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松巴峡有宗喀巴铜佛像图片佛像吗

深秋的雨,编织着细密的清凉。应友人邀约,我登上了去藏地海南之旅程。汽车在雨中疾驰,窗外掠过一幅幅变幻不定、色彩斑斓而模糊的图景,像高原秋天的印象画。我极力缘着记忆的树干搜寻有关海南的枝叶和色香…………

汽车爬上云雾弥漫的日月山。在这座承载着一段旷世情缘与和亲故事的著名界岭的山坳,那尊雕像那位玉树临风的美丽的大唐女子,好像还在诉说着千年前温婉却略带感伤的故事。山这边,田野里飘散着农家缠绵的炊烟;山那边,牧歌唱着倒淌河不尽的眷恋。直到天边拱起一道梦幻般的蔚蓝,太阳偶尔从云缝间洒下一束束金光,渲染着大湖神秘的魅色蜃影。此刻,我正站立在大湖之南。

大湖之南。长风浩荡,祥云飞卷。襟青海湖万顷碧涛,倚南山千古肃穆,闻黄河万里波涛,任情思骑乘传说中的龙驹,在草原上自由奔驰......

看哪,那蔚蓝色宝石般的冠冕,女神的冠冕!

我打开青海地图,在大湖之南,找到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身影轮廓。如果说,她是一位妖娆多情充满魅力和神秘的藏族女子,那么,青海湖就是她头上那顶蓝宝石冠冕。那是高擎在她头顶的一泓蔚蓝色的梦,那是无数岁月风流与苦难酿成的梦呵!

在青海南山顶上俯瞰,微咸的海风涨满胸臆,大湖在眼底一派苍茫辽阔,云水之间,有飞翔的鸟影;秋天里最后的油菜花敷设着断断续续的金边,几只游船闲泊岸边。再远处的草地上,是隐隐约约的羊群,我仿佛听见了牧人的歌声穿破雨幕,在虚空中回荡。再远处云雾迷蒙,间或露出一峰远山黯淡的影子。

这时,一位诗人在青海湖边的吟唱仿佛从海水里升起———

爱情不远———马鼻子下

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

只剩下青海湖,这宝石的尸体

(海子:《七月不远》)

望着苍茫的大湖,我心怀敬畏。据地理研究学说,两亿多万年前,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浩瀚的叫提斯特的古海,和现在的太平洋连为一体,后来,由于印度板块的剧烈撞击,喜马拉雅山脉急剧隆起,海水退去,沧桑巨变,古海变成高原。距今20-200万年前青海湖初步形成,形成初期原是外流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一支河流被阻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成为我国罕见的自东向西的倒淌河。倒淌河至今流淌着千年的凄美传说。

《秦边纪略·卷一》中即有这样的记载:青海,即卑禾海,在西宁之西。其周千里,其味咸,其鱼斑黑。其中有海心山,山有寺,喇嘛或居之。其山纵牝马,或得龙驹。早在《隋书》中就有青海龙驹的记闻:吐谷浑有青海,中有小山。其俗至动辄方牝马与其上,言其龙种。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日行千里,故世称青海骢。

蓝宝石般的青海湖,是古提斯特海的遗珠,是大自然给青海高原的馈赠。古往今来,环湖千里上演了多少悲欢大戏,吐谷浑、吐蕃和蒙古人的金戈铁马曾在这里纵横驰骋,书写了辉煌而又悲壮的历史长卷。

至今,在环湖还流传着一位古羌族杰出女首领的故事。女首领叫赤雪洁毛,统领十万牧帐,被誉为万翼王母,可以想像其疆域范围之广,势力之强。曾有学者推测,青海湖就是昆仑神话传说中的瑶池,而赤雪洁毛可能就是那位传说中的伟大女神西王母。青海学者李文实先生在《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一书考证时说,藏族女性名字中多有旺姆的,比如藏区曾有位女首领就叫德钦旺姆。故汉语西王母可能即源于此。

