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晨钟暮鼓的打法是什么?

“南屏晚钟”,世人皆知。作为著名的西湖十大景点,为什么净慈寺要敲晚钟呢?当年的康熙皇帝还想把“南屏晚钟”改成“南屏晓钟”,结果遭到了杭州百姓的反对,没有改成功。知道杭州人为什么这么维护“南屏晚钟”吗?“南屏晚钟”对杭州百姓意味着什么呢?

不久前,杭州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丁云川很兴奋地告诉记者,通过翻阅有关史料,他找到了净慈寺敲晚钟的“秘密”,还有“南屏晚钟”有这么强大的群众基础的原因。

暮色降临唯有南屏山下有钟声

南屏晚钟,因背靠南屏山而得名,位于净慈寺内金刚殿西侧。

因为钟楼背靠南屏山,石灰岩山体特殊的岩石、洞穴构造,加速了声波振动,振幅急剧增大后形成共振,随之产生音箱效应。据史料记载,钟声曾飞向西湖上空,直达西湖彼岸,碰上对岸由火成岩构成的葛岭,回音迭起,共振齐鸣,经久不息。

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屏晚钟,曾因战乱、火灾等关系,多次重建重铸。现在的钟楼重建于1986年,三重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甚为精美;所悬之铜钟高3米、口径2.3米、重10吨。钟身内外镌铸《妙法莲华经》及铭文共计6.7万余字。

寺院内,寒来暑往,春去秋来,皆是“晨钟暮鼓无时休”。据《净慈寺志》和杭州地方志的记载,全国大大小小的寺院,每日暮色降临时,唯有杭州西湖的南屏山下有钟声。

现在大家都认为,南屏晚钟的说法是从南宋画家张择端的《南屏晚钟图》开始的。

丁云川看了不少关于净慈寺“敲晚钟”的书,终于找到了一些线索——这晚钟和对面的雷峰塔有关系。

雷峰塔,算是杭州最有名的塔了。它建造的时间是吴越钱弘俶开宝八年(975年)。“造塔的时候,净慈寺的僧人还参与了其中的建设。”丁云川说。

现在晚上雷峰塔要亮灯,你知道吗?在古代,雷峰塔上也有亮灯的习惯。

丁云川从一本明代的《南屏净慈寺志》上看到,一位叫凌云翰的人写过一首叫《雪钟》的诗:“一百八声才击罢,雷峰又点塔上灯。”

“这首诗里面包含了好多线索。”丁云川说,古代时候雷峰塔是楼阁式的塔,塔上有窗洞,人是可以到塔上的窗洞去点灯。丁云川从净慈寺住持处了解到,那时的雷峰塔塔旁、塔下,是有小寺、小庵。雷峰塔和小寺、小庵都是净慈寺管辖的。雷峰塔上点灯的和尚,应该就是净慈寺的和尚。

为什么雷峰塔要亮灯?因为,西湖到了晚上就很黑了。丁云川说,应该是起到照明的作用。不过,也有可能是吴越国王为了纪念雷峰塔建成这年圆寂的永明禅师,而在雷峰塔上点灯。

雷峰塔什么时候亮灯 得听净慈寺的钟声

那问题来了。雷峰塔什么时候亮灯?《雪钟》这首诗里又有线索了:“一百八声才击罢,雷峰又点塔上灯。”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雷峰塔点灯的时间是根据晚钟的钟声而定的。

当然,丁云川还觉得,净慈寺晚钟的作用不止是这些哦。有个叫王洧的人,在《南屏晚钟》中写道:“涑水崖碑半绿苔,春游谁向此山来。晚烟深处蒲牢响,僧自城中应供回。”丁云川说,诗里的意思是春天去城外西湖游玩的游人不少,不过,听到寺里的钟声响了后,净慈寺的和尚要从城里回到寺庙里。而游人也要抓紧时间回家了,因为钟声响起后,沿湖一带的士兵,要把城门关闭了。

古时杭州城,可没有现在那么大。西湖在城外,人们要通过清波门、钱塘门、涌金门出城去玩。到了傍晚,净慈寺的钟声一响,在城外的老百姓就知道了,该回城里了。

“这样看来,南屏晚钟还有一个作用,在杭州城内,会起到报时的作用呢。”丁云川说,还有点杭州标准时间的味道呢。

还流传着这么一个小故事。康熙下江南时,曾亲题西湖十景。彼时西湖南线的这口钟被题为“南屏晓钟”,寓意南屏山下的钟声在每日清晨响起。而偏偏,杭州人对“晚”字情有独钟,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屏晓钟”又变回了“南屏晚钟”。看得出来,南屏晚钟在杭州老百姓心目中地位很重要。难怪康熙皇帝当年想把“南屏晚钟”改成“南屏晓钟”,杭州老百姓都不同意这样改呢。

1、钟晨暮鼓的意思是: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

2、出处:唐·李成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1)既然进了寺院,就得尽快熟悉这种晨钟暮鼓的生活。

(2)在万年寺住了几日,晨钟暮鼓,明月孤云,很有一种清寂寥落、超凡脱俗的感觉。

(3)每当我想坏事时,就会想起妈妈对我的晨钟暮鼓的叮咛。

(4)他隐居寺院后,岁月就随着晨钟暮鼓而一天天消逝了。

(5)我们于晨钟暮鼓挥洒青春的激情!

