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求cosx函数的单调性y=-cosx的定义域.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3/3/19 17:01: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奥鹏】吉大19秋学期《高等数学(理专)》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5题,60分)
1、直线 y=2x, y=x/2, x+y=2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 ) A3/2 B2/3 C3/4 D4/3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B
2、已知u= xyz, 则x=0,y=0,z=1时的全微分du=() Adx Bdy Cdz D0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D
3、f(a)f(b)<0,是方程f(x)=0在(a,b)有解的() A充分条件,非必要条件 B非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无关条件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D
4、已知函数y= 2cos3x-5e2x, 则x=0时的微分dy=() A10 B10dx C0 D0dx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D
5、设函数f(x)=x^2+1,则f(x+1)=( ) Ax^2+2x+2 Bx^2x+2 Cx^2+6x+10 Dx^2-6x+10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C
6、集合B是由能被3除尽的全部整数组成的,则B可表示成 A{3,6,…,3n}
B{±3,±6,…,±3n}
C{0,±3,±6,…,±3n…} D{0,±3,±6,…±3n}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C
7、集合A={±2,±3,±4,±5,±6}表示 AA是由绝对值小于等于6的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
BA是由绝对值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6的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 CA是由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
DA是由绝对值大于2,小于6的整数组成的集合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B
8、已知z= 3cos(cos(xy)),则x=0,y=0时的全微分dz=() Adx Bdy C0 Ddx+dy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C
9、曲线ln(x+y)=xy在(1,0)点处的切线() A不存在 Bx=1 Cy=0 Dx+y=1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B
10、以下数列中是无穷大量的为( ) A数列{Xn=n}
B数列{Yn=cos(n)} C数列{Zn=sin(n)} D数列{Wn=tan(n)}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A
11、已知z= 2cos3x-5ey, 则x=0,y=1时的全微分dz=() A6dx-5edy B6dx+5edy C5edy D-5edy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D
12、曲线y=(x)^2×(x)^2的拐点个数为() A0 B1 C2 D3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C
13、微分方程dx+2ydy=0的通解是() Ax+y^2=C Bx-y^2=C Cx+y^2=0 Dx-y^2=0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A
14、以下数列中是无穷大量的为() A数列{Xn=n}
B数列{Yn=cos(n)} C数列{Zn=sin(n)} D数列{Wn=tan(n)}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A
15、已知y= 4x^3-5x^2+3x, 则x=0时的二阶导数y\( ) A0 B10 C0 D1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C
二、判断题(共10题,40分)
1、函数y=tan2x+cosx在定义域上既不是增函数也不是减函数( ) A错误 B正确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B
2、如果f(x)在[a,b]上可积,则f(x)在[a,b]上连续 A错误 B正确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A
3、无穷小量是一种很小的量 A错误 B正确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A
4、函数y=6x-5+e-sin(e^x)的一个原函数是6x-ecos(e^x)( ) A错误 B正确
[分析上述题目,并完成选择] 参考选择是:A
5、定积分是一个数,它与被积函数、积分下限、积分上限相关,而与积分变量的记法无关 A错误

数学知识点归纳
  上学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知识点归纳1
  一:函数及其表示
  知识点详解文档包含函数的概念、映射、函数关系的判断原则、函数区间、函数的三要素、函数的定义域、求具体或抽象数值的函数值、求函数值域、函数的表示方法等
  1. 函数与映射的区别:
  2. 求函数定义域
  常见的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f(x)的定义域可以归纳如下:
  ①当f(x)为整式时,函数的定义域为R.
