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中二十二种因果与地藏因果新经一样吗?

2021-05-27 06:53 来源: 穿梭杭州
原标题:正信正行
为什么《地藏经》是学佛者必修的经典
《地藏经》,我个人过去也学过,但理解很片面,把这部分经当成是祭度幽魂的一部经典,所以仅在盂兰盆会期间诵读它,后来通过学习一些大德的讲解,受到启发,才晓得这部经对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实际上《地藏经》可以说是四众佛弟子必修的经典。为什么这样提?这里讲一下我学习的体会,谈几点依据。
第一点、《地藏经》是佛门的一部孝经
佛门有三部孝经:《佛说父母恩难报经》、《盂兰盆经》、《地藏经》。孝道是佛法的基础,孝亲是做人的基础,度众生就是孝亲的扩大。我们学习《华严经》告诉我们“天下男子是我父,天下女子是我母”。这个就是孝亲的扩充,发展。反过来说,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能够相信他会爱护众生,会救度众生呢?所以,离开孝道就没得佛法,佛法就是孝道的扩展和深入。《梵网经》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师长、三宝。孝顺是至道之法,孝名为戒。这个对于孝道的解释,就非常之透彻了。这部《地藏经》说,地藏菩萨示现婆罗门女、光目女,孝亲度亲的事迹,地藏菩萨正是以一念孝亲之心,而发展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伟誓愿。这个就是给我们修行的人作出了典范。
第二点、《地藏经》是佛陀的遗嘱
佛陀在圆寂前,有两部遗嘱。一部是《佛遗教经》,《遗教经》重点是对出家弟子讲的。它告诉我们佛灭度以后,以戒为师,戒律住世就是佛住世。另外一部遗嘱就是《地藏经》。因为《地藏经》里说,佛对地藏菩萨托孤,在忉利天宫托孤,托的什么呢?这个范围就广了,时间就长了。是从佛灭度后到了弥勒菩萨成佛之前,这一长段时间内所有的众生都包括在内,着重在人道,天道。也体现了佛的悲心之深重,怕我们堕入三恶道,叫地藏菩萨要多方的保护,救度,这个就恰恰像家庭父母临终的时候,谆谆地告诫,反复的叮咛,所以佛陀讲《地藏经》,十方诸佛都来出席,都来赞叹,就显示了这部遗嘱的重要,也说明了十方诸佛对于众生都是如母忆子。因此这部遗嘱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的遗嘱。我们作为佛教徒,必须知恩报恩,体会到佛恩深重啦,很难报答。
第三点、《地藏经》是为人处事的教科书
净业三福第一福就是讲做人,这就是大乘佛法的基础,也是净土法门的基础。《地藏经》首先提出来的就是净业三福,特别是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非常具体,让我们懂得,教导我们不离日常生活来修学佛法,实际上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居家,乃至于出生、死亡、疾病等等日常生活当中应当怎样做,就是《地藏经》告诉我们的。能够依《地藏经》修行,你就能止恶行善,消灾免难。
第四点、《地藏经》是具体讲因果规律的经典
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懂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虚云大师说得很明白“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法概括无余了。”我们今天作为佛弟子,必须明因识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虚云大师提出学道的先决条件,第一个就是深信因果,第二个就是严持戒律,因为你不信因果就守不住戒律。所以这一点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关系都非常密切。《地藏经》对因果谈得很具体,这个是绝对真实不虚,没有信心的人把这部经看成神话,那就错了,那就得不到真实受用。
总 结
从以上四点说明了《地藏经》是佛门的一部孝经,是佛说的遗嘱,是做人处世的教科书,是学习因果的重要经典,所以我们从这四个方面就可以说明这部经典应是佛弟子必修的经典。
来源:南海普陀山佛教
360°参观温州市护国寺全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来源:雪球App,作者: 寻找交易密码,(https://xueqiu.com/1179176259/179276206)
《地藏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母亲说的法,主角是地藏菩萨,也是度母。所有的佛菩萨鬼王天主地主都有母亲,可以说地藏经集合了所有宇宙的力量,集合了所有佛,所有佛菩萨,所有天主,地主,鬼王,一切力量,都会自愿自觉地来护持这个法,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力量。应该说《地藏经》是佛子必读之经,是终身持有的佛经。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定自在王菩萨问释尊有关地藏菩萨过去因地修行事宜。菩萨过去生为小国王,发愿若不先度脱罪苦众生,令得安乐,得至菩提,则不成佛。又菩萨过去生为光目女时,其母犯杀生、毁骂2业,堕地狱报。光目为救其母永离三恶道及下贱、女人身之苦,于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发愿度脱三恶道及一切罪报众生,方成正觉。最后又提到地藏菩萨依此阎浮提众生造业感果的差别,而施以种种不同方便教化。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解)佛说地藏菩萨的教化阎浮提众生,造业感报的事。这是本经的第四品。
