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丙酮酸激酶中果糖1,6-二磷酸核酮糖结合位点的缺失有什么影响?

  第二篇
物质代谢  第一章
糖代谢  1、每摩尔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时可释放的能量(以千焦计)是  A、3840
B、30.5
C、384
D、28.4
E、2840  2、正常静息状态下,体内大部分血糖主要被下列哪一器官利用  A、肝
B、脑
C、肾
D、脂肪
E、肌肉  3、指出下列胰岛素对糖代谢影响的错误论述  A、促进糖的异生  B、促进糖变为脂肪  C、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  D、促进糖原合成  E、促进肝葡萄糖激酶的活性  4、葡萄糖在肝脏内可以转化为下列物质,除了  A、甘油
B、乳酸
C、核糖
D、酮体
E、脂肪酸  5、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6-磷酸果糖生成  A、1-磷酸果糖
B、6-磷酸葡萄糖  C、6-磷酸甘露糖
D、1,6-二-磷酸果糖  E、2,6二磷酸果糖  6、糖无氧酵解途径中,下列哪种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  A、己糖激酶
B、磷酸己糖异构酶  C、醛缩酶
D、3-磷酸甘油醛脱氧酶  E、乳酸脱氢酶  7、1分子葡萄糖无氧酵解时净生成几分于Atp  A、1
B、2
C、3
D、4
E、5  8、不参与糖酵解的酶是  A、已糖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1  C、磷酸甘油酸激酶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E、丙酮酸激酶  9、糖酵解时哪一对代谢物提供高能磷酸键使ADp生成Atp  A、3-磷酸甘油醛及磷酸果糖  B、1,3-二磷酸甘袖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α-磷酸甘油酸及6-磷酸葡萄糖  D、1磷酸葡萄糖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E、1,6二磷酸果糖及1,3―磷酸甘油酸  10、糖原的1个葡萄糖残基无氧酵解时净生成几个Atp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11、磷酸果糖激酶1的变构激活剂是  A、Amp
B、ADp
C、Atp  D、2,6-二磷酸果糖
E、1.6,二磷酸果糖  12、成熟红细胞主要以糖酵解供能的原因是  A、缺氧
B、缺少tpp
C、缺少辅酶A
D、缺少线粒体
E、缺少微粒体  13、以下哪一种物质可以作为己糖激酶的底物  A、核糖
B、甘露糖
C、半乳糖
D、木糖
E、阿拉伯糖  14、半乳糖激酶催化半乳糖生成  A、乳糖
B、1-磷酸乳糖
C、6-磷酸乳糖  D、6-磷酸半乳糖
E、1-磷酸半乳糖  15、丙酮酸羧化支路中有几种核苷酸成分参与  A、1
B、2
C、3
D、4
E、5  16、下列哪一种酶与丙酮酸生成糖无关  A、果糖二磷酸酶
B、丙酮酸激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醛缩酶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17、2分子丙酮酸异生为葡萄糖需稍耗几个高能磷酸键  A、2个
B、3个
C、4个
D、6个
E、8个  18、必须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糖异生步骤是  A、乳酸→丙酮酸
B、丙酮酸→草酰乙酸  C、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D、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  19、丙酮酸羧化酶的辅酶是  A、fAD
B、nAD+
C、tpp
D、辅酶A
E、生物素  20、肝脏中,果糖激酶催化果糖磷酸化生成  A、1-磷酸果糖
B、6-磷酸果糖  C、6-磷酸葡萄糖
D、1,6-二磷酸暴糖  E、2.6-二磷酸果糖  21、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可被下列哪种物质激活  A、脂肪酰辅酶A
B、磷酸二羟丙酮  C、异柠檬酸
D、乙醚辅酶A  E、柠檬酸  22、下列化合物异生成葡萄糖时消耗Atp最多的是  A、2分子甘油
B、2分子乳酸  C、2分子草酰乙酸
D、2分子琥珀酸  E、2分子谷氨酸  23、能抑制糖异生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索  D、胰高血糖家
E、糖皮质激素  24、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均起作用的酶是  A、己糖激酶
B、丙酮酸激酶  C、丙酮酸羧化酶
D、果糖二磷酸酶  E、磷酸甘油酸激酶  25、肌肉组织参与乳酸循环的乳酸脱氢酶是同工酶  A、lDh1
B、lDh2
C、lDh3
D、lDh4
E、lDh5  26、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与许多维生素有关,但除了  A、B1
B、B2