沉浸于青海湖往事烟波,那天际高高在上的一抹蔚蓝,在偌大的时空间演绎着它经久不衰的传奇。

辞别大湖,翻越南山,我与同伴继续深入海南腹地。秋雨时骤时歇。天高云低,这时,一片辽阔的草原舒展在眼前,一派秋黄覆盖四野,牧帐的炊烟、裹着鲜艳头巾的牧女、游走的牛羊为草原带来生命的气息,像金色海面上跳动的浪花。这时,有人轻轻哼起了一首关于草原的熟悉的歌———

思绪浸染了大湖的蔚蓝和咸涩,现在又调进无边的金黄和草香。同伴说,这就是青海湖之南闻名的夏拉草原。

据有关资料描述,夏拉草原地处青海南山峰峦之间,是环湖主要的夏季草场,更是风光宜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据说夏季,草原风景特别诱人,绿草如茵,野花遍地,鲜美的草蘑菇俯拾皆是,洁白的羊群如同一朵朵白云在绿波上浮动。云雾缭绕的山峦之间,草原深处,隐隐可见牧户人家。尤其是雨过天晴后的夏拉草原,晶莹的水珠在草尖熠熠生辉,犹如神女洒落的钻石,俨然人间仙境。

秋季的夏拉草原,又是一番撩人的景致和情韵。凉风细雨,草原愈加宁静和圣洁,犹如产后的母亲,安卧在长天之下,高山之上。风拂动彩色的经幡,向四处传递着敬天畏地祈求平安和谐的神喻。经幡,就是草原灵魂永远张扬的旗帜。我看见一位老人静坐在牧帐前,转动玛尼经轮,那被草原风吹皱的黝黑的脸上流淌着平静安详的光辉。也许,她在祈祷家人平安、牛羊平安,祈祷灵魂平安。

吉祥的草原,吉祥的家园。走进路旁一家新建的牧家乐,几头牦牛在院中悠闲地吃草,偶尔抬头望望我们这些陌生的来客。东家热情邀请我们到帐房里喝茶。他说,这几年,青海湖旅游越来越火,顺便来看夏拉草原的游客日益增多,我就开了个牧家乐,特别是夏季,生意还不错哩!

穿行在夏拉草原,眼前不是掠过一些苍凉的残墙断壁和神秘的峨堡,记录和见证着草原的沧桑岁月。我记起有人在夏拉草原写过的一个传说故事。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奉康熙之命进京,行至青海湖畔时,满腹惆怅的仓央嘉措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蓝色的湖泊或遭陷害。但是在夏拉草原,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样的传说,当仓央嘉措走过这片草原时,被这里的宁静和安详打动,后忽然失踪,很久以后,人们才知道仓央嘉措已经隐身遥远的蒙古阿拉善草原,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牧羊人了。传说无据可稽,但传递出一种人类渴望安宁与和谐的永恒愿望和不懈追求,可歌可泣。

地势逐渐降低,满树金黄的柳叶,一地成熟的庄稼,洋溢着浓浓的田园气息。汽车驶进共和盆地,黄河的涛声越来越近。

之后两天,我穿梭在被誉为天峡的黄河大峡谷,时而北岸,时而南岸,先后到达兴海、同德、贵南和贵德等地,一个村落、一座寺院、一片树林、一座雪山和一座经轮给我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痕。

黄昏,在黄河岸边一个叫唐乃亥的村子,在一家简朴而又温馨的农家院,我们吃了风味独具的农家餐,红烧猪排、爆炒土鸡,臊子拉面。还有青稞美酒助兴,听着黄河涛声,和东家喧着村里的家长里短,真有点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闲情逸致。

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直奔海南名刹赛宗寺。一路走来,忽而是一马平川的高山台地,忽而是壁立万仞的冰蚀大峡谷,开阔的谷地里田畴历历,一垄垄成熟的稞麦荡着金色的波浪,一直流泻到远方。转过一个山嘴,沐浴在晨晖里的赛宗山矗立在前方。

赛宗山,藏语称“迪毛宗”,意为“猴子的山赛”,安多地区的三大神山之一。赛宗山位于兴海县西面的赛宗山下,以背靠的赛宗山而得名。距县城32公里,洁白浑厚,在霞光里披着朦胧的云纱;远远望去,恍如一头正在饮水的白色巨象,山上,古岩危危,洞窟遍布,苍松翠柏,钟灵毓秀。山下,溪水潺潺,芳草如茵,一幅原生态的和谐画卷。赛宗寺依山而建,金碧辉煌。

