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越强就会往阴的方向发展, 欲望越弱就会往阳的方向发展, 可以这样理解吗?


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子午流注》精妙的阴阳五行合参的能量
从欲望到爱:当你爱的时候,你会安定下来,不再需要更多。你可以在这里坐一辈子。有欲望时,你无法坐在任何地方。你要么采取一些疯狂的行动,要么你一定会发疯。每一种欲望,背后都隐藏着一种恐惧。两者共同构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欲望原型。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欲望原型,但每个人面临的困境却又是很相似的——我们总会被一些表面的欲望所迷惑,没有察觉到渴求背后,那些你还未察觉的害怕与恐惧。
真正懂养生的人,真正会养生的人,都会遵守大自然中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基本规律,来采取不同的养生手段。《营养身心灵·子午流注》说:不仅养生如此,练武功、练内功也应如此....
春季气暖,气血由下向上移动;夏季气热,气血向外表聚集;秋季气凉,气血由外向内转移;冬季气寒,气血向内聚集。温热气候,气血易通全身,尤其是夏季,气血易通“大周天”,而冬季则只易通“小周天”。
温度还能影响经络的传播距离和速度。温度高时,经络的传播距离远,且速度快。温度低时,经络的传播距离近,且速度慢。所以,在春、夏季练功易取得大的进展。
子午是指时辰,流是流动,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论,是将一天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对应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脏腑的气血运行结合,在一天12时辰之中,人体的气血首尾相衔的循环流注,盛衰开合均有时间节奏、时相特性。
十二条主要经脉、奇经八脉和武术的经络、子络、孙络等。气沿经络运行,一昼夜十二个时辰运行一周。在这期间,每个时间段气在各条经络的运行有盛有衰。而总结出一天十二个时辰气在十二条主要经脉运行的盛衰规律,就是所谓的“子午流注”。
在养生或修习武术内功要抓住天时对人体最有利的时刻,以取得练功最大疗效。比如在清晨阳气上升的时候进行锻炼,是顺应天时,反之,则对身体不利。
六经辨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六经辨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六经辨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子时(23:00--1:00)足少阳胆经
夜半,是今明两天的临界点,又名子时、子夜、中夜,意为孕育。夜半为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古历分日,起于子半”,此时的天空,像婴儿的眼眸,黑得纯粹,人早已歇下,老鼠会悄悄出洞活动。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宜睡眠,忌熬夜,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是胆经开穴运行的时间,这个时间要保证人在休息睡眠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此时气血都已降到最低值,现在睡觉,是为了补上一整天的能量。所以,这时不要熬夜。
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子时前不入睡者,气色青白。
丑时(1:00-3:00 )足厥阴肝经
如果要是养肝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支持,废旧的血液淘汰,新鲜的血液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烦躁,易生肝病。
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是你要有所收敛,你不能让它一下子就生发上去,所以一定要让它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南少林火功推拿导引术提示这就是中国学问,非常灵活,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收藏而没有生长,都是不可以的。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凌晨1点-3点是肝经开穴运转排毒的时间,按照正常的作息时间算都是应该在熟睡的时间,但是在我们这个大都市里,有太多的夜猫族在这个时间来欢快、喝酒、抽烟、上网、或看电视。虽然对于脑部压力过大的白领是个很好的排解压力的娱乐方式,但是时间久了对于我们的肝胆都会照成很大伤害。
如果昨天有熬夜无论第二天怎么休息脸色还是会暗淡无光,这也是身体没有及时排毒而造成的。有肝部疾病的患者这段时间是最好的养护期,但是如果到了肝癌晚期,这个时间也是最容易病发的。
六经辨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寅时(3:00-5:00 )手太阴肺经
此时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同时一天真正的起点是寅时。新经络公众号提示人体的气机都讲顺其自然,也就是从肺经开始。一指导引归根术提示这个时候是阳气的开端,所以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老人为什么到这个时候容易早醒?实际上就是气血能量不足了。给大家提个醒,一般老人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话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病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凌晨3点-5点: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如果经常上夜班的人切记不要抽烟,如果没有上班就好好的休息吧。
卯时(5:00--7:00)手阳明大肠经
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肺是阴主内,大肠是阳主外。这就是中医总问患者二便(大小便)的原因。
其实,在中医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情况,问大便就是要知道你心肺功能如何。比如心血旺的话,大便是成型的,而且是很粗的,所以小孩的大便和老人的大便是不一样的。小孩的大便又粗又大又长,可是到年老的时候,都拉得特别细。当大便特别细的时候,说明心肺特别差,这就叫肺与大肠相表里。心肺功能好的话,大便功能就好。吃泻药治疗便秘的方法是错误的,它消耗了人体很大的元气。
凌晨5点-7点:这段时间是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起床后大家要抓住这个时间段来清理大肠内的残渣,只要坚持一个礼拜你会发现有很大变化哦,不光肠胃得到净化而且肤色也有很大的变化。
辰时(7:00--9:00)足阳明胃经
此时胃最活跃,一定要吃早餐,每天这时敲胃经最好,就好比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新经络公众号提示现在很多女孩子长青春痘,想治疗的话实际上也要从胃经治。通常长青春痘的年轻人喜欢吃寒凉,损伤的就是胃气。
从子时开始到卯时,实际上是人体的重新再分配,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如果不吃早饭,长期下去对人体的损伤非常大。记住晚饭要吃少,而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好。
按照天地自然的规律去吃饭、去睡觉就不容易生病。很多人把晚饭当成正餐,忽略了中午饭和早饭,这都是不正确的,一定要吃早饭,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起床了,如果你有胃痛、胃酸等毛病,可以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养养胃,因为这段时间是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来吃些养胃的食物效果是最明显的。图片
巳时(9:00--11:00)足太阴脾经
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它们一阴一阳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
辰时吃进去的早饭会调动脾的运化功能,除了吸收水谷精微,营养全身,还有利于脾气的生发,让人精力充沛。同时这个时间也是人一天中注意力和记忆力的高峰,是高效工作的黄金时段。
嘴唇滋润、丰满,脾的运化功能就好。脾功能好的话,这个人的肌肉就会很发达。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这段时间是我们脾经开穴运行的时候,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
午时(11:00--13:00)手少阴心经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子时和午时,午时的特点就是一阴生。一上午的运化全是阳气,这个时候就是一阴生。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天地在变,我就不变,我就歇着。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趴一会儿,歇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此时心经当令,“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的气血充盈,心神得养,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神志清醒、精神振奋。午时属相是马,马的性子非常烈,马属火。我们的心就像一匹烈马,永远努力工作着,因此一定要善待它啊。所以在这阴阳交替的时辰,人最好处于休息状态。
此时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我们饭后都想睡一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克制了这种欲望,南少林火功推拿提示如果有条件只要稍微的睡10分钟也会对我们的心脏有很大的帮助,也不要担心会发胖,因为时间很短,还可以帮助肠胃蠕动减少负担。
未时(13:00--15:00)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午饭要吃好,就是饮食的营养价值要高,不见得要多。心和小肠相表里。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
