘获白3子,白直接交俘4子,共7俘子/路)白方: 0 路(盘上)白方俘获: 0 俘子/路(俘获黑方0子)黑方盘上赢得0路,盘下赢得7俘子(必须计算在内!)最终结果:黑胜 7 俘子/路黑方处于以下2种状态:1.“局满”,俘获对方的一些俘子(“而有余子”),称为“赢筹”;2.“局满”,没有棋子被对方俘获(“而无余子”),棋子也未“溢”出、正好填实棋盘,称为“实局”。白方处于以下2种状态:1.“局满”,己方(白方)的一些俘子被黑方俘获,称为“输筹”;2.“局满”,白方的棋子从棋盘上“溢”出,直接被黑方俘获,单方的棋子“溢”出。(注:那么,“两溢”是什么意思,就很清楚了。)现在,我们进一步总结:在双方“局满”盘上“无路”的不常见情况下,(唐)宋代棋人只能且必须统计盘下的“俘子”,才能得出正确的胜负之数。二(2)《棋经十三篇》及注文中的古代围棋规则(2)继续,以下书影内容来自《烂柯经 · 棋经十三篇》“杂说篇第十三”:《烂柯经 · 棋经十三篇》书影作者张靖的正文:皆筹为溢。英译:Chips(筹) by both sides(皆), in the status of overflowing(溢).今译:黑白双方都交“筹”时,就是(棋子的)“溢”出。因为“筹”代表俘子,“皆筹”表示这样的状态:棋盘上,黑白双方能填的空都已经填上棋子了,局面已“满”,只保留着棋子/棋块存活必需的“基本眼位”未填。“皆筹”意味着:黑白双方的棋子,在棋盘上都已下“满”;落子再下时,白子黑子都将从棋盘上“溢”出,交俘子。想象一下,棋局局面已“满”,黑白双方在棋盘上空,依次互交“俘子”——“溢”——“两溢”!请注意:“筹”与“溢/两溢”这两个字词,早在南北朝敦煌《碁经》里就已经提到了。为什么“筹”与俘子有联系,且“筹”代表了俘子?简单的说,在南北朝敦煌时代,当时的棋人用净胜的俘子来换得筹码,一根筹码代表了一定的金钱。(特别提醒:请不要用现代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古代棋制。)因此,在南北朝的敦煌时代,“筹”代表俘子。(详见本文的第三部分)到了宋代,当时的棋人已不在对局后使用筹码,但还保留着这种语言的遗风。刘仲甫的注文:注:皆筹为溢。器中积水满而流出曰溢。孝经云:“满而不溢。” 是也。白子黑子两棊非满局,路各有多者为赢。英译:"Chips by both sides, in the status of overflowing."The water in the vessel overflows(溢) when it is full(满).Filial piety(孝经) says: "full(满) but not overflowing(溢)." Yes, it means this.Both Black side and White side are not filling full on the board, and who have more Lu will win.今译:“皆筹为溢。”器中积水满而流出,就是“溢”;此处的“满”与“溢”,与《孝经》所云“满而不溢” 的“满”与“溢”,意思是相同的。黑白两棋都不是“满局”的时候,“路”多的一方获胜。本文作者注:1、“满局”:除了棋块赖以存活的“基本眼位”之外,棋盘上可填入的“空”都填满了,称之为“满局”。2、按唐宋棋谱实例,普通的“非满局”,因俘子/死子是负“路”,需进行“死子回填”的操作后,才能数“路”计胜负。3、刘仲甫解释了“满”、“溢”与“非满局”,但他没有解释什么是“筹”。4、本文作者的观点是:“满”是棋局中棋子的整体状态,“溢”是棋子的另一种状态。并非某专家所言“满就是溢。”满与溢的意思,完全不同。此外,以《孝经》“满而不溢”句来指导棋局,认为棋局只有“满”没有“溢”,而选择性忽略“皆筹为溢。器中积水满而流出曰溢。”句,也是逻辑不通的。5、刘注“白子黑子两棋非满局,路各有多者为赢。”句,是回到了常见的计“路”判定胜负的棋局的情况。