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跑的公式为什么是NAME?

初入职场,因为不了解公式的潜规则,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果没遇到别人指点,自信心会受到重创,从而对公式失去信心。

今天,就为大家将这3个Excel公式问题详细说明,让你知道怎么回事。

1.公式写完,全部得到错误值#NAME?怎么回事?


Excel是美国开发出来的,而美国那边都是写英文。这里用中文的标点符号,Excel认不出来,就会返回名称错误。正确的方法是,将输入法切换到英文状态,输入标点符号。


2.用VLOOKUP函数查找姓名的时候,明明Excel不加班在右边的表格有,就是查找不到对应值,怎么回事?


区域没有加绝对引用,在下拉的时候就会出错。本来是区域E2:F6,现在变成区域E3:F7,这个区域没有包含Excel不加班,所以导致出错。


正确的方法是,区域加美元符号锁定。在编辑栏,选择区域,按F4键,就会自动添加美元符号。加美元符号以后,区域就固定不变。


3.公式输入正确,只是显示公式而已,怎么回事?


这是因为单元格被设置为文本格式,文本格式是没办法计算的。


将单元格改成常规格式,鼠标放在编辑栏,再回车,填充公式。


这几个问题虽然简单,但对新人而言,却是莫大的帮助。

本文来源:Excel不加班,作者:卢子。

满满的干货,66个会计通用表格,奉送给你!



扫描左方二维码进入微信后台

你就可以立即领取66个通用会计表格!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CMA全国开班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人体结构与功能(I)教学大纲
(供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山东大学医学院 



(一)了解组织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了解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作为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
(三)了解结构的立体形态与其不同断面形态间的关系。
(一)组织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它们在医学中的地位和学习它的重要性。
(二)研究组织学的常用技术:
超簿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成像原理,电子密度高与电子密度低的含义。
(三)观察组织切片时,结构的立体形态与其不同的断面形态的关系。
(四)组织学常用长度单位


(一)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
(二)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三)掌握微绒毛和纤毛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四)掌握基膜和质膜内褶的位置、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以及上皮组织常见的连接结构。
(五)了解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内、外分泌腺的发生及结构特点,外分泌腺的形态及分类。
(一)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概念和一般功能。
(二)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的光镜结构、分布和功能。
(三)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和纤毛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上皮细胞侧面连接结构的种类、电镜结构特点及连接复合体的概念;上皮细胞基底面的质膜内褶和半桥粒的超微结构特点以及基膜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
(四)腺上皮:腺细胞、腺上皮的腺的概念。腺细胞和腺的发生。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一般特点。外分泌腺的分类,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多细胞腺的形态分类。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糖蛋白质分泌细胞的结构特点。类固醇分泌细胞和肽分泌细胞的特点。


第三章  固有结缔组织
(一)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了解结缔组织的来源。
(二)掌握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纤维和基质的形成。
(三)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和来源。
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光镜结构及超微结构,纤维和基质的形成过程;巨噬细胞的光镜、电镜结构及其功能;浆细胞的光镜、电镜结构,抗体的形成;肥大细胞的光镜、电镜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脂肪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其功能;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概念;各种白细胞。
         细胞间质: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理化特性及染色特点。基质的组成、基质分子筛及功能。
(三)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组织和脂肪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网状组织基本结构及功能意义。
第四章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一)掌握软骨组织的结构
(二)掌握透明软骨的结构、分布与功能,了解弹性软骨与纤维软骨的结构特点、分布  和功能。
(三)掌握骨组织的结构及长骨的结构。
(四)掌握软骨性成骨的过程,了解膜性成骨的基本过程和骨的改建及意义。
(五)了解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 的血钙调节中的作用。
(一)软骨组织的结构、软骨细胞的光、电镜结构特点,软骨组织的基质与  纤维。
(二)软骨的组成及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及纤维软骨的分布、结构特点与功能。软骨的生长方式。
(三)骨组织的结构,骨组织的细胞间质以及骨板的结构,骨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
(四)长骨的结构,骨松质与骨密质的结构,内、外环骨板、间骨板与骨单位,骨膜的结构与功能。
(五)骨的发生:膜性成骨的基本过程。软骨性成骨的过程;软骨雏形;软骨周骨化及骨领的形成;软骨内骨化,初级骨化中心的出现,骨小梁及骨髓腔的形成,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骺的形成,骺软骨板的增厚与骨的增长,骨领的增厚与骨干的增粗,影响骨生长的因素。
(六)骨的改建及其意义
(一)掌握肌肉组织的特性。
(二)掌握三种肌组织的光镜结构与功能特点。
(三)掌握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丝的分子结构及心肌纤维的光、电镜结构与骨骼肌纤维的不同点、了解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四)了解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一)肌肉组织的特点。
(二)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肌原纤维,明、暗带与肌节,骨骼肌纤维超微结构,肌丝,横小管,肌质网,三联体。骨骼收缩的结构基础与原理,肌卫星细胞与骨骼肌的再生。
(三)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与骨骼肌纤维的主要不同点、闰盘的超微结构。
(四)平滑肌的光镜与电镜结构特点。平滑肌细胞间的连接方式。
(一)掌握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神经元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功能及特征、掌握神经元的分类。
(二)掌握突触的超微结构特点与分类。
(三)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和光镜结构特点及功能。
(四)掌握神经纤维的分类与光、电镜结构特点。
    (五)了解感受器的种类、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一)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
(二)神经元:胞体、树突、轴突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神经元的分类。轴索内双向输送的结构基础。
(三)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类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周围神经系统的各类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四)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神经膜与髓鞘的形成及其超微结构,无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
(五)神经纤维的溃变与再生。