(释)阎浮提是树名(树形注见前),我们的南赡部洲,依这树立名的。众生本是通指九界的,现在指明阎浮众生,就是专指我们的世界上的众生。月中的黑影,就是这阎浮树影,月亮本是光明清净的,被这树影一来,遮染得不十分清净了;很似我们众生的心,本来是清净的,现在一寄生到阎浮世界,便像树影遮染月亮一般的不清净了。心不清净,便从身、口、意中,造出善业、恶业等业来,由各种的业力,感召成各种的因果。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力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
(解)这时候,地藏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我承了佛、如来的威德和神通力量的缘故,能够满遍百千万亿的世界,分别现出这个身体和形状,救济超拔一切受了业报的众生,倘若不是仗了如来大慈力的缘故,就不能够做出像这样的变化来了。’摩诃萨。(注见前)
(释)前品圣母问地狱的时候,正是地藏菩萨受了佛的咐嘱以后,还没有对佛说完别的话,被圣母插嘴一问,地藏菩萨所以先回答他,粗说无间狱一段的情形。现在圣母问罢了,菩萨自然仍旧要对佛去说从前未说完的话了。威是四无畏,神是六神通,力就是十力。菩萨本是没有这样威力和神通的,现在他既然承受了佛的咐嘱,所以佛就给他各种广大的威力、无穷的神通和分身的变化,好使得他救尽业报的众生。
【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众生,遣令度脱。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解)‘我现在又承蒙了佛的付嘱,一直到阿逸多成佛已来,六道里面的众生,都遣使我令他们度脱。唯然!世尊!愿你不必有一种忧虑的心怀。’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
(解)这时候,佛又告诉地藏菩萨说:‘一切众生,还没有得到解脱的呢,他们的性理和意识,是没有一定的,从恶习结成的业,从善习结成的果,一时会做善事,一时又会去做恶事的,这样的做事,都是追逐著他们所际遇的环境而发生的,像车轮一般,旋转在天、人、畜、鬼、狱五道里,没有暂时休息的,一动就要经过微尘数的劫数,受了他迷惑住、障蔽住的苦难。
(释)阿罗汉,是小乘的解脱,佛是大乘的解脱,没有修成证果,没有解脱的人们,都是性识不定的。性有习惯性、理性二种,识也有这样的二种,元体是随著性识而转变的,从贪、嗔、痴的恶习惯,造成三恶道的苦果,从施、仁、慈善习惯,造成人、天二道的乐果。可怜我们被习惯障蔽了真心的众生,忽上天堂、忽落地狱,忽上忽落,像辘轳一般,旋转不已的在五道里面,受尽无穷的苦恼,虽经千万劫也不肯觉悟的。一颗无明的妄心,追逐著一切虚幻的境界,一息不停的变动,障蔽住你本来所有的佛心,使你不能了生脱死,得著解脱,长劫的生在五道里受种种苦。修罗道,业障更重,永不得解脱的,所以只说五道。
【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或暂出,又复遭网。】
(解)‘像鱼在网里游戏著一样,视作恶劣的习性,将以为是得了长流水了;刚才有脱离的机缘,又跳入去了,暂想跳出罗网,又复遭遇著网罗了。
(释)鱼,是比仿五道里的众生;网,是譬喻三界是笼罩住的网。因为我们迷醉了的众生,追随著性识业力的迁流,见著一切虚伪的外境,不知扰乱了自己的本性,反转像游鱼得著长流水一般的快乐,永远不肯舍弃这可爱的长流水,就是永远跳不出三界的罗网。唉!昏死了的鱼呀!要知道这可爱的长流水,永远笼罩在网的里面的,请大家赶快跳出这罗网,在网外就是真正的淳澄不涸的清净水了,自然永不会再遭罗网的了,岂不是得到真实的快乐么!你若要出这罗网,就从此舍弃这可爱而虚妄的长流水,自然就可以跳出了。脱入暂出,是比喻行善的,虽是升到天道,因为是仍旧不知道跳出这三界的罗网,又复遭网,譬如天福享尽,而又堕在三恶道里了。
【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解)‘因为有这一等类的众生,当然使吾忧愁挂念,但你既然发了这种心,要了毕这从前所发的愿,以及累劫所立的重誓,要广大的度尽这一辈的罪苦众生,我还有甚么忧虑呢?’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已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解)说这样话的时候,会中有位大菩萨,名叫定自在王,对佛说:‘世尊!地藏菩萨,累劫以来,他各种所发的是什么样的誓愿,现在蒙你世尊这样殷勤的称赞他、叹美他,唯愿世尊,约略的说一说。’
【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解)这时世尊告诉定自在王菩萨说:‘当心的听!仔细的听!听罢了,好好的去思念。吾当然会给你分别解说的。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