有的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如果下午二三点钟出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代表你心脏的问题开始显现了。因为脸红是一种心火外散的现象,所以,这时的红光满面也不一定是好事。
13点-15点:小肠经在运行的时间段,小肠亚健康多表现为:腹泻、吸收功能下降、易颈部疼痛、头部头痛、耳鸣、风湿等、如出现下腹部胀气或疼痛、易出汗和便秘、严重风湿病等现象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老人。如果吸收不好的话,就会在人体形成垃圾。比如说有些女人长了蝴蝶斑,这就是典型的小肠有病,这靠美容是没用的,要解决的是内分泌问题。
申时(15:00--17:00)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阳气继续衰减,阴气逐渐增加,膀胱经最盛。膀胱经负责人体尿液和汗液的排出,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系统,在中医里号称是太阳,它是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千万别把膀胱经理解为储尿器。申时在12生肖里是猴子,猴子是上窜下跳的,是可以上窜下跳的经脉。所以古代讲“朝而受业,夕而习复”,这个时间段是学习的好阶段,如果是正常人,这个时间段的判断力应该非常好。
有的人也许会说“我这个时候就是难受”。这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15点-17点:而这个时间段正是膀胱运行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里多喝些水有助于排除膀胱内的毒素。
酉时(17:00--19:00)足少阴肾经
我们中国人对肾最为关注。肾主藏精。什么是精?打个比方:精就像“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它是支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一种物质。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也就是所谓“人活一口气”。这个元气藏在哪里?它藏于肾。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而身体自有一套系统,经脉要是不通畅的话,吃多少补品都没用,不是想补就能补进去的,一定要看自己的运化吸收能力。
肾精足的一个表现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会志向不高远,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此时是一天中最好的阳气收藏时辰,也是补肾最佳时机,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过于劳累,不宜剧烈运动、伤筋动骨。比较适合按摩肾经穴位、用热水泡脚等舒缓的保健方式。
戌时(19:00--21:00)手厥阴心包经
这时心脑神经系统最活跃,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时候敲心包经,效果最好。什么是心包呢?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我们的心脏,减少心脏的压力,人应在这时准备入睡或进入浅睡眠状态。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
如果你觉得中指发麻,那就是心包出问题了,因为心包经走中指;如果你觉得小指发麻,那是心脏有问题。另外,大拇指为肺经所主,所以大鱼际发青就是肺寒。老年人一方面要多观察手指,也要多活动手指,对身体会有好处。
亥时(21:00--23:00)手少阳三焦经
“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在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因为亥时三焦通百脉。南少林火功推拿提示人如果在亥时休息,百脉皆可修养。很多百岁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亥时睡觉。
亥时三焦经当令,在中医里,三焦经是个很特殊的概念。什么是“三焦”?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一般说来,人体心肺属上焦,中间脾胃属中焦,肝肾属下焦。“三焦”的性质是温曛的,如同小火,就是说我们的人体要保持一个不温不火的一个度,那就是“三焦”。而且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
从亥时(21:00)开始到寅初(3:00),是人体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此时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相当于一天的“冬季”,是人睡眠的良辰。
总之修习武术内功和养生功必须要顺应自然,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人在宇宙面前小如微尘,“与天对着干”是愚蠢的选择,人力不借天力将逐渐无力,这就是客观真理。
子时:胆经当令-足少阳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刘先银经典点说《黄帝内经·子午流注》精妙的阴阳五行合参的能量十二时辰养生
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亥子为水,子时是阴阳交汇之时,也是万籁俱静之时,这个时候最好是睡觉,而且要尽量的舒服,睡的时候宜屈膝卧,变换姿势。环境宜静,全神凝聚,不悲不喜,不念不妄。也就是说要全力的睡觉,不要想其他的事情。因为水是万物滋生的源泉,阴阳交感之时是元气始生之时,道家有云:“一气分阴阳”,而阴阳相合则又变生为元气。如果这个时候还在用思不宁,劳作不息,就会干扰阴阳交合,使元气生发受到干扰。子时又是胆经开令之时,此胆并非只是强调人体内的胆藏,《内经》曰:“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肝胆气机通顺自可对五脏六腑之气机条达有力的支持,五脏六腑自可功能正常运行。所以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的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之裨益。胆又是决断之官,为了生存,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谋虑”,为工作而谋,为前途而谋,为人际关系而谋,为生意而虑,为孩子而虑,为健康而虑,为情感的纠葛而虑。如果我们谋虑的事情能够被“决断”,并得以顺利地贯彻执行,也就是心想事成,那自然会气血通畅、肝胆条达了。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事情难尽人意,多是壮志难酬、事与愿违的,所以,我们会有很多谋虑积压在肝而没有让胆去决断执行,肝胆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于情志被压抑,肝胆的消化功能、供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人体就会百病丛生。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
戌时:心包经当令-手厥阴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喜乐出焉,人应在这时放松娱乐,古人在这时都是聊天休闲。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心包经又主喜乐。所以人体在这个时候应该去有些娱乐。
手厥阴心包经,影响情绪很大-受情绪影响很大。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
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
午时:心经当令-手少阴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
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
深究三阴三阳的盛衰关系到十二经脉的相表里
三阴三阳,是《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里论述的,把阴和阳各分成“三等”:太阴、少阴、厥阴和太阳、少阳、阳明,然后手、足各领三阴三阳经脉对应五脏六腑(增加了“心包”作为第六“脏”,对应第六腑“三焦”)形成十二经脉的理论,并定义其“相表里”关系:
足太阳膀胱经(15:00-17:00)与足少阴肾经(17:00-19:00) 相表里
足少阳胆经(23:00-1:00)与足厥阴肝经(1:00-3:00)相表里
足阳明胃经(7:00-9:00)与足太阴脾经(9:00-11:00)相表里
手太阳小肠经(13:00-15:00)与手少阴心经(11:00-13:00) 相表里
手厥阴心包经(19:00-21:00)与手少阳三焦经(21:00-23:00) 相表里
手阳明大肠经(5:00-7:00)与手太阴肺经(3:00-5:00) 相表里
刘先银书法作品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刘先银书法作品题写书名《绿水青山》
刘先银书法作品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汉字内涵:“桃”与“逃”
桃 与 逃
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木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令作桃人、梗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桃木质密细腻,木体清香,传说为避邪镇宅之神物,而深得道家方士之宠愛青睐。
西游记这样描述上天的蟠桃园,园中仙桃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从而桃木亦被喻为长寿的象征。
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形容桃树的花、叶茂盛美丽。语出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因桃音诣【逃】,故用以比喻逃跑。
世外桃源
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桃花源就是人们心中隐遁的家园。是人们心目中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好比人间仙境。
桃的美好,桃花源的向往,桃在道家和天界的地位那么特别,那为什么不叫别的呢?非得叫“桃”呢?树上结果的植物很多呀,为什么把这个字造成了“桃”字呢?
