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平方等于10方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简单的数学知识?

“一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初二数学试卷,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二数学试卷,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篇1:初二下学期数学试卷一. 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有6道小题,每小题3分)1. 多项式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使它能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则加上的单项式不可以是( )A. 4x B. -4x C. 4x4 D. -4x4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应边成比例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B. 对应角相等的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C. 任意的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D. 任意两个矩形一定相似3.( )个。A. 2 B. 3 C. 4 D. 54.5. 下列分解因式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6. 甲、乙两地相距90km,一辆公共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后,另外一辆小汽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由于小汽车的速度是公共汽车的2.5倍,最后小汽车与公共汽车一起到达,那么两种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若设公共汽车的速度是x千米/时,则可列分式方程为( )二. 填空题(本题满分18分,共有6道小题,每小题3分)7. 不等式3(x-1)9. 若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P>PB,那么AP、PB、AB之间的比例式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如果AB=8,则PB=________。12. 小月的爸爸给爱动脑筋的小月出了一道题:有四个桔子,大小相仿,不能用秤去秤,把四个桔子的重量从大到小排出来。小月把四个桔子编上A、B、C、D,并且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天平;做了如下的试验:请你根据小月的试验把四个桔子重量的顺序排出来,应该是___________。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84分,共有10道小题)13. (本题满分10分)把多项式分解因式:14. (本小题满分6分)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15. (本小题满分6分)解分式方程:16. (本小题满分8分)先化简再求值:17. (本小题满分8分)林璐想把班里艺术节舞蹈比赛的录像带转刻成碟,已知转录费每盘20元,另外每刻一张碟只需4元,要让每个跳舞的同学都得到一张碟,并且每人分担的钱不超过6元,那么参加跳舞的同学至少要有多少人?18. (本小题满分6分)在相同的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小明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采用了以下的方法:他测量出长度为2.5米的竹竿直立在地上时影长是4米,同时测量出这棵大树的影长是12米,你能根据他的测量数据计算出大树的高度吗?画出示意图并写出你的计算过程。19. (本小题满分10分)学校举行体育节,进行投篮比赛。为了进行练习,如果给每个班3个篮球,那么还剩4个;如果每个班分4个,但就有一个班分得的篮球数不够3个,你能求出学校有几个班级,有几个篮球吗?[初二下学期数学试卷]篇2:初二数学试卷模拟题初二数学试卷模拟题一、填空题(2分16)1、我国国旗上的一个五角星有 条对称轴.地球七大洲的总面积约是149480000 ,如对这个数据保留3个有效数字可表示 km2、9 的平方根为 ; 当a2时,(2-a)2 = ;若 +(b+27)2=0,则 + =__________.3、如图,64、400分别为所在正方形的面积,则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面积是 .4、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6,则B等于_ ___.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和另一腰的夹角为25,则该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___ __.5、一等腰三角形底边长10cm,腰长为13cm,则腰上的高为 cm.6、如图①线段AB=4,P 是m上的一个动点, m∥AB,AB与m间的距离为1.5,PA+PB的最小值为 .7、如图②,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则 CE= cm① ② ③ ④8、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B=90,AB=BC=4,CD=6,DA=2,则DAB的度数 。9、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④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那么(a+b)2的值是___ ___.10、在△等腰ABC中,AB=AC, A=50,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AC于点E,则 EBC=11、将一根长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设筷子露出在杯子外面长为hcm,则h的取值范围是12、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为9cm,底面半径为4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B点处的食物,则沿着圆柱的表面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cm(取3)13、在△ABC中,AB=A C=7㎝,BC=4cm,D为BC的中点,动点P从B点出发,以每秒1㎝的速度沿BAC的方向运动.如果设运动时间为t,那么当t= 秒时,过D、P两点的直线将△ABC的周长分成两个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二、选择题(2分8)1、小明从镜子里看到对面电子钟的像如图所示 ,则实际时间是 ( )A、21∶10 B、10∶21 C、10∶51 D、12∶012、下列实数 , , , , ,0.1,3.23223222322223(两个3之间依次多个2),其中无理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3、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6和8,则第三边的长为 ( )A、10 B、28 C、10或28 D、7或104、在等边三角形所在平面内找出一个点,使它与三角形中的任意两个顶点所组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一共有 ( )A、1个 B、4个 C、7个 D、10个5、3.002106精确到万位是 ( )A、3.006 B、3.002106 C、3.00106 D、3.01066、如图,小方格的面积是1,则图中以格点为端点且长度为5的线段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7、下面给出两个结论:①如图①若PA=PB,QA=QB,则PQ垂直平分AB。②如图②若点P到OA,OB的垂线段PC,PD相等,则OP平分AOB,其中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①、②都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① ②8、如图,在Rt△ABC中,ACB=90,ABC=60,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PAB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 )(A)4个 (B)5个 (C) 6 个 (D)8个三、作图题1、下图是单位长度是1的网格.⑴在图1中画出长度为10 的线段AB;⑵在图2中画出边长都是无理数的三角形ABC;⑶在图3中画出以格点为顶点面积为5的正方形.(6分)2、如图,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C处,A、C到河岸l的距离分别为AB=2km,BD=8km,且CD=4km。(1)牧童从A处将牛牵到河边P处饮水后再回到家C,试确定P在何处,所走路程最短?请在图中画出饮水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必说明理由。(2)求出(1)中的最短路程。(4分)3、如图,A、B是两个工厂,L1、L2是两条公路,现要在这一地区建一加油站,要求加油站到A、B两厂的路程相等,且到两条路的距离相等,请用尺规作图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4分)四、解答题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ADC=90,M、N分别是AC、BD的中点,则结论:(1)MD=MB;(2)MNBD成立吗?请说明理由。(6分)2、张老师在一次探究性学习课中,设计了如下数表:(7分)2 3 4 54 6 8 101(1)请你分别观察 、、与 之间的关系,并用含自然数 ( )的代数式表示: ; ; ;(2)猜想:以 、、为边长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为什么?3、如图,已知B,C,D,E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BA=BD,CA=CE(1) 当BAC=100,ACB=50时,1=(2) 当BAC=100ACB=70时,1=(3) 当BAC=80ACB=50时, 1=由上述可知,1的大小与ACB的大小无关,只与BAC的大小有关,猜想1与BA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8分)4、小楠准备用一段长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小圈,用于饲养家兔.已知第一条边长为a米,由于受地势限制,第二条边长只能是第一条边长的2倍多2米.(1)请用a表示第三条边长;(2)问第一条边长可以为7米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并求出a的取值范围;(3)在(2)的前提下,能否使得围成的小圈是直角三角形形状,且各边长均为整数?若能,说明你的围法;若不能,请说明理由.(8分)5、如图,△ABC中,ACB=90,以AC为底边作等腰三角形△ABC,AD=CD=10,过点D作DEAC,垂足为F,DE与AB相交于点E,连接CE.(1)求证:AE=CE=BE;(2)若AB=15 cm,BC=9 cm,P是射线DE上的一点.则当DP为何值时,△PBC的周长最小,并求出此时△PBC 的周长。(9分)篇3:初二数学试卷分析一、试题情况分析本次试题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关注了对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做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卷以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标教材为依据,特别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考出学生的素质。突出的特点有:1、知识点考查全面。让题型为知识点服务。每一个知识点无不被囊括其中,真正做到了覆盖全面。2、形式灵活多样,并且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应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3、题量适中,试题难度较小,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熟练程度。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虽说试卷的难度不高,但在学生的答题过程中还是反映出平时学生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填空题4学生对因式分解中一定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理解不深刻,好多没有只分解了一步。第8题是对勾股定理的考察,但本题有两个答案,多数学生却只答上一个是,失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在思维全面性方面还不够好;第9题是对面积恒等和乘法公式的考察,但面积恒等式是课后阅读,我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都不是很到位,失误也较多。12题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和表达认识模糊。22题则是学生没有更好的理解完全平方公式,不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去解题,导致问题出现,应该在以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落实。而24题则是学生没有认真的读题,以至于导致错误,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三、测试结果******四、年级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好多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教学中对好坏的兼顾仍是思考重点。主要失分原因:一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到位,;二是学生审题不清、马虎大意,导致出错;三是某些思考和推理过程,过程过于简单,书写不够严谨;四是对知识的迁移不能正确把握,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知识,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五、班级学情分析一、个别学生较差,应对中差生加强辅导;二、课堂听讲效率不高,学习惰性较强,两级分化严重,对差生多加关注,分层次教学;三、多数学生能在课上保持稳定,不违反纪律,但听讲集中性不强,经常若有所思应注意对优等生拔高,对中等生强化,对差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四、极端性较强,有的学生基础很好,有的学生基础很差并且纪律表现极差,以后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差生率。六、收获和进步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课前准备,自觉地准备教学用具,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加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及分层作业等学习方式中课堂中普遍被采用。