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992*19911991-1991*19901990巧算)×80%-x=592怎么解

全萤幕模式是新版作业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功能。一切应用程式均可以在全萤幕模式下运行。这并不意味着视窗模式将消失,而是表明在未来有可能实现完全的格线计算。iLife 11的用户界面也表明了这一点。这种用户界面将极大简化电脑的使用,减少多个视窗带来的困扰。它将使用户获得与iPhone、iPod touch和iPad用户相同的体验。计算体验并不会因此被削弱;相反,苹果正帮助用户更为有效地处理任务。

Pro等一些高端专业软体已经实现了这一点。它们在执行某一任务时,会占据整个萤幕,没有任何浮动视窗。毫无疑问,视窗最终将被完全取代,即使是Photoshop之类的套用而言亦是如此。但格线计算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你需要使用户能在不同的任务间高效、毫不混淆地进行切换。从今天的演示来看,苹果或许已经找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与触摸手势结合的任务控制。全萤幕模式的优点在于,简化了计算体验,以用户感兴趣的当前任务为中心,减少了多个视窗带来的困扰,并为全触摸计算铺平了道路。

任务控制整合了Dock和控制台,并可以视窗和全萤幕模式查看各种套用。

快速启动面板的工作方式与iPad完全相同。它以类似于iPad的用户界面显示电脑中安装的一切套用,并通过App Store进行管理。用户可滑动滑鼠,在多个套用图示界面间切换。与格线计算一样,它的计算体验以任务本身为中心。但它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Mac电脑的资源管理器Finder是否会从Mac OS X中消失?所有档案均将由档案对话框管理吗?

当前,取消Finder并不现实。它很有可能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但它最终会消失,档案管理将由资料库负责,所有套用可在资料库中分享图片、音乐、文本、PDF档案及其他内容。事实上,如果Spotlight速度更快,表现更好,资料夹完全可以被取消。用户没有时间去管理数以千计的各种档案。快速启动面板简化了操作,用户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各种套用。但是,某些高端用户可能更喜欢用资料夹树状目录管理应用程式。

Mac App Store的工作方式与iOS系统的App Store完全相同。他们具有相同的导航栏和管理方式。这意味着,无需对套用进行管理。当用户从该商店购买一个套用后,Mac电脑会自动将它安装到快速启动面板中。对高端用户而言,这可能显得很愚蠢;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即使利用Mac电脑的拖放系统,安装应用程式仍有可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主设计人:Mac OS 9.0 之前是比尔·阿特金森、杰夫·拉斯金和安迪·赫茨菲尔德,是贾伯斯还在苹果的时候开发的,后来他离开苹果创立NeXT公司后为其开发了另一套系统,主设计人是艾维·特万尼安(Avie Tevanian),后来贾伯斯回归苹果后逐渐抛弃了以前的代码,在发布Mac OS X时,正式使用艾维·特万尼安当时编写的代码作为其主代码。

出现年月:1984年。

为浏览和购买应用程式提供无限可能。新购买的应用程式可一步完成安装,并立刻呈现在全新 Launchpad 上。Mac App Store 现可在任意一台运行 Mac OS X Snow Leopard的 Mac 上使用,并将作为 Mac OS X Lion 的一部分提供。

Launchpad 可让你以iPad方式迅速访问应用程式,只须点击 Dock 内的 Launchpad 图示,你打开的视窗即逐渐淡出,Mac 上的所有应用程式将以美观的全萤幕模式呈现在萤幕上。只须用手指轻扫一下,即可查看多个应用程式页面,你还可随意安排应用程式,将它们的图示拖动至新位置,或者分组至资料夹。当你从Mac App Store下载应用程式时,新应用程式将自动出现在Launchpad上,随时待用。