  多年前,我听过晨钟暮鼓,在洪椿坪。
  住过的那个晚上,我被震撼过。
  钟鼓梵唱,是一份宁静的震撼。

  宁静的震撼,懂吗?
  你不懂?我也不懂。

  是真不懂。晨钟暮鼓这样的传统,也许现在只保留在山野寺庙中。
  当年世俗官府用晨钟暮鼓报时的传统,早就被现代的手段替代了。

  简单说就是闹钟。你经常用手机设闹钟吧。早晨王菲开始唱《因为爱情》或者震撼点用龚琳娜的《忐忑》。这就是你的“晨钟”。

  你的“暮鼓”呢?是网上朋友给你说88的时候,还是电视上节目越来越乏味的时候?或者老婆在卧室里恶狠狠发飙的时候?

  今年清明时节。我又去了一次。洪椿坪,我专门来听你的晨钟暮鼓。

  寺的的僧人比那年少了很多。
  住的房间比那时的品种多了很多。
  有了带卫生间的“豪华”房间,180一个人。
  如果你觉得还不够豪华,也可以去住林森住过的套房,1千多一个人,够“豪华”吧?哈哈。当然,如果你只是在上山的路上找个地方睡一晚上,也有几十元一个人没有卫生间的铺位。告诉你一个秘密,豪华房间除了有卫生间,其它豪华程度和你的铺位没有什么差别。懂了吧?哈哈

  下午四点半的时候,算是敲暮鼓的时候了。
  寺院里的晨钟暮鼓,和官府的晨钟暮鼓有点不一样。
  官府真的是早晨敲钟黄昏敲鼓。
  寺院里却是早上和黄昏都要敲钟敲鼓。只是,早晨先敲钟后敲鼓,黄昏先敲鼓后敲钟。哇,说起来好累。
  钟鼓都有谱,不是随便乱敲的。
  钟鼓起后,僧人开始随着钟鼓唱经。

  我仔细听过他们唱经。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洪椿坪的僧人唱经用的都是四川话,甚至峨眉口音的四川话,绝对不是电视上听见的扑通话,过瘾呀。文化的多元性一直是我内心里支持的。大一统的文化虽然从秦朝开始就是历朝历代官府所追求的,但是,个性就是个性,时不时个性就会悄悄冒出来。
  哈哈,一说到冒出来,我就想起,椿芽冒出来。在洪椿坪这个地方,椿树春天发的芽,就是椿芽。四川人都喜欢吃的椿芽炒蛋,哇,流口水了。

  从晚饭过后,一直到夜里,那个叫圣翔的僧人,一直在给各位施主传道解惑。讲解着花坛里各色的植物,还有那棵他种下的小小椿树。
  直到晚上,圣祥还在和施主们热烈讨论着,精力之旺盛,让我佩服。这是不是就是信仰的力量?

  晚上八点的时候,一个僧人独自来到大雄宝殿。开始了他的钟鼓吟唱。
  听见鼓声,我就赶快过去看。
  等我赶到的时候,鼓已经敲完了。
  他开始了优美的钟鸣禅唱。

  我感受到难以言表的东西。我感受到了什么?不知道。
  是宁静吗?我居然有点激动。看来我修养远远地不够呀。
  僧人唱完出来的时候,和我在黑暗中打了一个照面。
  我说:“太好听了!”(注意是感叹号)
  他说:“阿弥陀佛。”(注意,只是普通的句号)

  洪椿坪的夜晚来得很早。
  这一次佛唱之后,就是万物就寝的时候了。
  只是长明的灯还在山风里轻轻地摇曳。

  清晨。是的,天还没有亮的清晨。大约六点不到。
  是晨钟的时候了。这一次,整个寺院我起得最早。在黑暗和寂静中,我等待着。

  吱呀一声,在黑暗中,大雄宝殿的那一边,传来开门声。
  最勤奋的那个僧人进来了。
  他先敲了几下钟。然后逐次点亮各处的烛火。
  随着钟声想起,披着袈裟的僧人陆续走进大殿,钟鼓齐鸣,梵唱袅袅。

  钟声,把山谷唤醒了。天亮了。

  僧人开始新一天的修行。
  游人开始新一天的旅途。

  猴子开始寻找新的食物。

  猴子,是的。这天早晨,猴子温柔地“袭击”了洪椿坪。
  这群猴子和美帝国主义一样,首先是从空中发动袭击的。
  它们主要的目的,就是抢夺食物。
  这只猴子过来的时候,我表面很镇静,其实内心很紧张,镜头慌乱对焦就是证明。它假装不经意地从我面前50cm的栏杆上经过,坐在离我100cm的地方,假装对我不感兴趣。最后,它以为我放松了警惕,漫不经心地走到我放在地上的摄影包前,去拉拉链。这时,我已经完全没有拍摄的能力了,任由镜头到处乱晃。我对着它大喊:“走开!走开!管理员的马上就上来!”
  真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不过很奇怪地很管用,听见“管理员”三个子,它对着我凶狠地瓷牙咧嘴了一次,然后跑掉。
  原来,灵长类最怕的还是灵长类。

  有点受惊吓的我。可不可以这样想,这是环境好的表现,是天人合一的表现。
  洪椿坪的建筑理念据说就是天人合一。
  好吧,猴子袭击我,就算是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

  离开洪椿坪的时候,看到那棵残存的古老椿树树桩,那棵已死或者即将死去的古老椿树。
  想起庭院里,圣祥师傅种下的那棵小小椿树。
  椿树每年发一次嫩芽,在晨钟暮鼓中轮回。

  钟鼓梵唱是时光的刻度,是日升日落在嘀嗒作响。
  洪椿坪,我听过你的晨钟暮鼓。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晨钟暮鼓的启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