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温如何计算体温?

各位爸爸妈妈:大家好!我是阳阳妈妈

今天,阳妈想说的,是宝宝如何物理降温的话题。看似老生常谈,可是,有几个妈妈能够很有自信的说,我完全能够正确掌握宝宝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果您不能,那么,请将阳妈今天聊的话题看完。

首先,阳阳妈妈先来复习一下,什么是发热。

大家必须要知道的是发热的分期,发热分3期,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也就是开始会感到怕冷、甚至寒战(体温上升期),然后体温不断上升直到一个温度,超过正常体温,会持续一段时间(高温持续期),最后人体会散热,表现出大量出汗,最后体温下降归于正常水平(体温下降期)。

这是人体体温调定点上调导致的发热,中暑等不是这个原因,其调定点没变,是体内的热散不出去导致的,就不讨论了。

正常儿童的腋下体温,应该在35.5-37.3摄氏度之间,如果高于此温度,那么孩子就是在发烧了。

对于新生儿来讲,正常体温的最高值可以放宽到37.5摄氏度,这主要是与新生儿温度调节功能还不完善有关。当宝宝烧到38.5度以上就需要用退烧药了。

宝宝体温没烧到38.5度,物理降温绝对是妈妈们心中的第一选择,而且要在孩子的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进行物理降温;当然体温上升期是不能使用的,这是很好理解的,这时候孩子感到怕冷,甚至寒战,怎么能再降温呢!

那么物理降温,怎么选择和实施呢?妈妈能为宝宝选择的物理降温方法,除了多喝水,少穿衣之外,主要有两种,1.冰敷,2.温水擦浴。

凉温贴:妈妈们可以用凉的降温贴贴在宝宝额头、腹股沟、颈部,腋下,但是,降温贴降温的程度很有限。

自制冰袋:宝妈也可以在家自制冰袋。比如选择果冻包、小的牛奶包等,包不要太大,整理平整后再冷冻,这样冻出来的冰袋形状比较扁平,面积也不大,非常适合宝宝使用。记得一次多冻几个冰包,因为您可能会给孩子身体多个部位使用。

有经验的妈妈都知道,想给不睡觉的孩子身上放个冰袋是不容易的,而且,宝宝发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越到晚上,烧的越高,所以冰敷退烧,最好选择在孩子睡着以后。

舒服为主:如果妈妈直接拿个冰袋放在孩子额头上,那么,即使发热的孩子肯定也会不舒服的。所以,阳妈建议,在冰袋外面,用一个小的干毛巾包一层,然后选择性的放到宝宝额头、腹股沟、腋下,这样孩子就会舒服多了

冰袋的放置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0分钟,30分钟后测量体温。

在此期间,妈妈也要勤观察放冰袋的部位是不是有苍白或者变紫了,以避免发生冻伤。

如果需要多次重复冰敷,请间隔一个小时后,再次给宝宝使用,目的是为了让宝宝局部组织有复原时间。

首先要说,擦浴是不能用凉水的,要选择32-34度的水。最起码,妈妈们要用手感到,水是温热的,才能给宝宝上身擦浴,否则,本身发热的孩子突然接触凉水,会感觉非常难受。

先给孩子身下铺一条大的干浴巾,脱去衣服,但是身上要盖一条薄毯,不可以把宝宝过多暴露。

然后用温水擦拭孩子的胳膊,腿,屁股,后背。千万不可以擦胸前,腹部,脖子后面,脚心,以免局部血管快速收缩,孩子发生不适。如果可能,可以给孩子足底放一个温的热水袋,这样不但有利于降温,也可以避免宝宝寒战或其他不适。

给宝宝洗温水澡,其实也是一个温水擦浴的过程,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带走多余的热量,在此,阳妈就不多讲啦。

温水擦浴,说起简单,做起来真的好烦。为了要保持合适的水温,“反复换水”这个过程对于已经身心疲惫的妈妈来说,绝对是个挑战,因为您有可能得换“一整夜”的水。

在此,阳妈给大家推荐个家里可能有的神器,“暖奶器”或者可以控制水温的“小火锅”。暖奶器的温度一般可以调节控制在30-40度之间,“小火锅”也可以适当调节温度到手感温而不烫的程度,这时候,妈妈们就可以坐在宝宝身边,安静的进行擦浴了。

最后,家长要注意不使用对儿童禁止使用的物理降温方法:酒精擦浴,多穿衣、盖被捂汗。

“发烧烧坏脑子”这个事情流传很久了,是很多家长内心的恐惧。那么今天满月就和大家聊聊:

到底哪种发烧会烧坏脑子?

