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通过方程解答数学方程式解答题?

  初中数学考试解题技巧,考试需要技巧,各位同学知道怎么简单的解答数学中的难题吗?看看下面的技巧吧!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解题的学习过程通常的程序是:阅读数学知识,理解概念;在对例题和老师的讲解进行反思,思考例题的方法、技巧和解题的规范过程;然后做数学练习题。

  基本题要练程序和速度;典型题尝试一题多解开发数学思维;最后要及时总结反思改错,交流学习好的解法和技巧。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就错过了解题的的一次重要而有意义的方面。”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让解学生好数学问题,就要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挖掘题目的功能,引导学生发现总结题目的解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1.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

  所谓函数的思想是指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再运用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去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

  而所谓方程的思想是分析数学中的等量关系,去构建方程或方程组,通过求解或利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解决问题。

  2. 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与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

  如某些代数问题、三角问题往往有几何背景,可以借助几何特征去解决相关的代数三角问题;而某些几何问题也往往可以通过数量的结构特征用代数的方法去解决。

  因此数形结合的思想对问题的解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分类讨论的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之所以重要,原因一是因为它的逻辑性较强,原因二是因为它的知识点的涵盖比较广,原因三是因为它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因四是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分类讨论各种可能性。

  解决分类讨论问题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在局部讨论降低难度。

  类型 1 :由数学概念引起的的讨论,如实数、有理数、绝对值、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概念的分类讨论;

  类型 2 :由数学运算引起的讨论,如不等式两边同乘一个正数还是负数的问题;

  类型 3 :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条件引起的讨论,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应用引起的讨论;

  类型 4 :由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讨论,如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中的相关问题引起的讨论。

  类型 5 :由某些字母系数对方程的影响造成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中字母系数对图象的影响,二次项系数对图象开口方向的影响,一次项系数对顶点坐标的影响,常数项对截距的影响等。

  分类讨论思想是对数学对象进行分类寻求解答的一种思想方法,其作用在于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全面考虑问题。

  分类的原则:分类不重不漏。

  分类的步骤:①确定讨论的对象及其范围;②确定分类讨论的分类标准;③按所分类别进行讨论;④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注意动态问题一定要先画动态图。

  4 .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转化与化归市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了数与形的转化;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分类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所以以上三种思想也是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具体呈现。

  但是转化包括等价转化和非等价转化,等价转化要求在转化的过程中前因和后果是充分的也是必要的;不等价转化就只有一种情况,因此结论要注意检验、调整和补充。

  转化的原则是将不熟悉和难解的问题转为熟知的、易解的和已经解决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为具体的和直观的问题;将复杂的转为简单的问题;将一般的转为特殊的问题;将实际的问题转为数学的问题等等使问题易于解决。

  但是转化包括等价转化和非等价转化,等价转化要求在转化的过程中前因和后果是充分的也是必要的;不等价转化就只有一种情况,因此结论要注意检验、调整和补充。

  转化的原则是将不熟悉和难解的问题转为熟知的、易解的和已经解决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为具体的和直观的问题;将复杂的转为简单的问题;将一般的转为特殊的问题;将实际的问题转为数学的问题等等使问题易于解决。

  ( 1 )直接转化法:把原问题直接转化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或基本图形问题 .

  ( 2 )换元法:运用“换元”把式子转化为有理式或使整式降幂等,把较复杂的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基本问题 。

  ( 3 )数形结合法:研究原问题中数量关系(解析式)与空间形式(图形)关系,通过互相变换获得转化途径 。

  ( 4 )等价转化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决的等价命题,达到化归的目的 。

  ( 5 )特殊化方法:把原问题的形式向特殊化形式转化,并证明特殊化后的问题,使结论适合原问题

  ( 6 )构造法:“构造”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把问题变为易于解决的问题

  ( 7 )坐标法:以坐标系为工具,用计算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也是转化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转化与化归的指导思想?

  ( 1 )把什么问题进行转化,即化归对象

  ( 2 )化归到何处去,即化归目标

  ( 3 )如何进行化归,即化归方法 .

