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入口大计算机人脸检验不合格复核好通过吗

很抱歉,该网站暂时无法访问,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原因一:未备案或未接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网站需要完成备案或接入。

原因二:网站内容与备案信息不符或备案信息不准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网站内容需要与备案信息一致,且备案信息需真实有效。建议网站管理员尽快修改网站信息。

2020年福建农林大学河南省招生专业:管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园艺(中外合作办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园艺(中外合作办学)、生物科学类、风景园林、园艺、茶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中外合作办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中外合作办学)、园林、风景园林(中外合作办学)、商务经济学、林学类、动物科学、农业经济管理类、茶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生物信息学、蜂学、植物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中外合作办学)、水产养殖学、商务经济学、交通工程等29个专业。2020年福建农林大学河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

三、福建农林大学河南省各专业分数线(2020)

农业资源与环境(中外合作办学)(20000元/年;合作方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单列专业。前两年每年2万元,出国后按加拿大校方外国留学生收费标准,如未出国,后两年每年5460元)
茶学(5460元/年;办学地点安溪校区)
园艺(中外合作办学)(20000元/年;合作方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单列专业。前两年每年2万元,出国后按加拿大校方外国留学生收费标准,如未出国,后两年每年5460元)
植物科学与技术(5460元/年)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5460元/年)
动物科学(5460元/年)
水产养殖学(5460元/年)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5460元/年)
蜂学(5460元/年)
管理科学(5460元/年;办学地点安溪校区)
植物保护(5460元/年)
生态学(5460元/年)
林学类(5460元/年;包含专业林学、森林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茶学(5460元/年;办学地点安溪校区)
风景园林(中外合作办学)(20000元/年;合作方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单列专业。前三年每年2万元,出国后按加拿大校方外国留学生收费标准,如未出国,第四年每年5460元)
园艺(中外合作办学)(20000元/年;合作方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单列专业。前两年每年2万元,出国后按加拿大校方外国留学生收费标准,如未出国,后两年每年5460元)
交通工程(5460元/年;办学地点福州大学城校区)
农业资源与环境(中外合作办学)(20000元/年;合作方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单列专业。前两年每年2万元,出国后按加拿大校方外国留学生收费标准,如未出国,后两年每年5460元)
化学工程与工艺(5460元/年;办学地点福州大学城校区)
商务经济学(5460元/年;办学地点安溪校区)
生物信息学(5460元/年)
风景园林(中外合作办学)(20000元/年;合作方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单列专业。前三年每年2万元,出国后按加拿大校方外国留学生收费标准,如未出国,第四年每年5460元)
商务经济学(5460元/年;办学地点安溪校区)
农业经济管理类(包含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园艺(5460元/年)
园林(5460元/年;办学地点福州大学城校区)
食品科学与工程(5460元/年)
生物科学类(5460元/年;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风景园林(5460元/年;办学地点福州大学城校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的知识体系和较宽厚的园艺基本理论知 识,掌握较扎实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在果树、蔬菜、观赏园艺、设施园艺、园林绿化及其他相关领 域从事现代园艺生产、科技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有较宽广的适应 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园艺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园艺作物育种、栽培、生物技术、设施园艺和园艺产品采后商 品化处理、贮藏运销、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园艺作物生产、管理和新 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种子生产和工厂化育苗、 设施园艺及园艺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外语交流和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 学、科技写作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2.掌握园艺场(庭院)规划和建设、种质保护、遗传改良及良种繁育、栽培管理和病虫草害防 治、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和营销等方面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

3.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生物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 的知识及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实践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4.熟悉现代园艺生产、科技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标准、法律与 法规;

5.了解园艺作物栽培管理、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工厂化育苗、设施园艺等方面的理论前 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不断创新与终身学习 能力。

主干学科:园艺学、生物学。

核心课程:遗传学、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园艺作物栽培学、园艺作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生 物技术、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园艺产品商品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与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生产实习与调研、毕业实 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园艺作物分类与识别实验、园艺场(园)及庭院规划设计实验、园艺作物穴盘 育苗和嫁接育苗实验、园艺作物整形修剪与植株调整实验、园艺作物品质鉴定实验、园艺作物保 鲜实验等。

植物生产类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设施的设计与建造、环境调控、农业园区规划、生产管理等方 面的知识,能在科教、产业、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现代设施农业的科研与教学、工程与设计、推 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园艺学、设施环境工程学、设施作物栽培学、温室设计与建 造、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设施农业科研、生产、工程技术及农业方面的 基本训练,掌握从事设施农业的技术与设计、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 与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设施农业的基本理论,较好的外语交流、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科 技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园艺设施学、设施作物栽培、设施作物育种、设施环境调控、设施工程概预算、无土栽 培、工厂化育苗、温室工程施工与管理等与设施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有关的技术和方法;

3.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生物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 的知识以及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农业、园艺和设施农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园艺学、设施环境工程学、设施作物栽培学、温室设计与建造、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的 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行业需求;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农业工程学、园艺学。