桃是一种神启
桃,形声。从木,兆声。
兆,十萬爲億,十億爲兆。《韻會》兆者,衆數。言大衆所在也。
桃是一种预兆,一种神启。桃,从木,从兆。“兆”,为大数,有亿万年之久,有长生长春之意喻示美好。兆,也是众数,大众所在也。兆,十億爲兆,也就是一劫。连起来就隐含了众生兆劫的预兆之意。所以“桃”字预兆着美好也隐含着众生“逃”脱劫难之意。
逃,亾也。从辵兆聲。(亾wáng,古同“亡”。 )
逃,亡也。从辵从兆。辵,行动也。 兆,预兆众生兆劫之意。
兆,也是众数,大众所在也。说明,每个生命都包含了,都在一定的劫数当中,必须逃离。
“逃”字字面的意思是,在一定的劫数当中的众生,在这特殊的时期必须逃离。
逃过这一劫才是真正的“逃”。 兆劫难“逃”可以“桃”
回过头来,我们看“桃”,“桃”是一种美好的向往。桃,从木,从兆。“木”,在道家的五行学说中,木居东方,木主生。从空间方位上来说,我们中国大陆的东北方向就是指东北三省了,东北三省只有吉林省的名称是带有“木”字的,而且“林”字是两个木,又因为对于众生来说,此处有道,乃吉祥万福之地,故名“吉林”。
木在吉林,而“兆”,为大数,有亿万年之久,有长生长春之意。兆也是众数,也隐含着众生的希望之意。“春”字属木,而木主生,“长春”就是长生、永生之意。所以,桃字隐含的真义是,吉林长春传出的道是逃离兆劫回归理想向往桃源之地的途径。
桃源之门在长春。要逃离(桃李),就投李。
伏羲八卦——古代人类最高的哲学成就
《周易·系辞上》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道,就是事物发展运动的一般规律,这段话也就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任何一个事物内部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即阴与阳。为什么称作“易”,就是交换、运动。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的;是一种此消彼长或彼消此长的动态统一体。如果没有相互作用的推动下,事物就不能发展或生长。但事物内部这种运动会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才能使事物保持其自身的特性。
《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无论是太极也好,还是道也好,所产生的这个“一”(事物实体)都是事物内部阴、阳两个对立面相互运动的结果。“一生二”也好,还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也好,比较好理解,即一个事物都阴与阳两个对立面。所谓“四象”就是事物内部这两个对立面的四种状态:极阳、极阴、阳强阴弱或阴强阳弱。但“四象”如何生“八卦”?为什么“四象”之外又加一爻,根据是什么?理由是什么?作用是什么?《道德经》所说“二”如何生“三”呢?这就涉及一个第三种因素——外因。前面所说是指事物内部的相互矛盾、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言的。“二生三”的这个“三”即指第三种因素,即外因,老子理解为“气”。“二生三”的那个“三”即作为外因那个事物(气),这个“三”也是其内部阴与阳一对矛盾相互作所产生的。也就是“四象生八卦”中“四象”画符外所加那个或阴或阳,或长杠或两短杠那个东西,就是“二生三”的那个“三”。《道德经》“二生三”这一句解释的歧义很多。其中的“二”指阴与阳;“三”可以理解为“第三”,实际上,与“道生一”其义相同。所谓“三生万物”的那个“三”,已不是“二生三”的那个“三”,而是指八卦中每一卦组合为三爻的那个“三”。八卦中每一卦都由三个因素组成,其中由“四象”而来两个因素是内因。而加上去的或阴或阳一个因素是外因。有了这个外因,卦象就成了“三”。于是,“四象”加外加或阴或阳一个外因,就产生了八种状态,这就成了“八卦”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万事万物都是内部阴与阳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统一,同时在外因(气)的作用(冲)下,达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和)。这就是八卦中每卦中是三爻而不是四爻或五爻的原因。万事万物都是在这三个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这就是“三生万物”,由此看来,老子是搞明白了这一点。
作为某一个事物而言,主要还是内部的阴阳两个方面相互作用,促使事物的发展。但外因只是起到促进作用。如果事物处于极阳状态,有外因阳的推动,会加剧其发展;有外因为阴的推动,将会延缓其发展。如果事物是极阴状态,有外因为阳的推动,会延缓其衰亡;有外因为阴的推动,将会加速其衰亡。
事物不仅按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变化,有了这个第三者“外因”的介入,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事物之间所建立的这种关系,也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矛盾统一体,同样适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这个“道”。
由一个外因条件和两个内因因素所组合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八种状态,完全可以对大到宇宙运动,小到微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作出科学阐释。所以说,伏羲八卦是非常完全的唯物辩证法,是古代人类最高的哲学成就,也是人类5万年来不断主动探索的结晶。
我们常说:说话是门艺术,话要好好说。
刘先银书法作品题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信念,就是相信美好的事物。
相信美好的事物,就是播种美好。
行旅者:
在行走世界时探寻心灵的优美。
看不同的世界,平和与幸福。
细细品味我们彼此相伴的藏在这世界的优美。
心灵徜徉在自然的气息中。
觉知自性
彼此是最好的自己
相爱相伴
体验内在生命的完美一如
用真心向内观照灵魂的亲密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是生生不息的感动,
是源源不断的激情。
爱,让人们变得更年轻,
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地方:越陌生,越礼貌客气;越亲密,越无所顾忌。
因为知道对方永远不会怪我们,我们反而将言语的刀子冲向家人。
家庭并不是无坚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经营,一个家庭的幸福从好好说话开始。
1. 夫妻间相处:尊重比责怪重要。
懂得好好说话的家庭,往往幸福感更强。
婚姻中的两个人相伴多年以后,总会认为无需顾忌与对方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原本的关心,到了嘴边就变成了埋怨与指责。
在一起时间久了,耐心被消磨,即使是出于好意,但说话时也没有考虑对方的感受,只是一味的抱怨责怪,久而久之的恶性循环,家庭生活便会出现危机和裂缝。
夫妻之间的任何小问题都可能会变成影响家庭幸福的大麻烦,即使是婚姻里再亲密的两个人也是独立的两个的个体,也会有各自的感受,再亲密的人也会被言语刺得不舒服。
向亲人发脾气,是最愚蠢和懦弱的行为。
很多时候,换一种说话方式,两个人的心情会截然不同。好好说话,多表达担心,少一些指责。
不要轻易动气,遇到矛盾不要相互叫嚷争吵,心平气和就事论事,多为对方考虑,不要因为是最亲密的人,就说话不注意分寸,甜言蜜语对夫妻很重要。
夫妻间好好说话,生活也会越过越美满。
在一个家庭里,好好说话受益的不仅夫妻双方,还有孩子。
潜移默化,以身作则,父母的说话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2. 与孩子相处:夸奖比打击重要。
语言是带情绪的,能给人以温暖,也能给人带来伤害。