  ②当f(x)为分式时,函数的定义域为使分式分母不为零的实数集合。
  ③当f(x)为偶次根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使被开方数不小于0的实数集合。
  ④当f(x)为对数式时,函数的.定义域是使真数为正、底数为正且不为1的实数集合。
  ⑤如果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即求各部分有意义的实数集合的交集。
  ⑥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是复合的各基本的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⑦对于由实际问题的背景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上述外,还要受实际问题的制约。
  3. 求函数值域
  (1)、观察法: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的值域;
  (2)、配方法;如果一个函数是二次函数或者经过换元可以写成二次函数的形式,那么将这个函数的右边配方,通过自变量的范围可以求出该函数的值域;
  (3)、判别式法:
  (4)、数形结合法;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到函数的值域;
  (5)、换元法;以新变量代替函数式中的某些量,使函数转化为以新变量为自变量的函数形式,进而求出值域;
  (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函数在给出的定义域区间上是严格单调的,那么就可以利用端点的函数值来求出值域;
  (7)、利用基本不等式:对于一些特殊的分式函数、高于二次的函数可以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出函数的值域;
  (8)、最值法:对于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y=f(x),可求出y=f(x)在区间[a,b]内的极值,并与边界值f(a).f(b)作比较,求出函数的最值,可得到函数y的值域;
  (9)、反函数法:如果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存在反函数,那么求函数的值域可以转化为求反函数的定义域。
数学知识点归纳2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2)/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数学知识点归纳3
  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
  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 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
  【知识点】:
  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3、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 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买铅笔(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
  【知识点】:
  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3、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种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或8,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第二种方法: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 9(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8)就等于几。
  第四种方法:十几减9可以想成用个位数加1。(十几减9就用几加1)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学生明确退位减法的算理。
  跳伞表演(十几减内的退位减法(二))
  【知识点】:
  1、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减5、4、3、2等数的减法在教学实际情况中进行穿插安排。)
  2、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知识点】:
  1、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使学生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4、多角度的认识一个数,建立数感。
数学知识点归纳4
  集合与元素
  一个东西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很多情况下是相对的,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集合,元素是组成集合的元素。
  例如:你所在的班级是一个集合,是由几十个和你同龄的同学组成的集合,你相对于这个班级集合来说,是它的一个元素;
  而整个学校又是由许许多多个班级组成的集合,你所在的班级只是其中的一分子,是一个元素。
  班级相对于你是集合,相对于学校是元素,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可见,是集合还是元素,并不是绝对的。
  .解集合问题的关键
  解集合问题的关键:弄清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所构成的,也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将特征性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用列举法来表示,或用韦恩图来表示抽象的集合,或用图形来表示集合;比如用数轴来表示集合,或是集合的元素为有序实数对时,可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表示相关的集合等。
数学知识点归纳5
  1、能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能说出100以内各个数位的名称以及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能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组第几排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辨认正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能认识生活中这些简单图形。
  7、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饿一致性,在学习寻找简单平面图形的共性。
  8、认识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
数学知识点归纳6
  1.不等式的定义
  在客观世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用数学符号连接两个数或代数式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含有这些不等号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两个实数的大小是用实数的运算性质来定义的,
  有a-b>0?;a-b=0?;a-b<0?.
  另外,若b>0,则有>1?;=1?;<1?.
  概括为:作差法,作商法,中间量法等.
  3.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b?;
  (2)传递性:a>b,b>c?;
  (3)可加性:a>b?a+cb+c,a>b,c>d?a+cb+d;
  (4)可乘性:a>b,c>0?ac>bc;a>b>0,c>d>0?;
  (5)可乘方:a>b>0?(n∈N,n≥2);
  (6)可开方:a>b>0?(n∈N,n≥2).
数学知识点归纳7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通过化简,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一的等式,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为常数,且a≠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必须是1。
  即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⑴它是等式;⑵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⑶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⑷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核心问题
  一、什么是等式?1+1=1是等式吗?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恒等式,就是用任何允许的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的两边总是相等,由数字组成的等式也是恒等式,如2+4=6,a+b=b+a等都是恒等式;第二类是条件等式,也就是方程,这类等式只能取某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时,等式才成立,如x+y=-5,x+4=7等都是条件等式;第三类是矛盾等式,就是无论用任何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总不成立,如x2=-2,|a|+5=0等。
  一个等式中,如果等号多于一个,叫做连等式,连等式可以化为一组只含有一个等号的等式。
  等式与代数式不同,等式中含有等号,代数式中不含等号。
  等式有两个重要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然是一个等式;(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零,所得结果仍然是一个等式。
  二、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2x-3=8,x+y=7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只需看两点:一是不是等式;二是否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是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标准形式是ax+b=0(a不为0,a,b是已知数),值得注意的是1)一个整式方程的"元"和"次"是将这个方程化成最简形式后才能判定的。如方程2y2+6=3x+2y2,形式上是二元二次方程,但化简后,它实际上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2)整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判断是否为整式方程,是不能先将它化简的如方程x+1/x=2+1/x,因为它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x,所以,它不是整式方程。如果将上面的方程进行化简,则为x=2,这时再去作判断,将得到错误的结论。
  凡是谈到次数的方程,都是指整式方程,即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一元一次方程是整式方程中元数最少且次数最低的方程。
  三、等式有什么牛掰的基本性质吗?
