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数学不太好,有没有数学大神帮忙算一下这个题?

网友的逻辑思维确实强大。或者说,袁隆平先生还是让你们吃得太饱了。

北大教师、超级数学学霸韦东奕手提矿泉水、馒头接受采访,瞬间成了红人。

奇葩的是,很多网友关注的不是他有多“神”,而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唉,闹了半天,北大数学大神外表这么普通啊,一点也不潇洒飘逸!想想我国早期的数学家,哪个不是风神潇洒!”

“长这么普通,口才也不咋地,大概不太好找女朋友吧。”

果然是,学神主动展示他“非神”的普通人一面,告诉大家自己也吃馒头以及超级稻大米,网友却不由自主、身不由己、情不能自已地开启了“八卦”之旅。

这位学神,着实了得。按照科学家的研究,所谓天才,大多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但面对他的履历,我有点动摇:

在普通中学生连全国奥赛都难望其项背的情况下,韦东奕一连斩获第49届和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斯冠军,囊括华罗庚久金奖,陈省身icon金奖,林家翘金奖,许宝騄金奖。

获奖之后,韦东奕获得了包括哈佛、麻省理工icon在内的诸多海外名校邀请,但是韦东奕都拒绝了。

2018年,阿里巴巴举办的数学比赛中,他再次得到最高金奖。只要韦东奕参加的大赛,他就能拿到金牌,他是数学届当之无愧的战神。

李雪琴也是北大毕业,在“非北大清华”学生眼中,妥妥一枚学霸。

“小时候啥都不会,就会学习,就会考第一。”

“每次过年都很纠结,不说考第一吧,七大姑八大姨不高兴;说又考了第一吧,表弟表妹们不高兴。”

“后来考上北大,解脱了,总算不用老考第一了。”

瞧见没,这就是学霸的纠结。

李雪琴这事儿,真还是假,没法断定,毕竟她是全宇宙第一段子手,但肯定是有生活基础的。

从幼儿园到高三,“大多数时候”考第一,对李雪琴来说,当毫无问题。否则,能进北大?

如果李雪琴算“普通学霸”,韦东奕则是“超级学神”,学术上,两人不可同日而语。

别的课程不敢说,单说数学,我想从小学到博士,韦东奕大概没考过第二名。

他属于可以封神的人物,外表却又十分普通,甚至比我们更普通:谁会拿着一瓶矿泉水和馒头接受采访?至少也要梳梳头发吧?

这种普通,似乎是一种隐喻:学神也好,学霸也好,不管是从外貌,还是从基因方面,其实与普通人并无太大区别。

换句话说,“天才”的说法,更多地体现了我们对他的膜拜——到这种高度,着实不易!

“天才”是怎样诞生的?

第一,有天赋、遗传的成分,比如他的父母都是教师,父亲还是大学数学教师。

注意,很多人会误以为,基因会直接遗传,父亲数学好,儿子数学一定也好。

这种因果很常见,但“归因”不能归到“直接遗传”上。

父母遗传的优秀基因,只是提供了各种可能性,而最终把它们“激活”的,是环境。

基因只是燃料,环境则是火苗。

第二,环境因素。韦东奕父亲是大学数学教师,可以很轻松地给孩子打造一种接触数学、熟悉数学的环境。

这种环境,甚至不需要刻意打造,只需要“熏染”

曾经有一位生物学家,自己无暇照顾孩子,妻子也很忙,于是每次自己在书房做研究的时候,也让女儿一块待在书房。

女儿在书房很安静,因为爸爸是生物学家,书架上全是各种各样的“图画书”(生物书)。

多数她看不懂,但色彩鲜艳,很生动。慢慢的,懂了不少。

兴趣起来了。这时候,甚至不需要父母的引导,她就成了一个小小的生物学家,后来拿了几个奖项。

数学不同于生物,但父亲只要用心,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启发他的数学思维,并不困难。

还是那句话:环境即人,人就是环境。

有这么好的老师,韦东奕即便成不了学神,考入名校也是绰绰有余的。

这个简单的采访画面,真的值得深思。它说明什么?说明韦东奕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几乎不把精力消耗在与数学无关的琐事上。

那他会把精力用在什么方面?显然,数学。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顾此则失彼。如果你在某件事上投入精力太多,其他方面的精力必然减少;如果你每天光穿什么衣服就消耗了大量精力,那你用来工作的精力就所剩无几。