在iPad上,每个应用程式都能全萤幕显示,有效排除视觉干扰,你还可轻鬆返回其他应用程式。Mac OS X Lion 将同一功能带到桌上型电脑。你只须点击一下,即可全萤幕显示某个应用程式,或轻扫一下触控板,便可切换至另一个全萤幕应用程式,再次轻扫则返回桌面,以访问其他的应用程式,实现这一切都无须退出全萤幕模式。整个系统支持第三方开发人员在他们开发的应用程式中充分利用这一全萤幕技术,让他们开发的应用程式看上去更生动。因此,你可专注于工作细节,或享受更宽阔的视界。

Mission Control是一项强大易用的新功能,让你完整地查看 Mac 上正执行的内容。你可将一切尽收眼下,包括 Dashboard 和所有全萤幕应用程式,它们都将在同一地方显示。只须轻扫一下,你的桌面即可切换到 Mission Control。在那里,你将看到按应用程式分组的打开视窗、全萤幕应用程式缩略图以及 Dashboard,一切都呈现在同一个视窗里。同时,你只须轻点一下,便可访问 Mission Control 里的任何选项,让你轻鬆掌控全局。手势和动态效果 更多与 Mac 互动的便捷方式 Multi-Touch 手势让你在 iPad 上的每项操作都简单、直观。Mac 有了更丰富的Multi-Touch操控体验。你可享受更流畅、逼真的手势回响效果,包括橡皮圈滚动、页面和图像缩放和全萤幕轻扫。在 Mac OS X Lion 中,所有轻扫、两指开合和滚动手势的观感和触感体验都更加生动、灵敏。

告别手动保存吧;有了Mac OS X Lion的自动保存功能,任务在你工作过程中即可自动保存,为你省去这项操作。Lion 不会创建额外的副本,而是将更改保存在工作档案中,从而使磁碟空间得到最有效利用。锁定功能可防止意外更改被保存,并会在两周后自动锁定文档。恢复功能可为你显示上一次打开时的文档状态,因此你总有机会重新开始。

版本 看清走过的每一步

版本功能可以记录文档或项目从创建开始的整个演进过程。每次你打开文档,以及在工作中每隔一小时,OS X Lion 就会自动为文档创建一个版本。如果你须要恢复到较早的版本,或复原部分文档,版本功能会在当前文档旁显示一连串先前的版本,这与 Time Machine 的界面相似,因此你可看到作品在任意特定时间的状态。点击一下即可进行恢复,也可将较早版本中的内容拷贝并贴上到当前版本中。

重新启动 Mac 时,你知道应该做些什幺;首先,你须要保存任务关闭所有应用程式,然后花费宝贵的时间对一切进行重新设定。有了重返功能,你再也不须要把时间花费在这些複杂的操作上了。它可让你随时重新启动 Mac (比如,发现软体更新之后),然后返回到你正在处理的任务,所有应用程式都可回到你离开时的状态。事实上,无论何时你须要关闭并重新打开应用程式,重返功能都可以返回到你离开时的状态。这样你再也不用重头开始了。

想将 Mac 升级到OSX Lion,你无须前往零售店购买盒装软体,并安装一大堆光碟。你只需点击 Mac App Store 图示,支付 US$29.99 购买 Lion,你的 Mac 会完成余下的工作。只要确保你已具备将 Lion 下载到 Mac 的必备条件即可,而之后的OS XMavericks 10.9则提供免费的下载。

Mac OS X 以简单易用和稳定可靠着称;因此在开发 Snow Leopard 的过程中,Apple 工程师们只有一个目标:精益求精。他们不断寻找可供完善、最佳化和提速的地方 - 从简单的卸载外部驱动到安装作业系统。超凡品质如今更上层楼。来看看你的 Mac 体验如何更臻完美。

Exposé如今更趋完善,使用更方便。和 Dock 完全整合,只需轻点 Dock 中的应用程式图示不放,该程式的所有视窗便会重新排列,切换程式变得十分方便。Exposé的外观也焕然一新。视窗被排列在整齐的格栅中,更易于查找。还有 Dock 中的 Stacks,能够帮你快速访问档案或资料夹,如今也新添滚动浏览功能。并能快速扫描 Stack 中的资料夹以查看其中的所有档案。

