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工程师》这个东西是怎么造,那么优秀为何不公开,为什么没老外教我?

在2019年的年初,正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样,人类第一次成功的月球背面着陆由中国研制的嫦娥4号探测器实现了。

那么,人类到现在,已经掌握了:飞掠月球、环绕月球飞行、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载人登月、月球表面采样并返回这5项关键技术

小火箭想,或许已经到了谈论建设月球永久基地的时候了!

本报告是小火箭多年来对月球探测和在月球建设永久基地的计算和分析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的人类太空探索事业的前瞻,作为2019年的首篇公开报告,应该是合适的。

本报告准备和大家一同探讨如下八个论题:

1. 建设月球基地的历史渊源和哲学基础;

2. 月球上有没有水?

3. 奔月轨道的方案与优选;

4. 月球上的交通工具;

5. 早些年的月球基地计划留下的财富;

6. 月球基地的建设方案;

7. 有关能源问题的附加考虑;

8. 小火箭给出的月球基地选址建议。

公元1895年,已经38岁的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游历巴黎。

这座铁塔是在1889年3月份建成的,在当年5月15日正式开放。

当时,这座铁塔的设计师埃菲尔亲自把一面国旗升到了铁塔高达300米的顶端。

1889年建成之时,正值法国大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而这座铁塔则同时担当起了当年的世界博览会的入口。

当时的人类,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对工程师精神和探索精神充满了敬畏和向往。

铁塔建成后6年,38岁的俄国中学教师齐奥尔科夫斯基,游历到巴黎,被这座由1.2万个金属部件,耗费7000吨钢铁和仅仅2年时间就建成的镂空铁塔所折服。

他抚摸着按人类骨骼仿生结构设计的无螺纹铆钉,发出了赞叹。这座由259万颗铆钉铆接起来的金属结构,耸入云天。

这座塔,原名 300米塔,后来以其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命名,展示了人类用技术和不懈的追求来战胜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智慧和勇气。

回到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用8年的时间,将他这些年来的技术构想编撰成册,是为:《利用反作用力进行宇宙探索》

他是第一个计算出第一宇宙速度的人类,第一个提出多级运载火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人。

他直言不讳:借助技术,可以将埃菲尔铁塔进一步向高处延伸,直到外太空。

小火箭知道,在齐奥尔科夫斯基那个年代,埃菲尔铁塔是世界最高的建筑。而他要做的,不是要造更高的塔,而是要获取更加接近天空,甚至冲破大气层向宇宙深处和更深处迈进的技术!

于是,两段话留了下来: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中。”

“人类,在生理上,还很娇弱,但已经改造了地球陆地的情况。多年以后他们可以改变地球的陆地、海洋和大气。他们可以像改善地球气候一样改善太阳系其他地方的气候。他们会穿越我们的星系,他们会到达其他星系那里寻找新的能源来代替我们这颗正在逐渐老去的太阳。”

第一段话,被诸多人所引用。而这较少为人知的第二段话,则是齐奥尔科夫斯基老爷子开启月球永久基地设想的一个起点。

就在齐奥尔科夫斯基老爷子在火箭技术领域为人类开山的同时,在哲学领域,尼古拉·费奥多罗夫老爷子则以后人称作 超人类主义 的哲学思想为太空探索和月球殖民提出了哲学基础。

费奥多罗夫老爷子的思想,卷帙浩繁。不过好在小火箭联合会在2008年的首次哲学讨论沙龙里谈的主题就是他,所以10多年后重新提起,倒是也不觉得陌生。

作为小火箭特别关注的哲学家,其思想我从自己的角度总结成两点:

第一,人类如果要战胜死亡,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努力。内部方面,人类的心理和生理应该能够支持无限的自我更新;外部方面,人类需要战胜外部环境的不可预测性。

费奥多罗夫老爷子给出了五种能力:治愈各种疾病和抗击各种病毒的能力,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控制地球气候的能力,利用太阳能量的能力,探索太空并且在外太空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第二,人类需要调和技术发展与自身弱点之间的关系。

这个在小火箭定律中已经给出了探讨,本文不再赘述。小火箭联合会的纲领受费奥多罗夫老爷子哲学的影响,给出:人类的技术发展,终究应该以提升人类整体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目的。

同样受费奥多罗夫思想的影响,齐奥尔科夫斯基老爷子开始执着于星际探索的技术,开始为建设月球基地给出一些设想。

于是,奔月轨道的调姿变轨、深空探测火箭的多次启动、长期有人值守的空间站、可以自己制造氧气和食物的月球表面密闭生态舱的概念开始出现。

后来,这些设想,有些居然已成真,有的则需要咱们在有生之年继续为之努力奋斗。

在和小火箭一起回顾了建设月球基地的历史渊源和哲学基础之后,咱们开始逐步解决技术细节的事情。

像我们这样的碳基生物,严重依赖这三个条件:水、能源和有机物。

有机物,说白了就是不可辜负的美食,咱们可以从地球上带过去。或者想办法在月球上种植。人类,尤其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的文明,可以说是天生自带种粮食和种菜属性,这个也比较好解决。

那么,棘手的事情,有两件:

  • 在月球上获取持续的能源供应。

上图这张在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的登月宇航员在距离地球2.9万公里的时候回头拍摄的地球照片,展示了地球上大量存在的水:海洋、冰盖和云层。

地球表面的71%被水所覆盖。地球上96.5%的水是海洋中的咸水,而南极那个硕大的冰盖则储存了地球61.1%的淡水。

那云层中的水,则让地球在太空中看起来更亮更魅惑。

小火箭觉得,月球怎么说也得有水的啊!千百年来,那么多晚上睡不着的文人墨客,举杯邀明月。估计月球喝了不少啊!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流学术界认为月球表面是不存在水的。

虽然月球表面有那么多和水有关的名字:宁静海、风暴洋等等,但是,光解,这个现象让月球表面通常来说不会存在水。

所谓光解,就是在阳光的作用下,暴露在高强度阳光辐射中的物质被分解的现象。

整个月球的大气总质量不足10吨,几乎是可以忽略掉的。因此月球的向阳面暴露在非常强烈的太阳辐射下。而光解后产生的气体,月球又没有足够的引力把它们留住,在太阳风的猛烈吹拂下,月球大气只得消散在浩瀚的宇宙空间中。

不过,人类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在月球寻找水源的努力。

1976年8月22日,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从月球执行无人探测器月壤采样返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苏联第3次执行月球采样返回试验任务,同时也是苏联庞大的月球探测器系列的最后一次飞行。它采回了170.10克的月壤。经分析,这些月壤中含有水,含量为0.1%。

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样的科研成果被埋没了。几乎所有人都陷入了第3次采样成功返回的欣喜和狂热中,对这样重大的科学发现反而少有人过问。

美国握有大量月壤样本,但是美国方面对于这样的探测结果也没有进行印证,也就不了了之。

2008年10月22日协调世界时00点52分,印度的一枚PSLV固体运载火箭携带印度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升空。

虽然该探测器因为热屏蔽系统的可靠性问题,逐渐开始出现故障症候,并在2009年8月28日突然失联,但是在312天的任务期间,她发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为了进一步确定月球上是否真的有水,当时正在实施环绕月球探测的美国月球坑遥感卫星接到了一个神圣而又悲壮的指令:

公元2009年10月9日协调世界时01点50分,月球坑遥感卫星与半人马座上面级分离。

随后,半人马座面向月球实施了最后一次调姿操作,然后,上面级关闭了近月高度探测仪和轨道自动修正系统,变轨发动机满推力工作。

2.305吨重的半人马座上面级开始正对着月球加速,很快就达到了9000公里/小时的速度。

一阵剧烈的爆炸,半人马座上面级与月球融为一体。在这一瞬间,350吨月球土壤和岩石被撞击和爆炸的巨大能量掀起,在月面留下了一个直径20米,深4米的撞击坑。

然后,月球坑遥感卫星打开所有传感器,修正轨道和姿态后,从半人马座上面级掀起的爆炸产物中高速穿过。她成功地获取了一个关键性数据:光谱分析表明,撞击出来的岩石风化层中,含水量为1%。

随后,目睹了半人马座上面级撞击月球全过程的月球坑遥感卫星进行了最后一次调姿,也全力向月球撞去。

向月球加速过程中,她发回最后的信息:预计前一次撞击产生的冰晶质量为100公斤。

最终,月球坑遥感卫星也撞到了月球表面,掀起了150吨的月壤,留下了一个直径14米,深2米的撞击坑。

月球坑遥感卫星,这颗用于观测月球坑的探测器,最终自己制造出了月球坑。

蓝色区域的粉丝圆点标记出了半人马座上面级的撞击位置;淡蓝色圆点处则是月球坑遥感卫星的撞击位置。

通过长期的仿真计算和对月观测,在月球表面,至少存在1.4万平方公里的永久阴影区。这些地方处于盆地底部或者巨大的陨石坑的内部,终年不见阳光。那些由陨石或者其他撞击物带来的水,在这些地方就以冰晶的形式长期存在了。

可以说,上图就是人类目前掌握的月球水资源地图了。我们如果要建设月球基地,应当充分考虑到临近水源这个因素。因此,上图是月球基地选址的重要依据。

有关阿波罗式的奔月轨道,非专业的和专业的人对此已经有过太多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仅补充一种鲜为人知的奔月轨道:弹道式飞掠月球轨道

在2017年的一份小火箭报告中,小火箭讲述了休斯公司为了拯救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而进行的两次弹道式飞掠月球的壮举。

那时,小火箭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也按照2017年的地月位置关系,复现了这样的轨道:

更多有关奔月轨道的设计和分析,小火箭一定给出一个系列。

本文重点探讨月球基地的建设,因此默认大家都已掌握了奔月轨道的设计和实施技术。

自从公元1968年,阿波罗8号载人绕月飞船第一次让人类亲临月球背面上空,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以来,对于月球的探测和分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按目前的分析,月球上至少存在100万吨的氦-3。

因此,未来的月球基地,不可避免地要包含提取和精炼氦-3的工厂。

按几十年来不懈分析的结果,月球的氦-3主要分布在月球赤道附近。

而咱们之前分析了,月球的水源主要存在于南北两极的环形山或者盆地底部的永久阴影区中。

那么问题来了:氦-3工业园区建设在月球赤道附近,水源地则在月球极地,距离太远了。因此,一定是需要交通工具的。

苏联的月球车和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已经证明了无人驾驶载具在月球表面活动的可行性。