七、存在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在追求教学效果和如何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每节课有不同的收获方面下功夫,提高课堂实效性;其二是作业反馈力度仍不够,部分同学还要面批面改。八、考试后的教学建议(一)立足课本,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基本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力求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去分析问题,要精心备课,积极创设问题情景,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类比、推广、归纳总结,努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三)坚持能力培养的方向不变。学生的能力是他们今后立身社会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它的可操作性,我们要多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相信我们的学生在将来会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教学重在实,而不是多,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核心思想却只有统计、数形结合、图形变换、方程的思想等等,抓住了数学思想方法,等于是扼住了数学教学的咽喉,掌握了数学教学的命脉,当然会事半功倍。(五)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认真审题、规范解题的习惯。如审题时可划出关键句,在图形中作标记等,而且要让学生在平时加强练习。(六)尊重差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我们要将差生工作落到实处,这会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要更多地转化后进生,特别是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亲近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篇4:初二数学试卷分析时间匆匆而过,半个学期过去了,通过把那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为了在今后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现将其中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一、试题分析:本试题考察的内容有:17章《分式》,18章《函数及其图象》,19章《命题与定理》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本套题时间90分钟,总分120分,共分三大题。选择题分,填空题分,解答题分,本套题难度适中,覆盖知识面广,出的题比较活,能从多方面去考察学生的能力。二、成绩分析:1、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考试实考人数39人,及格人数7人,及格率是17.95,总分1991,平均分51.05,优秀人数1人,优秀率是2.56.2、丢失分分析:选择题失分较多的是第5题,对题意的理解有误,第10,11,12题,学生对题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填空题失分较多的是第20题,学生对图形的转换与全等的掌握不够;解答题失分较多的是第24,25,26题,在学生解题的过程写的不是很完善,过程中有扣分现象。三、教学情况分析:这次考试结束后,有些同学进步很大,但也有学生退步的。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这次的考试主要是基础题,但还是有一些同学不及格,这就说明平日里学生学习不扎实。在近阶段的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对于讲过的重点知识,落实抓得不够好。2、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有急躁情绪,急于完成课堂目标,而忽视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同学就养成了懒惰的习惯,自己不动脑筋考虑问题。四、解决问题的措施:1、教师通过教学改革,首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好学案。3、教学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发挥“分组合作”的优势。4、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愿学、会学、肯学、乐学,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双主并举”教学方法。5、努力想课堂45分钟要成绩,做到人人当堂达标。6、加强双差生的辅导和转化。7、多听同学科教师的课,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8、写好课后反思,周反思,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所提高。9、不断学习教育理论,认真写出心得体会,不断充实自己。成绩的取得时要扶持辛勤的汗水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付出努力以提高自己的成绩,使自己的成绩更上一层楼。篇5: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题 号 一 二三总分1~1011~1819222324得 分评卷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式 其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2.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4,5,6 B、2,3,4 C、11,12,13 D、8,15,173.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AB∥CD,AD=BC B、AB=AD,CB=CD C、AB=CD,AD=BC D、∠B=∠C,∠A=∠D4.若 为二次根式, 则m的取值为( )A、m≤3 B、m<3 C、m≥3 D、m>35.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① ; ② ;③ ; ④ ;A、1个 B、2个 C、3个 D、4个6.一次函数y=-5x+3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A、一、二、三 B、二、三、四 C、一、二、四 D、一、三、四7. 在Rt△ABC中,AB=3,AC=4,则BC的长为( ).A、5 B、C、5或 D、无法确定8.数据10,10, ,8的众数与平均数相同,那么这组数的中位数是( )A、10 B、8 C、12 D、49.如 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4和6,那么连接该三角形三边中点所得三角形的周长可能是( )A、6 B、8 C、10 D、1210.函数y=ax+b与y=bx+a的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位置正确的是( )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题,每小题3分, 共24分)11.计算: =_______。12.若 是正比例函数,则m=_______。13.在□ABCD 中,若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 _,则四边形ABCD是矩形。14.已知一组数据10,8,9,a,5众数是8,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________________。15.△ABC是等边三角形,AB=4cm,则BC边上的高AD=______ _。16.下列函数① 是一次函数的是_______。(填序号)17.菱形的对角线分别为6cm和8cm,则它的面积为______。18.已知a,b,c是△ABC的三边,且满足 则△AB C为____________。三、解答 题(本大题共6题 共46分)19.(本题6分)计算:20.(本题7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21.(本题7分)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为8cm,长BC为10cm.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想一想,此时EC有多长?22.(本题8分)直线 与 轴、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8,0).(1)求 的值;(2)若点P 是直线在第一象限内的动点 ,试确定点P的坐标,使△OAP的面积为12.23.(本题8分)下表是某校八年级(1)班20名学生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统计表成绩(分)60708090100人数(人)15xy2(1)若这20名学生成绩的平均分数为82分,求x和y的值;(2)在(1)的条件下,设这20名学生本次测验成绩的众数为 a,中位数为b,求a,b的值.24.(本题10分)如图,□ABCD中,点O是AC与BD的交点,过点O的直线与BA、D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1)求证:△AOE≌△COF;(2)请连接EC、AF,则EF与A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明理由.答案一、选择题1.B 2.D 3.C 4.A 5.A 6.C 7.C 8.A 9.B 10.C二、填空题11. 12. 13.一个角为直角( 或对角线相等) 14 ,8 15.16.①③ 17. 18.等腰直角三角形二、解答题19.计算:(本题6分)20.先化简,再求值:(本题7分)21.(本题7分)解:22.(本题8分)24、(本题10分)(1)证明:在□ ABCD中AB∥CD,OA=OC∵AB∥CD∴∠E=∠F∠AOE=∠COF∴△AOE≌△COF (5分)(2)EF=AC连接EC,AF由(1)得AE=CF AE∥CF得□AECF∵EF=AC∴□AECF是矩形 (10分)[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篇6:数学试卷应用题小学数学试卷分析总结
推荐度:初一配套应用题及答案
推荐度: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推荐度: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
推荐度:三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
推荐度:
相关推荐数学试卷应用题数学可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对学生来说,数学应用题才是最难的,因为他们不懂得理解题目。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数学试卷应用题,方便大家学习。一、分数的应用题1、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2、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3、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4、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5、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6、甲乙两地相距115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地对开,货车每小时行72千米,比客车快 2/7,两车经过多少小时相遇?7、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16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5,一条裤子多少元?8、饲养组有黑兔60只,白兔比黑兔多1/5,白兔有多少只?9、学校要挖一条长80米的下水道,第一天挖了全长的1/4,第二天挖了全长的1/2,两天共挖了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二、比的应用题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长与宽的比是 2:1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 ,长、宽、高的比是 3∶2 ∶1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3、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 96 厘米 ,高为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3 ∶2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某校参加电脑兴趣小组的有42人,其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4 ∶3,男生有多少人?5、有两筐水果,甲筐水果重32千克,从乙筐取出20%后,甲乙两筐水果的重量比是4:3,原来两筐水果共有多少千克?6、做一个600克豆沙包,需要面粉红豆和糖的比是3:2:1,面粉红豆和糖各需多少克?7、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9,第二天看了24页,两天看了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1:4,这本书共有多少页?8、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2:3:4,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三、百分数的应用题1、某化肥厂今年产值比去年增加了 20%,比去年增加了500万元,今年道值是多少万元?2、果品公司储存一批苹果,售出这批苹果的30%后,又运来160箱,这时比原来储存的苹果多1/10 ,这时有苹果多少箱?3、一件商品,原价比现价少百分之20,现价是1028元,原价是多少元?4、教育储蓄所得的利息不用纳税。爸爸为笑笑存了三年期的教育储蓄基金,年利率为5.40%,到期后共领到了本金和利息22646元。爸爸为笑笑存的教育储蓄基金的本金是多少?5、服装店同时买出了两件衣服,每件衣服各得120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陪了20%,问服装店卖出的两件衣服是赚钱了还是亏本了?6、爸爸今年43岁,女儿今年11岁,几年前女儿年龄是爸爸的20%?6、比5分之2吨少20%是( )吨,( )吨的30%是60吨。7、一本200页的书,读了20%,还剩下页没读。甲数的40%与乙数的50%相等,甲数是120,乙数是( )。8、某工厂四月份下半月用水5400吨,比上半月节约20%,上半月用水多少吨?9、张平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两年期的,年利率是2.43%;一种是先存一年期的,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选择哪种办法得到的税后利息多一些?10、小丽的妈妈在银行里存入人民币5000元,存期一年,年利率2.25%,取款时由银行代扣代收20%的利息税,到期时,所交的利息税为多少元?11、一种小麦出粉率为85%,要磨13.6吨面粉,需要这样的小麦_____吨。四、圆的应用题1、画一个周长 12.56 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和一条半径,再求出这个圆的面积。