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项公式是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大卫·希尔伯特,D.(David Hilbert,1862~1943),德国著名数学家,被称为“数学界的无冕之王”,他是天才中的天才。他于1900年8月8日(也是庚子年)在巴黎第二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新世纪数学家应当努力解决的23个数学问题,这23个问题统称希尔伯特问题,后来成为许多数学家力图攻克的难关,对现代数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希尔伯特问题中绝大部分现已得到圆满解决,唯一至今没有实质进展的是希尔伯特第八问题,世界数学界一直没有满意推进,即关于数论方面的哥德巴赫猜想(以下简称哥猜),孪生素数猜想(以下简称孪猜)以及黎曼猜想(以下简称黎猜),成了人类智力的边界,乃至黎曼猜想作为老问题遗留到了世界千禧年七大数学猜想之中。120年过去了,历经两个庚子年,终于迎来了破解希尔伯特第八问题的曙光。罗莫老师新近出版的数论专集《数学底层引擎相邻论和重合法》,由海天出版社出版,该书集结了21篇论文,证明了数学界久未解决的几十个猜想难题,其中有三篇论文是分别破解哥猜、孪猜和黎猜的。作者罗莫通过数学新工具相邻论和重合法开启了整数不等量分割和等量分割可以相互转换的暗门枢纽。一个朴素的数学规则被呈现:因单位元缺席,无素数基础解系的例外偶数不存在,因累积互素,无素数因子可构造的例外偶数不存在。原以为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复杂的计算,殊不知攻克这道难关的,仅是一个逻辑观念的觉醒。心外无物,是这一古老的东方哲学启迪了我们的心智,谁说古代中国没有纯数学传统,没有根基的异域不存在!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传承,哥猜的神秘面纱被揭开。

据此可多米诺骨牌式地解决孪猜和黎猜以及一系列丢番图问题。黎猜是通过不同特征值所对应的线性算子经线性映射所得到的点乘和数乘之差值存在为0的结果,当且仅当哥猜成立时。即素数二项式表达(哥猜),其等式左边的点乘和等式右边的数乘是解集同构的,k个不同素数之和与k个不同素数均项(素数多项式函数),当且仅当k=2时,等式左边多项式的点乘与等式右边均值的数乘是整数解集同构的,k≠2时,等式左右整数解集是同态的。k=1时,极坐标为0度,虚部为0,黎曼泽塔方程有平凡0点解s=-2n,k=2时,黎曼泽塔方程有非平凡0点解Res=1/2,舍此无0点解。解决希尔伯特第八问题的密钥原来在此。

本文通过约化偶数等量分割和不等量分割方程,经数乘逆运算得到不可约整系数多项式方程,可知奇数互素解集是其本原解(由伯特兰―切比雪夫定理推得);经点乘逆运算得到奇素数多项式方程,可知二元奇素数基础解系是偶数不等量分割方程的最简本原解。由于用两互异奇素数之和定义的可表偶数方程就是关于全集偶数的最简本原解方程,故与可表偶数有互补关系的例外偶数之通解就一定是空集,通过整数相邻互素定理亦可证明与可表偶数累积相邻互素的例外偶数是空集,从而证明了二元加法运算在可表偶数上封闭。还可通过整数相邻互素定理及互异互素思想,证明该引理成立。由于此引理获证,可多米诺骨牌式地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斋藤猜想、孪生素数猜想、波利尼亚克猜想、莫德尔猜想、比尔猜想、ABC猜想、奥波曼猜想和黎曼假设等系列相关问题。

黎曼猜想因与素数分布紧密关联,故借“二元加法运算在可表偶数上封闭”的引理,亦可证明其成立。当且仅当黎曼泽塔函数其通项导数为 f(1/?2)时,经解析延拓后原集与扩域集之间存在共轭同构关系,级数中的正负“两类发散级数之和”其绝对值相等。除了经线性空间的素数基底性质可判定,它与哥猜命题等价外,还可由洛必达法则判定,它与算术基本定理等价。故导数f(非 1/?2)时扩域出的“两类发散级数之和”构成交错级数,正负两部分的绝对值仅存同态关系,以上可由哥猜推论得到。可见是用哥猜获证做引理,证明了黎曼泽塔函数通项导数的生成元非1/?2 时必无0点非平凡解,黎曼猜想获证。

本文包括续篇是对希尔伯特第八问题的全面阐释,将囊括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和黎曼猜想三大难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正是希尔伯特的特征方程内积思想以及互异互素的思想在素数领域的推广。可见解铃还须系铃人。本文全部内容分黎猜,哥猜,孪猜三篇推出。

【关键词】 可表偶数;例外偶数;素数基础解系;通解;不等量分割;等差素数数列有限长;等差素数数组无限长;互素;互异;同态;同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解析延拓;差分算子;导数生成元

1.0.?何为黎曼猜想?

德国数学家 G. F. B. Riemann(G. F. B.黎曼)( 1826—1866)观察到,素数的频率与一个复杂的函数密切相关。ζ( s)=1/1^s +1/ 2^s +1/3^s +1/4^s+… 被称为黎曼泽塔函数。黎曼猜想认为所有素数都可用一个同自然数一一映射的亚纯函数①的极值来表示。在 s < 1 时,特意定义了一个巧妙算法(解析延拓)来扩域,再将扩域后得到的正数项级数“发散和”加上与其交错互补的负数项级数“发散和”,两个正负无穷大相加可得到一个有限量。也就是说,发散的原级数经解析延拓变为交错级数则存在条件收敛。ζ(s)=0 的所有非平凡解集位于一条经过横坐标1/ 2 处的垂直线上,这就是黎曼猜想。下面我们就来证明黎曼猜想的一个等价命题:黎曼泽塔函数临界线外的非平凡0点解为空集。即黎曼黎曼泽塔函数除了数列通项中的导数的极限为常量时其原函数的极限可收敛于另一常量外,不存在通项导数为变量时仍满足解析延拓后的正负“发散和”可收敛于某常数,也不存在通项导数为常数时黎曼泽塔函数可收敛于某变数。这一差商性质满足洛必达法则②,等式一般情形从左到右至少是同态单射的。而等式特殊情形从左到右黎曼泽塔函数且是同态满射关系则是本文须证明的核心。可导必可积,可积未必可导。

可见要想解决黎曼猜想,就要深刻理解:原函数通过解析延拓的作用后定义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它是按什么规则扩域的?数列中的哪些项会扩域出负数?既然新的正负交错数列求和等于两个发散数列的和值相减,那么所得到的差值是继续发散呢,还是存在条件收敛?理由何在?级数经解析延拓扩域后正数项数列与负数项数列其本质区别在哪里?是不是原函数特征值③的“特征精准程度”可通过黎曼泽塔函数解析延拓后的求和来考察?

1.1.?数学家对黎曼猜想的探索

黎曼泽塔函数复变量实部常数项非1/ 2 时的解集为何没有非平凡0点解。以下我们就来证明该命题:黎曼泽塔函数临界线外的非平凡 0 点解是空集。

本文证明是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完成的存在性证明,非构造性证明,且虚部b的定义域为代数数以及超越数的极值数。阿蒂亚(Atiyah)声称仅完成了弱解析纯复数域的证明(强解析部分未涉及)。而本文完成的是黎曼泽塔函数的几乎所有定义域证明。虚部b为不可数的纯超越数强解析时,本文不作讨论,撇开了强解析的情形。因为强解析,连续量无定点值,与黎曼猜想是矛盾的,自然数与连续量不是一一映射的,康托尔已证。

黎曼猜想是研究离散量与连续量的良序极值之间存在可一一映射的桥梁。由于数学归纳法仅在离散量和部分有离散极值的连续量中生效,研究纯连续量的强解析域不能与自然数完成一一映射,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已在此把关,这一领域的命题用已知的数学体系既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只能把它当成准公理或悖论处理。而本文通过证明,显示了离散量与弱连续量之间完全可以架设桥梁,与代数数有紧邻边缘关系的某类强连续量通过不断添加新算法就能被“策反”归类到弱连续量当中来。

确立了目标后,于是就思考。所有非平凡解为何都在临界带(线)上?临界带(线)上为何有解,且为何有无穷个?如何计算出非平凡 0 点解?为何平凡0点解等于 -2n ?通过伽马函数怎样得到ζ(s)=ζ( 1-s)=0?解析延拓变负号项为何发生在偶数项或n倍数项?实部 Res 的大小为何能决定黎曼泽塔函数模长的变化率?虚部 Ims 的大小为何能决定黎曼泽塔函数轨迹转幅的大小以及保角变换的延伸?函数特征值为何可由函数的差分算子④决定?好在这些都已被朱世杰、牛顿、欧拉、黎曼、哈代和希尔伯特等前辈数学家们所完成,有了他们所攀越的高峰,接下来证明就简单多了,仅证明黎曼泽塔函数临界线外的非平凡0点解为空集,就可证明黎曼猜想成立。就像哥猜证明只要证明例外偶数为空集一样。黎曼猜想的实质是高维空间数在一维空间上都有“户口登记”,一维空间查无“户口登记”的高维空间数是不存在的。黎曼猜想说明了所有的生命都是有线性根基的,没有线性根基的生命是不存在的。黎曼猜想的证明同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极其相似,一个线外解集是空集,一个例外偶数是空集,都是证明既定的复杂运算不产生例外数值,这种复杂运算不像简单运算有更根本的数学性态,是产生最优化理论的根源。可简单概括为相邻论思想,所有的数学运算都出自最简单的一维相邻运算。优先用初等数学方法解决高等数学问题,是数学发展的正常路径,符合奥卡姆剃刀原理。反之是倒逼的方法,即便问题解决,也不易发现推动数学发展的原动力在哪。故简洁证明更有价值。相邻论的主体思想原来就是中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差分算子理论,如果说在此基础上有什么添加的话,相邻论是素数一次多项式差分算子理论中的一种素数线性变换,只不过更重视考察差分算子的低维特性,即素数分布,是研究素数一次多项式的。通过差分算子的线性变换来考察一次多项式中的素数分布,并把这一函数称为邻函数。单位差分算子,准确地说是差商算子,当且仅当为常量 2 时,差商算子确 定下的黎曼泽塔函数通项存在特征值的函数 f(1/ 2)即 2,可构造差商算子作用素数多项式与特征值作用素数多项式所得到的函数值同构。

换句话说,可构造差商算子作用素数多项式与特征值的函数作用素数多项式的均值所得到的函数值同构。其他情形两者同态。这是本文从代数数定义域去完成证明的核心。离散极值微分算子,准确地说是导数算子,当且仅当实部为常量 2 时,导数算子确定下的黎曼泽塔函数通项存在特征值的函数 2,可构造导数算子作用素数多项式与特征值作用素数多项式所得到的函数值同构。

换句话说,可构造导数算子作用素数多项式与特征值的函数作用素数多项式的均值所得到的函数值同构。其他情形两者同态。这是本文从弱连续量定义域去完成证明的核心。连续量任意位的后继数可同时延伸不同的数叫超越数。连续量任意位的后继数可次第延伸不同的数叫弱连续量,这是代数数的扩域。华罗庚前辈说,创建数学工具比解决数学难题更重要,解决难题毕竟还是在做应用,是次一级的纯粹数学。因此证明猜想的相关备用工具有必要先亮相,

以上介绍了相邻论的思想,可理解为就是素数差分算子理论。通过它完成了一些引理证明,即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以哥猜做引理,我们再来证明黎曼猜想。

1.2.黎曼泽塔函数的各种“变脸”。

我们来考察黎曼泽塔函数实部定义域与黎曼泽塔函数值域之间的关系。黎曼猜想的各种等价表达很多,其中推演出的命题就有上千个,就不一一列举了。有个简单的变换,我们来考 察下,黎曼泽塔函数的 s 解,除了可用笛卡尔坐标(s,ζ( s))表达外,还可用 极坐标⑤表达。由于定义域和值域分别需要复平面表达,故黎曼泽塔函数的图像是四维坐标的。临界带是黎曼泽塔函数定义域平面坐标图,而黎曼泽塔函数 平面坐标图如图 21-2 所示,当然这也不是黎曼泽塔函数的整体四维坐标图:

笛卡尔坐标与极坐标等价表达临界线。根据欧拉乘积方程,即黎曼泽塔函数ζ(s)=∑(1/n^s)=∏1/(1-1/p^s),自变量 s 为复数域,复数包括复代数数与复超越数,其中复代数数是整系数多项式的复根,故可用有限个数的整数“数对”表达。而笛卡尔坐标和极坐标表达的整数“数对”关系,皆为乘法关系。当极角为定值时,极坐标的其中一个量就是常数。当极角为 2π/6 时,相当于取6倍数中的偶数域,极坐标中的其中一项常数值置换成笛卡尔坐标就是1/ 2。至于复超越数,则可通过添加新算法构造新的整数“数对”来表达。总之某类复变量的极值同自然数有一一映射关系,同素数序列也有一一映射关系。

