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组八人2组有多少人列式是8÷2对还是错?

  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教案

  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p38_40

  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三种角的特点,会辨认直角、钝角、锐角,能够尺子画角。

  2、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种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与直角比较辨认锐角和钝角。

  1、老师穿西服(很多角)出现在课堂上,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到教室里,这个老朋友就在老师的衣服上,请你仔细观察。

  1、让学生说说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有些什么特点。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角吗?说说在哪里。

  2、除了我们认识过的过的直角,还有什么些什么样子的角?

  三、体会比较钝角和锐角

  1、请你用身体来表示出这些角来。

  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较一下主题图上这些角,你发现可以把图上的这些分分成几类?

  3、这些比直角要小的角书上把它们叫作什么角?比直角要大的这些角叫什么角?

  4、那你能用纸折出锐角吗?你怎么知你折的角就是锐角?让学生边比边说。

  6、找出生活中的三种角。

  7、完成39页第1题。

  1、动手试画,说说你是怎么样画角的。要注意什么。

  2、根据老师的要求画角。

  五、完成39页第2题。

  六、用三角板拼出钝角,看谁拼的多。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

  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举生活中的例子。

  ①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

  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

  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

  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

  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平移的本质:

  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

  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

  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

  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

  (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

  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

  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

  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

  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 )移动( )格

  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

  5、练习:动手完成p43第1题。

  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内容:单元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和钝角锐角的判别。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

  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 )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 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1~4题。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教材51~53页练习十一5~12题

  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1、背1~9的乘法口诀。

  二、练习: 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教学内容:教材54~55页例2

  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口述算式并解答

  (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

  (2)6里面有几个2?

  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倍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 (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

  (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

  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

  1)摆好两行三角形。

  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

  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

  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

  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6倍 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

  3 倍 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

  教学内容:教材55页例3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 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例3 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教学内容:教材5页例4

  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

  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

  (2)每条船上有几人?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

  3、讨论解决问题。

  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

  (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

  (4)第2步算什么?

  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

  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

  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

  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

  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

  第6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63页“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第一课时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P68、P69。

  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拐弯数。

  汇报收集到的有关1000以内数的资料。

  1000有多大?(估计说不清)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动态演示P68例题1。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 )

  边演示边数。 怎么数的?

  (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边演示边数。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10个一百是1000。(板书)

  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1]集体数,P68 做一做

  [2]数数接龙游戏

  三、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第二课时 三位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教材P69、P71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为以后理解四则计算做准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

  (1)让学生口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要求两位数应包括末尾是0和末尾不是0这两种情况)

  (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面列举的数.

  (3)引导学生说出列举的数的组成.

  (4)提问式小结.

  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0读不读.

  1、教学P69例2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

  ①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

  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③10个一是()、10个( )是一百、( )个一百是一千.

  (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

  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3)三位数的读写法.

  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

  [1]不带0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235.

  [2]中间带0的三位数.

  [3]末尾带0的三位数.

  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总结

  (1)读出下面各数.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六十二 四百零四 六百五十 七百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

  (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是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用0、1和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第三课时 三位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教材P70—72

  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1.教学例3: 出示P70图

  小组讨论:怎么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时,从高位比起,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2.练习: (1)P70“做一做”

  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题,同桌互相说说

  第三题,先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

  (1)每人请写出3个比230大,比250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找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2)每人请写出3个比970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

  三、课堂练习:P72 4、5、6

  第四课时 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内容:教材P73--75

  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 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P75“做一做”1、2

  2、P76 “做一做”1、2

  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第五课时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P76

  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

  昨天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家用电器的价格,谁能给我们说说你的调查结果。(指名汇报)

  电冰箱2413元;洗衣机825元;彩电4593元;电脑4998元。。。。。。

  同学们真能干,看得很清楚。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价格信息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1、师:你们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一比,看看谁贵谁便宜?能不能用“□○□”这样的形式写下来?