2、学校有一块圆形草坪,它的直径是30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沿着草坪的周围每隔1.57米摆一盆菊花,要准备多少盆菊花?3、一个圆和一个扇形的半径相等,圆面积是30平方厘米,扇形的圆心角是36度。求扇形的面积。4、前轮在720米的距离里比后轮多转40周,如果后轮的周长是2米,求前轮的周长。5、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10厘米,在它的四周铺一条2米宽的小路,这条小路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学校有一块直径是40M的圆形空地,计划在正中央修一个圆形花坛,剩下部分铺一条宽6米的水泥路面,水泥路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7、有一个圆环,内圆的周长是31.4厘米,外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圆环的宽是多少厘米?8、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45分钟后,这根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9、一只大钟的时针长0.3米,这根时针的尖端1天走过多少米?扫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五、六年级数学应用题1、某村要挖一条长2700米的水渠,已经挖了1050米,再挖多少米正好挖完这条水渠的23 ?2、某校少先队员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了千克,五年级比四年级多采集13 千克,六年级采集的是五年级的65 。六年级采集树种多少千克?3、仓库运来大米240吨,运来的大豆是大米吨数的56 ,大豆的吨数又是面粉的14 。运来面粉多少吨?4、甲筐苹果910 千克,把甲的19 给乙筐,甲乙相等,求乙筐苹果多少千克?5、一桶油倒出23 ,刚好倒出36千克,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6、甲、乙两个工程队共修路360米,甲乙两队长度比是5 : 4,甲队比乙队多修了多少米?7、服装厂第一车间有工人150人,第二车间的工人数是第一车间的25 ,两个车间的人数正好是全厂工人总数的56 ,全厂有工人多少人?8、一批水果120千克,其中梨占总数的25 ,又是苹果的45 ,苹果有多少千克?9、甲乙两数的和是120,把甲的13 给乙,甲、乙的比是2:3,求原来的甲是多少?10、小红采集标本24件,送给小芳4件后,小红恰好是小芳的45 ,小芳原有多少件?11、两桶油共重27千克,大桶的油用去2千克后,剩下的油与小桶内油的重量比是3:2。求大桶里原来装有多少千克油?1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144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是4:3:2,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13、小红有邮票60张,小明有邮票40张,小红给多少张小明,两人的邮票张数比为1:4?14、王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去学校,16 小时行了全程的23 ,王华家离学校有多少千米?15、3台织布机32 小时织布72米,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16、一辆汽车行92 千米用汽油925 升,用35 升汽油可以行多少千米?17、有一块三角形的铁皮,面积是35平方米。它的底是32 米,高是多少米?18、18、水果店运来梨和苹果共50筐,其中梨的筐数是苹果的23 ,运来梨和苹果各多少筐?19、19、用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斜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20、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9米,长和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六、六年级数学应用题1、甲、乙两个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100米,与乙的速度比是5∶4,5分钟后,两人正好行了全程的35 ,A、B两地相距多少米?2、一所小学扩建校舍,原计划投资28万元,实际投资比原计划节省了 17 ,实际投资多少万元?3.玩具厂计划生产游戏机台,实际超额完成110 ,实际生产多少台?4、一根电线长40米,先用去38 ,后又用去 38 米,这根电线还剩多少米?5、某种书先提价 16 ,又降价 16 ,这种书的原价高还是现价高?6、一本书共10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15 ,第二天看了14 ,剩下的第三天看完,第三天看了多少页?7.明小学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用水 19 ,十月份用水72吨,九月份用水多少吨?8.修一条公路,修了全长的37 后,离这条公路的中点还有1.7千米,求这条公路的长?9、光明小学有60台电脑,比五爱小学多15 ,五爱小学有多少台电脑?10、一袋大米两周吃完,第一周吃了13 ,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吃了5千克,这袋大米共重多少千克?11、小明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是未读的页数的32 ,他再读30页,这时已读的页数是未读的73 ,这本书共多少页?12、饲养小组养的小白兔是小灰兔的35 ,小灰兔比小白兔多24只,小白兔和小灰兔共多少只?13、某渔船一天上午捕鱼1200千克,比下午少17 ,全天共捕鱼多少千克?14、一桶油,第一次倒出15 ,第二次倒出15千克,第三次倒出13 ,还剩253 千克,这桶油原有多少千克?15、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13 ,如果再修60米,就正好修了全长的一半,这条路长多少米?16、牧场养牛480头,比去年养的多15 ,比去年多多少头?480-480÷(1+15 )=80(头)17、一份材料,甲单独打完要3小时,乙单独打完要5小时,甲、乙两人合打多少小时能打完这份材料的一半?18、打扫多功能教师,甲组同学13 小时可以打扫完,乙组同学14 小时可以打扫完,如果甲、乙合做,多少小时能打扫完整个教室?19、一项工程,甲独做18天完成,乙独做15天完成,甲、乙两人合做,但甲中途有事请假4天,那么甲完成任务时实际做了多少天?七、六年级数学应用题1、有一批零件,甲、乙两人同时加工,12天完成,乙、丙两人同时加工,9天完成,甲、丙两人同时加工,18天完成,三人同时加工,几天可以完成?2、小明身上的钱可以买12枝铅笔或4块橡皮,他先买了3枝铅笔,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块橡皮?3、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和第二天各完成了这批零件的29 ,第三天加工了80个,正好完成了加工任务,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3、电视机厂五月份计划生产电视机5000台,实际生产了6000台,超额完成百分之几?5、一种电脑原价6800元,现降价1700元,降价百分之几?6、一段路,甲走完全程需20分钟,乙走完全成需15分钟,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百分之几?7`一份稿件,原计划5天抄完,结果只用4天就抄完了,实际工作效率比计划提高了百分之几?8、从甲堆煤中,取出15 给乙堆,这时两堆煤重量就相等了,原来乙堆煤的重量比甲堆煤的重量少百分之几?7、六(1)班有男生32人,女生28人。六(2)班人数是六(1)班的95%,六(2)班有多少人?8、一条围巾,如果卖100元,可赚25%,如果卖120元,可赚百分之几?11、买来足球55个,买来的篮球比足球少20%,买来篮球多少个?55×(1―20%)=44(个)12、一堆沙子,第一次运走40%。第二次运走30%,还剩下48吨。这堆沙子有多少吨?13、一个面粉厂,用20吨小麦能磨出13000千克的面粉。求小麦的出粉率?14、在100克水中,加入25克盐。这盐水的含盐率是多少?15、某种菜籽出油率为33%,要想榨出100千克菜籽油。至少要多少千克菜籽。16、李师傅加工200个零件,经检验4个是废品,合格率是多少?照这样计算,加工700个零件,不合格的有多少个。17、小红的爸爸将5000元钱存入银行活期储蓄,月利率是0.60%,4个月后,他可得税后利息多少元?可取回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 税后利息: 5000×0.60%×4×(1-5%)=114(元)18、王老师每月工资1450元,超出1200元的部分按5%交纳个人所得税。王老师每月税后工资是多少元?19、一种篮球原价180元,现在按原价的七五折出售。这种篮球现价每只多少元?每只便宜了多少元?20、李丹家去年收玉米300千克,前年收玉米249千克,去年比前年的玉米增产了几成?篇7:数学试卷发下后数学试卷发下后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半期考试快到了,对于贪玩的东东来说,可是个巨大而又沉重的包袱哇!可东东根本没把这次考试放在眼里。考试的那一天,东东才知道了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做题时,东东脸上直冒汗。“叮铃铃”“收卷了!”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啊?怎么这么快?我还没做完呢?”东东更加急躁。想马上再做几道题,老师猛地把卷子一收。东东急躁得跳了起来。想着:“要挨妈妈的批评,爸爸的“毒打”……东东不敢往后想。下午,老师拿着一堆摆放整齐、已批改好的试卷走到讲台。东东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两手握着拳头微微颤抖。老师把卷子发了下来,东东睁大眼睛一看,什么?77分?怎么会这样?东东猛地意识到,上午他想的那些都会一一实现。放学的路上,尽管太阳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尽管小花小草在他眼里显得是那么美丽,可他没有心情去欣赏,无精打采,心像两个小鼓似的,“怦怦”直跳。突然,一个惊人的想法从他脑里飞快地闪过。“对!就这么办!”东东笑着说。原本悬浮在空中的大石头也总算落了地。他见身边没人,就悄悄地把试卷拿了出来放在石凳上,用红笔严严实实地把“77分”改成了“97分”。东东一脸地高兴。可他又想:刚才的`做法是不是太对不起我的红领巾了。说着,望了望飘在胸前的红领巾。“可我也是没有办法呀!对不起喽,红领巾。”东东似乎是在对胸前的红领巾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家,东东忙把自己考了“97分”的喜讯告诉了爸爸,忙从书包里拿了试卷给爸爸看。爸爸又惊讶又高兴,抱着儿子左亲亲右亲亲,只夸奖儿子:“我儿子真是有出息。儿子呀,你可为爸爸争了一口气喽!”笑得直合不拢嘴,欢喜得不得了。东东沉浸在这美好的气氛中,可他心里知道:它撒了慌。晚上,东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伤透了爸爸的心,一气之下,赶自己走……第二天,东东再也忍不住了,他决定把事实告诉爸爸。爸爸听了,睁大眼睛瞪着东东,特别生气。过了一会儿,爸爸才有些平静下来。出乎预料的事,爸爸并没有打他,而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儿子呀,做人要诚实。这回没考好,没关系,还有下次,今后嘛。以后不要再贪玩了,东东。”东东流着眼泪对爸爸直点头。结果,期末考试他考了100分。是呀!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做人要诚实,不能像狐狸那样诡计多端。我们也应该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达到目的地,那就是成功。篇8:数学试卷分析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96%以上,优秀率在55%左右。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除了一贯有的口算、递等式计算以外,最要的是多了学生自主编题、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题型,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三、今后的教学建议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综观整体,这次数学试卷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数学试卷分析范文(二)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证了平常我对学生说的那句话:“书本知识真正掌握了,试卷的85分就能拿下了,还有的15分来源于你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96%以上,优秀率在55%左右。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除了一贯有的口算、递等式计算以外,最要的是多了学生自主编题、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题型,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三、今后的教学建议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而且在高段数学的教学上要有意识地与初中数学接轨。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5、关注过程,引导探究创新。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自觉发现新知、发现规律的能力。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探索的科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综观整体,这次期末数学试卷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断获得成功乐趣的同时,唤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的自信,最终立足社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数学试卷分析范文(三)一、试卷概况(一)试卷结构**年中考数学试卷共六大题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内容为义务教育九年制七年级至九年级数学教材(人教版)各册涵盖知识。全卷:数与代数占分值52分,空间与图形6分值53分,统计概率分值15分。第一大题为选择了共8小题(8×3′=24分),第二大题为填空题共8小题(8×3′=24分),第三大题共3小题(3×6′=18分),第四大题共2小题(2×8′=16分),第五大题共2小题(2×9′=18分),第六大题共2小题(2×10′=20分)(二)试卷基本特点**年中考数学试卷,在题目的设计提题量上与**年大至相同,改**年选择题10题,填空题6题为选择题8题,填空题8题,仍为以答题卷形式答题,实施网上阅卷。试卷难度适中,整卷难度分数为0.58左右。试题反映了考生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该学生的发展与终身学习的需求,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注重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考查,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在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也体现的更加明显,反映了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要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一、考查知识点(1)有理数运算法则(2)分解因式(3)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6)平面图形中有关分解的数量关系(7)h.