第七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掌握增生的概   念,熟悉其常见类型,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熟悉老化的概念,了解老化的机制。
(二)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三)掌握变性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掌握脂肪变性的概  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其病理变化;掌握纤维素样坏死的概念,熟悉其病理变化;掌握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熟悉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熟悉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了解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概念;
(四)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熟悉坏死的结局,掌握凋亡的概念及其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了解凋亡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一)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细胞老化(自学)。
(二)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机制、类型和形态学改变。


第八章  损伤的修复
(一)熟悉修复的概念;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掌握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二)了解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三) 熟悉纤维性修复的概念,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  局;掌握瘢痕组织的形态,熟悉其对机体的作用。
(四)掌握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熟悉骨折愈合的过程;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一)修复与再生的概念,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二)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三)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皮肤创伤愈合、骨折愈合的基本特点。
(四)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九章 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


(一)了解两性生殖细胞的发生、成熟和精子的获能。
(二)掌握受精的概念、过程、条件和意义。
(三)掌握人胚胎前三周的发育过程。
(四)掌握人胚胎四—八周的发育过程。
(五)了解蜕膜,掌握胎膜和胎盘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六)了解胚胎外形的演变和胚胎龄的测算。
(七)了解双胎,多胎和联胎畸形。
(一)人体发生的概述,精子和卵子的发生、成熟以及精子的获能。
(二)受精的定义、时间、地点、过程、条件和意义。
(三)卵裂的过程、桑椹胚和胚泡的形成及特点。
(四)植入的时间、地点、过程和条件。异常植入及原因。
(五)蜕膜的开成,蜕膜反应,蜕膜细胞,蜕膜的区分和意义。初级干绒毛  的出现。
(六)二胚层胚盘的形成和胚外中胚层的出现,内外胚层和卵黄囊,羊膜腔的形成,二胚层胚盘的组成和意义,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以及胚外中胚层的形成,胚外体腔的出现。
(七)中胚层的发生和原条的形成和意义,原结、原沟、原窝。胚内中胚层的形成。三胚层胚盘,脊索的发生和意义,口咽膜膜和泄殖腔。神经管的形成。神经嵴的发生和衍化,轴旁中胚层,侧不胚层和间介中胚层的区分及演化。绒毛膜的形成和三级干绒毛的发生及意义。
(八)胚体外形的演变和三胚层的分化,胚盘的卷折,原肠和卵蒂的形成,脐带的形成,胚体由盘状逐渐成为圆筒状。三个胚层分化为主要的组织和器官
(九)胎膜和胎盘绒毛膜、卵黄囊、羊膜囊、尿囊和脐带的形成及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意义,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的开成的原因。胎盘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十)胚胎龄的测算和预产期的推算、测量胚胎长度的三种方法,最长值、顶臀长、顶跟长。胚胎各期外形的主要改变和特点。
(十一)孪生、多胎和联体畸胎,单卵孪生和双卵生的开成和区别。多胎的形成和区分。联体畸形的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情况。
第十章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一)了解颜面与腭的形成过程及其先开性畸形。
(二)掌握咽囊的位置和演变,甲状腺的发生和先天性畸形。
(一)鳃弓、鳃沟和咽囊的形成及其相互的位置关系。鳃弓的演变。
(二)颜面、口鼻的开成,额鼻凸、上下颌突的形成和发育,鼻凹的发生,口鼻腔的形成以及先天性畸形:唇裂、面斜裂、颈窦、颈瘘和颈囊肿。无下颌、小颌。
(三)腭的开成,正中腭突和外测突的发和一及融合以及先天性畸形、腭裂。
(四) 咽囊的发生和分化,咽囊与鳃弓及鳃沟的关系,各对咽囊的衍化器官、胸腺、甲状旁腺的发生、后鳃体。
(五)甲状腺的发生:甲状腺原基、甲状腺舌管、盲孔、甲状腺的侧叶和峡  部的形成,先天性畸:甲状舌管囊肿。