  化归与转化思想是一切数学思想方法的核心

  中学数学解题中的的基本方法

  ( 1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视觉直观的发现数学对象的规律、性质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 2 )实验法:实验法是有目的的、模拟的创设一些有利于观察的数学对象,通过观察研究将复杂的问题直观化、简单化。

  它具有直观性强,特征清晰,同时可以试探解法、检验结论的重要优势。

  是确定事物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

  在数学上两类数学对象必须有一定的关系才好比较。

  我们常比较两类数学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或者是同异综合比较。

  ( 2 )分类的方法

  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依据数学对象的性质的异同,把相同性质的对象归入一类,不同性质的对象归为不同类的思维方法。

  如上图中一次函数的 k 在不等于零的情况下的分类是大于零和小于零体现了不重不漏的原则。

  ( 1 )特殊化的方法

  特殊化的方法是从给定的区域内缩小范围,甚至缩小到一个特殊的值、特殊的点、特殊的图形等情况,再去考虑问题的解答和合理性。

  ( 2 )一般化的方法

  ( 1 )类比联想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间存在着的相同或不同属性,联想到另一事物也可能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

  通过类比联想可以发现新的知识;通过类比联想可以寻求到数学解题的方法和途径:

  ( 2 )归纳猜想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

  猜想可以发现真理,发现论断;猜想可以预见证明的方法和思路。

  初中数学主要是对命题的条件观察得出对结论的猜想,或对条件和结论的观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方法的猜想。

  归纳是对同类事物中的所蕴含的同类性或相似性而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思维过程。

  归纳有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

  完全归纳得出的猜想是正确的,不完全归纳得出的猜想有可能正确也有可能错误,因此作为结论是需要证明的。

  关键是猜之有理、猜之有据。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

  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

  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

  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

  你可以先观察算式,你可以发现这种要换元法的算式中总是有相同的式子,然后把他们用一个字母代替,算出答案,然后答案中如果有这个字母,就把式子带进去,计算就出来啦。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

  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

  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

  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

  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 (a + b) 2 = a 2 + 2ab + b 2 ,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

  6. 构造法与待定系数法

  ( 1 )构造法所谓构造性的方法就是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按固定的方式经有限个步骤能够定义的概念和能够实现的方法。

  常见的有构造函数,构造图形,构造恒等式。

  平面几何里面的添辅助线法就是常见的构造法。

  构造法解题有:直接构造、变更条件构造和变更结论构造等途径。

  ( 2 )待定系数法:将一个多项式表示成另一种含有待定系数的新的形式,这样就得到一个恒等式。

  然后根据恒等式的性质得出系数应满足的方程或方程组,其后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便可求出待定的系数,或找出某些系数所满足的关系式,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

  7. 公式法与反证法

  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最常用的有一元二次方程求根时使用求根公式的方法;完全平方公式的方法等。

  如下面一组题就是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

  ( 2 )反证法是“间接证明法”一类,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从而得出矛盾,就可以肯定命题的结论的正确性,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

  中学数学新题型解题方法和技巧

  所谓探索题就是从问题给定的题设条件中探究其相应的结论并加以证明,或从给定的题目要求中探究相应的必需具备的条件、解决问题的途径。

  条件探索题:解答策略之一是将题设和结论视为已知,同时推理,在演绎的过程中寻找出相应所需的条件。

  结论探索题:通常指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结论需通过类比、引申、推广,或给出特例需通过归纳得出一般结论。

  可以先猜测再去证明;也可以寻求具体情况下的结论再证明;或直接演绎推证。

  规律探索题:实际就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制定多种解题的策略。

  活动型探索题:让学生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在课内和课外的活动中,通过探究完成问题解决。

  推广型探索题:将一个简单的问题,加以推广,可产生新的结论,在初中教学中常见。

  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就可以产生许多新的推广,一方面是自身的推广,一方面可以延伸到菱形和正方形中。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解探索题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种数学形式的探索绝不是单一的思维方式的结果,而是多种思维方式的联系和渗透,这样可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敢于质疑、提问、反思、推广。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数学习题,供大家参考!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3.在“ .”这个句子的所有字母中,字母“ ”出现的频数为_________.

  5.在等式3× -2× =15的两个方格内分别填入一个数,使得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且等式成立.则第一个方格内的数是___________.

