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对立统一观点理解人命体理念

2018年自考医学伦理学模拟试题(6)

1、医学伦理学研究的是B

A 如何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关系”问题

B. 如何协调医疗卫生活动中的各种“关系“问题

C. 如何协调医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D. 如何协调卫生经济矛盾“关系”问题

2、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D

A.描述伦理学 B.理论伦理学 C.比较伦理学 D.应用伦理学

3、古代医学家把医术称为:B

4、现代医学模式是指:A

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 生物医学模式

C.高新技术医学模式 D.分子医学模式

5、对艺术与医德之间的关系理解有误的是B

A.“医乃仁术“ B. 医德固然重要,但医术更重要

C、《大医精诚》 D.临床医学决策同时也是伦理决策

6、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师提出的根本性医德要求是D

A.学习伦理学  B.学习生命价值论 C.学习公益理论公正

D.更加关注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作为一个整体的病人的人文方面

7、《大医精诚》的作者是谁: B

8、医患双方都具有独立人格要求医师做到D

A. 不伤害患者 B. 从各方面关心患者

C.“患者是上帝“ D. 平等对待患者

9、医患之间正常的信托关系应该建立于C

A.上下级关系 B.契约关系

C.社会主义医德关系和法制关系 D.亲属关系

10、下列不属于基因诊断、治疗的伦理原则的是:C

A. 尊重病人的原则 B. 知情同意的原则

C. 市场化原则 D. 有益于病人的原则

11、医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A

A.医疗实践 B、理论学习 C.自我反省 D.慎独

12、在医德评价中,我们应坚持:D

A.目的决定论 B.手段决定论

C.目的决定手段论 D.目的手段对立统一论

13、既是一种医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医德境界的是: C

14、对医德“慎独”的错误理解是:B

A.“君子慎其独也” B 医师对自己的孤独性格,必须慎重对待

C.一种重要的医德修养方法 D.医师独处时严格要求自己

15、评价医德行为的善恶的根本标准是:D

A. 病人的意见 B. 病人家属的意见 C. 新闻媒体的认定

D.有利于病人、有利于医学发展、有利于生存环境的改善

16、“人命至重,有贵千斤,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段话出自A

A.《大医精诚》 B.《伤寒杂病论》 C. 《内经》 D.《波克拉底誓言》

17、反映医疗卫生工作根本任务及职业道德特点的是B

A. 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B.救死扶伤,防病治病

C.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D.担负医德责任

18、医患之间的道德关系应该是A

A. 信托关系 B.陌生人之间的关系 C.技术关系 D. 主从关系

19、关于医师的道德义务,下列各项错误的是B

A.救治急重病人时,要敢于承担风险 B. 应强制病人进行必要的治疗

C. 对病人进行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和健康教育 D.尊重病人的宗教信仰

20、当妊娠危及胎儿母亲的生命时,可允许行人工流产或引产,这符合C

A.行善原则 B. 不伤害原则 C、 公正原则 D.尊重原则

21、最能体现出医学人道主义的医德品质是A

A.仁慈  B.诚挚  C.公正   D.节操

22、在医德评价中,我们应坚 C

A.目的决定论 B.手段决定论 C.目的手段同一论 D.目的手段对立统一论

23、社会主义医德的最高价值目标是A

A. 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B.改善医务人员待遇

C.实行医学人道主义 D. 提高医学技术水平

24、下述哪类患者对治疗措施有自主选择权B

A.年龄在10周岁以下的患者 B.意识清醒的成年人

C.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D.发作期的精神病患者

25、责任制护理是一种以什么为中心的新型护理制度?C

26、医生在治疗中确诊一名肝癌患者,他妥当的做法应是A

A.征求家属意见,尊重患者意愿,向患者家属如实交代病情

B对患者绝对保密 C.同时向患者本人及家属宣布病情危重程度 D.将诊断书直接交给患者本人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100年前,全世界都认为汉语是婴儿语
100年前,全世界都认为汉语是婴儿语,后来才发现原来汉语是进化过的世界最先进的语言。原来在七千年前,汉语也有啰嗦的后啜和字格,后来我们把那些无用东西都抛弃了。比如用一个“了”字就把已经完成的动作表现出来了。根本不用什么现在过去完成时那么啰嗦。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腓尼基语,腓尼基古文字又演化成希腊语,希腊语又演化为拉丁语,拉丁语又变成法语,法语又演化成英语。拉丁语向东成为斯拉夫语系,斯拉夫语系又演化成俄语。同时这也是一个宗教的传播史,是天主教分化为基督教,东正教的过程。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高级语言。 [ 古代汉语是一种业已死亡的语言吗 ]
延伸阅读:英语与汉语 文化与思想

  汉语又是唯一可用于计算器时代的语言,最适合语音控制,而不用象英语那样用手瞎摸!

