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中国各民族服饰特点及图片和生活风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作文(通用6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作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作文 篇1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作文 篇2  大家好!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作文 篇3  内蒙古的风景美食,足以让人魂牵梦绕。  ――题记  “甘甜的美酒,醇香的奶茶,让我看不够草原如画……”在众多草原歌曲中,手把肉,羊排,奶豆腐,奶茶,让人垂涎欲滴。放假第一天,我便有幸来到“金陀尼”蒙古风味大营。这才让我这个生活在内蒙古的人第一次感受到了家乡的文化气息。  “金陀尼”蒙古风味大营呈蒙古包状,由白、蓝两色组成,既干净又漂亮。  一进门,好客的蒙族姑娘正站在门口向你用蒙语问好。整齐的蒙古袍,高贵的蒙古家具,浓厚的蒙古气息,让人感觉仿佛已置身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别有一番风味。  进了吃饭的屋子,蒙式餐具映入眼帘,画有祥云的银色底盘上整齐的摆放着白色盘子和瓷碗,筷架上搭着筷子,干净整洁,令人舒坦。  过了几分钟,羊汤上来了。一股浓浓的羊膻味扑鼻而来,我拿起勺子在装有羊汤的大锅里翻着,羊肚、羊肝等羊杂混在羊汤里。我吸了吸鼻子,嗯,真香啊!我禁不住大夸其词起来:“还是内蒙古好,有吃的还有喝的,不比别的大城市差!”  细细品味时,服务员又端上来了奶皮子和奶豆腐。这次飘来的可不是羊肉味,而是奶香味。我夹起一块奶豆腐,慢慢地品,慢慢地嚼,慢慢地尝,闭上眼睛,仿佛坐在毡房里,听蒙古族人唱长调,看蒙族舞蹈,赏草原美景,品草原美食。  内蒙古,对于外人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蓝天,白云,草地,雄鹰,但是,蒙着面纱的内蒙古正向你们款款走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作文 篇4  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习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傣族服装,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的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的爱吃糯米。喜饮酒和食酸辣,好吃鱼虾等水产。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环绕。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分上下两层。德宏多数地区傣族住平房,土墙茅顶,呈四合院。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作文 篇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我苗族,了解我们苗族的民风民俗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霉气、厄运、灾祸。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很有意思吧!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宗教,但是却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他们的饮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则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里面包着鲜肉或酸菜,味道极为鲜美。苗族人还爱吃酸、辣味的食物,他们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介绍完饮食,就要介绍服饰了。在我们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爱戴银饰。银饰的种类也很多:有银花冠、银牛角、银花带、小银花坠……  这就是苗族,他们的民风民俗是独具一格的。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作文 篇6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当你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说声“哇周”,意为“谢谢”,感谢苗家对你的盛情款待。  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作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少数民族风俗习惯11-03中国传统节日食礼:少数民族春节食俗 -春节01-01传统节日作文(通用10篇)03-25风俗习惯 作文11-03介绍中国少数民族作文03-10少数民族的春节 -春节01-01家乡风俗习惯作文 02-22苗族的风俗习惯11-04满族的风俗习惯11-04中国的风俗习惯11-0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世界上民族最多一个的国家,但其中有55个都是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独到的特点,都有着不一样的地方。不过,你真的了解少数民族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就跟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吧。壮族据考证,壮族起源于先秦秦汉时期,其主要居住在岭南地区的广西,目前人口已经发展成除了汉族以外最大的民族了。“骆越”“西瓯”就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传统服饰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山歌壮族山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每年的三月三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歌节,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一定不要错过这一民歌盛会。壮族歌谣品种繁多,韵味丰厚。山歌唱起来令人柔肠百转,如痴如梦。风趣机智的五言酒歌叫人捧腹大笑,为它大胆新奇的比喻:"哥的额头阔,嘴巴真会说。编歌圆似蛋,比酒还好喝。""母鸡养鸡崽,没出壳就乖,妹你会唱歌,娘肚带出来".......忌讳之前提到过,壮族朋友们是非常好客的,同样,壮族朋友们也很注重礼仪。如果去壮族朋友家做客,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禁忌:忌食青蛙、死于笼中的鸡、忌食牛肉、禁吃狗肉2、餐桌礼仪:吃饭时,忌将筷子插入碗中,因祭死者才如此;忌筷子跌落在地上;饭热忌用嘴吹,恐将饭粒吹走日后无饭可吃。3、宗教信仰禁忌:忌以手指指神圣物,如神像、菩萨等,恐不恭神明而受惩罚。二月初三祭龙山,禁砍伐山林。进山时不可讲丑话、坏话、不吉利的话,以免得罪山神,遭受跌落、刮伤、禽兽袭击等报应。不可面对社公、社坛、土地公、花婆神位及坟墓解手。违者须杀鸡祭祀,以求神灵宽恕。瑶族瑶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也是一个世界性民族,分布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境内的260多万瑶族人口,分布在湖南、广西、广东等10多个瑶族自治县以及其他一些瑶族乡。