赛宗寺,藏语称“扎嘎者宗托桑云丹达吉林者”,意为“白岩猴赛闻思功德兴隆洲”,位于兴海县西面的赛宗山下,以赛宗山而得名。始建于1923年,为安多地区四大名寺之一。相传历史上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以及黄南隆务大寺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大师等诸多佛门尊者先后在此修行活动,留有遗迹。至今有所谓莲花生大师修行洞、宗喀巴大师法座、格萨尔王骏马蹄印以及印度八十罗汉巨幅灶台,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然佛像、佛文、名胜古迹。主体建筑百柱大经堂与西藏甘丹寺大经堂媲美,内供阿绕仓大师、兜率天众、十六尊者等巨幅塑像和千佛铜像以及《甘珠尔》、《丹珠尔》全套大藏经、《宗喀巴师徒全集》等许多经典著作,另有无数曼遮、象牙、托钵、净水杯、银灯等贵重法器。

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在这个阳光明丽的早晨,人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一处万物和谐的乐园。据说,这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所有野生动物都与僧人和睦相处,梅花鹿、雪豹、岩羚等到僧人跟前觅食嬉闹。梅花鹿和雪豹我没有看到,但一群野岩羚却真真切切顺着山坡来到我的眼皮底下。我端起相机赶紧捕捉这难得的拍摄机会。这是一个大家族,大约有近百只岩羚。我将相机对准了一家三口,大岩羚对我有些警惕,欲带领孩子离开,而小岩羚却痴痴地望着我,神态纯真可爱。

这时,苍鹰低旋,百鸟齐鸣,桑烟袅袅,寺院的晨钟在山间回响。老少僧侣三五成群到经院练习功课去了。翠绿的松柏。白色的山岩。清澈的溪流。悠闲觅食的岩羚。耀目的金顶。紫红的袈裟......构成一幅天然和谐的绝美图画。

从赛宗寺返回唐乃亥,已是午后,跨过黄河,攀上对岸同德叫巴沟的干旱台地。谷地明晃晃的阳光有些灼热。我们在这赭黄色干涸的台地上寻觅一方绿阴———古柽柳林,据专家考证,这片柳林里年龄最长者已有500多岁了,它们在黄河边守望了500多年。

在同德旅游局向导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找到了这片奇迹般的林地。这一片绿色在这满目烁岩和黄土的黄河谷地,格外夺人眼目。许多柽柳躯干黧黑扭曲,筋骨暴胀,像黑铁,似熔岩。真如一位记者所言,在充斥着砾石与罡风的黄河岸边,在每一个转暖的夏季,它们都以龟裂的枝干和满目的绿色,昭示着生命的顽强。

2010年7月下旬,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玉虎带领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考察队走进了这片人迹罕至的树林。这是海拔2600多米的黄河岸边一处潮湿沙地。后来,我国柽柳科植物专家刘铭庭也来到同德,对其中的66棵树作了编号登记、测量、定位、拍照;8月13日至14日,各地的专家们在林区展开了相关的考察和分类学鉴定,最终,这片柽柳林被确定为甘蒙柽柳,为我国特有种,黄河流域是它们的老家。树龄最长、胸高径围最粗、野生分布区中海拔最高,这三个之最,足以说明这片野生柽柳林所创造的世界奇迹。

同德野生古柽柳林不仅可以作为青海植物界的名片,而且完全可以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骄傲和世界自然遗产的标本。这是生命的奇迹!