  这是一个决定中国人命运的问题,请所有朋友尽量宣传!汉语的一个明显的优势是,思维面广阔,在数学上由于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但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拼音文字较好,但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看,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由于可以自由组合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无疑将发展为人类的共同语言,用这种语言来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当然在论文和计算器语言是汉语和拼音文字并用了。

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在中学时代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反之依然,而英美的不同行业的专家要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则是对牛弹琴,凭这个优势,汉语就有资格成为世界语,而我们国内还有些学者还要把汉语拼音化,这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吗?

我们中国人民也有资格控告那些所谓的文明的西方人,是谁在制造环境污染,破坏森林和草原,就是他们,因为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2倍的纸张,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的人要比使用汉语的人多5倍,按照简单的因素级连倍乘法,就要浪费10-20倍以上的木材增加20倍以上的工业废水,就语言的优越性来讲,西方人没有什么资格对汉语说三道四,连文盲都知道从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找出汉语文本,因为汉语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


延伸阅读:世纪之交的汉语词义变迁 英语VS汉语50年后谁领风骚

  中国人心里有这样一种成见;认为汉语迟早要被英语所淘汰。记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辩论时干脆把它清楚地说了出来。前几天‘世纪大讲堂’请了一位学者李锐也认为全球化的结果是让英语统治世界。只有阮次山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但是,他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由于汉语使用了‘声’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那么,由于广东话中的声比普通话多,是不是广东话的思维速度比普通话更快呢?

我的回答是,广东话虽然使用的声调多于普通话,但是,广东话有两个缺点,第一、它的文字规划得不好,文字表达欠佳,且有闭音节的声音存在。第二、它的声音利用率不高,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仅1200个。广东话有九声,即使它的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一样多,那么它实际使用的声音也应该是普通话的两倍多才对,但是,广东话中实际使用的声音仅有1500个,与普通话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话小了几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说明难学。因为同样的一个声母或韵母,每次的使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练习的过程,利用率高的声母或韵母必然容易记忆、容易掌握。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凡是常用的语言元素,包括声母、韵母、汉字和单词等到,越是经常使用的越容易掌握。

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它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延伸阅读:要维护汉语的纯洁性 “英语崇拜”与汉语写作的意义

  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则不同,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两者的比值远大于广东话与普通话的比值。

  下面要说一下,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这个问题,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论坛讨论了一个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这里我希望尽量说得简单。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计算机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

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岂不是说,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半吗?我曾经思考过,这是不是与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有关。
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具体的例子是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至于思维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聪明这个问题是被很多学者所承认的。


我的证据是解释一个历史上的‘谜’:古希腊人为什么比其它人更聪明?因为希腊的文化来自古菲尼基人,我们知道菲尼基人发明了人类的拼音字母,就声音的分解来说,这是一大进步,就思维速度来说,它是一大倒退。因为,为了筛选容易区分的声音元素,菲尼基人仅仅使用了22个辅音,这样,它的表达速度当然比现在任何语言都慢,而希腊人则采用了元音,我们知道元音与辅音结合以后,声音种类等于增加了好几倍。事实上,菲尼基人的声音中也有元音,否则他们是发不出来的。所谓的22个辅音是说他们仅承认这22个辅音为信息栽体,也就是,ma、me、mu、mai、muo在他们的耳朵里与一个m没有任何区别就像me的四种声调对于英国人来讲没有任何区别一样。由于声音种类的突然增加使得希腊人的思维突飞猛进,造成了后来的现象。

论坛上曾经有人问汉语的声音种类依然多于英语,为什么没有英国先进。我的回答是,当声音种类突然增加的时候就有新思想出现,反之,当声音种类减少时,思想就趋于保守,而元朝以后,中国的声音中失掉了一个‘入’声,中国的衰弱正巧从那时开始。最后,在讨论尼安德特人的时候,人们也发现,使用声音种类少的人种会被历史淘汰。

  我之所以认为汉语必定战胜英语的根据还不在这里,关键是要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知识爆炸问题。我们知道,目前的英语单词包括各种生物名称及专利发明的新术语已经超过了数百万,如果考虑到英语中有一些可以推导和联想的成份;比如前、后缀和复合词等,它所需要记忆的基本单词也有一百万个。而所有这些单词在汉语中都可以用四千个汉字来表达。
……我也明白,不会有哪个美国参议员会提出任何有关的议案的,因为,任何有关议案的提出,其本身都是对于汉语的一种变相宣传,都是对于英语的贬低。没有任何美国人愿意辩论它。道理非常明显,如果辩论下去,必然牵扯到语音和语言学中的诸多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的一块伤疤。目前,美国一直要求中国降低人民币汇率,但是,态度依然没有超出礼貌的范围,所以,这套理论还不适合。一旦他们超出了理性,那么,非常容易扯到语言学的问题上来。换句话说,是:由于英语的思考范围狭窄,所以不能够从更加长远的利益来考虑问题。但是,这话我还不敢说,至少不敢对美国人说。因为我是学工科的,工程上的事情我有点把握,可是一碰到经济问题,我心里没底。

