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阳光只有灯光物体会是彩色的吗?

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的时间,所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实时的太阳图像,而是8分钟前的。

如果有一个巨大的天幕遮住太阳,则8分钟之后我们才会意识到太阳消失了,地球变黑暗了!而如果我们再次把遮挡太阳的天幕撤去,地球上的我们还有再过8分钟才能够看到太阳。之所以造成如此神奇的反知觉现象,就在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在太远了,足足有1.5亿公里,太阳光以30万千米每秒的速度运动,也得需要8分钟的时间。

而我们日常生活在看地球上的物体,因为距离很近,所以光运动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100米外有个灯泡,只要灯泡一开,立马你就可以看到光线。这是因为光跑100米需要的时间是3.33*10^-6秒,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是3亿米外有个巨型灯泡,从它打开到你看见光线就需要1秒钟的时间了。但是,当灯泡一直打开后,光线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并且射入我们的眼中,所以我们即便闭眼后再睁眼,也是立马就看见灯泡亮起来的,当然看到的还是1秒钟前灯泡发出的光线。

同样的条件也适合太阳,只不过这里灯泡换成了太阳,距离换成了1.5亿公里而已。所以,如果夜晚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时,其实我们看到的都是宇宙过去的样子。




没错光速每秒钟30万公里,太阳又距离地球大约1.5亿公里,太阳发出的光来到地球需要8分多钟的时间。为什么我们一睁开眼睛就能看见太阳呢?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你睁开眼睛看到的是8分钟以前的太阳。光在8分钟以前就来到了地球上,进入到你的眼睛里面了。

这是个有趣的现象。眼睛是一个可以感知光线的器官。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面,再通过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我们就看见事物了。

能够让我们眼睛看到东西最关键的就是光。虽然光的传播速度很快,但是还是需要时间的。因此不管是近处的事物还是远处的事物,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都是需要时间的。只是平时我们看到的事物光线传播到我们眼睛中的时间极为短暂,我们的大脑无法感知。因此感觉上看到的事物是现在的。其实严格的讲我们看到的都是过去。

我们看到太阳是8分钟前的太阳。如果太阳熄灭了,我们要等8分钟之后才能知道。我们看到的月亮是1秒钟前的样子。天狼星是8.6年前的样子,北极星是434年前的样子。而仙女座星云则是230万年的样子,而那时我们人类的祖先刚刚在非洲大草上原学会直立行走。仙女座星系发出的光在宇宙中穿行了230万年的时间,才来到地球上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中。

所以,要看到过去很简单,我们只要抬起头仰望星空就行了。大家说是这样吗?




在头条多次看到类似问题,感觉就是类似数学公理性质的东西,似乎没必要解释。今天又看到这个问题,看来有人真得很困惑,所以,试着回答一下。

打个比方吧!可能不太确切,能帮助大家理解问题就好。比如长途从起点站到终点站需要行驶两小时,你要到终点站接人。结果,你走到终点站时,长途也刚好到达。你还需要让驾驶员解释原因吗?

再比如,你到河边取水,河里的水来自上游的水库,水从上游水库流到取水点需要两小时。结果,你走到取水点就能取到水。很简单,水库两小时之前就在放水吗?取到的实际上就是两小时之前从水库流出的水。

不知道看明白没有?反观太阳,光速是30万千米每秒,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1.5亿千米,算一下,太阳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需要的时间是500秒,可见,我们看到的其实是500秒前的太阳。而太阳光每时每刻都在向地球传播,所以,什么时候看都可以看到太阳(当然是在白天)。




太阳离地球约1.5亿公里,阳光大约8分钟半才能到达地球,而我们一睁眼就看到太阳,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不是应该八分半之后才能看到吗?人眼睛反应速度超过光速?这些猜想当然都是不可能的。

从人眼睛的结构上来看:人的眼睛其实就是个光信号收集的系统,本身并不产生视觉,角膜、晶状体负责把外界微弱的漫反射光线聚集起来成为比较强的光束,在视网膜上进行信号转换,视网膜细胞中存在的色素细胞可以通过转移电子的方式实现光信号到电化学信号的转变,后续的视神经将电化学信号送入大脑的视觉中枢,视觉才最终产生。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视觉产生的条件是可见光存在的情况,没有光就没有视觉,我们睁开眼睛就能看到太阳,莫不如说是阳光一直存在,只不过是前浪拍死后浪,源源不断地投向地球。