C、B6
D、维生素pp
E、泛酸  27、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调节酶是  A、丙酮酸脱氢酶
B、柠檬酸合成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α-酮戊二酸脱氢酶  E、异柠檬酸脱氢酶  28、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辅助因子役有  A、fAD
B、tpp
C、nAD+
D、CoA
E、生物素  29、三羧酸循环中不提供氢的步骤是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
D、琥珀酸→延胡索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30、三羧酸循环和有关的呼吸链反应中能产生Atp最多的步骤是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
D、琥珀酸→苹果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31、三羧酸循环中有作用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A、柠橡酸→α-酮戊二酸
B、α-酮戊二酸→琥珀酸  C、琥珀酸→延胡索酸
D、廷胡索酸→苹果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32、琥珀酰辅酶A具有下列代谢作用。除了  A、是糖异生的原料  B、是三羧酸循环中作用物水平上磷酸化的供能物质  C、是合成卟啉化合物的原料  D、氧化供能  E、参与酮体氧化  33、三羧酸循环中作用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  A、Atp
B、Ctp
C、gtp
D、ttp
E、utp  34、三羧酸循环中直接以fA
D为辅醇的酶是  A、丙酮酸脱氢酶系
B、琥珀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异柠檬酸脱氢酶  E、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35、1分子乙酰辅酶A经氧化分解可生成Atp的数目是  A、6个
B、8个
C、12个
D、15个
E、24个  36、丙酮酸氧化脱羧的酶系存在于细胞的  A、细胞液
B、线粒体
C、溶酶体
D、微粒体
E、核蛋白体  37、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反应的酶是  A、柠檬酸合酶
B、延胡索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苹果酸脱氢酶  E、异柠檬酸脱氢酶  38、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别构抑制剂是  A、Atp
B、nAD+
C、柠檬酸
D、脂肪酸
E、乙酰CoA  39、机体可通过添补反应补充的三羚酸循环中间代谢物是  A、琥珀酸
B、柠檬酸
C、苹果酸
D、异柠檬酸
E、延胡索酸  40、1分子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后的产物是  A、草酰乙酸
B、Co2和h2o  C、草酰乙酸、Co2
D、草酰乙酸、Co2和h2o  E、Co2和4分子还原当量  41、1分子α-酮戊二酸在体内彻底氧化时可提供多少Atp  A、12个
B、27个
C、15个1
D、23个
E、24个  42、三羧酸循环又称为  A、Cori循环
B、krEBs循环
C、羧化支路  D、苹果酸穿梭
E、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43、丙酮酸脱氢酶系中包含几种核苷酸成分  A、1
B、2
C、3
D、4
E、5  44、磷酸戊糖途径的重要生理功能是生成  A、6-磷酸葡萄糖
B、nADh + h+  C、fADh2
D、nADph + h+  E、3-磷酸甘油醛  45、肝糖原可以补充血糖,因为肝脏有  A、果糖二磷酸酶
B、葡萄糖激酶  C、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磷酸己糖异构酶  46、糖原合酶催化葡萄糖分子间形成  A、α1→4糖苷键
B、β1→4糖苷键
C、α1→6糖苷键  D、β1→6糖苷键
E、β1→3糖苷犍  47、糖原分子中α1→6糖苷键的形成需要  A、差向酶
B、分枝酶
C、内脂酶
D、脱枝酶
E、异构酶  48、糖原磷酸化酶B的变构激活剂是  A、Amp
B、Atp
C、gtp
D、ump
E、utp  49、糖原上每加上一个葡萄糖残基需消耗高能键的数目是  A、2
B、3
C、4
D、5
E、6  50、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  A、肌肉组织是贮存葡萄糖的器官  B、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激酶  C、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D、肌肉组织缺乏磷酸化酶  E、肌糖原分解的产物是乳酸  51、关于糖原合成错误的是  A、糖原合成过程中有焦磷酸生成  B、分枝酶催化1,6-糖苷健生成  C、从1-磷酸葡萄糖合成糖原不消耗高能磷酸键  D、葡萄糖供体是uDp葡萄糖  E、糖原合成酶催化1,4,糖苷键生成  52、合成糖原时,葡萄糖的直接供体是  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CDp葡萄糖
