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义素分析法分析音素,语素和词的区别举例,义素这组词?

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现代汉语及古汉语文字学训诂学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全卷共150分。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共100分)

一、用汉语拼音给下列词语注音。(8分)

油脂卑鄙供给忖度搅和炽热颠簸勉强

复习建议:此题考察的是基本功。不是什么特殊词汇。注意,汉语拼音写法和英语字母的不同,没有那么多的连写弯钩,混了会扣分的。

二、按照韵头韵尾的特点给韵母作不同的分类。(8分)

传统音韵学根据韵母(单韵母)或韵母开头(复韵母)的元音的呼气特征将韵母分为四类:

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 u ü的韵母

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 i的韵母

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 u的韵母

撮口呼: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

解答提示:周杨39,40,45

答案要点:韵头:四呼。韵尾:元音韵尾韵母、辅音韵尾韵母(前鼻、后鼻)、无韵尾韵母。

复习建议:以语言学的语音部分为基础,吃透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等概念。

三、举例说明儿化韵的发音特点。(8分)

儿化定义:卷舌音er附加在其它音节后面,使前面的韵母变成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叫“儿化”。

1.以a、o、ê、e、u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其读音变化不太大,卷舌动作与其本身的发音冲突不大,所以儿化时直接带上卷舌音色彩即可。其中,如:

2.韵尾音素以i、ü为主要元音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先增加一个舌面、央、中、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如:

3.韵尾音素为I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儿化时韵尾I丢失,在主要元音的基础上卷舌。由于受卷舌动作的影响,舌位向央、中方向后移。如:

4.韵尾音素为n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为n的发音妨碍了卷舌动作,所以儿化的韵尾n音要丢失,在主要元音基础上卷舌。

5.以舌尖前元音-I或舌尖后元音-I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儿化时应将其变为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卷舌。如:

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 )

A.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D.共鸣器的形状

3.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4.就词重音而言,不能用来区别意义的是( )

5.北京话“慢”单念时读[man],但“慢慢儿”却有人读做[mai

mar],前一音节的语流音变现象是( )

6.“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词包含的语素数量是( )

8.下列汉语词语中的“儿”不属于词根语素(实义语素)的是( )

9.整个语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 )

10.一般语汇(非基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是( )

11.词组的聚合关系分类是指把词组分成( )

A.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B.联合词组和偏正词组

C.基本词组和特殊词组 D.简单词组和复杂词组

12.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这种分类是( )

A.句子的句型类 B.句子的句式类

C.句子的功能类 D.句子的简繁类

13.“吓唬”和“恐吓”在非理性意义上的主要差别是( )

A.语气意义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形象色彩不同

14.下列关于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总是一致 B.二者总是不一致

C.基本义比本义更常用 D.本义比基本义更常用

15.下列各项词义引申中,采用比喻方式的一项是( )

A.“锁”本指一种器具,后引申指凭借这一器具的行为

B.“兵”本指兵器,后引申指使用兵器的人

C.“南瓜”本指一种植物,后引申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D.“后台”本指舞台的后面,后引申指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16.下列关于等义词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等义词是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都完全相同的词

B.等义词一般都能够长期并存

C.等义词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同义词大多是等义词

17.“老王说服了小李”中“老王”是行为的施事,“小李”是行为的受事,这种意义是( )

18.从现有文字史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大多是( )

20.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 )

A.词语的借用 B.语音成分的借用

C.词缀的借用 D.语法结构的借用

21.下列几种类型的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是( )

22.以下对“思维”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思维既包括思维活动,也包括思维结果

B.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类

C.思维的形式就是概念、判断、推理

D.思维必须以语言为工具

23.人类开始制造工具这种行为意味着( )

A.人类已经产生了语言

B.人类已经产生了思维

C.人类已经同时产生了语言和思维

D.人类既没有产生语言,也没有产生思维

A.大脑左、右半球的单侧化功能发生了改变

B.大脑左半球的某个部位受到了损伤

C.大脑的语言获得机制出现了遗传性障碍

D.在语言临界期以前没有接触语言环境

25.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事物的概念知识的一类词典是( )