几天来,我们在大湖之南、在黄河峡谷寻找着绿色与和谐,寻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遗存和奇迹。

在贵南,茫茫的青南原野上,我们远眺了神奇峻秀的直亥雪峰,它的西隅是最负盛名的青南最高峰阿尼玛卿神山。直亥像一位银装素裹的雄壮卫士,守护着这座象征着藏族远古历史的神山,它背靠巍峨挺拔、绵亘逶迤的万仞群峰,脚蹬美景如画,有高原小江南之称的贵德盆地,流经贵德汇入黄河的东河和西河从它的脚下流过,向母亲的乳汁灌溉着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

在贵德,夕阳熔金。伫立在黄河岸边的中华福运轮沐浴在晚霞里,庄严,肃穆,辉煌,和谐。它仿佛昭示着大湖之南这片圣地的吉祥如意,召唤人们团结奋进,谋求人类共同的安宁和幸福。

在大湖之南,我感受了这片土地的粗略轮廓,隐约听到在时空中流转的她古老的回声和正在奋进的铿锵足音。

在这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藏、汉、蒙古、回族等40多万各民族兄弟姐妹。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也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早在新生代,大湖之南就有哺乳动物群在生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青海省地质队在共和县恰不恰河岸阶地采集到中国鬣狗、三门马、犀牛和象类动物化石。在七十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和青海古生物考察组在贵德等地发掘出乳齿象化石,对于探讨黄河发育史等问题提供了古生物实物依据。

大量遗迹表明,中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生存。

黄河在海南境内流经400多公里,峡谷主要形成于同德县河北乡赛什德村多尔根河入河口至河北乡下知迈村东风台、拉加寺下游至巴沟乡班多村、兴海县唐乃亥至贵南县克州村、龙羊峡至拉西瓦、贵德阿什贡至松巴峡五个河段之间;峡谷两岸分布有河北、江群、中铁、居布四大天然林区,形成了班多、羊曲、曲沟、贵德四大谷地,其中同德与兴海接壤的九曲黄河湾班多谷地有我国考古界著名的宗日文化遗址和大米滩古遗址。峡谷原始风貌古朴、特征明显,最深峡谷近千米,地貌构成类型十分特殊。由于沿途有丰富的高原原生态和文化资源,滔滔黄河一路穿行,形成了豪迈奔放气势磅礴的黄河天峡。

在黄河台地上,自古至今,人类祖先在这里创造了灿烂文明。值得一提的就是宗日文化之谜。在行文即将收尾时,我不妨辑录一些有关宗日的资料,权作结尾。

20世纪70年代中期,同德县团结村村民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偶然发现了大量的人、动物的尸骨和一些彩陶。

1986年7月,兔儿滩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文物考古工作者扩大了对原遗址的勘探发掘,涉及团结村、班多村和卡力岗村地区,当地群众称为宗日,即人群聚集的地方。为尊重当地群众的习惯,考古学者将兔儿滩遗址定名为宗日遗址。

1995年至1996年,在大沙沟西侧卡力岗村农田前沿的空地清理中,发现了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国宝之冠”的舞蹈纹盆及二人抬纹盆。舞蹈纹盆出土于宗日遗址159号墓,橙红色泥胎上用黑彩描绘出精美的图案;较窄的口沿上画有成组的弧线三角纹和短斜线纹,显得匀称、自然;外腹绘有稍粗的四道弦纹,简明流畅;最让人赞叹的是内壁上部,两组舞蹈人像,分别为11人和13人,头饰较宽大,下着裙装,手拉手,一幅活生生的集体舞蹈画面,古朴中透着灵动,隐隐弥漫出一种远古文化的神韵。总体上看,这件陶器达到了古代彩绘艺术的极高境界,令人赞叹不已,被称之为稀世珍宝当之无愧。

文物考古学者认定,以宗日遗址为代表的这种文化遗存是具有一定地域,存在于一定时期,有着自己独特器物群的新的考古学文化,因此,学者将这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命名宗日文化。

大湖之南,这是一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地方,一块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地方,一块镶嵌着神圣蓝宝石的地方......

贵德中华福运轮 王海燕 摄

化隆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处东径101°39′—102°42′,北纬35°48′—36°17′,东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接壤,南临黄河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黄南州尖扎县隔河相望,西与湟中县和海南州贵德县毗邻,北与平安县、乐都县相连,东西长98.5公里,南北宽48.5公里,总面积2740平方公里,约合411万亩。黄河沿县境南缘自西向东流过,流程达168公里。

