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位间接bod5的测定方法法的实验原理

第一章 过程动态数学模型

3、系统辩识方法建立的模型不具有放大功能,即不能类推到不同型号的放大设备或过程中。

4、机理建模适用范围广,操作条件可进行类比,便于从小试进行扩展和放大处理。

5、过程输出变量和输入变量之间不随时间变化时的数学关系,称为过程的(    )模型。

6、按过程时间特性,过程动态数学模型可分为连续和(  )两大类。

7、过程输出变量和输入变量之间随时间变化时动态关系的数学描述, 称为(  )数学模型

6、控制通道过程增益Ko增加,控制系统余差减小,最大偏差减小,控制作用增强,但稳定性变差。

7、进入系统的扰动位置越靠近被控变量,相当于扰动通道传递函数的时间常数越大,减小了扰动对系统输出的影响,使系统控制品质增强。

8、过程对象的时滞τo使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变化,使控制不及时,控制品质变差。

9、选择控制系统操纵变量时,应选择对被控变量影响较大的操纵变量,即Ko尽量大。

10、扰动通道时滞τf不影响系统闭环极点的分布,不影响系统稳定性。它仅表示扰动进入系统的时间先后,因此,不影响控制系统控制品质。

11、换热器用于对原料加热,操纵变量为蒸汽流量,被控对象的增益为负.

12、换热器用于冷却原料,操纵变量为冷却剂流量,则被控对象的增益为正。

13、被控对象、检测变送环节和执行器常被合并称为广义对象。

14、控制系统负反馈准则是:控制系统成为负反馈的条件是该控制系统各开环增益之积为( )。

3、检测变送环节的时间常数会随过程运行而发生变化,例如,保护套管磨损造成时间常数减小。

4、检测变送环节的时间常数会随过程运行而发生变化,例如,因保护套管结垢造成时间常数减小.。

5、出料控制阀控制容器内压力时,应选气关阀,防止压力过高发生事故。

6、在模拟仪表中,标准信号通常采用4~20mA、1~5V、0~10mA电流或电压信号, 或者( )kpa范围的气压信号。

7、对检测元件和变送器的基本要求是( )、( )、( )。

8、测量变送环节的动态特性可用带时滞的一阶惯性环节表示,参数 Km、Tm和τm分别是( )、( )和( )。

9、精馏塔进料阀应该选( )阀,事故时关闭,停止进料.

10、气开控制阀增益为( ),气关控制阀增益为( ) 。

2、正作用控制器测量y增加时,控制器输出u增加。

3、正作用控制器增益Kc为正。 

4、反作用控制器增益为kc为负。

5、对有自衡被控过程,纯比例控制有余差。比例增益Kc越小,余差越小。

6、对有自衡被控过程,控制器的Kc增加,系统稳定性变差。

7、控制器积分时间Ti越大, 积分作用越强。

8、控制器有积分作用可以消除余差。

9、积分控制作用可以消除闭环系统余差,但它使闭环系统阶数增大,同时引入相位滞后,降低闭环控制系统振荡频率,使闭环控制系统动态响应变慢。 

10、控制器加微分作用可以改善高阶系统的控制品质。

11、控制器加微分控制可以改善大时滞过程的控制品质。

12、选择控制器正反作用的目的是( ).

13、由于积分过量造成控制不及时的现象称为(    )。

14、根据香农采样定理,为使采样信号能够不失真复现,采样频率应不小于信号中最高频率的( )倍。

4、Fail-open 类型的控制阀,其增益是正的。

5、控制阀常见的流量特性有线性、( )、快开特性、抛物线特性等。

第三章 常用复杂控制系统

1、比值控制系统通常采用乘法器实现, 因为除法器方案在回路中引入了非线性。

2、前馈控制是开环控制。

3、前馈控制器的设计不需要过程对象的数学模型。

4、串级控制系统,主回路要比副回路快。

5、串级控制系统的副被控变量必须是可测的。

6、串级控制系统有2个控制器, ( ) 个控制阀,2个变送器。

7、串级控制系统中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 )给出。

8、串级控制系统, 主回路是定值控制, 副回路是( )。

9、串级控制系统在设计时,主要扰动要包含在副回路,即主要扰动要能影响( )被控变量。

10、串级控制系统为防止积分饱和现象的产生,通常采取( )方法。

第四章 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

4、泵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使液体发热升温,因此,在泵运转后,应及时打开出口阀

5、改变进口导向叶片的角度,主要是改变进口气流的角度来可以改变离心式压缩机流量

6、离心式压缩机不一定要设计防喘振控制系统。

7、为了使进入压缩机的气体流量保持在临界吸入流量QP以上,在生产负荷下降时,须将部分出口气从出口旁路返回到入口或将部分出口气放空,保证系统工作在稳定区。

8、离心式压缩机有这样的特性:当负荷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气体的排送会出现强烈的震荡,因而机身亦剧烈振动,这种现象称为( )。

9、目前工业生产上采用两种不同的防喘振控制方案:固定极限流量(或称最小流量)法与( )法。

第五章 传热设备的控制

4、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方案采用载热体流量G2为操纵变量时,控制通道(DG2 —Dq1o)静态特性具有饱和非线性.