  类似的事情还有就是找世界语bbs进行辩论。谁都知道,世界语实际上是将英语改头换面设计的语言,当然不懂得使用‘声调’。我的问题是,英语的单词已经远远超过了常人的记忆极限,世界语有什么办法弥补这个缺陷吗?当时有人回答我说,世界语中使用派生的结构比英语更加明显。可是,当我将汉语中的声音种类,以及‘声调’的利用方法向他们解释以后,再也没有人发言了。

  还有就是美国有一个‘只说英语运动’englishonly曾经向全世界争求意见。可想而知,我的意见是什么了。我告诉他们,你们一意推行英语实际上是将美国文化推向深渊,是在摧毁美国文化。拯救你们的方法只有重新选择一门带有‘声调’的语言。对于这些没学过汉语的人来说,他们一般不懂得什么是‘声调’,所以,只好用唱歌时候的音阶来向他们解释;任何一个英语‘音节’都可以跟随音阶变化出至少八种不同的声音,这和‘声调’的作用差不多。上述所说的实际上就是美国人的软肋,没有必要的话,我是不会乱碰的,影响团结。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我们可以说的也越来越少,因为说多了,就给人借口说中国威胁他们。

这篇帖子是“苏诚忠”所写,很多地方不是很完善,但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 方面,汉语(语言和文字)能够承载的信息量是远远高于英语的,取决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的凝练


信息社会中责无旁贷的汉字(一)
几年前,在一次与朋友的电话辩论时,我偶然发现了语言的数学规律。后来,我将它称为“万国语言定理”。当时,我将我的想法写成论文寄往纽约大学的刊物WORD。不久,我接到回信,该刊物的总编两次提出要发表我的论文,但是编委会坚决不同意,所以两次都被否决了。既然不能发表,我就将论文寄给Yahoo的语言学家录Linguists List上面所有有Email而又能够接通的学者。出乎我的意料,我接到约五十封的回信,大多数学者对于我的发现给予了肯定。这两件事大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我又将我的论文寄给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因为他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最活跃,也最喜欢辩论的语言学家。我本以为他能够说出一些我的不足之处;那个时候我还不敢完全肯定我的发现。再次出乎我的意料,他回信中仅仅寒暄了几句,说对我的发现很感兴趣,但是由于他不懂汉语,所以无法评论。不过,由于我的论文中讨论了英语的致命弱点,同时警告英语终将被历史淘汰,乔姆斯基在回信中还是忍不住说“英语是不会出问题的!”他认为我应该先到中国论坛上取得中国语言学界的共识,然后再向世界挑战。

我接受了这个建议,开始了解和接触中国的语言学界。不久我发现,那个时候中国由于经历了闭关锁国的三十年,刚刚开放,对于西方的一切都有一种新奇感,再加上上个世纪初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鲁讯等人异口同声地将汉字定性为劣等文字,所以,中国的几代人都认为拼音文字迟早要取代汉字,文字的拼音化是人类进化的必然。八十年代,有一位新西兰的教授孔宪中在香港发表了针对汉字的“骂祖宗”系列文章,更引起了当时语言学界的共鸣。从此,我们看出这些学者们的心理。我曾经给这家刊物投稿,提出他们的错误所在,但根本无人理睬。既然如此,我只好到网上各个论坛推销我的观点。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走访了所有我能够联系得上的汉语语言学论坛。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即使有些反驳的意见也都是不堪一击的陈旧观点。从辩论的情况来看,我感觉,总的来讲,中国语言学界中绝大多数学者对于数学的认识还有欠缺。这也许和中国传统上将文、理两科划分得太清有关。不少有见地的观点都是由理工科的学者提出来的。几位语言学界的“泰斗”也曾经谈到这个问题。比如王力就曾经提到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学好数学。胡适在晚年也承认,他对数学所知甚少。而从赵元任对于声音的计算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错误。经过对于中国语言学界的了解后,我敢说,无论是哪个中外论坛,只要允许我发言,就没人能反驳我的“定理”。不过新的问题又来了,按照一位语言界的朋友的话说:“你的论文要是成立了,我们就都不要说话了。
”我自己也发现,这时已经不象我刚刚涉足语言学的时候了,网上的语言论坛越来越少,而英语论坛仅剩下Yahoo 的 Conlang还有人去。乔姆斯基也改行研究政治去了。斯坦福大学据说曾经为美国硅谷输送过大量的人才,在语言信息上也曾经小有名气,如今也一言不发,销声匿迹了。美国的右翼组织English Only再也不发表文章了。

从这些迹象中可以看出,以电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走到了尽头。因为它在与人类思维最终连接的问题上没有任何新的突破,它目前所能够做的仅仅是增加电脑储存和运行速度,没有在本质上有所突破。而另一方面,可以有突破的中国学术界又在不遗余力地跟着西方信息技术走向这个尽头。