言语上的伤害比外在伤害严重,外在伤痕是看得见的,言语上的伤害却是无形的。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曾在书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有不少父母“擅长”打击教育,但这种打击教育并不能起到“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经常被打击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情绪中去。
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不仅体现在当下,它更像一根针,透过绵长的岁月之中,时时刺在子女的心头。
清代教育家颜元也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经常夸奖孩子,给孩子积极的暗示与鼓励,孩子会表现地越来越出色。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语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同时,在教育心理学中,也有一个概念叫“翁格玛丽效应”,在被表扬的情况下,受表扬者会不断进步。
父母与孩子好好说话,家庭才能幸福美满。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却需要学习。
3. 与父母相处:感恩比抱怨重要。
父母虽然给不了我们所有,但所给的一定是他们最好的。不论贫穷还是富有,父母都倾其所有给子女。
不要抱怨“爸爸应该是那样的爸爸,妈妈应该是那样的妈妈”。
如果你的父母没能在物质上满足你的要求,请别忘了,给你生命与爱,并把你哺育长大已经耗费了他们太多太多的生命与精力。
时代不同、思想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各自的经历不同,所以我们与父母之间总有观点、想法不同的地方。
不要嫌弃他们落后,埋怨他们老土,多一些尊重、理解和沟通,再多一些谦让与感恩。
不少人受不了父母的啰嗦,甚至因为啰嗦责怪父母,其实这种啰嗦又何尝不是爱。
叮嘱你吃饭,唠叨你穿衣,只有真正爱的人才会啰嗦你,父母绝不会去啰嗦一个于让他们无关的人。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
《诗经》里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家庭需要一颗爱与感恩的心去创造。
孝顺,就是对父母好好说话。
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理解他们的不安,安抚他们的焦虑。
与父母说话不要抱怨,不要意气用事给父母添堵,要心平气和,言语上多些体贴与感恩。
因为在意,你的话语有力量;因为关心,你的语气有意义。
好好说话,冷静但不冷漠,坚定但不坚硬。
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对待爱你与你爱的人,因为有爱,每句话要好好说。
养背就是养命,女人保养背部,优于保养脸蛋。
中秋之后寒气加重,养阳也愈发重要。而养背就是养阳,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女人保养背部,远比保养脸蛋重要。
一、养背就是养阳,养阳就是养命
人过半百,阳失其半。人一生的健康是伴随阳气起伏的,就如《黄帝内经》的“正气内存,邪不可侵”之说:人只要阳气充足,就可百病不侵。人如果没有了阳气,就会羸弱不堪,甚至不能存活。由此可见,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的根本,阳气就是我们的生命能量,养阳气就是养命。
而《黄帝内经》认为,我们的在身体上,背为阳,腹为阴。只要保养好背部,就能让人体的背部发光发热,滋生出源源不断的能量。因为人体背部分布的基本上都是阳经,脊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督脉为“阳经之海”,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相关。
脊柱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上,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刺激这些穴位可起到振奋阳气、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由此可见,人体背部是很重要的部位,对内脏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可调和阴阳,延年益寿。
凡是养生,就离不开养阳,而艾灸,无疑是养阳的第一法宝:首先艾条燃烧产生的短波辐射,具有超强的渗透力,其次是艾烟的药效及其温热。故艾灸有温通之性:温能补其虚,通能化其淤,简单的说就是能补充身体虚损的阳气,能温化、排出体内的淤堵、垃圾。
艾灸背部督脉,就可养阳气,其实也就是在养命,督脉穴位图↓↓↓
二、女人保养背部,远比保养脸蛋重要
女人最大的敌人是岁月,当容颜逝去后,任何的补救收效都不会太大,尽早保养才是正道。然而很多女性朋友都进入了保养误区,把所有的努力都放在了脸上,而事实上,保养背部,远比保养脸蛋更重要。
1.女人养背,防治妇科
中秋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寒气也愈发加重,而风寒邪入侵人体,背部首当其冲,而女性体质属阴,若是背部受寒就更容易导致腰酸背疼,脏腑受寒。而寒湿质量重,脏腑的寒湿常常会往下跑,下注至胞宫,时间一长就酿成了妇科疾病。故而女人养背就是在防治妇科,其中最常用来防治妇科的穴位是命门穴和八髎穴。
2.女人养背,促进排毒
背部的膀胱经是排毒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担负着人体内尿液和汗液的排放,它负责人体内70%的代谢废物和毒素的排出!对膀胱经按摩艾灸,不但可以祛除身体的寒湿,毒素,还可以缓解颈肩腰腿痛的症状,会让沉重的身体感觉轻松异常。缓解身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针对女性常见的肝郁有很大缓解。
3.女人养背,驱寒减肥
膀胱经在人体的后部。后背、臀部、后腿、脚外侧都是膀胱经循行的位置,像后背、臀部上的赘肉多,都是膀胱经的问题。 膀胱经通常的问题就是人体的风寒易堆积在那里,因为它是人体抵御外寒的一个栅栏。所以好多人后背的赘肉摸上去的感觉就像摸一层棉花一样,没有质感,这就是寒於堆积引起的。
背部膀胱经穴位图↓↓↓
三、3个在家中即可养背的方法
1.艾灸:养阳不灸背,灸了也白灸
背部的俞穴都与内部的脏腑相联系,故而艾灸背部是对背部最直接、最有效的保养方法,正是利用艾条药性和热量,让背部的气血动起来,是扶阳祛寒湿的最好方法,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艾灸背部的主要原因。艾灸背部可以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背部取穴原则:久病,则多损伤人体的功能,故在用穴上,取肺俞、心俞、膈俞穴;补气活血。取脾俞穴健脾,肾俞穴补肾。在这个基础上,如属咳嗽者,加风门穴。有热,则减去心俞穴。以心属火,火刑金,如不去心俞穴,成了火上加油之势。虚寒者,则可用心俞穴。
对胃寒脾虚者,则在上列五穴的基础上,减去肺俞穴;另加肝俞穴。心属火,脾属土,心火可温脾胃之虚寒;温则热,心俞与膈俞则活血。肝属木,木克土、故而肝木可约束脾土。脾胃虚寒,则多见大便稀薄或溏便,肾俞穴,有调二便之功能。如胃证状较为显著者,则加入胃俞穴。
背部艾灸可用艾灸盒,单人便可操作。 如下图↓↓↓
2.背部捏脊:成人也可用
捏脊是儿童推拿常用手法,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
其实,不仅是小儿疾病,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治疗保健。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腧穴,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瘦在哪儿呢?又有老话说:背薄一寸,命长十年。背部瘦下来,才是千金难买的。可以说,背薄如纸才是最健康的状态。
背部不同的区域,对应着不同脏腑的位置
背厚1公分,人显老3岁。
背薄一寸,百病消退,命长十年。
为什么说“背薄一寸,百病消退,命长十年”?