装备 Snow Leopard 的 Mac 在萤幕锁定时,可以更快从睡眠状态启动,速度较以前提高两倍。关机比以前快 75%。在你赶着回家或去机场时节约宝贵时间。加入无线网路也比以前快达 55%。

在 Snow Leopard 之前,你只能通过拼音等键盘输入方式输入中文。Snow Leopard 则提供了创新的输入方式:在触控板上手写输入。手写时萤幕上会打开新的输入视窗,显示笔划近似的所有备选单字,并根据所选单字建议接下来可能用到的单字。

Modem,4个DIMM记忆体插槽。但低端只支持最大1GB的记忆体容量而且理论频宽也只有400Mbps,而高端则通过更高效率的记忆体控制器把这两个数字分别提高到2GB和800Mbps,并有一条133MHz AGP2×插槽和内建的一个IEEE Mbps FireWire连线埠,将来可升级使用高速的FireWire硬碟。在系统汇流排方面,低端苹果机工作在100MHz的外频上,而高端的Power MAC G4採用了133MHz的MPX汇流排架构。MPX汇流排架构的核心是PowerPC G4处理器和两块相关的集成控制晶片(Uni-N记忆体汇流排控制晶片和KeyLargo输入输出设备控制晶片),这两块晶片在整个Power Mac G4电脑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我们熟知的PC电脑主机板的北桥晶片和南桥晶片。在133MHz的MPX汇流排架构中,Uni-N晶片主管记忆体、10/100/1000Mbps网路通讯、FireWire接口传输功能和显示卡的工作;而KeyLargo晶片则是负责存储功能、无线网路通讯功能、USB传输功能、调製解调通讯功能、音效输出功能以及电源管理功能的正常工作。

Mac上的记忆体、硬碟和PC机的差不多,记忆体是PC133的SDRAM,硬碟是IBM ATA66以及ATA100。既然技术相同,那是不是PC的硬体也可以用在Mac上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在Mac上安装PC的兼容硬体,会引起故障。

显示卡方面,ATI和NVIDIA这两位竞争者,把战火从台式机蔓延到笔记本电脑,又从笔记本电脑蔓延到Mac,ATI在笔记本和Mac占有的统治地位已经开始被NⅥDIA动摇了。Mac用的显示卡有ATI,也有GeForce2 MX的。在三款最新的Power Mac G4电脑中,苹果电脑採用了NⅥDIA专门为苹果机定做的GeForce2 MX显示卡,不过低端466MHz Power Mac G4、iMac和笔记本电脑还都在用ATI RAGE 128作为图形子系统的标準配置。Mac版本的GeForce2 MX和PC版本的GeForce2 MX相比,在技术参数上没有任何区别。但由于苹果电脑和PC採用了不同的操作平台,所以NⅥDIA特别针对Mac OS的视频特点设计了专门的驱动程式。MAC版本的GeForce2 MX和PC版本的最大差别是在显示信号输出连线埠上,Mac版本的GeForce2 MX配备了两个显示信号输出端(MAC标準的VGA15针连线埠和ADC显示信号输出连线埠)。对于只接驳DⅥ(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接口的数字平板显示器,Power Mac G4还提供了DⅥ/ADC转换线,可以让用户毫无困难地使用上DⅥ数字平板显示器。那幺为什幺要专门制定一个ADC显示信号输入标準呢?这是因为苹果电脑为了保持Power Mac G4电脑用户桌面的整洁,允许用户通过单条ADC信号线在显示器和主机之间传输显示信号并为显示器供电,这样就无须为显示器单独提供电源线和信号线了,真可谓独具匠心。