旋转圆形的中心点(8)几何图形中角的关系、线段的关系的解答二、主要失分原因(1)分解因式未完整如:x3-x=x(x2-1)=x(x+1)(x-1)只分解到第二步(2)解方程组答案缺括号如:写成:x=4y=-3(3)解析式中的量的关系如:y=x+90写成y=x+90o90度写成90o度三、教学建议(1)基础教学中基本知识点应要求学生清晰地掌握;(2)强调数学答案的规范化写作,并要求学生理解透彻应为什么这样写,从根本杜绝简单的错误,减少本来就不应该失去的分,如:更好地体现真实的数学水平。第17题考查知识点:(1)、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2)、分式乘除法;(3)、分式化简后求值;(4)、分母有理化。第18题考查知识点:利用列表或树形图求概率。第19题考查知识点:(1)、考查菱形的基本性质;(2)、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求法;(3)、求函数解析式。考生失分情况:(1)、第17小题一部分学生对于分式相加减知识掌握不足,失分情况较重,还有就是分母有理化失分开发部比较明显;(2)、第18小题学生失分主要表现在不会画树形图或列表;(3)、第19小题主要失分是几何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的坐标表示符号的错误较严重。教学建议:(1)、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分式基本性质及其简单运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要注意分母有理化教学;(2)、要注重对学生利用树形图或列表求概率的教学,尤其要注重树形图的画法。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到用树形图求概率,不能咐写概率答案;(3)、要注重几何图形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综合性题目的教学,尤其注意几何图形上点的坐标与线段之间的转化中符号问题,要让学生知道点的坐标在不同象限是有符号限制,而几何图形的线段始终是正的。第20题:考查的内容是圆的相关知识,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解答出①中的四个答案,失分分的是学生没有带单位以及②中解答出结果没有最后答,建议任务教师切实加强对数字后面单位的强调。第21题:考查知识点(1)垂径定理应用,三角函数、同弧圆心角与圆周角关系(等边)和直径所对圆周角如何(2)等腰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或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4)作辅助线考生失分情况:(1)在求圆周角时不知道用同弧所对圆心角去求;不能从Rt△边的大小关系得出角的度数;有个别同学多考虑了劣弧上的点的情况。(2)未作答;不能确定何时面积最大;求面积时没有乘以(3)书写格式规范性不够;∵∴推理不严格;因为→所以常左右排放;应为“因为”……“所以”……;角度单位没写;×120o写成“120o”等等,基本功不扎实。教学建议:(1)解简易的直角三角形要十分熟练;(2)同弧所对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要切实掌握;(3)要培养分类思想,但也要仔细审题。(4)三角形的面积和底与高的关系,当底不变时,高的大小影响到面积的大小;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处理一般和特殊的关系的能力。第22题:考查知识点(1)构造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2)应用数学知识的实际问题,考生失分情况:(1)不能数学模型,所作辅助线不能联系起来解决问题;(2)用的函数种类与试卷提示有区别,导致出现较大误差;(3)比较大小时没有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去与半径比,而只用斜边去比;(4)合格问题不知道转化为数学中的线段(角)的大小比较,而用等于关系判断。教学建议:(1)强化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生活问题提炼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能正确做出辅助线,并弄明白判断是合格的关系是哪两条线段的大小比较;(2)理清不同三角函数的定义,能较熟练地从不同条件入手去解直角三角形;第23题:考查知识点:数据的整理和统计考生失分情况:(1)从画的表格上,学生不善于概括、整理,思维混乱,出现表格内容重复,有多数同学没有带单位;(2)从画扇形图上看,学生存在画图随意,过于明显画出与百分比不相符的扇形;(3)对相关数据进行表述来看,学生不能抓住实质说些事不相关或是不能把事实情况表达清楚,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在平时教学要注重数据整理的基本技能和数学规范性的训练第24题:考察知识点:(1)抛物线;(2)图形的平移、翻折;(3)分类讨论;(4)矩形的判定;(5)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分率:极低教学建议:(1)加强概念教学;(2)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第25题:本题为课题学习题。考察知识相关如下:(1)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平行的相关知识;(2)探究规律;得分率:极低教学建议:1、加强对课本知识深层理解及应用。2、教学中多渗透点类比讨论思想与不完全归纳方法。3、平时多做一些推广类问题的训练,不要局限书本,只有课堂开放,学生才会不怕开放题与探究题。总之,通过中考试卷分析暴露出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1、基础问题: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较差,学生数感、符号感不强。一些基本概念及相关运算能力有欠缺。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基础,教学中要突出主干内容。落实基本概念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要求,特别要关心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问题,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其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提高合格率。2、学生对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数学建模能力。而数学建模是新的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更要加强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的培养。要经常性地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相关学科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抽象。不断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3、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需加强。在解题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思路混乱、书写不规范、数学表述能力差。因此,在数学中要重视教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与交流能力。4、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如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联想与类比、特殊与一般、简单与抽象、猜想与验证、不完全归纳法等,这些思维方法都需要在长期的数学过程中渗透并潜移默化,才能收到一定的预期的效果。篇9:数学试卷分析在镇组织的期中考试之前,我利用单元试卷中的期中试题对我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检测,考试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学生的计算出现了较多的失误,下面就本次考试做一下简单的分析,为迎接这次考试做好准备。一、试题特点:本试卷包括3部分内容:基础知识、基本应用、解决问题。试题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作图、解决问题等。本张试卷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全面,基本涵盖了一到四单元的内容,虽然难度值不高,但也注意到考察学生的思维和做题习惯。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二、关于学生测试情况的具体分析:1、填空题。第1、2、4、5、6、7题正确率高。对于一些灵活运用的题目,学生理解不到位,说明学生学了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如第3题,许多学生把四百二十个一看成四百二十一。第8题130□672~130万,□里最大应填,还有一道类似的,错误都较明显。说明学生四舍五入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掌握的不好。2、计算题中的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较高,而竖式计算和脱式计算的错误是很严重的,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3、动手操作题。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的画出垂直与平行线,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画的不规范,还有个别学生忘记做直角标记。4、解决问题这道大题也出得比较灵活,第一小题相对较简单,但有好几个学生粗心还是把答案算错了;第二小题也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题意,一般不会出错,除个别学生会算错。第三小题则是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答题有好几种方法;第4小题基本学生做对,但是有些学生却把一年有12个月,用12去乘,做成365天去乘。第五小题当中很多学生把0漏了。三、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学生的计算能力仍然是出错的主要原因,所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会验算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篇10:数学试卷分析11月21日,我们迎来了四年级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这次考试的内容是本册书第一到四单元的内容,卷纸上的题难易适中,其中基础题居多,但也有部分题不那么直接,需要认真读题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才能做对。这次,整个年级学生的平均分数为89分左右,最好班级的平均分是将近92分。优秀率达好的班级达到90%多,全年级有四五个不及格。本次试题中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中占了相当的份量,从读数到写数、从数的组成到数的改写,无不概括在内。本组教师都认为对第一单元的内容,月考时做了大量的复习,学生应该掌握,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来复习,所以只走马观花似得进行读写数、改写、省略等知识的复习,没有进行系统的复习,所以考试时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第一大题填空题的第一小题,个、十、百、千、万……都是(),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个级包括(),万级包括()。这一道题,由于一些学生对数位和计数单位这两个概念混淆,所以导致有五分之一学生在这一道题中出现了错误。第二小题:一个7位数,一最高位上的数是6,万位上的数是9,个位上的数字是3,其他位上的数字都是0,让写出这个数是(),读作()。这道题,在新学时经常练习没有多大问题,但由于长时间没有复习,部分学生有多写0或少些的现象。更多学生在读数时,万级上忘了加万字。第三小题的:一个数,千万位上的2是百万位上2的()倍。这道题做错的达到四分之一。这道题是对“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句话的变式题,学生需要真正的理解了这句话之后,才知道千万位上的2表示两个千万,百万位上的2表示2个百万,让学生明白,()十个2百万是2千万,所以:一个数,千万位上的2是百位上2的(10)倍。其次是第一大题最后一道小题:求一个数近似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四舍五入的方法都会,做错的同学大都因为做成了求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所以以后还要进行这道题的练习。第8小题是面积单位换算的题,前两个小题,是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这些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换算是三年级时学的,虽然学新课时进行了复习,但没有强化训练,所以有近10%的学生忘记了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错误。第二大题是判断题,题比较简单直接,没有多大问题,学生掌握较好。第三大题的选择题中,错的最多的是第2、3、5小题。第2小题:要使2()800小于27800,()里可以填的数有几个。做错的原因是忘了也可以填0。第3小题,一节火车车厢的占地面积是35()。让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因为部分学生没有看清是一节车厢,当成了一列火车。第5小题:面积是一公顷的土地,()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正确答案应该是“可能”,而不是“一定”,这道题如果反过来说,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一定是1公顷。但是,面积是1公顷的土地,也可能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或者其他的不规则的图形,只要面积是1公顷就行。第四题是操作画图题。虽然,这两道题都还比较简单,但做错的同学不少。第一小题:是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截取一条5厘米的线段。错误的原因是在直线上截取线段时,从直线的一端开始截取。这样做的原因还是因为对直线的特点没有完全领悟,不能灵活运用。第五题是:我来组数。还是考察第一单元的知识、多数的同学都能写对。但这道题的要求是每题写两个,很多同学没有看清这个要求都只写了一个,所以白白被扣掉了4分。所以平时还要加强对孩子学习习惯的教育。第六题是:计算题。这是最容易得分,又容易丢分的题。掌握好计算方法,考试是认真计算的同学都很少丢分。丢分多的同学做错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乘法口诀还不熟练。2、计算加法时计算错误。3、忘了加进位数。4、末尾的0忘记往下移。对计算问题多的同学还要在平时多加练习,帮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对症改对。第七题是应用题。