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石头科技长红的原因是什么?

扫地机器人出圈,头部企业石头科技营收净利双涨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石飞月 网编:产经中心

今年1-6月,国内消费市场持续高景气度,扫地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38.7%,均价同比增长35.8%。智能清洁硬件厂商石头科技半年报业绩显示,2021上半年,实现营收23.48亿元,净利润6.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19%、41.57%。除了得益于销量的增长,扫地机器人平均单价的提高也是一大因素。

一般来说,商品的售价大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走低,不论像汽车这样的大件还是电视、空调、手机等莫不如此,扫地机器人在问世20年后为何会越卖越贵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此扫地机器人不是彼扫地机器人。

从清洁类小家电到智能硬件

2001年,知名家电企业伊莱克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扫地机器人三叶虫(Trilobite)。随后,iRobot、科沃斯、海尔、美的等相继加入。不过,在最初的14年里,扫地机器人都只是与吸尘器、洗碗机一起作为清洁类小家电而存在,三者之中,扫地机器人的影响力和市场规模最小。

一直以来,家务清扫一直被认为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活儿,可是,当人们希望用机器解放双手时却遇到的巨大的障碍。你可能瞄上一眼,就知道一个房间是否需清扫,哪块污渍该用什么处理方案,哪些地方需要多清扫几次,让一个机器掌握完全掌握这些,很可能需要成千上万的科研人员长年累月的研究。

知乎上一位网友回忆过一款印象最深刻的扫地机器人,当时,他正在一个朋友家作客,主人家的金毛宠物狗不知道发了什么疯随地大小便,“然后我就亲眼见着那个某牌的399单功能扫地机器人从那坨异物上压了过去,均匀地涂抹在她才买了两个月的崭新地板上……”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惨剧,归根结底就在于该扫地机器人只具最简单最机械的清洁功能,却不知根据污物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今天这一幕已经不太可能发生,2020年,石头科技就开启了自身的先进技术探索之路,推出了石头扫地机器人T7 Pro,作为全球最早采用AI双目识别避障的产品,T7 Pro借助两颗摄像头与AI物体识别算法,很好地解决了室内地板“小物件”避障的技术难题。不要说宠物的排泄物,就是毛线、电线圈等,T7 Pro也可以轻松识别并在安全距离之外工作。

“扫地机器人已经告别过去可有可无的清洁类小家电或者说玩具身份,成为极具技术含量的智能硬件的一员,真正充当起人类家务清洁帮手的角色。”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表示。

根植技术基因布局自清洁新品

这一切仅仅发生在过去的五年间,确切地说,一群专业扫地机器人制造商、家电巨头用了14年没有攻克的难题由新势力在五年间完成了。

2014年7月,一个由清一色的微软、华为、英特尔、ARM、诺基亚等科技企业出身的技术专家组成的核心研发团队悄悄创立了石头科技,跨界进入扫地机器人领域。当年,国内扫地机器人销量刚刚突破百万关口,市场价值很有限。

但是,两年后的9月,石头科技推出旗下第一款产品“米家扫地机器人”刚亮相就以不一样的扫地机器人形象惊艳业内外所有人,次年3月,米家扫地机器人进军台湾,上市一个月售出1.5万台,同年618夺得京东、天猫双料第一后,双十一期间再次创造了1.99亿的销售额。

此后,石头科技发布了自有品牌,从S5、T6、T7到T7 Pro更是运用了大量传统扫地机器人制造商想都没想过的尖端技术。8月25日,石头科技一举推出了旗下首款自清洁类产品G10和智能双刷洗地机U10两大重磅新品,前者不仅延续了自研的避障算法、升降式声波拖地模组等优势技术,更配备了自清洁充电基座,该基座可以在每次扫拖结束后自动清洗干净拖布,是当前同类产品中功能最为全面的产品。后者则堪称集大成者,通过两套滚刷以及双侧延边双向助力的技术提升组合,在清洁能力,覆盖能力,推动体验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