5、当氨冷器进入饱和区后,液氨流量较大,但气化较少,液氨的液位要升高起来,如果仍然不能平衡,液氨液位越来越高,会淹没蒸发空间,甚至使液氨进至出口管道损坏压缩机。

6、换热器出口温度采用工艺介质分路控制方案, 控制通道动态反应慢。

7、锅炉汽包水位过低,负荷变化较大时,汽包内水全部汽化将导致水冷壁的损坏,严重时发生锅炉的爆炸。

8、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是汽包水位, 操纵变量是( )。

9、蒸汽过热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是过热蒸汽温度,操纵变量是( )

10、锅炉蒸汽用量增加时,汽包水位先增加,最终水位会下降,这使得过程是一个具有(   )特性的过程。

2、精馏塔中上升蒸汽量越多,轻组分越容易从塔顶馏出,但消耗能量也越大.

3、精馏过程是典型的MIMO过程,被控变量多、操作变量多,控制系统之间有关联。

4、精馏塔为提高塔顶产品的产量,增大D/F, 则塔顶产品轻组分含量xD将上升。

5、若xD上升,可增加回流量LR。

6、塔压恒定是采用精馏塔温度控制的前提。

7、当选用塔顶产品馏出物流量D或塔底采出量B作为操纵变量控制产品质量时,称为能量平衡控制方式.

8、根据所需达到的分离度s,及进料在产品中的分配量(D/F或B/F),可以确定精馏塔两端产品的轻组分含量。

9、当塔压变化或精密精馏等控制要求较高时,微小压力变化将影响温度和成分之间的关系,因此,需对温度进行( )的补偿。

10、精馏塔为提高塔顶产品的产量,增大D/F, 则塔顶产品轻组分含量xD将( )。

3、相互耦合的控制系统各自单独运行,它们之间没有影响,但一旦它们同时投运,会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严重时各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4、相对增益阵列中所有元素都为正。

5、双输入双输出系统中有一对λij =1,则该系统关联严重。

6、史密斯预估补偿控制必须已知过程的动态模型,即过程传递函数和时滞时间等,而且模型与实际过程要有足够精确度。

7、采用过程时滞τ和过程惯性时间常数T之比τ/T衡量过程时滞的影响。当过程的τ/T<0.3时,称该过程是具有一般时滞的过程;当过程的τ/T>0.5时,称该过程是具有( )的过程。

8、用相对增益阵列可以表示控制系统在( )时的关联程度。

9、1. 某通道输入uj对输出yi的开环增益与某通道输入uj对输出yi的闭环增益之比定义为输入uj对输出yi 的( )。

10、压力、流量控制系统中,压力作为主要被控变量,流量作为次要被控变量。流量控制器整定时,应令比例度大些,积分时间( )些。

1、某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被控变量是被加热物料的出口温度,操纵变量是燃料流量。当燃料热值波动很大时,选用( )做副被控变量组成串级控制系统,可有效克服因燃料热值的波动造成的加热炉出口温度波动。

11、均匀控制中控制器参数整定的特点是,比例度较大 ,积分时间较长。

12、当过程的传递函数具有位于S左半平面的零点, 该过程是具有反向特性的过程.