(解)‘他乃是既往,已经过去的,无量数、千万亿数、不可以说尽的劫数以前,这时候有一尊佛,号叫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是成了佛,应该受天人的供养。正遍知,佛有正知、正见,遍知法界的智慧。明行足,身业、口业清净随意,得万行具足。善逝,即是涅槃,长揖三界,永脱轮回。世间解,佛世世出现世间,都能解脱的。无上士,说佛的智慧无上。调御丈夫,说佛的化众有度。佛度人天二道的众生最多,所以说天人师。佛为世上所共尊的,所以称世尊。佛的寿命,有六万劫,他没有出家的时间,曾做过小国的国王,给一个邻国的国王做朋友,同伴修行十善业,饶益当时许多的众生。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解)‘他的邻国里面,所有的人民,多数是造诸般恶业,一天两个国王说起了这事情,都想用一种计划,广大的设立方便法子,议决了就都发起愿来,一个国王说:“愿我早些成了佛道,应当来度脱这一辈的人民,要使得他没有一个剩下。”一个国王也发愿说:“倘若我不先度尽了应受罪苦的众生,得到安乐,先成佛道,我终不愿意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解)佛告诉定自在王说:‘一王发愿,要早成佛的,即是一切智成就如来;一王发愿,要永久的先度尽罪苦众生,不愿意先成佛的,即是地藏菩萨。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
(解)‘还有于过去的,无量数的阿僧祇劫,有一尊佛出世,名叫清净莲华目如来,他的寿命的长有四十劫。
(释)佛有三十二种好相,因为佛诸恶都断净了,众德又都圆满的,所以他的面,像净满的月亮一样;他常常以慈悲的眼光,察看众生,所以他的目睛像清净的莲花一样。
【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
(解)‘像法的中间,有一尊罗汉,用修行的福德,来度众生,看他的因果依次的教化凡人。一天,遇到一个女人,名字叫做光目的,恭敬的设了饭食,去供养他。罗汉问他:“你愿意要做怎样的一等事情?”光目回答说:“我以母亲死亡的一日,出资财为他修福,救拔他,但是不知道我的母亲,现在生在什么去处?在怎样的趣向里面?”
【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
(解)‘罗汉听了他的话,就很怜愍他,为他静坐著入定观察,见了光目女的母亲,堕落在恶趣里,受了极大的苦恼。罗汉就问光目女说:“你的母亲在生时,做了怎样的行业?现今在恶趣里,受了极大的苦楚。”
【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解)‘光目女回答说:“我的母亲所有的习惯,专门欢喜啖吃鱼鳖一类,所吃的鱼鳖都是多啖吃他的子,或者炒,或者煮,恣意纵情的啖吃。计算他的性命的数目,就是一千万也还要加倍。尊者!发发慈悲,怜愍我,怎样的可怜我,救救我的母亲?”
【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
(解)‘罗汉很愍怜的为他作出方便法子来,劝光目说:“你可以用志诚的心,念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名号,再去塑画这佛的形像,生存和死亡的人,都可以获得好的果报。”
【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
(解)‘光目女一听这话,即刻舍弃他所爱的物,售去得钱,就去寻人请他画了佛像,而供养起来,又复生出志诚恭敬的心意,悲泣的瞻望著,恭敬的礼拜著。
【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
(解)‘忽然于夜间的后梦中,见了佛的身体,像黄金般的颜色晃曜著,又像须弥山放出大光明一般。告诉光目说:“你的母亲,不多久,应当生到你的家里来了,方才觉到饥寒,就会说话了。”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解)‘以后他家内的婢女,生了一个男子,未满足三日,果然会说话了。见了光目,就稽了首,悲惨的哭泣著,告诉光目说:“生死作业的因缘果报,都是自受的。我是你的母亲,长久的住在暗冥的地方。自从和你分别以来,累次的堕落大地狱里,蒙你修福的力量,方才得著投生,做下贱人,又复很短命,年寿只有十三岁,死了还要堕落到恶道里去,你有怎么计策,令得我可以脱免了这罪业?”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解)‘光目女一听了他的话,知道是他的母亲无疑的了。哽咽悲哀的啼哭著,对婢女的子说:“你既然是我的母亲,应该知道你自己本来所作的罪业,是作了何种行业,堕落于恶道里的?”婢女的子回答说:“我以杀害生命、谤毁咒骂二种的恶业,受这果报的。倘若不是蒙你替我修福,救吾的苦难,以这恶业的缘故,不能够解脱的。”
【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解)‘光目问他说:“地狱的罪报事情,你说给我听听,是甚么样的?”婢女的子回答说:“这样的受罪受苦的事情,我也不忍心去称说,倘若要说出来,就是一百年、一千年之中,也是说不尽的。”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
(解)‘光目听罢,更加放声的啼泪号泣起来,而望著天空说:“维愿我的母亲,永远脱离地狱,完毕了十三岁的寿命,更没有重大的罪业,以及不更经历恶道里去。”
【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涂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解)‘光目继续说:“十方的诸位佛呀!请发发慈悲哀愍我,听我为我的母亲所发的广大的誓愿,若得我的母亲,永远脱离了三途恶道,及这样的下贱,乃至于连女人身也永劫的不再做受。
【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解)‘“愿我自从今日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画像的前面,却在后世的百千万亿的劫数中,应有的世界里,所有的地狱以及三恶道里的诸类罪苦的众生,发誓的情愿去救济超拔他们,令他们都脱离了地狱的恶趣,以及畜生、饿鬼一等,像这样应受罪报一等的众生,都令他成了佛,我然后方才成佛(正觉即是成佛)。”
