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科创达的智能物联网的业务你怎么看?

中科创达涉足智能汽车行业 以技术实力为产业赋能

短短十三年,中科创达成为移动智能终端领域佼佼者,从初入局到行业先行者,不断用技术实力为行业赋能。中科创达主营业务是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产品的研发、销售及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五年前开始布局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正是这一前瞻性的布局,开启了中科创达由一家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科技公司,向全球领先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的转型之路。


中科创达上海车展展台一角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科创达的业务线已拓展至智能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等领域。其中,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中科创达具有领先行业的视觉技术。“在智能视觉领域,我们的技术优势在于图形图像的后期处理,比如拼接、调白平衡、图像虚化、明暗对比等。随着智能驾驶时代的到来,这些方面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多,因为图形图像是感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科创达执行总裁武文光在专访中谈到。


中科创达执行总裁武文光接受采访

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业务方向中,智能网联汽车也正愈发成为中科创达的重要业务板块。“2020财年,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占中科创达营收的29.31%。”武文光表示。当前,新四化浪潮下的汽车行业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不变的是汽车与创新技术的融合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快速满足。任何一家相关企业,想要在汽车行业的巨变中立足,背后都需要对前沿技术进行持续投入、对市场和趋势精准捕捉。武文光对《汽车大观》表示,“我们致力于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赋能者。我们拥有全栈的技术及解决方案能力,用户需要什么技术或服务,我们就为客户提供什么。”赋能者,该是什么样子?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在《汽车大观》看来,赋能者就像一个个入海口,度量规则兼具,具有多维赋能的无限成长,能孕育出产业蝶变的星辰大海。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中科创达真能如武文光所说,成为一个赋能者吗?从目前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以技术驱动行业变革自2013年入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经过8年的发展,目前中科创达汽车业务团队规模已超过2000人。2016年至2020年间,中科创达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2%。其中,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收入达到7.7亿元,占当年公司总营收的29.31%。同时,中科创达也成为了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与智能座舱领域的佼佼者。为何中科创达只用了8年,就从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科技公司,成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领跑者?“中科创达是一家技术公司,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像互联网公司一样,只要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就可以通往成功,而是需要较长周期的技术积淀和积累。”中科创达董事长兼CEO赵鸿飞曾表示。解读赵鸿飞的表述,即中科创达的理念是“技术为本”,始终将技术的领先性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科创达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资料显示,就国内而言中科创达在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与智能座舱领域的投入规模,已几乎无出其右者。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的大规模投入,也让中科创达收获了包括“下一代智能操作系统”“一体化智能座舱”等在内的累累硕果。其中,中科创达“下一代智能操作系统”,既能满足实时性、安全性,又能满足开放性,可通过在汽车的应用场景引进诸多传感器和数据,包括AI算法等等,构建支撑整个智能网联应用场景的操作系统。据了解,为了将汽车中的中控、后座娱乐、仪表盘打通,实现从车端到云端的互联互通,中科创达以KANZI-connect为基础,打造了智能汽车的高速软总线,将智能汽车的各个系统与云端设备以及手机联系起来,实现了车-云-机一体。而且,利用KANZI打造的人机交互系统,可以支撑智能汽车相关系统的开发和仿真,这在业界属于首创。


中科创达下一代智能操作系统

中科创达KANZI“百年汽车产业正在进入被‘软件’定义的时代。”武文光谈到,软件化即数据化,数据化背后的动因是信息化,而支撑信息化的是传感器以及各种导航信息。

因此,中科创达打造了顺应集成化、域融合发展趋势的智能座舱。该座舱可基于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将信息融会贯通,连接智能座舱里的车仪表、中控、导航、音响、联网服务、监控系统等,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实现统一的用户体验。

