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物理学家有哪些人物 探索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863计划”:汇聚英才写就创新华章,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863计划的感想心得体会1【光明记忆】作者:杜祥琬(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原“863计划”激光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历史时刻20世纪80年代,全球新技术竞争浪潮兴起。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向国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基于此,国务院制定并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技术的进步,培养了大批人才。杜祥琬(前左)与863激光团队成员讨论技术问题。 资料图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是科学家的战略眼光与政治家的高瞻远瞩相结合的产物,凝练了我国发展高科技的战略需求。在我国科学技术需要急起直追的年代,“863计划”的诞生和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技术的进步,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863计划”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我参加并曾负责的激光技术领域就是一个例证。1985年,国家发布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紧接着问世的“863计划”贯彻了这一决定的精神,由跨部门、有优势的研究单位联合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对高技术展开攻关,把国家主管部门的战略决策、专家组的技术和管理决策与行政单位的支持保障相结合。863激光团队就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几个研究所、几所高校和部队的研究所组成的。这种新模式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和国家战略目标统帅下的协作机制相结合,把自主创新与开放交流相结合,提高了攻关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效率性。另一方面,“863计划”也传承了“两弹一星”的成功之道:以实现国家目标作为共同的精神支柱;全国一盘棋,建设国家队,大力协同;学术民主、建设纠错机制;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重视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新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好经验的有效传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从激光技术领域来看,我真切感受到,“863计划”使曾经辉煌的古老中国在21世纪再次在世界科技舞台获得了瞩目与荣光。“863计划”走出了一条我国发展高能激光系统的新型道路。科学论证和选择的技术路线,一系列物理问题和关键技术的突破,验证了高能激光系统的科学技术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工程化,并通过一系列集成实验和试验,使满足多种实际需求的应用成为可能。“863计划”的实施,产生了一批达到国际前沿的实用成果。一个可以说的实例是,2014年由新华社披露的对付“低、慢、小”目标的公安装备“低空卫士”激光装置,在2015年“九三”阅兵的关键时刻,及时击毁了威胁现场安全的突发目标,发挥了实际的保安作用。这算是反映863激光团队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863计划”是培养和锤炼人才的大学校和演兵场。从四位老科学家代表的老一辈,到新世纪的青年才俊,有四五代人为863激光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863计划”启动之初,国家就把陈能宽、于敏、张存浩、谢家麟等著名科学家调来,担任激光专家组的负责人或顾问。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激光团队的多位学术带头人先后当选为院士。“863计划”启动时参加工作不久的一批小伙子,现在已成了硕果累累的学术带头人或优秀的管理者、领导者。只要人才能成长,事业就有希望,国家就有希望。为了给青年人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激光专家组在启动之初就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青年激光学术交流会”,为了参加这个会,许多单位也制度性地举办青年学术报告会。专家组还设立了“激光技术青年基金”,专供青年科技工作者申请做一些基础性、探索性的研究。专家组也鼓励青年朋友们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为了大家能分享这些交流的收获,专门出版了不定期的“学术交流快报”。人才能被这个事业吸引,也正是因为这里有他们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并使他们不断地有成就感。几十年的科研探索与实践使我深知,任何一项工程科技的成就,皆非一朝一夕之功,常常是大团队、大协作、长周期奋斗的结果。这是科技的长跑接力,需要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懈地努力。我在《抒怀——赠青年朋友》中与大家分享了这个心情:人生脚步坚实走,众友齐心同奋斗,艰难磨砺开新路,并非闲白少年头。少年头,后生可赞,再织锦绣!人才的成长不仅在于科技智力提升,也许更重要的在于精神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育。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奋斗精神,是863激光团队的精神支柱,是大家克服重重困难的动力源泉。现在,“863计划”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科技强国的事业还在继续向前。如今,越来越多顶尖人才参加到这个事业中来,超越了原来的863团队,这是事业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强大的必然。回望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从“两弹一星”到“863计划”,爱国奋斗的科学精神一以贯之。如果说,求真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特征,那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就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知识分子更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9日07版)863计划的感想心得体会2 "863"计划1986年2月的一个夜晚,中科院学部委员、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来到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科院宿舍区,敲开了中科院学部委员、光学家王大珩家的门。陈芳允和王大珩不会想到,他们当晚的谈话翻开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战略眼光:4位科学家联名提出建议登门到访的陈芳允带着几分忧虑,因为他之前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议时,虽然听到大多数专家认为应尽快采取对策,积极主动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但是也听到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当时经济实力薄弱,在科技发展方面应采取“拿来主义”,先搞一些短期见效的项目。他担心这种论调会对国家科技发展大局产生不利影响,这次造访就是要与王大珩就此交换意见。在发展高科技方面,王大珩和陈芳允都认为,时不我待,中国必须积极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发展自己的高技术。他们的判断既源于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又源于对当时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认知和对当时国际竞争格局的深刻把握。20世纪80年代初,以高技术发展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了经济、社会、政治、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深刻变化。为了适应和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寻找对策和出路,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发展成为首选。当夜的长谈让两位科学家取得了更多共识,他们一致认为,面对世界科技的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尽快提出自己的高科技发展计划,并决心就此直接提出相关建议。约1个月后,由王大珩执笔,陈芳允参与修改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完成。他们将该建议送核物理学家王淦昌、航天技术及自动控制专家杨嘉墀过目并赢得二人高度认同、支持。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等4位中科院学部委员联名提出了这一建议。图 // 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四位科学家(左起:陈芳允、王大珩、杨嘉墀、王淦昌)。