注意这种苏联原创的月球车的车轮结构,既轻又结实的辐条式结构,网面的车轮表面,既能有较好的抓地力和爬坡能力,又能够让月尘和沙土漏过,减轻运转负担。

而有人驾驶的月球车也同样有过先例,可以在今后的月球基地上继续使用。

这是人类第一辆登上月球的车辆:阿波罗15号月球车。

该车质量210公斤,长3.1米,高1.14米,轮距2.3米,乘员2人。

月球车的最大设计时速为13公里/小时。

阿波罗月球车的最大月面续航距离大于35.9公里。

该车由波音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通力合作打造而成。作为主承包商的波音,负责总体设计和导航制导控制系统的研发;通用汽车公司则负责研制月球专用车轮和悬挂系统。

阿波罗月球车为四轮四驱电传操纵车。每个车轮由一台0.25马力的电机单独驱动。

车轮直径为81.1厘米,宽23.2厘米。轮胎由直径为0.84毫米的镀锌钢丝编制铰接而成。考虑到月面松软的月壤条件,该轮胎没有子午线,而是镂空后,在表面用钛合金人字形结构来增加抓地能力。

轮胎内衬一个直径65厘米的高强度框架,以便在车辆意外冲下陡坡的时候保护轮毂。

阿波罗月球车有着储能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基本的要素,能够以200公斤的质量载重超过自身重量3倍的载荷,符合月球车的基本要求,为今后的月面交通工具提供了学习典范。

考虑到当时的续航指标是在当时的电机水平和两块36伏121安时的银锌电池组的支撑下实现的。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类似的结构换用大功率锂电池或者铁电池,用现代电机技术,实现续航能力的翻倍还是较为容易的。

另外,阿波罗月球车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在地球上训练的体系。这也是未来月球基地货运或者客运司机需要再走一遍的流程。

说起过往的月球车,那么早些年的月球探索和设想还留下了哪些技术财富呢?

小火箭手里刚好有大量由各位好友提供的当年的建设月球基地的一些绝密计划的手稿、文档甚至是图纸。

现截取一些精彩的部分和大家分享:

这是美国陆军弹道导弹局在1959年3月20日提交的一份详细预研报告的引言部分。

这里提到,此报告已交由美国陆军军械处进行详细探讨,同时已交付参谋长处对有关资金来源的事情进行探讨。

报告中提到:有关建设月球军事基地的做法,是很有其必要性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此也是抱有极大的信心和热情。

要注意,这是1959年3月20日。

这是一个比当时肯尼迪总统提到的那个“我相信人类一定能够在十年内登月。我们选择这样做,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恰恰因为它困难”的阿波罗计划更为激进更为大胆的计划。

这是一个由美国军费支撑,以大量独立研究机构和科学家支持的秘密计划。

小火箭被这份数百页的技术分析报告的第一张图所深深吸引。

这是1959年3月设想的,如果计划成功实施的话,在1965年年底之前的月球基地施工过程示意图。

由图可见,地下管网式的基地、月球车、垂直起降运载火箭一应俱全。

这份报告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而是把气闸舱和居住舱的建设标准和总体设计方案做了细化。

这是一个能够满足12人长期居住需求的月球基地单元舱。拥有制氧系统和液氮贮存系统,可配比出与地球大气类似的环境。另外还有提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制成干冰后移出居住区的设计。

1959年的月球基地宇航服的设计概念。在人类还未真正在月球上踩出脚印之前,工程师们假设月球表面是有如冰壳般坚硬的岩石层,于是就设计了冰鞋状的装置。

当然,我们知道了,后来人类使劲踩了月球一脚,发现质感是这样的。

不愧是一群搞洲际弹道导弹的工程师研究出来的方案。这。。。基本上就是命中月球的一种弹道导弹了。

考虑到当时的火箭条件,当时的工程师给出了两种方案:

上图左侧,为直接奔月的火箭方案,是一枚6级运载火箭,起飞推力为1200万磅。上图右侧,是当时技术上更为可行的富有创意的方案:用6枚火箭完成奔月,其中5枚是太空加油货运火箭,1枚是带有登月舱的载人火箭。

第6枚先进入近地轨道,然后另外5枚火箭依次发射,实现在轨对接后,为登月载人火箭实施在轨加注作业。

在轨装配和组合之后的奔月空间站

有关25次变轨和修正的具体计算和分析,本报告不再赘述。

不过,由该设想,的确催生了一款运载火箭:土星1号。

土星1号运载火箭,设计独特,性能出色,可惜光芒被土星5号火箭完全掩盖住了,后人鲜有了解。

而从珍贵的历史照片中,我们可以断定,当年冯·布劳恩博士其实是月球基地秘密计划中的关键人物。

可见,借助3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天基测控的设想,已经具备了雏形。

小火箭用了不短的一段时间研究了这几份报告后,认为这是有别于科幻设想和天马行空的遐想之外的严肃的技术报告。

早期的这些设想给我们留下的财富:

  • 在轨对接和加注,分批次进入太空,实施在轨装配后继续向深空进发的思想,这种想法对于今后的探测月球和探测火星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在月球表面以下挖掘建设月球基地的设想;

  • 管状并连接成网络的地下基地;

  • 天基测控和地月延时通信问题的解决和补偿方案。

1959年的月球基地方案分为6个阶段:

第一阶段,到1959年6月之前,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

第二阶段,到1960年2月份之前,完成详细的发展计划研究和预算方案;

第三阶段,1960年开始启动硬件设施建设;

第四阶段,到1966年年底之前,月球基地基本完成建设;

第五阶段,从1966年年底开始进行月球基地的初步运营;

第六阶段,从1968年开始开始实施拓展任务。

还有,小火箭觉得不得不提的有两点:

这种运载火箭总体级别的太空加注,至今仍未实现。

而上图这张出自1959年4月份的附近报告中的在轨加注示意图的背后,是一座环形空间站!

老一辈工程师的设计,真的是很摇滚啊!

1959年4月,月球基地报告被批复,整体可行,但是完成初步建设,至少需要167枚土星运载火箭,完成军事设施部署和初步具备作战能力,还需52枚土星运载火箭,耗费太大,需要缩减预算的可靠方案。

于是,在1959年5月12日,新的补充报告中,出现了土星运载火箭的第一级回收以及可重复使用的方案!

伞降回收,海上船舶捞取,然后重复使用

这个理念,被后来的航天飞机所借鉴。今后,小火箭相信会有一些运载火箭采取这样的可重复使用方案的。

可以说,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设计理念,也是和建设月球永久基地的构想密切相关的,同样是早期的构想留给人类的财富。

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了,考虑到相应的天体运行轨道,月球表面,基本上是持续14个地球日的白昼与持续14个地球日的夜晚的交替状态。

所以早期的月球探测器,都考虑到了熬过漫漫长夜的保温问题。

比如,钚-238同位素就是一种重要的深空探测器的热源。上图是一个被自身的发射性能量烧成通红色的二氧化钚圆柱。

这个问题,在火星上也存在。上图是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掀开厚厚的碳-碳保护壳后,暴露出来的炽热的内心:一块方形的热得红彤彤的二氧化钚。

但是,大规模建设月球基地,需要大量的能量,而且不仅仅是用于保温和加热的能量,我们还需要能够做功的能量,最好是能够以电能的形式出现。

太阳能,是在我们这个太阳系中,最为重要的能量来源,除了核能之外,几乎所有的能量来源都可以追溯到太阳。

人类在地球上对太阳能已经有了初具规模的应用。

这说明人类对于在地球上利用太阳能的技术早已进入成熟阶段。

对于在太空中利用太阳能,人类也已经有了近60年的经验积累。

在月球上建设太阳能阵列,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不过,在哪里建设,怎样建设,则需要详细探讨。这个咱们在后文一并说明。

球状或者管状的基地,是较为理想的构型。

全地下或者半地下的设计,有助于抵御来自太空的微流星的撞击。

长期居住舱的防弹设计和外层气囊缓冲结构是必须的。我们看月球表面的情况,就会意识到防撞是个值得重视的话题了。

较深的地下建筑也有助于屏蔽来自宇宙射线的辐射,毕竟月球没有强大的磁场和稠密的大气为我们提供保护。

问题一,为什么是月球而不是火星?

答:火星的确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小火箭也被登陆火星的梦想所深深吸引。

但是,建设火星永久基地之前,先建设月球永久基地练练手是必要的。

月球到地球的往返通信延迟不到3秒钟。这个时间延迟比较接近我们人类能够接受的正常的语音和视频对话的延迟,并且如果是月球正面的话,这个时间延迟也同样允许从地面对月球表面的机器实施远程控制。

除了月球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一个自然天体具备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球与火星之间的往返通信的时间延迟约为8到40分钟。有的时候,火星绕到太阳的背后,根本就难以通信。

对于早期的外太空永久基地而言,近乎实时的通信非常必要。回想阿波罗13号的奇迹般的营救行动吧。地面工程师和飞船里的宇航员的通力协作,还是很有用的。

另外,一旦月球基地建设完成,那么火箭在月球上的总装和发射就成为了可能。从月球出发奔赴火星,要比从地球出发奔赴火星省非常多的燃料。具体的对比,小火箭可以专门计算后给出。

从地球到月球,即使是现有的技术,从现在开始研制大型运载火箭的话,也是能够做到3天到达的。而火星,我们需要等待每26个月才能出现一次的窗口,然后飞行6个月的时间到达。

火星基地和月球基地可以并行建设,但是,很明显的是,月球基地是能够率先建成的。

地月之间的3天的运输时间可以使应急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成为可能。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从月球相对快速地撤离到地球,或者在极端情况下,拥有月球基地比拥有火星基地能够救助更多地球人,更有利于保留人类文明的火种。

小火箭认为,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人类第一个地外永久基地建设在月球上的原因。

问题二,月球基地,有什么现实的好处?

答: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人类在国际空间站上已经积累了不少微重力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数据。而月球,则是较小重力环境的天然提供者。虽然引力环境有一些差别,但是月球基地依然是训练人类远征军的理想场所。

在月球上,地球看起来没有那么遥远,对于长期居住在外太空的人来说,举头望明地,低头见月球,可以不那么想家。

到了火星,想看一眼地球就没那么方便了。

心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月球有良好的天文观测条件,没有大气,有利于可见光天文观测;月球背面,很少受到地球电磁辐射的污染,可以实施无线电天文观测。

问题三,发展月球农业,需要注意什么?

