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甘肃交界叫心甘情愿那陕西和湖北是什么成语

  原标题:国家文物局召开2021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

  3月31日,国家文物局举行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李让主持发布会。

  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李让:

各位专家、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我们现在召开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的新闻发布会。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主席台就座的几位嘉宾,他们是: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先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陈星灿先生,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先生。

  昨天,20个入围项目用一整天的时间作了演示、汇报。今天上午,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大学、云冈石窟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文物报社、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和单位的评委,秉承科学、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入围的20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评议,通过实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接下来,请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长宣布入选项目名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

  下面我宣布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们是:

  一、四川稻城皮洛遗址,项目负责人:何嘉宁,发掘单位:北京大学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二、河南南阳黄山遗址,项目负责人:马俊才,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项目负责人:郭伟民,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四、山东滕州岗上遗址,项目负责人:朱超,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五、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项目负责人:雷雨,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六、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项目负责人:罗运兵,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云梦县博物馆

  七、陕西西安江村大墓,项目负责人:马永嬴,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八、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项目负责人:陈国科,发掘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

  九、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项目负责人:胡兴军,发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十、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项目负责人:王志,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故宫博物院

  让我们向以上入选的项目表示热烈的祝贺!

  谢谢宋新潮副局长。祝贺入选项目。同样也祝贺没有最终入选的其他入围项目团队,你们出色的工作、辛苦的付出,也让2021年度的中国考古收获了累累硕果。

  今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项目有不少是新石器时代的,请问这些发现对于我们认识中华文明有什么新启示?谢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

  大家知道新石器时代也叫史前时代,就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人类有两项最重要的发明,一个是在早期人类发明了农业生产经济技术,这是我们这几项没有太涉及到的。再一个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走进了文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是两项最重要的发现。

  今年入选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三项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项目,其实还有三项没有入选,也是非常精彩。公元前5000年左右到公元前2000年的历史阶段,正好是人类社会从简单向复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也是国家文物局统筹推进“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课题研究关注的历史时段。这六项遗址都是在这个历史大时段里不同阶段上,因此,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这个时段的认识。具体说有两个方面: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是多元一体的,各地文化不太一样,有自己的发展传统,多元现象背后意味着社会发展不一样,社会发展模式、原因、动力、方式等也可能不一样,这就是正在研究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问题。这些遗址的发现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补充揭示了多元一体的资料,比如刚才说到的澧县鸡叫城遗址,这个遗址从新石器时代更早阶段开始,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就有人类,一步一步发展到巨大的城市中心,然后周围还有大大小小的遗址,变成区域的社会。按照发掘负责人说的一句话,澧县平原或者长江中原地区植根是在这个地区的人群社会在稻作农业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发展下来的一个地方文明,对一个地区的研究有补充作用。我们再把不同遗址不同时期的资料串联起来、综合起来看,我们会发现它们在独自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互相融合、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一体化的过程。从而最终进入到了夏商周三代文明,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就考古发表重要讲话,致信祝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强调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请问闫亚林司长,国家文物局有哪些贯彻落实举措及显著进展,“十四五”期间还将有怎样的工作部署?谢谢。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国考古工作和考古事业也取得了蓬勃发展的成果。2021年中央和地方考古机构编制显著加强,国家文物局新近成立考古司。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文物领域规划首次上升为国家级规划,考古标本库房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任务,考古学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文物领域规划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中国文物考古事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2021年是考古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考古工作者以扎实的工作奉献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都是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的情况下获得的,向中国考古学百年诞辰献礼。今天入选的十个项目都是去年1700余项项目成果的集中体现。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十四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聚力考古攻关、强化研究阐释、深化文明认知、注重成果运用,推动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文物局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重大历史问题攻关,统筹推进“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力争取得新突破。二是推动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加强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传承历史文脉。三是大力发展科技考古,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强化多学科多领域协同合作,系统布局考古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中华文明文物基因库,拓展考古科研创新平台。四是加强考古机构队伍能力建设,推动建设一批一流考古机构,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不断壮大专业力量。五是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为重点实施中外联合考古行动,也欢迎国外高水平科研机构、院校来我国合作开展考古项目课题,深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昨天下午,国家文物局党组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近期将印发,也请媒体关注中国考古事业新的进展,谢谢。

  我们注意到今年有不少边疆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请谈谈它们对于认识中华民族历史具有什么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

  “十三五”期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边疆地区考古工作蓬勃发展。新疆考古、西藏考古等纳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点课题,取得丰硕成果,深入揭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今天揭晓入选的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反映了吐谷浑族归顺唐王朝之后迅速融入中华民族历史情况。另外一个入选的是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体现唐王朝对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入围终评的项目西藏拉萨当雄墓地,反映出吐蕃文化和中原文化交往和交融的情况。黑龙江金上京遗址反映了北方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的历程,这些重要的考古成果和发现,充分证实了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历程和不断融合的过程。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充分反映了考古发掘和研究在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方面特有的重要价值。

  结合这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哪几个或者哪一个是具有世界级或者世界普遍学术意义的,能推动相关领域和国际学术交流?谢谢!