1.背部有一道人体生命线
背部最重要的一个部位就是脊椎。而脊椎是人体年轻的第二道生命线,也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因为五脏六腑的神经和血管都连在脊椎上。
俗话说,背厚1公分,人显老3岁!背厚往往是因为背部脂肪堆积,这不仅会加重脊椎负担,导致脊椎变形,还会堵塞背部经络,导致气血不畅通,百病则生。
脊椎弯曲变形容易压迫五脏六腑,还容易形成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80%的慢性疾病都是因为脊椎弯曲变形所导致。
2.背部有人体最大的去湿排毒通路
脊椎两边是膀胱经,而人体气血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去湿排毒的通路,那么做好这条经络的保养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背部脂肪厚,压迫了膀胱经,就会造成排水排毒不畅,毒素堆积,水肿、肥胖甚至疾病。
背部健康与否,往往赢接反映着脏腑是否正常运转。由此可见,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体坚实的保护屏障。
背部经络畅通,百病消退。四种背部保养法,必学。
背薄一寸,命长十年。背部经络畅通,百病消退。所以,保养背部成了养生很重要的一点。
怎么保养呢?下面四种背部保养方法,每个人都应该学会。
失眠患者存在哪三大治疗难题?
为啥失眠的人越来越多?
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对立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精妙的阴阳辩证是《黄帝内经》的灵魂。
六经辨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注意:久服安眠药当心伤肝损肾。
失眠涉及心、肝、脾、肺、肾五脏失调,比较多见的是心脾两虚,主要病因还是在心上。心藏神,心里面住着一个“卦”,名字叫“神”。“神”要吃东西,谁来提供呢?饭吃进去以后有脾胃功能来提供一种叫“气血”的食粮。脾胃功能不好,供应给心“神”的食粮不足,这就是气血亏虚。“神”吃不饱,就会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血不足,大脑失去营养,你就会眩晕、健忘;心血不足,面色就不好看,唇舌看起来就淡白;血不足,大肠蠕动减少,缺少润滑,就便秘。
1.晒背取暖:暖背通阳
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增进健康。
2.搓背、捶背、撞背
搓背: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
捶背: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撞背:双足与肩同宽,背靠墙壁站立,约相隔20~40厘米,全身放松,身体后仰,用背部撞击墙壁,用力适度。
撞击时意念贯注背部,使意气集中于腰、肩、背之间,撞击100次左右。可提升阳气,调节内脏,能使全身气血通畅。
3.背部艾灸:补阳气,调五脏气血
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背部艾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艾灸背部,最重要的就是艾灸五脏六腑的背腧穴,这些背腧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艾灸背腧穴可以强身健体、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4.背部捏脊:调节阴阳,调和气血
“捏脊”是儿童推拿手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其实,不仅是小儿疾病,成人也可以用捏脊来治疗保健。
方法:可用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5~10遍。
捏脊可以刺激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及五脏背腧穴,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学会一招,从此按背不求人。
只要几块钱,非常简单。
背部保养,最大的麻烦就是自己够不着,需要他人帮忙,上面四种保养法也不例外。今天就给大家演示一种背部保养法,更为简单。学会这一招,从此按背不求人。
这种方法是全国名老中医的国家法定继承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副主任医师刘建航带来的,只要几块钱就能给自己做背部按摩。
刘建航医师带来的按摩方法就是:网球按摩法。这里用到的神器就是它——网球。一个网球只需要几块钱就能买到,用起来非常简单,实用又有效。
1.有了网球,我们还要借助墙壁的帮助。背部朝墙,将网球夹在背部和墙面之间,挪动自己的后背就可以按摩了!网球放在背部肉厚的地方上下挪动时,效果最好。
2.网球在背部转动的过程中,大部分穴位都会被按摩到。如果感觉到处都是酸酸胀胀的,酸胀之后又会很舒服,这就说明按摩到位了。
3.按摩是对紧张痉挛的肌肉进行刺激,以达到放松肌肉的作用,而网球按摩法通过身体与墙体施压于网球,利用网球形变产生的回弹力作为施压力道作用于穴位,持续滚动就可以起到连续刺激的作用,达到按摩的效果。
4.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经络走行多为纵行,在背部左右滚动容易压迫到骨突部位,产生不适,所以最好避免左右移动。
5.如果觉得力道不够,还可以躺在床上,把网球放在身下,体重能增强给网球的压力,按摩力度自然就大了。
背部保养,贵在坚持!无论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还是精力旺盛的青壮年,亦或是颐养天年的中老年人,保养背部,就等于为健康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撞背功撞开背部经脉,疏通膀胱经、打通督脉,活络全身血脉
常见一些晨练的老人在公园里以背撞树,强身健体,这方法看似简单,却包合了养生理念,与中医的“铁背功”有些相像。“铁背功”就是“撞墙功”,又名“靠山功” “虎背功”,简称“撞墙”,是一门简单易学的养生方法。
撞墙功到底有着什么养生功效呢?中医认为,人的后背有多条重要经脉,比如膀胱经和督脉,膀胱经从头到脚,几手贯通全身,因而当它出现异常时,也会牵连全身。督脉则是诸阳之会,打通督脉,即可去除许多疾病。撞墙或撞树法就是依照这个原理,按摩、挤压背部经络,以及其上穴位, 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此外,以背撞击墙面等硬物,对活络全身血脉,强健腰背肌肉也很有好处。具体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养生功效:
撞背功
1.打通督脉及两边共四条膀胱经, 一条督脉就可以治疗众多病症,而膀胱经上有所有的背俞大,包括心俞、肝俞、肾俞、脾俞等,这意味着所有内脏的病皆可治疗,程度不同而已。
2.震动了胸腔、肺部、心脏,也震动了下部的肝脾肾等,与其相关的病也直接、间接都治了。
3.震动了脊椎,令整条脊椎都处于震颤状,相当于正骨,调整了所有不正的关节、筋腱、纤维,等等。
4.脊椎通大脑、脑髓,打通所有与脑部相关的经络、神经、血管等,对大脑相关疾病极有帮助。
5.撞墙的刹那要吐气,如同气球被突然一击,胸中之气突然向所有该出的地方挤出,打通所有不通的气脉,排除胸中浊气,心中块垒。
撞背
人们在练习撞墙功时,主要注意以下几个动作要领:
1.量距离
两脚与肩同宽,脚与墙的距离以自己的鞋为单位计算,1.0~1.5只鞋的长度以太极拳前七后三的弓箭步姿势,或是左右弓箭步的姿势站立,后脚跟贴近墙壁,微微往后一倾,就能很自然地背贴墙壁。
2.落降
全身放松,上身保持正直,将胯部稍微下落即可,膝盖不必弯太低。
3.撞墙
站定之后,将重心由前脚往后推,臀部以上连背部应平顺往墙面自然地平靠,不要刻意出力往后仰。初期撞击面在肩胛骨以下,只撞击一个地方,也就是说一次撞击只发出一个声音。同时双手宜自然下垂摆荡,即离墙时,手往前摆, 撞墙时手往后摆,借着摆荡之力,有助身体的离墙与撞墙。如果有人喜欢在练习时双手互抱,置于丹田也行,而且这种抱手方式有利于使内气集中夹背, 还可避免肩胛骨受伤。此外,在撞击的刹那,练习者要自然吐气,不要憋气,尽量别咬到舌头。
