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该用什么方法,SPSS软件做?

1.多因素方差分析中观测变量总的离差平方和不包括()

A.多个控制变量单独作用引起的离差平方和

B.多个控制变量交互作用引起的离差平方和

C.其它随机因素引起的离差平方和

D.观测变量的非自然因素引起的离差平方和

2. SPSS默认的字符型变量的对齐方式是()

3.下列函数分布中,单样本的K-S检验不能将一个变量的实际频数分布与

4. SPSS中创建数据文件时不能用来作为变量名的是()

5. 线性回归分析对回归方程的检验不包括()

B. 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C.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D. 回归系数的相关性检验

6. SPSS曲线估计中没有提供的曲线方程有()

7. 一个生产罐头食品的公司,某批500瓶罐头的中位数为498g,其含义是

B. 500 瓶罐头中,含量为498g的瓶数最多

C. 500 瓶罐头中含量最多的一瓶为498g

8. 下列统计量中不属于描述样本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9. SPSS是一个模块化的软件,其扩充模块不包括()

10. 在交叉列联表分析中,SPSS提供的相关系数的检验方法不包括()

11. 在系统聚类分析中,衡量样本数据与小类、小类与小类之间亲疏程度

(有问题的话我看到会积极解答的,另外完整版题库带大题可以付费咨询获取,如下途径→)

A1型选择题(请在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

1.身体质量指标BMI是(C)

A 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标准化率 E以上都不是

2.医学统计工作中,属于统计分析的是(D)

A设计 B搜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统计推断 E 数据录入

3.比较健康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异水平,应采用的指标(C)

A 方差 B总体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四分位数间距 E 中位数

4.一组原始数据的分布呈偏态分布,描述该资料分布特征的最佳指标应选用(C)

A均数和标准差 B均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C中位数和四份位数间距

D中位数和标准差 E均数和方差

5.在研究研究白癜风病人白斑部位和正常皮肤IL-6水平的配对t检验中,要求(C)

A 两组的样本方差相等

B数据呈双变量正态分布

6.利用SPSS软件做χ2检验前,首先要对数据进行(E)

7.要评价某一地区一名儿童和身高是否偏高,其统计学方法是(D)

A用均数来评价 B用中位数来评价 C用变异系数来评价 D用参考值范围来评价 E 用总体均数可信区间来评价

A 两样本均数不同 B 两样本均数差异很大 C 两总体均数无差异 D 两样本均数来自不同总体 E 尚不能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9.四格表的周边合计不变时,如果实际频数有变化,则理论频数(C)

A 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E 随该格子实际频数的变化而变化

10.关于计量资料标准差和标准误的描述错误的是:(D)

A 标准差反映个体观察值的变异大小

B 标准误反映样本均数的变异大小

C 随样本量增大,标准误趋向于无限小

D 标准差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

E 随样本量增大,标准差趋于稳定

11.关于检验水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E)

A 即显著性水准 B用α来表示 C 是预先规定的

D 一般取α=0.05或0.01 E α越大越容易得出无差别的结论

12.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某种疾病效果时,如治疗效果用治愈、显效、无效、死亡来表示,分析两种药物治疗效果有无差异宜用 (B)

D t’检验 E 方差分析

13.关于检验效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用1-β表示 B 检验效能高,二类错误概率高 C检验效能低,二类错误概率低 D 用1-α表示 E 以上都不正确

14. 最小二乘法是指 (D)

A 各点到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和最小

B 各点到 x 轴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各点到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D各点到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E 各点到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和最小

15.在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中,获得 P<0.05 时,结论是 (C)

A 证明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B 证明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

C 可认为各总体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

D 可认为各总体均数相等

E 可认为各样本均数不等或不全相等

16.欲比较某地年居民伤寒与结核病死亡率的变化速度,应当使用的统计图为(D)

17.欲了解2010年某地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病种构成情况,应当使用的统计图为(A)

18.欲了解2010年中国艾滋病患病率地区分布特征,应当使用的统计图为(E)

19.观察儿童智力与家庭收入的关系,宜选择的图形为(D)

20.欲比较年某地区不同性别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可用(C)

A. 直方图 B. 百分之条图 C. 复式直条图

21.根据某地6~12岁学生龋齿情况的调查资料,反映患者的年龄分布可用(A)