首先,希望大家一定要明白,发烧本身不会“烧坏”脑子。人体高烧到一定程度(42度左右),人体自身会产生一种保护机制,就好像电路的保险丝烧断了一样,人体会自动给自己降温。

只有在极端的情况,比如密闭、干燥,周围高温的环境(像高温暴晒下的汽车车内),人体的这种自我保护机制才会失效。

这时人体会中暑(也就是热射病),体温才会不受控制突破42度,产生生理损害。大家看过一些被遗忘在校车内的儿童死亡案例,就是这种极端环境。

而通常家庭环境中,孩子发烧了,我们护理的时候,一般都是室内多通风,夏天空调或风扇降温,衣服穿少点,那么孩子的周围环境是正常的。

孩子自身的保护机制能正常工作,所以像上面说的,发烧到一定高度后,你看起来很吓人,但是放心,孩子的体温不会再上升了。

有的宝妈可能要问了,照你这样说,发烧不会烧坏脑子,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发烧之后,确实脑子坏了呢?

实际上是,发烧只是身体生病后的一种表现,而造成发烧的原因是宝宝病毒或细菌感染,其中有的病毒感染比如脑膜炎,就会让宝宝的脑子受到损害(这种损害可能是临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

所以,不是发烧烧坏了脑子,而是造成宝宝发烧的脑膜炎病毒伤害了宝宝脑子!

因此对麻麻们来说,如果担心“烧坏脑子”,那么对发烧来说,需要关心的问题不是温度多少度,而是:这次发烧是普通病毒感染造成的发烧,还是脑膜炎造成的发烧呢?

对于前者,即使宝宝高烧42度都不用担心,自己过几天就好了;对于后者,有可能还不是高烧,只是低烧,但也会造成非常大的危险。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脑膜炎发烧?

首先,只有一种办法能准确判断是否脑膜炎感染,就是去医院抽取宝宝的脊髓液,检查脊髓液是否被感染。

这个检查听起来很恐怖,但这是必须做的检查,并且也是很安全的常规检查,很多孩子其实都做过这个检查;

所以如果医生认为需要做这个检查,请家长一定要配合医生,不要认为这个检查恐怖就拒绝检查,那样可能会严重耽误宝宝的病情。

另外,在抽取脊髓液之前,如果宝宝的发烧是被脑膜炎感染的,往往还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大家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特征并且伴随发烧,一定不要耽误,要尽快去医院,晚上看急诊都要去。这些特征主要是,在宝宝发烧的同时:

1,孩子脖子僵硬,不像平时那样灵活的转动

2,孩子身体反弓,僵硬(类似虾一样弓起整个身体)

3,孩子多次呕吐,明显身体不舒服的呕吐(而不是喂奶造成的呕吐)

4,孩子精神状态特别不好,萎靡不振两眼无神

如果孩子发烧的同时,还有上面四种症状之一,就有可能造成是“烧坏脑子”的发烧,要尽快就医。

宝宝发烧后该如何护理?

1、注意环境温度,不要让体温太热

宝宝发烧时,我们通常要求室温控制在26°左右,如果是在闷热的车里或者夏天家里没有开空调,宝宝体温超过38°5,则要脱掉过多的衣服,不要捂太多。

发烧时洗个温水澡可帮助降温;也可用温水擦皮肤皱褶的地方,比如腋下、肘窝、大腿窝等血管比较丰富的部位,通过血管扩张,把温度散发出去。

用毛巾裹着冰袋枕在头下,或者拿稍微凉一点的毛巾敷在额头,确保头部温度不会太高,防止出现高热惊厥。

如果头枕冰袋散热效果不佳或宝宝不愿枕冰袋时,也可把冰袋夹在腋下。但六个月以内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式,因为小宝宝易受外在温度影响,使用冰枕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