  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
  移项时不一定要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的左边。如解方程3x-2=4x-5时就可以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而把常数项移到左边,这样会显得简便些。
  去分母,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则是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进行的。
  四、等式一定是方程吗?方程一定是等式吗?
  等式与方程有很多相同之处。如都是用等号连接的,等号左、右两边都是代数式,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方程仅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等式中的特例。就是说,等式包含方程;反过来,方程并不包含所有的等式。如,13+5=18,18-13=5都属于等式,但它们并不是方程。因此,等式一定是方程的说法是不对的。
  五、"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是一回事儿吗?
  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而解方程是求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即方程的解是结果,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词,而解方程中的"解"是动词,二者不能混淆。
数学知识点归纳8
  知识点1:正、负数的概念:我们把像3、2、+0。5、0.0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是比0大的数;像―3、―2、―0.5、 ―0.03%这样数叫做负数。它们都是比0小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2: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主要有两种:
  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看作分数。
  知识点3:数轴的概念:像下面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知识点4:绝对值的概念:
  (1)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注: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0(即非负数).
  知识点5:相反数的概念:
  (1)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代数意义:符号不同但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知识点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数轴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用绝对值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知识点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知识点8: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知识点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10: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然后省略括号和加号,并运用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知识点11:乘法与除法
  1.乘法法则
  2.除法法则
  3.多个非零的数相乘除最后结果符号如何确定
  知识点12:倒数
  1.倒数概念
  2.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注意与相反数的区别)
  知识点13:乘方
  1.乘方的概念,乘方的结果叫什么?
  2.认识底数,指数
  知识点14:混合计算
  注意:运算顺序是关键,计算时要严格按照顺序运算。考试经常考带乘方的计算。
  知识点15: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的概念?注意a的范围
数学知识点归纳9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
  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向x、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在x轴上方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
  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陡
  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缓
  函数值开始增长较慢,到了某一值后增长速度极快;
  函数值开始减小极快,到了某一值后减小速度较慢;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b]上,值域是或;
  (2)若,则;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
  (3)对于指数函数,总有;
  (4)当时,若,则;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数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作:(底数,真数,对数式)
  说明:1注意底数的限制,且;
  2;
  3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2自然对数:以无理数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对数式指数式
  对数底数幂底数
  对数指数
  真数幂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1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
  如:,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2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且.
  2、对数函数的性质:
  a1
  图象特征
  函数性质
  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
  函数的定义域为(0,+)
  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非奇非偶函数
  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函数的值域为R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
  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轴右方无限地逼近轴正半轴,当趋于时,图象在轴上方无限地逼近轴正半轴.