(据新华网)科技强国:“863”计划迅速出台1986年3月5日,邓小平就4位科学家的建议作出批示,指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邓小平还在批示中要求,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根据邓小平的批示,国务院旋即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召开讨论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相关部门组织了200多位专家,进行全面、严格的论证,最终形成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旨在通过集中部分精干科技力量,在几个重要高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前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带动相关领域科学技术进步,造就一批新一代高水平技术人才,为未来形成高技术产业准备条件,为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初中国经济和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和国防安全创造条件。为此,有关方面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选择了大力推进的若干重点领域并从中确定了一系列研究主题方向。1986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纲要》。1987年,《纲要》正式实施。一幅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的宏伟蓝图展现在人们面前,它召唤激励、组织动员科技战线努力奋斗,开创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新局面。由于王大珩等4位科学家提出建议的时间和邓小平作出批示的时间都在1986年3月,这个计划又被称作“863”计划。30年奋斗:高科技发展硕果累累曙光超级计算机、数字化家庭样板间、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模型、焊接机器人、消防机器人……这些是2001年“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推出的展品。数天内,展览吸引了约20万人次前来参观,琳琅满目的高科技成果给人们以极大震撼和鼓舞。今天,当我们翻阅当年报道该展览的资料时,依然能分明地感受到这一点,依然能够体会到刚跨入新世纪的国人对国家高科技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欣喜与自豪,对高科技变革未来生活的憧憬与渴望。“863”计划始终瞄准世界高技术发展前沿,在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高技术领域,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的高技术方向作为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持续攻关,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特别是在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高速信息网络、深海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天地观测系统、海洋观测与探测、新一代核反应堆、超级杂交水稻等方面,大大提升了我国高技术的创新能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一批“大国重器”由此诞生:从“神威·太湖之光”超算到高铁列车,从大型盾构机“先行号”到高温气冷核反应堆,从45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到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863”计划带动我国高技术研究领域实现由点到面、由跟踪到创新发展的跨越。2016年,按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统一部署,“863”计划被纳入新设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是它已成为中国科技自强自立的一段重要历程,30年间取得的科技成就,形成的“公正、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863”精神,始终是推动中国科技强国建设的磅礴动力。(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863”“973”退出历史舞台成定局今天,科技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称,政府将通过撤、并、转等方式,对现有科技计划进行整合,其中就包括人们熟知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这意味着,曾缔造过载人航天、天河系列高性能计算机、超级水稻、深海机器人等一系列科技成果的“863”和“973”等重大科技计划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定局。早在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时,有关科研经费分配体系改革,“973”、“863”计划或被取消的说法就不胫而走,引发科技界不小的震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央政府的科技计划如何制定,直接关系着我国上千亿元的科研经费蛋糕如何切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设立了星火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火炬计划、“973”计划、行业科研专项等,就是这些计划主导着科研经费蛋糕的分配。科技部科研条件和财务司司长张晓原说,这些计划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这些年,科技计划的产出与国家发展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很多重要领域须需真正具有标志性、带动性,能够解决制约发展“卡脖子”问题的重大科学技术突破。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近些年科研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科研立项和经费使用中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被查、学术明星段振豪锒铛入狱等科研腐败案件一次次拷问着我国现有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谈到科研腐败时曾说,“很痛心,感到错愕愤怒”。如今,他表示,选择此时给成绩斐然的科技计划专项资金体系做大手术,是内在隐疾和外部变化共同推动的结果。内疾即万钢矛头所指的现有科技计划体制本身,比如,目前在我国有上百个科技计划项目,而直接管理这些项目的国家机关有40多个,管理“九龙治水”、财政资金“天女散花”现象可见一斑。“庞杂的体系,造成了科研项目重复申报、科技计划碎片化等种种弊端。”他说。这种体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科研项目多头申报、科研人员“跑部钱进”、项目经费缺乏监督等。中国农科院有关负责人曾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该院2012年各研究所申报科研项目渠道平均多达21个,其中来源渠道最广的3个研究所分别为43个、34个和25个。相应地,科研人员用于科学研究的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平均比例为51%,其余时间主要用来争取项目资金,参加各类会议、项目中期检查、项目总结验收等事宜。更为严重的是,出现了一些重复低效的“伪创新”,比如发达国家农业科技领域的科研、转化和商业化生产的比例通常为1∶10∶100,我国则为1∶0.7∶100。这也是万钢所说的“外忧”。他说,近5年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展开,从科学到技术到产业到市场,界限越来越模糊,演进的周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我们打破过去的各阶段思维,组织新的研发方式。到打破各个科技计划之间壁垒的时候了。《方案》要求,政府将科技部管理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进行整合归并,形成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这次改革针对的是所有实行公开竞争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其资金涉及总额将占到中央财政民口科研经费一半以上。按照《方案》里的计划,到2017年,经过3年的改革过渡期,“973”、“863”计划等整合之前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经费渠道将不再保留。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整合后的五类科技计划,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以及基地和人才专项。这五类计划可避免交叉重复,张晓原说,“新设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科研经费的钱袋子真的要大动了!”中国科学院一位研究员在听到这个改革方案后吃了一惊。他说,如果各种科技计划的合并遭到“换汤不换药”的诟病的话,那么政府部门将计划的管理权力交出来,则让我们意识到,我国的科技计划改革真的往前走了一步。这一步就是,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科技项目。根据《方案》,政府将建立由科技部牵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议事规则,负责审议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布局与设置、重点任务和指南、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的组成、专业机构的遴选择优等事项。而对于具体的科技项目管理,则交给“具备条件的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等改造成的规范化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政府松手,将权力交给“专业机构”,会不会导致从“跑部门”到“跑机构”的异化?如何加强对专业机构的监管,避免权力寻租和黑箱交易?张晓原说:“政府并非放手不管,而是要与专业机构签订委托协议,并制定规范和统一的项目评审规则。科技部、财政部定期对其履职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并且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可以说,监管力度是大大加强了。