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射喊点火的人师升空是指点火到什么什么这段时间?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16时29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按任务计划,3名航天员随后将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做好迎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进驻各项准备工作。“神十六”发射升空,哈工大人再立新功!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自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哈工大持续参与神舟、天宫天和、天舟等系列研究数百项科技成果助力载人航天为中国空间站建成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请翻转手机横屏观看)多年来哈工大为我国航天事业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人才其中一大批杰出校友为载人航天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包括:“神五”发射时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的胡世祥、栾恩杰“神六”“神七”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总指挥尚志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神十六”飞船总设计师贾世锦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范瑞祥KM6工程总设计师黄本诚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三垂一远”模式的提出者李元正等等胡世祥中将(1965年本科毕业于哈工大)朱枞鹏校友(1993年硕士毕业于航天工程与力学系)“哈工大在我国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总指挥到工程师,40%以上的人都来自哈工大,体现了哈工大对航天的热爱和激情。”——航天英雄杨利伟在哈工大作报告今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对面》专访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哈工大1995级校友贾世锦讲述他的航天路贾世锦出生于河北的农村家庭从小就对航天感兴趣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哈工大航天学院本科毕业保送至航天五院读研由此开启跨越20余年的航天路点击图片查看完整报道从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负责飞船着陆缓冲系统工作到中国航天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负责总体技术方案从担任神舟十一号飞船副总设计师到2021年被任命为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他在逐步成长中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当记者问贾世锦校友“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被任命为总师”时他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开始真的没有想这么远,但是如果工作平常做得一塌糊涂,不可能当得上,空想没有用,尤其是干载人航天,所有的工作必须做实,就像我们院里的院训,严慎细实,实就是其中一个方面,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剩下的就交给别人吧。2022年9月22日在第73届国际宇航大会闭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刘竹生校友入选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名人堂该奖项旨在表彰世界范围内对推动空间科技进步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士截至目前中国共有10位航天专家获此殊荣刘竹生校友长期从事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发工作曾任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为我国运载火箭和载人火箭的发展做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贡献他带领团队完成了100多项技术和工艺攻关其中55项技术在国内首次采用这些成果也使我国运载火箭的发射能力跃居世界前列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刘竹生校友1958年至1963年本科就读于哈工大从走上航天研究之路到成长为航天总师他说,自己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读书期间打下的扎实基础他也始终牵挂着母校的发展在接受母校记者采访时他寄语学子:做人做事,搞科学就一定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不能一知半解、蜻蜓点水。做一项工作一定要做到底,做个结果出来,时间长了,就会有收获。这样一点点积累,就会觉得充实。回顾走过的航天之路他这样说道:支撑我一辈子要干航天事业的动力是3个‘梦’。第一个是原始的、朴素的,甚至是幻想的。小时候,我常听嫦娥奔月的故事,于是就有了飞天‘梦’。第二个是工作以后感到宇宙奥秘无穷,越研究它就越欲罢不能,这便是我的航天‘梦’。上了年岁后,我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都有所思考,这便是我的铸箭强国‘梦’。在刘竹生校友工作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被称作“总设计师的摇篮”航天人才的“黄埔军校”在这个技术创新的“发源地”很多人都知道“小曾”的故事作为中国航天的一名青年工程师他用半年时间改写了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载荷设计方法”让火箭结构更轻,运载能力更强他就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十一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2009本科毕业于哈工大的曾耀祥2022年11月《人民日报》报道了他勇做中国航天创新先锋的故事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今年2月20日在中国科协召开的“科创中国”年度会议上曾耀祥校友荣获第二十五届求是杰出青年奖成果转化奖1987年出生于湖南的曾耀祥和航天的缘分要从高中说起2003年10月15日他在学校观看了神舟五号发射直播从此爱上了航天并坚定地将哈工大作为高考的第一志愿2005年8月曾耀祥如愿来到向往已久的哈工大就读于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在‘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影响下,我不仅获得了扎实的数学、力学等基础理论功底,也掌握了宝贵的航天飞行器设计工程方法,还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生活回忆。——曾耀祥本科毕业照(前排左二为曾耀祥)2009年本科毕业后曾耀祥以全系第一的成绩被保送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载荷与力学专业攻读研究生2011年底起负责运载火箭力学设计工作参加工作至今他获得省部级奖励两项和航天基金会航天贡献奖获评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最美工程师等入选航天一院青年拔尖人才、感动人物从1987年成立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为主的航天学院到2020年起着力打造培养未来航天领军人才的院士特色班再到2022年6月未来技术学院暨问天书院揭牌成立哈工大持续强化航天领域“尖兵”式学生培养在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坚定走好杰出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自信、底气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报道今天是第7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点亮精神火炬致敬广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勇担航天第一校“尖兵”使命哈工大一直在路上来源:央视新闻 人民日报客户端 《哈工大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箭发射喊点火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