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菌肥长白毛正常吗是长毛的好?还是不长毛的好?

梨树叶片长毛了,怎么回事?锈病频发怎么办?

梨锈病又称为赤星病、羊胡子病,是为害梨树的常见病害,梨树感染上这种病害后,易导致叶片和果实早落,在早春温暖多雨的情况下,容易大面积爆发,对梨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帮助果农更好的识别和预防梨树锈病。现将梨树锈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梨锈病主要为害嫩叶和新梢,严重时也能为害幼果。
叶片受害后,开始在叶正面产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病斑,病斑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最外围具黄绿色晕圈,并且表面密生橙黄色针头大小的小粒点,潮湿时小粒点溢出淡黄色黏液,黏液干燥后,小粒点变为黑色。随着病情加重,病斑处叶片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毛状物破裂后会散出黄褐色粉末。以后病叶逐渐变黑干枯,往往早期脱落。
幼果受害,初期与叶片症状相似,病重时果实畸形并早期脱落。
叶柄、果柄受害,病部橙黄色,隆起呈纺锤形,病斑长出毛刺状物。

梨锈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以转主寄生感染(与其他病害如黑星病等有区别)。病菌在柏科植物(桧柏、龙柏和翠柏等)上越冬,春季越冬病菌在柏树上的开始萌发、繁殖并产生大量新病菌,经过风雨传播,飘落在梨树的嫩枝、嫩叶和幼果上后,直接侵入或从气孔侵入为害。梨树受害长出灰黄色毛状物,后期破裂散发出大量的新病菌,但产生的这些病菌不再为害梨树,而是随气流传播,在柏科植物(桧柏、龙柏和翠柏等)上寄生越冬,翌年条件适宜病菌萌发传播为害梨树,如此循环。
一般在每年的三月中下旬到四月中下旬,病菌开始侵染梨树。嫩叶从开始展叶到展叶后20天内这段时间内最易感病,展叶25天以上,叶片一般不再感染。
梨锈病发生的轻重与梨园周围柏科植物(桧柏、龙柏和翠柏等)等转主寄主的数量和距离远近有关,尤其1.5-3.5千米范围的柏科植物的数量多,发病严重。
在梨树萌芽到幼叶初展的这段时间,天气温暖多雨,有利于病菌繁殖、传播和侵入,发病严重。
梨树的种与品种之间对锈病的抗性有差异。中国梨最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最抗病。
砍除梨园周围5千米以内的桧柏、龙柏、欧洲刺柏等转主寄主,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有效的措施。在新建梨园时,应考虑附近有无桧柏、龙柏等转主寄主存在,若数量较多,且不能清除,则不宜作梨园。
若梨园附近的桧柏等转主寄主不能清除时,则应在柏树上喷杀菌剂,铲除越冬病菌,减少侵染源。
可在6-7月份在柏树上3-5波美度石硫合剂喷布1-2次,保护转主寄主,防治病菌在柏树上越冬。
在3月中上旬(梨树发芽前),对柏树喷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三唑类杀菌剂(国光三唑酮、国光必治、国光黑杀等),以抑制柏树上的越冬病菌萌发,繁殖传播危害梨树。
夏季如遇连续高温,干旱气候,应及时进行增湿抗旱,秋冬季节应该及时的对果园的土壤进行深耕,并根据梨树需肥特点,合理施肥,增施生物有机菌肥(国光松达)。发病较重的梨园应及时追肥、叶面补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梨树抗病能力,以免影响当年和第二年结果。
在花后40-50天内,对果实进行套袋,能有效防止幼果染病,同时提高果实外观品质,降低农药和有害粉尘对果实的污染。
一般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喷第1次药,根据果园具体情况,可间隔10-15天再喷1次。药剂可用三唑类杀菌剂配合2%多抗霉素、50%异菌脲、70%丙森锌、80%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注意开花期不能喷药,以免产生药害。
在病斑出现橘黄色黏液时喷施梨胶锈菌重寄生菌等,可以寄生消解梨锈病的病菌,从而逐年减轻锈病的危害。

现在,对于种植户来说,土壤好坏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着作物产量的高低。而菌肥,在改良土壤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很多种植户,在菌肥的使用和选用这块,有各种各样的困惑,比如菌肥能不能和复合肥混用、菌肥会不会被杀菌剂杀死……等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从中挑选了最重要的4个高频问题,如果你想让买的菌肥不花冤枉钱,这4大误区,你必须要好好看看了。

1.杀菌剂可以杀死菌肥?