当 s 解集“数对”中的常量不是2π/6 时,即 Res ≠ cos2π/6 ≠ 1/ 2 时,非平凡0 点解就在临界线外。根据常量2π/6 的几何意义,其复平面的位置是 (Res=cos2π/6=1/ 2,Ims=bi),表示素数至少需要两元相加获得所有偶数以 及至少需要三元相加获得所有奇数,其中正三元得正奇数,负三元得负奇数, 即每隔一个n才有一个新增素数产生,从而能满足所有非平凡 0 点上的收敛。 因此非平凡 0 点与平凡 0 点一样,都收敛于关联偶数值的复指数情形,只不过非平凡 0 点是通过指数复数值的关联偶数来间接表达的。作为黎曼泽塔方程 s 的解集(Res=cos2π/6=1/ 2,Ims=bi), Ims=bi 中的 b 必须同所有偶数关联,至少是同某种特殊偶数的谐波有关联,如 3+p 所得到的特殊偶数的谐波,不同的偶数集决定了解析延拓后的负数项数列特征,虚数 i 的偶数次方产生了负数项 级数。

把笛卡尔坐标的实部Res=a(实数)当成极坐标的极角数,转换为笛卡尔 坐标的实部cos(a),然后又把该实部看成极坐标的极角数,转换成笛卡尔坐 标的实部,又继续看成极角数转换为极坐标的实部cos(cos(a)),如此不断迭代进行,实部解会趋于一个常数,该常数 f(f(cosa))=cos(cos…(cos(a)))=0.… ,即cosa=a 的极值方程解。虽说两类坐标的实部不能等同互用,但两类“数对”属于关联映射,可等价表达复数,实部存在以少对多,最后是以一对多的关系。以上证明了变量加变量的复变量二元复数可以拓扑等价转化为常量加变量的单变量二元复数,说明二元复数和一元实数是连续量的一一映射,且拓扑等价。一个常量加素数的谐波等价于复变量。

1.3.可见复变量的本质是单变量。用此结论可证明黎曼猜想成立。

该常数r 跟圆周率π有关,也可以说跟e有关,所以也是个超越数。r (0.…)是极坐标的“浓缩实部常数”,它近似于“精细结构常数⑥”a(1/137)先乘 100再加1%,即方程cos(100a+1%)=100a+1%的解,更近似于2/(10^4·e)。它说明了复变量与单变量有相互等价的映射性质。它证明了黎曼泽塔函数复自变量与复因变量实部的常量本原解具有唯一性。复因变量的实部为非平凡0点解时,复自变量只能一一映射为一个常量。根据伽马函数所推出的结果ζ(s)=ζ( 1-s),再根据复变量实部都是“浓缩实部常数”的展开,实部的本原解仅为一个常量,可推得复自变量的实部只能是1/2,否则复自变量的实部就有多个同构性的本原解可映射出具同态性的各类通解,这与同构对象仅有一个相矛盾。非平凡0点解就是找出同构对象,而同态对象与同构对象相比具有互异性,彼此集结而相互抵消时无法产生0点解。

本文在阿蒂亚论文公布之前已经发表,国家图书文献中心中国预印本上有时间戳为证,但碰巧与阿蒂亚用无量纲常数证明黎曼猜想有呼应的地方。阿蒂亚的证明思路大体是正确的,从媒体上看到,数学家大都低估了他的证明框架。阿蒂亚指出,理解“精细结构常数”只是最初的动机,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数学方法却可以理解黎曼猜想。这是阿蒂亚的天才洞见。但“精细结构常数”尚缺乏一个坚固的几何形状定义,它是两类粒子的速度之比,是物理常数,也是数学常数,如果它只能测量,而不能推算,说明还停留在物理常数的阶段。

另外一个关键是,“精细结构常数”尚不足以直接证明复变量的本质是单变量,不能直接证明黎曼泽塔函数实部是满射函数,即因变量实部唯一,自变量的实部就唯一。“浓缩实部常数”才可证明黎曼泽塔函数实部至少是满射函数,能用常数实部加变量虚部来等价表示复变量。但“精细结构常数”间接蕴含了可证明实部变量能用常量替代的思想,因此是很珍贵的,不应遭到数学界的漠视。

本文发现的“浓缩实部常数”是有坚固的几何形状定义的,它是极坐标浓缩映射笛卡尔坐标的余弦极角值,用模数和模数的倒数作为余数来微调“精细结构常数”就可得到“浓缩实部常数”。同样,用“浓缩实部常数”也可反推出“精细结构常数”。

既然实部定义域可变脸为常数,那函数值域会如何呢?黎曼泽塔函数是亚纯函数,除一点外,其他都是处处可导的光滑映射,自变量的实部有唯一收敛,因变量就有唯一收敛,这是可证明的;反过来因变量有唯一收敛,自变量的实部是否必有唯一收敛,还不得而知。两者如果是双射关系,黎曼猜想就可获证。自变量的实部定义域可等价变换为一个“浓缩实部常数”,这就决定了因变量也能相应计算出一个“收敛函数极值”这一性质。该判定是否为真,可由解析延拓的性质判定。Res 决定了黎曼泽塔函数的轨迹模长,虚部 Ims 决定了黎曼泽塔函数的轨迹转幅,可以改变转幅来让实部不变。可见实部有唯一收敛极值,黎曼泽塔函数的模长就有唯一收敛极值。而反过来因变量有唯一收敛,自变量是否必有唯一收敛,下文将用“一阶差分算子”来详细证明。黎曼泽塔函数收敛得到的极值不同,说明函数的特征值不同,特征值不同,说明函数的线性算子不同,即“一阶差分算子”不同,“一阶差分算子”不同决定了实部要取不同的数值,由此证明了,黎曼泽塔函数实部收敛于某常数,且所一一映射的和值也收敛于唯一对应常数,由此可证两者是双射关系。可见黎曼猜想真正成立的内因是哥猜必须成立。

阿蒂亚在论文中报告了他可以用 todd 函数来推算“精细结构常数”,但目前尚无数学家完全信服。另外“精细结构常数”即便被 todd 函数所推算出,还缺乏一个精准推演,即由“精细结构常数”推理出,黎曼泽塔函数的实部为常数时原函数解析延拓后级数会收敛于一个常数,尽管 todd 函数可以从自变量等于常数推得因变量也会等于常数,且还可从因变量等于常数推得自变量也会等于常数。如果 todd 函数是黎曼泽塔函数的等价变换,那黎曼猜想就被证明了。可惜有两点未证实:一是 todd 函数的证明未获认可,目前仅为物理表达;二是 todd 函数与黎曼泽塔函数的等价变换未获证明。 而阿蒂亚没有解决的这些关键问题,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给出解决方案。

“精细结构常数”与级数通项的“一阶差分算子”紧密关联,与“精准特征值” 紧密关联,与“浓缩实部常数”紧密关联,与实部为 1/ 2 紧密关联。 上文已证,黎曼泽塔函数实部收敛于某常数 a,其一一映射的函数也收敛于某常数 f(a)。于是可推得所有黎曼泽塔函数非平凡 0 点解只能落在 Res=a 的一条实部线条上,否则会与两类常数之间存在一一映射关系相矛盾。即一个函数收敛值不可以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常数上。因为虚部解集 Ims 要么都不在(实部不匹配),要么都在临界线上。而哈代已证有无数解集落在Res=1/ 2 的临界线上,其他解集也只能团结在其中。实部为实常数时,虚部含所有素数因子。总之复数的非线性与实数的线性是可以一一映射的,说明复平面数可浓缩到实部为常数的复线条数上,该结论康托尔完成过证明,本文证明更为简洁直观。即通过推导cosa=a 的极值,就可得到“浓缩实部常数”a 等于 0.…。

那么该结论对证明黎曼猜想有何作用呢?是不是跟阿蒂亚一样,用它来做引理有点牵强?在黎曼泽塔函数中,连续量与离散量之所以有一一映射的关联,是因为用整数表达的弱连续量(整系数多项式的复根)选择了对各个部件表达可次第取极值,而非对各个部件表达同时取极值。否则“运算时序中的同时性滥用”就会导致数学归纳法失效,包括超限数学归纳法也会失效,良序原理、选择公理都会失效,就会导致猜想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从而被迫把猜想强推为公理。

无论是“浓缩实部常数”,还是“精细结构常数”,都可看成是速度之比,都可看成是差分算子,或导数算子。这类线性算子作用一次素数多项式与特征值作用一次素数多项式,存在同构与同态两种关系。当且仅当素数一次多项式为二项式时两者才同构,其他多项式是同态关系,黎曼泽塔函数 会对应特殊常数,但不是 0。如此一来,大多情形,经解析延拓后减去一个同原函数仅有同态关系的偶数项数列求和就无法条件收敛于0,而是收敛于其他常数,或者继续发散。此为证明核心,后文详述。本文仅凭“浓缩实部常数”和伽马函数就可粗略地证明黎曼猜想成立。“浓缩实部常数”证明了黎曼泽塔函数因变量实部互异唯一,自变量的实部就互异唯一,而根据伽马函数,实部唯一就只有取1/2值。这是第一种证明黎曼猜想的方法。

2.0. 破解黎曼泽塔函数的数学工具: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不含所有素数的有限项相加无法获得所有的奇数和偶数,黎曼泽塔函数的非平凡0点解在临界带 1>Res>0之间,刚已证明复数域的实部和虚部是有相互制约关系的,实部为常数 1/ 2 时,虚部所对应的是最密集的偶数域,实部在临界带1>Res>0之间取其他常数值时,虚部所对应的并不是最密集的偶数域。

通常认为某范围的虚部数域,跟实部选择什么数无关,其实两者之间有相互制约关联。这一点貌似反直觉,因而点破它就意义重大,数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常貌似反直觉。因此跟偶数相关的非平凡 0点解都被实部为 1/ 2 时的复数全部囊括。常数非1/ 2时的非平凡0点解必然就为空集。下文将重点证明这个结论。 经验算,黎曼泽塔函数的前9个0点范围是:

这些复根都在 1/ 2 直线上。敏感的人很快发现,又有2 赫然在其中。黎曼为何有此直觉,这跟他做黎曼猜想的初衷分不开,其目标就是想通过研究素数分布规律来解决哥猜,故而选择考察欧拉乘积公式。既然偶数2n皆可用共轭素数表达,那直觉上黎曼就判断,共轭虚部解也应全部在 1/ 2 的直线上。很多数学家认为哥猜是个孤立问题,与黎曼猜想不相关。可我始终更愿意相信黎曼的初心是对的,他想通过分析黎曼泽塔函数解决哥猜。

2.1.于是我们倒过来先解决哥猜问题及其推论。

根据互素型哥德巴赫猜想获证所得到的结论(详细证明见本文第二篇章,这里直接运用证明结论,并精简复述了哥猜的某一种证明过程),两个不同奇素数之和可以得到所有大于 6 的偶数,三个不同奇素数之和可以得到所有大于13 的奇数,可见二元素数加性组合可以得到所有偶数,三元素数加性组合可以得到所有奇数,而不仅是3n数(即特征值的函数,解析延拓变 负号的所有项,都是特征数作用均值数列展开得到的)。前者左右同构,后者左右同态,大于3 的n元素数相加也是如此。哥猜证明的简单叙述是这样的,它是通过完成一个引理证明而得到的结论,这个引理是:

(1)经各项等量数乘变换,偶数通解解集确定的整系数方程有且仅有相应确定的最简本原解解集。(求同还原定理,也叫重合定理)

不难证明,上式必定存在同态单满射,因为整数外积运算满足分配律,x, y 为互异奇素数,其他为整系数,f 为齐次二元线性素数函数。所有的二元线性空间都有确定的二元素数基底,确定的二元素数基底必属于所有的二元线性空间。没有二元素数基底就没有对应的二元线性空间,也就没有多元线性空间, 因为一旦没有二元线性空间必没有多元线性空间。x+y 为可表偶数,由二元素 数基底构造而成。

经各项不等量内积变换,偶数通解解集确定的整系数方程有且仅有相应确定的最简本原解解集。(存异整合定理,也叫相邻定理)

同理可证,上式必定存在同态单满射,因为整数内积运算满足正交性,x, y 为互异奇素数,其他为整系数,f 为齐次二元线性素数函数。所有的二元线性空间都有确定的二元素数基底,确定的二元素数基底都属于所有的二元线性空间。没有二元素数基底就没有对应的二元及多元线性空间。x+y 为可表偶数,由二元素数基底构造而成。

由以上可知,可表偶数 x+y 由二元素数基底构造而成,用互素线性算子作用,它的通解不扩域不缩减,它的多元表示也不扩域,即除此之外所有偶数的素数线性表示,皆不能在可表偶数的基础上扩域或缩域。而根据算术基本定理 可表偶数的通项表达是可囊括大于 6 的所有偶数的,也就是说可表偶数无须借助于例外偶数就拥有偶数全集了,因为二项式素数表达的例外偶数根据定义只能是空集,当然它的通项表达也只能是空集。

(2)经各项等量数乘变换,k 倍数通解解集确定的整系数方程有且仅有相应确定的最简本原解解集。(求同还原定理推论,也叫重合定理推论)