  应该说每个项目都具有国际性的意义,比如说稻城皮洛遗址,从人类上高原的角度上讲,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上高原,不然的话可能适应不了寒冷的气候和环境。文化上,它跟整个中亚、西亚、南亚和其他地区文化的关系,这些问题可能都需要有更好的国际合作的方式来解读。

  稻城皮洛遗址非常重要,延续的时间也比较长。在十个地层阶段中,有八个左右都有文化层,现在测试的第3层,年代上是13万年,更早的8层、7层年代可能远超这个年代,这方面可以进行必要的国际合作。包括澧县平原,在小范围内,文化怎样演进,包括它的文明的产生和文化的演化,国际上有很多课题,也有非常充足的国际合作的可能。边疆地区很多文化中既有中华文化的重要因素,也有着边疆地区甚至境外一些民族的文化,都可以开辟新课题,可以进行国际合作。

  在考古百年的背景下,这次评出来新的十大项目体现了中国考古学在新时期的哪些特色?

  十大考古,已经走过将近30年的历程。我们讲中国现代考古学有百年历程,考古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很多重要发现怎样产生的?

  第一个角度来讲,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遗址的发现都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发现,比如说四川稻城皮洛遗址和云梦郑家湖秦汉墓葬,都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那么,没有评上的已经入围的项目中,比如浙江余姚施岙遗址,也非常重要,稻田的发掘和整个发现,包括对于稻作田间管理也非常重要,也是配合基本建设的发现。西藏拉萨当雄墓地,还有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都是配合城市建设的考古发现。

  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些年国家实施的一些重大考古研究项目,比如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目前很多考古发现既是课题意识在先,同时始终用课题方式思考我们的考古工作,考古工作不是挖宝,考古工作是解决历史和文化方面的问题。

  第三个角度来讲,很多工作是长期坚持的,不管是三星堆、周原、良渚等,都是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持续不断的工作,现在取得的成绩是惊人的,我想也是阶段性的,只要持续开展整个工作,考古一定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所以,这次很多发现都是长期工作的结果。

  第四个角度来讲,中国考古学这些年很大的进步就是多学科、多专业、多领域、多部门的合作,三星堆是一个典型的,参加的有十多个考古机构,每一项考古发掘过程中做DNA测试、分析,比如郑家湖,讲到这个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现代科技给考古学插上了翅膀,从这个角度来讲也非常重要。

  第五个角度来讲,我们很多的课题在设计过程和整个实施过程中把对于中华文化的探索、人类文明的探索作为我们考古学的使命。大家常常讲到的三大国际关注的课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国家起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会高度关注。从中国角度,我们更多关心的还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我们为什么能够成为今天中国?包括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什么?考古学给我们一些重大的启示,包括解决一些重大的历史问题。今天我们在讲中国历史的时候,如果没有考古学,几乎可以讲没有办法全面的释读中国历史。

  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具有学术意义的,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工作。

  马来西亚星报记者:

  我对中国考古非常有兴趣,可是中国很大,历史也很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实对我来说,它是非常复杂和难以明白的,而且大部分的资料都是中文的,刚才闫亚林司长说提到加强跟国际的联系,有没有具体方案?怎么把中华文化介绍给外国?

  刚才亚林介绍下一步考古工作中把考古国际合作、国际交流放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前面有记者也提到,说很多项目实际上具有国际性,包括我刚才讲到的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和农业起源都是需要国际社会共同一起来研究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加强跟国际间的考古学、考古项目合作会是我们将来持续不断努力的。我们考古国际合作已经有40多项,涉及的方面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合作,中国考古学在不断寻求与国际考古学的整体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地丰富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包括方法上,通过考古学国际合作这方面大大增强了。在这方面,我们既开展很多具体性合作,也有很多科技的、科学项目的合作。

  第二个角度来讲,加强国际性刊物的合作,包括不断地举办一些国际会议,及时地将中国新的考古发现在国际刊物上介绍,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已经有国际性的英文刊物,北京大学也在研究下一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的考古发现不断地能够通过学术刊物向国际学术界推荐。

  第三个角度也很重要,也是长期在做的,在国外举办一些中国考古新成就的展览。今年3月25号在日本京都举办兵马俑展,也是介绍了秦俑这几十年来考古发现,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的活动,这种活动在世界各个国家也是普遍受到欢迎的,包括我们在美国、在欧洲举办过同样的中国考古黄金展,还有中国考古新发现,这类展览还会持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能还会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对于中国考古学如何让中国社会民众甚至让世界各个国家的一些民众了解中国考古学的情况、中国文化的情况,通过文化交流增强相互之间的了解、理解和认识。

  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李让:

  谢谢宋新潮副局长!感谢媒体朋友们,希望你们继续关注、支持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2022年高考已经完成结束,接下来高三考生要面临的便是2023年高考。在高考冲刺阶段考生除了要复习以外,还要了解的历年高考录取及各大学录取分数线排名情况。那么2022年高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2年高校录取分数线如何?本期本站将为大家解答,并为大家附上各大学2022年最低分录取分,供2023年考生参考。

一、2022年高校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由于国内各高校在全国各省的录取分数线都是不同的,因此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各大学的录取情况,本站仅以安徽省为例,为大家带来国内各大学在安徽省的录取分数情况,包含一本、二本,希望能够帮助到考生。

注:文末附有下载链接。如果同学们还想了解各大学在其它省份的录取情况,可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五米高考”获取所需资料!