我的结论之一就是用科学的尺度来衡量,各种语言是不平等的。比如在英语中就没有“撒娇”这个词,再比如,英语的uncle 一词可以译成十几个汉语单词,而汉语的“功夫”、“风水”等在汉语里是可以自己解释自己的,但是译成英语的 gongfu, fengshui 就必须记忆一些说明它们的解释。要想理解这一点,人们必须懂得这两种语言的结构才成。但是,美国在上个世纪最后的几十年中,大学录取的时候已经取消了外语考试。他们认为,英语已经含盖了所有人类文化的所有内容,再学一门外语是浪费时间。正是这个原因,目前美国的学者中懂得外语的人极少。这样,我的观点向他们请教实在有些问道于盲。也许在任何其他的学科中我们都应该从目前美国的学术中得到启发,唯独语言学不能。


朋友的忠告使我感到如果不能够留给别人余地,我的“定理”就不会为人类的进步起到作用,无论表述得多么简单,也很难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为此,我重新查阅了现代语言学的各个分支,看看是否真的学有止境?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从各方面查询的资料中,我发现,需要研究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许多前人的研究已经非常接近我的发现了。他们之中有的是因为没有深刻地理解汉字,有的是因为没有从数学的,或者整体的角度来考虑语言,都在最后临门一脚的时候失去控制。而我只不过是“无心插柳”而已。进一步的研究则使我意外地发现,就连几十万年前的语言进化和语言今后的走势,以及心理学、人类学、语言政策等问题都可以用我的定理解释。几年来积累的一些资料、心得和想法却忍不住希望和世界上所有语言学界的朋友分享。希望他们能够踩在我的肩膀上继续为信息科学作出贡献。我在二零零二年八月一日最终整理和出版了拙著From

信息时代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如何应对迅速膨胀的知识了。问题的关键并不是人们害怕知识增长得太快而是人们感到输入方法太慢。试想,如果所有的知识已经储存到了你的记忆中,只等随时取用,那么,无论人类智慧膨胀得多么快都不会有人把它看成是问题。所以,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更快地将这些知识输入到人类的记忆中去。
争辩,技术的发展是逐渐形成和增加细节的。因此,严格地说,所谓‘独特的发明’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发明’实际上是语言上的创新而非现实物的出现。”人类的新发明实际上是新词汇的发明。用几个旧有的词汇或者说旧有的观念联想,整合出一个新观念就是发明。由于近代发展的迅速,拥有最多发明的英语目前已经拥有超过一百万个单词了(根据ELL,美国每年的新专利就有近百万)。

另一方面,人类的输入速度依然和几千年以前没有什么两样。电脑虽然将我们查询和通讯的速度大大地加快了,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有生之年不能够掌握足够数量的单词或者负载这些新发明的符号,那么,人类的绝大部分知识或者发明创造还是与他风马牛不相及。只有从理论上根本解决目前这种输入方式才能够使任何一个个人在有生之年享受更多的信息。只有成倍地增加了每个人一生中能够享用的信息,才能够反过来推动电子技术的发展。

第1997页中认为:“一位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的单词量应该在50,000到250,000之间。”莎氏比亚时代,英语仅有30,000个单词,如果按照上述说法,丘吉尔和莎士比亚在现代社会都属于未受教育者。我认为莎士比亚之所以能够写出后人望尘莫及的作品,是由于他有可能反复咀嚼一组很少的单词从而做到游刃有余、超凡入圣,而后人已经没有这种条件了。

相比之下,中国人要掌握的汉字有多少呢?根据统计:有人从陈鹤琴(1928)的一篇九十万字的文章中发现全篇仅用了4719个不同的汉字。毛所有的著作仅含3136个汉字。孙中山“三民主义”用了2134个汉字。“骆驼祥子”用了2413个汉字。

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英词典》中可以部分地发现汉字和英语单词的关系,1988年第一版使用了4800个汉字而组成的英语单词及搭配则有十几万之多。换句话说几千个汉字就可以表达十万左右的英语术语。


最不喜欢听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的人乱讲汉语的坏话。什么“汉语不精确呀”,“汉语不容易造字呀”,“汉语不能细化呀”,“英文是先进文明的语言呀”,“汉字不能编程序呀”......。
  记得在本人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堂而皇之地写着:“走拼音化道路是汉语的必然趋势。”其中最主要的一条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而汉语不能。恰巧当时班里几位同学有手提式的“英雄”牌英文打字机,他们的打印的作业总是比别人手写的漂亮,心里着实地羡慕了一阵儿,同时想着英美国家的学生真幸福,作业都不用手写。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可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的键盘输入速度已远远超过英文,而且速度还在而不断快速提高。可英文输入呢?确似乎滞步不前了。