而且专业机构也是动态调整的并接受社会监督。”随着专业机构的介入,科研经费的动态调整机制也将更加明晰,科技计划专项基金从立项到结项,不再是一成不变,甚至有可能被提前终止。对此,万钢明确提出,动态调整不意味着不允许失败,相反科研领域始终应该宽容失败。在放了一部分权的同时,科技部则加强对科技计划实施绩效的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值得一提的是,完善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对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工作人员的责任倒查机制,开展“一案双查”,即在查处追究有关承担单位和个人责任的同时,倒查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是否存在管理漏洞,是否有工作人员在项目管理中存在渎职或以权谋私等行为。万钢说,希望以科技计划改革为突破口,带动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纵深推进,从体制机制上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来源:2015年1月7日《中国青年报》,原载:人民网)权威评说从“863”计划提出至今,中国的高新技术事业已走过了30多个年头。在邓小平的关怀和具体领导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我国高技术产业,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21世纪我国的高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知识,培养了人才。(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863计划的感想心得体会3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开新局万物复苏的春天,正是踔厉奋发的时节。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4月18日公布的中国经济2023年首季成绩单,展现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复苏向好的良好态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明晰。奋进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推动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稳健前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指引奋进航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四月芳菲,春到岭之南。“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4月10日至13日,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习近平总书记在此考察时的重要指示,高瞻远瞩、寄望深切。时间的书页次第翻开,发展的篇章日新又日新。2023年开年之季,中国经济活力涌动:超过47亿人次——这是今年春运全社会人员流动量。春节假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3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同比增长58.9%;快递业务量96天破300亿件再创纪录。超过2019年水平——一季度,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接触类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8%、13.7%和9.4%,反映消费需求逐步扩大向好。比上季度上升1.3点——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达89.3,扭转2021年二季度以来持续下行态势,升幅为2020年四季度以来最高。更具说服力的是一处处人气兴旺的现实场景:在海南,旅游业从春节“黄金周”变成“黄金月”“黄金季”,游人如织,离岛免税品销售持续火热;在重庆,一列列满载货物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拉响汽笛,驶向东盟等区域的国家和地区;在贵州,多个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初具规模,一批批优质企业纷至沓来……穿越疫情阴霾,经济暖意渐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走过了艰苦卓绝的3年,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求最优增长路径,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年均增长4.5%、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随着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企稳回升态势明显,正如当前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科学理论正确指引,对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重要论断。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经济工作“六个坚持”,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月7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高质量发展的“四个必须”,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把学习和调研落实到完成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各项任务中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立足新开局,掌舵新航程,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指引中国经济航船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行稳致远。合作共赢,携手迈向高质量发展。开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会晤多位来访外国领导人、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中方举办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一系列重大举措举世关注。各国政要、企业家、专家学者和国际组织代表纷纷来华,真切感受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与脉动,共商互利合作之道。坚持以质取胜,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辩证认识、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中国经济正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前进路上的不确定性。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来自徐工集团的单增海代表给总书记带来一个好消息:“2017年您考察徐工时乘坐的220吨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指标已达到全球第一,国产化率由原来的71%提升到100%。”习近平总书记予以肯定,指出“我们还要再提升,向中高端走,我们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创新发展摆在首位。从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部通过验收,到长二丁“一箭四星”发射成功、在轨组成国际首个车轮式卫星编队,再到“吉祥鸟”AC332直升机成功完成全状态首次飞行……今年以来,创新引擎持续加速,助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日迟迟,芦苇摇曳,水波荡漾,一群水鸟飞向天空。得益于生态补水和湿地修复项目,这里成为鸟类的乐园。4月1日起施行的黄河保护法对向黄河三角洲进行生态补水等作出规定,以法治力量筑就黄河万里生态长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中国不断铺就绿色发展底色:一季度,风能、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均保持较高增幅,工业绿色化转型态势持续。在创新发展中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协调发展中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绿色发展中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在开放发展中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在共享发展中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时代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勃勃生机。坚定决心信心,汇聚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一2023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释放出推动经济实现整体好转、回归潜在增长率的积极信号。“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并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部署。越是开局之年,越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步调一致向前进。