第十一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一)了解原肠的形成和演化。
(二)掌握消化管的发生和先天性畸形。
(三)了解肝、胆道和胰腺的发生和畸形。
(四)了解呼吸系统的发生。
(一)原肠、前肠、中肠和后肠的形成和演化。口咽膜和泄殖腔膜。
(二)食管和胃的发生,位置、形态和方位的改变。
(三)肠的发生,肠的生长和肠袢的形成以及生理性脐疝。肠扭转和发育过程。泄殖腔的分隔,肛凹,肛膜及破裂。先天性畸形:美克尔憩室、肠管狭窄或闭锁,肠易位,不通肛,脐烘瘘等。
(四)肝、胆囊和胰腺的发生,肝憩室的发生与生长,肝、胆囊和胆管的形成。背胰、腹胰的发生和融合,胰岛的形成,主胰管的形成。先天性畸形:无胆囊、双胆囊、环状腺。
(五)呼吸系统的发生,喉气管沟的发生,喉气管憩室的形成,肺的形成。先天性畸形:气管食管瘘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一)了解前肾和中肾的发生,掌握后肾的发生和先天性畸形。
(二)了解尿生殖窦的形成、演变和先天畸形
(三)掌握生殖腺的发生及性分化的机理。
(四)掌握生殖管道的发生、演变,了解外生殖器的发生以及生殖器管道和外生殖器分化的机理和先天性畸形。
1、前肾的发生,前肾小管和前肾管的发生及演变。
2、中肾的发生,中肾小管及中肾管的发生及演变。
3、后肾的发生,输尿管芽和生后肾原基的发生和演化。后肾位置的改变。
4、膀胱和尿道的发生。
5、先天性畸形:多囊肾、马蹄肾,异位肾、脐尿瘘。
(1)生殖腺尚未性分化的阶段:生殖腺嵴的形成,发育和结构。原始生殖细胞的来源,迁移。第一性索。
(2)睾丸的发生:睾丸决定因素H—Y抗原的位置及其决定它的基因的位置,H—Y抗原的作用。曲精小管、直精小管和睾丸网的形成。
(3)卵巢的发生:第一、二性索的形成和演变、卵原细胞、卵泡的演化和形成。
(1)生殖管道尚未性分化的阶段:两套管道,中肾管和中肾旁管。
(2)男性生殖管道的发生,中肾管和中肾小管的演化及激素的关系。
(3)女性生殖管道的发生,中肾旁管发育与演变及其与激素的关系。
3、外生殖器官的发生:生殖结节,尿生殖褶、阴唇阴囊隆起、尿道沟的形成和分化。外生殖器官的分化与激素的关系。
5、先天性畸形:真两性畸形,假两性畸形,男性假两性畸形,女性假两性畸形,双子宫双阴道,双子宫单阴道,阴道闭锁,男性尿道下裂,隐睾。


(一)了解早期血循环的建立和血细胞的发生。
(二)掌握心脏的发生,演变和先天性畸形。
(三)掌握弓动脉的发生演变和先天性畸形。
(四)掌握胎儿血循环的途径、特点和生后的改变。
(一)胚胎早期血管的形成;胚外的胚内毛细血管的形成,早期血循环的建立。
(二)心脏的发生:心管的形成,心脏外形有的演变和内部的分隔,
(三)弓动脉的发生和演变。
(四)胎作血循环的途径、特点和生后的改变。
(五)先天性畸形: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球嵴缺损、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法乐氏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