(释)饿鬼道,是很苦的,在无量千劫之中,也得不到浆水饮食的,他的咽喉像针一般细,腹又像山一般大,倘若得到一些饮食,一到腹里,就变成火了;这都是世人悭贪钱财,不肯施舍穷人,所得的果报。
【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解)‘誓愿发罢了。很具全的,听得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诉他说:“光目!你真的是大慈愍了,会想出这美善的方法来,为了你母亲发出这样大的誓愿。吾观察你的母亲,这十三岁的年寿完毕,舍弃了这报身,就到梵志的地方去,年寿也加长了一百岁;过了这梵志的报应后,应当生到无忧国土去,那寿命也长得算计不来的劫数了;然后再成佛果,广大的度脱人道天道的众生,像恒河沙一般的多。”’
【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解)佛告诉定自在王说:‘这时候福度光目的罗汉呢?就是无尽意菩萨;光目的母亲呢?就是解脱菩萨;光目女呢?就是地藏菩萨。
【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
(解)‘在于过去的久远劫中,都像这样的慈愍,发了恒河沙数的愿,广大的救度众生。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解)‘还没有到来的世间中,倘若有男子女人,不做善事,而做恶事的,乃至不相信因果的、邪淫妄语的、两舌恶口的、毁谤大乘的,像有这样诸般恶业的众生,死了必定要堕落在地狱恶趣里去的人,若遇到有善知识的人,劝令他在一弹指的时间,归依了地藏菩萨,这诸多的罪恶众生,就得著解脱三恶道里的果报了。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解)‘倘若能发志诚心归依、敬重地藏菩萨,以及去瞻仰礼拜他、称赞叹美他,用最好的香、最好的花、好的衣服、各种珍贵的宝贝,或用著清洁的饮食果品等,去供养他,像这样子奉承他、服事他的人,死了以后,可以在未来的百千万亿的劫数中,常常生在诸重的天上,受最好、最妙的快乐;倘若天福享尽了,再降下人间来,还可以在百千劫里,常常做帝王,还能够记忆明白他前几世的命运,和因果本末的事情。’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
(解)佛叫著说:‘定自在王!因为是这样的,所以地藏菩萨有这样子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广大福利罪苦的众生。诸位菩萨!应当记住这部经,大家广大的宣扬、流传、散布这部经。’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我等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必能承佛威神,广演是经,于阎浮提利益众生。定自在王菩萨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解)定自在王对佛说:‘世尊!维愿你没有忧虑的心意,我等千万亿的大菩萨,必定都能够承受了佛威福的神力,广大的演说这部经,在于阎浮提地方,去利益他们的众生。’定自在王菩萨对世尊说罢了,合了掌,很恭敬的作了礼,退回原坐了。
【尔时,四方天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于久远劫来,发如是大愿,云何至今犹度未绝,更发广大誓言?唯愿世尊为我等说。】
(解)这时候东西南北的四天王,都从坐位中立起来,合了掌,很恭敬的对佛说:‘世尊!地藏菩萨从这久远劫以来,发了这样的大愿,说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把众生度完,他还要发这广大誓愿的说话呢?唯愿你世尊,为我们说一说。’
(释)四天王,是保护四大洲的,东王,提头赖吒,翻名叫持国,能维持国土,管领乾闼婆(翻名义是天帝的乐神)的、富单那(翻名是说主热病的臭饿鬼);南王,毗留勤叉,翻名叫增长,令人民善根增长,管领鸠盘荼(翻名是梦魇鬼)、薜荔多(翻名是劣的饿鬼);西王,叫毗留博叉,翻名叫杂语,能说各种的话,管领毗舍阇(翻名是啖精气鬼、颠狂鬼)、毒龙(有眼、声、气、触曰毒);北王,名毗沙门,翻名多闻,是说福德的名,闻于四方,管领夜叉(翻飞行鬼)、罗刹(翻名可畏的暴恶鬼)。四天王,各有九十一子,名字都叫因陀罗,都有很大的神力,现在都在会听说法,听到地藏菩萨自从久远劫来,发了大愿,到现在还没有度尽众生,还要重发誓愿,究竟还是愿力的不坚呢?还是众生的难度?所以要发问了。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众等,广利益故,说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
(解)佛告诉四天王说:‘很好!很好!我今天为你们,以及未来现在的天人众生等,演说广大的利益的缘故,说这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里,生死六道的中间,慈悲哀愍的救拔、度脱一切的受罪受苦的众生,行出方便的事情。’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解)四天王说:‘哦!是的。世尊!我们极愿意、极欢喜要听这话。’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慈愍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