境内青山绿水、水电明珠、高峡平湖、丹霞地貌、圣堂佛寺、浓郁民俗等特色各异。李家峡、直岗拉卡、康扬、苏只、公伯峡、黄丰等电站,形成串联,恰似镶嵌在黄河水上的一串串明珠,流光溢彩,绵延百里,气势宏伟,甚为奇观,在这里可乘船游览松巴峡(小三峡),也可乘船直达贵德县。辽阔的水域、怡人的气候、飘香的瓜果、休憩的田园,是青海夏季著名的避暑休闲胜地。雄先森林公园以“雄、奇、秀、幽、险”集于一体,是旅游探险者的天堂;数百座藏传佛教寺院和清真寺各具特色,其中夏琼寺、旦斗寺是藏传佛教的发祥地,历史久远、建筑宏伟、传说神奇,是许多游客和虔诚者梦寐以求的地方;阿河滩清真寺集伊斯兰、藏、汉建筑风格为一体,是清真寺建筑群中甚为罕见的建筑精品;具有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的马步芳公馆中西合璧、形同古堡、风格独特,是游览、研究、休闲的好去处;此外,还有马阴山、毛洞山、雄先林区、塔加林区、马家窑文化、卡约文化、黄河古城等众多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址异彩纷呈。随着群科新区建设必将成为“大美青海”新的亮点和黄河“水电走廊”上的旅游热线。

请您走进这片热土,走进化隆,热情好客的化隆人民欢迎您!

夏琼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夏琼寺属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化隆县查甫乡,距省会西宁95公里,平大公路南侧12公里处,是著名的藏传佛教文化圣地,为青海省最古老的藏佛寺之一。夏琼寺总面积为27万平方米,始建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其建筑构成了一处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古建筑群,整体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布局井燃,气势磅礴。夏琼寺因藏传佛教格鲁派一代宗师宗喀巴大师在此剃度出家而闻名于世。该寺地势异常、幽雅殊胜。寺后山崖形如展翅欲飞的鹫鸟,故得名“夏琼寺”。寺内至今藏有舍利子和阿底夏大师灵骨装藏的洛洛夏惹观间像、以释迦佛舍利子装藏的檀香木古塔、法王顾实汗的宝剑和顿珠仁钦、宗喀巴的金铜像、金书《甘珠尔》大藏经等珍贵文物。在历史上以戒律严格、多出名僧而闻名于该地。景区融合了黄河景观、自然风光、藏传佛教文化;不但使游客领略到“九曲黄河”的壮观和大自然的美妙,也可以了解和领悟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

岗山国家AAA级生态旅游景区

雄先岗山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化隆县西部雄先森林公园内,它处在拉脊山余脉的八宝山下,同湟中县群加林场接壤,整个景区地域广阔、气候湿润、植被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集山水风光、突岩奇峰、绿涛云海、圣堂佛寺于一体,既有江南风光的秀美,又有青藏高原的雄伟,山体玲珑别致,雄浑粗犷,林相整齐,群峰竞秀,环境极为清幽秀丽。山坳间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堪达寺就坐落在这里,该寺建筑独特、雄伟壮观、规模宏大,它浮雕蟠龙式的装饰风格在西北地区独树一帜,实属罕见。为该景区增添了神秘的宗教色彩,人们在享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领略了藏传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的景色集“雄、奇、险、秀、幽”于一身,是春游、避暑、冬练、朝拜的理想之地,有“世外桃园”之美誉,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马步芬公馆位于化隆县甘都镇牙路乎村,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后分两次建成。1925年,马步芬任团长驻防化隆前城台时,在牙路乎村修建了公馆一座,占地30多亩,以中式前后两院四合院配以角楼建筑为主体,后称东院,1946年在原公馆的基础上,向西扩大80多亩,总占地110多亩,于1948年建成。以高墙围院,形同古堡,新建西式二层蝴蝶楼、鸳鸯楼两幢及平房数排,分前后两院,其风格古朴、典雅,造型别具特色,室内陈设华丽,庭院内方砖铺地,以卵石拼铺通道,图案生动大方,怡人情趣。西侧为花园,载有牡丹、芍药、迎春、碧挑等花草。春暖花开之时,群芬争艳,溢香满院,沁人心睥。

