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哪些?

谢谢题主提出这么高大上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都包含哪些内容?翻开中国的历史长卷,中国传统文化璀璨夺目,浩如烟海:远古神话,诸子散文,辞赋经文,唐诗宋词,或洋洋洒洒,或博大精深,或经典奇葩,辉煌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首先,首先是深入学习,懂得传统文化。只有深入学习弄通弄懂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时代进步的要求,创造性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实新的时代内容,使之不断完善发展。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感恩、孝道、仁德、慈爱、正气、勤学、节俭、修身、立志等等的弘扬,浓缩了传统文化立世做人荣辱观等。

再就是学以致用,不断践行。毛主席有句名言:“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就是要善于践行,如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的标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处宫刑著成《史记》,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又如节俭、谦逊、厚德载物、忧国忧民等。我们践行这些传统精神,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当前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是为了更好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我们需要诵读千古美文,积极阅读文化典籍,深刻了解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我们的资本和骄傲。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思想意识形态和载体两部分。

先秦诸子百家为基础,随后的玄学,经学,理学,实学等等,儒释道贯穿始终。这是中国文化的根本。

至于优秀与否,怎么选择?可以结合历史背景,研究其来源,再结合当下发展,突破历史局限性,突破认知局限性,补足短板,让更多的传统文化思想活起来。

比如儒家思想,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尊卑礼法,具有阶级性。但是把尊卑阶级性,换为对现代工业分工的理解,我认为是可用的。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对现在的我们也是可用的。西方的自由是追求自我,中国的儒家是通过君子人格追求超我。西方发源的自由概念是好,但是他们现在太极端了,所以“自我和“超我”之间有个平衡最好,否则都会出现极端问题。

中华文化悠久灿烂,首推文字、诗词、中医、戏曲、典輿;其次琴、棋、书、画、食、酒、茶、器、衣、花。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数千年没有中断的文化,其积淀的典籍浩如烟1海!天文,地理,哲学,政经,文史,兵法,医药学,农艺,文艺戏曲,诗歌绘画,宗教民俗,商贸百工—不一而足,在几乎所有领域历史階段都留下辉煌的一筆!更不用说近代毛泽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之集大成者,把中国文化推上世界之巅!先辈给我们留下无穷宝藏与精神财富。

如此浩瀚的优秀文化不是一句半篇短文能说清道尽的!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去在研究中吸取营养,在先辈基础上,在新的历史实践中创出中国文化的新高度。怎么吸收与继承,任何文化照本照抄不是继承,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文化更荒唐,没有了文化自信要不得!

谢谢你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抱:天文、祖孙父子、人事、文事、地理、饮食、岁时、器用、技艺、师生及老寿幼诞等……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生活中经老一辈人慢慢地通过实验总结的文化宝藏。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们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是从点点滴滴做起,是从实际出发,能读懂中华文明的人是圣人,传承发扬中华文明的人是贤士,能做好和继承中华文明的人是明者。

我们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见识所长,本着中华民族的一员,力所能及的学好做好自已,教育子女认识和学习优良的传统文化,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传统文化好定义,优秀则难。目的、喜好、信仰等等都会影响认识、评判和取舍。庙堂之高,故崇儒家;江湖之远,故喜道家;医者拜岐黄,风水举阴阳,豪气捧杜康,禅意敬茶经………不一而足,如此如此罢了。

中华传统文化前贤早已归纳,即"一根,六经,八典,九要,十四蒙"共三十八本书籍。中华子子孙孙都有传承和发扬光大的责任与义务!根本不分什么"当代""现代""时代"等等划分!用某"代″来划分人类文化是对文化的曲意解读方法。

注意,这里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包括封建迷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槽粕而形成的一种文化。

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5000年以来,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以及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难能可贵的是它的包容性,儒家道家佛家文化都被吸收进来。

优秀的传统文化举例说明:书法,京剧,武术,兵马俑,长城,太极,阴阳,笔墨纸砚,四大发明……

现代人想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首先要学习老祖宗的思想,接受阴阳五行八卦的理念,否则,只能是空有其壳。中国古代发明的五行八卦以及文化,说白了,都是一种说理的工具,你从现代西方思想看问题,是片面的。所以,随着年龄的长大,大家看待问题的层次不同,经历多了,就会越来越能接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说白了,就是一种看待问题的方法与说理的工具越来越被大众所认识。

中国的传统文化,我觉得可以分成这几类:

、制瓷、制茶、榫卯结构、八大菜系制作等。

历法、礼仪、宗法、婚庆、丧葬等

中华民族至今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化,本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下中国五大传统文化。

易学在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史,包含风水学、命理学等众多内容,从古至今融入到各个学术理论中,具有基础的指导作用。

易学思想并非封建迷信,而是科学的世界观,是指导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并且作为文化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思想、伦理、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中国易学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做出发明丝绸(养蚕缫丝织绸)这一伟大贡献的发明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仍然绽放着绚丽的光芒。

中国在西汉以及东汉时代就发明了造纸术,之后在纸上展示智慧,然后就有剪纸。剪纸是我国最普及和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也是世界茶叶的祖国。

本文由网络整理,不代表YY文库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

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6.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媒体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7.2019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对做好新形势下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9.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0.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由孔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12.孔子提出要敬畏天命,主动担当起上天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他的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见利思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13.《十三经》是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

14.《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15.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国有四维”中的“四维”是指“礼、义、廉、耻”。

1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17.《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18.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说文解字》。

19.《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

20.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这句话出自《大学》。

21.我国第一部哲学著作是《周易》。

2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23.中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24.《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25.儒家崇尚的是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跨越几千年,成为长期维系中国社会的精神纽带。

26.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7.《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8.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诺千金”说的就是季布守信用重承诺的故事。

29.22.5000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打鱼,不射夜宿之鸟。这句话的提出者是孔子。

30.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31.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开封城市生活的面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3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行路难》。

33.“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被誉为“诗圣”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句。

34.朱仙镇年画产于河南开封市朱仙镇,是中国最早年画产地。

35.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誉为国之瑰宝。

36.豫剧亦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布于河南全省及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山东、四川、安徽、湖北、台湾等地区。

37.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群体认同感的重要工具,并成为华人世界极具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文化名片。

38.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39.1929年12月,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召开。这次会议史称为“古田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40.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41.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于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在他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42.确山县竹沟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所在地,被誉为“小延安”,是新四军二师、四师、五师的发祥地之一。

43.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44.“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45.1933年,抗日名将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打击日本侵略者。

46.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47.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决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

48.“面壁十年图破壁”出自周恩来同志的《无题》。

49.刘禹锡的诗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歌颂的是自我革新的担当精神。

50.毛泽东同志的名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可以用来譬喻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51.“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歌颂的是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人格。

52.明代诗人戚继光的诗句“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可以用来譬喻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53.毛泽东提出愚公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54.河南省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教师张玉滚,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55.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名改革先锋受到隆重表彰,在这100名改革先锋中,被誉为“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的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入选。

5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57.《求是》杂志2019年第7期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

58.《求是》杂志2019年第8期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59.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60.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61.20世纪60年代,林县(后改为林州市)县委带领林县人民修建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更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62.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