D、uDp葡萄糖  E、CDp葡萄糖  53、在糖原分解和糖原合成中都起作用的酶属于  A、变位酶
B、异构酶
C、分枝酶
D、焦磷酸化酶
E、磷酸化酶  54、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时,有几步反应需要消耗高能键  A、1
B、2
C、3
D、4
E、以上都不是  55、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  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E、6-磷酸果糖  56、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糖代谢途径是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糖原合成  D、三羧酸循环
E、磷酸戊糖逮径  57、以nADp+h+为辅酶的酶有  A、苹果酸脱氢酶
B、琥珀酸脱氢酶  C、异柠檬酸脱氢酶
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58、下列哪一项不是偶数碳原子脂肪酸不能转变为葡萄糖的原因是  A、乙酰辅酶A不能直接转移到线粒体外  B、偶数碳脂肪酸氧化只能生成乙酰辅酶A  C、乙酰辅酶A不能净生成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  D、生成的乙酰辅酶A只能在线粒体中氧化成Co2和水  E、丙酮酸乙酰辅酶A反应不可逆,所以乙酰辅酶A不能转变为丙酮酸  59、糖代谢中间产物中有高能磷酸键的是  A、6-磷酸葡萄糖
B、6-磷酸果糖  C、1.6-二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E、1,3-二磷酸甘油酸  答案  1、E
2、B
3、A
4、D
5、E  6、A
7、B
8、D
9、B
10、C  11、D
12、D
13、B
14、E
15、B  16、B
17、D
18、B
19、E
20、A  21、D
22、C
23、B
24、E
25、A  26、C
27、E
28、E
29、A
30、C  31、B
32、E
33、C
34、B
35、C  36、B
37、E
38、A
39、C
40、E  41、E
42、B
43、A
44、D
45、D  46、A
47、B
48、A
49、B
50、B  51、C
52、D
53、A
54、E
55、B  56、D
57、D
58、D
59、E
在《糖代谢》的第一期和第二期中,我们分别讨论了糖酵解和糖异生的具体过程。从生理作用上来看,糖酵解和糖异生是两个相反的过程,一个分解葡萄糖,一个合成葡萄糖;从反应途径上来看,他们拥有几乎相同的途径和中间物质——只有特定的三步关键步骤不同。这一期,我们就将讨论糖酵解和糖异生是如何在体内互相协调地发挥作用的。从热力学的角度说,决定一个反应进行方向的是吉布斯自由能变,其取决于该反应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反应物质当时的浓度商——我们已经在《生物能学》部分讨论过。从动力学的角度,决定反应速率的有底物和产物的浓度、酶、温度、压强等条件。化学动力学中由速率方程:v=k\cdot[A]^{α}[B]^{\beta} 其中A, B为底物的浓度,α和β为正的常数,由反应级数决定,k为比例系数。从此方程看出,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相关,而比例系数k的决定由阿伦尼乌斯方程给出:k=Ae^{-\frac{E_{a}}{RT}} 其中A为指前因子,由反应本身决定,E为反应表观活化能,受到酶的影响,R为普适气体常数,T为温度。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除去由反应本身决定的指前因子A,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G0,反应级数α和β,除去常数R,除去在体内保持基本恒定的温度T,我们可以操作的只有底物浓度和酶,而底物浓度我们无法直接改变——因为我们不可能像在化学实验室里一样凭空加入底物或分离产物,因此我们对生化反应的调节都是通过对酶的调节来实现的。对于酶的调节,又可分为调节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两个方面。对于数量而言,我们可以调节编码酶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酶的合成,或通过调节酶蛋白降解的反应来调节酶的降解。对于酶活性,我们有别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和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两种方式。别构调节是指酶的非催化部位与一些化合物结合后导致酶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继而影响酶活性,别构酶催化的反应的产物通常可以充当这种别构调节的化合物,抑制酶的活性。