传统服饰《搜神记》载,瑶人“绩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瑶族服饰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享有成名,其服饰种类、剪裁、色彩、图案、样式各不相同,各有涵义。瑶族传统服饰以自种棉、自纺织、自靛染、自裁缝。服饰、银饰男简女繁。尤其是图案,形状有十字形、万字形、三角形、四方形、齿状形等,还有飞禽走兽,花草植物等。瑶族长鼓瑶族长鼓,流传于瑶族地区的细腰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早在12世纪的宋代,瑶族人民已能制作长鼓。但不相送、不出售,并且寨寨都有。古时称为“铙鼓”或“铳鼓”。明清两代仍以铙鼓为名,至今有的瑶寨还将长鼓叫作铙鼓。瑶族长鼓制作精细,外形美观,多以燕脂木制作,鼓身呈一长筒形,长83厘米左右,系用一整块木料车旋而成,中腰较细而实,两端稍粗面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体彩绘着云头、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图饰,油漆色调鲜明,极富民族风格,有的还在鼓的两端和腰间系着8个小铜铃。礼仪忌讳瑶族是十分注重礼仪的民族,如果你去瑶族朋友家做客,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忌用脚踏火炉撑架2、忌在火炉里烧有字的纸张3、进入瑶家忌穿白鞋和戴白帽,因为象征丧事4、穿草鞋不能上楼5、不能坐主妇烧火的凳子6、到木排上,忌“伞”,言及“雨伞”时,要说“雨遮”因“伞”与“散”谐音7、遇人伐木时,忌说“吃肉”、“死”之类不祥之语等等8、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9、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苗族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传统服饰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而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银饰苗族银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在这一载体中,融合有来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耳档",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跳脱”,以及从古代饰物中沿袭而来的 “步摇”、“五兵佩”和中国传统的龙、凤、鳞纹样等等。苗族银饰以大为美的艺术特征是不言而喻的,苗族大银角几乎为佩戴者身高的一半便是令人信服的例证。苗族的图腾崇拜,是银饰的重要造型。苗族图腾即与苗族有血缘关系的几种图像。忌讳由于苗族丰富而独特的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很多人都喜欢去苗寨旅游。跟其他民族一样,苗族也会有自己的禁忌。苗族人民忌讳其它民族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他们的自称“蒙”。如果有人当着苗族人的面叫人家苗子,那只怕会为自己招致不小的祸端,很可能招致苗族人们的不满甚至会被驱逐出苗寨!景点推荐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位于青秀区,毗邻青秀山风景区,这里陈列着种类齐全的铜鼓,世界最大的铜鼓“雷纹大铜鼓”就位于其中。这里还有五彩八桂展览,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民族特色服饰和生活用品,展示了广西各个民族的特点。五彩八桂展览是民博的另一个重点展示,占据了整个三楼。所谓“八桂”就是指广西,五彩八桂展览有广西12个民族(包括汉族)最完整的实物展示,内容覆盖了服饰、生活、节庆、手工艺等各方面。白族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传统服饰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重。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配丝绒黑坎肩,右衽结纽处挂“三须”、“五须”的银饰,腰间系有绣花飘带,上面多用黑软线绣上蝴蝶、蜜蜂等图案,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的“白节鞋”。雕刻白族的雕刻艺术闻名于世,主要体现于石雕和木雕。石雕以剑川石钟山石窟和大理国经幢为代表。开凿于南诏大理国年间的剑川石钟山石窟是中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享有“西南敦煌”的美誉。白族木雕主要运用于宫廷庙宇、民居建筑的装饰上,尤以剑川木雕最为出名。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的堂门和木雕屏风就是出自剑川木匠之手。忌讳其实大体上来讲,有些细微的禁忌也是汉族会有的,今天简单介绍下一些比较特别的禁忌。比如白族人非常主动长幼之分,男女之别,连吃饭都是特别有讲究,要遵照他们的安排,而且他们非常爱惜粮食,吃饭的时候,不能掉米粒,掉了也要坚持来吃,不然容易被长辈说,并且吃完饭要注意摆放好碗筷,是对主人家的尊重,也 心生敬意,感谢他们款带自己。傣族傣族的民族语言为傣语,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传统服饰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各地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则因地区而异。傣族妇女均爱留长发,束于头顶,有的以梳子或鲜花为饰,有的包头巾,有的戴高筒形帽,有的戴一顶尖顶大斗笠,各呈其秀,各显其美,颇为别致。泼水节提到傣族,很多人都会想到泼水节。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堪比迈”(意为新年)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泼水节的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忌讳1、水对傣族人民挺重要的,千万不能往傣族人民的井里仍东西,在他们看来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2、傣族人民的卧室是千万不能去的,如果读者朋友们真想进去看的话,那么就要在这家里做上门女婿或者当三年的工人,女人的话也要当上三年的工人。3、傣族人民住的房子都是竹楼,而家里有孕妇的,那么他们都会在主楼门口用一个米字形状的东西放在门口,意思就代表家里有孕妇,外人就不要进来了,读者朋友们看到这个标志就不要进去了,否则后果自负。景点推荐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市区南侧,滇池池畔,是昆明旅游的热门去处。村内有1:1建造的傣族、白族、彝族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而且各有不同的民俗、工艺表演等,一日内就可以遍览云南众多民族的风情。民族村中,以傣寨和彝族村最值得一看。傣寨是进入民族村的第一个村寨,里面种满了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一幢幢精致典雅的傣家竹楼点缀其间。有干栏式的民居楼、风情楼、泼水亭、佛寺、泼水广场等典型的傣式建筑物。温馨提示: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习俗与忌讳,请广大游客朋友前往少数民族聚居地前自行查询相关内容,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各民族服饰特点及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