    (一)熟悉肿瘤的概念,了解肿瘤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掌握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特点。
(二)掌握肿瘤异型性、分化程度的概念及表现。
(三)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途径;熟悉肿瘤生长的生物学,如生长分数、肿瘤血管形成的机制及肿瘤的异质化及其意义;了解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四)熟悉良、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五)掌握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六)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了解肿瘤的分类。
(七)掌握常见上皮性肿瘤(乳头状瘤、腺瘤、鳞癌、腺癌)的组织学来源、形态特点及好发部位;掌握癌与肉瘤的区别,掌握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总的病理特征,了解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的病变;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以及上皮内瘤变的概念;熟悉癌前病变的常见类型;了解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的常见类型。
(八)熟悉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概念、主要类型,了解作用机制;熟悉环境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交界性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命名原则及分类;癌与肉瘤的区别;常见肿瘤举例(好发部位、形态特点)。上皮组织来源的良、恶性肿瘤:乳头状瘤、腺瘤(囊腺瘤、纤维腺瘤、多形性腺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移行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癌前病变及原位癌。间叶组织的良、恶性肿瘤:纤维瘤、脂肪瘤、平滑肌瘤、脉管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其他肿瘤:黑色素瘤、黑色素痣、畸胎瘤。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肿瘤的病因学及发病机理。


(一)掌握药理学、药物、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概念。熟悉药理学的 学科任务。
(二)了解药物和药理学的发展简史、药理学在医学学科中的地位及药理学的学习方法。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1.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规律及原理的一门学科。

2. 药物(drug)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
3.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
1.药物学阶段 中国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为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德国化学家 F.W. Serturner分离吗啡;后来相继发现士的宁、咖啡因、奎宁和阿托品等;德国微生物学家 P. Ehrlich发现新胂凡纳明;德国R. Buchhneim建立第一个药理学试验室;J.N. Langley提出受体学说。20世纪药理学新领域及新药的发现如抗生素、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镇痛药、基因工程药等。中国药理学家在麻黄碱、吗啡镇痛作用部位及青蒿素的研究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药理学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经常应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及药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研究。
(四)药理学在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中的作用
新药是指未在我国上市销售过的药品,包括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品。
新药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及售后调研,临床前研究包括药学、药理学研究等内容。

factor)等受体属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第十七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了解药物跨膜转运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掌握膜两侧pH对药物跨膜转运的影响及其有关运算。
(二)熟悉药物的吸收、分布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首过消除、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的药理学意义和计算公式。
(三)了解药物体内生物转化(代谢)的概念及主要方式,掌握肝药酶的特性、肝药酶诱导剂、肝药酶抑制剂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四)了解药物排泄的概念和排泄的主要途径,掌握肾小管重吸收和肝肠循环的药理学意义及两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五)掌握药物消除及消除速率的基本概念,熟悉典型的量效曲线、房室模型、多次定时定量重复给药的动力学及其计算。。
(六)掌握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半衰期(t1/2)、消除率(Cl)、稳态血浓(Css)等的药理学意义及其表达公式。熟悉一级动力学消除及零级动力学消除和应用。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药物跨膜转运的方式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影响弱酸性和弱碱性药物跨膜转运的因素主要是膜两侧溶液的pH值。
(二)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 指药物由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有些药物在进入体循环之前首先在胃肠道、肠黏膜细胞和肝脏灭活代谢一部分(主要在肝脏),导致进入体循环的实际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首过消除(first-pass elimination)。
(三)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个组织器官中的过程叫分布(distribution),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体液的pH、药物的性质、局部组织血流量和细胞膜屏障。药物先向血流量相对多的组织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相对少的组织器官转移,这种现象称为药物的再分布((redistribution)。
(四)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的步骤分两个时相:1相包括氧化、还原、水解),2相为结合。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必须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这些酶分为两类,即专一性酶和非专一性酶,非专一性酶主要指存在与肝细胞微粒体的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hepatic microsomal mixed function oxidase system),简称肝药酶。肝药酶的选择性低,变异性大,酶的活性易发生改变。能增强酶活性的药物称肝药酶诱导剂(enzyme inducer),而能够减弱酶活性的药物称肝药酶抑制剂(enzyme inhibitor)。影响肝药酶活性(增强或减弱)的药物可产生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药物的排泄(excretion)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机体的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排泄的途径主要有肾脏和胆汁。肾脏对药物的排泄主要经肾小球滤过((glomerular filtration)、肾小管主动分泌(glomerular tubule secretion)和肾小管的被动重吸收(glomerular tubule reabsorption)。改变尿液的pH值可明显改变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从而改变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程度。而分泌机制相同的的两类药物合用时经同一载体转运可发生竞争性抑制。经胆汁排泄到小肠的药物可经肠黏膜细胞吸收,由肝门静脉重新进入全身循环,这种在小肠、肝、胆汁间的循环称做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其他排泄途径尚有唾液、乳汁、汗腺及泪液等。
(六)药物消除的速率过程