也正是凭借于此,中科创达赢得了200多家汽车行业客户的青睐,其中不乏有如奥迪、兰博基尼、法拉利等众多高端品牌。讲好融合共生“故事”纵观整个汽车行业,不管是大众、吉利等传统车企,还是特斯拉、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都在开发自己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虽然不同的企业对操作系统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但新的边界正在已入局企业的摸索中慢慢形成。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正进入“战国”时代。“对于传统车企、互联网巨头和科技公司纷纷入局形成的新生态,中科创达称之为‘融合共生’的关系。”武文光表示,融合是建立在硬件标准化和软件平台化基础上的,共生则是对原有OEM-Tier1-Tier2层级的打破,按照汽车上新的平台与模块,各个供应商之间的边界正在重新形成,甚至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供应链生态,共同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体验。


中科创达以“融合共生”为主题的上海车展展台

与此同时,武文光还谈到,“融合共生”体现在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方面,就是打造生态圈,链接多方资源。据了解,构建以智能汽车操作系统为核心的生态圈是中科创达的核心战略,也是未来长期坚持的一个方向。目前,中科创达已与底层的芯片制造商、主机厂、上端的科技公司等,形成了成熟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汽车智能化赛道愈发拥挤的情况下,中科创达“融合共生”的理念是否行得通?又是否具有优势?对于《汽车大观》的疑问,武文光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具体而言,如何让技术搭载到汽车产品上,如何适配软件与硬件,又如何构建全球的经销渠道,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都是很大的负担。但如果通过与中科创达合作,将智能操作系统作为接口,同时利用生态圈中的渠道资源,便可以减少客户获取和支持成本,提升整体效率。而对于需求方来说,也可以解决技术方面的难题。值得一提的是,中科创达也将“融合共生”理念融入了自己的智能操作系统,所有界面都对外开放,以此吸收行业内每个层面的生态,同时了解各方需求。而在通过主导中立、开放的产业生态,实现以智能操作系统为核心的生态闭环这一过程中,中科创达“融合共生”的理念和汽车产业变革赋能者的地位也得以更加突显。

全球优质资源整合者除了以“技术为本”和以“融合共生”理念打造生态圈外,坚持全球化布局是中科创达能够成为汽车产业变革赋能者的又一重要原因。“我们一直坚持全球化布局,整合全球领先产品、技术和人才,进行全球化市场开拓。目前,中科创达在全球30多个地区设有子公司及研发中心,在国内12个城市设有办公室,能够确保客户的车型在投产阶段处于行业最领先的地位。”武文光表示。


中科创达执行总裁武文光接受采访

以中科创达的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为例。从2016年开始,中科创达先后收购了领先的车用MCU方案提供商爱普新思,全球UI技术设计领导者Rightware,全球领先的视觉技术公司MM Solutions以及中国领先的自动泊车技术提供商辅易航等一系列公司。通过对全球优势资源的整合,中科创达大幅提升了自身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能力和国际化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中科创达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链的收购,也让它们发挥出了1+1>2的效果。具体而言,在中科创达的操作系统、Rightware领先的UI设计技术以及MM Solutions智能视觉技术的叠加下,不仅中科创达的智能网联驾驶舱解决方案已升级到4.5版,而且截止2020年,包括广汽、上汽、一汽、理想、大众、通用、丰田等头部车企,也都成为了中科创达的客户。而谈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武文光向《汽车大观》说道,中科创达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及技术提供商,未来会专注于智能操作系统的软件领域,为客户提供操作系统全栈式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把自己的领域做精做专,做到无人能及,不断为社会为客户创造价值,将是中科创达努力的方向。”武文光表示。相信坚持以技术为导向为行业不断赋能的中科创达,未来一定可以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业务链,不断推动智能化汽车行业发展。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机市场。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移动设备首席分析师吕俊宽此前在北京表示,中国的计算设备市场已经进入到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中心的时代,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更能吸引消费者兴趣,而且消费者在其上的花费超过个人电脑。

据互联网数据调研公司IDC统计,2013年全球搭载安卓(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的份额接近80%,虽然谷歌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在日本和美国握有40%左右的份额,不过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智能手机普及拉动了安卓份额的增长。目前中国拥有近10亿手机用户,其中约40%使用的是智能手机。