撞背功
4.离墙
在撞击完毕要离墙时,应将身体重心由后脚往前推,自然离开墙面,不可有刻意出力离墙之感;而背部离墙或坚直背部时,整个脚掌仍应紧贴地面,且习惯该弯度要固定(微弯即可)不可有上下起伏。此外,人们在练习撞墙功时全身要放松,不可出力或僵硬,尤在撞击瞬间更要如此;主要使体内脏腑能随着身体撞墙而起到振动的作用,不致因出力而使肌肉韧带紧绷,而影响脏腑运动的效果。此外,腰背的放松在撞击瞬间更须注意加点意念,使撞击时能起到按摩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穴道的加乘效果;且腰背放松,又能使背部血液循环,尤其是静脉回流加快,不致因回流慢,而影响头部血液的供应。
一般来说,撞墙功的练习以每天撞200次,每次10分钟左右为佳。
在练习撞墙功时,人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撞击的墙面必须平整,在撞击前一定要检査一下,此外,最好不要去撞树,因为撞树容易造成椎骨脱位, 基至可能导致半身或全身不遂。
2.撞墙功在撞击墙面时以发出一个声音为佳,但初撞者一般都会发出两个声音,比如很多人刚开始都是上肩先前到墙壁,然后屁股再前到墙壁,这就会产生两个声音,人们也不必因此而过于慌张,而要慢慢调整撞墙的位置和姿势,随着次数的增多,自然会慢慢平整撞向墙壁,只发出一个夯实的声音。
撞背功
3.如果撞向墙壁发现身体的脏器不舒服,或者很痛,可以适当的调整一下身体的方向、力度或者角度,以身体不难受为准。
4.初撞者一般都会撞完后头晕脑胀,或者出现手麻、脚麻、小腹紧收、胸口郁闷、打嗝吐气气等状况,这都是正常的,也多数是气冲病灶的反应,不应惊慌,随着次数的增多,就会越来越感觉神清气爽,精神愉悦,精力充沛。
5.孕妇、处于生理期的女性、 饱食者或手术未满一年者勿练,而心脏病、高血压、身体较弱或50岁以上者,初期应由教练级级陪练,而且不易大力撞墙, 而应在全身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自然顺势靠墙,使脏腑两侧的肌肉和韧带能在适度平衡中自然振动, 浄化体内。如果用力撞墙,则会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基至产生不舒适之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苏格拉底,老子,毛主席,释迦摩尼,须菩提等,这些人之所以对后人产生巨大影响力,都是在行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无言之教。如果你自己不主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去学习思考实践,把那些知识通过思考与实践转化成你的思想,观点,那你即使听上一辈子的大道理,头脑里装满各种思想,观点,加上还不实践与内化,那也不是你的,只是别人的,被你强行塞进你的大脑了,那你也很难改变你的现状与命运。不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自我教育等都是如此,言传身教是重中之重,而且身教比言传更具有感染力,感召力。其中孔子与学生之间的引导对话,最后形成了一本经典,它的名字叫《论语》,如来与须菩提之间的对话形成了另外一本经典,它的名字叫《金刚经》。什么是影响力?往往影响人的恰恰不是什么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语言,而是背后长期无声无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伟大行动力量。长期行动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最具有感召力的力量,无论是谁都难以抗拒。在TED上的演讲者们,能让人为之震撼的并不是讲了几句听起来有道理的话语,而是他们背后悄无声息的长期行动的人生故事。在人生中,要学会识人,一个人说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这个人做了什么;同样,在标签化泛滥的时代,不要看这个人身上贴了什么标签,而要看这个人做了什么,贡献了什么,付出了什么。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行为就是不停在那里讲道理。识人的时候,不怕自己没有经验,最怕的是心有偏见。如果以貌取人,仅凭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一个人,肯定会看走眼。曾国藩最高明的识人术告诉你,不要从一个人的外表去看人,而要观察这个人的长期行为,而一个人外在表现出的长期行为是这个人内心和动机的投射。曾国藩从一个愚笨,不受人待见的读书人逆袭成晚清明臣,很大程度取决于他对自己严格要求以及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些经历,一个不怎么读书,也不怎么做读书笔记的人却在劝别人你要多读书啊,喜欢给别人讲一大堆读书的人生大道理。一门课程自己都没有认真学习,实践,知行合一,有所产出与效果,但总是喜欢把课程推广给别人让别人去学习,然后自己赚其中的差价佣金收益。一个自己在不断低水平重复,不能长期做事持续成长的人,却整天在给别人灌输成长鸡汤以及成长大道理,给自己和别人打鸡血,却始终吃不到鸡肉。一个自己都没有从一而终,始终如一做事的人却喜欢当别人的先生教别人做人做事,给别人灌输一大堆的做人做事大道理。最好的学,是知行合一;最好的教是行无言之教,即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这就是古人常言:上行下效。正人先正己,管人先管己,律人先律己,教人先教己,先当别人的学生,通过观照别人先把自己教育好,你才能当别人的先生去教育别人。圈子决定命运,如果你的圈子全是一帮喜欢装腔作势,喜欢高谈阔论一大堆高大上,假大空的大道理却从来没有始终如一,从一而终,以身作则做事的人,那你就会被这些人影响,误入歧途。相反,如果你的圈子全是少言而行动力强,长期做事的人,他们很少谈及大道理,只是永远在悄无声息,默默的行动着,在做事,那这种行动的力量,无言之教是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你,改变你。因此,长期主义才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内局原因,你能坚守长期主义,从一而终,始终如一的做一件事情,你已经超过世界上99%的人了。在开始今天分享之前,你需要注意,不要把道与道理混为一谈,我们不讲道理,道理是没有标准的,因人而异,我们只讲不变的“道”,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5:管理之道《道德经》: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一节,老子在用道的原理说明了,一个好的管理的最高境界:没有管理的管理才是好管理,本质上是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掌控。老子讲,万物皆有道,管理也是一样,管理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无为。怎么理解呢?樊登老师是一位著名的领导力专家,他平时不怎么管理公司,但是公司却运营的很好,而且盈利与业绩还很高,他的这种领导力就是属于老子讲的无为领导力,好的管理之道。凡是成年人都应该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企业如果人人都能自己管理好自己,尽职尽责,恪守本分,那老板根本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在于管理上,每天为了管人而焦头烂额,自然可以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其次,自我管理肯定以自己为中心来管理,要求,克制自己,自己以身作则,那企业管理也是一样,首先上面的老板要自身作则,起带头作用,那下面的人自然会跟着效仿。再其次,不管自我管理,还是企业管理,人和企业的信用,自信,价值最重要,信用,自信,价值是一个人或企业一生最宝贵的无形财富,没有信用就得不到他人信任,没有自信,他人就不会承认你有自信,没有价值,你不强大,别人就不会承认你有力量。