广东“开年新春第一会”聚焦高质量发展,直达地市县;天津将2023年定为“消费年”,多领域多元化消费促进活动接踵而来;沈阳出台多份文件,打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组合拳”;新疆友好交流访问团出访中亚,向西开放“朋友圈”越来越大……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实施,有序推进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工作;全面降准精准落地,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求;启动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从优化营商环境、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多方面发力,稳定民营企业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近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彰显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过去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今年贡献率将会高于去年,为全球经济恢复提供稀缺的市场需求和强劲动力。”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信心筑就未来之路。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话语铿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发展主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4月的宁波舟山港,春潮涌动,一派忙碌景象。作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关键一环,宁波舟山港连续14年成为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今年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3.31亿吨,同比增长9.14%。2020年春天,抗击新冠疫情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波舟山港,深刻指出,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随后,根据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变化,着眼于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迎难而上,化危为机。3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越是关键时点,越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一个多月后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作出的重要论断,进一步阐明构建新发展格局之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新开局新起步,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在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一季度,国家铁路客货运输两旺,累计发送旅客7.53亿人次、同比增长66%,货物9.7亿吨、同比增长2.3%,为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提供有力支撑。4月上旬,在沈阳举行的202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暨第十六届中国中小企业节期间,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带着最新产品、研究成果集中亮相。《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加快落地;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奠定基础。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培育发展新动能——新的世界纪录!4月12日,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取得重大突破。当前,我国在基础研究、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仅航天领域,今年就将有诸多新进展: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预计全年宇航发射次数将再达“60+”并有望创新高……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方向。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1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态度坚定:“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4月的广东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印发……去年12月以来,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出台;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我国向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迈进。在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中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3月16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发布。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数据局……这次改革吸引海内外广泛关注。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尤须致广大而尽精微。税企双方经二次实名认证核验身份,各自操纵虚拟人物形象“就座”,在视频问答中完成约谈、资料上传和涉税风险告知函送达……近期,厦门税务部门推出的“元宇宙”出口退税约谈场景得到企业主好评:“既体现了执法的严肃与规范,同时也节省很多时间,对于我们外贸企业来说非常友好。”进入改革深水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续攻坚: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致贺信中指出:“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海南之春,椰风阵阵。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准备加快推进。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加速期。面对经济逆全球化浪潮,中国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今年2月,完成与厄瓜多尔的自贸协定谈判,这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自贸合作的最新成果。特斯拉宣布加码投资,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空中客车公司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跨国企业高管持续掀起“访华潮”。第三届消博会,汇聚3300多个优质消费品牌参展;第133届广交会,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参会,用实际行动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进一步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中国是不会自己把大门关上的,我们开放的大门还要进一步扩大。所有世界上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和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牢牢守住底线:“我们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就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要求。着眼高水平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中稳健前行。——稳住粮食和能源,确保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大江南北,广袤田畴,正是一幅多彩春耕图。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4月16日,全国已春播粮食1.4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15.1%,进度同比快0.6个百分点。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振兴种业,“中国饭碗”才能端得更稳更牢。习近平总书记对种业振兴高度重视。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首站就来到位于湛江市东海岛的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强调“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一系列部署正在落地: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海洋渔业资源库建成运行,畜禽种质资源库开工建设……一系列突破初见成效:我国自主培育的三个白羽肉鸡品种打破种源依赖国外的局面,市场占有率超过15%;“华西牛”成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品种“希森6号”两度刷新世界马铃薯单产纪录,已在全国累计推广近2000万亩……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将有力推动粮食稳产增产,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指出“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强调“坚持全国‘一盘棋’,精心组织调度,全力做好煤电油气保供稳价工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各地各部门扭住保供给和提质量两个关键,在加强煤炭先进产能建设、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基础上,着力提升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多方面夯实能源安全基础。