显示器方面,苹果机也用CRT和LCD。用CRT的是Mac中的iMac系列(iMac G3以后的iMac产品全部使用LCD),其显像管主要是三菱的钻石珑;用LCD的则主要是苹果公司的Power Mac G4、G5系列。另外,苹果公司还推出了LCD的自有品牌:Apple Studio Display,其液晶显示器有15英寸、17英寸、21英寸三款大小。最新的Apple Cinema

音响方面,Mac内置了由苹果与Harman Kardon公司共同设计的高性能 Odyssey 音响系统。在 Odyssey音响系统的内部,有一组非常独特的导音器。这组导音器会像高音喇叭一样传导高频率的声音,塑造出诱人的音场深度效果。虽然这组Odyssey导音器的直径只有 34mm,但是它却同时能够发出通常只在高级音响(或是价值不菲的隔音名车)上才听得到的低音效果。

光碟机方面,Mac用的光碟机是DVD,普通的CD-ROM已经基本被MAC淘汰了。G3和G4都是CD-RW或DVD;在高端上,苹果公司把Super Drive驱动器纳入733MHz的G4机种一起销售。Super Driver通过苹果公司提供的iDVD刻录软体,可以备份最大4.7GB的个人数据,或者通过400Mbps传输速度的FireWire接口接驳数码摄像机,下载纯净的数字视频和音频信号製作具有互动功能的 DVD 影音光碟。

滑鼠方面,Mac的Apple Pro Mouse光电滑鼠是玻璃外壳,晶莹剔透,十分漂亮。但它的滑鼠是没有按键的,事实上整个Apple Pro Mouse就是一个按键,不需要用手指点击,轻轻按动整个滑鼠就行了,而且也不分左、右键。这样,在使用的时候手指不会疲劳。滑鼠是正椭圆形的,适合不同习惯的用户使用,左、右手都可以使用。苹果机的单键滑鼠于1984年问世,是苹果机“易用”理念的核心部分。但由于缺少其他作业系统具有的“右键”功能,操作时往往要在萤幕和选单栏之间往返奔波,因而操作起来不那幺方便。但是,苹果在2005年推出了带有滚珠的多键滑鼠mighty

Mac 集成了三种网路通讯功能:乙太网络通讯、数据机通讯和无线网路通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AirPort无线网路通讯功能了。AirPort 基地台内部具备一个使用RJ-11接头的56-Kbps V.90数据机,另外也有一个RJ-45接头用以连线10BASE-TEthernet有了AirPort高速无线网路技术,你的PowerBook G4便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的任何角落上网遨游了。另外,这种传输方式有一个明显的优点:无线电波不像红外线那样,传输的两点之间必须为没有阻隔的直线;因为无线电波可以穿透固体,传送到最远达 150 米之外的地方。

苹果公司不但生产Mac的大部分硬体,连Mac所用的作业系统都是它自行开发的。

苹果机的作业系统已经到了OS 10,代号为Mac OS X(X为10的罗马数字写法),这是Mac电脑诞生15年来最大的变化。新系统非常可靠,它的许多特点和服务都体现了苹果公司的理念。

另外,疯狂肆虐的电脑病毒几乎都是针对PC(Windows)的,由于Mac的架构与PC(Windows)不同,而且用户比较少,所以很少受到病毒的袭击。Mac OS X作业系统界面非常独特。苹果公司能够根据自己的技术标準生产电脑、自主开发相对应的作业系统,可见它的技术和实力非同一般。打个比方,苹果公司就像是Intel和微软的联合体,在软硬体方面“才貌双全”。

Mac OS可以被分成作业系统的两个系列:

* 一个是老旧且已不被支持的“Classic”Mac OS(系统搭载在1984年销售的首部Mac与其后代上,终极版本是Mac OS 9)。採用 Mach 作为核心,在OS 8以前用“System x.xx”来称呼。