  3、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选择哪两样商品,谁贵谁便宜?并用□○□式子表示出来了。

  4、式子都整理在下面并编上号,你们给它们分分类,好吗?(自由分类。)

  你认为可以怎么分?(指名回答,分类情况。)

  5、老师出示:第一类①④⑤ 第二类②③⑥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位数相同怎么来比较大小,位数不同又怎么比较呢?(小组讨论)

  (1)问:谁能结合例子来说说?(指名学生回答。)

  问:如果二位数和三位数比、三位数和四位数比,四位数和五位数比呢?

  (2)谁能说说位数相同的数怎么比较呢?千位、百位、十位都相同,比哪一位呢?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相同,又怎么比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自己能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发现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1、找到和自己收集一样商品的好朋友,两人将价格比一比。

  2、在○里填上“< 或>、=”。(看屏幕回答)

  3、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为三个数排了队请你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

  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请这四位同学互相帮忙、合作,按老师要求组成数字。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四、作业:79页 第4、5题

  教学内容:教材P77—P80

  教学目的: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一、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 “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三、课堂作业P80 8、9

  四、课后任务P80 7

  第七课时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1)

  教学内容:P81—82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1)刚才大家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两个数据。张爷爷家新买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 “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做一做”2

  第八课时 整百、整千的加减法(2)

  教学内容:教材P83—84

  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练习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3.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

  1.口算,其中几道题请学生说说做法。

  1、猜价格:例:提示:彩电大约3000元

  学生根据所给的近似数,猜测准确数,猜中为止。

  2、送信:P84 第4题

  三、练习:P83 2 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第六单元 克与千克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千克、克的认识。

  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 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 )个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5、解决问题: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

  6、分析讨论课本第90页第8题。

下一页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的内容更精彩 

第1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习题

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叫做()计数法。

⑵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从个位起往左数第五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该位上的数字“9”就表示()。

⑶由3个十亿,5个百万和6个千组成的数,写作();读作()。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万。

⑷乘法的运算定律有()、()、()。

⑸8时,一般把除数看作()来试商,商的最高位在()位,所以商是()位数。

⑹635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2平方厘米=()平方厘米

⑺用12块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周长最长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厘米,拼成周长最短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厘米,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平方厘米。

⑴当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时,它的周长和面积是相等的。()

⑵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⑶乘法的验算方法根据:①乘法交换律②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⑷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a×(b+c)=a×b×c()

⑵用递等式计算。12%

第2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632÷43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2、计算252÷36时,可以把除数36看作()来试商;计算532÷54时,可以把除数54看作()来试商。

3、□75÷67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4、经过两点能画()条直线,经过三点最多画()条直线。

5、时钟9时整时,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是()角,5时整时,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是()°。

6、填写出下面几堆正方体的个数。

7、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球的可能*大。

9、将6本相同的《辞海》堆叠在一起厚168毫米,至少()本这样的《辞海》才能达到700毫米。

10、小马在计算600-□÷5时不小心先算了减法再算除法,算出的结果是60,实际的正确结果应该是()。

11、学校在走廊布置*旗,*旗是按照“红紫黄绿”的顺序布置的,第148面*旗是()*的。

12、如右图所示,∠1是()°,∠2是()°。

13、某次测验李丽和王华的平均分是93分,马东要考()分,才能让三人的平均分达到95分。

二、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选项)(每题1分,共5分)

1、下面哪个算式的得数是两位数?()

第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习题

第4篇: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号码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某人的*号码是010012,其中13、05、03是此人所属的省(市、自治区)、市、县(市、区)的编码,1967、04、01是此人出生的年、月、日,001是顺序码,2为校验码.那么*号码是208022的人的生日是

3.将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是:xkb1()

4.如果整式xn﹣2﹣5x+2是关于x的三次三项式,那么n等于()

5.如图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一种平面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中和“国”字相对的面是()

6.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为()