数学知识点归纳10
  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
  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个休: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样本: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数学知识点归纳11
  高考数学知识点:动点的轨迹方程动点的轨迹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动点所经过的轨迹用一个二元方程f(x,y)=0表示出来。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
  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交轨法等。
  1、直接法:
  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易于表述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一般有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证明五个步骤,最后的证明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挖”与“补”。求轨迹方程一般只要求出方程即可,求轨迹却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说明轨迹是什么。
  2、定义法:
  利用所学过的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所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高考生物,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差为定值的条件,或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分析得出这些条件。定义法的关键是条件的转化??转化成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条件;
  3、相关点法:
  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轨迹的动点P(x,y)却随另一动点Q(x′,y′)的运动而有规律的运动,且动点Q的轨迹为给定或容易求得,则可先将x′,y′表示为x,y的式子,再代入Q的轨迹方程,然而整理得P的轨迹方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一般地:定比分点问题,对称问题或能转化为这两类的轨迹问题,都可用相关点法。
  4、参数法:
  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到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中间变量(参数),使x,y之间建立起联系,然而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用什么变量为参数,要看动点随什么量的变化而变化,常见的参数有:斜率、截距、定比、角、点的坐标等。要特别注意消参前后保持范围的等价性。多参问题中,根据方程的观点,引入n个参数,需建立n+1个方程,才能消参(特殊情况下,能整体处理时,方程个数可减少)。
  5、交轨法:
  求两动曲线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例如求两动直线的交点时常用此法,也可以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而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可以说是参数法的一种变种。用交轨法求交点的轨迹方程时,不一定非要求出交点坐标,只要能消去参数,得到交点的两个坐标间的关系即可。交轨法实际上是参数法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求轨迹方程的步骤:
  (l)建系,设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M(x,y);
  (2)写集合写出符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
  (3)列式用坐标表示P(M),列出方程f(x,y)=0;
  (4)化简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证明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数学知识点归纳12
  系统抽样
  定义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显得较为费事。这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
  步骤
  一般地,假设要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我们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系统抽样:
  (1)先将总体的N个个体编号。有时可直接利用个体自身所带的号码,如学号、准考证号、门牌号等;
  (2)确定分段间隔k,对编号进行分段。当N/n(n是样本容量)是整数时,取k=N/n;
  (3)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l(l≤k);
  (4)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l加上间隔k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l+k),再加k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l+2k),依次进行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
  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若f(x)的'定义域为〔a,b〕,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
  ②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与外函数;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注意:外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函数的值域。
  高三数学重要知识点
  反三角函数主要是三个:
  y=arcsin(x),定义域[-1,1],值域[-π/2,π/2]图象用红色线条;
  y=arccos(x),定义域[-1,1],值域[0,π],图象用蓝色线条;
  y=arctan(x),定义域(-∞,+∞),值域(-π/2,π/2),图象用绿色线条;
  sin(arcsinx)=x,定义域[-1,1],值域[-1,1]arcsin(-x)=-arcsinx
  其他公式:
  三角函数其他公式
  arcsin(-x)=-arcsinx
  arccos(-x)=π-arccosx
  arctan(-x)=-arctanx
  arccot(-x)=π-arccotx
  arcsinx+arccosx=π/2=arctanx+arccotx
  sin(arcsinx)=x=cos(arccosx)=tan(arctanx)=cot(arccotx)
  当x∈[―π/2,π/2]时,有arcsin(sinx)=x
  当x∈[0,π],arccos(cosx)=x
  x∈(―π/2,π/2),arctan(tanx)=x
  x∈(0,π),arccot(cotx)=x
  x〉0,arctanx=π/2-arctan1/x,arccotx类似
  若(arctanx+arctany)∈(―π/2,π/2),则arctanx+arctany=arctan(x+y/1-xy)
数学知识点归纳13
  1、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2、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说明:
  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
  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
  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3、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二、点和线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4、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三、角
  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3、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再次重合,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四、角的比较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五、余角和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等角的余角相等。
  六、相交线
  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2、注意:
  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3、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6、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7、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8、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七、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正数和负数知识点
  1、正数:像小学学过的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正数负数的判断方法:
  ⑴具体的数:看是否有负号“-”,如果有“-”就是负数,否则是正数。
  ⑵含字母的数:如-a要看a本身的符号,如a是负的,则-a是正数,如a是正的则-a是负数,如a是0则-a是0。
  4、0的含义:①0表示起点。②0表示没有。③0表示一种温度。④0表示编号的位数。⑤0表示精确度。⑥0表示正负数的分界。⑦0表示海拔平均高度。
  5、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6、正负数的作用:在同一问题中,用正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有理数
  1、正数和负数的有关概念
  (1)正数: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
  负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3、有关数轴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是一条直线。
  (2)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一定都是有理数。
  (3)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的右侧,表示负数的点在原点的左侧
  4、绝对值与相反数
  (1)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2)相反数: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
  相反数是本身的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3)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绝对值是本身的数是非负数。
  任何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最小的正整数是1,的负整数是-1。
  5、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
  两个正数比较:绝对值大的那个数大;
  两个负数比较:先算出它们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有理数加法
  (1)符号相同的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一致,和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加数绝对值之和.