共价修饰最常见的方式是磷酸化与去磷酸化——通过增添一个磷酸基团来抑制或增强酶的活性,水解这个磷酸基团后酶的活性又恢复。本文只讨论对糖酵解糖异生调节的方法机制,至于何时启动何种调节,则是由外来信号决定的。我们将在后续细胞信号转导、激素、代谢总述等章节中讨论。本文我们只默认在某种外来信号的影响下,启动了特定的调节机制。我们对糖酵解和糖异生的调节,是通过对其中三个关键步骤的调节来实现的,因为其它七个步骤都是可逆的——由相同的酶催化、经历相同(互逆)的反应历程,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上说其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速率都由相关底物和相同的酶来决定,我们无法对其进行选择性调节。而三个关键步骤分别由不同的酶来催化,我们便可通过抑制糖酵解的酶来促进糖异生,或抑制糖异生的酶来促进糖酵解,从而实现对两个过程的调节。我们说到要在调节中抑制糖酵解促进糖异生,或抑制糖异生促进糖酵解,那么为何必须是一个促进一个抑制,而不能是同向的调节呢?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二者的生理功能是互逆的,两个互逆的功能叠加起来,就互相抵消相当于什么都没有发生。以一个具体步骤为例:糖酵解:fructose-6-phosphate+ATP\rightarrow fructose-1,6-bisphosphate+ADP 糖异生:fructose-1,6-bisphosphate+H_{2}O\rightarrow fructose-6-phosphate+Pi 如果两个反应都相同程度地发生,那么总反应式:总:ATP+H_{2}O\rightarrow ADP+Pi 相当于水解了ATP而没有做任何事,所释放的能量以热的形式释放,不仅造成了能量的浪费,而且产生的热也会对细胞造成损伤。因此,糖酵解和糖异生必须是一个强一个弱,在促进一个的同时必然要抑制另一个,这两个途径是协同调节的。一、对“葡萄糖 <--> 葡萄糖-6-磷酸”的调节人体内不同组织细胞中总共包含有4中己糖激酶,分别称为己糖激酶一二三四,其中己糖激酶四又称为葡萄糖激酶,因为己糖激酶一二三不仅可以催化葡萄糖事实上也可以催化其它的六碳糖,而己糖激酶四只特异性催化葡萄糖反应。除此之外己糖激酶四(hexokinase IV, or glucokinase)与其它三种的显著区别是己糖激酶四的Km值非常大,而己糖激酶一二三的Km值都较小。Km值为反应速率达到Vmax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值大说明己糖激酶四与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也说明己糖激酶四只在葡萄糖浓度很高的时候才发挥作用。这种酶存在于肝细胞(hepatocytes),因为正如在乳酸循环中我们已经提到的,肝脏与肌肉大脑等分别是合成糖和消耗糖的主要场所,因此肝脏中的己糖激酶只在葡萄糖浓度很高时才发挥作用,启动糖酵解,在正常葡萄糖浓度范围内都只保持很低的反应速率,使得肝脏内糖酵解进行得较微弱,以保证肝脏内糖异生合成的葡萄糖不会立刻被自身大量分解。在骨骼肌、心肌、大脑等能量需求较大的细胞中,己糖激酶的Km值较小,与葡萄糖的亲和力较大,从而实现糖酵解的高速进行,保证能量的供应。用于糖酵解的己糖激酶四和用于糖异生的葡萄糖-6-磷酸酶都是特异性存在于肝细胞的,其基因的表达也受到调控。高血糖、低能量等状况能够促进己糖激酶四基因的表达,而低血糖、高能量等状况则促进葡萄糖-6-磷酸酶的表达。综上,在以合成糖为主要功能的肝细胞中己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差,葡萄糖-6-磷酸酶正常运行,有助于抑制糖酵解和保证糖异生的进行。在需要大量分解糖供能的肌细胞、脑细胞中己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强,糖异生的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实现了葡萄糖分解代谢的高效进行,保证了能量的供应。二、对“果糖-6-磷酸 <--> 果糖-1,6-二磷酸”的调节活化的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有以下几种去路(fates):进入糖酵解分解释放能量、进入磷酸戊糖途径产生还原力NADPH和用于合成核酸的戊糖、合成多糖作为细胞外基质、合成糖原、水解磷酸基团变成葡萄糖,甚至通过各种途径变为其它的糖类。葡萄糖-6-磷酸与果糖-6-磷酸的互变是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几乎为零的可逆反应,可以将两种糖视为同一个平衡体系,对其等而视之。当葡萄糖-6-磷酸通过果糖-6-磷酸变为果糖-1,6-二磷酸之后,便确定地进入了糖酵解过程,因为果糖-1,6-二磷酸只有糖酵解一种去路,并且重新变为葡萄糖-6-磷酸是不可自发进行的。因此催化果糖-6-磷酸变成果糖-1,6-二磷酸的酶就非常关键。磷酸果糖激酶1(phosphofructose kinase I, PFK-1)是控制葡萄糖-6-磷酸进入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拥有多个别构调节位点。ATP是该酶的别构调节剂之一。当ATP结合到PFK-1的别构调节位点上时可以抑制PFK-1的活性,从而抑该反应的进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ATP是该酶的底物,本应促进反应进行,但对于整个糖酵解途径而言ATP是终产物而非底物,因此ATP的作用应当是抑制而不是促进。