精力,很大程度上是自控力。

而自控力跟肌肉一样,会消耗,会疲惫。你每一次做出选择,都消耗精力,消耗自控力。

比如,出门穿什么衣服、鞋子。这样的小小选项,我们一天要做几千次。

自控力消耗在这些琐事上,你会逐渐失控,越往后,越疲惫。所以早上出门,工作一天,回家之后,夫妻最容易吵架,因为每个人的“自控力肌肉”都疲惫不堪了。

扎克伯格的T恤为什么永远是灰色,而且一买就是一打?因为这让他早上不需要选择什么衣服——也没得选择,只能穿上,于是,他的“自控力消耗”就减少了一次。

午餐,简单;晚饭,简单;出行方式,简单;……越简单,精力储备越多,自控力越强大,你就可以把它们用在更需要的地方——比如工作,比如重大决策。

对韦东奕而言,也是如此。馒头、矿泉水不可能是他午餐的全部(说不定还有榨菜),但简单的饮食、简单的外表、简单的谈吐,让他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可以用在科研上。

不过,还是建议他的午餐丰富一点,身体要紧。

就刚才,我有1023个关注。(在俺们科学界,1024才是整数)

有个高考数学5.000000分的同学私信我:“我一直在等着你掉一个粉,我再关注你,就能当第1024个粉丝啦!”

我心想,对呀!还蛮有意义的厚!

  数学是很多高三生心中的痛,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得数学者得天下。高考数学该如何备考?搜集厦门大学大一新生的数学学习经验给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备考有帮助!

  作者长夏无冬自述:我是四川省2013届高考文科生,原本打算学艺术,高二的时候放弃学艺术,专注高考备考,高考总分629分,最后被厦门大学录取。

  有句话大家都很熟悉吧:数学伤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要有多大的仇恨才能觉得你初恋和数学可以相提并论啊。对于我来说,初恋都如此伤人,数学之后我还是孤家寡人吧。

  以上仅为说笑。认真的是,我觉得大学读数学专业的都是大神

  其实数学是个长线学科不假,这个长线也只是个相对概念,矫情地说,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它和人生相比是多么短线。

  下面举我的个人经历给你信心。

  高一上期,期末考前三天拿着两本练习册背概念看例题,于是以一百二十多分过了,只做了一个小时出头,因为剩下的都做不来了。

  高二上期,由于期末模拟不及格,痛定思过,做数学做了半个月,牵涉到解几什么的其实都挺麻烦的,最后期末考了135,高中三年的数学最高分。

  高二下期貌似也有一百二十多?总之高二下期有点认真了。

  所以不要问我时间来得及来不及,只要你肯学,肯下功夫,一切都来得及。因为我在高二整个时期都是被考试刺激的那几天就拿着笔去杀题,没有被刺激的时候就悠哉悠哉地过着自己准美术生的生活==这里就插句嘴,要读艺体的同学,高二努力学习才是真,要知道有无数专业大神都败给了文化成绩,不要让这种悲剧发生到你身上。

  对于数学,我的建议就是:绝不放过能得到的每一分,至于其他也不要强求(针对非尖子生)。

  送给大家的第一句话是:过尽千帆,但千万别误上贼船。

  过尽千帆的意思是各类题型都要有所见识。不要误上贼船的意思是是明确自己的目标与分量,专门为大神们设置的题就欣赏欣赏好了,我们要有不求甚解的精神。

  数学大家应该有分专题突破的意识吧。

  从自己不擅长但感觉相对简单的部分入手,比如说函数,再比如立体几何。

  我不管是灭五三还是刷龙门的时候都是先做的函数,原因很简单,我觉得函数分值很大,而且对其他很多都有一定影响,题目只要不综合应用也比较简单。说到底,函数难一些的也不过是数型结合思想的考察,当你习惯之后,自觉不自觉地都会去画图。

  立体几何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比较擅长这个,不过第二题长期都没有分,所以我决定要把立体几何做来全对,保证我的得分,于是我就去看立体几何了,大概是因为有图的原因,所以我看得也比较开心。

  这里说到立体几何就提醒大家一句,文科生的话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去折腾空间坐标,特别是四川文科生(因为我是四川的)。我只问你一句:既然他都拿来做文科题了,他自然是为绝大部分文科生考虑,那你觉得用文科思路能做否?空间坐标有时反而会把题目搞复杂,这个是数学老师的题型和某些大神们的经历,我是没有心思去学习和实验的。