核心课程:农学类核心课程为设施作物栽培学、设施作物育种学、设施环境工程学、温室设计 基础、无土栽培;工学类核心课程为设施作物栽培学、设施环境工程学、建筑设计基础、温室建筑 与结构、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社会实践、设施栽培和育种综合实习、温室工程施工与维护 综合实习、教学实习、科研训练、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设施环境与调控实验、设施作物栽培学实验、设施作物育种学实验、无土栽培 实验、农业设施设计与制造实验、工厂化育苗原理与技术实验等。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主干学科:食品科学、园艺学。 主要课程: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茶树栽培与育种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机械、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经济管理与营销。

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草业科学 烟草 植物科学与技术 种子科学与工程 应用生物科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和茶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工业、商贸等领域或部门从事与茶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食品科学、茶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茶树栽培育种和茶叶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茶树栽培育种、茶叶生产、茶的综合利用和营销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生物科学、茶叶优质高产和食品工程的基本理论;3.掌握茶叶品质形成及经济贸易的基本知识;4.具备分析和解决茶叶加工、检验、茶叶审查和营销方面的方法和技能;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茶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6.熟悉国家对农业和茶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风景 园林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风景名胜、城乡绿化、城乡规划、环境和生态保护、旅游 发展、建筑设计等各类风景园林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接受风景园林的现场调查分析、空间规划设计、植物等材料应用、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文字 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科研、投资和 开发等相关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自然科学、人文 科学和文化艺术基本素养,并掌握一门外国语;

2.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建筑学、城乡规划、生态、园 艺、地质、土壤、水文、地理、计算机应用、社会、艺术、管理等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融会贯通多学科 专业知识的能力;

3.掌握风景园林现场调研、数据分析与图文表达的方法技术,具备识别分析风景园林现状 问题的能力;

4.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具有风景园林规划、园林与景观设计的 基本实践能力;

5.了解风景园林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

6.掌握风景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具有植物应用的基本能力;

7.了解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风景园林遗产及各类自然与人文风景园 林资源保护的基本能力;

8.了解与风景园林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和技术标准;

9.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

核心知识领域: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知识,包括风景园林保护、规划、设计等构成风景园林专 业知识领域的主干;园林历史与理论,包括古今中外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知识成为风景园林专 业的理论平台;风景园林技术,包括风景资源学、园林植物、园林结构、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成为 风景园林专业的技术支撑;建筑与城乡规划知识,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城 乡规划、旅游规划、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态、园艺、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构成风景园林专业的 拓展知识。

示例一:景观学概论(34学时)、中外园林史(51学时)、建筑史(34学时)、风景园林文化与 美学(34学时)、风景资源与遗产保护(34学时)、景观游憩学(34学时)、设计基础(102学时)、 建筑设计基础(204学时)、建筑设计(102学时)、景观规划设计原理(34学时)、城市规划原理 (34学时)、建筑设计原理(34学时)、景观设计(136学时)、景观详细规划(136学时)、景观总体 规划(136学时)、风景区规划原理(34学时)、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原理(34学时)、景观生态学(34 学时)、园林植物与应用(68学时)、种植与生态专项设计(68学时)、建筑力学(51学时)、建筑结 构与构造(68学时)、景观工程与技术(68学时)。

示例二:素描基础(56学时)、制图基础(64学时)、造型基础(120学时)、风景园林艺术原理 (48学时)、中国园林史(24学时)、西方园林史(24学时)、生态景观规划(40学时)、风景区规划 (24学时)园林树木学(48学时)、园林花卉学(32学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56学时)、园林植 物景观设计(80学时)、风景园林建筑设计(160学时)、风景园林设计(176学时)、风景园林工程 (136学时)。

示例三:风景园林概论(16学时)、风景园林设计原理(32学时)、设计基础(156学时)、中国 园林史(32学时)、外国园林史(32学时)、园林植物基础(48学时)、绘画(72学时)、风景园林规 划与设计1-8(包含:场地设计、公园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城市设计、风景区规划等)(共512 学时)、环境行为学(32学时)、形式认知与材料试验(16学时)、景观工程(48学时)、植物配置 (32学时)、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32学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32学时)、景观生态学 (32学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32学时)、风景园林规划实务(16学时)、风景园林管 理与法规(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习包括认识实 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户外建成与自然环境模拟、模型制作、GIS等。

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艺术学学士。

《蜜蜂饲养管理学》、《蜜蜂育种学》、《蜜蜂保护学》、《蜜蜂机具学》、《蜜粉源植物学》和《蜂产品加工学》等6部全国统编蜂学教材;自编了《蜜蜂生物学》、《蜜蜂生理学》、《蜜蜂授粉学》、《蜂学专业英语》和《蜂学制图学》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蜂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蜜蜂饲养、育种、产品开发及授粉服务等方面的农业科学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养蜂生产与管理、蜜蜂遗传育种、蜂病防治、蜂产品加工、蜂产品贸易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接受与蜂学相关的实验、设计、调查、分析、评估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要求应具有养蜂、蜂产品加工和蜂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动植物科学和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具备蜂学资源调查及蜂学综合利用方面技能;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蜂学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我国农业、农村和蚕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地理科学类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 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 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并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扎实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 环境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和-新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了解国 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2.掌握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观测、分析和应用技术,具有较熟练的遥感、遥测 和GIS技术的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 法,具有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归纳、整理能力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协同攻关能力及科学研究 的初步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