今年一季度,全国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2.0%、4.5%,核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能源供需总体平稳。一系列重大能源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能源安全保障迈上新台阶: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正式投产,“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形成遥控生产能力,资201井测试获稳定日产气量73.88万立方米……据国家能源局研判,今年迎峰度夏预计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将超过13.6亿千瓦,虽然较去年有较大增长,但通过抓好监测分析预警、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科学做好负荷管理工作等,全国电力供应总体会有保障。面对“脱钩断链”搅动世界,我国加快芯片研发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统筹做好风险防范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各地各部门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协调性,以更大力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化解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了有力支撑。从稳妥有序化解私募基金、地方交易场所、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做好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到发布实施金融风险防控国家标准,压实各方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责任,一系列措施推动我国金融风险整体收敛,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导,打好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停步,维护高水平安全不放松,我们就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厚植民生福祉:“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论述,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本色。天地之大,黎元为先。着眼2023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据病毒变化和防疫形势,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指出,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发展为了人民。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中央各项政策,以一系列务实之举,着力夯实民生之基,满足人民之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抓好民生头等大事。近期,重庆交通大学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川渝多家企业对毕业生敞开怀抱。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662万人,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1158万人,均创近年新高。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将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预计今明两年为各类经营主体年均减负约1800亿元;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促增收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调整优化助企纾困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倾斜支持;就业大省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广泛开展……各地千方百计拓渠道优服务、保用工稳就业。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牵动亿万家庭的重要民生关切。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一个多月后,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一次次重要指示温暖人心,一项项务实之举加速跟进:33个——近日,33个城市(区)入选首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整体推进托育服务能力建设。1000个——从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方便日常出行等方面着手,今年将创建100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429个——回应急难愁盼,429个城市已完成“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编制工作,实现地市级全覆盖。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重点支持地方强化对老龄人口、儿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7亿元,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社会保障安全网不断织密织牢。——顺应群众期盼诉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更多惠民利民之举加速推出:4月11日,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公布。截至目前,国家开展8批333种药品、3批4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平均降价幅度分别超过50%、80%。叠加地方联盟集采,已累计降低药耗费用超过4000亿元。今年计划再开工改造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保障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多便利……“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深刻指出。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亿万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必将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华彩篇章。(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记者邹伟、安蓓、韩洁、谢希瑶、魏玉坤、张辛欣、姜琳)《光明日报》( 2023年04月19日01版)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科协主办的“典赞·科普中国”活动创始于2015年,自举办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科普活动之一。今年,经过组织推选,“典赞·2021科普中国”活动共收到144家单位推荐申报1344项,通过分类评审、网络公示等环节,评选出基层科普人物提名10位、科研科普人物提名10位、媒体和社会科普人物提名10位以及科普图书提名10个、科普影视频提名10个、科普展览展品提名10个、网络科普作品提名10个。下一步,经过终评后在“典赞·2021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正式揭晓“十大年度科普人物”和“十大年度科普作品”。年度科普人物、年度科普作品提名名单及简介如下(根据首字母拼音排序):一、年度基层科普人物提名名单① 陈凤权推荐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科协科普部部长,长期在一线从事基层科普工作。2014—2019年,负责科普日活动计划策划、组织实施,取得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六连冠”。② 陈红岩推荐单位:中国植物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植物园科普中心副主任。在科普岗位工作16年,组建了一支团队,每年开展近百场活动,直接受众3万余人次。③ 付志周推荐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哈尔莫敦镇林业乡土技术员。治理区植被覆盖率由最初的3%提高到70%左右。④ 河南省科普大篷车服务团推荐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自2002年科普大篷车项目实施以来,河南省累计配发86辆科普大篷车,在运行车辆73辆,覆盖近一半县(市、区)。“十三五”以来,全省科普大篷车累计开展科普活动8250次,行驶总里程65万公里,使730万人次受益。⑤ 李申学推荐单位: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江北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协会引进特色水产养殖品种,引导周边群众生态、科学养殖,实现年产值4000余万元,带动四川泸州、宜宾,贵州赤水等地3600余户1.1万名群众脱贫致富。⑥ 骆惠玉推荐单位:中华护理学会福建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从事护理工作36年,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和肿瘤防治健康教育公益活动,组织健康教育大讲堂,成立肿瘤患者俱乐部。