  现代所有学科领域,中国都有很好的学者,没听说哪位因汉语“不精确”而搞不好研究的。中国的火箭照样可以精确升空,中国的原子弹照样可以精确爆炸,中国的京九铁路照样可以精确开通......;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文献影响力而在世界范围越来越得到尊重。
  下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显示英文的笨拙:本人曾问系里的几个教授“长方体”如何用英文讲,可这几位母语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说不知道,接下来连问几位英文是母语的研究生,结果他们也不知道。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现在我要问读者:您知道么?反正不是Cube,Rectangular.....。后来,我倒是真的在字典里找到了该词,可现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僻。感叹,英文真是“笨人”的语言,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宇宙无穷,英文词汇无穷!词汇如“光幻觉”、“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高血压”、“肾结石”、“七边形”、“五面体”都只有专业人士才会。根本不可能象汉语那样触类旁通,不信?去亲自问问母语是英文的人好了。

  也许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中国人,也不能真正搞懂以上的概念,但至少字面上没有问题。但英文就不同了,基本概念如“长方体”等一般人是从字面上都过不去的,搞得只有专家才会讲!怪不得英文世界里专家那么多,而且都那么自信;是啊,连人家的基本术语如“酒精绵球”“血压计”都不会讲,信心又从何谈起呢?

  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对“无知”深感“无奈”!
3、英文是一维枯燥的密码信息,汉字是二维的形声一体的信息

  英文是一维的,是密码语言。写英文是编码,读英文是解码。细想想:如把英文的a、b、c、d、e换成1、2、3、4、5,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按上边的对应,如一开始就把cab写成312,用一样的读音,又有什么不可以?

  汉语就不同了,是二维的(纸面上欧氏空间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试问从一幅画上得到的信息快,还是从一行密码中得到的信息快?因汉字具有平面空间最大的的表现力,故汉字阅读起来极为方便,在一瞥之间就可捕捉其特点,映射其含义。但一维串装的密码型拼音文字是无论如何作不到这一点的。

  拼音文字牺牲了其表意能力,造成它的不直观性,仅是声音的符号,是文字的低级形式,一维的密码而已。二维的汉字 80%是形声字,形声字声旁表声,形旁表意,这种结合具有平面空间(纸张)所能赋予的最大表达能力,从信息的表达上无疑是优越的。汉字的二维性决定了其输入方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要远比“一维的”密码型拼音语言更激发人的创新开拓精神并客观地提供了人类施展智慧的空间。

  现代英美社会,有患“失读症”得病人,患者不能对英文进行读写,归根结底是英文的一维密码性造成的。汉语世界则几乎没有此玻目前西方流行的治疗“失读症”方法是向患者教授汉字,帮助其逐渐树立阅读的信心。


4、英文是发散、不稳定、随时变化的,汉字是收敛、稳定、千锤百炼的

  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字。就凭这2000个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里,没有 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个字别想把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 80000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者英文新词,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电影院(Cinema)等,可汉语则无须,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么,会“计算”的“机”么!用“电”投“影”的“院”子么。可英文就不能这么干,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 Fire- 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tional-Machine”,电影院“Hall-Where-To-See-Shade-Projected-By-Electicity” 等。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如果非得要组词来达到目的又不要增加长度,便只能靠缩写的伎俩了,例如取字头HWTSSPBE来表示上述的电影院一词组。

  汉语是收敛的,总是可以轻易地描述新生事物,而无须制造新词;汉语是稳定,所以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词:“大风起兮,云飞扬”。

  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发散突破 100万大关。太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学GRE的时候,注意到很多韦氏字典收录的词汇竟是本事纪初的新词,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说。这也不奇怪,毕竟英文400年前才统一了拼写。而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河南殷墟甲骨文,5000年前山东莒县陶器文。

  呼吁那些糟蹋汉语的人注意以下事实:

  (1) 联合国5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汉语;
  (2) 汉语的精确性已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事业所证实;
  (3) 计算机语音输入最有希望的是汉语;
  (4) 汉语是稳定的、收敛的;而英文是不稳定的、发散的;
  (5) 汉语是二维信息的、形像的、生动高效的,英文是一维信息的、密码型的、枯燥低效的。
  (6) 在英文世界里能读文学名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所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能作的。如阅读中用英文描述的澳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艰涩无比,一般英美人也只能囫囵吞枣而已,字面上根本过不去,能猜出是植物来已是善哉;可在中文世界里,又有谁会对仅有中学学历的人读完四大名著而感到惊奇?至少字面上没问题。
  (7) 当今虽是英语文明的蓬勃期。但在历史的长河中,So far,英文世界的文明史远比汉语世界的文明史短。妄自菲薄地乱讲英文是先进文明的语言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7、信息科技时代偏爱汉字