(解)佛告诉四天王说:‘地藏菩萨自从久远的劫数以来,一直到现在,度脱众生,还没有完毕;他的愿,是为了慈悲怜愍这世界,受罪受苦的众生,再观瞧还没有来的无量数的劫中,他的作业的恶因,像蔓草一般的延牵著,不肯断绝;以是为了这个缘故,所以又要发出重大的誓愿来了。
【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
(解)‘因为是这样的,所以菩萨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国土之中,设出了百千万亿的方便,而为教化众生的事情。’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解)佛叫著说:‘四天王!地藏菩萨,倘若遇著了有杀生的人,就给他说:“这是宿世的祸殃,你将来要受短命报应的。”若遇著窃贼和强盗,就给他说:“你们这种人,将来要受贫穷苦楚报应的。”倘若遇著了邪淫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受投做孔雀、鸽子、鸳鸯报应的。”
【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
(解)‘若遇著骂人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受自己眷属,给你争斗诤讼的果报。”若遇著了讥毁谤讪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受哑子,或口上生疮的报应的。”
【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
(解)‘若遇著了白著眼睛,发怒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受容貌丑陋、身肢残废的报应。”遇著了悭吝贪财的人,给他说:“你将来要求谋衣食等事情,要受违你的心愿的报应。”倘若遇著了饮食没有节度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受饥饿口渴、生咽喉病的报应。”
【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
(解)‘若遇著畋猎恣情的人,就给他说:“将来你要受惊吓疯狂丧命的果报。”倘若遇著了违悖忤逆父母的人,就给他说:“将来你要受天地的不容,犯劈杀的报应。”若遇著了放火烧山林草木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受癫狂痴迷自杀取死的报应。”若遇著从前父母,或是后来的父母,凶恶很毒的,鞭挞非亲生的儿女,就给他说:“你将来投生来做他的儿女,也要受他这样鞭挞的报应。”若遇著了用网捕捉鱼鸟雏卵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也要受骨肉分离的报应。”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
(解)‘若遇著了毁谤三宝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受做瞎子、聋子、喑哑人的报应。”若遇著了看轻佛法、欺慢佛教的人,就给他说:“你死了要永久的住在恶道里受报应的。”若遇著了破坏挪用常住东西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在亿万劫的轮回,和地狱里受报应的。”若遇著污渎梵行、怨诬僧伽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受永生做畜生的报应。”
(释)佛如医王,法如良药,僧如治病人;别的都可以救治,惟有这起了谤毁三宝恶毒的病,一切诸佛都没有救治你的方法了,只好任你去入恶道受苦,等到转世来,还是一个又盲又聋的哑人,使你永不得见、永不得闻、永不得赞三宝。以下各种的罪业报应,都很重的。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解)‘若遇著用滚汤猛火泡炙生物的毛、羽,或斩他的头,或斫他的脚,像这样杀伤生物性命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转世来,照样的要受这报应的。”若遇著破戒偷荤吃的僧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受做了禽兽,还要挨饥饿的报应的。”若遇著没有道理毁坏东西、乱用金钱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受所要求的东西,都会阙绝得一些没有的报应的。”若遇著了自高自傲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受做低卑的下贱人的报应。”若遇著搬弄是非,使人家争讼斗乱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受无舌百舌的报应。”若遇著邪见的人,就给他说:“你将来要受投生到边境地方去的报应。”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解)‘像这等的阎浮提众生,身、口、意所作的业恶习气的结果,有百千种不同的报应,今天粗略的说说。像这一等的阎浮提众生,作业的感应,相差的分别,地藏菩萨行百千种的方便,而教化他们的。
(释)果有三种:一是果报果,一死就落地狱;二是习气果,投生人间,受短命邪见的报应;三是增上果,是自心专造十罪业的,对于一切的外物,没有恶习。
造业有四种报:一是现报;(是今生作业,今生受报。)二是生报;(今生作业,来世的后生受报。)三是后报;(今生作业,后二、三世受报。)四是无报。
无报也分四种:一是时定报不定;(时已决定,报还可以转改,故不定。)二是报定时不定;(业报已决定,但是时间还可以转改,故不定。)三是时报俱定;(业也定,时也定。)四是时报俱不定。(因业没有决定,所以时报都难决定。)