答:选育能够适应月球自然环境的植物。月球没有虫媒、没有风媒,所以需要选取那些生长和繁殖比较独立的品种。

另外,月球有着完全不同于地球的光照周期,因此需要提前在地球选育适应月球环境的品种。

千万不要想着通过人工照明来在月球进行干预,这样从能量的角度来讲,是很难做到的,即使做到了也得不偿失。1亩地,需要4兆瓦的能量进行干预。如果仅靠人工照明来种麦子,那不如干脆从地球直接做成食物运过来方便。

好在人类对此也做过努力了。比如,上世纪70年代,苏联做过长时间的实验,选育和培养的一批适应月球光照周期的品种。这些农作物,能够在持续光照354小时,持续黑暗354小时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嗯,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节律来看,已经是月球物种了。

问题四,目前建设月球基地和开发月球,需要遵守那些规定?

答:有一个专门的《月球公约》,该公约适用于月球和太阳系内除地球以外的其他天体。

该公约宣布月球应该用于所有国家和国际社会所有人民的利益。它还表达了防止月球成为国际冲突根源的愿望。为此目的,条约做了以下事项:

禁止把月球用于任何军事用途,包括武器试验或作为军事基地;

禁止在未经其他国家批准的情况下对月球进行探索和利用;

在月球的所有开发以及发现,必须及时通知联合国秘书长;

所有国家都有平等的权利进行月球研究;

在研究活动中获得的任何样本,获得它们的国家必须考虑将其中的一部分提供给所有国家/科学界进行研究;

禁止随意改变月球环境,并要采取措施,防止月球对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环境产生意外污染;

禁止任何国家对任何天体主张主权;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拥有任何外星人财产的所有权;

建立一个国际制度,以确保资源的安全和有序开发和管理,并与全人类共享这些资源的利益。

最后一章,小火箭准备说一说选址的事情。

经过长期的分析,小火箭认为,未来的月球基地,要分成三个部分:

赤道附近的工业园区;中低纬度地区的火箭总装、发射与着陆场;极地地区的居民区。

赤道附近富含氦-3,就地开采精炼。

这里有较大概率富含水。

另外,附近有一座海拔5000米的山峰,名为马拉佩特山。

这座山,无论月球怎样转动,其顶峰始终能够为地球所见,可以建设大型对地通信中心。

山背面,则终年不受地球影响,可进行深空天文观测。

另外,需要建设一个副居民中心,具体位置为:佩里火山口内。具体坐标为:北纬88°37'48“N,东经24° 24'0 ”E 

这里靠近月球北极,一旦主居民点,也就是靠近南极的沙克尔顿面临被大型天体碰撞的危险,那么这里就是月球上相对最安全的地方了。

另外,佩里火山也有不少冰存在,资源可以自给。

平时,佩里火山居民点居住的,主要是矿工,这里富含铁矿和铝矿,开采后供整个月球的基地所用。

但是,其居住条件比起沙克尔顿来说,要差一些。这里阴影太多,太阳光照不足,在木星轨道以内,这里几乎是平均温度最低的地方了。

然后,说一下太阳能发电阵列的选址。

上图是一些人的设想,也是目前比较主流的月球太阳能阵列布设方案:简单粗暴地环绕月球赤道一周。建设成本是每1吉瓦特花费500亿美元。

但是,这样建设的话,会遇到咱们一直说到的日照条件的因素的影响:连续354小时的光照,然后就是354小时的黑暗。

这对太阳能发电站的储能系统是个巨大的考验。为了持续供电,只好环绕月球铺设,施工周期太长,光照时间则只有50%。

小火箭这里给出另外的方案:月球是个小天体,但是上面的有些山则非常高。

那么,就会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太阳落去,平原地区一片黑暗之时,有的山峰因为太高了,则仍然在太阳的照耀之下。

这样的山峰,叫做永昼峰。

综合分析,给出6个建设大型太阳能阵列的选址坐标:

看,这些大型太阳能阵列,全年至少有74%的时间能够产能,有1个甚至能够做到在86%的时间内都能发电。比起赤道建设的50%的效能,要高多了。

文末,和大家分享一个小火箭用于记忆月球特征的关键数字:38。

要了解月球,就记住38这个数字。

  •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38万公里

  • 月球的表面积:38百万平方公里

  • 月球的赤道半径:1738公里

  • 月球的逃逸速度:2.38公里/秒

  • 月球平均温度低点:-238℃

  • 阿波罗计划总共从月球带回的月球样本质量:380公斤

本报告分析了建立月球基地的历史渊源和哲学思想基础,回顾和总结了人类比较认真的月球基地建设方案,探讨了建设月球基地常见的几个问题,给出了月球基地较为理想的选址方案。

现在是7月17日,西德克萨斯沙漠的室外温度不出所料地向38摄氏度攀升。不过在这栋活动板房里,空气凉爽宜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穿着一件“北脸”(North Face)的登山衬衫,头戴一顶印有亚马逊机器人的帽子。虽然今天才星期二,但这一周对于贝索斯来说纷繁复杂。他的亚马逊一年一度的Prime Day会员日销量是如此之好,以至于不得不暂时关闭;与此同时,亚马逊在欧洲的部分员工正在举行罢工,抗议薪酬问题;就在前一天,亚马逊股票价格攀升,贝佐斯的财富随之水涨船高突破1500亿美元,使他正式成为自有统计以来最富有的人。

这个数字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这位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每年都能轻松抽出10亿美元来资助自己的童年梦想:他的另一家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贝佐斯用从亚马逊赚来的钱买下了他所在的活动大楼、大功率空调以及旁边机库侧放的火箭,这枚60英尺(约18米)长的火箭正等着明天被拉到发射台并发射到热成层。此外,贝索斯还支付了蓝色起源约1500名员工工资,其中包括房间里35名的工程师,以及在公司位于华盛顿州肯特市总部远程指挥的另外10名工程师。当蓝色起源的工程师们反复检查第二天将要发射的新谢泼德号(New Shepard)火箭清单时,贝佐斯坐在后排,甚至一次也没看自己的手机。他问了一个问题——跟踪火箭飞行的直升机清楚气象气球会在这个区域吗?工程师回答说,“是的。我们已经检查过了。”

从明年开始,贝佐斯计划使用新谢泼德号将乘客送入太空。乘客们将身着星际迷航风格的连体服装,舒舒服服地呆在太空舱里,在地球大气层上方拍摄窗外的景色;在体验几次失重的狂喜瞬间,通过太空舱的全景窗俯瞰整个地球。虽然蓝色起源还没有宣布具体的费用开支,但据报道,它的人均花销是20万美元,贝索斯预计这种太空旅行将会迅速增加到每周几次航班。但亚轨道旅行只是贝索斯对蓝色起源愿景的开始。他计划的第二部分已经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一个巨大工厂里开工了:一个用于前往地球静止轨道和更远太空的庞大火箭。

贝索斯在自己的这些业务上非常谨慎,口风很严。但在今年早些时候,他提出让我进入蓝色起源内部进行采访,但有一个条件:我必须承诺在采访他的长期计划之前,我会观看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在1975年推出的一集节目。

图示:在蓝色起源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工厂,该公司正在建造其重型火箭新格伦号。

于是在某天下午,我打开笔记本电脑,点击了贝索斯发给我的链接。突然间,我被推回到了数字时代之前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电道的数量屈指可数,远程购物还没有西尔斯(Sears,美国老牌百货商店)的多。在分辨率很模糊的黑白画面中,一位穿西装打领带的主持人采访了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他所著《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曾提出“机器人学三定律”)以及物理学家杰拉德·奥尼尔(Gerard O 'Neill,他积极提倡太空殖民的概念),后者穿着一件看起来很酷的宽翻领西装和白色高领毛衣。为了活跃气氛,奥尼尔描述了这样一个未来:大约90%的人类生活在这个蓝色星球遥远轨道上的空间站里。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地球是我们的故乡,但不是我们的家园(Earth would be our homeland but not our home)。地球成了人类的疗养地,参观它就像参观国家公园一样。然后我们会回到宇宙,在那里人类将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阿西莫夫也完全同意这一点。

这一愿景俘获了一代太空迷的心,其中也包括尚属年少的贝索斯,当时他还是一个聪明的小学生。现在,贝索斯越来越相信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信念也更加坚定。他向质疑自己计划的每一个人耐心解释,地球注定要耗尽所有资源,人类需要一个B计划。尽管他欣然承认,创建一家太空公司是一项太过炫酷的冒险活动,但他始终坚称,蓝色起源的终极目标是让人们在太空中生活。他经常带着惊讶和厌恶的口吻说,外太空中从来没有同时超过13个人。他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为奥尼尔所谓地球之外居住数百万、数十亿、甚至一万亿人的构想创造必要的基础架构。

他并不是唯一一个有如此远大抱负的科技巨头。虽然相比于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电动汽车,贝索斯的产品影响了更多人的生活,但蓝色起源受到的关注远不及马斯克的火箭公司SpaceX。从Twitter的粉丝数量就可以看出:SpaceX有700万粉丝,而蓝色起源仅有12万人关注。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马斯克展现出来的张扬个性,还有SpaceX公司的骄人业绩。迄今为止,SpaceX公司已经成功完成60次猎鹰9号火箭的发射,公司雇员多达6000人。相比之下,蓝色起源的进展比较缓慢,也没有那么多的吸引力。包括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和保罗·艾伦(Paul allen,2018年10月15日去世)在内的其他亿万富翁也在资助太空初创企业公司。这四个人都在谈论如何制造基本的基础设施,从而让人们更方便地往返太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有点像铁路或互联网。

图示: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蓝色起源新格伦号火箭工厂。

贝索斯的第一步当然是证明他的火箭不会杀死乘客,而明天公司的第九次发射将测试新谢泼德是否能在大气层边缘处理亚轨道紧急情况。随着飞行准备阶段的检查结束,贝索斯站起来发言。他通常不会在开始前做任何鼓舞士气的演讲,但今天是个例外。

“这次飞行,”他说,语气更像是大学教授,而不是足球教练,“让我们如此接近让人类进入太空。我只是想请你们花点时间,当你们明天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不要忘记当下的意义和绚丽多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的确,如此接近人类曾在1961年首次实现的这一壮举。当时此举需要举国上下的全力以赴,但近年来美国政府的兴趣已经大幅下降。贝索斯认为,安全地将普通乘客送入太空能使我们离实现月球基地和永久性轨道栖息地等沉睡几十年的梦想。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为一场史诗般的人类迁移做准备,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种迁徙直至贝索斯和我们其他人早已去世之后才会开始。