7.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8.泰兴市新区对曾涛路进行绿化,计划把某一段公路的一侧全部栽上桂花树,要求路的两端各栽一棵,并且每两棵树的间隔相等.如果每隔5米栽1棵

第5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练习试卷

1、万位的右边一位是()位。左边的一位是()。

2、三千四百万零五十二写作(),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3、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平角等于()度。一个周角等于()个直角。

5、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平等线。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6、计算928÷26时,把除数看作()来试商,商是()位数。

7、李老师发表的一篇论文有5986个字,大约有()千字。

1、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线。()

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盛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

3、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

4、0是最小的自然数。()

5、平行四边形只有两条高。()

6、一个角的边长扩大2倍,这个角的大小也扩大2倍。()

7、两条直线相交,这个交点叫垂足。()

8、小明画了一条长4厘米的*线。()

9、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亿位。()

10、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11、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一定还是平行四边形。()

①小于90°②等于90°③大于90°

2、39□5678000≈40亿,□里最大填()。

3、两个因数的积为120,如果把两个因数都缩小2倍再相乘,则积为()。

第6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试题

3、把下面的数填在()里。

比5大比14小的数()

4时3时半12时12时半6时7时半1时半5时半大约4时大约11

第7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试卷

1、三千零八十万零六百写作:()5000600读作:()。

2、据统计,今年我县植树二百零七万六千棵,写作:(),省略“万”后的尾数约是()。

4、50平方千米=()公顷

600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厘米

6、一个数由32个万、54个千、20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7、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00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公顷。

8、把3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面积是()、周长是()。

1、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周长一定相等。()

2、把一个正方形分成8分,每份是它的。()

3、近似数是25万的最大数是249999。()

4、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值就小。()

5、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被减数的2倍。()

1、我国陆地面积大约是960万()。

a、平方米b、平方千米c、公顷d、公里

2、下列各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数是()。

3、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商扩大10倍,除数()。

a、扩大10倍b、缩小10

第8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式的变形正确的是()

2、下列方程中:①;②;③;④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3.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其道理用几何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线段最短

c.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方程去分母正确的是()

7.如图,下列各图形中的三个数之间均具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

图形中m与m、n的关系是()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9、“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约42230千米,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米

10、若方程nxn+2+n-3=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这个方程的解是.

11、已知互为相反数,则

12乘火车从a站出发,沿途经过3个车站方可到达b站,那么

a,b两站之间需要安排种不同的车票.

13如图,ob是∠aoc的平分线,o

第9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习题

一、直接写得数。(30分)

1、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在空格内。

2、13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3、与16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5、一个加数是8,另一个加数是5,和是()。

6、减数是2,被减数是12,差是()。

三、按要求填空。(4分)

1、上面一共有()个数。从右边数,第3个数是()。

2、在这些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最大的一个数是()。

四、在□里填数。(7分)

五、计算下列各题。(20分)

2、在○里填上“>”、“<”或“=”。

第10篇:关于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习题

1.观察一个长方体,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如下图所示。先量一量,再填一填。这个长方体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一个正方体容器,从里面量,棱长10厘米。这个容器可装水()升。

480立方分米=()立方米

3/4立方米=()立方分米

5.5/7=35∶()=()÷35≈()%(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

6.小*家养了18只公鸡,45只母鸡。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公鸡的只数占鸡的总只数的()/()。

7.小华读一本书,已经读了全书的65%,已经读的页数与全书总页数的比是()∶(),还剩下全书的()/()没有读。

8.动物园里,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熊猫与猴子只数的比是()∶(),熊猫的只数比猴子少()/()。

9.5千克小麦,烘干后,还有4.2千克。这批小麦的烘干率是()%,小麦的含水率是()%。

10.大力1/6小时步行2/3千米。照这样计算,他平均每小时步行()千米,每步行1千米需要()小时。

二、选择合适的,在□里画“√”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是原来的几倍?