从太阳的活动角度来看:太阳是太阳系谓一的恒星,在形成的过程中物质不断地碰撞聚集,大量的动能转换为热能,于是物质团内部的温度比较高,物质不断聚集而引力会增加,最终太阳内部的压力十分巨大,在热的催动下氢核的自由运动会持续地碰撞反应,于是恒星诞生了。因为太阳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一直持续着,因此太阳内部一直进行着较为剧烈的核聚变反应,其中部分能量就以可见光的形式存在,光子从太阳内部运动到表面需要3万年之久,一旦光子脱离了太阳则会以光速运行,大约8分钟半就到达地球。太阳内部的光是持续产生的,地球看到的太阳就是持续存在的。

所以答案比较明显,我们能一睁眼就看到太阳,是因为阳光持续不断地抵达地球,无论我们是否睁眼,外界的阳光始终是存在的,而睁开眼的时候,眼睛的聚光系统自然而然地收集阳光或者周围物体漫反射的光线,形成相应的视觉。在视觉范围内,物体的和人之间的距离相对光速很短很短,即便是夜晚一台突然打开的灯,灯光也会在非常短的时间传播到观察者的位置,观察者就能大约得出灯的亮度灯信息,此后若灯一直亮着,观察者随时把头扭到灯光的传播路径上,就随时都能看到灯的存在,不是眼睛反应速度超过光的传播速度,只是因为光一直在。

关于人眼睛观察物体速度的问题,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照镜子的时候转动眼睛,但自己却不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眼睛的转动。原因在于自己所站的位置和镜子的方位,使得镜子反射的光线的方位是一定的,直视镜子时有光传到眼睛中,当转动眼球的时候,角膜、晶状体搜集光线的范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眼睛搜集的光线就是从其余地方反射来的,在光传播的路径上,失之分毫差之千里,于是人就不能在镜子中观察到眼睛的转动。

这对于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人视觉的形成需要可见光,而可见光的需要有一定的强度才能引发较为强烈的视觉,也就是看得更清楚,白天由于阳光的持续照射,世间万物都较强的反射漫反射可见光,于是能形成相当清晰的视觉,而夜晚的时候光线很弱,漫反射也存在,但是却难以引发视觉,即便是能看到东西,也常难以分辨物体的颜色。从明亮到黑暗的场景中,人眼睛也需要更长时间的适应过程。视觉形成的过程和光传播的特点,使我们看到的太阳都是8分半之前的,不过这无所谓,太阳一直在就行了。




太阳远在1.5亿公里外,即便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走完这段距离也要八分多钟。而之所以我们一睁眼就能看见太阳,这是因为太阳光已经到达地球,人眼接收到这些光,就能看到太阳,只是看到的是八分多钟前的太阳。

几乎所有物体都会发出或者反射出各种波段的电磁波,其中有些波段的电磁波是肉眼可见的,它们被称为可见光。眼睛是一个光的接收器,而非发射器。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经过八分多钟后到达地球,人的眼睛只要睁开就会接收到这些光,然后光子经由晶状体汇集到视网膜上产生物像,接下来再由视神经把视觉信号传递到大脑中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因此,无论天体距离地球有多远,一旦它们发出的光到达地球,我们只要一睁眼就能看到。只是这些光已经在太空中传播了一段时间,所以我们在当下看到的是天体过去的样子。以太阳为例,我们当下看到的是太阳在八分多钟前发出的光,所以我们只能看到八分多钟前的太阳,而无法知晓太阳的现状。如果太阳突然消失了,我们不会马上知道,而要等到八分多钟之后才会知道。

另外,如果追溯太阳光子的由来,我们其实看到的是更为古老的太阳。光子从太阳核心的氢核聚变中产生,但它们并不会马上传播到70万公里外的太阳表面。由于太阳核心的密度很高,光子会持续与其中的各种亚原子粒子(主要是质子)发生碰撞,当它们到达太阳表面时,距离它们产生已经过去了几千年,甚至是十几万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很早之前的太阳。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的原理。