尽量喝白开水。如果不愿意喝水,可以喝一些鲜榨的富含VC的果汁,如橙汁等,也可以煮一点冰糖梨水或蜂蜜水。一岁以前的孩子,不建议喝鲜榨的果汁和蜂蜜水等,要喝白开水。

清淡为主,多吃流质的食物

饮食上清淡为主,吃一些流质的饮食,比如粥、面条。油腻的东西不建议吃,并且要少量多餐。

1.六个月以上的宝宝超过38°5要立即吃药

六个月以下的宝宝发热要立即送医院,不主张自行服退热药。六个月以上的宝宝,腋下温度超过38°5要马上服退烧药,即使要去医院,也要先服退烧药。

因为38.5°C属于中度发热,在去医院以及等待的过程当中,宝宝可能会烧得越来越高,有发生高热惊厥的危险。如果体温在38.5°C以下,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

2.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服药不要拘泥38.5°C

既往有过高烧惊厥史的孩子,第二次发烧再次发生高热惊厥的几率就会很大。比如孩子第一次发烧抽搐的体温是39°C,就不能等到烧38.5°C以上再用退烧药了,在体温达到38°C或者37.8°C就要服药;

有的孩子可能38.5°C就抽了,甚至更低,那可能在37.5°C时就要让他吃退烧药了。所以,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就不要局限于38.5°C这个坎,在低烧的时候就要用退烧药。

对于儿童来说,退烧药只有两种成分最安全,一种是对乙酰氨基酚,比如我们市面上常见的泰诺林这一类,另一种是布洛芬,比如美林这一类。其他类如阿司匹林,则不建议给孩子服用。

对乙酰氨基酚对胃肠道基本上没有什么刺激,药效温和,可用于一岁以下的宝宝。布洛芬退高烧效果较好,但布洛芬可能会让个别孩子的胃肠道不舒服。

注意:3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不宜服用退烧药,因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新生儿的汗腺尚不发达,退烧药起不到多大作用,有时反而会引起虚脱。所以新生儿不宜服用,二三个月婴儿应慎用,或遵医嘱。

注意时间: 所有退烧的药物,服用时间至少间隔4个小时以上。不能吃完对乙酰氨基酚,2小时后烧没退下来,又赶快吃布洛芬。如果吃完退烧药4-6小时以后体温没升到38.5°C以上,可暂时不用服退热药。

满月在这稍微再提示下麻麻们: 孩子退烧药的服用量要按体重来计算,而不是单纯依据年龄。如果是第一次或者在没有大夫指导的情况下,就按说明书上的最大量服用,因为量太少有可能退热效果不好哦~

满月妈妈——宝宝的专属天使!

一个人总是碰到这样或那样的育儿问题?

有点状况就令你手足无措,心急火燎的送医院?

感觉老一辈的说法不靠谱,又找不到科学的做法?

现在不用啦,只要关注满月妈妈公众号,

满月妈妈、儿科医生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麻麻们都将为你提供解答,你的宝宝

我们共同呵护,快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吧~~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佛山市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毕业于中山大学护理系,从事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工作12年,曾先后在广州市呼吸病研究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研修学习儿童支气管镜护理、儿童哮喘管理等。

不做“发热恐惧症”的爸妈

大家知道,细菌病毒的历史比人类要早多了,在早期,感染了细菌病毒后怎么办呢?既没有疫苗又没有药物,人类就得靠自己,发热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防御机制。就得先通过发热,限制细菌、病毒的复制或者繁殖,之后通过免疫系统释放各种抗体、免疫因子等消灭这些病原。

    敏而好学的爸妈一定会问:“为什么升温能限制病原呢?”因为它们也喜欢人体正常的温度,这也是它们的遗传智慧。(不喜欢生化的童鞋可以跳过:其实是生物酶的活性在高温下活性减低,合成与分解受影响)所以,当体温升高后,它们也会不适应,感觉不舒服就不繁殖了,想想也是这个理啊。

    第二,发热会不舒服,告诉你该休息了,休息好了,身体恢复就快哦。

    能通过发热、发炎杀死细菌、病毒的人活下来啦,不能的都淘汰了,所以他们的遗传信息都没遗传下来,经过进化,剩下的人类,都有发热的能力。

    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最高点就是发热。如果您平时体温在35-36摄氏度之间波动,如果体温36.1摄氏度了,那就是发热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while~~~我们不知道您自己的标准是多少,so,为了方便处理,参考大多数人的温度波动情况,定了个标准是:肛温大于38摄氏度为发热,记住,这是肛温!如果测量腋温,定为37.5摄氏度以上为发热;那诸如耳温、口温,为了方便起见,都以38摄氏度为发热。

