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苏拉强还是台风海葵强

“海葵”致黄山景区12级大风 气象人全天候坚守

  图为黄山旅游气象台预报人员全力做好防御台风的预报服务工作。胡正维摄影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胡正维报道 受今年11号台风“海葵”影响,安徽黄山景区出现超强降水,8月7日18时至9日11时,最大降水量达469毫米。气象预报人员全天候坚守岗位,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动态报告雨情雨势。

  受今年11号台风“海葵”影响,黄山风景区风力达12级,暴雨浓雾,索道停开,游客被疏导到安全地带。胡正维摄影

8月7日至9日,黄山市气象局共制作发布8期台风专报,每隔2小时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发布短信汇报雨情及天气趋势。8日20时开始通过移动、联通、电信向全市发布短信50万条,实现了台风预警信息免费全网发布。图为黄山市局负责人向分管市领导介绍台风运动方向、路径,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韩俊荣摄影

14级风中的气象观测员 

  海葵”来势汹汹,上海海洋气象台所属洋山港气象站已监测到最大阵风风速14级,为了顺利完成观测任务,观测员沈其艳和刘翔两人互相配合,图为他们正顶着大风用力打开百叶箱观测温度。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瑾报道

  海葵”来势汹汹,上海海洋气象台所属洋山港气象站已监测到最大阵风风速14级,为了顺利完成观测任务,观测员沈其艳和刘翔两人互相配合,图为他们正顶着大风用力打开百叶箱观测温度。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瑾报道  

发扬连续作战精神 江苏气象人全力以赴应对“海葵”

  苏州市气象局正在密切关注“海葵”最新动向。季嬿摄影

  中国气象报记者曹颖报道  近日,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继台风“苏拉”“达维”之后再次影响江苏。受“海葵”外围影响,8月7日8时至8月8日8时,江苏沿江苏南的东南部地区出现大雨,8月8日早晨,东南部地区出现7至10级东北大风。预计,8月8日至10日,江苏淮河以南地区将有大风和连续强降水,其中沿江苏南地区有大暴雨。江苏气象人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全力以赴防御应对“海葵”。

  8月7日下午,江苏省气象局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发布台风最新动态。

  江苏省气象台正在制作“海葵”决策气象服务材料。

  江苏省气象影视中心正在制作“海葵”电视专题片。

  (责任编辑:李文勤)

  宁波气象服务中心追风小组日夜坚守 奋战风雨

  8日凌晨,“海葵”登陆前20分钟,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派出的追风小组在北仑城区现场报道。由于风太大,工作人员用一根绳子系在女记者的腰间,防止其被风“刮走”。但由于风雨实在太大了,女记者在播报中途不得不蹲下来。顾叶挺 袁伟民 摄影报道

  中国气象报记者祝旗报道  8月8日3时20分,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挟风带雨,来势汹汹,在宁波市象山县鹤浦镇登陆。受“海葵”正面袭击影响,截至8日8时止,宁波市有10个乡镇累积雨量超过400毫米,最大雨量出现在宁海胡陈,为452毫米;有26个乡镇超过300毫米,71个乡镇超过200毫米,143个乡镇超过100毫米。 面对强大的“海葵”,宁波气象人日夜坚守,奋战在风雨中。

  7日14时,宁波市区台风影响加强。图为追风小组在宁波市区三江口进行现场报道。顾叶挺 袁伟民 摄影报道

  7日20时,追风小组在宁波市区拍摄台风来临前的风雨影响情况。顾叶挺 袁伟民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苏玉君)

    浙江大陈岛气象观测员顶16级狂风观测

  浙江大陈岛观测员冒险记录观测气象数据

  大陈站的防雷铁塔被吹倒

  8月7日,强台风“海葵”经过长途奔袭,正式逼近浙江大陈,大陈岛的风速逐步攀升:21米/秒,33米/秒,41米/秒,终于在下午17时37分一举突破50米/秒,极大风速达到了53米/秒。在得知“海葵”将要正面袭击台州后,处在抗台一线的大陈站就在为抗击台风做准备,各项仪器都逐一进行了检查,但是台风来后,在大自然强大的破坏力面前,大陈站的各项设施还是受到了重大破坏:EN风仪风杯被吹飞,防雷铁塔也不能幸免,双双倒塌,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更是飞到了几十米开外。到了晚上,市电也断了,尽管如此,气象观测工作不能断,实时数据的上传不能断!大陈站全体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在台风来临的危难时刻,体现了不屈不挠,风雨无阻的气象人精神。作者杨方景

气象部门密切监视“海葵”动向

  中国气象网讯 “苏拉”“达维”刚刚过去,余威尚存,“海葵”又以强台风之势再次逼近我国东部沿海。中央气象台8月7日18时发布台风最高级别红色预警,中国气象局于7日18时将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提升为Ⅰ级。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以及浙江、上海、江苏等单位的气象工作者24小时值守岗位,密切监视台风动向。

  7日15时40分左右,中央气象台台长端义宏与预报人员仔细查看“海葵”最新情况。张永摄影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在紧张工作。张永摄影

  强大的“海葵”让每个预报员都绷紧了神经。张永摄影

  中央气象台正在职守的预报员。庄白羽摄影

  8月7日下午中央气象台工作场景。张永摄影

  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员在讨论“海葵”的走向。庄白羽摄影

  8月7日下午,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员在讨论“海葵”的走向。张永摄影

  作为监测台风的主要单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全天候密切监视“海葵”的一举一动,目前中国气象局有3颗气象卫星监测台风,其中风云二号F星实行6分钟一次的加密观测,为预报台风奠定了基础。这是8月7日该中心值班同志在紧张工作中。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卫星天气应用平台(SWAP)是捕捉台风动向的一大利器。张永摄影

  作为应急的核心机构,中国气象局应急办每天两次收到上海浙江江苏等省的信息报告,同时通过气象局的应急平台,及时将指令短信发送给所有应急人员,并随时将海葵动态报送国务院和相关部门。这是8月7日值班同志在记录信息。张静摄影

    (责任编辑:苏玉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仅活了6小时的台风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