请看下图的实例,为了“实证死活”的目的,继续对弈,下到“两溢”的局面:上图,下到第42手“两溢”局面结束,按唐宋规则计胜负,黑方: 0路(盘上)黑方俘获白子: 3 + 4 + 1 = 8 (子/俘子)白方: 0路(盘上)白方俘获黑子: 1(子/俘子)最终结果:“两溢”的局面下,黑白双方均无路, 比较双方俘获的棋子,黑胜 8 - 1 = 7子(俘子)。黑胜7子/俘子,此时的“子”是状态3,它不是盘上的“活子”,而是盘下的“俘子”!因此,在不同的情况/状态下,同一个汉字——“子”,有着完全不同的意思。重复一下本文的论述:“子”有三种状态:状态1、在棋罐中,尚未落子的状态;状态2、在棋盘上,已落子的状态;状态3、在棋盘外,被另一方俘虏的状态。在不同的情况/状态下,“子”有不同的含义。顺便说一句,明清规则中的“子”,是黑白双方均分“基本眼位”后,某一方在盘上的子(将之与180.5作比较,来判断胜负)。因此,严格地说,明清规则中的“子”,也不是盘上的“活子”。《烂柯经 · 棋经十三篇》书影作者张靖的正文:停路为芇【音绵】。英译:equal(停) in Lu(路),called Mian(芇)【sound mian(绵)】今译:黑白双方在盘上的“路”均分相等,就是和棋——芇(音“棉”)。本文作者注: “停”是停分(均分,各据一半)的意思,“停路为芇”是关于和棋的论述。那么,什么是“路”呢?就是在普通棋局的情况下,双方均不需要为“实证死活”目的而继续棋局,在同意协议终局之后,将对方“将死未死”的棋子从棋盘上取出,作为俘子/死子直接归入己方的俘获(即“淘子”的操作);此后,双方将棋盘外所有的俘子分别填入棋盘上对方所围(同色)棋子的“空”中(即“死子回填”的操作,应注意:棋块赖以存活的“基本眼位”不能填入);最后,双方剔除棋块赖以存活的“基本眼位”后,清点计数棋盘上各自的“空/空点”,就是“路”。如果黑白双方的“空”相等(“停路”)——就是“和棋(芇)”,示例如下:1、黑白双方协议终局,2、“死子回填”之后判断胜负,3个步骤如下:步骤1: 标记为“X”的俘子,进行“死子回填”的操作,步骤2: 清点计数黑白双方的“路”,黑方: 14路 (标记 ▲), 白方: 14路 (标记 ■),步骤3:判断胜负, 14 - 14 = 0, 黑白双方的“路”相等,因此是“和棋(芇)”。刘仲甫的注文:注:芇,相当也。两家不胜不败,故名芇,俗谓停局。英译:Mian(芇) is balance. Both parties are not winner or loser, So called Mian(芇),popular saying:equal on the board.今译:“芇”,相互抵消。黑白双方不胜不败,所以叫做“芇”,俗称“停局”。本文作者注:“芇”就是和棋,北宋时代俗称“停局”。二(3)《棋经十三篇》及注文中的古代围棋规则(3)《烂柯经 · 棋经十三篇》书影作者张靖的正文:打筹不得过三,淘子不限其数。英译:Gaining chips(打筹), prohibited exceeding three rounds at a time.Picking up stones(淘子),unlimited quantity. it means: Gaining chips(打筹), putting down three stones (limited to below 3) on the board at a time. Picking up stones which not alive forever from the board keep as opponent's prisoners , unlimited quantity.今译:打筹不得过三,淘子不限其数。本文作者注:1、“三”是一个幸运数字,开个玩笑。“打筹不得过三”的“三”,敦煌《碁经》中也提到了,见本文的第三部分;2、“打筹”的“打”,不是“击打”、“攻打”的意思,而是“打水”的“打”;“打筹”的意思,是“获取筹码”,而“获取筹码”等于“获取俘子”,前文已作解释;关于“筹”,本文第三部分也有关联的论述;3、“打筹不得过三,淘子不限其数”的详细解释,可请参阅下文。