2.*数除以乙数,商是1

第11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习题

1.8组小朋友做纸花,每组4人,每组做6朵花。

(1)做纸花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2.小明和小红都看一本21页的书。

(1)小明看了一些后,还剩7页(2)小红打算3天看完这本

没有看,已经看了多少页?书,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3.把18枝铅笔平均分给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在表中填一填。

从表中可以看出,每人分的枝数越多,分给的人数就越()。

4.下面是上个月1~14日每天天气情况记录。

天气晴晴雨晴晴晴**晴*雨雨晴

(1)涂*表示每种天气的天数。

(2)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第12篇:摘选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卷试题

第1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试卷习题精选

要求:①卷面整洁②字迹工整

二、填空。(5、7题各2分,其余每空1分,共21分)

2、不改变2.0100和12的大小,把它们写成三位小数分别是()和()。

3、下面三角形中,以角分类,在括号中填出它们的名称。

4、同学们在一条路上的一边植树(两端都要栽)。这时,树与树之间的间隔数与所栽树的棵树之间的关系是()。

5、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6、在括号内填出合适的角的度数以及理由。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度数可能是()和()。你这样填的理由是()。

7、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8、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的和是115°,第三个角的度数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40°,它的一个底角是()。

9、把950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约是();把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再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10、一个圆圈的周长是400米,在这个圆圈上每隔20米*一面红旗,一共需要()面红旗。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

第14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试卷

1、一个数由12个亿,102个万和4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

4、我国对*恢复行使*是()年()月()日,对*恢复行使*是()年()月()日,中间经历了()天

6、少儿广播电台的播出时间是上午8:00至下午4:30,用24时记法写出来是(),共播出()小时()分

7、用三个5和三个0组成最大的六位数是(),最小的六位数是(),这两个数相差()。

8、从中华*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至世纪之交的2000年,共有()个闰年。我是公历()年出生,到2004年的生日是()周岁

9、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亿位后是10亿,这个九位数最大是(),最小是(),这样的九位数有()个

三、选择题。5%(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今年的十月一日是星期五,那么今年的九月一日是星期()

a、三b、四c、五d、六

第1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

一、填空题(1-2每题2分,第3小题3分,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6-7每题8分,共33分)

1.在○里填上》,《,=.

4.237这个算式,商是,余数是.

7.△△△△△△△△△△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二、口算题(1-2每题7分,第3小题10分,共24分)

三、计算题(每道小题2分共6分)

四、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4分共16分)

2.42里面有几个6?

4.把4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五、应用题(1-3每题5分,第4小题6分,共21分)

1.小力8天看完一本书,每天看4页,这本书有多少页?

2.7个笼子里装35只鸡,平均每个笼子装几只?

3.果园里有梨树7棵,

第16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期末复习试卷

一、填空题(1-2每题2分,第3小题3分,第4小题4分,第5小题6分,6-7每题8分,共33分)

7.△△△△△△△△△△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二、口算题(1-2每题7分,第3小题10分,共24分)

三、计算题(每道小题2分共6分)

四、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4分共16分)

4.把4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五、应用题(1-3每题5分,第4小题6分,共21分)

1.小力8天看完一本书,每天看4页,这本书有多少

第17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卷

一、填空。(40分)1、巧算24点。

2、将0~6这7个数字填在□内,每个数字都要出现一次,组成只有一位数和两位数的整除算式。

□×□=□□÷□=□□

4、一列数按如下的规律排列:1、4、7、10……,那么第25个数是______;205是第______个数?