2020年入选国家健康传播专家库。⑦ 杨大可推荐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市云阳县大果水晶梨种植协会理事长。2005年注册无量山第一个水晶梨品牌,创建云阳县水晶梨专业合作社,传授村民种植技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专业合作社已有476户农民,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⑧ 张永强推荐单位: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第一中学农村中学科技馆馆长。24年来奋战在科普一线,指导本校学生在县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上千奖项。近4年来,为郴州市科技辅导员培训18场次,参训人员达4000人次。⑨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科普团队推荐单位: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是青海省唯一的天文观测基地。专门设置科普展览厅,并配备多台科普望远镜,建站至今一直免费接待外来参观人员。每年不定期开展大型科普活动和天文知识讲座,多次举行日食、月食、流星雨等天文奇观直播。⑩ 周行涛推荐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教授。聚焦眼健康维护与近视防治,建立国内最早的儿童与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和动态数据库。开展“防盲治盲”国际公益项目,被国际防盲办授予“眼健康英雄”称号。二、年度科研科普人物提名名单① “协和名医”科普团队推荐单位: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协和名医”科普团队由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专家团队的几位成员组成,深耕妇产科学领域,取得许多理论和研究成果,致力于该领域的科普工作。② 杜志岐推荐单位:中国兵工学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全国劳动模范,第一代空降战车、新型履带式步兵战车等阅兵装备的总设计师。10年间,坚持在高校开展装甲车辆技术概论和产品研发方法论的讲座。③ 何剑锋推荐单位: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南极长城极地生态国家观测研究站站长。长期从事极地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通过制作科普视频、参与科普活动、编撰科普读物,介绍极地生态环境特点,培养大众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④ 匡廷云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光合膜蛋白研究领域的开拓者。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撰写科普书籍及科普文章,助力青少年科普及科技创新能力培育。⑤ 尼玛次仁推荐单位: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拉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重点围绕青稞品种选育、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开办田间学校,有效促进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⑥ 汪筱林推荐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恐龙及地层学研究,多次主持大规模科学考察与发掘。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等荣誉。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科普团队推荐单位:中国农学会该团队是由专家教授和大学生志愿者组建的科普志愿团队。近3年策划原创性科普展9套,深入60余所中小学校、8个城市社区、12个乡村及农村集市,开展87次科普展览和专家咨询,58次科普讲座受众达16万人次。⑧ 郁文贤推荐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院长,卫星导航领域科学家。北斗卫星导航长三角示范工程国家重大专项总负责人,创建“北斗西虹桥基地”产业园、“北斗人家”科普基地,开展各类讲座800余场,联合12位院士专家共同设立《北斗大讲堂》。⑨ 张燕翔推荐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字文化中心主任。编著的《当代科技艺术》科普图书等著作3次获省部级奖励,并被科普展品行业用作参考书。⑩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普团队推荐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该团队是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组建的专兼职结合的科普队伍。开展公众开放日、科普巡讲进小学等科普活动,在大连市沙河口区青少年中心成立全国首家面向青少年的科普“院士工作站”。每年在各平台发表科普文章、视频等200余篇。三、年度媒体和社会科普人物提名名单① 戴 飞推荐单位: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南广播电视台制片人。9年来,带领团队制作的《新闻大求真》电视科普栏目收视率稳居全国前三,共传播科学知识5000余条,观众规模累计达8亿人次。② 付昌义推荐单位: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发起组建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和江苏省青少年科普科幻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线上线下参加服务团科普活动人数超百万人次。③ 李 鹏推荐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09年起在沙漠中尝试种植红枣,历经12年,公司先后获得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特色林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新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技示范园等称号。④ 李 玉推荐单位:教育部科技司吉林农业大学教授。从事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在国内首次倡导提出“南菇北移”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举办科技讲座80余场,建立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31个,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示范推广30亿菌袋。⑤ 罗 阳推荐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大学医学院医学公共实验中心主任,研发出系列高性能疾病检测装备,打破国外核心技术垄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重大成果奖。成立科普工作室,推出大量原创科普作品。⑥ 马 俊推荐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学会广东省气象公共服务中心气象节目主持人。策划录制气象科普视频近万条次。荣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全国十佳科普使者、全国优秀科普讲解员等荣誉称号。⑦ 乔振华推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18年创建“蔻享学术平台”,有效促进前沿科技知识的科学传播和跨界交流。2018年入选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019年获安徽省青年创业奖提名奖。⑧ 石雪晖推荐单位: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湖南农业大学老科协副会长。自1988年到2008年间,为湘鄂赣的56个县市、98个村庄、数百户农家义务讲课140余场。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⑨ 王 琦推荐单位:中国工程院二局、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主编多部科普著作并获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讲授抗击疫情专题网络思政课,开展应急科普成效显著。⑩ 赵铱民推荐单位: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口腔医学(科技)博物馆馆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国家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四、年度科普图书提名名单① 《见证百年的科学经典》图书推荐单位:中国科协科普部书中收录了38位科学家的书信、散文、诗词、演讲稿等作品40篇。时间跨度逾百年,描摹出几代科学人接续奋斗的动人事迹与心路历程。② 《深海浅说》图书推荐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介绍目前深海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展示最新的深海探测技术,列举深海前沿研究面临的科学挑战,内容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③ 《生命进化史》图书推荐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分为《从起源到登陆》《从陆地到天空》和《从野性到文明》3部,全面梳理了地球生命40亿年演化的大脉络。④ 《时间的礼物·画给孩子的世界文化遗产》图书推荐单位: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将40处世界文化遗产按照类型与文化内涵分为11个主题单元、四大知识专题,通过1000多幅手绘插图与文字展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图景。