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2016)?


时空涟漪。这就是全世界都听到的黑洞融合。2016年2月,研究人员宣布他们首次直接观察到引力波。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与处女座合作研究项目认为,这个信号源自两个黑洞的融合,如果把这两个黑洞的死亡旋涡转化为音波,就是“啁”的一声响。2016年6月,这两个研究团队公布了第二个融合的声响,所涉及的两个黑洞的质量相对要小一些。之后,LIGO的探测仪因为要升级而关闭,并于当年11月重新启动,开展第二轮观测。欧空局也在2016年6月成功地测试了激光干涉仪空间天线探测器项目,证明了轨道运行引力波探测器的可行性。
诺贝尔奖。2016年10月,大卫·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德里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利用拓扑概念从理论上研究凝聚态物理取得重大发现。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已经解释了量子状态物质现象,比如说,量子霍尔效应和超流体相变。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让-彼埃尔·索瓦、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和伯纳德·费林加,他们设计并合成了分子机器。在为这些纳米技术成就颁奖的时候,诺贝尔奖委员会挑选了理查德·费曼1959年在美国物理学年会晚宴后的演讲,题为《底层还有充分的空间》。
750GeV碰撞的起落。201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研究人员意外目击了几例超强现象,即所谓的双光子事件,其能量为750GeV。这给他们带来了突破标准模型的希望,一种新型物理学会因此而产生。通常,这样的隆起如果只是偶尔出现,在统计上会受到严格检查。可这是两个独立团队ATLAS(超环面仪器实验)和CMS(紧凑渺子线圈实验)观察到的相同现象,就进一步增加了这样的希望。
粒子理论学家得开动他们的大脑,撰写几百篇论文来解释这种异常会是什么,其中的一个解释大家比较赞同,认为这是一种新的粒子,称它为双伽马,由成对的光子衰变形成。但是,两个团队于2016年8月利用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没有发现异常现象,这表明2015年的那个隆起属于统计上的巧合。
名流元素。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为4个新确定的元素命名:113号元素叫Nihonium(Nh),115号元素叫Moscovium(Mc),117号元素叫Tennessine(Ts),118号元素叫Oganesson(Og)。命名工作于2016年完成,官方确定了几个荣誉性的名称,Nh代表日本(亚洲国家发现的第一个元素),Og代表俄罗斯物理学家奥伽涅申(Oganesson)的姓氏,Mc
代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Ts代表美国的田纳西(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所在州)。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洞200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