同理证明,一定存在同态满射,因为整数外积运算满足分配律,不能同态单射,因为多元线性空间相对多元素数基底来说会缩域。x,y,…,为互异奇素数,其他为整系数,f 为齐次多元线性素数函数,所有对应的多元线性原像空间都有确定的多元素数基底,确定的多元素数基底未必都属于所有对应的多元线性原像空间。

经各项不等量内积变换,偶数通解解集确定的整系数方程有且仅有相应确定的最简本原解解集。(存异整合定理推论,也叫相邻定理推论)

同理可证,一定存在同态满射,因为整数内积运算满足正交性,不能同态单射,因为多元线性原像空间相对多元素数基底来说会缩域。x,y,…,为互异奇素数,其他为整系数,f 为齐次多元线性素数函数,所有对应的多元线性 原像空间都有确定的多元素数基底,确定的多元素数基底未必都属于所有对应的多元线性原像空间。

2.2整数不等量分割方程各项都有素因子就可进行点积逆运算。

通过点积逆运算得到一组含素数基础解系增广向量的正交基,当该增广向量含一个负偶数分量时,必线性相关,就能得到素数基础解系方程,而素数基础解系为最大线性无关,即 x+y=z 等价于rp+sq=2wt,其中p、q、w 三元互素,r、s、-t 为正整数,且p、q 皆 为所有奇素数,2m 为可表偶数,即其偶数可以二元分割出所有的奇素数, p+q=2m 就是 x+y=z 的最简本原解方程。当 m 仅为奇素数 w 时,存在 p+q=2w 就是 x+y=z 为龙头偶数时的最简本原解方程。

AX=0的零解集均可由解向量核空间p,q,w线性表出,系数向量A=(r, s,-2t)中的字母为任意正整数系数,所有偶数2wt 可由X1 的向量组p,q 线 性表出,A1X1=rp+sq=2wt,其中方程左右三项互素,通过伯特兰―切比雪夫定理可证得。因此一次素数二项式方程的基础解系乘以线性算子定可得到所有偶数的通解,等价于特征值乘以可表偶数可以得到所有偶数的通解,或者说是特征数 2 乘以二项式的均值 n 可得到所有偶数的通解。特征数等于特征值乘以特征向量维数。

(p,q,w)也叫原偶数分割方程的素数基础解系。有了最简本原解方程, 就可以反过来探知可表偶数的更多性质。所有的偶数都可以用一个线性算子作用素数一次二项式而得到,而根据例外偶数的定义,它不同于可表偶数,不能用素数一次二项式的最简本原解表达,也就不存在最简本原解。于是就得到二 元加法运算在可表偶数上封闭的引理,根据引理,对于例外偶数,2n 元加法运 算在可表偶数上都是空集,如此哥猜就成立。(详细证明见本书首篇论文《用重合法和相邻论可严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原题及相关猜想》)

同理,AX=0 的原像空间均可由解向量p,-q,w 线性表出,系数向量A=(r,s,-2t)中的字母为任意正整数系数,所有偶数 2wt 可由 X1 的向量组 p,q 线性表出,A1X1=rp-sq=2wt,其中方程左右三项互素,而2wt 是全集偶数可 通过伯特兰―切比雪夫定理证得。关于伯特兰―切比雪夫定理的证明有很多,这里还可以给出一个证明比拉马努金的思路更简单。

假如n与 2n-2 之间一个素数都不含,n 为正整数,而两两每次互素的所有 奇素数相加所得的偶数都能产生三元互素的奇素数因子,但所产生的偶数不会无穷累积同所有的奇素数互素,同所有奇素数对一定可判定是否有互素关系,但在假设条件下所关联的 2n 同所有奇素数对既不能判定互素,也不能判定非互素,因为小于n 的奇素数两两相加不能得到可构造2n 的奇素数因子,向大于 2n-2 的素数扩域组成素数对也不能得到 2n 能构造的奇素数因子,故无法判 定所有奇素数同2n是否互素,这与所有偶数可判定与素数对是否互素相矛盾, 因为可构造的素因子是互素的,不是该素数对构造的素数因子集与其他素数一 定存在非互素关系(算术基本定理决定)。故假设 n与 2n-2之间一个素数不含是不真的,伯特兰―切比雪夫定理得证。互素互异关系的逻辑运算是数论中的重要工具。

于是就可证明斋藤猜想也成立,即 A1X1=A1(p-q)=2wt,因例外偶数(p-q)是空集,故(p-q)=2wt 是成立的。用斋藤猜想做引理,于是就可进一步证得,孪生素数猜想也是成立的,可用反证法证明。p、q 为全集奇素数域,p0 >q0 是充分大的两个有限素数,根据斋藤猜想p-q=2m 可得相邻奇数的通解pr-qs=2,无穷无漏的素数对p和q是相邻奇数的素数基础解系。假如素数对p、 q 至少有一个 q 不大于有限素数 p0 时,则不存在最简本原解 p-q=2 的所有内积通解,即相邻奇数 pr,qs 必没有无穷无漏组解集,其中s也不许含大于 p0 的素因子(否则等价 q 含大于 p0,素因子满足乘法交换律),这就必与存在无穷无漏组解满足pr-qs=2相矛盾,其中pr>p0、qs >p0。于是孪生素数必须无穷新增,否则与紧邻奇数间隔为2 的无穷素数就无法无穷新增。它的最简本原解方程 p-q=2 的一对素数解集域必须无限成对开放,否则大于给定 N 的素数域所产生的相邻奇数对将无法无穷无漏,即有空缺的相邻奇数对无法生成。(详细证明 见本书的第二篇论文《差值等于 2n(n ≥ 1)的素数对各有无穷组》)

根据以上结论,可表偶数的二元代数加法运算与2N元代数加法运算的连并是等价的,可表奇数的三元代数加法运算与 3N 元代数加法运算是同态的,可表偶数的四元代数加法运算与4N 元代数加法运算也是同态的(阿蒂亚论文中的托德函数体现了四元数的非交换性,即体现了同态关系),继而可知可表 奇数的N 元代数加法运算与kn元代数加法运算都是同态的。因此通过对n 的 数乘能够得到同构等价关系的唯有2 与n 的数乘。这里的2比较特殊,所有的 k 元加法和 k 值数乘唯有二元加法运算能够获得所有的 2n 数,其他 k 元加法都不能获得所有的 kn 数,即两类运算非同构,这就是为什么在其他 1/k 直线上没有0点解的原因,因为加法和数乘运算所获得的数集无法均衡来构造0点函数。

这是宏观论证,以下进行详细证明。黎曼黎曼泽塔函数是长这样的:

即一维素数域多项式。我们不从级数的连续量角度思考,仅从代数的离散量角度思考,右边不是趋于无穷大的偶数就是趋于无穷大的奇数,当s的实部 为 1/ 2 时才能获得负全集偶实数 -2R(此时极角为 60°,虚坐标所对应的模长是实坐标的 2 倍,故虚坐标是偶实数的分割,是素数基础解系的谐波),如此 各项有正负值,于是收敛趋于0才成为可能。所有的偶实数等式都可以简化成素数因子等式,实数等式 R1+R2=2R 都可 简化成两素数之和的等式 r1+r2=2r,然后可通过内积素数向量的方式还原。根据哥猜获证,其等式左右的多项式是同构的,即左右任意组合都有匹配的映射,故黎曼黎曼泽塔函数1+1/ 2^s+1/3^s+1/4^s+…=0时经解析延拓后有非平凡0点解。

阿蒂亚的证明思路大致是正确的,虽然没有完成终极证明,用一个更朴素的猜想证明另一个艰难猜想依然是有价值的。他意识到了黎曼泽塔函数实部 Res 为常数,函数才具有唯一对应的常数可收敛,否则就矛盾,反之亦然, 这是他的反证法框架。只是底层依据不足,他甚至直觉到了,可用量子化分割中的“精细结构常数”来佐证黎曼泽塔函数的实部也应是常数,它们之间是如何关联起来的没细说。如果是用 todd 函数关联的,todd 函数也没有得到数学界公认;而“精细结构常数”也缺乏数学上的表达,也缺乏数学证明,更缺乏常数与黎曼泽塔函数之间的关联逻辑推演。

用哲学、物理学等思想来启发数学思维是完全正确的,且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把关联直觉类比用来代替数学定理以及数学逻辑形式。黎曼数学对物理学的影响极大,用物理学的发展反哺数学创新是应该的。相对论的底层数学是黎曼几何,量子论的底层数学则是黎曼代数,黎曼泽塔函数中的自然数n是离散化的时间流,虚部b就是连续化的物质和能量对象,但显示出来的连续化对象是一份一份的。我们把它称为弱连续量,因有离散化特征。其实只要阿蒂亚能够证明“若黎曼泽塔函数 ζ(s)能且仅能收敛为一常量 v 则实部 Res 就必有一常数 u 与之映射”这一命题即可。也就是说: 黎曼泽塔函数从定义域 s 实部 1/ 2 到值域 ζ(s)是同态满射的;至于黎曼泽塔函数从定义域 s 实部 1/ 2 到值域 ζ(s)也是同态单射的,则由解析延拓的性质决定,前辈数学家已证该命题为真。

黎曼通过伽马函数推得下列等式:

从等式很容易得到s 取解析延拓部分值 -2n 时黎曼泽塔函数等于0,因为容易得到,也叫平凡解。而虚部解则不容易明显看出,叫非平凡解,但可以发现,若定义域实部有定值,函数值域的实部也是有定值的。也就是说,函数实部与虚部构成复平面上的解集轨迹,这个轨迹线条变化是保角的,那么虚部值的保角变换,在单位模长的情形下,90°保角的余弦值就是函数值域的实部, cosπ?/ 2 等于0,唯有90°时存在属于正负对称保角。非90°时则无,可见黎曼泽塔函数更多情形是同态单射的。每个互异的黎曼泽塔函数实部 Res 常数都仅有一个互异的函数值ζ(s)常数与之映射。黎曼泽塔函数定义域实部取互异值,ζ( s)即对应取互异值。

于是可推得哈代的一个证明结论,临界线上只要存在有限个非平凡0点解, 如果有后继新解,就有无穷个解也在临界线上,甚至还可推得比哈代更强的一个命题,跟实部 1/ 2 关联的所有虚部解都在临界线上。否则实部为常量的黎曼泽塔函数就会收敛得到一个以上的虚部解集,这与实部 Res 仅有一个常量对应另一个常量ζ(s)的判定矛盾。其中“如果有后继新解”还可证得,确有后继新解,用夹逼定理⑦的推论可证明,后文将提到,黎曼泽塔函数的差分算子越来越大及差分算子越来越小会双双逼近一个相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后继极值新解。这个推演过程与哈代的证明一样辛苦,但框架已一目了然。我们还是节省点笔墨,直接用哈代的证明结论。当然到这并没有完成黎曼猜想的全部证明,仅证明了有一条临界线上的所有解可满足方程要求。

2.3.黎曼泽塔函数实部生成元到函数为同态满射

该命题证明相对同态单射来说则比较难,即可收敛于一常量的黎曼泽塔函数所有解都在实部为一常量的直线上。从函数保角性推得定义域实部为常数不容易,因为从分到合,确定性好保证;从合到分,确定性不好保证。也就是说,每个互异的 ζ(s)常数都仅有一个实 部 Res 常数与之映射,如果这个可确定,ζ(s)取互异值,实部Res 即对应取 互异值。若该命题为真,实部常量必须是1/ 2,就可同理证明,根据ζ(s)=ζ( 1-s) 的对称性,不选择 1/ 2 就会产生不止一个常量,这与实部仅有一个常量的判定矛盾,故实部常量只能是 1/ 2。可见黎曼猜想的封顶证明就是黎曼泽塔函数同态满射这个命题是否正确,这个命题同哥猜是紧密关联的,用哥猜做引理,能成功证明黎曼泽塔函数同态满射的命题是正确的,如此黎曼猜想就获得了证明。

在多项式原函数求和与负扩域函数求和两者相加的多项式方程中,我们把负扩域求和看成是纯负扩域求和,而负数部分是多项式的均值乘以特征数。特征数是多项式均值数的倍数。其中A为线性算子,x为特征向量,x0 为均值向量,λ为特征值,tλ为特征数,其中 t 为特征向量的维数。当特征向量 x 为素数二项式即二维向量时,λ特征值为 1 时,特征数 λt 就是 2,该公式是:

λt 的这一性质是由黎曼泽塔函数的解析延拓性质决定的,有三点,即唯一 性、共轭性、保角性。唯一性说的是扩域值的后继相邻延伸是唯一的;共轭性说的是扩域值的实部和虚部都有共轭特征;保角性说的是扩域值的保角变换是恒定的,角度所对应的斜率就由特征数生成,它的生成元是函数自变量的实部常数Res,根据特征数2 可推出原函数的斜率是1/ 2,把方程左边的斜率移到 右边就变成斜率是 2 的均值函数,这就与哥猜引理一致了: 线性算子作用素数一次二项式与特征数 2 作用素数多项式的均值等价。