第一道求速度的应用题,一些学生对于速度单位表示对还不对,对速度这个定义理解的还不透彻,出现了一些错误。第二道学生会计算,但在单位换算时,出现“45000=450米”这样的错误,或者对于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掌握的不好,导致的错误。第三题是考察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一类的题,还有一些学生不理解题意,不知道该怎样做,所以这道题出现了许多的错误。总的来说,通过这次的考试,我们发现了同学们的不足,如:计算能力不好,有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没有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等。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加强计算题的练习,让学生熟能生巧,提高他们的计算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争取有更大的进步!篇11:数学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数学试题起点低,坡度缓,注重基础性,关注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考查,是一份较成功的试题。1、试题考查内容依据《课标》,体现基础性。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必备条件,试题在这一点上立意明确,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全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题覆盖面广,起点低且难易安排有序,层次合理,有助于考生较好地发挥思维水平。这样,考生直接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似曾相识”的解答即可,既可坚定考生考好数学的信心,又对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2、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试题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统计思想和数学建模的思想等。2.突出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程思想的考查,八题突出了对学生的图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些试题的内容虽在课本之外,但其根却在课本之内,考生只要认真思考分析,是不难做出正确解答的。3、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突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思维的考查。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就在于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如一题4、12;二题8;七、八题等,其背景来源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公平合理,具有现实意义。二、试卷分析1、基本情况:全校113份试卷中,其中数学单科最高分114分,最低分12分,1全校及格率为39.6%,全校均分为59.5分。2、逐题试卷分析:一题“选择”:满分20分,得全分的3人,大部分得分在10―15分间,错误较多的试题依次为6、8、10。错因有二:①结果未化简;②两个代数式相减未加括号;6题正确率为1/6,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时差”的误导;8题其对概念理解不清楚;10题不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题“填空”:满分24分,得全分约占10%,大多得分15―18分,错率高低依次为14、17、18。14题不能正确表达出五位数,17题找不出数字变化规律;18题没有考虑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情况。三题“解答题”:满分24分,全对约占50%,大多得分12―20分,其中有少数同学实在是整整齐齐解题,明明白白错误失分率最高的是1题,其主要错因是有理数运算不过关。四题“作图题”:满分8分,全对占5%,有60%的同学得7分,大多得分4―5分,其错因如下:①没有标出垂直符号;②没有写出正确的理由。五题“解答题”:满分44分,大多数学生得分在20-35之间,错误原因如下:(1)。缺乏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缺乏灵活应变能力。三、暴露的主要问题:1、基本技能不过关,这主要反映在计算和解方程及化简求值上。2、审题不清,读题不细。3、良好的解题习惯没有养成,比较典型的如四(2)比较线段长短,大多同学仅凭猜测想象便胡乱得出错误的结论,根本不去通过实验测量去获得直观的结论。4、数学能力薄弱。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基本的数学思想需加强。表现在六(2),对基本图形的认识、观察、构造能力弱;不能用代数式准确表示角的大小,更缺乏基本的数学建模思想。四、教学建议:1、依标拓本,夯实基础。《课标》中指出“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一数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课本,加强基础,落实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基本方法的应用,对基本技能的娴熟,对基本思想的领悟。2、注重过程,培养习惯。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注意细节,养成认真、严谨的好习惯;要引导学生切实关注自主学习的体验过程,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建立一个错题本,随时记录自己的错误,及造成错误的原因,或建立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易错、易忘问题,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缺补漏,将知识归类,将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养成习惯。3、突出方法,提升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训练,让学生自己加以反思,总结,从特殊中发现一般,注重问题的通性通法,在一般中捕捉特殊,注重方法的灵活变通。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而不是单凭机械记忆、模仿套用等。4、在初一的几何学习时,用推理的形式从简单的一步或两步的因果形式开始要求学生的书写,培养用符号语言表达的严谨的逻辑思维。(在八年级下学期的几何中也要注意坚持这方面的要求和训练)5、在下学期的“整式运算”一章中要抓好基本运算的训练,过好每个学生的计算基本技能关(在上学期中计算技能欠缺的教学班级更要在此章教学中尽快落实和补上这项技能)。【初二数学试卷】相关文章:1.初二下册数学试卷2.初一数学试卷3.数学试卷分析4.离散数学试卷5.高考数学试卷6.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7.小升初数学试卷试题参考8.小学四年级数学试卷9.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10.数学试卷分析范文300字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总结1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知识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  知识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  1、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总结2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  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①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二章实数  1、认识无理数  ①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平方根  ①算数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  ②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数平方根是0  ③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④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⑤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a的算数平方,另一个是—,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记作±  ⑥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a叫做被开方数  3、立方根  ①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  ②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a叫做被开方数  4、估算  ①估算,一般结果是相对复杂的小数,估算有精确位数  5、用计算机开平方  6、实数  ①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②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永远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7、二次根式  ①含义:一般地,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  ② =(a≥0,b≥0),=(a≥0,b>0)  ③最简二次根式: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④化简时,通常要求最终结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时最简二次根式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①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者横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和纵轴,二者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被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③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组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部分,右上方的部分叫第一象限,其他三部分按逆时针方向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  ⑤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都有唯一的一个有序实数对(即点的坐标)与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个有序实数对,都有平面上唯一的一点与它对应  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第四章一次函数  1、函数  ①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②表示函数的方法一般有:列表法、关系式法和图象法  ③对于自变量在可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a,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称为当自变量等于a的函数值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像  ①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0,0)的直线。因此,画正比例函数图像是,只要再确定一点,过这个点与原点画直线就可以了  ②在正比例函数y=kx中,当k>0时,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  ③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画一次函数图像时,只要确定两个点,再过这两点画直线就可以了。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也称为直线y=kx+b  ④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点(0,b)。当k>0时,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  4、一次函数的应用  ①一般地,当一次函数y=kx+b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就是方程kx+b=0的解,从图像上看,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kx+b=0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②共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③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将其中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②通过两式子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鸡兔同笼  4、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增减收支  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里程碑上的数  6、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  ①一般地,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像与相应的一次函数的图像相同,是一条直线  ②一般地,从图形的角度看,确定两条直线相交点的坐标,相当于求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当于确定相应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7、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①先设出函数表达式,再根据所给条件确定表达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得到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8、三元一次方程组  ①在一个方程组中,各个式子都含有三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三元一次方程  ②像这样,共含有三个未知数的三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组  ③三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  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  2、中位数与众数  ①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⑤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⑥各个数据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数据的离散程度  ①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②数学上,数据的离散程度还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刻画  ③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  ④其中是x1x2......xn平均数,s2是方差,而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⑤一般而言,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1、为什么要证明  ①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  2、定义与命题  ①证明时,为了交流方便,必须对某些名称和术语形成共同的认识,为此,就要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做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它们的定义  ②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③一般地,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选项,结论是已知选项推出的事项。