  然后就是数列。四川文科数列在简单化,所以四川学生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保证全对应该问题不大,没有必要再去死磕往年和某些省份的数列压轴题题了。

  另外就是解几和导数,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我没怎么费心,背了背公式,常规基础题能做,当然高考题的答案还是有看,不求能做,只求眼熟。这个就牵涉到了接下来的怎样保证得分最大化。

  高三一切又是重新洗牌,特别是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

  我的得分情况:从90左右到110,从110到120,然后是保证120+(这以上都针对大型考试的试题,比如各地联考模考什么的,因为你们应该知道学校平时会用难度大于高考的卷子,尤其是某些学校比较热衷,不过好处就是题再难你也可以波澜不惊淡然处之。)

  接着我们以川卷算一算得分。

  选择题十道搞定了九道,填空题五道搞定了四道,现在就有六十五分了。

  然后概率会算吧,经过练习降低了难度的数列题能够做吧,立体几何只要经过专项练习能保证得分了吧,还有一个什么题呐==总之还有一道颇简单易操作的题。这是四十八分了。

  最后两道大题,第一小问只要你知道公式就能做的,这是七分了。

  加起来,恭喜你,已经有一百二十分了。但是因为有个别难题情况出现,那么保守估计一百一。

  这个我倒是敢说,绝对有一百一的基础题来保证你得分。

  大概是由于我的心态很好?总之刷五三什么的遇到不会的题就有些小开心,不然做题是为了什么。那么多分都没有得到,就是要去找到缺口然后补上。

  推荐五三的理由是答案相对规范(其实最推崇高考题,后面讲用法),你不懂的就去看答案留标记,看答案也看不懂的留下其他标记暂时放过,因为你看不懂答案基本上就是你目前的水平还达不到这道题的高度。

  我做五三的时候,因为嫌弃它又大又厚,所以是把它按照单元给撕下来的。然后就是比较薄的一沓纸,绝大部分都做了(没做的就是大部分导数和解几大题,它们的选择填空的也有去看答案),而数列--我那个时候傻乎乎地在高三第一个笔记本上抄了很多大题,明明都是难度值偏大的,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收到确切的数列题会降温的告知,然后就是混了个眼熟吧。

  其实我回想当初,觉得自己抄那么多大题真是弱爆了,虽然不能说没有用,但是用处真心不大,因为吃不透精神。于是,答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牵涉到补习问题。

  就如我所说,答案也有解决不了的地方,不止是这道题,还有里面的思想本质。

  大概是我的数学思维不够好,总之数学没有办法完成完全的自学,而因为种种实际原因,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去找了下一个年级的某数学老师,老师很认真负责(如果你自己的数学老师不适合你或者其它原因总之你不愿意找他补课,那么你可以请班主任老师帮助推荐适合的老师,前提是他不教数学哈)。

  我高二的时候也有请大学生家教补课,有两个人,一个是她补到最后主动帮忙请了另一个家教过来,后面那一个是我自己觉得实际效果不大了自己放弃了。

  客观来说,这两个家教的水平实际很有限,但是最开始因为自己基础太差也能够应付过去。其实基础太差的同学可以优先考虑大学生家教,一对一也很便宜(当然家境特别好的也不用在意这个,还是找老师吧),个人觉得不管什么时候一对一效果都好得多,毕竟基本是完全的对症下药。

  高三到了上学期一诊过后,觉得数学是应该招人补一补了,那个时候就是一百零几也勉强接近一百一了吧。于是就去找了数学老师。他给我们题,我们现做,他就在旁边指点思路,听起来也许很简单很无聊很没用,但是大概只有你经历过才知道价值所在。一是班主任能够推荐的老师多是有两下子,对出题精神把握得比较好。二是,你也许本来很朦胧的思维他帮你擦拭得很清晰,或者帮你建立起以前没有的。