13、假设被控过程具有开环稳定特性,其传递函数可用一阶滞后环节描述,采用PID控制时,若控制器比例增益Kc增大,则系统余差增大。

14、衰减比是衡量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稳定性的动态指标。

15、在选择控制系统的被控变量和操纵变量时,控制通道传递函数的增益Ko尽量大,τo/To尽量小。

16、反作用控制器,当测量值y增加,则控制器输出u ( ),控制器增益为正。

17、根据安全生产的要求对精馏过程选择控制阀气开气关形式, 精馏塔的回流阀通常选 ( )阀, 再沸器加热蒸气阀选气开阀。

18、设计离散控制器时,采样周期的选择应满足( )定理。

19、串级控制系统能够快速克服进入( )回路的扰动。

20、对某PI控制系统,为了防止积分饱和,可采取( )外反馈的方法。


  摘要:亚硝酸盐作为常用的添加剂在食品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近年来食品安全备受关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了食品中标准的亚硝酸盐含量,本文就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几种方法:光谱间接测定法、色谱检测法、电化学分析法、毛细管电泳法等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并进行对比。 
  亚硝酸盐在正常的理论性能上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但是把亚硝酸盐作为食品的添加剂,既能保鲜食品,又能抑制肉类食品中肉毒杆菌的产生。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性,才让我们一方面向食品中添加亚硝酸盐,另一方面又得做好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检验工作,目前的检验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一、光谱间接测定法 
  光谱间接测定法是对亚硝酸盐测定检验的基本方法之一,分为可见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亚硝化光度法、催化光度法、荧光分析法等方法。 
  在光谱间接测定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可见光光度法,这也是国际检测亚硝酸盐的第二方法,就是格里斯试剂比色法的实质,这种方法的原理就是把需要测定的样品去除脂肪和蛋白质之后,置于弱酸环境中,对亚硝酸根氮化,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使其形成紫红色染料,再利用外标法测出亚硝酸盐的总含量,与538mm波长处相对比,这种方法灵敏度高,而且简单操作性强,不过这种方法容易受样品自身的颜色的影响,同时参与反应的试剂毒性过大,使用此方法要减弱或者排除样品自身的色素干扰,才能得到准确的检验结果。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对于待测物质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效果来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首先把待测样品置于酸性环境中,通过锰离子和亚硝酸盐的定量关系,用特定谱线来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亚硝化光度法是把待测样品置于酸性环境中,把亚硝酸作为亚硝化试剂,产生亚硝化反应,得到的物质能在紫外光的可见光区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催化光度法是把待测样品置于酸性环境中,用有氧化作用的氧化剂氧化有机染料,根据其褪色的速度来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但是这种方法在测定的时候不容易控制,而且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并不常见。 
  荧光分析法是把待测样品置于酸性环境中,亚硝酸根离子和荧光试剂发生反应,通过观察荧光淬灭和增强来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通过反应前后的荧光强度的变化程度来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灵敏度较高。 
  二、色谱检测法 
  气相色谱检测法是食品中亚硝酸盐检验的重要方法,原理就是利用待检测品中不同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然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相对移动,最终达到平衡分离,主要方法有离子色谱检测法、气相色谱检测法、液相色谱检测法等方法。 
  离子色谱法是国际规定的第一法,也就是把样品去除蛋白质和脂肪,经过离子交换之后,对阳离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该方法把样品注入碳酸盐-碳酸氢盐溶液中,再通过离子交换柱的作用,分离阳离子,然后再转化为酸性的阳离子,与相关标准进行对照,得亚硝酸盐的含量。 
  气相色谱法是指在硫酸环境中,亚硝酸盐在其中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环己醇亚硝酸酯,该物质在常温下为气态,再利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就可以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这种检测方法操作简单便捷,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准确率较高,大豆用于肉类食品的检验。 
  液相色谱法是对食品中亚硝酸盐检验的常用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去除待检测样品的脂肪和蛋白质,再把亚硝酸盐氮化,与萘乙二胺偶合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就能得出最终的亚硝酸盐含量,这中检验方法灵敏度高,而且得出结果的速度快,易操作。 
  三、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的原理是利用待检测物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检验,方法就是利用待检测物质构建出原电池或者是电解池,然后测定其中的电流强度或者的电位差等量的大小。伏安分析法是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方法,主要利用伏安曲线也找出其变化规律来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常见的方法是示波极谱法、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等方法。 
  示波极谱法是已经被食品检验标准中删除的方法,不过它检验亚硝酸盐的含量还是比较准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把样品置于弱酸环境中把亚硝酸盐氮化,再置于弱碱性环境中制成偶合氮化染料,该物质能通过汞电极产生电流,绘制出电流和亚硝酸盐含量的线性图,与标准的曲线图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样品的实际亚硝酸盐含量。 
  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的原理是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碘离子选择性电极和染料电极进行测定。硝酸根离子选择性电极是通过亚硝酸根离子转化为硝酸根离子的反应过程,通过硝酸根离子的含量间接的测出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是利用亚硝酸根离子的催化作用对碘离子进行标记,再利用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碘离子的含量,进而测定出亚硝酸根的含量;染料电极是利用亚硝酸根离子的催化作用对相应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定染料的含量来得出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 
  化学修饰电极法是利用亚硝酸根离子的理化特性来测定其含量,这种方法在测定食品中亚硝酸根离子的含量中应用的越来越多。 
  四、毛细管电泳法 
  毛细管电泳法的特点就是得出结果的速度快,在检验的时候对待测样品和检验试剂的消耗也特别少,毛细管电泳法就是标记溴离子,通过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这种方法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无机物、有机物以及生物大分子等食品领域。 
  五、多种测定亚硝酸盐方法的比较 
  电化学分析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不足之处是在检测过程中易受到待检测物质的自身颜色的影响,可能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点就是简单便捷,不足之处就是检验的过程需要用到的仪器科技含量高,特别复杂,而且对资金的消耗也比较大。荧光光度法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一种检测方法,其操作简单、灵敏度较高、受外界条件的干扰较少、检测过程所需要的试剂容易得到,不过其测定条件不容易掌握,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光光度法的优点有很多,包括灵敏度高、待测样品自身对结果的影响不大,而且检测所需要的试剂也没有太大的毒性,安全可靠,结果准确,不过不足之处是试验的方法过于复杂,步骤较多,所需要的人力和精力也较多,而且试验过程用到的试剂也多种多样,操作复杂。离子色谱法在操作的过程中简单方便,易操作,得出的结果灵敏度、准确度都非常高,而且测定的时候可以同时测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一举两得,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利用专业的仪器进行操作,该仪器操作复杂、而且耗资较大,对待测物质和资金的消耗都太大,需要雄厚的财力物力为基础。气相色谱法操作简单便捷,待测样品自身的性能对检验结果影响不大,这种方法也能很大程度的排除其他的干扰因素,而且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不过在选择的过程较复杂。液相色谱法可以很好的测定出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过测量的范围太狭隘,试验过程和方法也太复杂。 
  综上所述,对食品中亚硝酸盐中的检验方法多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之处,对亚硝酸盐的检验要根据不同精度的要求选取不同的检验方法,不过最终的目的就是把亚硝酸盐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闽子,高丽华,周艳萍等.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腌制和熏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J].分析仪器.2008(04). 
  [2] 刘红艳,宋秀环,朱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J].光谱实验室.2004,21(06). 
  [3] 杜红霞,贺稚非,李洪军.食品中亚硝酸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进展.2006,1(18). 
  [4] 张爱霞,刘楠,武和平.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03). 
  [5] 姜廷福,李菊白,李辰等.毛细管离子电泳同时测定腌菜中硝酸根和亚硝酸根[J].分析实验室.2004,23(0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免疫学指标最受欢迎、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以及结核等传染类疾病的诊断及激素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成本低、环保且适合大批量人群筛查等优点