糖酵解的生理功能是产生能量(通货),当能量过剩时,ATP大量累积,就会结合到PFK-1上抑制糖酵解反应的进行。ATP与PFK-1的结合是动态平衡的,当能量不足时,细胞内ATP浓度下降,结合到PFK-1上的ATP便会释放下来,从而解出对PFK-1的抑制作用,促进糖酵解反应的进行。柠檬酸(citrate)是PFK-1的另一种别构调节剂,它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产物。糖、脂肪酸的代谢产物都是乙酰CoA和NADH,乙酰CoA和NADH分别进入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中进行进一步代谢,当大量乙酰CoA生成并进入三羧酸循环,就将首先生成大量的柠檬酸,因此柠檬酸可以视为细胞内能量过剩的信号,在分析调节时起到与ATP相似的作用。因此PFK-1与柠檬酸的结合将抑制PFK-1的活性,与柠檬酸的解离又将增强PFK-1的活性。相似地,这一步对应的糖异生中的酶是果糖-1,6-二磷酸酶(phosphofructose-1,6-bisphosphase, FBPase-1),这种酶受到AMP的别构抑制,当细胞内能量不足,ATP浓度较低而AMP浓度较高时这种酶的活性便被抑制,从而抑制糖异生的进行,使糖类进入分解代谢提供能量。果糖-2,6-二磷酸(fructose-2,6-bisphosphate)是一种特殊的别构调节剂,它能与PFK-1结合增强其与底物的亲和力,并抑制其与ATP、柠檬酸等别构抑制剂的结合,相反地,当它与FPBase-1结合时能够降低其与底物的亲和力,并增强其与AMP等别构抑制剂的结合。因此,果糖-2,6-二磷酸是一种能够促进糖酵解而抑制糖异生的别构调节剂。调节果糖-2,6-二磷酸的合成和分解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果糖-2,6-二磷酸可在磷酸果糖激酶二(phosphofructose kinase II, PFK-2)的催化下由果糖-6-磷酸反应而来,可在果糖-2,6-二磷酸酶(fructose-2,6-bisphosphase-2, FBPase-2)的催化下转变回果糖-6-磷酸,这就是说,调节PFK-2和FBPase-2便可调节果糖-2,6-二磷酸的合成和分解。激素对这两种酶的调节方式是共价调节,是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与分子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途径,将两种酶磷酸化,而胰岛素则相反,它将两种酶去磷酸化。对于PFK-2来说其去磷酸化形式是活化形式,对于FBPase-2来说其磷酸化形式是活化形式,因此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能够活化FBPase-2,抑制PFK-2,从而促进果糖-2,6-二磷酸的分解,抑制糖酵解,提高血糖浓度;胰岛素能够活化PFK-2,抑制FBPase-2,从而促进果糖-2,6-二磷酸的合成,促进糖酵解,降低血糖浓度。三、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丙酮酸”的调节糖酵解过程中的丙酮酸激酶受到ATP的别构抑制,与上文类似,当细胞能量过剩时该酶的活性受到抑制,糖酵解减弱;当胞浆内ATP浓度较低时,该抑制作用解除,酶活性上升。糖异生过程的调节较复杂,因为糖异生途径中从丙酮酸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转化不是一步反应,而是由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催化经两步反应、一步跨膜转运得到的。线粒体中的丙酮酸,有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yruv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PDH)的催化下变为乙酰CoA和在丙酮酸脱羧酶的催化下进入糖异生两种去路,而丙酮酸脱氢酶受到乙酰CoA的别构抑制,这就是说,当脂肪酸大量分解供能时,产生的乙酰CoA会抑制丙酮酸变为乙酰CoA,从而促进丙酮酸向糖异生方向的转变,因此乙酰CoA是丙酮酸羧化酶的正调节剂,能够促进糖异生的进行。其次NADH/NAD+的增大会抑制三羧酸循环的进行,造成乙酰CoA的堆积,也会促进丙酮酸向糖异生方向进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只受到转录水平的调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低血糖等能够促进该基因的转录并增强其mRNA的稳定性,胰岛素则相反。以上便是糖酵解-糖异生途径的协同调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基因水平的调节,在激素等外界信号的作用下对途径中相关酶、酶的共价修饰蛋白的基因表达调控,也能实现对关键酶的调节,本文不再详述。下一期,我们将讨论糖原的代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磷酸核酮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