石头科技在业界开创了多项第一,如在全球最早采用AI双识别避障技术,首创升降式声波震动擦地技术,率先运用了激光导航技术,并将无人机、自动驾驶、增强现实等场景专用的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SLAM算法)、AI双线结构光避障技术带进扫地机器人行业。

今天,石头科技已与业界领先的扫地机器人画上了等号,这跟其强大的技术基因密切相关。在跨界之前,该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就是人工智能、软件算法、电子工程、机械结构设计与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专家,进入扫地机器人市场之后,他们又一改全行业的重营销,轻研发陋习,成立第三年研发费用便直逼4000万元,第四年即突破亿元大关,今年第一季度,石头科技研发投入9583万元,更是首次超过科沃斯,今年上半年研发总支出直逼2亿大关(1.99亿元),同比增长89.77%,占营业收入比例8.47%。

专注研发做“中高端科技创新公司

高倾注研发换来市场的良好口碑,石头科技品牌热度在全球范围内仍在持续提升。

从2016年7月拿出第一个产品,至今石头科技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飙升至9%,市场排名跻身全球top3。根据亚马逊发布的扫地机器人畅销榜单,目前,石头科技在德国、荷兰等多个欧洲国家排名靠前。Google Trend的数据亦显示,该公司的品牌热度在全球范围内仍在持续提升,在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其影响力已超过全球龙头品牌iRobot。

石头科技董事长兼CEO昌敬对记者表示,“石头科技不是一家品牌营销式公司,我们的定位是做全球范围内的中高端智能硬件公司,更长远的是中高端科技创新公司。公司注重技术积累,目的就是要把技术搞透,不排除通过技术外溢进驻新的赛道。”

北京商报记者 石飞月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在业绩增速下滑、股价大幅下跌之际,“扫地茅”石头科技遭遇一众股东的集体减持,连董监高也毫不手软。利空消息叠加,中小投资者瑟瑟发抖。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机构不停地为敲边鼓,甚至给出了1500元的目标价。但有多少人敢据此上车呢? 

主营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688169.SH),投资者眼中的白马股、“扫地茅”,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交出的成绩单很难看。 

公司新近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营业总收入58.37亿元,同比增长28.84%;归母净利润14.02亿元,仅同比增长2.40%;扣非净利润更是首现负增长,同比下滑1.52%至11.89亿元。当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仍保持一定增幅,由此不难推定,业绩在第四季度出现了较大下滑。

虽然,石头科技盈利能力仍然强劲,但业绩增长几近停滞,无疑给了投资者一个迎头重击。 

要知道,在公司有公开业绩披露的2016年-2020年,营业收入从18.3亿元猛增至45.30亿元;归母净利润更是从-1124万元跃升至13.69亿元,几乎完美诠释了科创板企业高成长性的特点。

对于2021年的业绩表现,石头科技解释称,因受外部因素影响,全球运力紧张,集装箱滞港、船舶跳港、运输周期不畅的意外状况频现,对公司的收入增长造成了一定影响。 

另外,2021年下半年,公司加大了研发和销售费用的投入,影响了全年业绩表现。 

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来自残酷的市场竞争。 

中国扫地机器人的销售渠道9成来自线上,电商渠道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2020年,科沃斯以41%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小米、石头科技、云鲸等,分别以16%、11%、11%在第二阵营搏杀;线下渠道因科沃斯布局较早,市场占有率超过80%。 

刚刚过去的一年,科沃斯依旧一家独大,更强烈的竞争,在第二梯队中展开。 

从2020年起,石头科技突然加大了市场投入,当年销售费用猛增75.14%,达到6.20亿元,远超当年7.74%的营收增幅。 

去年,公司又宣布签下流量明星肖战作为代言人,当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就已超过5亿元。 

在石头科技发布业绩快报的当天,公司一众股东以及董监高就像约好了似的,集体预告减持,难免进一步引发中小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担忧。 