26.从翻译技术的平面看,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 )

A.单词、句法、语义、语境 B.单词、语义、语境、句法

C.单词、句法、语境、语义 D.单词、语义、句法、语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7.从发音方法上看,一个辅音的特征取决于( )

A.音高的高低 B.发音部位的前后

C.送气不送气 D.声带振动不振动

E.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28.下列关于语义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语义场与上下位词没有关系

B.语义场是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义项的聚合体

C.语义场是一个层级体系

D.语义场是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E.不同语义场的系统性是均衡的

29.下列关于语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B.有些语素只有语音形式而没有意义

C.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大类

D.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

E.词都是由语素形成或组成的

30.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 B.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C.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 D.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

E.几千年来,汉字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1.“民族语言政策”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 )

A.关于民族语言教育的政策

B.关于官方语言的选择问题

C.关于一个国家内部主体民族语言的政策

D.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

E.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问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

32.语法单位的形成关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6.举例说明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区别和联系。

37.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

38.举例说明语言的发展演变为什么只能是渐变的。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9.下面都是“动词(着)+形容词”构成的词组,试从结构形式(A)和语义指向关系(B)进行分类,分别填入各项中:

听着刺耳 走着累 闻着臭、吃着香

B1形容词陈述指向动词,或动词支配指向形容词:

40.说明“他说不好”有几种意义,并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41.谈谈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的区别和联系。

42.举例说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形成关系指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功能性差别。即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选句功能就成为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但各级语法单位所含成分的数量不一定增加。

(2)汉语“好”,即是语素,也是词,还可能直接成为句子,就反映了这种关系。

(1)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2)义项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束更小的语义构成成分的集合,这种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

(3)例如,“哥哥”词义经过与同类的其他词(如“弟弟、组组、妹妹”等)对比,可以得出它的义素:[同胞][男性]、[年长]。

(1)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单位相联系的文字是音位文字。音位文字可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全音位文字常常也简称音位文字。

(2)例如,古腓尼基文字就是只表示辅音音位的辅音音位文字;古希腊文字既有表示辅音的字符,又有表示元音的字符,是全音位文字。

(1)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称作语言的亲属关系。

(2)语言的亲属关系是语言谱系分类的基础。具有亲属关系(历史同源关系)的各个语言就是亲属语言归属为同一语系。

(3)例如,汉语和藏语都来自原始汉藏语,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是亲属语言,归属汉藏语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单纯词、合成词是根据词所包含语素的数量划分的;单音节词、多音节词是根据词所包含音节的数量划分的。

(2)合成词一定是多音节词,但单纯词不一定是单音节词。

(3)合成词是多单节词,如“飞机”。单纯词是单音节词的例子,如“书”。单纯词是多音节词的例子,如译音词“沙发”,拟声词“轰隆”,连绵词“逍遥”等。

(1)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是指:话语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可以分解成大小不等的组成成分。例如:“我找他”这句话,可以分解为“我”、“找他”两个组成成分。“找他”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找”和“他”两个组成成分。

(2)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是指:人们说话时,语言符号只能依时间的先后成线性排列,正是在这种线性的排列中,语言符号之间才得以形成各种组合关系,产生各种不同的语法结构。例如,“我”和“找”这两个语言符号只可能线性排列为“我找”或“找我”,前者形成主谓关系,后者形成动宾关系。

(3)正是因为语言符号是离散的,才有可能依线性顺序对这些语言符号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使有限的语言符号通过这种反复的重新组合,可以表达无限的信息和思想。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急剧变化会使社会的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这一性质要求语言必须有一定的稳因性。例如汉语中“山、水、日、月、人、手、笑、哭”这些词汇古今意义基本没有变化,一直沿用于今。

(2)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交际活动的内容也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为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语言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例如“网吧”、“网虫”就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出现的新词汇。

(3)稳固和发展这两个对立的要求决定了语言一方面不能不变,一方面又不能突变,因此,语言的演变和发展只能以渐变的方式来进行。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A1:坐着挺好,躺着不合适;