“Classic”Mac OS的特点是完全没有命令行模式,它是一个100%的图形作业系统。预示它容易使用,它也被指责为几乎没有记忆体管理、协同式多任务 (cooperative multitasking)和对扩展冲突敏感。“功能扩展”(Extensions)是扩充作业系统的程式模组,譬如:附加功能性(例如:网路)或为特殊设备提供支持。某些功能扩展倾向于不能在一起工作,或只能按某个特定次序载入。解决Mac OS的功能扩展冲突可能是一个耗时的过程。

Mac OS也引入了一种新形的档案系统,一个档案包括了两个不同的“分支”(forks)。它分别把参数存在“资源分支”(resource fork),而把原始数据存在“数据分支”(data fork)里,这在当时是非常创新的。但是,因为不能识别此系统,这让它与其它作业系统的沟通成为挑战。

Mac OS 9 使用 B+ 树结构的档案系统进行档案管理. ……

为了挽救这种情况,Mac OS X使用基于BSD Unix的核心,并带来Unix风格的记忆体管理和先占式多工(pre-emptive multitasking)。大大改进记忆体管理,允许同时运行更多软体,而且实质上消除了一个程式崩溃导致其它程式崩溃的可能性。这也是首个包括“命令行”模式的Mac OS,除非执行单独的“终端”(terminal)程式,否则你可能永远也见不到。但是,这些新特徵需要更多的系统资源,按官方的说法Mac OS X只能支持G3以上的新处理器(它在早期的G3处理器上执行起来比较慢)。Mac OS X有一个兼容层负责执行老旧的Mac应用程式,名为Classic环境(也就是程式设计师所熟知的“蓝盒子”[the blue box])。它把老的Mac OS 9.x系统的完整拷贝作为Mac OS X里一个程式执行,但执行应用程式的兼容性只能保证程式在写得很好的情况里在当前的硬体下不会产生意外。

纵观电脑之历史,作业系统与计算机硬体的发展息息相关。

作业系统之本意原为提供简单的工作排序能力,后为辅助更新更複杂的硬体设施而渐渐演化。

从最早的批处理模式开始,分时机制也随之出现,在多处理器时代来临时,作业系统也随之添加多处理器协调功能,甚至是分散式系统的协调功能。其他方面的演变也类似于此。

另一方面,在个人电脑上,个人电脑之作业系统因袭大型电脑的成长之路,在硬体越来越複杂、强大时,也逐步实践以往只有大型电脑才有的功能。

总而言之,作业系统的历史就是一部解决电脑系统需求与问题的历史。

第一部个人电脑并没有作业系统。这是由于早期个人电脑的建立方式(如同建造机械算盘)与效能不足以执行如此程式。

但在1947年发明了电晶体,以及莫里斯·威尔克斯(Maurice Vincent Wilkes)发明的微程式方法,使得电脑不再是机械设备,而是电子产品。系统管理工具以及简化硬体操作流程的程式很快就出现了,且成为作业系统的基础。

到了1960年代早期,商用电脑製造商製造了批次处理系统,此系统可将工作的建置、调度以及执行序列化。此时,厂商为每一台不同型号的电脑创造不同的作业系统,因此为某电脑而写的程式无法移植到其他电脑上执行,即使是同型号的电脑也不行。

到了1964年,IBM推出了一系列用途与价位都不同的大型电脑IBM System/360,大型主机的经典之作。而它们都共享代号为OS/360的作业系统(而非每种产品都用量身订做的作业系统)。让单一作业系统适用于整个系列的产品是System/360成功的关键,且实际上IBM大型系统便是此系统的后裔;为System/360所写的应用程式依然可以在现代的IBM机器上执行!