往往你的价值决定了别人对待你的态度,而别人又像是你的一面镜子,别人对你的态度其实是你内心的反映,镜子永远只能照到你的外在,却照不到你的内在,只有你的内局改变,才能影响整个外局的变化。因此,那些把自己管理不好的人,是因为他们整天把心思放在了外局上,形式上,仪式感上,停留在嘴上的口号上(管理之阳),总是跟别人比较,看别人有那些看的见的东西,别人有自己没有,开始焦虑,迷茫,每天低水平重复,不喜欢内求追求精神心灵层面的成长,不做自己思想工作与规划,不想思考,而发现不了自己拥有什么别人没有,看不见的东西,比如优势,信仰,价值观(管理之阴)等,这在管理上就是失道的。那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企业中,上面的管理者总是把管理精力放在外局,看的见的部分,比如制度,绩效,流程等(管理之阳),而忽略管理对象(企业与员工,客户)上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愿景,信仰,理念,责任,人文文化等,对员工的关怀,互助,责任,精神心灵成长等这些看不见的层面(管理之阴),那企业的管理就是失道的,势必会出现虚假主义,形式主义,嘴上喊口号主义的现象出现。那符合道的企业管理就不一样,企业以管理对象为中心来合理设计企业管理之阳与企业管理之阴,打造铁军组织,不把管理者的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不把领导的名利,地位,权利优先于被管理者,营造一个自给自足,各取所需,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互利共赢,按功劳分配的绩效奖励。这样可以,对外成全客户来成全企业,对内成全员工来成全老板。16:领导之道《道德经》: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 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前面一节老子是在讲管理之阳,体现在看的见的层面,比如制度,绩效考核等来规制人做事的。这一节老子主要讲管理之阴,也就是管理中看不见的层面,比如领导的个人魅力,引领,感召力,点燃力等,领导通过企业文化中的理念与信仰,价值观来引导企业员工的成长以及企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根据现代社会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国家要颁布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提倡一种社会价值观的存在呢?因为我们的社会还存在很多瑕疵,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要保证干部们都高风亮节,为人清廉,民众们安居乐业,减少社会纠纷与矛盾,就需要法律法规来规制人的行为。但是光有法律法规来规制人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价值观来规范人的信仰,管理之阳,也就是制度,法律法规只能规范人的行为,但规范不了人的信仰,而人的信仰得靠文化信仰来引导。因此,国家,社会需要在各个领域都要有领导,领导就是要树立一种文化,信仰,价值观然后去开导别人的信仰,带领别人走向更高处。那企业管理也是一样,光有管理之阳,制度,绩效考核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文化,理念,愿景,价值观等看不见的管理之阴来滋养,这样企业才可以更好的发展,被引领到高处。那个人管理也是如此,光有管理之阳,有计划,规划等是不够的,你还需要管理之阴,自制力,专注力,思考力,认知力,学习力,价值观,信仰,愿景等来引领你,驱动你不断向前,走向更远更高出。所以,你看到了什么?国家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个人管理,家庭管理等,里面存在的管理之道,本质上都是相通的。那领导的领导力,影响力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要说的,领导要先起带头作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自己先去践行自己的理念,价值观,信仰,做别人的榜样才行,本质上是领导身上的一种人格魅力。在《周易》中的晋卦中,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到一个魅力型领导概念。给世界描述了一种愿景,有无数人愿意追随他们,他们的地位完全是来自于自己的个人魅力,像历史上的尧舜禹汤就属于靠个人魅力得到的权力,还有大禹因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舜就把权力传给了他。还有像企业家乔布斯,埃隆·马斯克,雷军,俞敏洪,柳传志,马云,王石等。有一本专门研究魅力型权威的书,叫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这门书并不是研究君主的,而是专门研究那种凭借个人能力和魅力建立一个国家的新君主。比如拿破仑,曹操父子,刘备,毛主席。想要成为魅力型领导,需要做到三个方面:第一,树立一个假想敌。第二,自己站在解放者的角度,能代表最大多数人,让你们过上全新的生活。第三,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战无不胜,起带头作用。因此,这归根结底是人的品牌和魅力,普通人未必追求成为埃隆·马斯克和麦当劳,更不想成为拿破仑,但是成为魅力型的领导思路可以借鉴。今天,未来的社会未必需要一个全能的人,它更需要有特点,有独特魅力,越清晰,越标新立异越容易脱颖而出。而老子所讲的天道中提倡的最高信仰是“外表单纯,内心质朴,减少自私,清除欲望”,如果你的信仰符合天道,那这就是你的价值观,将引领你达到更远更高处。17:示弱之道《道德经》: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一节老子继续讲道的规律,世界是颠倒的,想要成为强者,必先示弱。“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告诉你,想要得到正向的效果,就要从反向去研究行动。想要得到,必先付出;想要打败一个人,必须先给他好处。就像人在抓老鼠之前,要先给老鼠好处,给它放点油,那老鼠抓起来就特别容易。(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同样逻辑,想要削弱它,必须暂时先增强它。为什么呢?如果你直接去削弱它,它会有反抗,而且还可能削弱自己,如果你去增强它,它反而愿意接受,你增强的那部分还是属于你的帮助。(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就像最近报道的大象出没一样,我们看到大象想要让它变得温顺,不伤害人,就不知道直接去拿工具驱赶大象,这样会引起大象反抗,可能对人造成攻击,而是先增强它,给它吃的喝的,引导它离开,反而大象愿意接受,最后它们自然就回到大自然了。想要废黜它,必须先兴举它,想要夺取它,必须先给予它。(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告诉人,当你站到更高的层面看问题时,你的胸怀,思维方式就包括了问题本身,站到全局,你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以上就是柔弱胜刚强的原理。举个例子,在狂风中,为什么长的高大直直挺拔的刚强大树容易被风连根拔起,而柔软的芦苇却不会呢?因为当大风来临,刚强挺拔的大树不懂得弯腰,与狂风抗衡,而柔弱的芦苇看到大风来了,懂得弯腰,风一吹就睡在了地上,等大风过后又重新站了起来。所以,人要长久的发展也要遵循柔弱胜刚强的原理,越是强者,越不能骄傲自然,把自己放到柔弱的位置,保持饥饿,谦虚去储存更多的强盛;越是弱者也不要泄气,柔弱时更容易储存强盛,不断提升自己。18:处世之道《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 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这一节,老子教人做一个有德的人,按照天道的规律来处世,才能成全别人,甚至成全自己。