  不知您是否了解或等新学科领域?如果接触过,您便会理解人类的艺术、哲学、感觉看似不“精确”,但实为目前它们超越了当今人类的知识水平所能精确描述的范围。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它们逐渐会被人类以全新的知识结构所精确地把握,以上所举的新学科只是这一新知识结构序幕的小插曲。汉字集中体现了东方艺术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之所在。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它的智慧我们尚不能完全认识,但正在方兴未艾地被发掘。这种说法不是空洞的,也不是盲目的,毕竟15年前的人们没有意识到传统汉字出版业要被淘汰;10年前的人们没有料到汉字的输入会比英文快,而且会更快;5年前的人们没有想到传统的报业媒体会被逐渐淘汰,会与百年老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互联网上抢码字新闻。谁又敢横着心大胆地讲10年之后,20年之后汉字编程不可能或不如英文呢?是啊,天晓得后辈们的本领会有多大!还是对未来多一份信心的为好。汉字是灵活的,但需要灵活的人使用;汉字是聪明的,但有赖与聪明人的开发;汉字是充满智慧的,需要有智慧的人认识到她的价值。

  为汉语骄傲!更为坚信汉语时代即将到来的中国人的热情与信心而欢呼
  第一,中国的文化载体,是汉字。 这个载体没有变,中国固有文化没有断。文化的统一是最深刻的血脉相连。
  第二,中国确定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上古“大同”思想的伟大实践。中国的“颂”字从公,“贬”字从贝,可见唯有“天下为公”是最值得歌颂的,要贬斥的是贝字当头的“拜金主义”。汉字文明,是非明确。
  有人问,反腐败怎么解释。我说,反腐败不是反政府,而是反政府下面的烂肉。百姓的住宅称家室,大富之家、官府才称为“府”。府本应住着广天之下寸心为民的人。但是,如果不勤政廉政,整天陷于酒肉,变成行尸走肉,那府上就会出腐了。尸腐必败,肉腐必臭,所以腐败非反不可。从“腐”字看,历朝历代都有这个问题,因为它来自人的无智与习气。钢铁不常擦洗都会腐烂,“修身”不力者,怎能不腐败呢?汉字一个“腐”字早已包含了这些消息。
  所以,我们要看到,开发汉字宝藏,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当年秦始皇统一文字,是为了统一国家。中华文化是贯穿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延续中华民族的命脉。抓住汉字文化,抓住中华传统文化,就抓住了团结中华民族精神的纽带,抓住了有助于当代、有利于未来的宝贵财富。


中华文化宏大精深。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还有情有义,有血有肉

汉字的关系不是凌乱的、偶然的,它像拉丁文字一样,有着规律,是一种有逻辑的语言,而且其内在意义超出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想像(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汉字虽然是一种有美感的文字,但没有规律,需要死记硬背)。

  “举例说,儒字,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需要什么?一需食物,二需教育。营养食物从母乳起,教育从孺子起,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组成,与‘乳’同音。

“再说‘羞耻’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从羊),看起来丑(从丑);耻字,耳朵还没听到吗(从耳),还不止住你的行为吗(从止)?”

更形而上一点的,比如‘存在’二字,存:‘有’和‘子’的重合。有子即存,延续生命。存音通寸,指寸寸光阴,存字是指时间的,意味着一代又一代走在路程上,一代传一代以至无穷;在:是‘有’和‘土’字的重合,有土即在,这个字是指空间的,土即何处乡土的意思。在音通载,人和所有生命都共载在一艘诺亚方舟上向着不可知的目标前进,这里有高深的问题,我来自哪里,到哪里去?这就是存在这两个汉字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思。”

“它太完美了,比如‘道’字,首是头,走之是脚,既指人看得见的道路,又指‘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具有形而下和形而上的双重意思。”

“易不是封建迷信,易不是用来算命的,中华文化不主张算命,一个人行事应从仁义的角度看这事该不该做,而不是先算命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易最主要的思想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种对立统一的观点是易的大道,反映了中国人最根本的世界观。“按中国人的观点,任何东西都是对应的,有天就有地,有公就有私,比如公是由私组成的,八私为公(私字去掉禾仍为私),八个人就组成了一个公的团体。它早就告诉一个道理,只考虑公,不考虑私是不对的。公和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汉字都是一个象,这些星星点点的象,又被一个大网汇集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这个大网就是易的思想,按照对立统一,阴阳统领,汉字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表现了非常丰富的人心世理。“比如公又与颂联系在一起,‘页’是脑,是思考的意思,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无论如何也颂不起来的,一个为大多数人着想的人,在任何朝代都是大家歌颂的榜样。而颂字的对立面‘贬’字,从贝,贝字当头的拜金主义与公字当头的颂恰恰相反……汉字就是这样互相联系,阐明世理。”
“知识分子总是说文化,这个文字本身就有话说,弄不懂谈何文化?比如‘化’字从何而来,这是一个人和七的组合,七是什么,是人之七窍,七窍通了就是化,才能文而化之,进入化境。”
:“现在的科学的任何发现都没超过汉字的范畴……比如宇宙一词,宇指的是空间,宙指的是时间。宇,空字头,于字身。于,往往作为介词,定地点,定时间。如××人的著作写于××地方。这个于就是一种空间和时间的自由度,在宝盖的六合(上下、前后、左右)之内。宇音又通舆———小到房屋,大到地球的一种空间。又通羽,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循环飞翔的宇宙,在围绕着一个更大的宇宙飞翔,这完全符合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现。宙指时间,宝盖(空间)之下的‘由’字,一种生命的本体从田中升起,或从天降到田地。它是指生命和时间的由来。宙音通昼,时间一天又一天,永远流淌。在现代物理学发现以前的许多民族,总是从空间角度考虑宇宙,谁从时间无限的角度看宇宙了?只有汉字。”
禾为科首,生产第一。斗为北斗,系统全息。科音通课,细分课题。斗为量器,数学规律。这四句话说出了科字所表达的科学四原则……’