OS/360也包含另一个优点:永久贮存设备—硬碟驱动器的面世(IBM称为DASD(Direct access storage device))。另一个关键是分时概念的建立:将大型电脑珍贵的时间资源适当分配到所有使用者身上。分时也让使用者有独占整部机器的感觉;而Multics的分时系统是此时众多新作业系统中实践此观念最成功的。

1963年,奇异公司与贝尔实验室合作以PL/I语言建立的Multics,是激发1970年代众多作业系统建立的灵感来源,尤其是由AT&T贝尔实验室的丹尼斯·里奇与肯·汤普逊所建立的Unix系统,为了实践平台移植能力,此作业系统在1969年由C语言重写;另一个广为市场採用的小型电脑作业系统是VMS。

第一代微型计算机并不像大型电脑或小型电脑,没有装设作业系统的需求或能力;它们只需要最基本的作业系统,通常这种作业系统都是从ROM读取的,此种程式被称为监视程式(Monitor)。

1980年代,家用电脑开始普及。通常此时的电脑拥有8-bit处理器加上64KB记忆体、萤幕、键盘以及低音质喇叭。而80年代早期最着名的套装电脑为使用微处理器6510(6502晶片特别版)的Commodore C64。此电脑没有作业系统,而是以一8KB唯读记忆体BIOS初始化彩色萤幕、键盘以及软碟机和印表机。它可用8KB唯读记忆体BASIC语言来直接操作BIOS,并依此撰写程式,大部分是游戏。此BASIC语言的解释器勉强可算是此电脑的作业系统,当然就没有核心或软硬体保护机制了。此电脑上的游戏大多跳过BIOS层次,直接控制硬体。

早期最着名的磁碟启动型作业系统是CP/M,它支持许多早期的微电脑,且被MS-DOS大量抄袭其功能。

最早期的IBM PC其架构类似C64。当然它们也使用了BIOS以初始化与抽象化硬体的操作,甚至也附了一个BASIC解释器!但是它的BASIC优于其他公司产品的原因在于他有可携性,并且兼容于任何符合IBM PC架构的机器上。这样的PC可利用Intel-8088处理器(16-bit暂存器)定址,并最多可有1MB的记忆体,然而最初只有640KB。软式磁碟机取代了过去的磁带机,成为新一代的储存设备,并可在他512KB的空间上读写。为了支持更进一步的档案读写概念,磁碟作业系统(Disk Operating System,DOS)因而诞生。此作业系统可以合併任意数量的磁区,因此可以在一张磁碟片上放置任意数量与大小的档案。档案之间以档名区别。IBM并没有很在意其上的DOS,因此以向外部公司购买的方式取得作业系统。

1980年微软公司利用骗术取得了与IBM的契约,并且收购了一家公司出产的作业系统,在将之修改后以MS-DOS的名义出品,此作业系统可以直接让程式操作BIOS与档案系统。到了Intel-80286处理器的时代,才开始实作基本的储存设备保护措施。MS-DOS的架构并不足以满足所有需求,因为它同时只能执行最多一个程式(如果想要同时执行程式,只能使用TSR的方式来跳过OS而由程式自行处理多任务的部份),且没有任何记忆体保护措施。对驱动程式的支持也不够完整,因此导致诸如音效设备必须由程式自行设定的状况,造成不兼容的情况所在多有。某些操作的效能也是可怕地糟糕。许多应用程式因此跳过MS-DOS的服务程式,而直接存取硬体设备以取得较好的效能。虽然如此,但MS-DOS还是变成了IBM PC上面最常用的作业系统(IBM自己也有推出DOS,称为IBM-DOS或PC-DOS)。MS-DOS的成功使得微软成为地球上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而1980年代另一个崛起的作业系统异数是Mac OS,此作业系统紧紧与麦金塔电脑捆绑在一起。此时一位施乐帕罗奥托研究中心的员工Dominik Hagen访问了苹果电脑的史蒂夫·贾伯斯,并且向他展示了此时施乐发展的图形化使用者界面。苹果电脑惊为天人,并打算向施乐购买此技术,但因帕罗奥托研究中心并非商业单位而是研究单位,因此施乐回绝了这项买卖。在此之后苹果一致认为个人电脑的未来必定属于图形使用者界面,因此也开始发展自己的图形化作业系统。现今许多我们认为是基本要件的图形化接口技术与规则,都是由苹果电脑打下的基础(例如下拉式选单、桌面图示、拖曳式操作与双点击等)。但正确来说,图形化使用者界面的确是施乐创始的。