  8.如图,一副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桌面上,若∠AOD=145°,则∠BOC=_______.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9.如图,某校组织学生开展“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活动,其中有 的同学走出校门进行宣讲,这部分学生在扇形统计图中应为___________部分.(选择 , , , 填空)

  10.如图,观察该三角形数阵,按此规律下去,第8行的第一个数是____________.

  11.某商店老板将一件进价为800元的商品先提价 ,再以8折卖出,则卖出这件商品所获利润是 元.

  12.给出下列程序:

  若输入的 值为1时,输出值为1;若输入的 值为-1时,输出值为-3;则当输入的 值为 时,输出值为____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3.在“2008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的“鸟巢”钢结构工程施工建设中,首次使用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强度为 帕的钢材,那么 的原数为( )

  16.我国古代的“河图”是由3×3的方格构成,每个方格内均有数目不同的点图,每一行、每一列以及每一条对角线上的三个点图的点数之和均相等.如图,给出了“河图”的部分点图,请你推算出P处所对应的点图是( )

  17.如图,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则关于它的视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正视图的面积最大 B.左视图的面积最大

  C.俯视图的面积最大 D.三个视图的面积一样大

  18.若方程组 的解是 ,则方程组 的解是( )

  19.如图,AB‖DE,则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第19题 第21题

  20.在同一平面内,有8条互不重合的直线, ,若 , ‖ , , ‖ ……以此类推,则 和 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 B.垂直 C.平行或垂直 D.无法确定

  21.小李以每千克 元的价格从批发市场购进若干千克西瓜到市场去销售,在销售了部分西瓜之后,余下的每千克降价 元,全部售完.销售金额与卖瓜的千克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小李赚了(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6分,需要写出解答过程中必要的步骤)

  22.(本题6分)计算:

  23.(本题8分)解方程:

  24.(本题8分)解方程组:

  25.(本题4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26.(本题5分)已知一个角的余角等于这个角的补角的 ,试求这个角的度数.

  27.(本题5分)为了改进银行的服务质量,随机抽查了30名顾客在窗口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单位:分钟).下图是这次调查得到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办理业务所用的时间为11分钟的人数是 ;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试求这30名顾客办理业务所用的平均时间.

  下面是部分推理过程,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1(已知)

  30.(本题5分)下图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方程组集合和它解的集合的对应关系图,若方程组集合中的方程组自左至右依次记作方程组1、方程组2、方程组3、……方程组 .

  (1)将方程组1的解填入图中;

  (2)请依据方程组和它的解变化的规律,将方程组 和它的解直接填入集合图中;

  (3)若方程组 的解是 ,求 的值,并判断该方程组是否符合(2)中的规律?

  31.(本题5分)某中学将组织七年级学生春游一天,由王老师和甲、乙两同学到客车租赁公司洽谈租车事宜.

  (1)两同学向公司经理了解租车的价格,公司经理对他们说:“公司有45座和60座两种型号的客车可供租用,60座的客车每辆每天的租金比45座的贵100元.”王老师说:“我们学校八年级昨天在这个公司租了5辆45座和2辆60座的客车,一天的租金为1600元,你们能知道45座和60座的客车每辆每天的租金各是多少元吗?”甲、乙两同学想了一下,都说知道了价格.

  聪明的你知道45座和60座的客车每辆每天的租金各是多少元吗?

  (2)公司经理问:“你们准备怎样租车?”,甲同学说:“我的方案是只租用45座的客车,可是会有一辆客车空出30个座位”;乙同学说“我的方案只租用60座客车,正好坐满且比甲同学的方案少用两辆客车”,王老师在一旁听了他们的谈话说:“从经济角度考虑,还有别的方案吗?”

  如果是你,你该如何设计租车方案,并说明理由.

  31.(1)45座客车每天租金200元,60座客车每天租金300元;(2)租45座客车4辆、60座客车1辆,费用1100元,比较经济.一、你能填得又快又准吗?(20×2分 = 40分)

  1.如果向东运动5m记作+5m,那么向西运动3m应记作 m。

  2.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 。

  3.―(―3)的相反数是 ;―1的倒数是 。

  5.单项式- 的系数是 ,次数是 。

  8.69°30′的余角等于 。

  9.0.02079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约为 。

  12.把一根木条钉在墙上,至少要钉 个钉子,根据 。

  13.按科学记数法,把写成 。

  二、你一定能选对!(3分×8 = 24分)

  15.关于有理数,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最大的数 (B)有绝对值最小的数

  (C)有最小的数 (D)有绝对值最大的数

  17.平面上有任意三点,过其中两点能画出直线条数 ( )

  19.下列各组数中,大小关系判断正确一组是 ( )

  20.若某两位数的个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则此两位数可表示为 ( )

  21.如图所示的立方体,如果把它展开,可以是下列图形中的 ( )

  22.在图中,∠1与∠2是同位角的有 ( )

  三、你来算一算!千万别出错哟!!!