什么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assayELISA)是一种特殊的试剂分析方法,在免疫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测定技术,其试剂易于保存、结果判断较为客观,是目前实验室检测抗原抗体最经济、最普遍的试验诊断方法。

ELISA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酶分子与抗体或抗抗体分子共价结合,此种结合不会改变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此种酶标记抗体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此种显色反应可通过ELISA检测仪进行定量测定,这样就将酶化学反应的敏感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使ELISA方法成为一种既特异又敏感的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常用方法

将抗原直接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加入酶标记的一级抗体,即可测定抗原总量,此一级抗体的特异性非常重要。

优势:操作手续简短,因无须使用二抗可避免交互反应。

缺点:试验中的一抗都得用酶标记,但不是每种抗体都适合做标记,费用相对提高。

此测定方法与直接法类似,差别在于一级抗体没有酶标记,改用酶标记的二级抗体去辨识一级抗体来测定抗原量。

优势:二抗可以加强信号,而且有多种选择能做不同的测定分析。不加酶标记的一级抗体则能保留它最多的免疫反应性。

缺点:交互反应发生的机率较高。

被检测的抗原包被在两个抗体之间,其中一个抗体将抗原固定于固相载体上,即捕捉抗体。另一个则是检测抗体,此抗体可用酶标记后直接测定抗原的量;或不标记,再透过酶标记的二级抗体来测定抗原的量。这两种抗体必须小心选取,才可避免交互反应或竞争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优势:高灵敏、高专一性,抗原无须事先纯化。

缺点:抗原一定得拥有两个以上的抗体结合部位。

样本里的抗原(自由抗原)和纯化并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固定抗原)一起竞争相同的抗体,当样品里的自由抗原越多,就可以结合越多的抗体,而固定抗原就只能结合到较少的抗体,反之亦然。经清洗步骤,洗去自由抗原和抗体的复合物,只留下固定抗原和抗体的复合物,拿来与只有固定抗原的对照组结果相比较,根据呈色差异就可计算出样品里的抗原含量。

优势:可适用比较不纯的样本,而且数据再现性很高。

缺点:整体的敏感性和专一性都较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od5的测定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