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④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⑤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常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⑥欧几里得在编写《原本》时,挑选了一部分数学名词和一部分公认的真命题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出发点和依据。其中数学名词称为原名,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除了公理外,其他命题的真假都需要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判断  ⑦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每个定理都只能用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为真的命题来证明  a.本套教科书选用九条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出发点和依据,其中八条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f.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g.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h.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⑧此外,数与式的运算律和运算法则、等式的有关性质,以及反映大小关系的有关性质都可以作为证明的依据  ⑨ 定理: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对顶角相等  3、平行线的判定  ① 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 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① 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 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 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④ 定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①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② 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③ 我们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接推导出两个新定理。像这样,由一个基本事实或定理直接推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基本事实或定理的推论,推论可以当定理使用。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  我们看多项式am+ an+ bm+ 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 an)和(bm+ 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个多项式的项分组并提取公因式后它们的另一个因式正好相同,那么这个多项式就可以用分组分解法来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用设辅助元的方法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也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当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是隐含的时候,要把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变形,或改变符号,直到可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  2. 运用公式x2 +(p+q)x+pq=(x+q)(x+p)进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须先将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且这两个因数的代数和等于一次项的系数。  2.将常数项分解成满足要求的两个因数积的多次尝试,一般步骤:  ① 列出常数项分解成两个因数的积各种可能情况;  ②尝试其中的哪两个因数的和恰好等于一次项系数。  3.将原多项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  2.分式进行约分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可先考虑把它分别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积形式,再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项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时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项单独约分。  4.分式约分中注意正确运用乘方的符号法则,如x—y=—(y—x),(x—y)2=(y—x)2,(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带符号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号法则,变成整个分式的符号,然后再按—1的偶次方为正、奇次方为负来处理。当然,简单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再算乘方,然后乘除,最后算加减。  (八)分数的加减法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4.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5.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6.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的法则是: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同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这就是把分式的运算转化为整式运算。  8.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9.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须将分子作加减运算,但注意每个分子是个整体,要适时添上括号。  10.对于整式和分式之间的加减运算,则把整式看成一个整体,即看成是分母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首先观察每个公式是否最简分式,能约分的先约分,使分式简化,然后再通分,这样可使运算简化。  12.作为最后结果,如果是分式则应该是最简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ax=b(a≠0)  在这个方程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b是常数项。这个方程就是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的解法与以前学过的只含有数字系数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须特别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两边,这个式子的值不能等于零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总结3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总结4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4.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5、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剪纸游戏)  成轴对称图形的字母:  ABCDEHIKMOTUVWXY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平移只能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  3、旋转: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例如:旋转木马、转动的风扇、转动的车轮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总结5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4 × 3 = 12或3 × 4 = 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  10、“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如: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如: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如:2和4相乘用2×4=8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如:2个8相乘用8×8=64  11、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5+5+5”写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  都可以用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表示(3)个(5)相加  3×5=15读作:3乘5等于15. 5×3=15读作:5乘3等于15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2、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来判断。  3、观察长方体的某一面,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正方形的某一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4、观察圆柱体,看到的可能是长方形或圆形。观察球体,看到的都是圆形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1、用两个不同的数字(0除外)组合时可以交换两个数字的位置;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合成两位数时,可以让每个数字(0除外)作十位数字,其余的两个数字依次和它组合。  2、借用连线或者符号解答问题比较简单。  3、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总结】相关文章: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04-11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01-24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复习归纳09-08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几何小实践09-08高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09-30初二年级的数学知识点总结03-21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07-28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0-07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02-23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集合14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a  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  (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  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一)方程: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方程里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求出的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如果a= b,(c0),那么a ∕c = b ∕ c。  (三)解方程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1.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2.去括号  3.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一、图形认识初步  1.