众生的作业,有先起念而后去作的,名作具足;倘若先不起念,直接的作去,名叫作事不具足;所以有时报俱定的,时报不俱定的分别。
【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是故汝等护人护国,无令是诸众业,迷惑众生。】
(解)‘这诸般众生,先受了像这样一等的果报,在后堕入地狱,动经劫数,一时没有出狱的期限。因为是这样的,你们要保护人、保护国土,不要令这诸般罪业,迷惑了众生。’
(释)嘱咐四天王,叫他们保护众生,不使众生迷惑,即是叫他们保持众生养心的四谛。因为众生从见、思的迷惑,毁坏内心的清净境界,心王逃亡,六贼扰乱,就任意的造作恶业了。
【四天王闻已,涕泪悲叹,合掌而退。】
(解)四天王听罢了,流出涕泪,都很悲叹的合了掌,退下原座位。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完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过一些,所以便“理所当然”地当起“小先生”来了。在教、学《地藏经》的过程中,我深深被地藏王菩萨那种先人后己、不畏艰险、坚韧不拔、大智大勇的无私无畏的精神所感动,在佛前发了大愿,愿我同地藏王菩萨一样,“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时,还在初中时期。这也可以算是我最早接触《地藏经》的缘起罢!
近来在读经的过程中,再次细读一遍《地藏经》。在静思默虑的境界里,恍惚心有所悟。本来么,我总以为《地藏经》只是超度亡灵,特别是救拔地狱及饿鬼、畜生三恶道罪苦众生的经典。正因为救的是最下层、最痛苦的众生,才体现了地藏王菩萨的誓愿深重及悲心深切。但是通过近来研读《地藏经》,发现《地藏经》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又有两个全新的体会:一、《地藏经》是佛经中的孝经,佛教是真正的尽孝之教。二、《地藏经》给出了一个根本菩提大法--念佛法门。十方诸佛以此法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方诸佛以此法门,度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上求下化之能事,于此法门毕矣。
曾经听到不少关于佛教无孝的歪理。持此论者以为:佛教徒,特别是出家二众,辞亲别家,不能孝奉双亲,以为此是不孝之表现。殊不知,本师释迦文佛曾亲自扶柩为父送葬;莲宗祖师实贤著“劝发菩提心文”以报父母恩为发心之第二因缘。特别是地藏王菩萨,世世化身为孝子孝女,以念佛的功德力,下地狱救度父母升天,这不是孝道是什么?更进一步讲,出家二众及发大心的菩萨为救一切众生,也就是救度无量生死以来的一切生身父母,暂时辞亲别家,努力修行,以达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报佛恩,度众生的菩提大愿及救度一切生身父母的大孝。譬如说:作为政府官员,作为思想工作者,虽然他们不曾种一棵稻、栽一株棉,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对历史的贡献却是无可低估的。同样,作为出家二众,虽然暂时不能常伴双亲以行孝道,但由于自身的修持,由于对外的劝化,却为救度无量生死以来的生身父母作了极大的贡献。这是彻底的、完全的大孝,这才是真正的孝道!佛教的最高目标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也就是体现了真正的孝道。所以说,唯有佛教才是真正的贯彻了完全、彻底的孝道,唯有佛教才是真正的尽孝之教。《地藏经》一开始就讲到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报生母之恩而到忉利天为母说法;地藏王菩萨世世化身,救度生身母亲出离三恶道之苦而得人天乃至成佛的福报。地藏王菩萨提出念佛法门令一切众生(亦即累世一切姻亲),念佛得离生死苦海、乃至成佛的至孝之道,正是说明《地藏经》乃是佛门之孝经也。
念佛法门是佛法中最根本的法门。佛法的根本道理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最简单讲,就是上求佛道:彻见自己本有的清净自性,亦即一切诸佛的清净佛性;彻悟自己本有的清净智慧,亦即一切诸佛的清净佛慧;彻证自己本有的清净功德,亦即一切诸佛的清净佛德,就是下化众生:发愿度一切众生尽皆成佛,而自己亦无执著度生之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方是一切诸佛出世的本怀,也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归宿。而念佛法门恰恰圆满了这上求下化的菩提大愿。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理由如次:
1)《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中云:“如来所以兴出于世间,说彼佛(引按:指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真实功德、光明名号、利益大事因缘。”藕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云:“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这说明念佛法门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得菩提大法,亦即一切诸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法,亦即佛法中之根本法门。