5、把1.2、3.7、6.5、2.9、4.6分别填入下图的五个圆圈内,再在每个方框中填上与它相连的三个圈中的数的平均值,再把三个方框中的数的平均值填在三角形中。找出一种填法,使三角形中的数尽可能小。

16、一批零件共有100个,其中80个是正品,20个是次品。从这批零件中随意拿出一个,拿出的这个是正品的可能*是;是次品的可能*是。

17、在1、2、3、4、5、6这六个数中任意取出两个,这两个数都是偶数的可能*是______。

18、把质量、大小都一样,但颜*不同的红、白、黑三种小球混合在一起,其中红球12个,白球10个,黑球15个。在黑暗中至少要摸出多少个球,才能保*在摸出的小球中有两个是白球。

19、一个袋子里有四种颜*不同、大小和质量

第18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1、读作(),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2、一千二百零七万八百三十写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在中最左边的6表示6个(),中间的6表示6个(),最右边的6表示6个()。

4、1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是()。

5、要测量*场的面积用()作单位比较合适,测量课桌桌面的面积用()作单位比较合适。

6、360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4平方米2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7、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5倍,商是()。

9、“○”填运算符号,“□”填数字:

10、如图,是由4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长方形,该长方形的周长为(),面积为()

1、读770008时,既可以只读一个零,也可以三个零都读出来。()

2、0×1=0,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所以0÷0=1()

3、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同样的倍数,积不变。()

第19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1、一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2、填“大于”、“小于”或“=”。

钝角○直角锐角○直角315×0.9○315

3、三角形具有()*。

4、哪组中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请在下面()里画√

5、在方格图中分别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00度,它的一个底角是()度。

7、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度。

8、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0度,另一个锐角是()度。

9、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

10、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分米、4分米,第三条边一定比()分米短。

11、找规律,填一填。

第20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练习试卷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共18分)

二、填空。(共26分)

2、在算式□146中,要使商是两位数,□最大填();要使商是三位数,□最小填()。

4、三位老师和36名同学一起去春游,每4人一个帐篷,共需()个帐篷。

5、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西瓜重5(),一枚1角硬*重2(),

6、已知△+○=□,如果△+○+□=64,那么□=()。

8、在○里填上、或=。

9、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是()厘米。如果另一个长是8厘米的长方形,周长和这个正方形周长相等,那么长方形的宽是()厘米。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数都得0。()


五年级趣味数学题(带答案的)

2.一桶水可以装满10碗或12杯,倒入5杯水和3碗水在空桶内,水面高度占桶高度的多少?

3、电影票480张,如果先给五年级学生,剩下的只能给六年级一半的学生,如果下面分给六年级,剩下的给五年级,剩下的给五年级,那么五年级会有1/3的学生分不到票。五、六年级各有学生多少人?
解:设五年级X人,六年级2(480-X)人。

4、加工同一种零件,甲需要3分钟,乙需要3.5分钟,丙要4分钟.现在加重这样的零件1825个,他们三人同时加工零件,在完成任务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5.某村种植了m公顷玉米,总产量为n千克;水稻种植面积比玉米的种植面积多p公顷;水稻的总产量比玉米的2倍多q千克。写出表示玉米和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式子。如果两式的分母不同,进行通分!
玉米:总产量为n千克,m公顷,
则:每公顷n/m千克.
水稻:总产量比玉米的2倍多q千克,就是2n+q千克。
种植面积比玉米的种植面积多p公顷,就是m+p千克。
玉米每公顷n/m千克,水稻每公顷2n+q/m+p千克 然后通分
玉米每公顷n(m+p)/m(m+p)千克,
水稻每公顷m(2n+q)/m(m+p)千克

6.学校把170元奖学金发给在数学竞赛中获奖的张三和李四两位同学,张三得到的2/9与李四得到的1/4相等,两人各得奖学金多少元?
张三得奖元数*2/9=李四得奖元数*1/4

7.已知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为4,最小公倍数为120,求这两个数???
所以,这两个数是8和60.

8. 一桶盐水重200千克,含盐率10%.要使含盐率达到16%,要蒸发掉多少千克水??

盐的重量不变,盐有:200*10%=20千克

9.一瓶饮料,喝掉25%后,连瓶重950克.喝掉50%时,连瓶重700克,饮料和瓶各种多少千克??

10. 大于 100的整数中,被 13除后商与余数相同的数有多少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个人分成4组每组2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