其中解析延拓所产生的负数项的通项表达一定是均值变量的数乘,其中黎曼泽塔函数的实部值决定了保角性,是均值变量的系数。唯一同构时,负数项的通项表达就是均值变量的数乘结果 -2n。实部选择非 1/ 2 时,正负项的绝对值必同态,因为正数项不是均值数乘产生的,而是互异素数多项式的互素线性 映射产生的,故始终不扩域不缩域,而负数项选择非2数乘均值变量时必缩域。 同态时,作为负数项的通项表达,其均值 n 的数乘对象一定不是 -2,同态时负数项的通项表达必与 -2n 互异。因为均值 n 的数乘对象完全由实部 Res 决定, 实部 Res 选择非 1/ 2 时,正数项的级数与负数项的级数绝对值必无法同构。而 两个正负同态关系的通项其级数之和一定不等于 0,故临界线外必无0点解。

已完成了哥猜证明,并分析了黎曼猜想与哥猜紧密关联。本章节就来详细展开分析,黎曼猜想是如何与哥猜关联起来的。虽然黎曼猜想比哥猜更难,但哥猜比黎曼猜想更重要,因为越是基本,应用越是广泛。以下我们就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联。 为何负偶指数才有平凡 0 点解?因为经解析延拓后唯有偶指数时转幅存在2π值,即出现了同构特征值,数列等式才有收敛为 0 的可能,也唯有取负偶指 数才可收敛于 0,该结论黎曼已证明。如果仅仅取正就是发散的,故进行内积 逆运算就无法产生等式同构,故无正指数解,也无奇数解。 为何实部为 1/ 2 的复变量有非平凡 0 点解?还得从偶数不等量互素分割方程说起。

根据等式 1+1=2,我们可得到一系列素数向量的内积等式。用奇素数全集向量(p、q、w)或奇数全集向量(a、b、c)内积该等式的 增广向量,已证左右同构(即前文已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故在此基础 上构造出的级数增广向量线性组能实现线性相关,可收敛于 0,因为左右完全 对称同构。二元或多元分割全集对象与 2 倍均值有同构关系,二元或多元分割全集对 象与k倍均值仅有同态关系。

用奇素数全集向量(p1,p2,p3,…,pk,qk)或奇数全集向量(a1,a2, a3,…,ak,bk)内积该等式的增广向量,右边的 3n 不能囊括左边的三元加法之和,比如有些奇数就不是三倍数,故左右非同构,已证仅同态关系,级数的增广向量就无法线性相关,下同,左边都是密集偶数或密集奇数,右边则是疏 松的k倍数,故在此基础上构造出的级数增广向量线性组就不能实现线性相关,不能收敛于 0,因为左右不对称。我们可等价变换得到素数一阶多项式本原解方程,其中素数一阶奇项式本原解方程其中一项可不要求互素。

其中 f(x)是多项式均值数,前面的系数是特征数,通过特征值的函数计 算得到。只有第一式是左右同构的(哥猜获证的结论),其他都是左右同态的,且左到右是同态单射的。因为f(x1)+f(x2)=f(x1+x2)=2f(x)是可线性变换的。

左边函数解集相对持续密集,右边函数解集随着特征值变大越来越疏松。 第一式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 2f(x),于是得到: f(x1)+f(x2) -2f(x)=0 (而这正是黎曼泽塔函数解析延拓的特征)

原级数计算这样重排是违规的,但解析延拓后,这样计算是按规则进行是允许的。从以上交错级数的计算中不难发现,有负号的都是偶数项,当然奇数项也可以,偶数项把公约数2抽出,就可以得到自然数n数列。其他还有3 倍数项,4倍数项……n倍数项变号的,都可以把公约数抽出还原得到自然数数列,从而得到各种收敛极值。自然数的幂级数为何会产生正负项呢?这是由指数中的虚部决定的,虚部决定黎曼泽塔函数轨迹的转幅大小,实部决定函数轨迹的模长,虚部值的转幅在2π中进行延伸时,正与负就会周期出现。而模长确定了原级数变号的周期值发生在哪里,故实部对应的是原数列通项的特征数或特征值的函数。

而此时的方程左边新添加的负数项,正是原方程左边的解析延拓项,解析延拓后变负数的项正是偶数项发生的。因为级数运算是密集全集元素相加或相乘,而同态关系左右为单向蕴含,仅子集部分连和,当余子集的元素连和不等于 0 时,左右相减就不等于0,就无法通过一个“发散和”减去另一个“发散 和”来得到一个有限值 0。唯有同构关系,才有机会获得对称数而左右相减收敛于0,即二元或多元相加与偶实数增广项存在同构等值,才有0点解。当然 同态关系的特殊组合也有可能左右相减收敛于 0,当且仅当子集和余子集都分别收敛于0 时,但这不符合黎曼泽塔函数的通项表达。而解析延拓后的新算法则定义了线性算子作用下的素数多项式可减去一个特征值作用下的素数多项式“发散和”。

由于这两者之间的同构性稀有,当且仅当素数一次二项式时才存在同构关系,其他情形皆为同态关系。两边是同态关系的连和再相减,绝不会等于0。这是临界线仅通过 1/ 2 处的原因。级数的增广项 kn 选择不同的系数 k 可决定是否级数收敛,其中k≠2时,黎曼泽塔函数就无法收敛。因为偶实数分割方程是左右同构的(哥德巴赫猜想获证的推广),而其他k 倍实数分割方程是左右同态的(素数基础解析方程的推广)。取偶实数时,级数的指数复变量实部 Res 对应的是 1/ 2,取其他 k倍实数时,级数的指数复变量实部Res 对应的是非 1/ 2,故左右相减无法收敛于0,也就没有非平凡0点解,因实部无任何值对应可满足方程。

ζ( s)=1^-s+2^-s+3^-s+…+n^-s 将(n^–s+…)项简化为增广项,得到某极值的两倍即 2n,其他无穷项满足偶数多项式分割,趋于无穷时偶数等于2n,或奇数等于2n+1,是多项式相加,无论多少元相加,最后都趋于极值 2n;但如果增广系数项等于k时,增广系数项则不会等于 2n 数,于是 ζ(s)就无法等于 0。因为增广项非2系数的等式都是同态数,而非同构数,故增广项的值与无穷项连和的值就不可能因为同构而可以相减为 0。在 k元加法运算中,k 值的倒数就是Res,此为实部1/ 2 的几何意义。实部的 1/ 2 既有所占的权重意义,又有分割的项数意义,权重复原与分割复原有两类关系,完全重合为同构,不完全重合为同态。等式右边为权重复原,等式左边为分割复原。实部作为权重,它的倒数是总量的系数,作为分割,它的倒数是总量的项数。

因此所有的非平凡0点解就都落在了Res=1/ 2 的直线上,这就意味着2n的总集可两项分割。负偶数s解表达是平凡0点解,与其等价的复数s解表达,就是非平凡0点解。它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偶数(对称数集)的两项互 素分割(不对称数集)与偶数(对称数集)是同构的,即用素数向量无限内积 1+1=2 的等式后仍是等式同构的,正因为有此条件,移项后的数列通解之和才有 0 点解,就算不是数列的通解之和,只要是多项式无限集族的通解是左右同 构的,它们的和就一定会是同构的,故也会有0点解。

而其他的三元分割四元分割乃至k元分割与kn 数就无法同构,而是左右同态的,即用素数向量无限内积1+1+1+…+1=k 的等式后不是等式同构的,而是同态的,在此条件下,移项后的数列通解之和不会等于0,故没有0点解,其多项式无限集族的通解也不是左右同构的,而是同态的,它们的和就一定不会是同构的,故不会有0点解。因为解析延拓而产生的负数项都来自对称分割的项,即用特征值的关联数去数乘所得到的项,而用线性算子内积所得到的项,都是互素分割的项,因而更加密集。

也就是说,当且仅当k=2 时,k 值数乘与k元分割是解集同构的,而其他都是同态的。极角等于60°时,k=2时的几何意义是,模值是实部数轴值的2倍,此时分割模值的谐波虚部数轴值是左右同构的,其他极角的模值与实部数轴值之比都不是2 倍,且都不是左右同构的,而是同态的。左右解集同构时,各自解集的连和才能最后相减得 0;左右解集同态时,各自解集的连和最后相减则无法得 0,故方程无 0点解。有人会问,正负解集不同构,但正负解集的两类连和可能会同构,这是可能的。但也只有在解集既不同构也不同态的情形时,存在正负两类解集分别连和可能有同构关系,但两个正负解集的绝对值是同态关系时,两类连和是不可能同构的。

2.5. ζ(s)=ζ( 1-s)=0决定了黎曼泽塔函数正负解集只有同构关系实部才有唯一常量

在 Im(s)=bi 中,b 是被强条件界定的,即 ζ(s)=ζ( 1-s),首先它是以 Res=1/ 2和Ims=0 对称的,另外b值的两两相加可以获得所有偶数,也就是说非平凡0点解的任意连线可以得到所有偶数值,含能囊括所有素数因子的所有可表偶数。 虽然临界带上非平凡 0 点 s 解皆以 Res=1/ 2 或 k(0 < k < 1)直线对称,但不存在两个等值的虚部解。如果该命题成立,黎曼猜想就成立。

现假设有两个虚部等值但实部不等的s 解,那么一定有实部不等于 1/ 2。那意味着0点解ζ函数方程的等式两边的每一项可相应添加素数因子,等式仍相等。由于虚部值是确定的,因此每一次的素数因子添加即实部增减非0数值,只会带来等式一边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等式不可能仍然相等。这与假设存在两个等值的 虚部解矛盾,与 ζ(s)=ζ( 1-s),实部关于y=1/ 2 共轭对称,虚部关于x=0 共轭对称相矛盾,故临界带上不存在两条以y轴平行线为对称的两虚部共轭的非平凡0点解,而实部不相等的非平凡0点解更是无法实现,因为那样不可能同时满足虚部值的对称性以及素数因子的谐波分布。

因此所有非平凡0点解只能落在实部为一个常数固定值的直线上,且常数直线范围仅在0 < Res < 1的临界带上。刚已证明如果实部可允许更多常数,就会不存在可表偶数与全集偶数同构的选项,就会与哥猜获证发生矛盾。哥猜获证的结论是,用2数乘以两素数的均值 m与全体偶数是同构的,而用非2数乘m与全体偶数是同态的,若选择后者也同构,就是选择哥猜不成立,于是矛盾。因此实部只能选择为一个固定常数,如果还需要实部关于y=1/ 2共轭对称,那该常数也只有取 1/ 2,1-1/ 2 还是 1/ 2,当然满足实部关于y=1/ 2共轭对称。 哈代证明了在Res=1/ 2 的临界线上存在无穷个非平凡0 点解。临界线上的对称性是实部自身与实部自身的对称,故不存在两个实部不同虚部等值或对称0点解。

那是否存在别的临界线呢?临界带上的非平凡0点解并不都以 Res=1/ 2 的直线对称,如,是否存在 Res=1/ 3 或 Res=1/ 8 的临界线,但这些都不是临界带上的中值。现假设存在 Res=k(非 1/ 2 的常数)是有非平凡 0 点解的临界线,那么所有虚部解一定没有交集。又因为 Res=1/ 2 时的虚部解囊括了所有的素数因子,因此虚部两点连线可以获得所有偶数。其可推导的引理是,由于a、b 都囊括了所有的奇素数因子,故a+b 可以获得所有的偶数,这是前文的一个推论。在自然数数对平面中,虚部的偶数对应实部的 1/ 2,才能与一 维线条中的自然数拓扑等价,因此与实部对应的关联虚部数域,会因实部不同而不同。实部非 1/ 2 时,所对应的关联虚部数域就不是全体偶数。而黎曼函数方程显示,虚部解集的连线是一定可以得到所有偶数的,而实部不是 1/ 2,所对应的关联虚部数域就不是全体偶数,故不能满足收敛为0的条件要求。

唯有最大的对称数集2m才能完成等量分割满足解析延拓后收敛为0。其他数值 km(k≠2)要么不是对称数集,要么不是最大的对称数集,故无法完成解析延拓后对等收敛,可见系数2对构造最大对称数集具有唯一性,因此实部常数对构造最大对称数集也具有唯一性,为了满足 ζ(s)=ζ( 1-s)的实部关于 y=1/ 2 共轭对称,实部只能选择为 1/ 2。 因为实部常数首先必须存在,否则就没有非平凡0点解;其次实部常数必须唯一,否则会与哥猜获证发生矛盾,实部为 1/ 2 时代表素数或素数的倍数二元相加所得到的偶数与解析延拓用来抵消的“发散和”全集偶数同构,非二元相加时所获得的子集偶数“发散和”只能与全集偶数“发散和”同态,因为实部常数是“发散和”的权重值,权重值发生变化,“发散和”就发生变化,而一变化就不能同构,就会让哥猜命题消失,就不能收敛于0,故实部只能为一恒定的常数。