⑤ 《时间的真相》图书推荐单位:中国天文学会讲述关于时间的科学知识。从时间的起源到时间的应用、从时间的产生到时间的传递、从北斗等高科技中的时间到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让读者感受时间的神奇。⑥ 《唐诗中的植物》图书推荐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选择了100首含有植物或生态学元素的经典唐诗,文化部分介绍历史、唐代社会生活知识等,科普部分解读诗中的植物知识、生态环境的变化等。⑦ 《写给孩子的病毒简史》图书推荐单位: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用故事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画向儿童科普病毒的起源与发现历程。特别设置“10问新型冠状病毒”板块,帮助小读者学会科学有效防疫。⑧ 《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图书推荐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讲述从一元二次方程、三次方程、四次方程到代数不可解的五次方程,引出复数与超复数、线性代数以及群论,最终成就了量子力学、相对论等重要物理理论的伟大历程,再现人类在数学和物理领域的智慧结晶。⑨ 《征程——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图书推荐单位:中国宇航学会讲述了地球、太阳系、宇宙空间的相关科学知识,介绍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变迁、探索手段和工具的发展等,探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人类与地球的未来。⑩ 《正在消失的美丽中国濒危动植物寻踪》(植物卷、动物卷)图书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详细介绍了我国130种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特色、形态特征、生态价值等。五、年度科普影视频提名名单① 《“象”前脉动》视频推荐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由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创作,记录中国保护大象的故事。② 《党史里的科学家》系列视频推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由中国科技馆原创策划制作,聚焦科学家群体,重点挖掘党员科学家的经典故事与感人细节。③ 《顺溜讲党史》系列动画推荐单位:光明网传媒有限公司由光明网、环球数码创意控股有限公司创作,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让青少年感受百年大党的历史伟业。④ 《大头儿子走进中广核核电基地》系列科普动画推荐单位: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央视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创作,帮助小朋友们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⑤ 《保护青藏高原一草一木,筑牢国家安全生态屏障》视频推荐单位: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由西藏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创作,强调青藏高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位公民的职责。⑥ 《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系列视频推荐单位: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创作,展现中国高铁的升级过程。⑦ 《核力碳达峰助力碳中和》视频推荐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创作,通过动漫形式讲述核电的清洁和安全等优势,普及核能安全发电原理以及华龙一号的独特优势。⑧ 《健康知识普及之科学防疫》短视频推荐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由国家卫健委宣传司联合中宣部电影局制作,引导群众合理接种疫苗,增强健康意识和行动自觉。⑨ 《神秘的南极》系列动漫片推荐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由时代新媒体出版社、中国科技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创作,以南极代表性动物企鹅为主角,内容科学严谨、形式活泼有趣。⑩ 《药娃说药》系列科普动画推荐单位:中国药学会由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光明网创作,通过活泼的动画、鲜明的色彩、生动的语言,向大众科普医疗健康知识。六、年度科普展览展品提名名单① “乘风破浪的科考船”科普展品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创作,采用实体模型和VR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增强公众的体验感。② “航天梦·中国梦”系列文化工程科普巡展推荐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航天三院310所航科公司创作,展览包含航天科普研学体验基地建设、航天科普研学路线等内容。③ “抗疫植物”系列展览推荐单位:中国植物学会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创作,使人们了解中医药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④ “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推荐单位:中国科协科普部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创作,立体呈现了百年来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投身科学救国、科技报国的感人故事。⑤ “VR火场求生训练体验系统”科普展品推荐单位:中国消防协会由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创作,研发出以火灾烟气危险性、常见消防安全标识等为案例的多人VR消防安全体验互动教学系统。⑥ 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常设科普展览推荐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创作,是全球第一个以大熊猫为主题的互动体验专题博物馆。⑦ 科创百年——建党10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推荐单位: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创作,展示党领导下的百年重大科技成就。⑧ 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推荐单位: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首都博物馆、杭州黑曜石展示设计有限公司创作,全面回顾我国馆藏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⑨ “演变中的地球,进化中的生命”展览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创作,展出近千件国宝级精美的古生物化石标本。⑩ “中国古代导航展——从指南针到北斗”展览推荐单位:中国天文学会由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办公室创作,将导航技术归纳为授时、导航、测绘和交流四大主题,向世界弘扬中国古代优秀的导航科技文化。七、年度网络科普作品提名名单① “每日红色地图”专栏推荐单位: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由中国地图出版社有限公司创作,制作60余幅红色地图,配以文字说明,宣传党史知识并传播地图文化。② 《100年,“重塑”山河!》科普作品推荐单位:中国测绘学会由星球研究所创作,以地理的独特视角,通过“连接”“重组”“修复”三大部分内容,解读100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伟大变迁。③ 《中国芯片的正道何在?》科普作品推荐单位: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从芯片制造工艺、流程、光刻难点等角度,科普芯片相关知识,引导观众理性思考。④ “倪光南院士聊开源”系列短视频推荐单位:中国科协科普部由中科海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作,讲解深入浅出,传播科普知识,提供科学家与观众互动的平台。⑤ “你好,月球|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系列科普作品推荐单位:中国宇航学会由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创作,以动画讲解、专家讲座的形式,全面展示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关键节点及衍生知识。⑥ 十问精准育种技术(共2集)科普视频推荐单位:中国作物学会由中国作物学会、光明网创作,讲述了基因编辑将加快培育高产、抗逆、优质、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友好的农作物新品种的步伐,丰富我国种植资源。⑦ 《儿童安全座椅保命实拍》科普视频推荐单位: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由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创作,视频通过实拍现场实验的形式,记录下车祸发生的瞬间安全座椅起到的保护作用。⑧ 《中国空间站的天宫筑梦之路》系列视频推荐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创作,通过各系统设计师解说辅以三维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空间站建设过程中的知识点。⑨ “颈腰椎健身操”系列视频推荐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创作,针对中青年、老年人、术后康复3类人群不同的身体情况编排设计,并进行示范。