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p1-p19)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原因)

①历史角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P3

②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P4 D1

③党的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P4 D2

 ①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党的领导地位也通过宪法得以确认。(P3改动)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P4)

③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P4)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P4-1

4.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5.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P4-4

6.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①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②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④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⑤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7.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区分宪法的基本原则)

8.什么是最大的人权?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9.我国人权的特点之一:广泛性

10.我国如何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P9—10

①立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②执法: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监督: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P8

④司法: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⑤普法: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1).宪法明确各级国家机关的产生。

(2)宪法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

(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12.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2)、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13、宪法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法无授权不可为)

(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法定职责必须为)

(3)、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法定程序严格为)

(4)、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1.宪法的构成是怎样的?

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2、宪法规定了哪些内容?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3、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

(3)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4、为什么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1)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2)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4)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

5、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在内容上: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6、宪法的地位是什么?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7、国家增强宪法意识的举措: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都是增强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

20.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

8、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公民)(重点)

①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

②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①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1、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4)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2、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1)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3、公民应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守程序?

(1)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2) 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可以通过包括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

1、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遵守宪法法律(①保守国家秘密②爱护公共财产③遵守劳动纪律 ④遵守公共秩序⑤尊重社会公德  )

(2)维护国家利益(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5)其他义务,包括劳动、受教育、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2、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

①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表现

 ②要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自觉做到学法尊法  守法用法,共同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③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建设法治社会的做法)

3、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劳动和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要求我们怎么做?)

(1)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2)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5.我们应怎样履行法定义务?

(1).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2).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3).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有:
1.公民的平等权。即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也包括了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
3.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但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4.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任何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讯自由和通讯祕密受法律保护等。
5.公民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即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6.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物质保障,宪法对公民享有的社会经济权利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些权利包括公民的劳动权、休息权,以及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物质帮助权。
7.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宪法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接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8.其他方面的权利。宪法除对所有公民应普遍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作出规定外,还对特定群体的公民,作了专门规定,给予特别保护。主要是指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保守国家祕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公民享有的九大基本权利及解释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人身与人格权,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讯自由和通讯祕密受法律保护;
(5)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并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6)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与物质帮助的权利;
(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包括受教育权利,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妇女保护权,包括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
(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

下列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公民的基本权利也叫宪法权利 &...

公民的哪些权利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是根本法,它只规定基本性的、纲领性的、根本性的问题,所以它只规定了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对于没有规定的其他权利只法律规定,因此,宪法囊括了公民所有的权利是不准确的,因为它只规定基本权利,其他法律规定的相关权利只要不与宪法相关违背就可以!

宪法 公民的基本权利 实践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祕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式对通讯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祕密。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第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第四十四条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卹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第四十九条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什么?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包括第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广义的人身自由权包括公民的人身、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以及与人身自由密切联络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祕密受法律保护。狭义的人身自由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限制、搜查、拘留和逮捕。
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经济生活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包括1)财产权;2)继承权;3)劳动权;4)休息权;5)物质帮助权;6)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
5、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各种教育事业,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所谓特定人,包括妇女、母亲、儿童、老人、离退休人员、烈军属、华侨、归侨和侨眷在内的人员。
其权利包括:1)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2)保障离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3)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
宪法规定公民有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规定的。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祕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式对通讯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祕密。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第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第四十四条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卹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结社、示威自由。

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规范所确定的一种综合性的权利体系,所谓基本权利就是指宪法赋予的、表明权利主体在权利体系中重要地位的权利。

体现权利的根本性、基础性与决定性,在权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表明公民的宪法地位,反映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相互关系,形成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利益分配和权利制约的纽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执行的基础。

基本权利的主体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法人。

基本权利直接适用于社会生活是当今宪法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具体的基本权利直接约束国家机关,具有直接的效力,抽象的基本权需要通过具体的立法变为现实的具体的基本权利,具有间接的效力。

对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理解?

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该树立起主人翁意识。珍视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2 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力是履行义务的前提,义务是实现权力的基础。3 公民在行驶权利和义务的同时,不得损坏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 等等之类的 合情合理就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