近几年,安卓系统市场份额的不断攀升,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并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安卓、WindowsPhone、火狐(FirefoxOS)等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技术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就是2008年成立的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创达”)。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对操作系统软件各个层面的理解和技术研发能力。”中科创达副总裁杨宇欣说。正因如此,中科创达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并纷纷伸出“橄榄枝”,客户遍布全球,其中海外的客户超过60%。既有高通、ARM、展讯等芯片厂商,也有索尼、夏普、TCL等智能终端厂商,还有互联网公司、独立软件厂商(ISV)、运营商等。

中科创达总部位于北京,先后在南京、杭州、成都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在上海、深圳设立了技术支持中心,并在日本和美国建立了分支机构,为全球智能终端产业提供本地化操作系统技术服务。

尽管中科创达服务的客户都是大名鼎鼎的国际性客户,但中科创达成立六年来一直以低调处事,不声张、不浮躁,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移动智能操作系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科创达是国内从芯片底层到上层应用服务进行完整的移动操作系统方案开发的软件企业中实力最强的,在系统的每一层都有专门的技术团队:驱动、框架、通讯协议、多媒体、图形、应用等,

杨宇欣介绍说,帮芯片公司做解决方案的时候,需要对移动智能操作系统的每层都有深刻了解。方案的产品化,最重要的一点是稳定性。国内真正能帮芯片公司做参考设计的公司很少,因为只有对各个层面技术都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到。

在几年前功能机盛行的时代,中科创达为何敢于选择超前的移动智能操作系统这个技术方向呢?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越来越强的硬件性能和技术,包括芯片技术、触摸技术、传感技术等,另一方面是互联网的应用服务要嫁接在这些硬件的性能和功能上。”杨宇欣说,所以中间的操作系统就变得非常重要,它是连接上层应用服务和底层硬件技术的一个纽带和桥梁,是一个硬件和应用服务都离不开的核心平台。谷歌之所以做安卓,就是看到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和市场潜力。

据了解,中科创达与其他软件公司的发展路径不太一样,大量的软件公司都是围绕终端企业(OEM)转,帮其开发产品。而中科创达除了与终端企业合作以外,与芯片公司的合作绑得更紧密。

杨宇欣透露,移动智能终端的技术源头是芯片公司,终端企业更多专注上层的开发、渠道和品牌的建设、外观的设计、上层应用的开发,而底层的技术更多依赖于芯片公司,所以中科创达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先机,这些年通过与芯片公司的合作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产品经验。

在今年1月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2014全球消费电子展(CES)上,中科创达展示了针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的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同时,中科创达还展示了全能照相、HTML5轻桌面、多窗口、小内存手机解决方案等新产品。

手机方面除了其具传统优势的Android系统解决方案以外,中科创达还首次推出了采用FirefoxOS解决方案的新款智能手机和采用Windows+Android双系统的平板电脑产品,这标志着中科创达的业务领域继Android之后,又开拓到Windows、FirefoxOS等操作系统领域。

之所以推出FirefoxOS解决方案,杨宇欣表示,中科创达专注移动智能操作系统领域,当市场向多元化发展的时候,整个行业对操作系统的需求有增无减,我们需要紧跟市场脚步不断创新。

FirefoxOS操作系统专注于html5,这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所以FirefoxOS受到业内追捧,市场潜力很大。

“我们是FirefoxOS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能把FirefoxOS系统移植到不同的平台上。”杨宇欣信誓旦旦,“前期我们一直在投入,还没有收获利润,但我们看好这个方向。”

3月11日,在成都举办的中科创达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上,火狐操作系统开发商Mozilla移动市场推广总监闫风学透露,目前,又有新的运营商和新的市场将要发售FirefoxOS智能手机,ALCATELONETOUCH、LG、华为、中兴、TCL都在多款智能手机中采用FirefoxOS来为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进行定制。

创新是IT企业的灵魂,对于中科创达如何保持创新的活力,杨宇欣告诉记者,中科创达与产业链最上游的芯片公司进行合作,可以推动我们不断创新。因为它们对新技术的把握都是有前瞻性的,比如ARM推出新技术会提前四年到五年进行市场培育,所以我们会较早感知到前沿技术。此外,我们比芯片公司更贴近于用户,因为我们服务于终端企业,终端企业会拿到许多客户的需求。所以,我们不仅能保持技术的领先性,还能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这两方面一碰撞,会让我们产生很多新灵感。