贝索斯依稀还记得自己5岁时通过黑白电视观看阿波罗11号(Apollo 11)登月的情景。这件事引发了他一生对太空探索的痴迷。贝索斯的童年是在休斯顿度过的,高中时搬到了佛罗里达州,但暑假往往会在他祖父母位于德克萨斯州乡间的农场里度过的。他的祖父是前国防部高级官员,会向他介绍镇上图书馆里的大量科幻小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常常被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Heinlein)和其他科幻小说作家有关探索太空的经典作品所吸引。

当他还是迈阿密Palmetto高中三年级学生时,物理老师迪安娜·鲁尔(Deana Ruel)曾让学生们设计一种运动器材,贝索斯的想法是打造一个在低重力环境下的运动器材。他告诉鲁尔,“有一天我将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拥有游乐场的人。”他还答应给鲁尔一张月球游乐场的门票。在一份报纸的报道中,贝索斯向一位对自己如此痴迷于太空探索感到好奇的当地记者抛出了奥尼尔的谈话要点:“地球是有限的,如果世界经济和人口继续扩张,太空是人类唯一的出路。”

后来贝索斯还去了普林斯顿,还参加了由奥尼尔领导的研讨会,并成为了太空探索与发展学生校园分会的主席。在一次会议上,贝佐斯关于挖空小行星并将其改造成太空方舟的设想让与会者惊讶不已,当时一位女士跳了起来。“你竟敢强暴宇宙!”她说着,气冲冲地走了出去。俱乐部另一名成员凯文·波尔克(Kevin Polk)表示:“有一段时间的冷场,杰夫并没有对此发表公开评论。”“但这名女士离场后,杰夫说,‘她真的捍卫了贫瘠岩石不可剥夺的权利吗?’”

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贝索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金融领域,进入一家对冲基金工作。离开这家公司后他搬到了西雅图,创办了亚马逊。不久之后,他与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共进晚餐。他们的谈话很快就飞出了地球。斯蒂芬森说:“有一种类似的游戏,你爬上梯子,通过细节表现就能来判断你对空间的狂热程度。”“贝索斯在梯子上的表现令人难以置信。”这两人开始经常在周末下午大谈特谈火箭模型。

1999年,斯蒂芬森和贝索斯一道去看电影《十月天空》(October Sky),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痴迷于火箭技术的男孩的故事。电影结束后,二人去喝咖啡聊天。贝索斯说,很久以来他一直在考虑创办一家太空公司。“为什么不从今天开始呢?”斯蒂芬森怂恿道。第二年,贝索斯就组建了一家名为Blue Operations LLC的公司。斯蒂芬森在西雅图南部时髦工业区一个曾经制造信封的工厂里找到了办公地点。团队其他早期成员包括自称是电脑黑客的帕布罗斯·霍尔曼(Pablos Holman)和连续发明家丹尼·希利斯(Danny Hillis)。希利斯曾拟定过一项计划,要建造一个能运行1万年的巨型机械钟。贝索斯还拉来了亚马逊总法律顾问艾伦·卡普兰(Alan Caplan),后者也是一位太空迷。(“我们都想在火星上退休,”卡普兰说。)这些人势必要比摇滚乐手更善于思考,但在蓝色起源刚刚创办的时候,他们的重点是进行头脑风暴:是否有任何想法会被忽视,可以像互联网颠覆传统商业那样改变太空旅行?

另一位早期参与者是乔治·戴森(George Dyson),这名科学历史学家是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的儿子。乔治曾经写过关于鲜为人知的“猎户座计划”(Project Orion)相关内容,这是是一项旨在直接地以探测器后方一连串的原子弹爆炸来驱动(核脉冲推进)的航天器研究计划,人们曾经设想利用其为飞船提供动力前往火星,贝索斯想详细知晓所有细节。在1999年的个人电脑论坛(PC Forum)上,贝索斯直奔乔治而去。正如戴森所回忆的那样,贝索斯认为“猎户座计划”是“一小撮疯狂人树立起的榜样,他们决定在不受官方项目限制的情况下进入太空。”几个月后,斯蒂芬森问戴森是否愿意为公司提供咨询,然后邀请他加入了蓝色起源。

戴森回忆起,当自己签约时,蓝色起源感觉就像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德国火箭专家,二战后一些德国科学家加入美国继续从事航天研究)的太空旅行协会(Society for Space Travel)。就像那群耀眼的业余科学家一样,蓝色起源更像是一个俱乐部,而不是一个公司。它的成员们认为化学燃料是一种非常低效的航天推进方式,痴迷于寻找化学燃料的替代品。戴森说:“我们从一开始就列出了一长串不是很疯狂但非常棒的项目。”

在蓝色起源每月一次的周六全体会议上公司成员会讨论这些问题。会议往往从上午9点开始,几乎每次都要持续一整天。贝索斯很少漏掉任何一个问题。戴森说:“我几乎无法理解,在讨论的每一部分中,杰夫是如何从技术角度参与每一次讨论的。”“这并不是说,‘哦,我们将把流量控制阀的问题留给精通流量控制阀的人去解决。’不管问题是什么,杰夫都会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并参与其中。”

但是,当蓝色起源的研究小组尝试用古怪的方法深入其中时,他们开始意识到,装满化学燃料的大管子之所以一直存在是有道理的。由于固有的成本以及风险问题或技术复杂性,每一种新策略都被证明是不可行的。斯蒂芬森说:“你可以非常努力地工作,想出你认为超级新颖的创意,但你总能发现15年前早有俄罗斯人尝试过。”

到2003年,贝佐斯已经开始招聘经验丰富的航空航天工程师,其中包括一些曾经参与政府支持项目DC-X的人。这是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原型,能够实现垂直降落。贝索斯说,他和一群才华横溢的人花了3年时间一起其他推进方式,得出的结论是,火箭实际上不仅是一个从地球表面起飞的好方法,也会是一个伟大的解决方案。但前提在于它们必须是可重复使用的。

这种逻辑很明显:没有人想在一次飞行后就扔掉所有设备。但事实证明,回收火箭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在探索了包括降落伞、气囊以及可伸缩机翼在内的诸多着陆方式后,贝索斯将注意力落在火箭用支腿垂直着陆这种方式上。现在这成为了一个核心原则,几乎是蓝色起源公司的一条戒律。“火箭有腿,”贝佐斯说,“火箭应该降落!这就是上帝对火箭的期望!”

马斯克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看到两家公司的相似之处之后蓝色起源的一名员工托马斯·斯维切克(Tomas Svitek)劝说贝索斯与SpaceX进行合作。2003年秋天,贝索斯和马斯克共进了晚餐,但没有了下文。“他是个好人,我们志趣相投,”贝索斯事后告诉斯维切克,“但我们决定各自做自己的事情。”贝佐斯现在形容这次会面更像是一场社交活动,一场与配偶共享欢乐的晚餐。完全可以把这顿饭称为他们关系的最高点。

随着蓝色起源的发展壮大,贝索斯开始将其视为未来太空企业家建造更令人兴奋新鲜事物的基础。 “窝在宿舍里的两个孩子根本不可能在太空建立一家超级有趣、超级重要的公司。”“如果我能在下一代中培养出1000个扎克伯格,我们将有机会看到一些你甚至无法想象的东西。”

这种基础设施该是什么样的?“可重用性,可重用性,可重用性,”他强调。

对于蓝色起源来说,这意味着首先要学习如何实现火箭的垂直降落。它没有火箭,所以2003年公司开始建造一个替代物,这是一个20英尺(6米)高的笨拙平台,由上世纪60年代的罗尔斯罗伊斯蝰蛇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这艘太空船名为“卡戎”(Charon),以希腊神话中运送亡灵到冥府的船夫名字命名,就像一个迷你海上钻井平台,电缆缠绕在密集的脚手架上,每个角落都有一个喷气发动机。它的支撑腿被设计成在着地时弯曲,就像减震器一样。工程师们用起重机反复把平台吊起来,然后再把它放下,看看它的支撑腿是否能承受得住整个飞船的重量。

2005年3月5日,在距离西雅图约180英里的摩西湖(Moses Lake),公司的所有员工和家属都来看卡戎的试飞。汉堡在一个巨大的烤架上慢慢煨着,这更像是一次野餐活动。他们看着卡戎像四轴飞行器一样慢慢上升,在316英尺(96米)的高度盘旋,然后在控制推进器的自动软件作用下,在蓝色起源员工的热烈欢呼中回到了发射台。热情洋溢的贝索斯戴着一顶蓝色安全帽,打开耶罗波安(jeroboam)香槟酒的软木塞,将其倒入每个人的纸杯。“致卡戎团队!”他大叫着,伴随着他标志性的大笑。

霍尔曼说:“这就像一个初中生的项目。”但它证实了“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

在卡戎试飞成功之后的几年里,蓝色起源制造并试飞了真正的火箭,2011年的一次试飞以戏剧性的意外爆炸而结束。2015年4月,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号发射成功,工程师成功地将太空舱与运载推进系统的助推器分离,然后回收了太空舱。同年晚些时候,新谢泼德号第一次实现助推器的成功着陆。8个月后,SpaceX发射了第一枚火箭。当时马斯克对贝索斯关于“欢迎加入俱乐部”的推文心存芥蒂。但贝佐斯坚称,这是真诚的祝贺而非嘲笑。

那时的蓝色起源看起来更像是一家传统的航空航天公司。它从原址搬到了位于西雅图以南约20英里肯特郡的一个现代化工厂。蓝色起源使用在肯特郡制造的火箭进行了9次亚轨道飞行。贝索斯每周三都会呆在工厂,他喜欢在工厂来回踱步,并常常问自己,“今天会给沃纳·冯·布劳恩带来什么样的惊喜?”他认为,可能会给这位已故德国火箭科学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蓝色起源公司的新型液压轴承。太空飞行往往会对减少两个活动部件之间摩擦的传统轴承施加巨大压力,而蓝色起源的新型液压轴承能够承受更高的压力。公司值得骄傲的其他业绩还包括一种新的合金,蓝色起源将其命名为cascadium,并将其涂层命名为rainerium。

然而,以大多数人的标准衡量,蓝色起源的发展落后于SpaceX,后者已将数十颗卫星送入轨道,并已经开始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贝索斯反驳称,蓝色起源的速度并不是一个错误,而是一种固有的特性。公司的吉祥物是一只乌龟。而座右铭的拉丁文意思是“循序渐进,义无反顾”。