D. 半对数线图 E. 复式直条图

22.关于正态分布的曲线下面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E)

A. 仅仅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才为1

B. 在横轴上,从负无限大到1.64所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975

C. 在横轴上,从正无限大到-1.96所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95

D. 在横轴上,从正无限大到0所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5

23.在制订参考值范围时,增加样本含量,可以使得(C)

A. 参考值范围越来越窄 B. 参考值范围越来越宽 C. 参考值范围越来越稳定

D. 参考值范围不变 E. 以上都不对

24.统计中的集中趋势指标是反映资料的(D)

25.对于同一组资料,没有考虑到每个观察值变异的指标是(C)

26.变异系数越大,表示(A)

A. 相对变异程度越大 B. 平均数越大 C. 标准差越小 D. 样本含量越大 E. 标准差越大

27.关于标准差,说法错误的是(D)

A. 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B. 度量了一组数据偏离均数的大小

C. 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

D. 不会小于算术平均数

E. 其大小与样本有关

28.呈偏态分布的资料应选择哪个指标描述变异情况比较恰当(C)

A. 极差 B. 百分位数 C. 四分位数间距

29.标准正态分布的5%分位数为(B)

30.对于极差的描述,以下错误的是(D)

A.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B. 描述数据离散情况的指标之一

C. 样本量增加,极差可能增加

D. 极差充分利用了所有原始观察值的信息

E. 极差受异常值影响较大

31.对相关系数r进行显著性检验,当r>r0.05/2(v),则(B)

A. 两变量之间关系密切

B. 两变量之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C. 两变量之间关系不密切

D. 两变量之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

32.计算积矩相关系数要求(C)

A. Y 是正态变量,X 可以不满足正态的要求

B. X 是正态变量,Y 可以不满足正态的要求

C. 两变量都要求满足正态分布规律

D. 两变量只要是测量指标就行

E. Y 是定量指标,X 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据

34.由样本算得相关系数r,t 检验结果为P <0.01,说明(D)

A. 两变量之间有高度相关性

B. r来自高度相关的总体

C. r来自总体相关系数为0的总体

D. 来自总体相关系数不为0的总体

E. 来自总体相关系数大于0的总体

35.直线相关分析可用于研究( )的数量关系(B)

A. 儿童的性别与体重

B. 儿童的身高与体重

C. 儿童的性别与血型

D. 母亲的职业与儿童的智商

E. 母亲的职业与血型

36.在相关性研究中,相关系数的统计推断P值越小,则(C)

A. 两变量相关性越好

C. 认为总体具有线性相关的理由越充分

37.已知r=1,则一定有(C)

38.设ρ为总体相关系数,根据实际资料算得样本相关系数r后,需进行显著性检验,其无效假设应为(C)

39.积矩相关系数ρ=0时,以下表述最佳的是(E)

A. 两变量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B. 两变量间存在直线关系,不排除也存在某种曲线关系

C. 两变量间存在曲线关系

D. 两变量间的关系不能确定

E. 两变量间不存在直线关系,但不排除存在某种曲线关系

40.等比资料(或对数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指标为(C)

A. 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 百分位数 E. 变异系数

41.描述一组数值变量资料的分布特征时应(D)

A. 同时选用算术均数和标准差

B. 同时选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C. 同时选用几何均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D. 根据分布类型选用相应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指标

E. 只选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指标中的一个即可

42.测量体重、转氨酶等指标所得的资料是(B)

A. 计数资料 B. 计量资料 C. 等级资料

D. 半定量资料 E. 分类资料

43.常用的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不包括(D)

44.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C)

A. 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45.常用离散趋势指标不包括(D)

46.有关离散程度指标意义中,描述不正确的是(D)

A. 数值越大,说明个体差异越大

B. 数值越大,说明观察值的变异度越大

C. 数值越小,说明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好

D. 数值越小,说明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差

E. 应与平均数结合起来分析

47.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宜用(D)

D. 四分位数间距 E. 方差

48.对于偏态分布的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左偏态分布资料的均数小于众数

B. 右偏态分布的长尾在左边

C. 正偏态分布和负偏态分布的符号判断是指资料的众数与均数之差的符号

D. 左偏态分布又叫正偏态分布

E. 负偏态分布的长尾在右边

49.常用的离散程度指标包括(E)