中科创达下设有专门的产品团队,独立于研发之外,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一些产品,例如安卓上的多窗口产品;基于对硬件的理解和客户的需求,开发小内存技术,能在256M的内存上跑安卓4.0以上的系统,并保持整个系统的流畅性,这个许多芯片厂商不一定能做到;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低功耗、内存优化技术以及智能抠图、智能擦图、人脸识别等产品。

中科创达对网络安全也非常重视,专门有一个团队在开发网络安全方面的技术。“对技术创新的执著是IT企业最重要的,也是让我们保持行业领先的法宝。”杨宇欣说,此外,“我们对执行力的要求几乎达到苛刻的程度,客户提出任何要求,我们当天必须要做出反馈,创新和执行力是中科创达成功的两把利剑。”

操作系统作为核心的软件平台,向下适配硬件系统发挥终端基础效能,向上支撑应用软件确保用户的使用体验,其性能、安全性、稳定性决定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品质,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软件生态环境。

中科创达将业务定位于操作系统,研发相关核心技术,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厂商提供产品和服务。公司与产业链顶端的主要芯片厂商进行深入的合作,为其提供基于芯片优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与终端品牌厂商和元器件厂商密切合作,持续推出差异化的智能终端产品方案;与独立软件厂商合作,优化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与国内外的电信运营商的积极配合,使解决方案完整支持运营商的定制需求。

中科创达的定位非常聪明,通过集中精力深耕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串起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各类软硬件企业,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当我们的合作伙伴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时候,围绕中科创达提供的核心技术为中心,自动就会良性运转。”杨宇欣对记者说,处在硬件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中间环节,我们经常会利用我们的生态系统资源促成终端企业和移动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作。

杨宇欣表示,中科创达专注于操作系统技术,实际连接了云端和终端,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犹如沙漏型,我们是中间的沙漏平台,上下两端无限多,可以形成许多种组合和合作模式。

当记者问道“芯片公司之间是竞争对手,都与你们合作,是否存在顾虑?”时,杨宇欣毫不隐讳,虽然它们在芯片市场里是竞争者,但它们都需要做方案,而且希望方案做得稳定和成熟,所以它们必然要找最好的合作伙伴。“坦率地讲,芯片公司之间肯定会有一些顾虑,但是中科创达在市场上一直坚持保持着中立的立场,并且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执行打消了客户的顾虑。同时与我们合作的几家芯片企业本身在产品定位上也是有差异的。

例如展讯专注于TD、国内市场、低端,高通专注于中高端产品、LTE,英特尔专注于平板电脑、行业解决方案。目前,我们还没有感受到芯片公司给我们的压力。

据了解,由于高通和MTK在芯片市场尤其是中低端芯片市场是最大的竞争对手,目前中科创达与MTK还没有直接的合作。

杨宇欣表示,中科创达坚持独立发展,不会被收购。因为我们服务的众多客户之间会有竞争关系,这让我们保持中立非常重要。ARM也是我们的战略合作方,它的商业模式就是保持中立,把技术授权给有竞争关系的不同厂商,这是它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本着中立性,中科创达对所有客户一视同仁,为它们提供最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确保客户信息安全,中科创达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分配不同的团队负责不同的平台研发,团队之间实行完全的隔离,包括工作环境、服务器,而且手机都不允许带到研发区。

从公司技术积累基础和团队的特点出发,中科创达选择了B2B的商业模式,为芯片、终端等厂商提供操作系统产品和服务。杨宇欣表示,服务于2B是中科创达的基因,或者说是B2B2C,许多客户把C端的需求直接反馈给我们,我们帮它们开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B2B的生态系统与B2C的生态系统不太一样,B2C的关键环节是品牌和渠道,B2B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和研发。未来一段时间,中科创达主营商业模式还是B2B。