1、2022年全国大学在安徽省录取分数及位次排名一览表(868所)

2022年全国大学在安徽省一本招生录取的大学院校有868所,包含文科和理科。

其中文科一本靠前的10所大学为:清华大学(642分)、北京大学(637分)、复旦大学(630分)、上海交通大学(628分)、复旦大学试验班(626分)、中国人民大学(621分)、浙江大学(620分)、南京大学(618分)、武汉大学(611分)、北京师范大学(608分)。

2022年录取分数线排名全国前100强的文科高校如下,想要了解全国一本大学在文科、理科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情况,可在文末下载。

2、2022年全国大学在安徽省录取分数及位次排名一览表(1546所)

2022年全国大学在安徽省二本招生录取的大学院校有1546所,包含文科和理科。

其中文科二本大学排名靠前的10所大学为:江苏师范大学(539分)、温州大学(539分)、西南民族大学(536分)、上海体育学院(533分)、成都理工大学(中外合作)(532分)、成都大学(531分)、山东政法学院(530分)、云南师范大学(530分)、江苏第二师范学院(529分)。

2022年录取分数线排名全国前100强的文科高校如下,想要了解全国二本大学在文科、理科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情况,可在文末下载。

二、2022高考录取分数线一览表汇总

根据2022年全国高考情况,本站为大家整理了全国34个省份的高考最低投档分数线,供大家查看!

大家可以 下载五米高考查询更多信息,五米高考里面的“按分数选专业”“按分数选大学”等功能都能够为考生提供参考。也可以 点击文章前后“输入分数,看能上的大学”进行了解。 

(本次整理仅为普通批次投档线,不包含特殊批次、艺术类及体育类)

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25分;

普通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120分(语数外三科总分)。

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为463分。

本科批:历史科目类443分,物理科目类430分;

专科批:历史科目类200分,物理科目类200分。

文史类:第一批517分,第二批450分;

理工类:第一批498分,第二批417分。

文科:一批459分,二批366分,高职160分;

理科:一批427分,二批323分,高职160分。

历史科目类:本科控制分数线:405分,专科(高职)控制分数线:150分;

物理科目类:本科控制分数线:362分,专科(高职)控制分数线:150分。

文史类:第一批511分,第二批364分;

理工类:第一批488分,第二批327分。

文史类:第一批463分,第二批365分;

理工类:第一批429分,第二批308分。

本科批:历史科目类471分,物理科目类429分。

一段495分,二段280分。

文科:一批523分,二批480分,高职200分;

理科:一批491分,二批435分,高职200分。

本科批:历史科目类468分,物理科目类428分;

专科批:历史科目类220分,物理科目类220分。

文科:一批529分,二批472分,高职150分;

理科:一批509分,二批440分,高职150分。

一段线437分,二段线150分。

文科:一批527分,二批445分,高职190分;

理科:一批509分,二批405分,高职190分。

本科批:历史科目类435分,物理科目类409分;

专科批:历史科目类200分,物理科目类200分。

本科批:历史科目类451分,物理科目类414分;

专科批:历史科目类200分,物理科目类200分。

本科批:历史科目类437分,物理科目类445分;

专科批:历史科目类180分,物理科目类180分。

文科:一批532分,二批421分,高职180分;

理科:一批475分,二批343分,高职180分。

本科批:历史科目类415分,物理科目类411分;

专科批:历史科目类180分,物理科目类180分。

文科:一批538分,二批466分,高职150分;

理科:一批515分,二批426分,高职150分。

文科:一批549分,二批471分,高职180分;

理科:一批451分,二批360分,高职180分。

文科:一批575分,二批505分,高职200分;

理科:一批515分,二批430分,高职200分。

文科:一批484分,二批400分,高职150分;

理科:一批449分,二批344分,高职150分。

文科:一批485分,二批425分,高职160分;

理科:一批442分,二批345分,高职160分。

文科:一段409分,二段370分,专科150分;

理科:一段335分,二段308分,专科150分。

文科:一批487分,二批425分,高职(专科)150分;

理科:一批412分,二批350分,高职(专科)150分。

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科:一批443分,二批334分,高职140分;

理科:一批400分,二批290分,高职140分。

在本文前后输入分数,查看全国能上的大学和专业,也可以下载五米高考,了解更多高考的相关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两人异地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