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问这两道题怎么解

学习目标】1、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是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

一、交流讨论:我们全班有____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

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请你们帮我想想要如何表

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呢?

(一)、阅读第2页例题1主题图和问题

1、想一想教师是如何确定张亮位置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

做“列”?什么叫做“行”?

以及如何确定第几列、第几行?

2、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

(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含义?

3、仿照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出王艳和赵强

4、用自己的话尝试归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和它的书写格式。

5、交流讨论,完成P3“做一做”。

友情小提示: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

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

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常考的题型,研究的是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工程问题的解题关键是梳理清楚题干描述的工作方式,找到不变量,再结合基本公式建立等量关系。下面小编将通过两道题目的讲解,和大家分享求解方法。

例1:甲、乙、丙三人完成一项任务的效率比为 2∶3∶4。该项任务,若由甲、乙两人共同合作完成需要 12 天;若甲先做了 2 天后退出,余下的交由乙与丙合作完成,则完成这项任务共需要多少天?

解析:分析题干,甲、乙、丙三人效率比为 2∶3∶4,则可设甲乙丙效率分别为2x、3x、4x,由甲、乙两人共同合作完成需要 12 天,这是第一种工作方式;甲先做了 2 天后退出,余下的交由乙与丙合作完成,这是第二种工作方式。两种工作方式的工作总量是不变的,可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设第二种工作方式中,余下工作由乙与丙合作完成需要t天,根据工作总量=效率×时间可列方程:12×(2x+3x)=2×2x+t(3x+4x),等式两边每一项都有x,消掉后解得t=8,即余下的工作交由乙与丙合作完成需要8天,完成这项任务共需要2+8=10天。选择A选项。

例2:A 工程队的效率是 B 工程队的 2 倍,某工程交给两队共同完成需要 6 天。如果两队的工作效率均提高一倍,且 B 队中途休息了 1 天,问要保证工程按原来的时间完成,A 队中途最多可以休息几天?

解析:分析题干,A 工程队的效率是 B 工程队的 2 倍,设B 工程队的效率为x,则A 工程队的效率为2x,某工程交给两队共同完成需要 6 天,这是第一种工作方式;两队的工作效率均提高一倍,则B 工程队的效率为2x,则A 工程队的效率为4x,B 队中途休息了 1 天,保证工程按原来的时间完成,这是第二种工作方式,理清之后通俗地讲就是A和B合作6天完成工程,其中 B 队中途休息了 1 天,工作了5天,A工作了若干天。两种完工方式工作总量不变,可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设第二种完工方式中,A工作了t天,根据工作总量=效率×时间可列方程:6×(2x+x)=t×4x+5×2x,等式两边每一项都含x,消掉后解得t=2,即A工程队在6天中工作了2天,则休息4天。选择A选项。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责任编辑:一懒众衫小)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如果你读到了这篇文章,那说明你正在关注考研。处于备考状态的你正如一个战士,而你的对手就是这场考试。那么你如何能有效或者漂亮地打赢这场战斗呢?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本文试图解决如下三个问题:知彼――把握考研最新考情,知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考研要求的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应对之法――复习规划。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刘纬宇老师为大家一一分析。

  大学数学VS考研数学

  了解了最新考情后,我们把目光移到自己身上,看看自己现有的能力与考研数学的要求有多大的差距。

  两道常见的大学课后习题是这样的:

  (1)求某二元函数的偏导数;

  (2)求解某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这两道题考查的是单一的知识点。而大多数大学数学课上老师也是侧重把每个知识点讲清楚,综合性体现得不多。

  我们再看一道有代表性的考研真题:

  (3)给出一个由偏导函数构成的等式,求等式中的函数的解析式。

  考生要完整解出此题,需要完成如下步骤1)求二元函数的偏导数2)化简得出一个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3)解该微分方程。对比上面列举出的大学教材课后习题和考研真题,不难发现:考研数学的基本考点都涵盖在考纲中,在大学课本中都能找到相应题目;一道考研真题可能结合若干个大学数学的知识点,有一定综合性。这提醒考生考研数学复习要重基础。

  那么有了基础,是否能轻松上考场呢?我们看下面的真题:

  (4)证明某积分不等式。

  不少考生看到这道题不知如何下手:又含有积分,又是不等式的证明。多数考生比较擅长的是计算,对证明心理没底,而非理科的大学数学课堂上老师讲证明讲得不多。这提醒考生,光把基础打牢还不足以应对考研,还需“方法”层面的.训练。“基础”和“方法”的区别,再举一例。以考研数学公认的难点――中值定理相关的证明为例。叫“打牢基础”呢?中值定理部分有四个定理:费马引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和柯西定理。这四个定理的内容能完整表述,定理本身会证明,这算是“打牢基础”了。

  那什么叫方法总结到位了呢?拿到一道此类型的题目,一般可以从结论出发进行思考,看待证的式子是含一个中值还是两个。若是一个,再看含不含导数,若含导数,优先考虑罗尔定理,否则考虑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主要是两个定理――介值定理和零点存在定理);若待证的式子含两个中值,则考虑拉格朗日定理和柯西定理。

  简单地说,“基础”对应“是什么”的问题,“方法”对应“何时用”及“怎么用”的问题。

  有了“基础”和“方法”,是否能轻松搞定120,130分呢?不能。因为考研数学还有个熟练度的问题。考研数学是限时考试,3个小时搞定23道题,解答题还要写出步骤,不少考生感觉题目做不完。想要熟练,引用卖油翁的那句话“无他,唯手熟尔”。

  简而言之,大学数学侧重“基础”,而考研数学有三方面要求“基础”、“方法”和“熟练”。

【考研数学备考三大要求】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道题是怎么做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