有德的人不以自己有德为中心,不觉得自己的德就比别人高尚,能向下看,把自己处于柔弱的位置,而认为自己是无德的,认为别人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尊重对方的人格,别人的德性比自己高,在与别人交谈时会自动升维提高自己的修养德行与别人在一个层次频率上,这样反而可以真正显示这个人有德;而无德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有德,居高临下,高高在上,在潜意识里认为别人是无德的,在与别人交谈时就会降低自己的德行与别人匹配,不尊重别人,这样反而显得这个人没有德。老子在这里强调,道是宇宙的德,德是人类的道,人如果有道就是有德。19:不失之道《道德经》: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一节老子还是强调世界是有限的,懂得适可而止,辩证的看待问题。人有勇气固然是好,但是将勇气用于争强夺胜就容易走向死亡;而人有勇气,但是有谦让之心,则更容易保持长久的发展。这是天道的规律,我们可以用“阴阳之道”推理分析一下。阴阳之道告诉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当一个人喜欢争强好胜时,他此时的状态是“阳气重于阴气”,如果再加上勇气,也是阳上加阳,那阴阳调和后的状态是没有任何顾虑,盲目,冲动,变得无法无天,想当然做事,那这个人是很危险的,迟早出事。如果一个人处于柔弱,谦虚的,那此时他的状态是“阴气重于阳气”,这时再加上有勇气,则是阴上加阳,正好阴阳调和与相生,那这个人做事会有勇有谋,稳重行事,有自己的边界与顾虑,这样这个人更容易长久发展。(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道的规律是:不争强好胜的人更容易取胜,这是圣人做事之道为而不争;想要承诺别人或得到别人的回应,不用说话,讲大道理,而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去做别人的榜样;想要获得一个机会,就要提前准备好,不用刻意去召唤,它就会自动到来;想要执行一个谋略,只要思维开阔,放松下来,就更容易能筹划好;天道的规律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会到来。(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所以老子告诉你,在人生中不要迷恋自己的能力,迷信自己固有的思维,认知,顽固不化的去做一件事,要懂得变通,按照事物本身发展规律去做事。20:强弱之道《道德经》: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一节老子讲天道规则,万物凡事发展到了顶点就灭亡的开始,这是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老子在告诉你,做事应该去顺应天道,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有后路,不要做绝,做空。老子用动植物生死自然现象证明,当草木在生长时都是柔软脆弱的,死了后就变得干枯,生硬了。这是柔弱处上,是道的规律,看起来弱的事物其实是强的,强的事物其实是弱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按照道的原理,事物不可能朝着单一极端的方向发展下去,一旦事物发展到了极端就会以反向的发展形式存在。比如当一个人强大到极端,很容易以自己为中心高度固化自己,而变得无法无天,总是居高临下,听不进任何意见,很硬很刚,那别的任何事物,忠言,意见就进不来,迟早自己毁掉自己,走向衰败;而一个柔弱的人,不会完全以自己为中心,也不会固化自己,其它的事物就进得来,也出的去,虚心听取意见建议,随时调整修正自己,可以保持不断进步,不好的就随时丢掉,总是向前看。因此,天道的规则:逞强好胜的人是无法取得长久胜利的树木强硬了就容易被折断,还是处于强大的状态,实际是处于下位,凡是处于柔弱的状态,实际上是居于上位,强到了极点就必然向弱的方向发展,弱可以继续往强的方向发展。(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那强与弱有什么标准吗?按照道的原理,强与弱(对立)是对应其本身存在,而又可以相互转化(统一)的。怎么理解呢?比如一个人很强,但他认为自己很弱小,比自己强的人还很多,因此很谦虚好学,保持空杯与谦虚,那他可以继续由弱向强发展;反过来,一个弱的人,他自己认为自己已经非常强了,不需要再进步了,那他就会由弱往更弱的方向发展。21:正反之道《道德经》: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 王。”正言若反。这一节老子继续讲天道颠倒的规律普遍存在。天下任何事物,再也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能攻克刚强的东西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的效果。为什么呢?我们用老子道思想中的“有无相生”来分析一下:水的性质接近于道的境界,无形,无色,无味,只有无可以生成很多有,根据需要可以变成冰,可以化成水汽,融入什么颜色,水就是什么颜色,融入什么味道,水就是什么味道。(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而有的事物,人可以通过观察,研究,就可以了解到事物“有”到什么程度。老子告诉你,当你主动用示弱的态度去做事的效果,要比逞强时去做事的态度产生的效果要好;用主动善于变通的原则去做事,要比固执己见的态度去做事要好。在自己的原则内妥协,示弱是代价最低的方式,用弱的态度,柔的方法做事要比用强势态度,刚硬手法做事效果要好。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但是真正去践行的人非常少。为什么呢?按道的原理来说,人能去践行天道对人是有最大益处的,但很多人为何还不去践行呢?因为天道的规律,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的,即使所有人都能明白,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相信的,即使所有人相信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克服短视的人性弱点去践行的。因此有道的人说:谁能够主动承担全国的屈辱,谁就能成为国家的领导,谁能够主动承担天下的灾难,谁就能成为天下的领导。本来这是正面,正确的话,说出来之后好像是说反话一样,没有人相信。(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 王。”正言若反)因此,人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就要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如果只是按照自己的利益角度看问题,就会迷失自己,走向深渊。然而,正面的话其实是反面的话,反面的话其实是正面的话;事物正向发展方向会呈现反向的结果,事物反相发展方向会呈现正向的结果。这就是事物发展颠倒规律的辩证思想。举个例子,很多人都怕面对问题,怕解决问题,甚至选择逃避问题,产生负面情绪,其实,换一种维度思考一下,人生是不断变化的,有变化就有矛盾产生,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哪里有问题其实是来成就你的,让你成长的,你把什么当做自己的问题,你就能解决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你就能有多大的成就。你把别人的问题当做你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你就能成就别人的同时还能正衣冠,反省自己。在企业中,你把用户的问题当做自己的问题,那你解决用户问题,成就了用户,用户成了,又成就了企业。在职场,你把员工的问题当做自己的问题,那你解决员工问题,就是成就了员工,而员工成了,又成就了老板。好了,看到这,关于《道德经》中的人道篇,人生观层面的21条就分享完了,希望你可以好好理解与吸收,去实践呀。祝你精进哈,我们下期再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强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