石头科技创始人、实际控制人昌敬,2006年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曾先后在傲游天下、微软、腾讯、百度等大厂任职,期间有过短暂的创业经历。 

“打工人”的日子并不好过。2011年和2012年,他在自己的微博上抱怨幼儿园上学难、上学贵,挤地铁差点被车门夹住。当时的他寂寂无名,没人关注。这些,是在他成功之后,才被人翻出来当做故事来讲。 

直到2014年,他拉了几个合伙人创立石头科技,在扫地机器人领域开始创业,人生从此开始发生质的转变。 

扫地机器人并不是昌敬的原创。早在2001年,瑞典家电巨头Electrolux就研制出了第一台扫地机器人Trilobite,因售价昂贵,且不够智能,无法全面市场化。 

在后来的很多年里,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都只是一个“成人玩具”。互联网上,关于它像一个智障的段子比比皆是。 

石头科技创立不久,就拿到了雷军的投资。因此,在昌敬的眼中,“雷总是一个很好的领路人”。 

雷军的投资不仅解决了石头科技的资金问题,也成为了小米生态链一员,产品销路不愁,公司可以潜心做研发。 

早期的石头科技只是小米的代工方。2016年9月,推出小米定制“米家智能扫地机器人”。2016年和2017年,为小米ODM的收入,占在公司总收入的9成左右。直到2017年和2018年,公司相继推出自有品牌石头和小瓦,对小米的依赖才逐步降低。去年上半年,双方关联交易的金额已降至2%。 

对此,外界理解为石头科技要去小米化,但在昌敬眼中,公司从创立之日起,就不想单纯做一家ODM企业。 

石头要离小米而去,雷军也要离开石头。

此番拟减持的股东包括天津金米、高榕以及启明等风险投资机构,雷军间接控制的天津金米持有公司6.87%股份,为第三大股东。 

早期个人投资者丁迪、核心员工持股平台石头时代以及董事、副总万云鹏、财务总监王璇、董事、董事会秘书孙佳,都加入到了减持大军。 

若按各股东的减持上限计,预计减持总金额超过46亿元。 

2020年2月21日,成立仅5年半的石头科技登陆科创板,271.12元/股,创下科创板新股发行价的最高纪录。 

上市不到一年,2021年12月16日,公司股价突破千元,成为沪深两市继贵州茅台之后的第二只千元股。

2021年2月22日,除控股股东昌敬外,其他IPO前股东所持股份相继解禁,此时公司股价仍处于高位。股东毫不犹豫减持,开启了抢钱模式。 

背后站着许达来、雷军的顺为一马当先,在3月16日-4月14日,以954.8元-1205.01元均价,减持套现5.94亿元。 

公司董监高吴震、毛国华、万云鹏、张志淳紧随其后,在当年3月9日-5月28日,以935元-1111元/股均价减持,分别套现4.22亿元、4.22亿元、1.84亿元和1.84亿元。 

公司员工持股平台石头时代亦未做任何迟疑,于3月1日-6月11日,以918元-1472.88元均价,抢到了一波高点,合计套现16.21亿元。 

天津金米、启明以及高榕等知名投资机构,在这一阶段都以千元左右均价,分别套现16.50亿元、8.26亿元和8.28亿元。 

在首轮减持结束后,各股东又紧锣密鼓开启第二轮减持。 

斑马消费初步计算,仅在前两轮减持期间,各股东就从二级市场套现合计近90亿元。 

2021年6月21日,石头科技股价曾攀升至1492.94元的高点,总市值直逼千亿。之后,股价震荡起伏,再难回到这一高位。 

今年以来,石头科技股价持续走低,2月25日收盘价为649.0元,总市值433.57亿元。 

上市之初,昌敬曾通过内部信表明心声:“我们要看淡上市,忘记股价。”如今,他真能做到心如止水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作者:范建,36氪经授权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石头是什么石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