Apple I电脑,苹果电脑的第一代产品。延续80年代的竞争,1990年代出现了许多影响未来个人电脑市场深厚的作业系统。由于图形化使用者界面日趋繁複,作业系统的能力也越来越複杂与巨大,因此强韧且具有弹性的作业系统就成了迫切的需求。此年代是许多套装类的个人电脑作业系统互相竞争的时代。

上一年代于市场崛起的苹果电脑,由于旧系统的设计不良,使得其后继发展不力,苹果电脑决定重新设计作业系统。经过许多失败的项目后,苹果于1997年释出新作业系统——MacOS的测试版,而后推出的正式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原先失意离开苹果的Steve Jobs风光再现。

除了商业主流的作业系统外,从1980年代起在开放原码的世界中,BSD系统也发展了非常久的一段时间,但在1990年代由于与AT&T的法律争端,使得远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另一股开源作业系统——Linux兴起。Linux核心是一个标準POSⅨ核心,其血缘可算是Unix家族的一支。Linux与BSD家族都搭配GNU计画所发展的应用程式,但是由于使用的许可证以及历史因素的作弄下,Linux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开源作业系统市占率,而BSD则小得多。

相较于MS-DOS的架构,Linux除了拥有傲人的可移植性(相较于Linux,MS-DOS只能运行在Intel CPU上),它也是一个分时多进程核心,以及良好的记忆体空间管理(普通的进程不能存取核心区域的记忆体)。想要存取任何非自己的记忆体空间的进程只能通过系统调用来达成。一般进程是处于使用者模式(User mode)底下,而执行系统调用时会被切换成核心模式(Kernel mode),所有的特殊指令只能在核心模式执行,此措施让核心可以完美管理系统内部与外部设备,并且拒绝无许可权的进程提出的请求。因此理论上任何应用程式执行时的错误,都不可能让系统崩溃(Crash)。

另一方面,微软对于更强力的作业系统呼声的回应便是Windows NT于1999年的面世。

1983年开始微软就想要为MS-DOS建构一个图形化的作业系统应用程式,称为Windows(有人说这是比尔·盖兹被苹果的Lisa电脑上市所刺激)。

一开始Windows并不是一个作业系统,只是一个应用程式,其背景还是纯MS-DOS系统,这是因为当时的BIOS设计以及MS-DOS的架构不甚良好之故。

在1990年代初,微软与IBM的合作破裂,微软从OS/2(早期为命令行模式,后来成为一个很成功但是曲高和寡的图形化作业系统)项目中抽身,并且在1993年7月27日推出Windows 3.1,一个以OS/2为基础的图形化作业系统。

直到这时,Windows系统依然是建立在MS-DOS的基础上,因此消费者莫不期待微软在2000年所推出的Windows 2000上,因为它才算是第一个脱离MS-DOS基础的图形化作业系统。

NT系统的架构:在硬体阶层之上,有一个由微核心直接接触的硬体抽象层(HAL),而不同的驱动程式以模组的形式挂载在核心上执行。因此微核心可以使用诸如输入输出、档案系统、网路、信息安全机制与虚拟记忆体等功能。而系统服务层提供所有统一规格的函式调用库,可以统一所有副系统的实作方法。例如儘管POSⅨ与OS/2对于同一件服务的名称与调用方法差异甚大,它们一样可以无碍地实作于系统服务层上。在系统服务层之上的副系统,全都是使用者模式,因此可以避免使用者程式执行非法行动。