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回答:我们看到物体,和光源的距离无关,只和是否有光子进入我们的眼睛有关。

古代人们最初认为,眼睛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由于眼睛发出的光线,触碰到了物体。

就像眼睛中伸出了两只“光之手”,去“触摸”物体一样。

封神榜中一个叫杨任的,如下图:

如果是这个解释,那么我们要看到物体,就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个时间就是眼睛到物体的距离,除以,光从眼睛中发射的速度。

但是,这种解释早已被现代科学的认识抛弃了。

人能看到物体,真正的原因是,光子进入了眼睛。

所以,我们看到太阳,其实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

因为太阳距离地球1.5亿公里,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所以光子从太阳产生,到达地球需要8分钟。

我们一睁开眼,就有光子进入我们的眼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立刻看见太阳的原因。




因为世界宇宙的任何一种速度都不及眼睛快!





我们一睁眼看到的太阳并不是太阳现在的样子,而是太阳在8分钟之前的样子,这个道理其实很好理解,就好比两个人站在3400米间隔的两座山上互相喊话,我们都知道音速是340m/s,那么一个人喊话完毕后10秒钟另一个人才会收到,但这个人收到的已经是10秒钟前的那句话了,至于现在另一个人在说什么则还要等10秒钟才行。

时间=路程 速度,而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路程是1.5亿千米,太阳光到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路程除以速度就会发现太阳光需要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所以说我们看到的都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如果太阳在现在突然消失或者熄灭,那我们也要等8分钟才会知道。

太阳光每分每秒都在朝着地球飞来,我们人类的眼睛不过是一个接收装置而已,不管人类睁眼太阳光都是存在的,而人类睁开眼的一瞬眼的一瞬间就会收到8分钟前的太阳光,人类接收太阳光就好比电视接收卫星信号一样,卫星信号是一直存在的,但只有你打开电视的时候电视才会接受到卫星信号从而播放。

我们看到的太阳是8分钟前的太阳,看到的月亮是1秒多一点前的月亮,而两个人即使是面对面也是存在一个微小的时间差的,因为时间,速度,路程,这三个要素始终存在,所以我们永远也看不到“实况直播”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是30km/s

有趣的是引力的传播速度也刚好等于光速,也就是说如果太阳突然消失,那么8分钟后的人类除了会觉得天空突然暗下来,还会被太阳突然消失所带来的巨大惯性给甩出地球外面。




这问题也不知是谁问的?一点水平也没有,因为你睁眼看到的是太阳8分钟前发出的光,已经到你眼前了,光和你的瞳孔只有你眼皮的距离,当然一睁眼就看到太阳了。




光速每秒30万公里,太阳离地球约1.5亿公里,那为什么我们一睁眼就看见太阳呢?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太阳光到地球大概需要8分钟,我们之所以一睁眼就能看见太阳,是因为看到的太阳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而不是现在的太阳。实际上我们日常看到周围的任何东西都不是它的现在,而是它的过去。我们看到东西是因为它上面的光线反射到我们的眼睛,而光的传播都是需要时间的,只不过时间短的可以忽略不计,让我们错认为看到的就是它的现在。


这种延迟效应只有在宇宙大尺度上才非常明显。月球离我们38万公里,当我们看到月球的那一刻是它1秒多前的样子,火星地球平均距离5576万公里,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和地球之间的每次通信联系都要延迟5分钟左右。我们夜晚看到的星星绝大多数都是银河系的,
银河系直径大约有十万光年,我们太阳系位于猎户臂上,距银心约2.3万光年,因此我们看到的星星距离地球大多都在7.3万光年以内,而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是4.2光年。因此夜晚我们看到的满天星斗大多是4.2年到7.3万年前星星的样子,并不是它们现在的样子。
但我们看到满天星星时往往没有考虑这种因空间产生的时间延迟因素,把看到的样子当成是它们现在的样子。实际上它们每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同,只不过我们同时看到了它们,它们现在有的已经不是那个样子了,有的不在那个位置了,有的也许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我们看星空就是在穿越宇宙的过去,满天的星星就是宇宙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