⑩ 《从新一代载人飞船到中国空间站三维动画系列》推荐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由星智科创团队创作,以3D动画形式还原自2020年5月新一代载人飞船升空以来的重大航天事件,向公众科普重大航天事件背后的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全国第三十六个教师节之际,我校现推出“山海名师”“山海教学团队”“教师标兵”“师德标兵”等系列人物事迹展。以求带动大家,在伟大的新时代,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人物介绍:李英杰,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地质工程教研室主任。从事岩浆作用与地球深部过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区调项目和3项河北省科技厅项目等。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PSL 等SCI期刊论文10余篇。2019年被遴选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图幅地质填图科学家,获得第一届李廷栋青年科技创新奖。2017年、2020年两次被评为河北省模范教师。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球,地质是实践性和探索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女性,10多年来李英杰坚持野外一线地质教学和科研工作,她用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实际行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引领学生们成长成才。李英杰始终抱有一颗对地质教育事业的炽热之心,她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野外一线工作,带领学生们出色地完成多项地质科研项目,她以忘我的精神,将青春和热情投入到地质教育行业里,感染和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年轻人,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事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她先后获得河北地质大学教师标兵、河北地质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模范教师、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图幅地质填图科学家、第一届李廷栋青年科技创新奖等称号。她带领学生们跑野外、不畏艰难探索新发现的的身影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深刻地留在了学生们的心灵里,在学生们的心灵里种下了锲而不舍和追求科学真理的种子,赢得了远比各种荣誉更珍贵的口碑。培养优秀地质人才,长期从事野外一线地质教学和科研工作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要想培养优秀地质人才,离不开野外实践。基于这个初衷,2010年,李英杰含着泪水离开了刚刚一周岁的两个双胞胎儿子,带领学生奔赴内蒙古西乌旗野外,开始承担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这一开始,竟然再没有停下来。10多年来,她先后主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曾先后到巴基斯坦、内蒙、河北、山西、广西、贵州等地开展地质勘查工作;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出色完成了一项项科研成果。2018年7月,她的野外新发现被中国地质调查局选为中国华北区地质调查典型成果,并应邀参加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锡林浩特召开的“兴蒙造山带关键地质问题研讨暨二连–东乌旗项目成果交流野外现场会”,作了会议主题报告,并带领全国区调专家约100余人对他们的新发现进行了野外观摩、学习和推广。
李英杰团队师生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领导合影
中国地调局六大中心、地科院、中国地质大学领导专家参观迪彦庙蛇绿岩努力推进“科教融合在地学中的应用”李英杰承担的科研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实践和全面成长的平台。她每年都要吸收20-30名左右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项目。每次出发前,她都要做精心的准备,无论室内还是野外讲课,她都力求讲解和实践结合,和当前的科研项目结合,和所学的理论课结合,使讲解更加系统和生动化,激发了学生们对地质的热情。她带领学生出野外时都要带上投影仪,白天,这位女老师带领一大群身着迷彩服的大孩子们跋山涉水,开展野外地质路线调查,采集岩石标本;晚上,她也不觉得疲惫,认真总结野外的认识和存在的问题,打开投影仪,和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去分享新的地质发现,去纠正学生们容易犯的错误,指导第二天的工作思路。每次两三个月的野外实习下来,学生们都会反映收获很大,把课本知识进行了系统实践。有的学生感叹说:“如果把教室搬到野外来上多好。”每当学生感慨收获很大时,就是她无比幸福的时刻。地质学是一门探索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提升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和勇于开拓的精神。李英杰身体力行,每一次出野外,她要选择爬最高的山,挑战最复杂的地质路线,走最长的山路,男生们对这位女老师的评价是“李老师上山很厉害”!身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一名大学教师,她用自己的脚步和精神引领年轻人前行。在李英杰的影响下,跟随她出野外的学生也十分敬业和勤奋好学。有一位男生在野外登山的时候伤到了脚趾,因为担心老师知道了不允许他上山,就悄悄包扎了伤口,接着走完了考察路线,还背回了大量的珍贵的地质标本。连续几年,她的科研团队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吃苦耐劳和努力拼搏的作风,部分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获得“钻孔编录”一等奖、“野外地质技能竞赛”一等奖等,或者科研院所、地质队,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很快成长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因其教学和科研成果突出,先后被评为河北地质大学优秀教师、2014-201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北地质大学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河北地质大学教师标兵、河北省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她不畏艰苦,勇于探索地质奥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地质意义的原创性成果在肩负繁重的教学工作和项目野外工作情况下,李英杰始终本着求真务实、严谨踏实、勇于挑战地质难题的宗旨开展工作。近5年来,新获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原创性成果:1、首次发现内蒙古早石炭世内蒙古迪彦庙SSZ型蛇绿岩和前弧玄武岩组合,填补了古亚洲洋东段初始俯冲研究的空白。新发现的迪彦庙蛇绿岩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内蒙古西乌旗一带,由北部白音布拉格蛇绿岩和南部孬来可吐蛇绿岩两个亚带组成,各带宽约3-5km,控制延伸约200km,近EW向转NEE向展布。蛇绿岩岩石组合特征为:方辉橄榄岩分布于蛇绿岩的最下部,向上依次为辉长杂岩和火山熔岩,薄层硅质岩覆盖在火山熔岩之上,局部见斜长花岗岩侵入枕状玄武岩,其蛇绿岩层序完整、岩石组合齐全,与世界典型SSZ型蛇绿岩如特罗多斯蛇绿岩和阿曼Semail蛇绿岩可以对比。在迪彦庙蛇绿岩带中首次识别出一套典型的洋内初始俯冲岩石组合,包括前弧玄武岩、过渡型玄武质熔岩、玻安岩和埃达克岩等,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在世界范围内与现代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前弧岩石组合对比最好的古造山带前弧蛇绿岩组合。首次揭示中亚造山带东段早石炭世发生了洋内初始俯冲作用,为古亚洲洋晚古生代洋内初始俯冲精细过程研究提供了范例。
迪彦庙前弧玄武岩(FAB)和玻安岩野外和显微镜下照片(a)枕状FAB宏观野外露头;(b)单个枕状FAB野外露头;(c)富含辉石斑晶的玻安岩野外露头;(d)枕状FAB的球颗结构显微镜下照片;(e)含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斑晶的玻安岩显微镜下照片2、发现和填绘出内蒙古梅劳特乌拉SSZ型蛇绿岩带和洋内弧岩石组合,首次揭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古亚洲洋东段洋内俯冲岩石记录,提出了古亚洲洋东段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洋内俯冲新模式。3、创新性地提出一套造山带蛇绿岩和洋内弧填图的新思路与工作方法,突破了长期以来对蛇绿岩认识和研究中“蛇绿岩残缺不全,发育不完整”的误区,实现了在中亚造山带东段不断揭露出蛇绿岩完整层序与齐全岩石组合的突破。上述一系列新发现和原创性成果认识,受到地质类科研院校、地调机构的广泛重视和应用,有力推动了我国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造山带地区的精细填图,为板块初始俯冲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李廷栋院士、杨经绥院士、侯增谦院士、肖文交院士等专家的高度评价。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3篇,其中包括国际著名刊物《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Gondwana Research》等10余篇SCI收录论文。因其成果突出,2019年被中国地质调查局遴选为首批图幅地质填图科学家,为我国唯一女性入选者。2019年被评为第一届李廷栋青年科技创新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家物理学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