图示:新谢泼德号火箭的尾部安装有可伸缩的支撑腿。当其准备降落时会弹出,以便于火箭的重复使用。

尽管蓝色起源已经确定了把人送上太空的方法,贝佐斯却在寻找一个能把太空船送上天空的地方。他仔细研究了偏远地区的人口普查数据,最终确定了得克萨斯州范霍恩小镇以北30万英亩的土地。它与迪亚波罗山脉(Sierra Diablo mountain range)接壤,得克萨斯州游骑兵(Texas Rangers)和阿帕奇部落(Apaches)之间的最后一场战斗就是在这里发生的。那里的一个古老牧场已经成为贝索斯的家庭度假地。在他的一座山上,一个团队正在建造希利斯所设想的万年钟。

7月17日,也就是新谢泼德号测试的前一天,我来到蓝色起源综合大楼,贝索斯给我担任了向导。他给公司团队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随后我们穿过了整个工程区和任务控制室。我们走出大门,来到另一座高大的谷仓式建筑,这里最吸引人的就是新谢泼德号火箭。今天,一盏灯表明该建筑的设备已经就绪,额外的预防措施已经到位,我们必须在进入之前把手机暂存起来。正如社交媒体上有人指出的那样,新谢泼德号看起来就像一个假的巨大生殖器。但这种设计也反映出蓝色起源对乘客的关注。和任何火箭一样,它的主体是推进系统的,但顶部为了容纳一个宽敞的太空舱,并没有传统火箭那么尖锐。为了让六名太空游客舒舒服服地躺在座椅上(并让他们在失重状态下嬉戏),太空舱的直径需要达到12.5英尺,使得其比助推器还要宽。设计师们利用了这种不匹配的优势,在新谢泼德上加了一个宽圆环,上面有面板,可以帮助火箭在下降时保持垂直。

我伸手去触摸火箭,贝佐斯迅速但温和地警告了我的小动作。我们爬上脚手架,小心翼翼地不要碰到这个巨大的管子,上面涂有蓝色起源的标志。透过太空舱的全景窗可以看到名为Mannequin Skywalker的人体模型,公司已经两次将其送入太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大约凌晨3点左右工作人员将把火箭装载到拖车上,然后把Mannequin Skywalker和他的太空船运到2英里外的发射台。

明天的发射将测试太空舱是否能完成高空逃生:如果火箭在离开大气层时出了问题,太空舱能自动加速远离即将爆炸的助推器吗?对于太空旅行者来说,这是一个基本的必需品,他们至少会期望在旅行中生存下来。

贝索斯说,蓝色起源将在2019年上半年把人类送入太空。然后在年底之前或许将启动亚轨道旅游业务。由于这艘飞船本身是自动化的,而且设计舒适,贝佐斯猜测他的客户只需要一天时间的培训。贝佐斯预计乘客会签署一份豁免书——一份联邦航空局的要求——看起来就像你签署一份潜水旅行的表格。太空舱内有六个黑色的座位,就像加强版的理发椅,排成一个圆圈,每个座位上的乘客都能透过巨大的舷窗看到外面的景色。计算机显示器将显示飞船起飞、助推器和太空舱分离以及其他事件的画面。当太空舱进入太空后,乘客们将有大约四分钟的时间解开安全带,在里面漂浮。在亚轨道的失重体验之后,录制的声音会指示他们返回座位。

当贝索斯告诉我关于自动语音的消息时,我大吃一惊。没有乘务员?我可以想象,当一群新手来到30多万英尺的高空时,会有多少惊慌失措。

“没有乘务员,”他强调,“没有必要。整个飞船是完全自动化的。在零重力环境中回到你的座位上可能会更容易一些——有很多把手。”贝索斯在零重力环境下漂浮时或许不需要他人提供心理安慰,但其他乘客不见得如此。后来,我对一些蓝色起源的工程师预测,第一次飞行肯定会有向导陪同:他们说自己不会就此对赌。

整个旅程将持续大约11分钟,使之看起来像是一次非常昂贵的迪斯尼之旅。当蓝色起源的长期目标是如此高尚时,你肯定想知道为什么它却在追求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项目。贝索斯的回应是,太空旅游是收入的来源,但也是让太空旅行看起来司空见惯的最好方式。如果你认识的人(或至少听说过的人)突然进入亚轨道空间,你就会开始觉得进入太空更正常,风险也更小。商业航空旅行也遵循这条路线,早期乘客往往会在跑道上虔诚地祈祷。与此同时,蓝色起源也将利用这些飞行来完善它的火箭。贝索斯说:“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发射次数很多的任务。就发射商业卫星而言,一年有几十次已经很幸运了。”当然,贝索斯本人还没有决定何时飞向太空。“我肯定会去的,”他说,“但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参观了新谢泼德号的机库之后,我们通过一条灌木丛中的路前往两英里之外的发射台。这里只有一些油箱,一座低矮的塔,和散布在在混凝土基座侧面的一些摄像头。不过,贝索斯并没有带我四处走动。我们离开蓝色起源的基地,前往海拔1800米高的山顶,那里有他的万年钟。这个巨大的计时器坐落在深井里,四周环绕着陡峭的螺旋楼梯。在洞穴般的安静,观看精致金属齿轮的运转是一种近乎神圣的体验。按照希利斯的设计,时钟每年、每十年、每一个世纪、每一个千年都会发出滴答声。

贝索斯以眼光长远而闻名遐迩,所以他决定资助“万年钟”项目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将在未来几年向游客开放。“时钟旨在成为鼓励长期思考的象征,”他说,“如果人们关注时钟,他们会做更多像蓝色起源这样的事情。”当我们通过一条地下通道抵达山顶时,眼前是贝索斯所拥有的广阔土地,蓝色起源的发射装置依稀可见。

图示:贝索斯在火箭着陆后查看新谢泼德号。目前只有蓝色起源和SpaceX能够将使用过的火箭重复送入太空。

所以说,贝索斯探索的领域跨越了时空的界限。但在他的批评者看来,这些崇高的追求似乎对眼前过于紧迫的世俗问题漠不关心。他们常常说,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极端贫困或肆虐人类生命的疾病等其他事情上。以美国参议员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为首的一群人则认为贝佐斯的慈善事业应该从工作场所开始,而不是宇宙。桑德斯在一封措辞严厉的筹款信中说,贝佐斯资助一家太空公司是“绝对荒谬的”。当我要求他澄清这一点时,这位参议员说,“我觉得很荒谬,他有数十亿美元可以花在太空事业上,但显却没有足够的钱支付地球上亚马逊员工的合理工资。”

贝佐斯承认有现实世界有更加迫切的需求。他说他是比尔和梅林达·盖茨的崇拜者,也非常欣赏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财富帮助人类。他和盖茨夫妇曾经讨论过裸捐誓言Giving Pledge,该组织要求签约的富人会将超过一半的财富用于慈善事业,并表示自己正在考虑签署协议。在我们交谈的几周后,他宣布创立贝索斯第一天基金(Bezos Day One Fund),这是他对地球福祉做出的最大贡献。该基金将投入20亿美元帮助居无定所的家庭,并创建一个蒙特梭利式的幼儿园(Montessori-esque)网络。10月初,亚马逊宣布将开始向所有员工支付至少每小时15美元的工资。

但在他看来,他将通过自己的企业对社会产生最大的积极影响。他说:“我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不会去做任何我认为不会改善文明的事情。我认为华盛顿邮报是这样做的,我认为亚马逊是这样做的,我认为蓝色起源是这样做的。从长远来看,蓝色起源是最重要的。”贝佐斯经常说,久而久之很容易被人误解。他说,当气候变化、资源枯竭乃至空气无法呼吸时,人们会赞赏他的太空探索。

自从高中时代以来,虽然奥尼尔的粉丝数量在不断减少,但贝索斯对太空栖息地的迷恋就一直存在。在一本关于这位普林斯顿物理学家的书中,一位作家将奥尼尔的愿景描述为“失败的未来”。就连一些太空栖息地爱好者也质疑,现在是否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天体生物学家萨拉·沃克(Sara Walker)不愿参与相关的生态工程。自奥尼尔时代以来,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地球上生命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对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太空漂浮罐中再造这种环境的无知。“是否需要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她说,“我们不知道。”其他人则提出一些伦理问题,比如“我们到底该不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宇宙的?”

但贝索斯并不买账。他认为人类进入太空是唯一的未来选择。他以数学的确定性对待这一点。因此,在人类消耗超出地球可用资源并面临灾难之前,不妨现在就开始行动。他表示:“我只是在打造基础设施,这样当人们意识到需要它时,它就会在那里。”我们怎么知道是时候离地升空了呢?是一代之后还是十代之后?“显然就是这样,”他表示。

图示:太空舱被卡车运回西得克萨斯控制中心。

正如贝索斯所见,终极解决方案就是离开地球,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这样丰富的太阳能就可以支持无数人的成功。“如果太阳系中有一万亿人使用更多资源做出更惊人的事情,你子子孙孙的生活会不会更令人兴奋?”