  (2)符号相反的两数相加:当两个加数绝对值不等时,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中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当两个加数绝对值相等时,两个加数互为相反数,和为零.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7、有理数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8、在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最简的形式,负数前面的加号可以省略不写.
  例如:14+12+(-25)+(-17)可以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14+12-25-17,可以读作“正14加12减25减17”,也可以读作“正14、正12、负25、负17的和.”
  9、有理数的乘法
  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第一步:确定积的符号第二步:绝对值相乘
  10、乘积的符号的确定
  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
  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11、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一定相同)
  倒数是本身的只有1和-1。
数学知识点归纳14
  一次函数
  1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表达式,函数的图像
  2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包括他们的表达式、增减性、图像
  3从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
  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达式是y=kx,当k>0时,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k0时,函数图象过一三象限,k0时,函数图象是向一三象限方向倾斜的,k0,函数图象开口向上,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
  5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7、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8、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9、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
  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整式
  1整式定义、同类项及其合并
  2整式的加减
  3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整式的`乘法
  4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5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
  (2)整式的除法
  6因式分解
  (1)提共因式法
  (2)公式法
  (3)十字相乘法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二元一次方程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一概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
  ①直接未知数
  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⑸解方程及检验。
  ⑹答案。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1.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的应用:注意:方程(组)的解适合于方程,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个解,有时考查其整数解的情况,还经常应用方程组的概念巧求代数式的值。
  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常用方法是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转化思想和整体思想也是本章考查重点。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能正确分析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题目内容往往与生活实际相贴近,与社会关系的热点问题相联系,请平时注意搜集、观察与分析。
数学知识点归纳15
  (1)先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可表示为p=>q,则我们称p为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里由p=>q,得出p为q的充分条件是容易理解的。但为什么说q是p的必要条件呢?事实上,与“p=>q”等价的逆否命题是“非q=>非p”。它的意思是:若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这就是说,q对于p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是必要的。
  (2)再看“充要条件”
  若有p=>q,同时q=>p,则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简称为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p<=>q
  (3)定义与充要条件
  数学中,只有A是B的充要条件时,才用A去定义B,因此每个定义中都包含一个充要条件。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一定义就是说,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显然,一个定理如果有逆定理,那么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语句来表示。“充要条件”有时还可以改用“当且仅当”来表示,其中“当”表示“充分”。“仅当”表示“必要”。
  (4)一般地,定义中的条件都是充要条件,判定定理中的条件都是充分条件,性质定理中的“结论”都可作为必要条件。
【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GRE数学的知识点归纳06-30
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07-22
数学圆知识点归纳01-20
数学知识点归纳06-21
数学高考精选知识点归纳11-08
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02-14
数学《质数》知识点归纳03-15
高考数学的知识点归纳04-29
数学矩形知识点归纳07-28
数学小数知识点归纳02-08

sj1hs 春芽
共回答了16个问题采纳率:87.5% 举报
定义域:cosx-1≠0cosx≠1定义域x≠2Kπ,K∈Z值域-1≤cosx<1-2≤cosx-1<0值域(-∝,-1/2)最小正周期=2πf(-x)=1/(cos(-x)-1)=1/(cosx-1)=f(x)函数y=1/(cosx-1)是偶函数
1年前
11
小森小森 幼苗
共回答了278个问题 举报
函数y=1/(cosx-1)1、定义域 :x ≠ 2kπ (k∈Z)2、值域:( -∞ , -1/2 ]3、最小正周期 :2π4、奇偶性:偶函数
1年前
2
meimayyuyue 幼苗
共回答了122个问题 举报
定义域,cosx不等于1,即x不等于2k派值域 cosx-1的值域为[-2,0],1/(coax-1)的值域为(负无穷,-1/2]最小正周期T'=T=2派f(-x)=f(x)为偶函数
1年前
2
回答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osx函数的单调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