    为什么这么定呢?因为咱们说的温度都应该是核心温度,这才是对人体最重要的温度。核心温度就是机体核心部分的温度,具体就是心、脑、肺、腹腔脏器的温度。这些重要的器官就是核心器官,缺了他们是不行滴,他们赖以生存的温度就是核心温度。其他地方无所谓啦,比如手,比如腿,比如肚皮,哈哈。

    所以,不论在温暖还是寒冷的环境中,核心温度都是不变的,平均在37摄氏度左右,图片一看便知道:

    虽然核心体温决定什么是发热,但是不好测量啊,不能在肝脏上插个温度计吧?所以,咱们都是测量表层温度(shell temperature),例如腋下、口腔、直肠、耳朵、额头,通过这些地方的温度评估核心温度,而肛温和核心温度最接近,所以就以这个超过38摄氏度为发热,但是这个不是很方便,又发展了腋温、口温、耳温、额温。

    研究发现,除了腋温低一点外,其他部位(口温、耳温、额温)和肛温差不多,所以,也以38摄氏度定为发热的温度。

    当感觉孩子体温升高,或者孩子状态不如之前的时候,例如不愿吃东西、不愿喝水、不想动、不爱玩、不想睡、哭闹的时候,以上情况提示孩子可能有发热,需要测量体温。总之,感觉孩子不对劲,先测个体温。

很多家长会问:哪种温度计量得最准?其实,任何工具只要使用不当,都有测量不准的可能。就像拿着直尺测量腹围一个道理,选择合适的工具,采用正确的方法。没有最准,只有更准。

首先,尽量不用水银体温计。不是不准,而是因为水银体温计有破裂后导致孩子水银中毒并污染环境的危险,所以目前AAP不推荐使用水银体温计了。并且现在热敏式电子体温计很便宜,买一只也不麻烦。如果手头只有水银的,能不能用呢?小心给孩子测量就行了,不是什么原则问题。

    电子体温计、额温计、耳温枪都可以使用,简单方便,推荐。

    目前还不推荐使用奶嘴式或者发热条式的体温计,以后随着科技发展可能会用。

    进行体温测量前,孩子要安静呆个15-30分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因为哭闹、运动、饮食、妈妈抱着传给宝宝热量等造成的测量不准!!!

    (1)0-3岁的孩子,可测量肛温。(1个月以下或体重很低的新生儿,不适合量肛温,以免损伤孩子粘膜,可测量腋温或背温。中性粒细胞减少者除外,因为容易弄破引发感染,而该类患者抗细菌感染能力弱。)

◆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体温计,以冷水冲洗干净(勿用热水)。

◆在末端擦上少许凡士林、橄榄油等润滑剂。

◆最好的姿势是让幼儿腹部朝下俯卧,并将小孩放于成人的大腿或床上,用一手扶著幼儿臀部上方的下背部,另一手将体温计伸入距离肛门口深度约 (约1.5至2.5公分)处。

◆电子体温计于静置直到发出哔声即可。

    (2)4岁以上的孩子,不愿意被测量肛温啦,这个时候孩子会配合了,可以测量口腔温度啦,为什么3岁之内不测量口腔温度,因为3岁内孩子不会配合的啦。

◆测量前15至30分钟内不宜饮用热水或冷水,以免导致测量误差。

◆先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体温计,然后以冷水冲淨(勿用热水)。

◆打开电子体温计开关,将感应端置于儿童舌头下方(血管丰富,与核心温度更相似)。

◆让孩子合上嘴,含住体温计,静置直到体温计发出哔声。

    以上两种,是最精确的方法,如果孩子闹的很厉害,不能进行的话,以下可以作为备选:

    (3)耳温与肛温的相关性很高,相比于肛温和口温,其简单方便,必要时可取代肛温,但必须注意3个月以下婴儿的耳温与中心体温的相关性较差(耳屎多,耳道太窄,之前数据提示为3个月之上可以使用耳温,目前AAP推荐为6个月之上了)。