2)《观佛三昧经》中云:“佛告父王:谓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同经又云:“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佛劝其父王,不仅是孝,亦是以根本大法奉献于父母,以报父母恩也。可见此法门之殊胜。
3)《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发愿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文殊菩萨亦发愿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上上之根基,谁能超过此两位圣者?而此二圣皆发愿临终往生极乐。《观无量寿佛经》云:“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引按: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应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十恶五逆之人,得逢善知识劝令念佛,亦能往生,可见此念佛法门真乃“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足畅一切诸佛“为令一切众生悉皆成佛”之本怀也。
4)《十往生经》云:“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净修捷要》云:“大势至菩萨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人,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佛说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念佛之人有阿弥陀佛遣二十五位大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处护持行者,又有大势至菩萨威德摄受,复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故能远离魔难,安稳修持,仗他力妙法,化险为夷,故名易行道。其他种种法门,全凭自力,末世修行,多诸障难,稍有执著,便失正见,即入魔途也。
5)《无量寿经》云:“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此法”即指念佛法门。以此念佛法门,令众生即念而离念,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无念,即凡成圣。故《疏钞》云:“越三祗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一句弥陀圣号,横遍十方,竖穷三世,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能令具缚凡夫,即此妄心,持佛名号,换却亿劫妄想杂念。念得纯熟,顿忘能所,暗合道妙,直达圆教八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之无生法忍也。以此念佛法门巧入无生,故易行;其他法门正入无生,故名极难行也。
由上所述可知,念佛法门是一切诸佛大事因缘成办之关键。此法门畅佛本怀,度生要道;转染成净,返妄归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他力妙法,离障易行;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乃释迦如来一代时教之全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大法,末世一切种种根基众生,了生脱死之根本大法。
《地藏经》自一开始大长者子发愿,婆罗门女及光目女救母,是地藏王菩萨教导众生、救度一切罪苦众生的根本大法──念佛名号;全经最后,以地藏王菩萨为一切众生行大利益事,给出令一切众生最终成佛的根本大法──念佛名号。由此可知,《地藏经》真是给出了一个根本的菩提大法──念佛法门。
《地藏经》是一部什么样的经典呢?
从《地藏经》的意义来看:《地藏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入灭前的托孤咐嘱经。他把自佛灭后直至弥勒成佛之间的一切天人及恶道众生,统统托付给地藏王菩萨,令其劝化向善,直至发菩提心成佛,了佛本愿。《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地藏经》是人天的因果经。经中,地藏王菩萨广述造恶乃入三恶道之苦因;为善乃入人天善道之乐果;发菩提心行善、乃至修持念佛法门,是了生脱死、直至成佛的正因。使一切众生知苦而断集,慕灭而修道也。
从《地藏经》的经名来看:《地藏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愿力不可思议。以不可思议之愿力,愿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愿度一切众生最终成佛。此“愿”亦为一切佛菩萨之根本大愿,故称“本愿”。一名“地藏本行”,有愿无行,是为空愿。地藏菩萨发大誓愿,身体力行,从无量生死以来,至无量大劫以后,世世入三恶道度一切罪苦众生,难行能行。此“行”亦为一切佛菩萨之根本大行,故称“本行”。一名“地藏本誓力”,以愿起行,以行感力。以不可思议的大愿大行,感得不可思议之大誓力,远超一切菩萨,故得本师释迦文佛数数赞叹。《阴持入经》云:“力应以何为义?无能坏为力义,有所益为力义,能得依为力义。”地藏王菩萨威德神通智慧不可思议,不为天魔所坏;能利益一切人天及六道众生;有无穷胆识,勇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救度众生,能为一切人天六道众生之所依怙,所以称为“本誓力”。