A. 极差、几何均数、方差与标准差

B. 极差、算术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

C. 极差、中位数、变异系数与标准差

D. 全距、中位数、变异系数与标准差

E. 全距、变异系数、方差与标准差

50.描述变量数值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C)

B.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

C. 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D. 样本标准差与总体标准差

51.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指标是(E)

52.比较同一组儿童身高和体重两项指标的变异程度的大小,可选用的变异指标为(C)

D. 四分位数间距 E. 方差

53.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有(D)

A. 统计描述和统计学检验

B. 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C. 统计图表和统计报告

D. 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E. 统计描述和统计图表

54.统计资料的类型包括(E)

A. 频数分布资料和等级分布资料

B. 多项分类资料和二项分类资料

C. 正态分布资料和频数分布资料

D. 数值变量资料和等级分类资料

E. 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

55.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的关系是(C)

A. 计量资料兼有计数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一些性质

B. 计数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一些性质

C. 等级分组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一些性质

D. 计数资料有计量资料的一些性质

E. 等级分组资料又称半计数资料

58.P>0.05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说明(D)

A.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

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

C. 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

D. 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E. 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

59.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E)

A. 减少Ⅰ类错误 B. 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

C. 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

D. 提高检验界值 E. 增加样本含量

60.以率为观察单位的资料,一般认为样本率服从二项分布,当总体率较小(<30%)或较大(>70%)时,偏离正态较为明显,要使资料接近正态分布,并达到方差齐性的要求,可选择的变换是(C)

61.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的组间均方是(D)

A. 仅表示随机误差作用的指标

B. 仅表示处理因素作用大小的指标

C. 总变异标准差的平方

D. 表示处理因素和随机误差综合作用的指标

E. 表示全部变量值总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62.关于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错误的说法是(A)

A. 要求各样本来自同一总体

B. 要求各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

C. 各样本含量可以不同

D. 要求各总体方差相等

E. 查F界值表时的自由度分别为组间自由度和组内自由度

63.在下列有关方差分析与t 检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 方差分析与t 检验都是处理正态总体均值比较的

B. 方差分析与t 检验的应用前提条件有差别

C. 对配对样本比较时,方差分析与t 检验的检验效果等价

D. 在进行两组均值推断时,可以用t 检验代替方差分析

E. 多个组比较时,在同一检验水准下,用t 检验代替方差分析要扩大Ⅰ型错误

64.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E)

65.多个试验组与一个对照组均数差别的多重比较宜作(C)

66.对变量X和Y同时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简单回归分析,其结果有(C)

67.若对两个数值变量同时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r有统计学意义(P<0.05)(C)

B. b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

D. 不能确定b有无统计学意义

68.某人测得20人的身高和体重数据,求出了二者之间的直线相关系数,查相关系数临界值表时,其自由度应为(C)

69.对两个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45,P>0.05,说明两个变量之间(E)

A. 有相关关系 B. 有数量关系

C. 有因果关系 D. 有伴随关系

70.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D)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相同

71.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E)

A. 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C. 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

D. 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7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和Z检验的主要区别是(B)

A. t检验只能用于小样本资料

B. Z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

C. t检验要求数据方差相同

D. Z检验的检验效能更高

E. t检验能用于两大样本均数比较

73.对各样本的标准差与均数之比值较接近的数据,要达到缩小各样本方差之间的差别,达到方差齐性,可选择的变换是(D)

74.服从Poisson分布的数据或轻度偏态的数据要正态化,可选择的变换是(E)

75.统计软件中的t'检验对自由度的校正多用(C)

76.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E)

A. 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C. 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

D. 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77.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D)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相同

78.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P>0.05说明(D)

A.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

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

C. 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

D. 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E. 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

79.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E)

A. 减少Ⅰ类错误 B. 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

C. 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

D. 提高检验界值 E. 增加样本含量

80.在假设检验中,若样本含量不变,显著性水平从0.01提高到0.1,则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C)

D. 可能提高,也可能不变 E.以上均有可能

81.假设检验时,若增大样本含量,则犯两类错误的概率(B)