在很多种植户的认知中,觉得杀菌剂会杀死菌肥,所以大家通常不会把两者混合使用,一般都是分开使用杀菌剂和菌肥。

但是,有时候真的不用这么麻烦。杀菌剂能不能杀死菌肥,是要分情况的。

如果你使用的微生物菌剂里面含有的菌种只有细菌那么杀真菌的杀菌剂是可以使用的,它不会影响到菌剂的效果。

所以,大家在同时使用杀菌剂和菌肥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菌肥中的是真菌还是细菌,如果菌肥是真菌,而杀菌剂是用来杀真菌的,那么这两个就不能一起使用。

2.菌肥不长毛就不好?

有些种植户买菌肥,先要看看菌肥长毛没,没长毛就不买,问他为啥?人家直接说:没长毛的菌肥都是假的呀,买了就是上当受骗……

啊!不是这样的啊,菌肥长不长毛,是由所含的菌种决定的,不长毛不代表它不好,长毛也不代表它好!

一般来说,单一的细菌菌剂(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固氮细菌、乳酸酪杆菌等)是不容易长毛的,含有霉菌的复合菌剂,在潮湿、阴暗的条件下,里面的霉菌等真菌容易萌发大量的菌丝,出现肉眼可见的灰白色霉层,这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长毛”现象。

当然,如果菌肥中含有高含量的杂菌,也是会引发长毛的。杂菌会污染菌肥,影响效果,不具备生物菌肥的功能。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把“菌肥长不长毛”作为评判菌肥好坏的标准,它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菌种、菌所处的环境、菌肥中的杂菌含量)

所以,大家选购时一定不要在纠结“长毛”问题了。

3.菌肥能不能和复合肥混用?

现在,土壤酸化、盐渍化等问题越来越多,很多种植户知道了,在施肥的时候,不能仅仅使用复合肥了,要加点菌肥。但是,问题来了,菌肥到底能不能和复合肥混用呢?这个问题让很多种植户很头疼。

一般,不建议大家把菌肥和复合肥混用。

市面上的菌肥分很多种,有液体的、固体的,而固体的菌肥又分为颗粒的、粉剂的。菌肥和复合肥混用时,复合肥中高浓度的盐分会杀死绝大部分的微生物,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菌肥和复合肥混用。

现在,有的厂家突破了技术限制,菌肥可以和复合肥混用,但也需注意要现混现用。

给各位猫友强调的是,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颗粒型菌剂都可以和复合肥混用,大多数情况下,混用的复合肥和菌剂会化掉。所以,大家一定要和农资店或者厂家仔细了解使用说明。

4.菌肥和生物农药是不是一种,可不可以相互替代?

菌肥(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都含有活菌,这样一来,有些种植户会觉得,是不是菌肥和生物农药是一样的呢?

如果你这样认为的话,可就大错特错了!菌肥和微生物农药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菌肥主要用来帮助作物生长,侧重于给作物提供营养,而微生物农药主要是为了杀灭田间有害生物,比如有害的病原菌,害虫等,对改善作物的营养供给基本没有要求。

微生物肥料的本质是肥料,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考虑的是肥效,提高肥料吸收利用率,里面除了菌种之外,大多是肥料和营养物质,比如氨基酸、腐植酸等。

而微生物农药的本质是农药,在生产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药效,提高杀虫、杀菌的效率,会添加一些帮助叶片展布、附着的助剂,以便起到更好的杀虫杀菌作用。

菌肥和生物农药中相同的菌种,登记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的枯草芽孢杆菌,菌肥登记的是肥料,生物农药登记的是农药,它们之间不能相互替代。

当然,微生物农药跟菌肥一样,也不能和杀菌剂混用。比如,微生物农药中的杀螟杆菌、增产菌是通过细菌、真菌等制成的农药,对杀菌剂特别敏感,混用后会被杀死或抑制活性,所以,不能混用。

最后,再次强调一下,上面说到的关于菌肥的4大问题误区,不少种植户,乃至很多农资经销商都是懵的,有不少不良的厂家或者忽悠团却借机做一些夸大的营销。我们一定要睁大眼睛,好好看清楚了。

菌肥的4大问题误区,你了解了吗?