实部既然唯一,就不能有共轭差非0的对称,故根据ζ(s)=ζ( 1-s), 实部只能选择落在临界带上的 Res=1/ 2 的共轭中值线上,于是黎曼猜想获证。本章节的核心思想是,找到黎曼猜想与哥猜的关联,根据哈代的结论,黎曼泽塔函数的两类正负“发散和”是存在同构的,说明 Res=1/ 2 作为特征值的函数的生成元同以2为生成元的特征值的函数等效,在分析线性算子作用多项式与特征值的函数作用多项式的均值存在同构关系,是以 1/ 2为生成元得到特征值的函数 f(1/ 2)的,生成元 1/ 2 一改变,同构关系就变为同态关系。这句话改变下表达就是:线性算子与特征值的函数倒数 1/ 2 相继作用多项式则与多项式的均值存在同构关系,其中f(x)=A, f(n)为多项式通项原函数, f (n^-s)为多项式均值原函数。 实部 Res=1/ 2 是虚部线性算子中的新添因子,实部常数的倒数,才是多项式均值的系数,经通项求导,或者求差商算子,用洛必达法则就可以显示出来,正因为有此1/ 2因子,与多项式的均值才有同构关系。

同理,以1/ 2作为生成元,存在特征值的函数 f(1/ 2)才使两类“发散和”有同构关系,有非平凡 0 点解。简单地说,就是做线性算子的系数时是 1/ 2,做特征值的函数的系数时是 1/ 2 的倒数,特征值的函数乘以多项式的均值等于特征值乘以多项式,特征值的函数记为特征数t。素数一次多项式等于特征数乘以多项式的均值,是通项的最简本原解方程,只要线性算子的各元数域是自然数全集,特征数等于2,那么作用素数一次多项式后就一定与多项式的均值乘以特征数同构(这个结论 是哥猜的推论)。

由于虚部b数属于含所有代数数的实数,n属于所有自然数,故黎曼泽塔函数中的多项式线性算子是满域的,故两类“发散和”同构,正因为如此函数的保角值是π?/ 2。一旦特征数取非实部常数1/ 2的倒数时,两类“发散和”立马变为同态关系,函数的保角值就不一样了。哥猜证明了,唯有特征数为 2 时,两类“发散和”才有同构关系,而特征数2是由实部为 1/ 2 的生成元唯一决定的。取非 1/ 2 时,特征数不再是 2,则两类“发散和”不再有同构关系,而立马变为同态关系,因此级数和必不等于 0。生成元与函数的实部映射互异就得到了证明,故 0 点非平凡实部解只能存在唯一常数。

既然如此,黎曼通过解析延拓发现黎曼泽塔函数延伸定义域轨迹具有唯一性、共轭性、保角性,而我们可以证明所映射的值域轨迹同样具有唯一性、共轭性、保角性,只有实部 Res取 1/ 2 时才能同时满足以上要求。

哥猜获证引理下的保角性映射决定了,黎曼泽塔函数解析延拓后的级数之和,在某一特定条件下会收敛于0;伽马函数下的共轭性映射决定了,实部有解就有两个或更多对解;素数多项式均值函数同构同态下的唯一性映射决定了,生成元和函数实部必有互异映射,函数实部唯一,生成元实部必唯一,特征数互异则函数互异。如此实部只能是常数,并须自身与自身共轭,还得是特征数为2的生成元,此时的正负发散和才有同构关系,才会收敛于 0,舍此皆同态,不收敛于0。故可判定 Res=1/ 2 的临界线外必无非平凡 0 点解,因均值和特征数发生了变化,数乘与点乘不再有同构关系,如此黎曼猜想获证。

有必要说说为何黎曼泽塔函数的级数发散和反映了特征数和本征值的样貌。本来发散级数是不好求和的,但数学家为了考察级数的某些特定性质,就规定了一些新算法,让发散级数之和收敛了。这些算法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找到各种形式的均值数的匹配系数,从而来确定解析延拓项添加的级数和,然后同原有级数和相加,再求各种统计均值的特征数。切萨罗和是求算术平均数乘以个数,阿贝尔和是二阶切萨罗和,拉马努金和及黎曼泽塔函数求和要更复杂些,但一定是新扩数域体现了函数的本征值,物理学用它来考察量子性态。

这是本文提供的第二种证明黎曼猜想的方法,即使用哥猜获证结论。第一种证明,使用的是“浓缩实部常数”,它可确定复变量的本质是单变量,由此来证明同构时的本原解实部仅有唯一常数解,从而根据伽马函数只能取中值得出Res=1/2。如果不用获证的哥猜做引理如何证明黎曼猜想呢?以下3.0.是第三种证明。可以用线性代数中的“常量斜率和变量导数”决定是否“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思想完成黎曼猜想的证明。

以上都是用线性算子和特征数就把黎曼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关联起来进行思考的,即用抽象代数中的“同构关系和同态关系”决定是否“有平凡0点解和无平凡 0 点解”的思想证明了黎曼猜想。

3.0. 黎曼泽塔方程的二项式展开出现变量导数

用复指数变换证明临界线外没有非平凡 0 点解。根据复指数变换,存在以下等式关系:当 Res=1/ 2 时,ζ(s)=0 有无穷个非平凡 0 点解,哈代等已证。

从以上黎曼黎曼泽塔函数变换式不难发现,实部和虚部的收敛性质相似,解析延拓后,正弦余弦运算产生了负数,某类数项数列出现负数值,可正负交错条件收敛于0,虚部取0、实部取负偶数时,级数收敛于0的,这是平凡0点解。根据已知证明,实部取 1 > Res > 0 的偶实数时,即临界带上存在有正负号的解析延拓交错级数,具备条件收敛,这是非平凡 0 点。我们来看黎曼泽塔函数的实部和虚部的通项表达,而不是定义域实部 Res 的通项表达:对以上两式进行求导,系数 1/ 2 就会显示出来,这就说明了,线性算子作用素数多项式,再经作用后,就会与多项式的均值同构等价。实部常数的倒数乘以均值可还原得到多项式。

其实还可以通过差分算子(相当于离散量中的导数)来证明黎曼泽塔 函数非平凡0点解只对应实部为常数。实部求导,就是实部的差商算子Δfr(n)了,可得到重要系数 -1/ 2,由此可得到特征值的函数 2,即导数的函数 2。切萨罗和、阿贝尔和、拉马努金和都是解析延拓和,这些都不是普通级数求和,普通级数求和不能违背黎曼级数重排定理,条件收敛不可使用交换律和结合律,但解析延拓求和允许条件收敛的重排,可一次重排求均值,具唯一性,开放了对其中任意类无限数列使用结合律,仍不能使用交换律,并引入了均值或高阶均值计算。

从这些定义规则中,不难理解,解析延拓求和就是线性算子作用下的自然数级数与负数项特征数作用下的自然数级数(含均值)两者之间的求和以及迭代n次的高阶求和。 我们来看自然数的求和,高斯的办法是,先求出自然数的均值(1+n) / 2, 再乘以自然数均值的个数n,就可得到和值,均值的个数n就是特征值的函数,负数项特征值作用下的自然数级数(含均值),就可以理解成特征值的函数作用下的级数均值。素数一次二项式或多项式的线性算子是(a, b)或( a, b,…), a 和 b…都属于n,特征值的函数是k,k 也属于n,均值是(1+n)/ 2。线性算子作用下的自然数级数减去特征值的函数作用下的均值,特征值的函数作用下的均值在二项式时不就是 2 作用 n 吗?在三项式时不就是3作用 n 吗?在多项式时不就是 k作用 n 吗?素数一次二项式、素数一次三项式、素数一次多项式 在线性算子的作用下,其和值在较大值时一定是 2n 或 2n+1,可见两边的数列通项只有在素数一次二项式时是左右同构(相互蕴含),两边相减可等于 0, 其他情形左右同态(单向蕴含),两边相减则不等于 0。

整数域有这样的性质,有理数也同样有这样的性质,因为整系数多项式可合理生成有理数以及代数数,因此线性算子在代数数数域里,且特征值的函数为 2 时,黎曼泽塔函数存在收敛于 0,特征值的函数非 2 时则不存在收敛于 0。凡给定的通项表达,所有的代数数系数多项式都可以等价变换得到整系数多项式,当简化到线性算子作用素数一次二项式时,负项数列的特征值函数是唯一的,改变它,等式左右互素的关系就会改变。

实部常数的倒数是分子为1时的分母数,当该分母数取大于1/ 2的分母2时,二项式级数展开后的每个自然数含 i 的各项,系数会发生加速递减变化,本来实部指数趋于0的多项式,此时便不能趋于0,多项式的绝对值会随着实部常数的递减而远离原来的绝对值0差值,使差值绝对值增大。实部常数的倒数是分子为 1 时的分母数,当该分母数取小于1/ 2 的分母2 时,二项式级数展开后的每个自然数含 i 的各项,系数会发生加速递增变化,相当于系数通项式的导数发生变化,本来实部指数趋于0的多项式,此时便不能趋于0,多项式的绝对值会随着实部常数的递增而远离原来的绝对值0差值,使差值绝对值增大。关于这个性态,通过线性代数以及数学分析可以获得证明。 函数A>B,函数B>C,函数A 的极限是X,函数C 的极限也是X,那么函数 B 的极限就一定是 X,这个就是夹逼定理。

以下是夹逼定理的推论:b的邻域递增改变量Δb的绝对值单调递增,其函数值越远离A且单调递增; b的邻域递减改变量Δb的绝对值单调递减,其函数值越逼近A且单调递减。 那么根据夹逼定理,b 的函数极值等于A。并判定b+Δb 与 b-Δb 之间有 函数极值。因为 b+Δb 的极限是 A,b-Δb 的极限也是 A,而 b 在两数之间,故 b 的极限定是A。此定理与夹逼定理不同点在于,它是通过单调递增和单调递 减来获得最小改变量区间的。它不能精准算出极限值,但可以不断获得最小区间有极值存在。比如四三不靠,三心二意,都是用区间判定极值的语言: 通过夹逼定理的推论算法,我们可以逼近算出黎曼泽塔函数紧邻的新的非 平凡0点解,可以通过划定区间用有限步算出单调性,从而判定是否蕴含新解。

模长定向变化,转幅定向变化,以保持实部不变,0 点条件下延伸时会靠近一个新的虚部值,再继续延伸时,就会越来越远离该新的虚部值,可见在此区间存在一个新的虚部极值。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样的算法是可持续的。这 也只能证明虚部可紧邻延伸无限个解在临界线上,还不能证明 0 点非平凡解都在1/ 2的临界线上。用哥猜证明黎猜须借助的引理是,不同构的两个同态通项它们的级数和一定不同构。但不同构不同态的通项它们的级数和是有可能同构的。

3.1.通项导数(差分算子)的生成元当且仅当Res=1/?2 时存在线性相关

黎曼猜想的奥秘是,泽塔方程的多项式连和只有一个系数选项可以同构表达 2n,有同构关系才可构造解析延拓后的非平凡0点解,否则同态关系时多项式只能构造不等式。

这个线性代数的思想就是:在原函数求和与负扩域函数求和两者相加的多 项式方程中,若实部Res所在位置是多项式方程系数向量平直的一维直线斜率,所对应的级数向量线性组合是线性相关的,那么斜率加改变量的级数向量线性 组合就是线性无关的;若改变量 Res 所在位置是多项式系数向量弯曲的高维流 形导数,所对应的级数向量线性组合是线性相关的,那么导数加改变量的级数 向量线性组合就是线性无关的。

因为斜率是导数或高阶导数的生成元,在亚纯函数中,互异斜率会对应互异导数,互异斜率会对应互异函数,自然互异导数会对应互异函数。这个性质可由洛必达法则推导得到。如果不能得到常数,还可以迭代多次,进行多阶求导。

黎曼泽塔函数虚部 Ims 的所有解都是与离散点有一一映射关系的极值点, 故称是弱解析的连续量。原函数与负扩域函数的极值之比等于A,即:f(x)-Ag(x)=0,-1/Af(x)+g(x)=0,g(x)为扩域函数。A 就是黎曼泽塔函数复指数函数的实部为 1 时的均值函数的特征数,其中 扩域函数就是均值函数。特征数生成元改变为 A+ΔA,则f(x)就发生改变,f(x)-Ag(x)也随之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会等于非 0。这个结论可由选择公理来印证,新算法会带来新的数集,满足超限数学归纳法,而强连续量本文不予探讨。含正弦值因子项的都是虚部,显然当每项有两处因子的指数发生变化时,可等价于级数系数因子的导数发生变化;或者说,级数系数因子的曲率相关量发生变化,这个变化量因子系数,我们管它叫导函数向量,该导函数向量跟级数向量的线性组合除有一个切点斜率满足线性相关外,其他都是线性无关的。