旦斗寺位于化隆县金源乡南部小积石山中,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海省化隆县金源乡,距省会西宁170公里,始建于10世纪中叶,是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发祥地,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该寺南临黄河,北靠科巴塘在石崖夹伺的沟壑中部两山腰间,殿堂亭台依山而建,紧附于巉岩绝壁凹龛处,上依千仞叠岩,下临百丈深涧,整个寺院布局险绝,山借寺饰,寺凭山势,蔚为壮观。

旦斗寺的建筑由阿吉它修行殿、加吾东智修行殿,索南坚措修行殿,白塔等十多处殿堂组成,这些殿堂有的以自然洞穴内伸外延,居高临下,险绝异常,有的靠巨崖为壁,就悬崖为顶,有的选山顶平地,独立成体,殿堂内各种金身佛像,华柱帛画交相辉映,庄严肃穆。

旦斗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是研究藏传佛教的建筑,艺术、宗教制度的珍贵资料,每年都会有大批信教群众和旅游者,到此朝拜、观光。

化隆县支扎寺院位于雪域高原东部湟水之滨的宗喀南部,离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有80公里,离化隆县城所在地巴燕镇有85公里,1888年第四世夏麦尔班智达更顿丹增嘉措出嫁在夏琼寺,两年后,到査甫乡才毛切寺修行,又过十年后去支扎,于1903年创建了支扎寺。全寺总面积100多亩,由大经堂、观音殿、祖师殿、弥勒殿、讲经院等建筑群组成。宗教改革前僧人有800多名,活佛有五十多位,历史上被称誉“第二那兰札”(即古印度修习佛教胜地,亦称那兰陀)佛教名刹。寺院在历史上就有严格的宗教仪规和戒律,高僧辈出、人才云集,成为藏传佛教学习五大论的最高学府之一,寺院较大的法会有二月十五晒佛法会,春季辩经法会,四月闭斋法会,夏季辩经法会,结夏安居,祖师纪念法会,十月纪念法会,冬至修寿法会,冬季辩经法会等。

夏麦尔班智达创建支扎上寺以来,对寺院的建设、弘法、护持等有较大功绩的弟子有第三世贡钦敦旦巴热杰(任支扎寺第二代赤巴),然坚巴阿旺洛赛、卡加嘉木样华丹、赛勒巴加木样嘉措、五明博学者马蹄寺智华嘉措(他的第二世任支扎寺第六代赤巴)、卡岗陈勒嘉措、若尔盖洛桑嘉措等。据历史记载,从支扎寺创建至宗改的短短50年中,共培养了有名望的格西80多位。他们当中的许多高僧后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如桑饶嘉措(著有《藏汉蒙佛教史》等,曾任青海省教育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谢信三丹嘉措(著有《新编藏文字典》等),叶秀嘉措大师(国家及藏医药专家,担任青海省佛学院教授,著有《俱舍论释》等五大论注疏),近代藏族著名学者格敦群培(著有《白史》等很多名著),吉格夏主嘉措(著有《支扎寺寺志》、《叶秀嘉措大师传》等,任海南州民师教授)等。

支扎寺灯会从夏琼寺传到至今,1888年在夏琼寺大金瓦内点10万灯以后,就有了灯会的历史、连续至今。夏麦尔班智达从夏琼寺到查甫乡才毛切,再到支扎寺七期间灯会从未间断,每年二月份支扎寺举行正月祈愿法会,举行灯会,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寺院都举行。纪念释迦牟尼降魔,期间诵经并供十万只灯、十万个净水、十万个曼扎(经名)。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举行晒佛活动,晒佛的主佛是弥勒佛,是由精制缎子堆绣制成的,其大小长30米,宽是13米,卷成卷存放在大经堂内。晒佛活动,早晨10时开始,所有僧人集中在大经堂门前,组织23名僧人(长喇叭2人、锁呐2人、海螺2人手持鼓4人,香炉2人,钵一付差一付2人,经伞1人,幡4人,法床4人)组成引请队。他们是先行者。30名僧人将佛像抬到经堂外,从四面前来朝拜的信徒蜂拥而至。一同将佛像抬到 指定的晒佛处,然后按顺序展开。寺院僧人观望着将佛像展开后通知活佛府,另一只30名组成的引请队护送活佛到晒佛山,在法乐声中赶赴晒佛山,让活佛坐在法台上,然后慢慢掀开绸缎覆盖物后,开始诵浴佛经,其寓意是清除佛像沐浴阳光。诵完浴佛经后,活佛走下法台到佛像前,跟众僧诵开光仪式经,信徒们磕头、献哈达等进行朝拜,场面十分神圣壮观。引请队将活佛请到活佛府地,30名僧人佛像上覆盖的绸缎慢慢拉下来后活像卷起来,在法乐声中30名僧人和信徒们抬到经堂的存放点。晒佛活动结束后,信徒们去支扎街道去参加物资交流会,形成农业区和牧业区物资交流大会。