“如果你不同意这一点,”他说,“那就把整件事都忘掉吧。”贝索斯爽朗地大笑起来。

在距离德克萨斯州农场2200公里的卡纳维拉尔角(CAPE CANAVERAL),贝索斯新建了一座价值2.5亿美元的工厂。这里没有活动房屋,只是一座永久性建筑。在附近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参观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巨大字母拼写出的蓝色起源。大厅是公司成就的圣地:右手侧是火箭,它已经进入太空,并实现了五次成功着陆。另一侧是一个太空舱,窗户中间涂着六只乌龟,用来标记它完成的六次飞行。

在这里,蓝色起源正在打造新格伦号火箭(New Glenn)。如果说新谢泼德号是贝索斯让人们对太空旅行习以为常的伎俩,那么新格伦号就是蓝色起源征服太空的主力。它高283英尺(86米),比SpaceX公司的猎鹰重型火箭还要高,和自由女神像不相上下。它的7个引擎提供了1700吨的推力,相比之下新谢泼德号只有区区50吨。新格伦号要到2020年才会进行首次发射,贝索斯设想他们的舰队将执行广泛的任务——“商业卫星、行星任务、美国宇航局任务、国家安全任务,所有一切。”

到目前为止,蓝色起源已经与四家公司签署了协议,其中包括法国通信公司Eutelsat,该公司希望能够通过新格伦号发射卫星。蓝色起源还计划将新格伦号的发动机出售给传统政府项目承包商联合发射联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最终新格伦号将与SpaceX的重型火箭展开竞争,但现在看来,每个人都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关于优先发射台的使用方面,蓝色起源没能竞争过SpaceX公司。SpaceX公司从美国航空航天局获得了一份为期20年的租赁合同,可以使用阿波罗11号曾经起飞的39A发射台。相比之下,蓝色起源公司只能从36号发射台发射火箭。

贝索斯希望,最终蓝色起源能够通过商业卫星发射、政府外包合同以及太空旅游实现盈利,尽管这一愿景所需的时间可能会以他正在建造的时钟来衡量。贝索斯说:“现在蓝色起源的商业模式是我套现亚马逊的股票。我愿意为此耐心等上几十年。”

与此同时,该公司正在深入研究一种名为“蓝月亮”(Blue Moon)的月球着陆器,这款着陆器的目标是在2023年之前能够运送4.5吨的货物。贝索斯说:“月球是获取资源建造奥尼尔式殖民地的重要场所。”

所谓的太空殖民地又一次被提及。我问贝索斯他是否真的想住在这样的殖民地里。

“是的,”他说。“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我的意思是,他们会有农场,河流和大学;他们可能有多达100万人。他们是城市。但我也希望能往返于地球。”

7月18日上午10点左右,新谢泼德号即将在德克萨斯沙漠发射。我在几英里外的岩石峡谷边缘的一个贵宾区观看发射情况。与我同行的还有来自欧洲航天局的观察员、蓝色起源的工作人员,以及来自西南航空的飞行员,他们曾在飞机发动机爆炸后安全降落在费城。

我们看到烟雾从远处地平线上一个被雾霾部分遮蔽的地方倾泻而出。黄橙色的尾焰将一根针刺入苍穹,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声穿过平原,进入峡谷。我们伸长脖子,目光盯着移动的光斑,直到天空中只剩下被风吹成椒盐卷饼形状的蒸汽痕迹。火箭正在进行100公里的爬升。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我们知道太空舱已经按照计划启动发动机以快速与助推器分离。有待观察的是,这一激动是否会影响助推器返回着陆平台。

几分钟过去了。突然,空旷的天空中出现了从天而降的火箭。它似乎只是在下降。因为火箭是垂直的,所以看起来像一个回放的发射视频。突然,我们看到了一束火焰。一个音爆击中了我们的耳朵,我甚至怀疑会不会发生一场激烈的爆炸,使新谢泼德号的飞行成为最后一次。但火焰只不过是火箭在猛踩刹车点燃引擎,轻轻将新谢泼德好降落在着陆平台上。几秒钟后,太空舱在三个降落伞的帮助下飘落下来,在着陆时扬起一小片灰尘。

我们一群人挤进车里,开往中心区域。贝索斯早已经出发,带领一个车队与太空舱和助推器汇合,而太空舱和助推器之间只相距400米。最近的一条路在离太空舱一两百米远的地方结束,我们步行穿过灌木丛,朝已经被人包围的太空舱走去。一台起重机正准备吊起太空舱返回仓库。

当太空舱离开地面时,有人发现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太空舱下面有一个生物。一只长着角的蜥蜴,在混乱中僵住了,嘴巴张得大大的,好像在说:“这是在干什么?!”这只爬行动物一直在忙着自己的事,在七月的炎热日子里,当一个物体从外太空落到它身上时,它或许正在想如何享受一次日光浴。回程的路上,贝索斯的笑声从未停止。

“‘重型猎鹰’的起飞重量和“太空探索”公司宣告该火箭的最大载荷是当代可用的火箭中最大的,超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5号”火箭。不过,与美国NASA正在研制的SLS火箭(计划2019年首发),或者中国计划中2030年首发的“长征9号”这样可以单发实现载人登月的大型火箭相比,它仍逊色一筹。”——某军工科评论大佬

WaitButWhy是美国一个颇有趣味的科技类博客,作者是灵魂画手,讲人话的geek,颇具慧眼。几年前,马斯克曾钦点作者写了写他和他的人在做的那些“精神病一般的事业”。

几个月前,我接到了一通电话:

Elon Musk,对于那些不了解的人,是世界上最激进的人。

在这篇文章里,我会给大家讲一讲他是如何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甚至真实生活中的钢铁侠的,但是首先,我想通过Richard Branson的一段话来介绍他:

之前那些怀疑论者说的不可能实现的事情,Elon都已经完成了。记得90年代的时候,我们电话购物还需要给别人说自己的信用卡号码么?Elon设想出了一个叫做PayPal的东西。他的特斯拉汽车公司,还有SolarCity公司,已经把清洁的可持续能源变成了大家可以享用的现实。他的SpaceX计划,也已经重新开张准备探索宇宙。Elon做的事情有点自相矛盾,一方面他在努力改善地球的环境,另一方面他也在造宇宙飞船来帮我们逃离地球。

所以,这个电话并不是我意想之中的。

几天之后,我穿着睡裤,像个疯子一样在房间里踱步,一边和Elon打电话。我们讨论了特斯拉,SpaceX,汽车,太空船,还有太阳能产业。然后他告诉我,他觉得人们可能对他做的这些事情有些不了解。他提议,如果这些话题我有兴趣写几个帖子的话,我可以到加州来,然后和他坐下来面对面多谈一谈。

对我来说,这个项目是我迄今为止最不用犹豫的事情了。并不仅仅是因为Elon Musk本人,也因为我已经在其他两个未来准备发表的课题上花了不少时间调研:

-“电动汽车 vs 混合动力汽车 vs 燃油汽车,面对特斯拉,可持续能源”

-“spacex,musk 火星?? 怎么学习造火箭??”

我已经有了写这些文章的愿望,和我写人工智能的原因一样——我知道这些问题在未来都是极为重要的,而且我对这些话题都一知半解。而Musk却在这两方面发起了新的革命。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本来打算写一个关于徒手发射闪电的文章,然后有一天蓝蓝的宙斯蹦出来,问你是不是想和他聊聊这个问题。

所以这件事就开始。我的计划是到加州来,参观特斯拉和SpaceX工厂,和一些厂里的工程师见面,然后和Musk坐下来聊很长的一段时间。想想都激动!

但是这些计划的第一步是我的恐慌——我需要和这些世界级的工程师和火箭科学家坐下来侃侃而谈,但是基本啥都不懂。看来是时候该恶补了。

Elon Musk这个家伙难搞的地方,就在于他同时涉足了一下这些产业:

还有,呃,向其他星球扩张

相比起来,问宙斯问题显得不那么令人紧张了。

所以,我在去西海岸之前的两星期时间里读读读,然后清楚地发现这个话题需要好几篇文章才能搞定。内容实在是多。

在之后的几篇文章里,我们会深入讨论Musk的公司和产业,但是在今天的帖子中,让我们讨论一下这个家伙到底是谁,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注意:五月十九号有一个关于Musk的传记上市,作者是Ashlee Vance。我设法拿到了一个提前的版本,并且参考了很多中间的内容才写了以下的东西。我会尽量保持简洁,但是如果你想要完整的版本,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他的自传。

Musk1971年生于南非。他的童年并不是非常给力——家庭生活比较糟糕,在学校也不怎么合群。但是,和你读过的那些传记一样,他从很早就是一个自学狂人。他的兄弟Kimbal说Elon经常每天读书10个小时。刚开始是科幻小说,后来是非科幻类的。四年级的时候,他经常沉浸在大英百科全书中不可自拔。

在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你需要知道,Musk觉得人就像电脑一样,不是比喻,他真的这么认为。一个人的硬件是这个人的身体和大脑,人的软件是他思考的的方式,他的价值观,他的习惯,他的性格。而在Musk看来,学习只是“下载新信息和算法到你的大脑”这么简单。所以他对于普通课堂的不爽,主要是因为坐在课堂听老师唧唧歪歪“下载速度太慢”,所以直到今天,他大部分的知识都是自学得到的。

他在九岁的时候有了阅读之外的第二爱好,也就是他的新电脑“Commodore VIC-20”。这电脑有5Kb的内存,预装了一个学习期6个月的“教你学编程”。九岁的Elon三天就碾压了这个渣渣教程,并且自己编写了一个叫做Blastar的游戏。虽然他告诉我“这个游戏是小意思,比Flappy Bird强一点了。”但是1983年,这个游戏被电脑杂志以$500的价格买下了(相当于今天的7200人民币),对于一个12岁的小子真是不错。

Musk从来都不觉得和南非有什么感情,他不怎么喜欢那种天天打马球的南非荷兰白人文化,而且这个国家对创业的人简直是噩梦。他看到了硅谷那篇沃土,于是在17岁的时候,永远地离开了南非。最开始他到了加拿大,因为他的妈妈是加拿大人所以移民容易一些,接着几年后趁着大学转学到滨州大学的机会,跑到了美国。

大学里他想了想自己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问了自己这么一个问题:“什么会最大程度影响人类的未来?”他想出了五件事情:“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太空探索,尤其是永久移民;人工智能;编辑人类基因。”

他对后两个对于人类的贡献是福是祸有点虚,但是对于前三个很乐观,但是自己又觉得不会涉足星球扩张,所以就选择了剩下的:互联网和可持续能源。

他决定选择可持续能源开搞。在读完大学之后,他在斯坦福拿到了有关高性能电容器的博士学位,这个项目研究的是创造更加高效的取代现有电池的能源储存方案。他知道这个方向是可持续能源的未来,并且能够帮助加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但是博士开学刚刚两天,他就开始害怕自己被时代遗弃。为啥?因为当时是1995年,他“无法看着互联网发展,无动于衷”。所以他退学开始在互联网方面发展。

他的第一个动作是打算在1995年互联网巨头“网景”找了工作。当时他的计划是“不请自来地走进网景的大厅,然后尴尬地站在那里,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话,最后讪讪地离开。”

这次失败的就业经历,导致Musk和自己的兄弟Kimbal(跟随Musk来到了美国),开设了自己的公司——Zip2。Zip2的性质像是大众点评和百度地图的结合体,但是远在这两个东西产生之前。他的目标,是让各大商业集团意识到,单纯把自己的信息放到产品黄页中马上就会过时,只有在线公司目录才能解救他们。两兄弟当时穷得叮当响,睡在办公室,在教堂里蹭澡堂洗澡。而Elon作为主要的程序员,无时无刻都坐在屏幕前工作。1995年的时候很难说服商家互联网的重要性,很多人告诉他们,在网上做广告是“他们听过的最蠢的事情”。但是,他们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这时刚好赶上了互联网爆炸的热潮,互联网公司都被抢来抢去,于是1999年的时候,康柏公司以。现在看起来这个主意并不怎么疯狂,但是当时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希望和传统大银行竞争,是一件闻所未闻的事情。