根据通项导函数未变化前,级数的每一项都是剩余项向量的线性组合,可知原系数向量跟级数向量的线性组合是线性相关的。这个可由哈代证明过的黎曼泽塔函数存在无穷个非平凡 0 点解而得到证实。同构关系的多项式,各项经数乘和内积运算变换后,多项式的解集仍然还可以是同构关系,因每一次都是纯量数乘,但同构关系的多项式,各项经用导数性质的对象叉乘和点乘变换后,多项式的解集立马都变成同态关系了。原级数的线性相关就会变成线性无关了。数乘是各项均衡变换,故可延续同构关系,内积是各项不均衡变换,但可做到互补均衡,故也可延续互补关系,但导数的内积和数乘就没有这样的性质,它不是各项的均衡变换,也不是各项互补但左右总量均衡的变换,它是随着各项变量而加速变换的量,由于导数的马太效应,使大值更大、小值相对更小的性质,同构关系的均衡不再继续。

3.2. 线性相关的通项导数(差分算子)若微调一下立马变线性无关

既然原级数系数向量是线性相关的,又已知该级数线性组合不是通过极限获得0值的,只能是正负值抵消得0,即解析延拓后新产生的正负交错级数从而有了条件收敛。因此可判定,正值项级数和与相反的负值项级数和相加后会 得 0。因为一阶素数二项式时存在偶数同构关系,这是哥猜引理。不通过这个引理,用导数互异就导致函数互异,函数互异就导致导数互异来证明,线性相关的通项导数(差分算子)若微调一下立马变线性无关。

我们来看黎曼泽塔函数的差分算子。不难发现高阶素数多项式的差分算子, 其重要生成元是素数的项数,即特征数,也就是导数差商 A 就是斜率。当项数超过2 时,差分算子就不是原斜率了,而是加上了改变量的斜率或者是加上了 改变量的相应导数,正负项不再是原等值变化的单调递增,而是一边越来越大。那两边就是同态关系了,故求和相减后不能收敛于 0。只有差分算子等价于一阶素数二项式时,黎曼泽塔函数才是正负同构等价的。

f(x)的 n 阶向前差分公式为:当系数向量的通项式导数因子发生变化后,级数较小项与级数较大项的和值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级数系数多项式的导数单调性变化会随着级数值的导数增大而加倍增大,于是级数正负项的和值绝对值增大。由于导函数在各正 项值和各负项值上的缩放能力因项值不同而不同,故除 1/ 2 外的级数各项指数 无论怎么变化,级数的和值都不能得 0,因此级数各项指数 1/ 2 外的导数所构 造的系数向量必跟级数向量的线性组是线性无关的。

通过差分算子的通项再算差分算子,不断迭代进行,就会得到差分算子常 数,这个算法也可以用洛必达法则进行多阶求导运算,得到常数 A,或其中一 个重要公因数。对黎曼泽塔函数求导,会得到重要斜率常数 1/ 2,可见实部常 数 Res=1/ 2 是黎曼泽塔函数中导数的生成元,改变 1/ 2 就是改变黎曼泽塔函数 中导数的生成元,Res 互异,黎曼泽塔函数的导数即互异。导数互异,求和所 得到函数就互异。原 1/ 2 对应函数 0 点,非 1/ 2 就对应函数非 0 点。 在多项式原函数求和与负扩域函数求和两者相加的多项式方程中,我们把 负扩域求和看成是纯负扩域求和,是特征数为 1 的均值数函数求和。而原函数 的斜率是 1/ 2,把方程左边的斜率移到右边就变成斜率是 2 的均值函数,这就与哥猜引理一致了:线性算子作用素数一次二项式与特征数作用多项式均值等价。

若不用这个等价关系证明,可用洛必达法则得到证明。洛必达法则与算术基本定理有等效作用。给定数的素因子是确定的,等比增减仍是一样。黎曼泽塔函数的充分性证明。根据洛必达法则,若斜率互异,则导数有一一映射互异;而导数互异,则原函数必有一一映射互异;原函数互异,原函数解析延拓后的连和级数必有对应。解析延拓后求和值即原函数减去均值函数 的差值必对应,也就是黎曼泽塔函数值必对应。现已知斜率为 1/ 2 时,原函数减去均值函数的差值为 0,并有无穷组虚部解,哈代已证。即临界线上存在非 平凡 0 点解,但并未证明所有非平凡 0 点解都在临界线上,还不能判定,斜率 为非 1/ 2 时,解析延拓后求和值一定不能为 0。 黎曼泽塔函数的必要性证明(重点)。根据洛必达法则,若黎曼泽塔函数值互异,则原函数必有一一映射互异或多重映射互异(非同构非同态则不能排除有多重互异,但非同构而同态,则必有一一映射互异);原函数互异,导数必有一一映射互异(虽然可积不一定可导,但因只有自然数根,故一定是可导的;)

导数互异,斜率必有一一映射互异(因只有自然数根,故一定是可导的)。于是不含 1/ 2 常数的导函数向量,跟级数线性向量的线性组必线性无关, 此时的黎曼黎曼泽塔函数就没有非平凡 0 点解。也就是说,当 Res > 1/ 2,Res < 1/ 2 时,黎曼泽塔函数都没有非平凡 0 点解。这个结论获证,说明所有的解 都在临界线上,于是黎曼猜想就得证。 黎曼猜想证明了一件事:pj+pi=2n 的哥猜等式未证时左右一定同态、可能 同构;但如果∑(pj+pi)=∑ 2n,且 ∑(pj+pi)≠∑kn(k ≠2),此时等式左右互异 组合连和后仍数值相等,则 pj+pi=2n 等式左右一定同构,把作用素数多项式的 线性算子带上也是如此。而黎曼猜想中的解析延拓后出现的负数项正是均值函数的扩域部分,即特征数乘以均值函数除以项数所得到的数集。解析延拓求和,其本质与广义切萨罗求和是一致的,都是一次确定重排后求极限均值。

λtx0 是 通项函数,当项数趋于 n 时,均值通项函数是 λt,正项均值就是 2λ,正负项均 值等于2 与特征数之差再乘以特征值,即(2-t) λ。当特征数取非2 时,黎曼 泽塔函数不再有0 值,即 pj+pi=kn(k ≠2)一定不是左右同构等式。有同态关 系的通项其特征数当且仅当为 2 时它们的连和才有等值关系,那么它们的通项 就定有同构关系。洛必达法则完成互异映射的证明,与哥猜做引理完成同构同态的证明有等效性。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就会因黎曼猜想获证而成立。用黎猜证明哥猜须借助的引理是,同态的两个通项若级数和相等则一定通项同构。

这一线性规律与哥猜引理很相似。只不过哥猜引理更明确,线性相关的特征数是 2,而这一线性规律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若函数的生成元 k 有线性相关,则函数的生成元k+Δk 就线性无关。现在已知哈代证明了有无数个解在临界线上,故生成元Res=1/ 2 存在线性相关,即有0 点非平凡解,那 1/ 2+Δk就线性无关,无 0 点非平凡解。如此可证明,所有解都在临界线上了。 于是也就可以反过来证明,线性相关的特征数是 2,这就可推理出,例外偶数是空集,线性变换不扩域,据此就可以证明,哥猜也成立了。可见哥猜、孪生素数猜想与黎曼猜想三者是可以相互证明的等价命题。

4.0. 黎曼猜想获证的逻辑导图

黎曼猜想获证的关键是,必须理解解析延拓究竟在哪些具体数值上改变了原运算。我们知道在解析延拓的前提下,存在:

1+2+4+8+16+…+(被扩域的负数)=-1 根据等比数列的公式,1+x+x2+x3+…=1/(1-x),把 x=2代入,就可以得到 -1 值。这就是解析延拓的内核,可以看到 1/(1-x)在除了1以外的点都有定义,而 1+x+x2+x3+…只有在 x 的绝对值小于1 时有定义,而且在有定义时的无穷多 个点上都相等。既然1+x+x2+x3+…的定义域没有1/(1-x)范围大,于是就添加了一种新运算规则来唯一映射,黎曼管它叫解析延拓。以此来考察发散函数的内在不同性态,就如同为了判断无色无味的水有什么性质,于是就添加试剂来检测一样。无须困惑本来发散的怎么就变得不发散了,因为有新内容参与运算。

其他级数的解析延拓求和,皆可看成是该算法的线性算子内积下的结果。黎曼泽塔函数就是解析延拓下自然数的各种幂级数求和,等价于解析延拓下2 的幂级数求和,再映射一个奇数向量,然后再加上一个奇数级数求和,而奇数向量都有一个含特征数因子的特征值匹配均值与之对应,而跟特征数关联就是黎曼泽塔函数的实部解,当 Res=1/2 时,它能得到均值的2倍,实部的倒数就是均值的倍数,就是特征数,而偶数项的奇数级数求和所得到的正数部分始终是均值的2倍(此为哥猜获证结论),解析延拓部分的负数则是随特征数不同而不同的(此为哥猜获证推论)。即:

A 中的特征数为 2 时函数等于 0,此时线性算子 A 的特征值等于 2n,奇数级数求和亦为 2n,特征数不为 2 时函数不等于 0,此时线性算子 A 的特征值等于 kn,k ≠ 2。即实部非1/ 2 时,函数没有0 点解。A 为奇数线性算子。方程左边前项的奇数级数求和,与左边后项的偶数级数求和是项数对等的。奇数求和添加幂级数亦如此,前项不变,后项变。

4.1.总结下黎曼猜想的证明:

1. 哈代已经证明黎曼猜想有无穷组解落在 1/ 2 的临界线上(解集的无穷性已获证明,解集的无漏性尚待证明)。

2.黎曼猜想的所有解集必须落在Res=某一常数的直线上,且在0<Res<1 临界带上。介绍须用新数学工具邻函数。

3. 除二元运算与匹配的数乘2m 同构外,k 元加法运算仅与所有匹配的数乘 km 同态而不能同构,从而宏观上证明了复变量 Res=1/k(k≠ 2)时都无法构造出0点解。多元分割全集对象的2倍有同构关系,多元分割全集对象的k倍仅有同态关系,这是黎曼猜想成立的关键内核。当年黎曼提出该猜想就是为了试图求证哥猜而变换出的一个表达式。由此可证明,黎曼泽塔函数所有值域解集若是一个常数,则黎曼泽塔函数映射的所有定义域实部解集也必是一个常数。

4. 黎曼泽塔函数的值域若解集为唯一常数,则对应函数的实部解集为唯一常数。故临界线外的解集都不是0点解,黎曼泽塔函数0点上的所有解集就只能在临界线上。黎曼泽塔函数值是常数,实部值即常数,黎曼泽塔函数值取互异常数,实部值亦必取互异常数。实部常数与黎曼泽塔函数收敛值是双射关系。以此结论找到哥猜与黎曼猜想之间的关联,可推理出黎曼猜想获证。这是第一种证明。

5. 用二项式定理展开公式变换表达黎曼黎曼泽塔函数中的指数复变量。函数展开显示了 Res常数在系数向量中的相关位置,它是级数通项中的导数生成元,是切线斜率。若斜率改变,则导数改变;若导数改变,则函数改变。函数系数向量各分量改变斜率因子,则可以让线性相关的线性组合不再继续线性相关,但系数向量各分量改变导数因子同样不可以让线性相关的线性组合继续线性相关,而是全部变成了线性无关。这是第三种证明。

6. 我们来看黎曼泽塔函数的差分算子。不难发现高阶素数多项式的差分算子,其重要生成元是素数的项数,当项数超过2 时,差分算子就不是可同构的斜率函数了,由斜率生成元构造的导数也是如此,正负项不再是等值的单调递增,而是一边越来越大。那两边就是同态关系了,故求和相减后不能收敛于0。最后通过洛必达法则和解析延拓性质推导该命题为真。这是第二种证明。

7. 只有特征数的倒数与满域的差分算子相继作用一阶素数二项式等价于素数二项式的均值时,黎曼泽塔函数才是正负同构等价的。而满域的差分算子可从二项式展开中显示出。函数两头互异的性质,证明了黎曼泽塔函数实部互异,则函数互异,其中的桥梁是斜率互异则导数互异,导数互异则原函数互异,原函数互异,黎曼泽塔函数有对应值。由此证明了实部取 1/ 2 时,函数值必会等于0。实部取其它值与1相减后都没有等量解,即不会唯一。这是黎曼猜想能够获证的本质。

8. 反过来,黎曼泽塔函数互异,则原函数互异,继而导数互异。黎曼泽塔函数复指数变量的实部一旦取非1/ 2值时,即无0点解,从而证明了黎曼泽塔函数的所有解都落在了Res=1/ 2 的直线上。于是黎曼猜想用第一种方法也就获得了证明,是基于“浓缩实部常数”性质来完成证明的。然后用了两种封顶证明的思路。第二种用哥猜做引理证明黎曼猜想,第三种用定义域和值域之间互异光滑的单调连续关系证明了黎曼猜想,可反过来证明哥猜。

