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哲学王和正义公民是理想国教育目的吗

作为西方早期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对后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理想国》更是为西方学人推  (本文共4页)

柏拉图作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系统化教育理论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通过对“最好的城邦”蓝图的描绘,构想了一种抽象的道德原则,并通过理论将这种抽象的道德原则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他认为,真正的善、真理一般人是无法触及到的,只有哲学家能够接触到。如果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城邦是需要许许多多的善来构成,单靠辩论是不够的。如果要正确的判断生活中的善与恶,就须建立一个衡量的标准,而这种标准在现实的事物中是无法寻得的,只有通过思辨来产生。理想国蓝图的实现,仅靠思辨之力是无法完成的,由此引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明确指出,教育是一种可使灵魂转向的技艺。哲学教育就是心灵转向的重要方式,其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主要内容是“灵魂教育”,强调对护卫者的教育,重视知识和道德的教育。哲学教育是柏拉图实现其“理想国”的重要手段和政治目的自身,其指向是引导人的幸福生活,其要旨是规范人的合理行为。通过教育可以实现理想的城邦与理想的政治... 

《理想国》被公认为是柏拉图的所有对话著作中最重要一部,其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庞大远在其他作品之上。它集政治学、伦理学、本体论、认识论于一体,探讨了美德、教育、诗歌、哲学、政治乃至科学,可谓洋洋大观,美不胜收。柏拉图作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系统化教育理论的思想家,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启迪意义。本文以《理想国》的道德教育思想为研究视角,从柏拉图所处时代对道德教育的诉求入手,以正义与心灵为主线展开论述,深入柏拉图的作品中,揭示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的完整面貌,同时做出评价,并考察其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借鉴价值。文章的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是文章的基本理论部分,主要阐明《理想国》这一经典著作中道德教育思想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部为文章的第二章,对柏拉图的生平与时代、道德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学术渊源进行了系统考察。柏拉图生活在战乱频仍、道德衰落的年代,《理想国》中几乎囊括了他所希望的完美社会的所有... 

作为古希腊“三哲”之一,柏拉图的思想研究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法律学、文艺学等众多领域,并在这些学术领域做出了拓荒性的历史贡献。柏拉图的这些思想相互交织在一起并体现于其宏富的著作之中,这些著作的集大成就是柏拉图成熟时期的作品——《理想国》。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将教育看作国家的头等大事并将教育当作是实现国家政治目的的根本手段,构建出了极具国家主义色彩的教育思想体系。柏拉图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育思想体系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念论哲学观以及维护奴隶主贵族专制统治的国家主义社会政治观的理论基础之上。柏拉图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来源比较复杂,既离不开柏拉图一生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奴隶制由盛趋衰和剧烈的变革;也与他的阶级出身及其所受的教育和政治影响,特别是他亲身经历的政治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还受到当时斯巴达偏重于“公民受制于国家”和雅典注重于“培养完整的人”的两种不同教育实践经验的... 

柏拉图的理想城邦可以说是一个教育的理想城邦,教育就是为了指引城邦的人们,而城邦政府的存在也是为了教育。理想国中的初级教育促使灵魂和谐,高级教育促使灵魂向上,以及由真正的哲学家担任统治者来实现城邦的整体幸福。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哲学家?真正的哲学家如何培养?培养的哲学家是否愿意返回城邦?由此又构成了教育面临的困境。本文的主体框架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讨论初等教育阶段的部分,主要论述了建构正义城邦的过程中如何教育护卫者问题。柏拉图在批判希腊传统教育即诗的教育的基础上,刻画了应该用什么样的内容来教育儿童及公民,表达了他对神和诗的看法;主张通过音乐和体育教育来培养公民的道德品格,音乐教育注重心灵的陶冶,体育教育注重身体的锻炼,同时也有塑造心灵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论述高等教育的阶段,如何筛选和培养少数政治精英,其中涉及到数学教育和哲学教育。柏拉图认为数学知识不仅涉及真知识,也能提高人的心灵的纯净;而哲学教育的最后目的是培养出少数哲学家王,... 

公民教化是《理想国》与《乌托邦》中涉及的重要问题。“教化”这一核心概念包含了“教”与“化”两个方面(理想国的建构偏向于前者,乌托邦的形成有赖于后者),但以往学界并未对这两方面给予辨析。因而,立足于“教”、“化”差异性的分析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把握柏拉图与莫尔的政治哲学思想,更能深刻说明《理想国》所代表的王主政治注重构建上层的建筑而《乌托邦》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更多是对全体公民的关注。对公民教化差异性的具体展开,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就教化对象而言,《理想国》中的教化只针对国家精英,即哲学王和护卫者,这与其“各司其职”的正义原则相吻合。与《理想国》相反,《乌托邦》的教化针对全体公民,这与其“公有制"的治国理念相契合。就教化目的而言,《理想国》中教化的目的是为了筛选哲学王。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成为国家的王,或者统治者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利和聪明才智合二为一,才能形成正义和善的国家。因此,《理想国》的教化是柏拉图哲学的治国手段。《... 

柏拉图的<理想国>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从批判个别的,经验的,具体的正义入手,弓}申出国家正义概念.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秩序与和谐.而正义的城邦则可以通过教育,哲学王等途径来实现.柏拉图在探寻正义过程中体现的国家主义价值观,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