几何图形:把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的统称。  2.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平面图形。  3.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是立体图形。  4.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点,线,面,体  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线与线相交得点,面与面相交得线。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线段、射线  1.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5.相交: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6.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交点。  7.中点:M点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8.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9.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三、角  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3.角的度量与表示:  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  4.角的比较: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直角等于90度。  ③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④工具:量角器、三角尺、经纬仪。  5.余角和补角  ①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②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③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余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  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初一数学上册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a与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  数学七年级倒数重点知识点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3  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 (分母中含有字母有除法运算的,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1.单项式:数或字母的积(如5n),单个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数字因数,系数是它本身,次数是0)。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非零常数的次数为0)。  2.多项式  (1)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在做多项式的排列的题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还是升幂排列。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3/a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  整式的加减运算  1.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不能合并的项单独作为一项,不可遗漏  3.整式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注: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4.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 ; a与b差的平方是:(a-b)2 ;(本式中2为平方)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 ;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 (本式中2为平方)  初中生如何能轻松学好数学有哪些技巧和方法  初中生学习数学要会独立思考  初一初二是数学开窍的阶段,在解题上初中生一定要学会自己独立去思考。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做题来培养自己的这一能力。而在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你的这种独立解题的能力是别人无法超越的。这个培养过程很简单也很短,只要你得到一点的成就感对于初中数学你就会充满自信。  其实,学好初中数学关键在于自己的真实能力,而不是形式。很多的初中生数学笔记一大堆,最后考试的成绩也就是那样。在学习上初中数学也好,其他科目也罢,不要讲究形式感,关键是要把一个个的问题和知识学透。不反对记笔记,但是不要一味的做笔记,听初中数学课是需要过脑子的。  学好初中数学要较真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于自己不会的地区和知识点初中生绝对不能模棱两可的就过去了,而是要把它弄清楚做明白。有的同学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不会只是因为不熟而已,那么怎么办?就是多练习和多思考,数学的学习没有什么捷径和技巧,熟能生巧才是最好的学习技巧。另外,初中数学想要打高分,在做题方面一定要仔细和认真,不能马虎。  数学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知识点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4  (一)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2、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3、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4、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  5、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6、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2、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4、混合运算中,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时要合并同类项,从而得到最简结果。  (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1、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3、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4、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5、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x+a)(x+b)=x2+(a+b)x+ab。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5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6  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  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的正整数;  ⑶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⑵a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7  相反数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  简得5)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  当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8  1、用加、减、乘(乘方)、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注: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写法: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式中出现带分数时,一般写成假分数形式。  3、分段问题书写代数式时要分段考虑,有单位时要考虑是否要();如:电费、水费、出租车、商店优惠-------。  4、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若①分母中不含有字母,②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也不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不要漏负号和分母)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注意指数1)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选代表);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代数式分为整式和分式(分母里含有字母);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整理:期末考试复习,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9  2.1整式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这里ab是次数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5、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2、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所含字母相同;  (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3、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5、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6、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去、二找、三合  (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  (2)结合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0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柱: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正有理数 整数  有理数 零 有理数  负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若|a|=a,则a≥0;若|a|=-a,则a≤0。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8、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n=整数位数-1)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①代数式中除了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可以有括号;  ②代数式中不含有“=、>、  ③代数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必须要使这个代数式有意义,是实际问题的要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  ※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①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省略不写,如vt;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如4a;  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如应写作;  ④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即“×”号不省略;  ⑤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写成分数的形式,如4÷(a-4)应写作;注意:分数线具有“÷”号和括号的双重作用。  ⑥在表示和(或)差的代数式后有单位名称的,则必须把代数式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平方米。  2、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①单项式:都是数字和字母乘积的形式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1.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独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3.当单项式的系数为1或-1时,这个“1”应省略不写,如-ab的系数是-1,a3b的系数是1。  ②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①同类项有两个条件:a.所含字母相同;b.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②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③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5、去括号法则  ①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②根据分配律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用+1或-1去乘括号里的每一项以达到去括号的目的。  6、添括号法则  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不改变;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7、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2、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3、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4、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AM = BM =1/2AB (或AB=2AM=2BM)。  