也就是说,当且仅当Res=1/ 2 时 ζ( s)=1+1/ 2^s+1/ 3^s+…才有同构的ki 增广级数系数项或连和后的增广级数系数项,唯有系数 ki 或若干项之和的原函数系数ki 等于2 时,才存在级数解析延拓后等式的左右正负同构,而等于 2k 时 则左右同态。有了同构关系,级数的增广线性组才具备线性相关。考察复指数 变换后的级数方程通过解析延拓可知,Res=1/ 2 在表达式中的各项位置(非独 立于自变量而受控于自变量)显示,如果 Res 作为改变量不是常量斜率而是变 量导数,除非是一维斜率尚可以延续同构关系。但如果其实质是担当了多维导数,稍加改变则会立马破坏级数方程的左右解集同构关系,而转为同态。 因为整数不等量分割方程,其最简本原解是 p+q=2m,右边反映特征数和多项式均值的函数,可对应全集偶数,然后再分割互素表达,等式左右通解皆沦为同态关系,即左右可表达的解集不再一样多了。如方程 p+q+r=3m 左右不是同构的,方程 p+q+r+s=4m 左右不是同构的,左边无论多少项分割都不是左右同构的,只要右边的系数非 2,任意二元或多元分割都不是左右同构的,而同态关系的增广项连和与其他级数各项连和是不可能有线性相关的,黎曼泽塔级数方程也就没有非平凡 0 点解。于是黎曼猜想获证。

一句话,多项式与单项式之间的同构关系稀有,这是黎曼猜想难以攻克的奥秘。而一旦存在同构关系,则多项式的各种线性变换会依然同构。这是超级黎曼泽塔函数的导数生成元当且仅当为 1/ 2 常量时存在线性相关广义黎曼猜想也依然成立的原因。

根据代数基本定理,n次代数方程有n个根。这是可产生解析延拓的条件。广义黎曼猜想所采用的变通后的黎曼ζ函数叫作狄利克莱 L函数( Dirichlet L-function),它是一个级数的解析延拓,那个级数叫作狄利克莱 L级数( Dirichlet L-series),通常记为 L(s,xk),其定义是(k、n 为正整数):狄利克莱 L 函数的各项系数 xk(n)就是多项式的互素线性算子,我们已经 证明过,任意充分的整数域的线性算子都不会带来素数多项式的扩域和缩域。

可见广义黎曼猜想也是成立的。

广义黎曼猜想:狄利克莱 L 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复平面上 Res=1/ 2 的直线上。不仅如此,超级广义黎曼猜想也是成立的,即自守L函数的黎曼猜想也是成立的。因为都不外乎是充分整数域的线性算子作用素数多项式。如果线性算子有新数域参与,那么右边的特征值会有相应的数域参与,从而左右可约掉。现在我们终于搞清楚了希尔伯特第八问题之谜,哥猜、孪生素数猜想与黎曼猜想三个问题全是等价的。其中哥猜最为简洁深刻,最有积极意义。(文/罗莫)

[1] 陈引兰,施恩伟,左可正.抽象代数引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3] 章璞 .?伽罗瓦理论天才的激情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

[4] 郝志峰,谢园瑞,汪园强 . 线性代数(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3.?

[5] 哈代,赖特.哈代数论[M].张明尧,张凡,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6] 伯克霍夫,麦克莱恩 . 近世代数概论 [M]. 王连祥,徐广善,译 .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7] 纳森 . 加性数论(经典基). 英文版 [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 京公司,2012.?

[8] 汪斌.深圳基础理论原创文集·数学物理卷 [M]. 深圳:海天出版社, 2017.?

①亚纯函数。亚纯函数是在区域 D 上有定义,且除去极点之外处处解析的 函数。从代数的观点来看,如果 D 是一个连通集,则亚纯函数的集合是全纯函 数的整域的分式域。这和有理数 Q 和整数 Z 的关系类似。

②洛必达法则。洛必达法则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分母分别求导再求极 限来确定未定式值的方法。众所周知,两个无穷小之比或两个无穷大之比的极 限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因此,求这类极限时往往需要适当的变形,转化 成可利用极限运算法则或重要极限的形式进行计算。洛必达法则便是应用于这 类极限计算的通用方法。

③特征值。特征值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数学、物理学、化学、 计算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设A 是 n 阶方阵,如果存在数m 和非零n 维 列向量x,使得Ax=mx 成立,则称m 是 A 的一个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 或 本征值(eigenvalue)。非零 n 维列向量x 称为矩阵A 的属于(对应于)特征值 m 的特征向量或本征向量,简称A的特征向量或

④差分算子。差分算子是一种算子,对任一实函数 f(x),若记 Δf(x)=f(x+1)-f(x),则称Δ为向前差分算子,简称差分算子。差分是计算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指离散函数在离散节点上的改变量。

⑤极坐标。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极点;引一条射线Ox,叫作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对于平面内任何一点M,用ρ表示线段OM 的长度,θ表示从Ox 到 OM 的角度,ρ叫作点M 的极径,θ叫作点M 的极角,有序数对(ρ,θ)就叫点M 的极坐标,这样建 立的坐标系叫作极坐标系。本文的极坐标有所改进,从极中心出发的螺线的根 数为极径长的读数,螺线的相邻区分格点为螺线长的读数,其中极径长的读数可以为有限值也可以为无限值,转换为笛卡尔坐标系时的y轴读数是原极径长读数的倒数。

⑥精细结构常数。精细结构常数,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无量纲数,常用希腊字母α表示。精细结构常数表示电子在第一玻尔轨道上的运动速度和真空中光速的比值,计算公式为α=e2/(4ε0c?)(其中 e是电子的电荷,ε0 是真空介电常数,?是约化普朗克常数,c是真空中的光速)。精细结构常数是一个数字,量纲为1(或说是无单位),1/ α≈137(更近似为137.)。

⑦夹逼定理。函数A>B,函数 B>C,函数 A的极限是X,函数 C的极限也是X,那么函数B 的极限就一定是X,这个就是夹逼定理。?

  数学与发现篇一:浅谈理解数学发现数学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小论文的指导与思考

  摘要: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撰写数学小论文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在撰写过程中,学生通过回顾自己所学的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记叙自己理解知识的方式,寻找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终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小论文理解应用能力培养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推进“数学家摇篮”工程建设,温州市连续三年举办了初中学生数学小论文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就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学会小结、学会研究的过程中“再发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思维方式的优化。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初中数学小论文,是摆在数学老师面前的新任务,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参考他人的指导作品,对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初中数学小论文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1、数学小论文选材的途径

  要撰写数学小论文,学生自然先会想写什么内容呢?所以选材是关键。通常,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取数学小论文的素材。

  1.1从课堂学习中选材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经常会存有某种困惑疑问、精神上的迷茫,在学习之后又有某些新发现、新见解,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捕捉课堂中的灵光闪现,学会捕捉自己的再发现、再拓展、再归纳,把它们及时的记录下来,在课后进行研究,把探究过程中的猜想、尝试、总结整理起来就是一篇小论文了。

  也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或对某个章节整理后的感悟;对解法的选择,对解题思路的阐释,解题过程中运用的思想方法;表达对他人解题思路的看法,对他人解题方法的认可度,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解题方法,或对他人学习数学某个知识点的建议意见等等。

  比如可以让学生写以下内容的论文①由一道

  垂足三角形题引发的思考;②小定义中的大智慧--方差背后的奥妙;③周长和面积倍半图形存在性的研究;④探索圆的黄金分割;⑤对平行四边形判定的研究;⑥缘起“6174”之谜--探究“数字黑洞”;⑦巧用一题论初中几何常见证法;⑧探讨多边形的稳定性;⑨巧作辅助线,妙解梯形题;⑩高手过招--诡辩题中见数学严谨性等。

  1.2从日常生活中选材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可见数学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探索客观世界,寻找客观规律。比如:计算水电费、计算手机电话费问题、税款的交付问题、利润与成本的比较以及商业往来中的时间安排、人员分配、资金运用等问题,都与数学有关。它不仅包括数、式的运算,还包括推理、分析、判断、选择、估算、统计、绘制图表、数据分析、及空间与图形、优化方案等诸多方面,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数学生活化的观念。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素材有①手机收费“全球通88系列套餐”选择的分析;②“优惠酬宾”之最佳购买趣探;③小动作大作用--谈改装后抽水马桶的节能;④车辆保险与最优方案;⑤安全疏散模型――数学在生活的应用;⑥体育运动与二次函数的亲密接触;⑦出操与数学;⑧饮用水的选择;⑨峰谷电合算不合算?⑩红绿灯的时间合理吗?等。

  1.3从问题探究中选材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科学史上的每次重大发现也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的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开始的。青霉素的发现是弗莱明从“霉菌菌落为什么周围不长细菌”这个问题开始的。在很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都得借助数学这门学科,数学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符合要求的问题进行探究,把它作为小论文的素材,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究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可以让学生选取以下内容进行探究①探究使用煤气灶

  的数学问题;②纸板“糊”纸盒问题的探究;③生活中的概率之探究;④教室日光灯应如何排列更合理;⑤怎样的装填使得纸箱的空间利用率高;⑥茶杯盖为什么是圆的?⑦探索网购的秘密;⑧探究黄鱼的价格;⑨探索测量楼高的方法;⑩探索博弈之谜等。

  1.4从数学史料中选材

  《新课标》指出:“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扩展性知识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英国的科学家丹皮尔(W.C.Dampier)也说过:“再也没有什么比科学思想发展的故事更有魅力了。”数学史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资料浩瀚,年代久远。它不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历史记录,也是数学家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记录。无理数的发现,勾股定理的证明,方程函数的发展等,在数学史上数不胜数,它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而这种过程在书本中只是以定理公式的形式出现。

  因此在教学中学到相关章节时,教师提供主题――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课堂交流。交流材料就可以整理起来成为小论文。比如①勾股定理新发现;②关于作费马点的思考;③斯特瓦尔定理引伸;④有趣德谢尔宾斯基地毯;⑤圆周率的历史;⑥正负数和无理数的历史;⑦函数概念的起源、发展与演变;⑧美丽的黄金分割;⑨哥尼斯堡七桥问题;⑩古希腊和中国的割圆术等。

  2、数学小论文的步骤

  除了选材之外,其他环节也比较重要,我把指导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进行:“选材――研究――撰写――修改――定稿”。

  选材,就是选取小论文的素材,指导学生学会捕捉课堂上的再发现、再拓展、再归纳,学会从日常生活中、从问题探究中、从数学史料中收集素材;研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各自的数学小论文的素材,猜想、尝试、探究;撰写,就是将自己的研究过程记录下来,写成一篇小论文;修改,把自己写好的小论文经过教师的指导或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讨论或自己再探讨再修正,不断提升数学小论文的科学性、可读性、严谨性。这里指的修改不是语文作文的修改,它不仅要着眼于写字、词汇表达、文章结构,更要着重于对数学问题的再发现、

  再尝试、再探究;定稿,把撰写的小论文在全班面前展示,看是否还存有争议,并最终确定下来。

  3、数学小论文的类型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实践,我觉得可以把学生写的数学小论文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问题探究型小论文,就是学生从社会现象、日常生活中选取存有疑惑的,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最终解决了实际问题,把自主探索过程中步骤、方法、结果以论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如王亦尘同学撰写的《使用煤气灶的数学问题》摘要(选自《学生时代》):

  实验目的:(1)煤气耗量与煤气灶电子打火开关旋钮的开度有无定量关系,是何

  (2)旋钮通常在什么开度下,煤气耗量最省。

  (3)如何正确使用煤气灶。

  实验器具:煤气表、煤气灶、烧锅、量水瓶、秒表、温度计、温度计支架操作过程:(1)锅灶预热。在锅中假如适量自来水,烧开后倒净。

  (2)将水倒入锅中,读取并记录煤气表读数,点燃煤气到某开度按下秒表。

  (3)水温到100℃停止加热,按停秒表,记录煤气表读数和加热时间。

  (4)开度依次增加15°,重复步骤(2)(3)

  (1)在相同条件下煮沸相同量的水,煤气耗量与煤气点火旋钮开度有确定的定量关系。当旋钮开度为105°时,烧开1650毫升的水所耗用的煤气量最多17升;此时煤气流量也最大为0.06升/秒。

  (2)实验表明,30°~45°和135°~150°煤气耗量最少,是最佳开度。

  (3)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煮开1650毫升的水,煤气耗量的最大值比最小值多9升,比相对应的9次实验耗量煤气的平均值(约11.2升)多约80%,由此可见,减小煤气流量,适当延长加热时间,可以收到显著的节气效果。

  方法罗列型小论文,就是学生把自己在数学学习中自己想到的,从他人身上

  学到的各种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或各种题目类型一一罗列出来,供大家参考与探讨。如郑铮同学撰写的《勾股之妙――探究证明勾股定理的几种方法》摘要:

  数学家赵爽的证明方法(图1

  面积法3(图4):甲的面积=乙的面积+丙的面积,即c2=a2+b222222

  相加全等法(图6):边长为b的正方形面积+边长为a的正方形=边长为c的正方形的面积,即a2+b2=c2

  总结反思型小论文,就是学生在学习了一些知识之后对其题目特征、解题思路、解题途径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反思,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优化的思想方法,并最终对知识进行再次建构。如刘露露同学撰写的《小小的整理大大的收获》摘要:

  有理数的加法要点:①: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其和为零。④: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数学与发现篇二:数学探究与发现方法

  第一章数学探究与发现方法

  看一看??实验??想一想?试一试(特殊)?