D. 一个增大一个减少

E. 样本含量和两类错误没关系

82.两样本均数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所对应的第Ⅱ类错误最小(E)

83.正态性检验中,按α=0.10水准,认为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此时若推断有错, 此错误的概率为(D)

84.假设检验中,显著性α水平表示(A)

A. H0为真,但拒绝H0的概率

B. H0不真,但接受H0的概率

C. H0为真,接受H0的概率

E. H0不真,但拒绝H0的概率

85.下列关于小概率事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小概率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

B. 小概率事件是指当一个事件的发生概率小于等于预先定义的很小的界值α(0<α<1)时, 可认为该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不可能发生

C. 基于“小概率事件”的原理可以对某一事件发生与否作出完全正确的判断

D. 推断总体时可以不考虑的事件

E. 小概率事件的水平是0.05

86.关于假设检验,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B)

A. 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 采用何种检验方法要根据资料类型和设计类型确定

C. 检验结果若P 值大于0.05,则拒绝H0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D. 用u 检验进行两总体均数的比较时,仅要求方差齐性

E. 假设检验的结论都是正确的

87.当两总体确有差异,按规定的检验水准α所能发现该差异的能力的是(D)

88.关于假设检验,以下不对的是(D)

A. 根据样本统计量作出的推断结论具有概率性,因此其结论有可能出现判断错误

B. 当根据样本作出的结论是拒绝H0时,只可能犯Ⅰ型错误,不可能犯Ⅱ型错误

C. 当根据样本作出的结论是不拒绝H0时,只可能犯Ⅱ型错误,不可能犯Ⅰ型错误

D. 当两总体确有差异时,按规定的检验水准所发现该差异的能力是β

E. 假设检验的检验效能与统计方法有关

89.设α 为Ⅰ型错误的概率,β为Ⅱ型错误的概率,当两总体均数确定且抽取的样本含量不变时,有(A)

A. α 增大,β减小

B. α 增大,β增大

C. α 减小,β减小

D. α 的改变不影响β的大小

E. α,β大小与样本含量无关

90.在两个样本均数的假设检验中,若要同时减小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则必须(A)

91.当第二类错误 β 由0.2变到0.3时,则第一类错误 α 是(B)

92.病案首页中患者血型指标属于(A)

A. 计数资料 B. 计量资料 C. 等级资料

D. 个体资料 E. 分类资料

93.测的一组正常人的胆固醇值和血磷值,要对二者同时进行统计分析,可选用那种方法?(C)

A. 配对设计计量资料的t检验

B. 卡方检验 C. 相关回归分析

D. 多元方差分析 E. 单因素方差分析

94.下列关于相对比的计算正确的叙述是(C)

A. 相对比公式中的甲乙指标一定要是绝对数

B. 甲乙指标一定要选用相对数

C. 公式中的甲乙指标是两个相关事件

D. 甲乙两指标必须性质相同,否则无法比较

E. 任意两个甲乙指标均可计算相对比

95.某医院日门诊记录各科疾病分类资料,可用于计算(A)

96.关于构成比指标,正确的描述是(B)

A. 构成比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的指标

B. 其表示事物内部各部分的比重大小

C. 以m/n 表示构成比,可得出m与n 的倍数关系或m 是n 的几分之几

D. 事物由A-D四部分构成,其中B的构成比数值最大,据此可得出结论B最容易发生

E. 各构成部分的总和为100%

97.欲比较两个地区冠心病的患病率,计算标准化率可以(B)

A. 消除两地各年龄组冠心病患病人数不同的影响

B. 消除两地各年龄组人口数不同的影响

C. 消除两地冠心病患病人口数不同的影响

D. 消除两地总人口数不同的影响

E. 消除两地抽样误差不同的影响

98.欲比较两个工厂同工种工人某职业病患病率的高低,需假设(B)

A. 两厂该工种工人数相同

B. 两厂工人工种构成相同

C. 两厂该工种工人患病人数相同

D. 两厂该工种工人年龄构成相同

E. 两厂该工种工人工龄构成相同

99.直接标准化法选择的标准是(B)

A. 各组标准人口构成比或各组标准化死亡率

B. 各组标准人口构成比或各组标准人口数

C. 各组标准人口数或各组标准死亡率

D. 各组标准预期死亡人口数

E. 各组标准人口构成比或各组标准死亡率

100.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的主要指标是(B)