在的一项服务就是便捷的网络转账,不久之后Confinity就也开发了这个功能。两家公司都开始发现互联网转账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开始了疯狂地竞赛。最后,两家公司觉得还不如直接合并来得方便,于是就诞生了今天众所周知的PayPal。

这次合并导致了各种公司内部的纷争——当时Musk身边都是Peter Theil这样现在互联网大佬一般的人物——虽然公司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办公室里面却不大太平。矛盾一直酝酿到2000年底,当时Musk出去一边度蜜月一边集资,公司里面Musk反对派策反了他,并且拥护Theil为新的CEO。但是Musk对这件事的心态是相当的好,直到今天,他都表示虽然自己不同意这个决策,但是能够体谅那些人这么做的原因。他在公司保留了一个高层的位置,继续为公司做贡献,并且在2002年PayPal被eBay以15亿美元收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Musk作为公司最大的股东,拿着1.8亿美元(税后)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公司大门。

如果Musk对于平常生活有一本计划书,那么在2002年他31岁富得流油这个时刻,他彻底把这本计划书扔到火堆里烧了个净。

他之后13年做的事情,我们会在之后的几个帖子详细的探索。现在给大家讲一个简短版本的:

2002年PayPal被收购之前,Musk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有关火箭技术的书,那年年底,他拿1亿美元创立了有史以来最毫无理智最丧心病狂的公司:一个叫做SpaceX的火箭公司,创立的目的就是革“太空旅行”的命,计划在下个世纪让至少100万人移民到火星,让人类成为一个多星球种族。

然后在2004年,随着这个项目继续发展,他打算开始多线作战,于是创立了新的有史以来最毫无理智最丧心病狂的公司:一个叫做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公司,创立的目的就是革“全世界汽车产业”的命,加速电动汽车的到来,为了让人类用可持续能源朝着未来飞进。Musk也是一个人创立了这个公司,砸了7000万美元,即使最后一家成功地汽车创业公司是1925年的克莱斯克,即使从来没有人创立过电动汽车的公司。

然后,Musk在2006年完成了三杀,投资1000万美元和他们的表兄创立了另一家公司,叫做SolarCity,目标是革“能源产业”的命,创造大型的太阳能板装置分配系统,让数以百万记的人用上太阳能,显著地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并且最终“加速可持续能源的大规模实用”。

如果你在PayPal被收购之后的四年观察一下Musk的行为,你会觉得这真是一场悲剧:一个脑子短路的亿万富翁,异想天开地创造了一些不可能的项目,想方设法挥霍自己的财产。

2008年,刚才的那场悲剧似乎开始上演了,和人们的预测丝毫不差。SpaceX搞懂了如何造火箭,只不过是会爆炸的火箭——它已经尝试了三次火箭发射,三次进入轨道之前全部都炸了。为了引进投资和新的合约,SpaceX需要向世界展示他们能够真正造一个可用的火箭,但是Musk说他们的钱只够造最后一个火箭了,如果这个也失败了,那么SpaceX计划就会搁浅。

与此同时,在加州湾区的特斯拉也是举步维艰。他们还没能够给市场交付他们的第一辆汽车“Tesla Roadster”,这让公司的面子很挂不住。硅谷的八卦博客Walleywag写文说特斯拉是2007年最失败的创业公司。不巧当时全球金融危机,汽车产业也遭受了重创,这对于初创而且没有成果的公司更是灾难,特斯拉快没钱了。

在这两场产业崩盘的构成中,Musk手中最稳定的就算是他那八年的婚姻了,如果你把“悲惨离婚”算作稳定的话。

但是事情是这样的-Musk不傻,他也没有创造出糟糕的公司。他创造除了非常,非常棒的公司。只不过制造出一个可靠的火箭真的是无比的艰难,电动汽车创业公司也是一样,而且因为没人愿意在萧条期间给这看起来野心过大似乎要失败的公司投钱,Musk需要靠自己的资金。PayPal让他很有钱,但是没有有钱到可以养两个公司很久。没有外界的资金,SpaceX和特斯拉的起飞线已经很短了。所以并不是特斯拉和SpaceX很糟糕,而是他们需要时间成功,而时间已经不多了。

而那时,在最绝望的时刻,所有事情都好了起来。

首先,2008年9月,SpaceX发射了他们的第四发火箭——如果失败就是他们最后的一发火箭——成功了,完美地成功了。

所以这对于NASA已经完全足够了,他们说“去他的,我们给这个Musk家伙一个机会吧。”并且豪赌一番,给了Musk16亿美元的经费来进行之后的12次给NASA的发射。他们的机会又延长了,SpaceX得救了。

之后的几天,2008年的圣诞夜,当Musk已经差不多从投资人那里搜刮了所有能够维持特斯拉运转的油水之后,特斯拉的投资人勉强同意了。起飞跑道就这么被延长了。五个月后,随着戴姆勒的500万美元投资,事情开始有了转机。特斯拉得救了。

2008年只是Musk之后路上磕磕绊绊的一小部分,但是紧接着的七年时间却是Musk和他的公司惊天动地的成功。

在SpaceX失败的三次发射之后,他们已经连续成功发射了20次。NASA现在已经是SpaceX的常客了。而且因为SpaceX公司能够以有史以来最低的价格把物品运上太空,他们招揽了NASA以外的更多投资人。在这20次发射中,诞生了很多商业火箭的第一次——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的机构,只有四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中国,还有SpaceX。SpaceX现在正在试验新的载人航天飞船,而且他们也在试验能够一次运送100人到火星的更大的火箭。最近SpaceX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20亿美元。

而特斯拉的Model S汽车则一炮走红,以99%的用户满意率和5.4/5的安全系数碾压了汽车市场。他们现在距离生产真正的搅局汽车——价格便宜的Model 3越来越近,公司的市值接近300亿美元。最近他们通过在内华达州的Gigafactory翻倍了全世界锂离子电池的产量,也让他们成为了全世界最强的电池公司。

而2012年上市的SolarCity,有了大概60亿的市场估价,也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太阳能板安装商。他们现在正在水牛城建造美国最大的太阳能板制造厂,并且很很可能和特斯拉一起开发新的家庭电源储存系统,Powerwall。

在仅仅几年之后,当新的工厂完全开张时,Musk的三个公司就会雇佣超过3万人。在经历了2008年几近破产,并且告诉他的朋友他和妻子需要”搬到岳父母的地下室里”这些不幸之后,Musk现在的净值达到了129亿美元。

这些都让Musk成为了一个传奇。在他的电动汽车创业期间在全世界范围内部署了超级充电站,Musk因为这个被人们比作那些卓有远见的像是亨利福特和洛克菲勒等企业家。SpaceX创新的工作也把Musk提到了和Howard Hughes(美国著名航天工程家)的高度,有些人甚至因为他在多学科方面的贡献和爱迪生相提并论。或许因为他能够用客户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的东西扰乱古老而停滞的产业作乐能力,他经常被比作的人是乔布斯。有些人相信他会创造一个自己的名人类别并且名垂青史。科技作家,Musk传记的写手,Ashlee Vance说,Musk正在创造“一个可能比Hughes或者乔布斯都意义重大的产业。他把航天科技以及汽车工业,这些美国似乎已经放弃了的产业,重铸成了全新的神奇的东西。”

运营TED的Chris Anderson,把Musk称为“世界上现存最伟大的企业家”。其他人有时候会把Musk比作“真实生活中的钢铁侠”,也不是没有原因的:Jon Favreau在拍摄《钢铁侠》电影之前会把小罗伯特汤尼送到Musk在SpaceX的工厂里和他聊天,让他能够吸取Musk的气质。Musk甚至还上过《辛普森一家》。而这个人就是我在屋子里穿着睡裤来回踱步,一边聊天的家伙。

电话里,他说的很明白自己不希望我来给他做广告,他只想让我帮忙解释一下他周围的这些公司都在干什么,还有为什么电动汽车,可持续能源,航空科技对这个世界这么重要。

他觉得那些花时间来写他本人的作家很无聊——他觉得自己涉足的这些产业都这么至关重要,每当别人那他的个人事迹说话的时候,他宁愿那个人讨论一下化石燃料供给或者电池的先进性再或者多星球殖民。

所以我觉得第一篇的这个题目,“Elon Musk,世界上最激进的人”,肯定会让他不爽。

但是我有我的原因。对我的来说,这个帖子系列有两个值得探索的点:

1)理解为什么Elon Musk在做他在做的事情。他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在最紧迫的方面给人类开拓更好的未来。我想要深入探索这些方面,和他为什么对这些事情如此关心。

2)理解为什么Elon Musk能够做他在做的事情。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能够大幅改变我们的世界,而这些人值得我们的研究。他们和其他人做事情的方式都不一样——我觉得我们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所以我这次到加州有两个目标,第一是努力搞懂Musk和他手下这一群工程师都在狂热地做些什么,还有为什么这些事情很重要,第二就是努力明白他如何成为这么有能力的人。

特斯拉工厂(加州北部)和SpaceX工厂(加州南部)除了都很大很丧病之外,还有很多共同点。

两个工厂都干净明亮,在耀眼的太阳光之下涂满了白色的漆,还有超级高的屋顶。说是工厂,但是感觉更像是两个实验室。两个地方的蓝领技工和白领工程师都被故意放在同一个房间里工作,这样便于直接讨论和获得反馈——Musk觉得那些设计机器的人应该就呆在机器旁边。虽然传统工厂白领不喜欢,传统办公室蓝领也觉得不方便,这种未来化的实验室看起来让两边都很满意。两个工厂基本都没有封闭的办公室,所有人都在开放暴露的环境中和其他人一起工作。

当我在特斯拉工厂旁边停下车之后,我首先被它的体型吓到了——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一点都不惊讶这个工厂是世界上占地面积第二大的建筑。