  ②把抽象问题化为形象的

  5.将1到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在九格图中,每格填一个数字,要求每一行,每一列和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均等于15

  1.有助于发现新的命题

  2.有助于探索解题思路

  3.有助于掌握知识

  1.低维与高维的类比

  3.一般与特殊的类比

  4.有限与无限的类比

  1.由勾股定理引起的联想,并判断猜想的正误

  2.试将余弦定理推广到三维情形

  4.(1)平面中直线方程与空间中平面方程的类比

  (2)平面中与空间中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类比

  (3)平面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与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类比

  (4)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的类比

  (5)圆心方程与球面方程的类比

  (6)S圆与S圆内接正n边形的类比

  5.由“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引起联想

  提出猜想并判断正误

  二.特殊化的作用与局限性

  1.(1)对弈故事(2)取棋子游戏

  第五节:一般化方法(构造n)

  一.一般化方法的含义

  二.一般化方法的作用:

  帮助解题,扩大解题成果

  三.一般化与特殊化的关系

  四.一般化方法的应用

  4.求证:4??4能被5整除

  5.证明:2009可以表示成两个数的平方差

  一.化归的基本思想:

  它是简化和归结的简称,即将待解决的问题A通过某种手段,转化归结为另一个问题B,而B是相对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或已有固定解决程式的问题。通过B的解决从而可得到A的解决。

  1.帽子游戏,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

  2.“三人行必有吾师”,100人行,吾师至少有几人?

  3.100人参加乒乓球淘汰赛,选出一位冠军,需要打多少场比赛?

  4.边长为2的正方形内,任意放置五个点,求证:其中必存在两个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

  第七节:化归应遵循的原则(和谐统一原则)一.

  1.化归目标简单化原则

  2.和谐统一性原则

  5.标准形式化原则

  数学与发现篇三: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天台岗小学杨华璐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陶行知的观点让我们同时联想到了生活与数学学习的联系,只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无边。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理解数学和感受数学,都是数学源于生活的具体化。

  1、在备课时,都会创设一定的情景

  数学教师在设计当天的备课内容时,都会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所以,我们在设计备课教案时必须融入生活的元素,例如:在教授百分数的意义时,我看到黄爱华老师利用的就是自己喝酒的例子,有三种酒:白酒酒精度58%,啤酒酒精度3.1%,绍兴黄酒的酒精度38%。如果黄老师不想在这次应酬中喝醉,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就来喝?

  这样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容易回答,个个跃跃欲试,急于表达。一开课,就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2、从创设情景中适时提出关键问题,并适时作出总结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又是通过学生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所以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刚才的这类问题孩子们肯定从生活中有很多的经验可以说明:

  生:从这些百分数中很容易比较出白酒酒精的含量比较高的。因为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只要比较这三个百分数的分子就可以了。

  生:我认为百分数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们的分母都是100,便于比较。

  从而老师立即问出:这个52%的分母100表示什么,分子52又表示什么呢?

  生:分母100表示100毫升。

  生:不对!一瓶酒通常是500毫升。分母100表示把泸州老窖酒的总数量看成100份,分子52表示其中的纯酒精占52份,这样更容易理解。

  之后老师总结:我赞成这位同学的看法。我们把不同的三种酒都看成100份,来比较每种酒中纯酒精占多少份,就很容易比较哪种酒比较厉害。同学们注意观察,在生活中,每种酒的标签上都标有表示这种酒的酒精度的百分数。这时,从一问一总结的情景下,孩子们对百分数的意义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二、数学植根于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的思想遇到阻碍,无法前进时,生活的经验常常给我们以指引,让我们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数学学习也是这样,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板书0.1与0.10两个小数)这两个小数看上去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生1: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十分位都相同。

  生2:0.10比0.1后面多了一个0。

  生3:0.1比0.10后面少了一个0。

  师:这两个小数形式上很相似,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猜猜看?

  生5:0.10大。

  师:光猜想不说理由有时是很不可靠的。现在,有着相同观点的同学可以组织在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的观点,如果你有充分理由认为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再想办法说服与你观点不同的同学。

  小组1代表:我们是这样想的,0.1元是1角钱,0.10元是10分钱,也是1角钱,0.1元和0.10元相等,0.1与0.10也应该是一样大的。

  小组2代表:0.1米是1分米,0.10米也是1分米,它们相等。(小组成员补充:也就是0.10与0.1相等)

  小组3代表:原来我们认为10比1大,0.10就应该比0.1大,后来我们画了图知道了十个小格和一个大格是一样大的。0.10与0.1一样大。

  0.1和0.10为什么是一样大的?我们可以借助小数的意义用分数的知识来说明(即小组3的观点),但是小组1和小组2的同学借助生活中0.1元等于0.10元,0.1米等于0.10米的经验来说明,更容易触活小学生具体形象性特征的思维细胞,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生活让数学学习不再高深莫测。

  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比如我们常见的商场打折问题,公园门票问题,打出租车问题等在数学的各类解决问题中都有这样的内容,很多都是要靠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加以思考过程的,例如

  :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10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方法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要强调要让学生多接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多接触平时家里的开支,和买东西、卖东西的过程。而我在对于自己教学的班级也明确提出了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生活实践的问题,比如:让孩子陪同家长一起去超市购买东西,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外出旅行计算开支,让孩子清楚明白家里一个月的水、电、气的用量,从而计算开支的问题。在这样的总总措施下,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经历过的数学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有所顿悟。当然再来,我认为让学生记录数学日记也是一种不错的想法。例如,学生在面对自己所遇到的数学问题,通过记录日记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并且加以自己的一些想法,还可以记录下一些从家长和老师询问后的结果,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问题,印象应该比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会更为深刻。

  所以,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数学就如同水失去了源泉一般,更如同水失去了动力一般,最终变成一潭死水。只有在基于生活的基础上的学习和运动数学,才能使它焕发生机,长出更多更新的枝叶,开出更美丽的数学之花!

【浅谈理解数学发现数学】相关文章:

这是六年级利率公式,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六年级利率公式第 1 篇

  1.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的计算存款利息。

  2.使学生初步认识储蓄的含义,感受到储蓄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及益处。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财意识和实践能力。

  1.利息和本息和的计算。

  2.利息和本息和的计算。

  大家的压岁钱是怎么管理的?为什么把钱存入银行?

  把钱存入银行,会获取一部分利息,怎么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探究有关储蓄的知识。

  (1)储蓄的好处。

  (2)储蓄的方式。

  (3)什么是本金、利息、利率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深入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课件出示:小红20xx年9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9月1日,小红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3元,共103元。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本金和利息。

  3.探究利息、利息与本金和的计算方法。

  (1)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

  (2)组织学生尝试解题,交流汇报。

  巩固实践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万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5.40%,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1)贝贝到期可以拿到多少钱?

  (2)如果是普通三年期存款,应缴纳利息税多元?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六年级利率公式第 2 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1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9、11题。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归纳利息的计算方法,发展抽象慨括能力。

  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春节收到的压岁钱怎么处理的?

  生2:我把钱放到信用社,因为我们那没有银行。

  生3:信用社也就是银行,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因为钱放在信用社既安全、又得利息。

  师:利息是什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利率。

  二、自学探究,寻求算法

  1、自学第11页上面3个自然段。(课件出示)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例题中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单位时间内利息和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计算连本带息的方法:

  连本带息取回的钱=本金+利息

  (3)学生阅读理解例4,计算后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答:到期后可以取回5210元钱。

  1、20xx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3年,年利率为2.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2、李阳的爸爸将一笔款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是2.75%,到期时得到的利息是5700元,李阳的爸爸当初存入的是多少钱?

  3、乐乐把5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两年,年利率是2.75%,到期后,他准备把利息的80%捐给“希望工程”。乐乐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怎么计算取回的总钱数?

  ☆妈妈将50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为2.75%。到期后将会得到多少利息?

  ☆☆王庚今年的年终奖金有3万元,他准备全部存入银行,存期为两年,年利率为2.10%。到期后,王庚一共取回多少元钱?

  ☆☆☆爷爷将半年的退休金全部存入银行,存期5年,年利率是4.75%。到期后,取得利息2375元。爷爷存入的退休金是多少钱?

  ☆☆☆☆爸爸将家里30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年利率是2.75%。存期刚满两年时,因为家里需要用钱,爸爸准备提前支取。按银行规定,提前支取存款一律按活期年利率(即0.35%)计算。爸爸会少得到多少利息?

  板书设计百分数: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取回总钱数=本金+利息

  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210元钱。

六年级利率公式第 3 篇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求整年度的利率,只要根据利率表,把整年度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相乘、再乘本金即可求出整年度的利息。但是求半年的利息,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本金×半年的利息×6。看见根据公式的有问题,学生的利率和存期的关系一一对应起来。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什么是利息,概念抽象、理解困难,六年级学生的心理上一看套公式解决问题,心理的松了,机械的带公式解决问题。学生没有理解半年的年利率的含义,年利率的和存期没有一一对应起来,导致错误。

  1.通过错例对比分析,发现利率和存期是一一对应关系,

  2.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学生理解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关系

  1.谈话,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即可增加收入,又支援了国家建设。

  2.出示存单,介绍利息,思考利息与什么有关系?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出示利率表,根据利率表解决第一个问题,王奶奶到银行存钱,到期后可以取多少钱?思考问题的同时介绍本金、存期、利息的概念,出示求利息的计算公式,解决王奶奶本金5000元,存期1年后可取回多少钱的问题。

  4.改变存期,本金不变,存期由一年变成两年,两年后王奶奶可取回多少钱?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把存款的利率和存期一一对应起来,

  存款是整年:只要用本金×年利率×存期就能求出相应的利息了。

  5.设疑激趣,引发学生思考

  改变存期由两年调整到半年,半年后的利率是多少呢?

  出示计算方法,%×6=465(元)

  发现半年的利息怎么比一年的利息还高呢?问题出在哪里?

  (1)1.55%是半年的利率,6是6个月,6个月是多少年呢?1/2或0.5年,现在计算是多少?

  (2)介绍另一种计算方法,突出利率和存期可对应关系,

  (4)通过两种计算利率的方法,理解利率和存期的对应关系。

  存期用多少年表示,就要用年利率;存期用多少月表示,就要用月利率。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王奶奶本金不变,存期三个月,到期可得多少利息?(独立完成)

  8.扩展思考:存款、贷款、理财产品都涉及到利率的问题

  1。理解利率,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会合理理财,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概念,能利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1。复习利率有关知识:税收的种类,应纳税额,税率。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积攒一些零用钱,我们积攒的暂时不用的零用钱,会怎么处理呢?学生回答,由学生的回答引出“储蓄”。

  3。谁存过钱?怎么存的?将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讨论利息的情况。

  4。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关储蓄方面的知识,探讨利率有关的知识。

  1。自读教材11页例4上面的部分内容:

  学习要求:理清以下问题

  (1)存款有哪几种方式?

  (2)什么是本金?

  (3)什么是利息?

  (4)什么是利率?

  (5)怎样计算利息?

  学生自学教材,学习后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汇报,考查学生对利息的理解,对利息公式的理解。

  (1)结合20xx年10月利率表,说说各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

  (2)整存整取一年的年利率是1。50%,表示什么意思?

  2。学以致用,教学例4:

  (2)读题思考: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取回哪些钱?包括几部分?

  (3)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引导学生知道是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

  (4)归纳整理汇报:实际取回的钱数=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学生计算过程,避免丢落项和计算不准确。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学生读题,分析题目,比例此题与例4的不同:本金不同,存期不同,利率不同。计算方法相同吗?

  (2)学生运用公式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2。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先让学生观察存款凭证,从中能获取哪些信息?本金、利率、时间各是多少?再根据利息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

  3。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1)妈妈需要慎重选择吗?怎么办?

  (2)第一种方式的时间,利率是多少?第二种呢?

  (3)分别计算后比较并做出决定。学生独立解答。讲一讲自己的解题思路。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这样做出选择,选择时需要用心地算一算,算的过程不要怕麻烦,按照时间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想,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懂得储蓄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在银行存款的方式很多种,如活期、整存争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我们还知道了计算利息的方法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计算时遇到步骤比较的计算时,要一步一步认真计算,有耐心,保证计算结果正确。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时间)

  答:到期时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六年级利率公式第 4 篇

一、教学内容:第11页的内容。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 什么是本金、利息。

四、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

五、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六、教学方法:先学后教,有效训练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10万元的5%是多少? (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 (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2、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1)储蓄的意义

刚过完年你们有很多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是怎么处理的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了解储蓄的种类。(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二、自主探究(精讲点拨)

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3.75%×2 =75(元) 答:到期后可以取回5375元钱。

2、2012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3、李阳的爸爸将一笔款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是4.75%,到期时得到的利息是5700元,李阳的爸爸当初存入的是多少钱?

4、乐乐把5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两年,年利率是3.75%,到期后,他准备把利息的80%捐给“希望工程”。乐乐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布置作业:第14页的第9题 板书设计: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取回总钱数=本金+利息

=75(元) 答: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钱。 教学反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即使也是什么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