  23.计算:(每题3分,共12分)

  四、识图来计算:一定要看准了!!!(每题3分,共6分)

  24、如图、已知:线段AB = 10㎝,C为AB的中点,求:AC的长;

  五、说明题:(共4分)

  26、已知:B、A、E在一条直线上, 1 = B。问: C与 2相等吗 ?为什么 ?

  六、探索题:看准了、别被迷惑哟!!!(27题4分、28、29题5分、共14分)

  27、观察图形,回答问题:若使AD//BC,需添加什么条件?

  (要求:至少找出5个条件)

  “x = - ” ,但他计算的结果也是正确的。试说明理由?并求出这个结果?

  29、我国万里长城全长为a千米,一块砖的长为b米,秦始皇修长城一层共需多少块砖?如果长城全长为4500千米,砖长为15厘米,则一层共需多少块砖?

    3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 违反会计权责发生制原则 数列中有关列项相消的题 2015高考英语定语从句一轮复习题有解析 五年级语文阅读习题 特殊数学符号大全 数学符号大全 二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数学手抄报 精选数学小故事5篇 验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进行思考,找到数学应... 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要上好每一堂课。我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认真上... 遇到难题,他总是,思路 高三数学第一次综合联考 高考全国卷一数学对书函数题型 马小跳玩数学2年级读书笔记 遇到难题,,力求寻找,思路,发改委 马小跳玩数学200字 高职单招数学重点公式 马小跳玩数学250

    初一数学练习题 初一数学习题相关文章:


方程法适用于绝大部分题目,可以说是数学运算题的通用方法,基本的解题思路可以表示为“审题——设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1)利用比例、倍数关系设未知数

当两个未知量之间存在比例、倍数等关系时,通常可设其中一个量为未知数,根据上述关系表示出另一个量。

(2)取中间量设未知数

当题干含有多个未知量时,这些未知量之间往往具有等量关系,或与某一中间量存在数量关系,此时可设中间量为未知数,由此表示出其他的未知量,减少未知数的个数。

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在使用方程法解题时,关键是要从题干条件中找到在数量上相等的一种关系,即等量关系,通过这种等量关系,我们可以列出方程,进而求解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五步,即“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多元一次方程一般通过代入消元或加减消元法求解。

在行测考试中,由于题目的设置,往往不需要求出方程组中所有未知数的解,此时,可以使用换元法,即把某一部分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换元法的基本解题步骤为“设元-换元-解元-还元”。

设元-换元:当不同方程中出现相同的部分时,可将相同部分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计算。

解元:对应解出换元后的未知数。

还元:将所解结果还原成所求未知数的形式。

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多于等式个数,我们称这样的方程为不定方程。不定方程无法使用常规方法求解,需要运用整除特性、奇偶性、尾数、特值等结合选项判断正确答案。

性质1: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性质2:偶数x偶数=偶数,偶数x奇数=偶数,奇数x奇数=奇数。

推论1:奇数个奇数的和是奇数;偶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

推论2:几个数的乘积如果是奇数,那么这几个数一定都是奇数;几个数的乘积如果是偶数,那么这几个数中至少有一个偶数。

推论3: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奇偶性相同。

当遇到“在不同分配情况下,有剩余,或不足”的问题时,既可以列方程求解,也可直接套用盈亏问题的公式。关于盈亏问题的具体公式如下:

一盈一尽型:盈数/两次分配个数的差=对象数

一亏一尽型:亏数/两次分配个数的差=对象数

一盈一亏型:(盈数+亏数)/两次分配个数的差=对象数

两次皆盈型:(大盈数-小盈数)/两次分配个数的差=对象


 以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百科学社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提供原文链接地址以及资料原创证明,本站将会立即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通知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方程式解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