据了解,中科创达也在尝试2C,例如全能相机软件产品,全球大约有3000多万的用户,在日本特别受欢迎。这种软件可以提供30多种滤镜,能快速地把照片处理成各种效果。还有一个面向2C的产品是“表情大咖”,能够快速地把自己的肖像照片进行各种换脸。

过去,中科创达的业务主要定位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及Android系统的巨大影响力,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载终端等,开始利用Android系统对产品进行智能化和互联网化改造,发展势头非常快。

中科创达高层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新的趋势,去年下半年确定了新的产品方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车载终端。

可穿戴设备需要把原有的系统往小型、轻量化的设备里移植,这就需要对系统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才能够进行裁剪、开发。中科创达能够把1G的安卓系统裁剪到100M以内,丢掉多余的功能,这样可以省电、省成本,内存也可以减到256M以下。目前正与客户进行合作。

杨宇欣表示,开发可穿戴系统最大的挑战是,这个系统一定要“小而美”,因为功耗和体积是可穿戴最重要的指标,现在能够解决的公司很少。国外的可穿戴设备是嵌入一个小的操作系统,把所有计算工作交给手机,可穿戴只负责信息的采集和传递,这样就会大大减少电耗。我个人看好这种方向。

此外,对传感器技术要加大开发和投入。随着传感器的发展,可以获取人更多的信息,而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是人的需求。可穿戴设备与云端的连接也很重要,除了让手机初步处理一些数据,大量复杂的数据应该交给云端,通过大数据来分析挖掘,让用户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改善什么。

杨宇欣认为,可穿戴的成功取决于端到端的整体方案——云端、终端、可穿戴。只有非常强的黏性的应用,才能让用户经常穿戴。最先开始应用的是健康领域,因为健康是刚需。

在智能家居方面,中科创达已经帮助国内最大的家电厂商之一开发了一整套智能家电的控制软件。车载终端方面,正与车载领域比较领先的企业做产品的预演和方案的开发。

中科创达现有一千多人,研发人员超过90%,股权激励的覆盖率高于业界平均水平。杨宇欣表示,公司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人才,互联网公司、芯片公司、手机厂商都想来挖人。

集成电路(芯片)已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芯片产业大发展对中科创达无疑是非常大的利好。“我们的技术积累可以帮国内的芯片厂商做产品方案,这对国内芯片厂商来说很有价值。”杨宇欣说,芯片企业实际不是卖芯片而是卖软件方案,只有方案完整和成熟稳定才能卖出去,一个裸片没人买。而软件方案不是芯片公司擅长的,这是中科创达的机遇。政府的扶持很重要,但这个行业需要耐心,不能浮躁更不能急躁。

近日,作为企业出海的赋能者,中科创达联合创始人耿增强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开辟式增长——科技创新语境下的出海故事》专刊中,为大家解读当前的全球语境和产业新格局,从行业观察者的角度分享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思考。

夏普Aquos Crystal智能定制手机,是全球第一款无边框手机。它由中科创达负责运营商和夏普的软件定制需求开发,并在美国进行实验室测试和野外测试,迅速帮助夏普打开了北美运营商大门。

大众、丰田、广汽、上汽、威马等全球100多家汽车厂商都采用了中科创达的智能驾驶舱技术和解决方案,为驾乘者提供丰富、先进的智能驾驶体验。

从北美到东南亚以及欧洲区域市场,覆盖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腕投等)等业务的智能终端厂商,都可以采用中科创达这家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完整解决方案。

今天,无论是全球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还是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物联网的核心计算模组及操作系统,抑或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数字仪表、人机交互的多媒体中控系统,背后几乎都有中科创达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比起过去亦步亦趋地追随硅谷,近几年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被全球瞩目,尤其在加速发展的物联网领域,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核心能力,正从制造能力转向经营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这一点,以中科创达的出海版图尤为典型。

从 2008 年公司创办,如今中科创达子公司及研发中心遍布于全球超过 30 个地区,有近 50% 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前 20 大客户中,有超过一半的海外客户。作为全球范围内都拥有领先优势的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中科创达已成为高通、英特尔、英伟达等芯片厂商以及全球多家知名手机终端厂商的紧密合作伙伴。