阿河滩村位于化隆县甘都镇,是一个纯撒拉族聚集村,著名的阿河滩清真寺就座落在这个美丽富饶的村庄,该寺始建于清乾隆年四十五年,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938平方米,总体设计坐西向东,布局协调,浑然一体。共有三重建筑,即照壁、牌坊、木那乃(唤醒楼)。建筑结构全部以大青砖叠筑,均饰以飞檐翘脊,上覆大青瓦,瓦当雕有龙虎头面,房脊飞翘,集藏式建筑、汉式建筑、伊斯兰艺术于一体的四合院式建筑,堪称伊斯兰建筑文化之精髓。该寺自创建至今,虽经历史沧桑、风侵雨蚀,仍保留着原来的风貌,是研究伊斯兰教和撒拉族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阿河滩村村容整洁,民风朴实,民俗浓郁,同撒拉族先民发祥地街子镇的骆驼泉一样,同属撒拉民族迁徙发展的历史见证。百年古榆,黄河古城等文化遗存,更是各民族共生共荣的鲜明写照,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阿河滩村依山傍水,痤落在黄河回旋处,登上古城或踏入古城战场壕沟处,黄河美景尽收眼底,真可谓“九曲黄河赏明珠,一川水山享田园”。

李家峡水电站库区位于青海省化隆县和尖扎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李家峡河谷中段,李家峡库区宽阔的人工湖面,将给青海省最古老的藏传佛教夏琼寺景区和雄先生态旅游景区增添一颗闪闪明珠。库区周边由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的群山围绕。阳光下山阳面红褐、山阴面深褐,水浅处碧绿、水深处湛蓝。群山峻峭,海拔近4000米,水面辽阔,深处逾180米。山水辉映,极其壮美。黄河由此流出,清澈见底,与寻常见到的黄河回然不同。夏秋时节游客可在湖中泛舟、垂钓,冬春季节可观赏高原雪景,它给美丽古老的黄河风景区增添了一处特有的高原人文景观。

公伯峡,又叫古什群峡,因黄河上游南岸悬崖处建有一座“拱北”而得名,是黄河自化隆进入循化的必经之地。公伯峡两山对峙,崇山峻岭,高耸入云,陡壁如削,荫天蔽日,形势十分险要。黄河入峡后,因河道狭窄,河中礁石暗伏,滚滚河水飞湍造漩,咆哮而下,登顶观景,蔚为壮观,十分险绝。公伯峡出口处河岸仅宽十余丈,自古以来为天然架桥之处。峡口南岸有废古城遗址两处,为汉代修建的军事桥头堡和积石峡阿麻岔古城同时代建筑。

(1)黄河水上游览线路:李家峡电站可在库区泛舟、垂钓/康扬电站、群科新区农家乐就餐/午餐后前往公伯峡电站途中观古什群峡急流。

(2)民族风情体验线路:夏琼寺、雄先岗山生态旅游景区体验藏族风情/群科新区体验回族风情/甘都马步芳公馆、阿河滩撒拉族民俗村体验撒拉族风情。

(3)宗教文化旅游线路:夏琼寺/旦斗寺/阿河滩清真寺。

(4)沿黄河自驾车旅游线路:李家峡度假区/群科新区/阿河滩撒拉族民俗村/孟达自然保护区。

(5)高原生态探险游:群科(黄河水上漂流)/雄先八宝山探险游。

(1)西宁/夏琼寺/李家峡/坎布拉/贵德/西宁

(2)西宁/群科新区/同仁/循化/西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宗喀巴铜佛像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