5、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6、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7、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8、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9、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角可以参与运算。  10、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1、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画(n-3)条对角线,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12、圆: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的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简称为半径)。  圆上任意两点A、B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读作“圆弧AB”或“弧AB”;由一条弧AB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OA、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6、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普查与抽样调查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各个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4、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1  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  (3)角可以参与运算。  时针问题:  时针每小时300,每分钟0.50;分针每分钟60;时针与分针每分钟差5.50。  时针与分针夹角=分×5.50—时×300(分针靠近12点)  时针与分针夹角=时×300—分×5.50(时针靠近12点)  若结果大于1800,另一角度用3600减这个角度。  经过多少时间重合、垂直、在一条线上,用求出的重合、垂直、在一条线上的时间减去现在的时间。追及问题还可用追及度数/5.5。  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多边形  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0,正多边形(每条边都相等,每个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0 / n  过n边形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n边形共(n—3)×n / 2条对角线。  圆、弧、扇形  圆: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称为圆心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扇形: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2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一几何图形  几何学:数学中以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叫做几何学。  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可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几何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1、几何图形的投影问题  每一种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它,可以得到不同的简单平面几何图形。实际上投影所得到的简单平面几何图形是被投影几何体可遮挡视线的部分在平面内所留下的影子。  2、立体图形的展开问题  将立体图形的表面适当剪开,  一、点、线、面、体  1、点、线、面、体的概念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由平面和曲成围成一个几何体  2、点、线、面和体之间的关系(1)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体是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二、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  (1)线段:线段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条有两个端点的崩直了的线。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无法量出长度。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法量出长度。  概念剖析:  ①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即线段有明确的长度,“射线和直线都无法量出其长度”,即射线和直线既没有明确的长度,  也没有射线与射线、直线与直线、射线与直线之间的长短比较之说;  ③线段只有长短之分,而没有大小之别,射线和直线既没有长短之分,也没有大小之别;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长的直线比3㎝长的直线要长2㎝;B、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  C、直线和射线都是不可度量的,所以它们都无法表示;D、直线AB、射线AB和线段AB表示的都是同一几何图形;  2、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1)线段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两个端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2)射线的表示方法只有一种: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个点来表示,端点要写在前面。  (3)直线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概念剖析:  ①将线段的两个端点位置颠倒,得到的新线段与原来的线段是同一线段,即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线段;  ②将表示射线的两个点位置颠倒,得到的新射线与原来的射线不是同一射线,即射线AB与射线BA不是同一射线,因为它们的端点和方向不同;  ③将表示直线的两个点位置颠倒,得到的新直线与原来的直线是同一直线,即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直线;④识别图中线段的条数要把握一点:只要有一个端点不相同,就是不同的线段;⑤识别图中射线的条数要把握两点:端点和方向缺一不可;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3  1、 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planefigure)。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net)。  5、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6、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pointof intersection)。  多姿多彩的图形  1.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点、线、面、体  A.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  B.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线可分为直线、射线、线段  C.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D.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可分为平的面、曲的面。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线、面、体  几何体也简称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直线、射线、线段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直线桑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合数的概念  合数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除外)整除的数。与之相对的是质数,而1既不属于质dao数也不属于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其中,完全数与相亲数是以它为基础的。  自然数的性质和特点  1、有序性。自然数的有序性是指,自然数可以从0开始,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排成一个数列:0,1,2,3,…这个数列叫自然数列。  2、无限性。自然数集是一个无穷集合,自然数列可以无止境地写下去。  3、传递性:设 n1,n2,n3 都是自然数,若 n1>n2,n2>n3,那么 n1>n3。  4、三岐性:对于任意两个自然数n1,n2,有且只有下列三种关系之一:n1>n2,n1=n2或n1  5、最小数原理:自然数集合的任一非空子集中必有最小的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14  第1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复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并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3.学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较大的数,会根据精确度取近似数,能判断一个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  4.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基础知识: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一个“-”号就变成负数(负数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例如上升/下降,增加/减少,收入/支出,盈利/亏损,零上/零下,东/西,顺时针/逆时针  2.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又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和负分数。  3.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的点来表示(注意:并不是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有理数,有一些点表示的是无理数例如π)  4.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数的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总是大于负数。  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一般地,a和-a是一对互为相反数;特殊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绝对值为a的数有两个:a和-a)。  6.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大绝对值减去小绝对值;  (3)任何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减法其实就是加法。)  9.加减混合运算统一看成是几个数的和的形式(省略加号和括号),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算。通常:  (1)互为相反数相结合  (2)符号相同相结合  (3)分母相同的'相结合  (4)几个数相加得整数的相结合。  10.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多个数相乘看负因数的个数,偶数个则积为正,奇数个则积为负;并把所有因数的绝对值相乘。  1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1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除法其实就是乘法。)乘除混合运算统一化除为乘,再根据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13.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特殊的乘法运算),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奇数次幂是负数。  1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先算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  15.科学记数法:把大于10的数表示成a×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位只有一位10的数,n是正整数;n=原数的整数位数-1)。  16.取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就看后一位,四舍五入。有效数字:从一个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1.804有四个有效数字1、8、0、4。0.0668只有三个有效数字:6、6、8。)【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07-21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2-21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1-11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07-21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03-15七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知识点09-28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知识点08-02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01-05初三数学上册的知识点总结12-20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1-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方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