中国历代重农轻商,不懂贸易,现在美国人“时间就是金钱’的观点传进来,怎么看呢?”用一个“贸”字来说:“卯为时间,贝为金钱。贸音通冒,贸有风险。卯时是早上五到七点,挣钱之事赶早不赶晚,不能错过时机。时间就是金钱的思想,在贸字中早已包含。”

“比如蚂蚁的蚂字,整个蚂蚁家族就一个母亲,一个妈,她是女王,控制生育,蚂是由妈字而来的……蚁字好理解,是仁义的义,后来我看了欧美昆虫学家的书,说蚂蚁一般不发生战争,一旦发生没有一个后退的,战死为止。他们勤劳,守纪律,确实是仁义之师。”

“人的生命肯定跟宇宙有某种联系,你看‘天’字,二是上的意思,人上为天。人和天紧密相连,人命关天也是这个道理;是:日底下一个走字,走向光明,走向温暖,是人间共同的肯定的东西,是人们共同的追求;命字,从人,从口,从节(等于劫),中国古人认为,人生就是度过无数劫难的过程;仁字:通人,人以仁义为本,子曰仁者爱人……”

‘冤枉’的枉,一个王被绑在木桩上,而不是一个士兵,一个九五之尊,可想而知他心理遭受打击的程度。汉字总是从一情一事的最大极限表现人性的世界。

“众字特别有意思,是一滴血之下的三个人字‘众’(众),三个人代表不同的人种,但是又来自一个根,意思是所有人都来自一个血源,与现代基因学所阐述的完全相同。”


我一直都认为汉字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像我姐夫的父亲就会一招专门治骨头卡住喉咙,只在手掌上写个字,然后念几句就好了,念的东西我们都听得懂,你要问原理,他也不知道.


既然题主还没有开始写,我就先来说说关于写大纲的问题吧。

有些作者宣称,自己完全是提笔就写,从不做任何计划。我猜这种作者要么是上帝本人,要么是被上帝亲吻过的幸运儿。当然更可能的情况是,他写的东西烂得没人看,或者他干脆在自欺欺人。

没有图纸就盖摩天大楼的成功率有多大,没有计划就写出好文的概率就有多大。

(《哈利·波特》大纲表的一小部分)

提笔就写也许更有创造的感觉,但实际上却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不管历经多少份草稿的修订,终稿都很难达到优秀。

事实上即使是情节简单的短篇小说,也需要做些最基本的计划,即使这个计划只是在心里默默完成;对于情节复杂的长篇小说,不但要做计划,还要把计划落实在大纲上,这才是靠谱的方法。

对你的故事是否大局在握,是区分专业小说家和故事门外汉的试金石。大纲也许不能100%保证出好作品,但能保证出坏作品的几率为0。

况且对于编辑来说,如果你没有大纲,只交部分正文,那你让编辑怎么判断呢?开头五千字一般般,该退稿吗?也许中间部分写得好呢……编辑抛开手头一切工作,把中间的情节读完了,发现剧情老套人物也不出彩,怎么办呢?也许后面的高潮和结尾有惊喜……编辑咬着后槽牙终于读完了,发现竟然是靠巧合来强行ending,这个时候,编辑的内心一定是有点崩溃的。

如果有个大纲,编辑提前就会跟你商量,情节怎么走会有更好的效果,人物怎么设定会让读者更有代入感,怎么加料会让卖点更突出,怎么设悬念—惊奇、铺伏笔—解答会让读者欲罢不能,怎么解决场景转换与代入感的矛盾,怎么避开情节进展节奏失调的雷区……

即使编辑的意见不够精到,至少也会促使作者更了解自己酝酿中的故事世界,没准还会激发出更好的脑洞和写法,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作者交过来的文章的确不错,不错到简直堪比《哈利波特》,但编辑仍然会想要大纲,没准光看大纲编辑就high了~

那大纲到底该怎么写呢?