◆如果孩子刚在外面寒冷空气中回家,那应该等孩子安静15分钟后测量。

◆量的时候将耳温枪感应端置入外耳道,家长可以轻轻向外拉直孩子的耳廓,让耳道平直,耳温枪对准鼓膜。

◆然后按压启动钮即可在几秒内判读数据。

◆当两耳量出来的温度不同时,以较高温度为准。

    腋窝擦干净,将体温计的探头放置到孩子的腋窝,把孩子的胳膊靠向胸部,形成一个密闭的窝,电子体温计于静置直到发出哔声即可。

    (5)额温计通过红外探测器,测量颞动脉的温度。AAP认为,如果使用正确的话,其测量值还是很准确的,所以很多医院开始使用这种测量方式,目前认为大于3个月的孩子可以使用。测量方式和耳温类似,测量部位是前额两侧,静置直到发出哔声即可。

    注意哦,对比孩子前后体温时,用一个地方的温度对比,不要上次测量耳温,下次测量腋温。

    导致发热的原因可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种,非感染的包括免疫性疾病、肿瘤、脑外伤等,这些对于儿童而言不常见。最常见的原因是还是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和其他微生物感染。

    (1)病毒性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导致发热的病原。比如幼儿急疹,病毒性感冒。特别幼儿急疹表现都是发热很快就起来,一下子可能飙到39摄氏度,发热时孩子不舒服,不发热时孩子和正常一样,玩的很好。并且发热是自限性的,就是自己能好,大约3天左右会逐渐减退。

    (2)细菌性感染:特点是孩子发热持续时间长,不用抗生素可能好不了,会逐渐加重。发热时孩子状态不好,不发热时可能也不好,看着就病恹恹的。

    (3)支原体感染:类似细菌感染,并且咳嗽可能会比较重。

7.发热有什么坏处吗?

    好学的小盆友们一定问:发热不是说消灭病原对人很好吗,为什么还有坏处呢?

    第一、导致发热的疾病比较重啊,发热只是这个病的一个表现而已,还有其他问题呢。

    第二、如果孩子有基础疾病,比如心脏病、休克等,这时发热会导致孩子心脏负担重,液体消耗多,会导致孩子病情更重。

    第三、发热在40摄氏度以上时,虽然能限制病原复制或者繁殖,但是也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欠佳,这时消灭病原的能力会下降,反而不利于消灭病原。

8.发热会不会烧坏脑子呢?

    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发热怎么产生的。又要开始说理论了····

    病原进入人体后,这些病原及其产物属于外致热原,能刺激身体产生内致热原,内致热原可以进入大脑,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把体温调定点上调。命令下达后,全身动员起来,燃烧脂肪,肌肉颤抖等反式把体温升高起来~~~~~~

    从上面咱们就能知道,发热不会烧坏脑子,为什么?因为发热是大脑内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自己不会伤害自己的。而大脑不会允许体温超过这么高的,只是大脑未必听你的主观意识,不是你说降下来他就指挥体温调节中枢降温,人家也有自己的套路。

    Question time又来了~~~那有些家长会说,有孩子发热都超过了40摄氏度啊,还有些孩子发热后,以后就出现了抽筋、脑瘫、甚至变傻了呢?那是因为病原直接侵入脑袋了,比如脑膜炎、颅内出血、脑肿瘤等,直接损伤大脑了。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后,也乱了,就会乱调温度了。不仅出现42摄氏度高温,还可能出现34摄氏度的低温呢。

    抽筋呢,也有可能是孩子的神经系统不够稳定,有热性惊厥的发生,但是热性惊厥的发生不一定跟体温成正比,有些孩子38度多也会发生惊厥。而且,大多数的热性惊厥不会对大脑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顺便安利一下,如果听众爸妈们感兴趣的话,可以跟主持人姐姐商量一下,让我们儿科神经科专家科普一下热性惊厥的问题。

    变傻了也是因为大脑被破坏了,发热只是一个小表现,主要问题是脑组织损伤。

9.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

    ●孩子状态看起来很不好(这个不用说):意识不清,持续昏睡、未发烧时燥动不安、难以安抚、眼神呆滞;抽搐、肢体麻痺、感觉异常。(这一条总结下,就是精神不好啦!!)