第一个实作的副系统群当然是以前的微软系统。DOS副系统将每个DOS程式当成一进程执行,并以个别独立的MS-DOS虚拟机器承载其运行环境。另外一个是Windows 3.1模拟系统,实际上是在Win32副系统下执行Win16程式。因此达到了安全掌控为MS-DOS与早期Windows系统所撰写之旧版程式的能力。然而此架构只在Intel 80386处理器及后继机型上实作。且某些会直接读取硬体的程式,例如大部分的Win16游戏,就无法套用这套系统,因此很多早期游戏便无法在Windows NT上执行。

而本年代渐渐增长并越趋複杂的嵌入式设备市场也促使嵌入式作业系统的成长。

现代作业系统通常都有一个使用的绘图设备的图形化使用者界面,并附加如滑鼠或触控面版等有别于键盘的输入设备。旧的OS或效能导向的伺服器通常不会有如此亲切的接口,而是以命令行接口(CLI)加上键盘为输入设备。以上两种接口其实都是所谓的壳,其功能为接受并处理使用者的指令(例如按下一按钮,或在命令提示列上键入指令)。

选择要安装的作业系统通常与其硬体架构有很大关係,只有Linux与BSD几乎可在所有硬体架构上执行,而Windows NT仅移植到了DEC Alpha与MIPS Magnum。

在1990年代早期,个人电脑的选择就已被局限在Windows家族、类Unix家族以及Linux上,而以Linux及Mac OS X为最主要的另类选择,直至今日。

大型机与嵌入式系统使用很多样化的作业系统。大型主机有许多开始支持Java及Linux以便共享其他平台的资源。嵌入式系统百家争鸣,从给Sensor Networks用的Berkeley Tiny OS到可以操作Microsoft Office的Windows CE都有。

至2005年为止,用于通用计算机上的分布的作业系统主要两个家族:类Unix家族和微软Windows家族。而主机系统和嵌入式作业系统使用多样的系统,并且很多和Windows、Unix都没有直接的联繫。类Unix家族包括多个组织的作业系统,其中有几个主要的子类包括System V、BSD和Linux。这里'Unix'是一个商标,开发组织允许使用作业系统在一个定义前提下自由地开发。这名字是通用大型设定作业系统类似组织 Unix。Unix系统运行在从巨型机到嵌入式系统的多种机器架构上。Unix主要使用于重要的商务伺服器系统以及学院和工程环境中的工作站之上。和 AT&T Unix不同,自由软体比如Linux和BSD逐步开始流行,并且开始进入桌面作业系统领域。和一些Unix作业系统不同,像惠普公司的HPUX和IBM 公司的AⅨ是设计仅运行在客户购买的设备上,其中有一些特殊的(比如SUN公司的Solaris)可以运行在客户购买设备和基于工业标準的PC上。APPLE公司的Mac OS X是一个BSD特例,以取代早期小型市场上的苹果公司Mac OS,众多流行的Unix作业系统正在走向一体。微软公司的Windows作业系统家族起源于早期的IBM PC环境中的MS-DOS,最新版本是基于新的Windows NT核心,第一次是在OS/2中制定。和Unix不同,Windows只能运行在32位和64位的x86 CPU(如Intel或者AMD的晶片)上,儘管早期有版本运行于DEC Alpha,MIPS 和 PowerPC体系结构。今天Windows是一个流行的作业系统,在全球桌面市场中占有90%左右的份额,同时在中低端伺服器市场也有广泛的套用,如 Web伺服器和资料库伺服器。

老的作业系统停留在市场包括类似IBM Windows的OS/2.来自惠普的VMS(以前的DEC);苹果公司的Mac OS作业系统、非Unix先驱苹果公司Mac OS X,以及AmigaOS,第一个图形用户界面的作业系统,包括对于普通用户的高级的多媒体能力。

2018年8月13日,一位着名Mac系统黑客刚刚开发了一种新攻击手段:可以在电脑提出是否允许程式获取数据时自动点击“允许”按钮,从而帮助黑客展开更加深入的攻击和渗透。

广州25名销售顾问抢单
优惠最高,服务最好者优先接单
已有2449人成功砍到期望价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号码333好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