刘仲甫的注文:注:棊家许连下三子打筹,虽许用三,将杀则止。英译:Weiqi players(棊家) are allowed(许) to continuous put down(连下) three stones (三子) at a time to gain chips(打筹), Although(虽) putting down three stones(用三) are allowed(许), if any groups on the board will be killed(将杀) , must stop(止).今译:(在判断胜负时)棋家允许一方连下三子打筹(获取对方3颗俘子);虽然允许一方连下三子,但是如果会发生棋盘上已存活的棋子/棋块被杀的情况,则不被允许,必须停止。本文作者注:宋代棋人(刘仲甫)沿用了敦煌《碁经》时代的围棋术语——“筹”这个词汇。此处是关键性内容:“筹”代表了“俘子”,“打筹”就是“获取对方的俘子”。可参阅:围棋胜负规则演化的实证 (修订版) 、《棋经十三篇》中“赢筹|输筹、赢局、实局”之解释,此处作简单论证如下:如果一方连下三手,另一方必须交俘子三颗,否则会改变胜负之数(前文已论述)。故而“打筹”能够获取对方的俘子;因此,打筹 = 获取俘子。关于“淘子”与“打筹”的解释,详见:二(4)“淘子”与“打筹”的解读作者张靖的正文:劫有金井、辘轳,有无休之势、有交递之图,而奕棊者不可不知也。本文作者注:关于“劫”的此段文字,拙著《敦煌<碁经>中征与劫的研究》中有详细的解释。刘仲甫的注文:注:非生非死非劫非持,今定名曰“循环势”。本文作者注:敦煌《碁经》中也提到“非生非死非劫持”。关于“非生非死非劫持/非生非死非劫非持”,《敦煌<碁经>中征与劫的研究》中也有详细的解释。二(4)“淘子”与“打筹”的解读步骤1:“淘子”——淘汰死子“淘”的本义是“用水冲洗,去除杂质”。所谓“淘子”,就是黑白双方协议终局后,淘汰并直接俘获对方“将死未死”的棋子的过程。“淘子不限其数”:黑白双方协议终局后,淘汰并直接俘获对方“将死未死”的棋子,(或可将这些棋子填入同色棋子的“空”中),淘子的数量是不受限制的。上图左侧棋局,标记为“A、B、C”的3颗“将死未死”的白子,经过“淘子”的过程,然后被填入同色棋子(白色)的“空”中,即上图右侧棋局标记为“X”的3颗白子。(注:假设本棋局没有其它被俘的棋子,如有其它俘子,这些俘子都要保留好,在判断胜负时完成“死子回填”的操作。)需要注意的是,“非满局”是棋局的通常情况,数“路”就可以判断胜负。因此,刘仲甫说:白子黑子两棊非满局,路各有多者为赢。如果下到“满局”再计算胜负,就需要“打筹”的操作(见步骤2、步骤3)了。作者发现,南北朝敦煌《碁经》时代的围棋规则,“打筹”是常规的操作。南北朝敦煌围棋规则,应没有“死子回填”的简便操作;可以明确的是,南北朝敦煌规则的着眼点在于盘外的“俘子”,而唐宋规则的着眼点在于盘内的“路”(满局时,也要计“俘子”),详见本文的第三部分。步骤2:打筹的前期 —— 各自填空步骤2-1“打筹不得过三”:黑白双方每次进行“打筹”的操作,每方最多能连下三子,且不得超过三子。如上图棋谱所标示,黑白双方每次分别在棋盘上各自连下三子,详见下表:步骤2-2刘仲甫注:“棋家许连下三子打筹,虽许用三,将杀则止。”本次的“打筹”操作,因涉及白方棋块的死活,所以,只能下一子后停止,见下表所示:步骤3:打筹 —— 获取俘子如上图所示,黑方在棋盘上连下3子(2次)、白方连交3颗俘子(2次),黑方再下1子,白方再交1颗俘子。白方所下的棋子“溢”出,直接交俘给黑方,这就是“打筹”(获取俘子)的过程。详见下表:满局后,计算胜负的结果是:黑方胜:3 + 3 + 1 = 7子/俘子“北宋《棋经十三篇》中的古代围棋规则”文(完)链接返回:两本经典著作中的古代围棋规则的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棋有多少个棋子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