    ●出现心肺功能不全:呼吸暂停、未发烧时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吸气时胸壁凹陷;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规则;无法正常活动,例如不能爬楼梯、走小段路会很喘;嘴唇、手指、脚趾发黑。(出现这些情况,家长应该也不会耽误的)

    ●颈部僵硬;持续头痛、喉咙痛、耳朵痛、或者发热时身上起疹子。

    ●孩子持续呕吐,尿量大幅减少,哭泣时没有眼泪(提示孩子脱水严重,需要医院治疗)。

    ●咳痰有血丝(提示有肺部疾病);皮肤出现紫斑(提示凝血功能可能异常)。这两个表现提示发热是严重疾病的表现或者诱发其他问题,需要立即去医院。

    ●3个月以下婴儿出现发烧,肛温大于38.0摄氏度,不论孩子看起来状态是否良好,因为这些孩子基本不外出,很少接触病原,并且妈妈给的抗体还存在,很少出现发热问题,如果出现了,可能问题比较大。

    ●3个月到3岁的孩子,肛温大于38.0摄氏度,超过3天,如果没有好转的趋势(就是体温间隔拉长或者热峰下降),去医院治疗。如果体温未超过38.0摄氏度,但是孩子看起来病怏怏的,不好安抚,不喝水啦。

    ●任何年龄的孩子,只要是肛、口温、额温、耳温,任何一项超过40.0摄氏度,或者腋温超过39.5摄氏度,立即去医院,家里如果有退热药,记得先吃上再出发。

    退热到正常体温不能减少并发症,不能减少病死率,并且发热的程度不完全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所以,孩子舒服时不要退热。

    目前统一的观点是,如果孩子挺舒服的(没有情绪低落),没有基础疾病,目前没有危重表现,就无需急着使用退热药。

    在需要退热的时候,要使用退热药退热,不要物理降温。

2℃),而国外有些建议已经定为肛温40摄氏度,那换算下,腋温得到39.2摄氏度了。以上指南的温度要记忆的太多,很容易就混了。总结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不论测量哪里温度,如果大于38.5或者39摄氏度了,就给孩子使用退热药,如果没有这么高,但是你看着孩子不舒服了,蔫了,也可以使用退热药。

    至于是选择38.5摄氏度还是39摄氏度,家长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选择,哪个都不错。

    对于有热性惊厥的孩子,虽然说提前给退热药不能降低孩子热性惊厥的复发率,但也有文章说热性惊厥更多的出现在高温中,所以在这里,建议给这些宝宝在体温大于38.5摄氏度时使用退热药。

    选择38.5摄氏度,首先达到了降温的低限标准,不会过早用药,另外,万一能预防住热性惊厥了呢,反正没坏处不是。

    不要用阿司匹林,不要使用激素退热。可以选择泰诺林或者美林,推荐不分先后。

    (1)泰诺林,目前国内液体的有两种剂型,如下图,左面的是混悬液(100ml一瓶的,浓度为32mg/ml),右侧是滴剂(15ml一瓶的,100mg/ml),注意不要用混哦。

    ◆小于3个月的孩子不能擅自使用泰诺林,对于有蚕豆病、肝功能损伤的,不要用这个药。

    ◆每次用量是15mg/kg,单次最大剂量为1g,最大剂量是24小时4g,最短间隔4小时可以重复使用,但24小时内使用不要超过5次。

    ◆大家要注意下,泰诺林是单纯的退热药,但是泰诺不是,那是复合感冒药,不要用错了。

    ◆小于6个月的孩子不要擅自使用布洛芬,肾功能损伤的,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消化道出血的,不要使用该药。

◆住院情况下单次最大剂量为600mg;24小时最大量为2.4g。

12.退热药能合用吗?

    不推荐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虽然有实验证明合用这两种药物比单用一种对于降温更有效,但是其缓解临床症状上是否更好,就是孩子是否更舒服,现在还不清楚。

    另外,还有可能导致孩子肾损伤,所以,就不要合用了。

13.退热药能交替使用吗?

    目前不推荐交替使用。不是怕这样会有副作用,而是怕你用混了,导致同一种药物过量。

    还有些家长会问,如果老是使用一种退热药,是不是积累的副作用大啊,要不要用一天美林,有一天泰诺林呢。这是没有必要的,交替使用退热药,不能降低副作用。

    基于以上原因,推荐:在一个退热药能控制发热时,那就没有必要交替使用。除非使用一种药物效果不好,才需要交替使用。就是没到下次使用这个药物的时间,孩子又不舒服了,又需要使用退热药了,那只能换另外一种药物使用。

    那多久能换第二种呢?建议2个小时,如果2小时体温没有下降或者有上升,可以换了。不要太早,要给药物起作用的时间。

14.物理降温能不能用?