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能力和口头与文 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干学科:地理学、环境学。

核心知识领域:自然地理学类、资源类、环境类、地图与测量学类、数学与信息类。

示例一:地质学基础(72学时),现代地貌学(54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63学时),地图学 (54学时),植物地理学(54学时),土壤地理学(54学时),水文与水资源(54学时),全球环境变 化(双语),人文地理学(54学时),经济地理学(54学时)、计量地理学(54学时),GIS理论与应 用(54学时),城市环境化学(45学时)。

示例二:自然地理学(48学时)、地图学(48学时)、遥感概论(48学时)、地理信息系统(48 学时)、地貌学(48学时)、气象学与气候学(48学时)、计量地理学(48学时)、人文地理学(48学 时)、区域分析与区域地理(48学时)。

示例三:普通地理学(36学时)、自然地理学(54学时)、人文地理学(54学时)、综合自然 地理学(54学时)、化学分析(72学时)、环境工程(108学时)、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72学 时)、环境生态学(72学时)、地图学(54学时)、地理信息系统原理(72学时)、遥感概论(54学 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学基础实习、自然地理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或区域地理综合实习、 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自然地理观测与实验、区域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实践。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管理学学士。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闽台合作项目)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扎实的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和实践训练基础为支撑,培养具有良好的政 治文化素质,具有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能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 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 品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具有宽广知识面、多领域适应能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 门人才。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 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提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食品工程实际问题的能 力,能够参与食品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食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食品工程制图基础知识,食品机械工程基础知识,食品加工单元操作的基本 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食品原料与成品中各种成分的化学性质、生理功能、体内代谢机制;食 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微生物变化、物性变化;食品各种危害因素及其检测和 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各类食品加工基本技术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加工机械与 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

示例一(括号内为含实验学时数):食品生物化学(60学时)、食品微生物学(70学时)、食品 营养学(60学时)、食品安全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40学时)、食品工程原理(70学时)、食品化 学(60学时)、食品分析(60学时)、食品工艺学(70学时)、食品机械与设备(40学时)、食品工厂 设计与环境保护(食品工厂设计)(30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含实验学时数,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食品生物化学(基础生物化学 A)(72学时)、食品微生物学(56学时)、食品营养学(32学时)、食品安全学(食品安全与卫生) (56学时)、食品工程原理(56学时)、食品化学(56学时)、食品分析(24学时)、食品工艺学(80 学时)、食品机械与设备(56学时)、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食品工厂设计基础)(3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含实验学时数):食品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04学时)、食 品微生物学(96学时)、食品营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32学时)、食品安全学(32学时)、食品 工程原理(食品技术原理)(32学时)、食品化学(32学时)、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64学时)、食 品机械与设备(48学时)、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金工实习、食品专业社会调查、食品工 艺实习、食品工艺设计、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营养学实验、食品安全学实验、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食品机械与设备实验。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农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动物和植物的繁殖、育种与增养殖技术,具备水产动物的营 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渔业水域环境调控、水产养殖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水产养殖生 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产科学、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接受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水 产经济动物和植物增养殖、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水产生物育种及渔业水域环境调控等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包括形态与结构、分类、生态、生理生化、遗传育种等)和环境科学 (包括水环境化学、水环境工程学或水处理技术等)的基本理论;

2.掌握水产经济动物和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育种以及渔业水域环境 管理、调控和生态修复等方面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和其他经济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 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

4.了解内陆水域(池塘、湖库、江河和稻田等)、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 基本方法,并应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

5.了解水产增养殖学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6.熟悉有关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

8.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9.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10.具备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 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水产科学。

核心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普通动物学、普通生态学、水生生物学、鱼类学、微 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养殖水化学、水产增养殖学(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 和海藻等)、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生物饵料培养、水产动物疾病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水生生物认识实习、水产养殖生产实习、水产养殖综合与创新实践、毕 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普通动物学实验、水生生物学 实验、鱼类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组织胚胎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养殖水化学实 验、生物饵料培养实验、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等。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 文化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动手实践能力,能在化工、能源、环保、材料、冶 金、信息、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厂操作与技术管 理、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学和化学工艺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 受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 握对现代化工生产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和过程优化、对现有化工生产工艺与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 及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进行开发与设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 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掌握化 学工程、化学工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典型化工过程与单元设备的设计及模拟优化的基本方法;

4.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 基本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一定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7.了解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理论前沿,了解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 动态;

8.了解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自 愿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的责任关怀理念,遵循责任关怀的主要原则,了解化工生产事故的 预测、预防和紧急处理预案等,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10.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 工程、化工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专业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 文)。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热力学实验、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化学工 艺实验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考证被骗了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