101.某医院的资料,计算了各种疾病所占的比例,该指标为(B)

D. 标化发病率 E. 患病率

102.相对数主要包括(C)

A. 几何均数、率、构成比和相对比

B. 比例、绝对值、构成比和相对比

C. 率、构成比、相对比

D. 率、构成比、绝对值的倒数

E. 率、构成比、绝对值的比值

103.构成比用来反映(C)

A. 某现象发生的强度

B. 表示某现象发生的概率

C. 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的比重

D. 表示某一现象在时间顺序的排列

E. 说明A为B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

104.对构成比的描述正确的是(D)

A. 其合计可以大于100%也可以小于100%

E. 其动态变化可反映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改变

105.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治疗结果有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五类,该资料的类型是(C)

A. 计数资料 B. 计量资料 C. 等级资料

D. 个体资料 E. 分类资料

107.以下检验方法除( )外,其余均属非参数方法(A)

108.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为P<0.05,则统计结论是(D)

A. 多个总体均数全不相等

B. 多个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C. 这些样本所属总体都不相同

D. 这些样本并非来自相同总体

E. 样本来自同一总体

109.两样本秩和检验的无效假设是(B)

110.两小样本定量资料比较的假设检验,首先应考虑(D)

D. 资料是否满足检验的条件

111.均数95%可信区间主要用于(D)

A. 估计“正常人群”某指标95%观察值所在范围 B. 反映总体均数有95%的可能在某范围内

C. 反映某指标的可能取值范围

D. 反映某指标的观察值波动范围

E. 反映95%的样本均数在此范围内

112.以下关于参数估计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区间估计优于点估计

B. 样本含量越大,可信区间范围越大

C. 样本含量越小,参数估计越精确

D. 对于一个参数可以获得几个估计值

E. 标准差大小与可信区间范围无关

113.四格表的周边合计不变时,如果实际频数有变化,则理论频数(C)

E. 随α格子实际频数增减而增减

114.做5个样本率的x2检验,每组样本量均为50,其自由度为(D)

115.对四格表资料做x2检验时,如果将四格表的行与列对调,则对调前后的(D)

B. 非校正x2值不等

C. 确切概率检验的P值不等

D. 非校正x2值相等

E. 非校正x2值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116.有97份血液标本,将每份标本一分为二,分别用血凝试验法和ELISA法对轮状病毒进行诊断,诊断符合情况见下表,欲比较何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用哪种统计方法?(D)

A. 连续性校正χ2检验

B. 非连续性校正χ2检验

1、SPSS数据文件的扩展名是()。.sav

2、SPSS软件的三种运行管理方式:()、()和()。

完全窗口菜单运行管理方式程序运行管理方式混合运行管理方式

输出窗口的主要功能:()。显示和管理SPSS统计分析结果、报表和图形。3、统计学依据数据的度量尺度将数据划分为三大类,()、()和()。定距型数据定类型数据定序型数据

4、SPSS有两个基本窗口:()和()。数据编辑窗口和结果输出窗口。

5、SPSS数据的组织方式有两种:()和()。原始数据的组织方式和计数数据的组织方式

5、常见的基本描述统计量有三大类:()、()和()。

刻画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刻画离中趋势的统计量刻画分布形态的统计量

6、数据编辑窗口的主要功能:()、()和()。

定义SPSS数据的结构录入编辑管理待分析的数据。

7、填写下面的方差分析表ANOV A()

8、SPSS对不同类型的变量应采用不同的相关系数来度量,常用的相关系数主要有()、()和()。

9、利用样本相关系数r进行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分析,一般( ) 表示两变量有较强的线性关系; ( )表示两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较弱。

10、利用样本相关系数r进行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分析,r=( ) 表示两变量存在完全正相关;r=( ) 表示两变量存在完全负相关; r=()表示两变量不相关。r=1表示两变量存在完全正相关;r=-1表示两变量存在完全负相关;r=0表示两变量不相关

11、样本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在-1~+1之间

12、对回归方程的检验主要包括()、()、()和()。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残差分析13、层次聚类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和()。Q型聚类和R型聚类;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软件可以做数学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