什么时候物理降温有效?

    首先各大指南都不推荐物理降温了,因为用的时机不对,不仅不能退热,还让孩子不舒服,比如会寒战,发抖,所以就不推荐了。原理给大家讲讲:

    首先得给大家说说发热分期,发热分为3期,必须要全部走完这3个期:

    ●体温上升期:发热开始阶段,由于调定点上移,原来正常外界温度变成冷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发布调温指令,使得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临床表现为畏寒、皮肤苍白、重者寒战。

    ●高温持续期:体温升高到调定点新水平,不再继续上升,此时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因为开始散热,所以皮肤血管扩张,血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加强皮肤水分蒸发。临床表现为患儿自觉酷热,皮肤发红、干燥。

    ●体温下降期:随着发热激活物、致热源消耗或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正常水平。此时体温高于调定点,出现明显的散热反应。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临床上表现大量出汗。

在体温上升期,如果调定点是40摄氏度,即使孩子是39摄氏度了,她还是会感觉冷的,这时给她物理降温,不亚于把你扒光了放到北极,你会舒服吗?当然更难受了,会发抖、寒战的更厉害。

    另外,这时,即使你用物理降温把孩子体温降下来了,过一会还得升上去,因为调定点还没变呢。

    通过上面内容知道为什么不推荐物理降温了吧?在体温上升期是一定不能物理降温的,适得其反。

    那是不是完全不能物理降温呢?也不是,比如孩子现在处于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这时孩子觉得特别热,就想洗个澡,行不行呢?当然可以啊,退热的目的可不就是让孩子舒服吗,只要孩子觉得舒服就可以了。何况,温水也有让皮肤血管扩张的增加散热作用,这才是雪中送炭。

    物理降温时,不能使用酒精、白酒、冰水,降温太厉害,孩子受不了。可以选择温水浴和湿毛巾擦拭大血管走形的地方,比如腋窝、腹股沟等地。

    切记切记,孩子愿意时,才物理降温,孩子不愿意,不要进行。

    ◆把孩子在浴盆(浴缸)中,放2.5cm到5.0cm覆盖盆底的温水,可以使用手背测试水温,刚刚感到温暖即可,以孩子觉得舒服为主。

    ◆用干净的毛巾或海绵,蘸水擦拭孩子的的躯干,手臂和腿。水会蒸发并降低体温。并继续擦拭孩子,直到体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下降1-2度即可)。

    ◆如果宝宝不愿意被擦浴,ok,那就只让他坐在水里,让他玩水。

16.什么时候一定要物理降温?

    这时体温高是因为身体热量太多来不及散热导致的,体温调定点有障碍哦,这时用退热药没有用,只能用物理降温了。

17.输液或喝很多水有没有退烧效果?

    退热时人体通过流汗以散发热量,所以发热时,需要有一定的液体量才能帮助退热。一般情况下,保证孩子正常的饮水量就行啦(保证小的宝宝4-6小时、大的宝宝6-8小时内有小便是正常的),不需要输液哦。但是如果发烧与退烧过程反覆太多次,这时候容易因为大量流汗而导致脱水,此时需要特别注意水分、电解质的补充。如果孩子不愿意一个劲的喝白开水,不妨换着法子的去改善喝的液体种类。比如:奶/淡果汁/汤水。

    适量饮水(开水、果汁、补液盐,随孩子喜欢喝)对降温有帮助,但是不要过量饮水,如果孩子能保证足够的尿量就可以啦。

18.口服跟塞肛门那个好?

两者效果并没有明显差别,但建议儿童应优先使用口服。不能口服时才使用肛塞栓剂。

19.发烧能吃点啥呢?

     作为吃货的国度,基本上所有的疾病都会问这个问题。大原则是,发烧前能吃到什么水平,发烧的时候不要超过这个水平。举个栗子,7个月的婴儿发烧前能吃米糊了,发烧的时候也可以吃米糊,就不要添加成肉粥了。4岁的孩子发烧前什么都能吃,那家长就做些易消化的粥/烂面/米粉等,不用一下回到解放前进行米糊喂养。

    在此,有个重点一定要划,千万不要举着“忌口”的招牌,从发烧开始就坚持白粥一碗。抵抗疾病是需要能量供给,营养均衡很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物理降温给儿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