第一,先立意。即用一句话概括出故事的主题。比如《福尔摩斯》写的是福尔摩斯利用智慧和勇气战胜罪犯的故事。立意决定了故事的聚焦点,确定好立意之后,写作过程中就不会跑题了。

第二,背景设定。故事是发生在什么背景环境下的?在这个环境下有可能发生哪些事?作者要对这个背景足够熟悉,背景设定得越详尽故事就会显得越真实可信。

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就可以正式开始写大纲啦。

人设,即人物小传,包括人物的身份、职业、习惯、年龄、能力等表象属性,性格、欲望、隐秘等真相属性。

《哈利波特》电影剧组的工作人员曾经感慨,罗琳简直就是上帝,因为他们问任何关于《哈利波特》的问题——哪怕是书中没有明确写到的问题,罗琳都张口就来。

作者写人物简介的时候也许不需要像罗琳这样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但自己心里一定要有谱,人物一定要有合理性,主角配角龙套关系要捋清,如果被编辑或读者问住,就说明你想得还不够透彻。

可参考聂小杨《与尸同行》的人设(为了不剧透,照比作者给编辑的版本有删减):

男一陈铎:入殓师,无不良嗜好的五好青年,抓到杀害父母的真凶是他活着的动力,背负仇恨,接近真相的同时,却又让他发现更多的秘密,身边谁是帮他的人,谁是害他的人,陈铎发现无人可以信赖,只能依靠自己。
女一李小歆:法医,专业能力强,容貌佳,身材好,与楼下邻居陈铎渊源颇深,为了帮陈铎解开心结,几度陷入险境。
男二张挺:陈铎高中同学,内心自卑,追逐财富,暗恋多年的女孩意外死去,令他内心逐渐扭曲,在人性与兽欲间迷失自己。
女二王菲菲:陈铎高中班长,表面大大咧咧,实则满腹心事,复杂的重组家庭令她关闭内心,与阿游的交集让她逐渐原谅过去,接纳现在。
男三李志飞:李小歆父亲,警察,城府极深,为破案不择手段,间接造成陈铎父母被害,被愧疚折磨多年。

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设定,你得清晰到如同看动漫或电影时只看人物的剪影,就能猜到是谁的程度,否则写着写着就跑偏了。

聚焦主要人物和故事主线,用清晰的逻辑关系说清剧情。按剧情复杂程度字为宜。

故事线分主次,重点戏码、智慧设置、转折节点,绝大部分落在主要任务的剧情主线上,旁支人物也可以有惊人表现,但这表现的落点和作用也要体现在主要人物身上,忌喧宾夺主。作者绞尽脑汁的设计,都是用富于创意的方法操纵主要人物来阐述立意的。

千万不要不分主次、没有逻辑关系地简单罗列情节点,那样只会给编辑造成困扰,让编辑觉得你根本没想好自己的故事。任何情节都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写出《永不消逝的电波》和《重案六组》等经典作品的编剧余飞举了个栗子:

比如我们写男一号混入监狱营救女一号的戏,如果全写男一号在外面怎么准备,寻找监狱结构图之类的,怎么从下水道挖地洞钻进监狱,怎么躲开看守的目光,怎么男扮女装进入内部,女一号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监狱内承受痛苦……这个过程可能要准备整整一章都不一定能成功。

但这就有个重要问题没有解决:如果男一号一直在干这些,那女一号怎么表现?他们之间关系的变化怎么表现?你可以说男一号是为了女一号才干这些事情的,但再为了女一号,女一号不能露脸,不能表现她的情感和智慧、性感,不能与男一号发生戏剧关系,这个设计就是失败的。

同样是营救,如果我们省略掉男一在外面准备的戏,开篇第一场戏就是男一号假扮看守开门进了女一号所在的囚室,但囚室里面有身份不明的多名女囚,在男一要营救女一的关键时刻,另一名囚犯女黑社会因为想一起逃走被拒绝而拿牙刷柄磨的刀捅了男一,这导致男一受伤无法离开。

而不久后看守出现在走廊里封锁了出路。男一醒来之后不得不与女一睡在一床被子里躲避看守的目光,女一还得想办法买通同室的女黑社会到外面弄药来替男一治伤,因此不得不答应带女黑社会一起外逃,很可能还要应付其她饥渴茁壮的女囚对男一的性骚扰。

后面的设计,开篇就直接让男女一号全都露脸,都能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两人短兵相接,甚至进了被窝,给以后两人关系的发展埋下了极好的伏笔。

如果作者写着写着,出现了一些更好的新想法,觉得交给编辑的大纲和你的正文写作有出入,建议可以再写个分集剧情介绍,或者给你的章节取好足以概括一章内容的提示性小标题,这样可保证思路不乱,故事不至于跑偏。

· 如果你对故事写作迷茫,可关注“故事研习社”微信公众号,有更多写作干货分享~

· 如果你有好的故事,可以投稿至每天读点故事app,作者福利多多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对立统一的观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