从《地藏经》的五重玄义来看:释名,是以“人法”为名。“地藏”为人名,“本愿”(或“本行”、“本誓力”,义同)为法。辨体,以实相为体,故知此为大乘经典也。明宗,以明因果为宗,以愿力度生为宗,故全经广述因果,知苦乐之因果,故有大愿度生之举也。显用,以改过迁善,进而断惑证真为用。故知此经亦“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圆顿经典也。教相,以会权归实为其教相。教相者,分“化法”:藏、通、别、圆,及“化仪”:顿、渐、秘密、不定也。依前“显用”之分析,吾意以为此经乃至圆至顿,兼顾“藏、通、别”及“渐、秘密、不定”也。何以故?以此经“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复以念佛法门接引上上根之利根众生也。上上之根,闻之顿开佛慧,速成佛道;下下之根,闻之渐种善根,终成佛道也。
总之,《地藏经》是一部不可思议的大乘圆顿法门之经也。
《地藏经》全经大纲如下:
《地藏经》分三卷,共十三品。每几品合成一大段,每一大段都各有深义。第一大段是:“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及“分身集会品第二”这二品,说明地藏菩萨是下化众生的人天幽冥教主。为什么呢?因为大士分身无量:上至天宫、中至人道、下至地狱,以孝道行化,以因果劝世,令一切众生离三恶道得生人天也。第二大段是:“观众生业缘品第三”、“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及“地狱名号品第五”这三品,说明地藏菩萨所教化的对象。这对象便是那些不孝双亲、不敬三宝、造业受苦的众生。同时,也是说明一切众生轮转六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无明妄想导致身、口、意三业所致。第三大段是:“如来赞叹品第六”、“利益存亡品第七”、“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这三品,说明以什么因缘可以度化众生离苦趣、升人天,亦就是烧香供养、诵经礼拜、造幡造像、布施塔庙等功德也。第四大段是:“称佛名号品第九”、“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地神护法品第十一”、“见闻利益品第十二”及“嘱累人天品第十三”这五品,畅说一切诸佛的本怀──令一切众生尽皆成佛之正因。此正因便是念佛法门。一切众生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而助因便是布施,财、法、无畏之三施也。以此正、助二因,可令一切众生返妄归真,返染成净,终至成佛也。
阅读《地藏经》如能把握此全经之脉络,则全经之大旨自可了然于胸矣。
最后,再谈谈有关译白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说明的是注解的问题。注解我是依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进行注解的。对于那些在《佛学大辞典》里找不到的词汇,就参考圣一法师及宣化上人对《地藏经》讲解的内容加以注释。我注解的词汇量大,注解得也比较详细,目的是为了使初学者能更多地通过本书来了解一下佛学的许多基本名词。因为佛教中基本名词太多,换句术语讲,就是“名相”太多。法相宗就是大量地讲解佛教名词的一个宗派,《大智度论》也可说是解释名相较多的一部论著。另外,佛教的词汇有时在形式上同世间法的完全一致,而在内涵上却大大不同。这也是把注释搞多、搞细的原因之一。
其次,讲讲译白的问题。经中有不少的词,不是用简单的几个词就能把它白话化了的,然而又不能不讲的,如“善知识”等,实在没有相应的现代词可以代替,只好直引其词,归入注解,由注解来详说。有的勉强可以用几句话来说明的,如“如是我闻”、“谛听”之类,则尽量用现代文来表达,以期起到译白的作用。除了词义之外,句义也很关键。经中可以用一、两句话讲清,但译白却不可能用几句话来讲清。若不讲清,则失去译白的通俗易懂性;若要讲清,又如横云断山似的,插进一段话,把文气一概砍断。为此,我采取“引注”的方式,即在需要说明意义的那句话之后,加上一个“*”号,在当页的末端用一细长横线加在正文的左下角,在细横线底下,用“*引注:”把要说明的话表达出来。这样,既说明了问题,又不割断了文气,使文章的可读性增强。
以前第一次写作《无量寿经白话》时,是先写成译白,然后加以注解。后经黄念祖老居士提醒后,在第二稿就增加了注释,直到最后定稿。以后的《金刚经白话》及这次的《地藏经白话》的译白,都作到先把全经的词句进行注释,在明了全经意义的基础上再改写白话,可以使“白话”与“注释”相一致,令译白更加准确。
这次译白的工作进行得很快,很顺利,不能不说是佛力加被的缘故,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地把注释及译白全部完成。另外不得不提出感谢的是,在誊写稿件上,心健居士承担了全部誊稿的工作,特在此随喜赞叹,回向法界。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惭愧行人三宝弟子王智隆顶礼
时一九九七年九月一日地藏王菩萨圣诞日
分类:佛经  书名:《地藏经》  作者:王智隆居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藏经中二十二种因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