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日月打一数字

  在二茅峰上品茶,道士们表演的茶道着实令人惊喜。且不说山中的环境如何清幽,也不必说道观里的茶具如何雅致,单是乾道泡茶这一项动作就让人叹为观止。枯叶团般的茶粒子,在滚沸的山泉水中迅速泡得鼓胀,仿佛瞬间有了道性,变成一小根一小根的叶子,柔软而润厚,清洌洌的茶汤,碧绿而喷香。

  这些绿茶都是茅山自产的。茅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丘陵风光孕育着丰饶的物产,是江南有名的茶乡。大茅峰云雾缭绕溪水潺潺,二茅峰古木参天林深叶茂,野生的茶树尤其多。每年都会有识茶的道士上山采茶。茶树与兰花共生共济,散发出幽幽的香气。

  道士采茶,对时间颇有讲究。《茶经》中就有“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的记载。只要天气好,采茶要维系到立夏,过了立夏,叶芽不再柔软肥厚,有效成分和持嫩性超低,会影响制茶效果。

  采茶,制茶,品茶,似是闲事。对于卜居深山僻野的道士来说,却是他们独拥的清欢和丰厚的精神。据说,上清派的道士喝茶不如全真教道士讲究,全真教哪怕外出云游挂单,也会随身带着茶叶与茶具,体会“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滋味。

  马钰诗云:“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茶就是清心的,是修道之人追求的精神生活。“茗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 那丹丘子,是直接给樵夫指点佳茗的仙人,可见道家对茶的认识。道家以茶汤的至味与人结缘,品茶的同时感受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的自然之道。

  置身静谧的山中,任茶牵着在天地间神游,似庄周亦不是庄周。夜幕下的山风将枯藤老树吹打得叭叭直响,耳边不时有道乐声声漫过……如今人们渴望回归原始的山水,修行,悟道,寻找丢失的本真。悟道不一定要隐遁山林,它是一种向心内的探索。生活中处处皆是道场,只有把身子放轻松,将心腾空,才能更好地悦纳自己,接纳他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平浪静的湖面仿佛像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