A2:透着轻浮,显着不高兴;

A3:看着伤心,走着累,闻着臭、吃着香,听着刺耳。

B1:透着轻浮,显着不高兴,坐着挺好,躺着不合适;

B2:看着伤心,走着累;

B3:听着刺耳,闻着臭,吃着香。

(1)至少有三种意义,

a他不能把某件事或某句话说得讼人满意;

b“不好”是他说出来的话;c由他来说不好。

(2)a和b是由句法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

“说”和“不好”若按动补关系来理解,则为a;若按动宾关系理解,则为b。

(3)c和a(或b)是由层次构造不同造成的。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a(或b);若按“他说/不好”来理解,则为c。

六、论述题(本大题包括第41、42小题,第41小题10分,第42小题8分,共18分)

(1)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把音节结构分为V、C—V、V—C、C—V—C四种基本类型。其中的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

(2)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更关注音节内部的结构层次,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整个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例如汉语普通话“挑”[t`iau55]里的[t`]是声母,是韵母,[55]是声调,在韵母里,是韵腹,是韵尾。声韵调分析法能够比较好的揭示汉语音节内部的组合规律和整个语音系统的面貌,是汉语音节分析最基本的方法。

(3)声韵调分析法和元辅音分析法并不是对立的和互相排斥的,可以看作是音节结构分析的两个不同层面。如果从元音和辅音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仍要考虑它们处于音节结构的位置和层次,如果从声韵组合出发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也要考虑它们由哪些元音、辅音来具体实现。例如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都是由单个辅音构成的,韵母是由元音或元音和元音、元音和辅音的组合构成的。

(1)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一方面是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永定了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又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

(2)从文化到语言这头看,通过考察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可以帮助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就是文化语言学。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语言的影响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上最明显。例如相同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示,相同词语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3)从语言到文化这头看,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了解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这方面的研究就是否语言文化学。这对于了解没有历史文献资料的民族文化和早期历史及史前史,都很有用处。

  1. 简答语言的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答: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二是情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绪、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

  2. 解释“语义”.

  答: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3. 解释“语言意义”

  答:语言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表达的意义.

  4. 解释“语境意义”.

  答:语境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知识背景等语境音素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5. 解释“词义”.

  答: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

  6. 解释“词的理性意义”.

  答: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

  7. 解释“义素”.

  答:义素是从义项中分析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8. 解释“义项”.

  答: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9. 简答义素和语素之间的区别.

  答:义素和语素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单位.义素是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义素是一种从理论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就不是一种自然语言的单位,义素不直接与语音相结合.语素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有一定的读音,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语言的单位.

  10. 简答义素和义项之间的关系.

  答:一个词可以同时有几个理性意义,其中一个意义在语言学上叫一个义项.现代语义学把分析音位的区别特征原理用于词义分析,把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就是义素.

  11. 简答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区别.

  答: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别而分为两类: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

  12. 简答义素分析的作用.

  答:义素研究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间接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2)义素分析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

  13. 解释“单义词”.

  答: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

  14. 解释“多义词”.

  答: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15. 解释“本义”.

  答: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16. 解释“引申义”.

  答:由本义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

  17. 解释“同义词”.

  答: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18. 解释“反义词”.

  答: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19. 解释“上位词、下位词”.

  答: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内,那么它们之间就具有上下位关系.其中所代表的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20. 简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关系.

  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区别在于: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21. 为什么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

  答: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1)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2)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

  22. 简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

  答:(1)词的理性意义.有的近义词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不完全重合.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都有所不同.(2)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

  23. 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24. 解释“关系意义”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25. 解释“语气意义”.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26. 解释“述谓结构”

  答: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27. 解释“语义指向”.

  答:句子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28. 解释“歧义”.

  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29. 解释“变元”.

  答: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30. 解释“语义角色”.

  答: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31. 解释“蕴含”.

  答: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以来特殊的背景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2. 解释“预设”.

  答: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一种关系,预设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3. 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在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素和词的区别举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