赶紧,告诉你身边的人,

另外,大家还想要知道关于菌肥的哪些问题点,可以直接给我们留言哦~~

问的多的话,会给大家写成文章的~

(每天农资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最近几年,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农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了把自己肥料卖出去,从企业形象到产品功能,从包装袋设计到产品颜色调配,从打文字概念到请明星代言,所有大大小小的肥料企业无所不用其极的进行过度包装与宣传,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为肥料的终端消费者,很多农民在购买肥料时经常会遇到坑蒙拐骗买到假冒伪劣肥料产品的情况,为了帮助广大农民朋友正确认识肥料、避免错误买肥用肥,北京傲禾测土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种兜售假冒伪劣肥料的常见伎俩、厂商经常误导农民购买肥料的行为,以此来警示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一、警惕生物肥误导骗局
   生物肥料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型肥料,遭到各种骗子的“青睐”!各种概念菌种层出不穷!常见骗术有:
   1、菌的种类越标越多,26菌、28菌!市场上很少有含有5种及以上有益菌种类的生物肥,农业部专家建议:生物肥料添加微生物种类不宜超过3种!
   2、用有机肥冒充生物肥!各种有机肥都标有含有有益菌,微生物肥料都是国标证号,假的生物肥很多用的有机肥证号——农业部门的“农肥”证号。
   3、菌的数量越标越高!菌的数量过高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成本增加;二是过高微生物给农作物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抑制生长。不过农户们倒不必担心他们加多了菌,应该担心他们有没有添加功能菌!
二、警惕水溶肥市场的乱象丛生
   1、国外进口是目前最常见的宣传口号,不是进口的你都不好意思开口!其实90%以上的所谓进口水溶肥都是100%国产货!打着进口的旗号卖个高价是他们的真实目的!不光水溶肥,近些年出现了一些概念复合肥也是这个骗术,价格高昂,每100斤零售价格卖到了350元左右,简直是抢劫!
   2、这年头不是螯合微量元素的水溶肥你都不好意思!真正螯合的水溶肥可谓是微乎其微、凤毛麟角来形容了,这句话相信不用多说大家就知道什么意思!
   3、激素肥横行!有些农户用的肥料12小时见效。结果用肥后瓜果暑促早早的就拔园了,而别人家的菜园两个月后才拔园,这是为什么?都是肥料中激素惹得祸!对此,北京傲禾测土提醒大家牢牢记住一点:大部分添加了激素的肥料都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
   4、各种“钾肥”闯天下!膨果期追肥钾肥,钾比较贵大家都知道,所以有些肥料直接起个名字就叫“××钾”,这种肥料往往打着“黄腐酸钾”“高钾”的旗号,其实注意看它的证号,很多是微量元素证号!里面钾的含量其实都很低!
三、 “长毛”的肥料都是添加了活菌的生物菌肥,这是骗人的!
   一方面,除了及其个别的放线菌产品,常见生物菌肥在正常存储过程中并不“长毛”,常见“长毛”的产品是没有发酵彻底的有机肥,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产生了大量的有害真菌!
   另一方面,正因为大量的“长毛”,这种产品才没有添加任何的“功能细菌”,而且很可能水分超标,还有烧苗的危险!
   再一方面,常见的微生物菌剂添加的是“芽孢类细菌”,大量繁殖会形成“菌落”,做成肥料是不会长毛的!不会长毛的!不会长毛的!
   最后,常见“长毛”的肥料的肥料,长的是杂菌,是真菌!很多是腐霉属的有害真菌!
四、不要听从“一次施肥,不用追肥”的不实言论
   这种手段被各色“忽悠团”及目前个体小厂广泛利用,主要抓住人们省工、省力、省钱的心理,更可恨的是“忽悠团”们经常拿假冒伪劣的高氮肥冒充高钾含量的肥料,宣传的重点围绕“只需要底肥使用,后期不用上肥”。
   结果广大农户施用后产量、作物的长势明显变差,进而带来大量的直接经济损失,尤其是这样施肥的果蔬区,凡是采取此种施肥方式的果树,其不良危害后果会持续2—3年!
五、避免叶面肥使用不当
一些不负责任的厂商有时会告诉农民说——作物不用底肥和追肥,直喷叶面肥就行。凡是告诉农民作物不用底肥和追肥、直喷叶面肥就行的厂商,我们不能只用不负责任来形容他们,用胆大妄为、违法犯罪形容他们都不过分。
   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养分来源,根部施肥是最根本、最基础的营养供应方式,单独使用再好的叶面追肥也是不能满足所需营养需求的——叶面肥只能作为一种底肥和追肥之外的次要追肥手段供应营养,叶面肥能为作物生长发育所提供的养分量不足5%,其他95%都需要根部施肥(底肥和追肥)来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菌肥长白毛正常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