得益于中国本土的工程技术人才丰富、应用市场规模巨大、供应链完备,中科创达迅速发展成为物联网行业中,专注于操作系统的公司中产值较大的企业。以中科创达为代表的中国出海企业,正承担起全球物联网行业不可或缺的“技术顾问”角色,持续打造中国技术创新的国际影响力

技术基因决定了全球整合之路

操作系统是一项全球化技术。它提供了整个产业的虚拟化功能,提供各种应用的运行环境,承担着产业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这一技术的“基因属性”,注定了操作系统技术开发和操作系统产品商,不仅需要较长周期的技术积淀和积累,还需要全球整合的发展逻辑。

中科创达董事长兼 CEO 赵鸿飞曾用“技术为本,生态为王,坚定全球化”概括了中科创达的发展核心。

中科创达联合创始人耿增强也强调了中科创达的全球化思路和出海逻辑:“中科创达布局全球化更注重选择行业的领导者为战略伙伴,注重与全球技术原动力厂商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同时,在海外市场聚焦于服务好当地市场的大客户,主抓头部力量获取价值效益。”

2015 年,中科创达成为中国首家专注于智能操作系统业务的上市企业后,在持续加码研发投入、自我创新的同时,还成立投资基金、与全球产业链的核心头部企业设立合资公司,通过资本和技术注入共同扶持产业链上下游创新。

同时,加快全球化整合并购,加速布局全球,也是以中科创达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不断在全球市场提升自身核心技术能力,进一步实现全球范化整合的一大重要表征。

2017 年,中科创达收购了一家专注于为汽车仪表盘和信息娱乐屏幕设计开发人机交互界面的芬兰科技企业Rightware。一年后,中科创达又收购了位于保加利亚的行业领先的图像视觉技术公司 MM Solutions。

2018 年至 2019 年,为建立新的增长点,中科创达又先后分别在马来西亚、印度、德国等开设子公司。

一系列海外进程,为中科创达带来了业绩的收益。即使在新冠疫情下,2020 年前三季度,中科创达业绩保持稳定增长,营业收入 17.87 亿元同比增长 40%。在 2021 年公司半年报中显示,中科创达实现营业收入 16.9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1.44%。其中,智能操作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产品营收增长分别为 30.2%、70.0%、137.2%。

至此,中科创达在全球范围内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的领先优势已经日渐稳固。

随着通信技术升级迭代、应用场景需求爆发,全球智能物联网时代到来,操作系统也在面临新的变化。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布局,必须联合产业链的巨头和领先企业,共同为行业赋能。

如耿增强所说,“与全球技术原动力厂商密切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中科创达成立不久就与多个行业知名头部企业签约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为中国手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并对独立硬件元器件提供预测试和认证。近200 名工程师,为超过 120 家手机厂商进行常年的技术支持工作,帮手机厂商解决基于高通等平台开发智能手机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目前,在北京、深圳和上海建立的高规格手机测试实验室,已为超过 130 家元器件厂商的 1500 种元器件进行过认证测试服务。

同时,基于物联网行业千行百业,客户需求多元化,终端设备研发成本高且回报时间长等行业痛点,中科创达通过与知名芯片厂商合作,将共通的技术“模块化”设计,在底层通用模块的操作系统上加入各自的应用,就可以实现差异化功能,帮助客户降低研发成本,终端厂商客户无需再花精力开发底层模块。

用这种联合赋能行业的思路,中科创达与优质的合作伙伴,共同为智能终端产业链打造更好体验的核心计算平台,为全球客户与最终用户持续提供价值。

今年 3 月,中科创达又与施耐德电气携手开发能够赋能中小企业的高可适用性数字化解决方案,共同推动中国工业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早前,中科创达还与施耐德电气联合发布了基于亚马逊云服务(AWS)的融合智能工业视觉平台,该平台能够助力智慧工业降本增效,赋能制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联网流量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