这个工厂之前是由丰田和通用汽车两个公司共有的,之后2010年被卖给了特斯拉。我们早晨就开始了对整个工厂的游览——基本是一片蠢萌造车机器人的红色海洋。

还有其他很酷的事情,比如有很大的一部分工厂只是负责制造汽车电池,还有一个房间里2万磅重的铝卷被冲压焊接成我们所知的特斯拉汽车。

这个价值5000万美元的巨大冲压机,可以以4500吨的压力来冲压金属(这个压力等于2500辆汽车叠起来)。

特斯拉工厂现在正在尽力突破之前年产3万辆汽车到5万辆,也就是大概每周1000辆的产量。看起来他们生产汽车的速度是极快的,作为参考,当时丰田也是每周1000辆。

我也有机会去特斯拉的设计工作室参观(不允许拍照)。这里就是设计师在电脑上起草汽车设计图的地方,然后隔壁全都是一比一的粘土汽车模型。一个现实大小的即将上市的Model 3汽车的模型周围战满了专业人员,用小工具一点点地在一些细节处切削。而且这里也有可以即时打印汽车设计的3D打印机,这样子设计师就可以直接拿着打印出来的模型观察各个角度是什么样子。未来感十足。

第二天我去参观了SpaceX工厂,看起来甚至还要酷炫。但是整个建筑里面到处都是先进的火箭科技,根据政府规定属于“武器技术”,当然我这种随便一个写博客的肯定不能拍照的。

不过,参观之后,我有机会坐下来和几个来自两个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设计师讨论一下。他们说自己是这个领域毫无疑问的前沿专家,然后我说我最近自己才搞懂如果全世界人都住在一起房子需要多大,然后我们就开始讨论啦。我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关于公司作为一个新产业的想法,然后我问了他们和Elon的关系以及给他工作是什么感觉。毫无例外的,他们都非常友善的人,每个人都聪明的离谱,但是一点都不装逼。Musk说了他在雇人的时候有严格的“不要贱人”的政策,我从这次小招待会就可以看得出来确实是有效的。

所以Musk作为老板是什么样子?

让我们先看看网络上的人怎么说,Quora上面有一个关于这个的问题:“给Elon Musk打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排第一的答案是来自前SpaceX雇员,他描述了第三次发射失败之后的场景,对于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多年心血的员工,这次失败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她讲当时Elon从控制中心站出来,然后给全部员工讲了一场热血沸腾的演说。对于Elon“无尽的智慧”,她说,“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跟他上刀山下火海的,那是我见过的领导力的最佳诠释。”

在这个答案之后就是另外来自一个匿名的SpaceX工程师的答案。他是这么描述Elon的工作的:

“你总可以辨别出那些刚和Elon开过会的人,全是被击败的表情。你无论做了多少工作,都不要指望这靠着这点获得赞美,就算你每周80小时的工时都不行。”

在网上和Vance的书中读到的Musk,都表现出了两派鲜明的不同态度。他对员工严格的要求让一些人觉得值得敬爱,却让另外一群人感到愤怒和苦涩,甚至有时候,你能够听到同一个人说出这么两种不同的观点。在刚才的过于热情的答案之后有一些评论,“和他工作并不舒服,因为他从来对自己不满意,所以你也不能期望他对你会满意。工作的挑战就在于,他是个工作机器,我们不是。”后来这个评论者也发表了一些中性的评论,说考虑到他手中课题的庞大,他还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是一个“我很喜欢工作的很棒的公司。”

在我和Musk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交谈过程中也听到了类似的故事。他们告诉我:“Elon经常想知道‘为什么我们进展不能再快点?’他经常想让公司更大更好更快”,而同样一个人一会告诉我Musk在处理离职员工的时候是多么公平和体贴。

同样一个人,一会告诉我他经历了很多无眠的夜晚,但是呆在这里却很开心,希望自己永远不用离开。

一个高层领导这么描述和Musk的交流:“每个对话风险都很高,因为他不但很有自己的观点,而且可以在很多问题上都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或者大量的知识储备,所以和他聊天就像是在走钢丝,尤其是当你发现自己在技术问题上和他有分歧的时候。”同样地这个领导也在其他公司工作过,把Musk称为“我见过的最脚踏实地的亿万富翁”。

现在我慢慢开始明白这两边的观点不同,这种邪教一般的崇拜和虽然充满怨恨但是依然愿意上刀山下火海的心甘情愿,归根结底是来自对Musk的尊重。所有为Musk工作的人,无论对他的管理方式怎么想,都对他有一股无比的尊重——无论是对他的智力,还是工作态度,对他的胆识,对他任务的沉重,对那些让其他工作都黯然失色的任务。

很多和我谈过的人也谈及了他们对Musk气节的敬佩。他的气节的一个表现方面就是他对事情的坚持。他在采访中的论段从来都不改变,甚至很多年都用之前的原话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场景,他都直抒胸臆——一个和Musk很接近的员工告诉我,在一场会议或者商业谈判之后,他问Musk心里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而Musk的回答一向很无聊:“我刚才说的就是我的想法。”

有些和我谈过的人都说到了Musk对真实和准确的偏执。他对那些关于自己信息准确度的批评都持欢迎态度,但是如果有被媒体报道不属实,他经常hold不住自己和媒体大吵一架并且纠正他们的错误。他非常讨厌那种半吊子学术论据,比如“某项研究称”,或者“科学表示”,而且他拒绝为特斯拉做广告。虽然其他创业公司对广告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态度,但是他把广告看成撒谎和操控消费者。

所以对于Musk暴君一般的领导,员工的反应并没有那么强烈,因为就算他是一个暴君,他并不是一个伪君子。那些每周在压力下工作80小时的员工看到自己的CEO工作100小时,也都没什么苦水可以吐了。

说道CEO,让我们去和他一起吃个汉堡什么的。

在经过了大约7分钟的这样对话之后,我终于问出了我的第一个问题,一个半打圆场的问题,问他对最近SpaceX的发射感觉如何。结果就是他直接喷出了一大堆词,比如:超音速,稀薄,浓密,马赫1,马赫3,马赫4,马赫5,真空,区域,推进器,氮气,氦气,质量,动量,弹道,反冲。在他说话的时候,我基本已经陷入昏迷了。听他说完了之后我就不敢再问下一个问题了,生怕刚才我昏迷的时候他已经解释过了我要问的问题。

我最后还是重拾一个成年人的对话能力,之后我们的对话演变成了一场两小时的很有趣很引人入胜的讨论。这个人在很多话题上都有很深刻的见解。就光是在这次午餐中,我们的话题就囊括了电动车,气候变化,人工智能,费米佯谬,意识,循环使用火箭,殖民火星,在火星上创造大气,基因工程,他的小孩,人口减少,物理学对比工程学,爱迪生对比特斯拉,太阳能,碳排放税,公司的定义,空间曲率传送以及为什么这个做不到,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以及为什么这个你也做不到。伽利略,莎士比亚,美国国父,亨利福特,牛顿,卫星,还有冰河世纪。

具体的谈话内容我之后的帖子会详细说,但是现在有几点有趣的值得注意:

- 他是一个又高又壮的人,这点在照片里不大看得出来。

- 他点了一个大汉堡,然后两三口就在15秒内吞掉了这个汉堡。我从未见过吃得这么快的人。

- 他对人工智能非常非常担忧。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引用了他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就像“在召唤恶魔”,他是这么说的。但是我并不知道他具体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他把人工智能列为他最担心的三件事情之一,另外两个是可再生能源,还有成为多星球种族,也就是特斯拉和SpaceX做的事情。Musk是一个聪明的老家伙,而且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很深入。他这样的担忧让我十分害怕。

费米佯谬也让他很担忧。在我之前的帖子里,我把对费米佯谬的看法分为两类,一种是觉得因为某种大过滤器而没有高级生命,另一种觉得有很多高级生命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我们看不到他们而已。Musk不确定应该选哪一方面,但是他很担心有一个潜在的大过滤器就在我们的前方。他觉得这个费米佯谬简直没有道理,随着时间的推进也越来越让人担心。“如果我们是特例,我们最好赶快扩张到多星球,因为如果文明的道路很崎岖,我们应该尽早就开始尽力保证我们的已经不大的生存利率能够变大一些。”这时候我又一次为他的担忧感到了害怕。

- 一个我和他有分歧的问题就是意识的本质。我觉得意识是一个连续的谱,但是Musk觉得意识是一个有或者没有的事情,并不存在什么比我们高很多不能理解的意识。

我和他说了一段时间关于基因编辑的问题。他觉得那些通过基因编码抗衰老的理论不买账,因为他觉得人类有一个所谓的保质期,一旦过了所有的方面都开始慢慢停机,这是不能通过什么单一的修补改变的。他解释说:“整个系统都在崩溃,你找不到一个90岁的人,就比如跑的很快但是眼睛视力很好。整个系统都在关闭。为了能够真正的改变我们需要替换所有的细胞才能搞定。”如果换一个人我可能会就耸耸肩不置可否,但是这可是Musk大人,我该做些什么对吧?

:恩...但是这件事至少足够重要值得我们尝试一下么?你觉得你未来会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么?

Elon:事实上所有的基因学家都已经同意不改变人类的基因组,所以你要打的是一场道德仗而不是科技仗。

:你打过很多仗了,你也能够自立门户开始战斗。你把那些对改变人类DNA有兴趣的基因学家招致麾下,造一个实验室,你就可以改变一切。

Elon:你知道,我把这个叫做“希特勒问题”。希特勒满心都想着创造最优种族,还有基因纯洁,你怎么避免别人这么对你定性?我不知道。

:我觉得并不是不可能啊。你之前说过,亨利福特经常寻找绕过障碍物的办法,而你也经常这么做,你总是能找到解决方案。而且我举得这个课题的重要程度不逊于你的其他课题,通过某种方式,绕过了道德问题,这是一场值得打的仗。

Elon:我的意思是,我觉得确实有…为了根本解决很多问题,我们需要重新编码人的DNA,这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

:而且内心深处,DNA只是一个物质材料罢了。

Elon:[点头,并且眼神迷离地看着我的旁边]对,是软件的问题。

1)虽然他已经做了很多很多事情,但是能够压迫Elon Musk去承担又一个无比艰深的挑战,并且对他没有开始做表现的有点失望真是非常好玩。

2)而且我虽然什么都不懂,但是轻描淡写地说道德问题“不是个问题”并且说这并不是不可能,也是很有意思。因为这些事情之后都是他要考虑的,不是我的问题啦。

3)我觉得我已经成功地种下了种子。如果Musk15年之后成功地开始编辑人类的基因组,然后我们的寿命延长到了250年,你欠我一杯酒喝。

剩下的东西我们下一篇文章继续讨论,现在呢,让我给你看一张Musk带着拖延症的慌乱怪合影的照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造价工程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