  补课,补的就是自己无法解决的思维缺口。

  我在数学上花的时间其实不算是太多吧,毕竟总有一些题你看着就可以反应出步骤的,就不用动笔,看着不熟悉的就留心一下,某些第一时间看不懂的就动笔算。

  意思是你会做的题留一点感觉,没必要再费时间,而不会的题就认真算算。

  我想基础不好如我的人在慢慢积累之后不会的题大概也不会少,但是也不至于太多把你埋在里面吧,而且不是所有的题都需要我等凡人去刺杀的。

  我在这里送给大家第二句话:高三的刻苦没有必要把学习以外的生活绷紧。那样不是高三,而真成了仰望人间的地域了。先放在这里了,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下,以后会详讲。

  四月初之后,我入手了2010年到2012年的数学高考试卷。嗯,到这个时候基本120了。

  然后接下来基本是每天一套选择填空(周末貌似没能行)。还是那句话,会的题就放过它,不会的再算,仔细弄明白(最后一题不求以后能做但求开阔思路)。

  然后加上大题的分类训练。就是拿着一年的高考题,这段时间我只看上面的立几,然后过段时间我只看数列,按照这种方式专项再突破一下。

  同时隔一两天什么的还是做套完整的,保持手感。还是,看到有思路确定正确的打勾跳过。

  我其实很懒散==因为没能坚持每天,所以这些题其实到高考都没能解决完。

  还有就是,我从没有追求过130+,只是想着考过120+。所以最后的导数和解几我最后也没有去攻坚克难。结果因为今年川卷数学很简单,所以我刚刚好130,意思是做了的都对了。其实难点的话,我也应该会有120+(不过根本就没有如果,所以难免别人会吐槽)。

  嗯,然后这世界上有个听起来很悬乎的东西叫做考试技巧。

  所谓技巧其实就是把你会做的题都拿到满分。

  不是追求一百三+的大神,那就检查去吧。把简单题熟练之后,做完所有题就能有剩下的时间。我每次大概能够有半个小时到二十分钟。

  我每次最后两道题都只看了第一小问,前面的题本身就做得尽力细致了。

  然后剩下的时间你通通拿去检查吧,特别像我这种很粗心计算能力又差的孩子,全部通通算一遍吧。我高考的时候检查出了一道选择和大题的一个答案(应该是吧),然后就寻回这个分了。

  那么多的人,真正的大神有多少?攻坚克难的人绝对不算少,但是他们有一部分是后面还是做不对,有一部分是后面做对了却失手选择填空的,很少一部分他们都搞定了,但是我等凡人和大神何必去比较?

  说到底,这种技巧其实都是因我懒人想法而出,我不乐意去做那压轴题什么的,而且我因为失眠(从初中就开始)精神状态其实经常不是很好,所以平时候的学习时间是很有限的(基本集中在了课堂,晚自习利用也很低),所以我没有什么时间去纠缠压轴的那种难度题。所以,送给大家的第三句话就是:

  效率第一,得分效率尤其是。

  至于正误,请各位自己思考,自己判断。欢迎质疑,谢绝与我辩驳,因为我觉得它符合我实际。

  当然,高一高二就有好好学习觉悟并有所行动的学弟学妹,请去攻坚克难吧,并且高一高二数学基础打好了高三数学没有什么问题的。高三的同学,我也不建议你完全学习我,我是因为把自己的进程进行到自己认为的三部曲的第二部并为之心满意足,换句话说就是我进取心不够强。

  普通学子的数学三步走战略(以及格为基底):

  110:该阶段通识基础。

  120:能够做一定难度的题。选择填空只允许不会最后一题,最后两道大题允许不做第一小题以外的。

  130:选择填空能再有所突破,大题能再深入几步。

  (至于130+乃至140+,如果你还有弱科就先补弱吧,如果有志的就请刻苦端正地学习了。)

  说到资料书,我突然想起了。

  也许会有同学问我既然你学习时间那么少你怎么还能做那些自己的资料,

  第一,我数学老师是上课基本不讲课的,一旦讲课也是压轴题的难度我也不会听,而是默默看自己的。

  第二,我除非心情特别好否则不会做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因为我数学进度及做题难度是跟不上老师那个级别的(其实我们班跟不上的人并不少,但是大概放弃得如此果断的只有我一个)。

  第三,如果你有认真看,你会发现我做的资料五三相对比较认真,后面的凡是有思路确定那个自己会的都只是看看而已,而且思路有计算复杂的我也没有去算。

  数学篇就大概说到这里了,我把如此理性的一科反而说得如此凌乱,不知道有多少人看懂了我的意思,又有多少人会去思考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数学方面还有问题的欢迎提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年级孩子数学成绩差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