第十八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熟悉和理解药效学、药代学方面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二)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
1.生理因素: ①年龄 新生儿、老年人药动学特点;②体重;③性别;④个体差异
3.精神因素的作用及安慰剂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
4.病理因素: ①心脏疾病;②肝脏疾病;③肾脏疾病;④胃肠疾病;⑤营养不良;⑥酸碱平衡失调及⑦电解质紊乱。
(1)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指药物在体外配伍直接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而影响药物疗效或毒性反应。
(2)药物相互作用(interaction):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产生的药效学或药代学方面的作用。协同(synergism)、拮抗(antagonism)等作用。
①  药代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②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受体拮抗或生理性拮抗。
(1)耐受性(tolerance):指连续用药后出现的药物反应性降低。
(2)依赖性(dependence):指长期用药后病人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需要连续用药的现象。仅产生精神依赖性停药后可出现习惯性(habituation),若既产生精神依赖还有身体依赖,停药可产生戒断症状者,称为成瘾性(addiction)。
(2)撤药症状(withdrawal syndrome):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出现的症状。
2.  根据药理学特点选择药物。
3.  了解掌握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个体化用药。


第十九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
(一)掌握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及药物分类。
(二)掌握抗恶性肿瘤药的作用、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了解其发展方向。
(三)熟悉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
(一)抗恶性肿瘤药药物的分类
1. 影响生物大分子的药物,有:
a.影响核酸和物合成的药物 5-FU 6MP等。
b.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烷化剂等。
c.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的药物;抗生素等。
d.影响蛋白质合成药,如长春碱类等。
e.影响激素平衡发挥抗癌作用的药物。
2. 根据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分为
a.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烷化剂、抗生素等。
b.周期特异性药物,如核酸抑制剂作用于S期,长春碱类作用于M期等。
(二)常用的抗肿瘤药物。
1. 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
⑴氟尿嘧啶 为S期特异性药物。在细胞内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发挥作用,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阻止脱氧尿苷酸甲基化为脱氧胸苷酸,而影响DNA合成。对消化道癌症和乳癌疗效较好;对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膀胱癌等也有效。主要不良反应为GI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共济失调等,静脉炎,动脉内膜炎,偶见肝、肾功能损害。
⑵巯基嘌呤(6-MP) 对S期较有效,延缓G1期。在体内先经酶的催化变成硫代肌苷酸,而阻止肌苷酸和鸟苷酸,干扰嘌呤代谢,阻碍核酸合成。肿瘤细胞对6-MP可产生耐药性。对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疗效好,大剂量可治绒毛膜上皮癌。可致GI反应,骨髓抑制,黄疸和肝功能损害。
⑶甲氨蝶呤(MTX)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强大而持久的抑制作用,使二氢叶酸不能变成四氢叶酸,导致5,10-甲撑四氢叶酸不足,脱氧胸苷酸合成受阻,影响DNA合成。: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可致口腔及GI粘膜损害,骨髓抑制、脱发、皮炎等,致畸、死胎、大剂量损害肝、肾功能。甲酰四氢叶酸可作为救援剂,而减轻MTX对骨髓的抑制。
⑷阿糖胞苷(Ara c)在体内经脱氧胞苷激酶催化成二或三磷胞苷,抑制DNA多聚酶的活性,影响DNA合成,干扰其复制,对S期细胞最敏感。成人急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白血病。可致骨髓抑制、GI反应、静脉炎等。
⑸羟基脲(HU)抑制核苷酸还原酶,阻止胞苷酸转变为脱氧胞苷酸,而抑制DNA的合成。选择性地作用于S期细胞。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对黑色素瘤有短暂缓解作用。可致骨髓抑制、GI反应、畸胎、肾功损害。
2. 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⑴氮芥(HN2)为烷化剂,使DNA-鸟嘌呤烷化,交叉连结,抑制DNA合成。用于恶性淋巴瘤疗效高、快,尤其适于有纵膈压迫症状者。致恶心、呕吐、眩晕、听力减退、脱发、黄疸、月经失调、男性不育等。
⑵环磷酰胺(CTX)在肝内生成醛磷酰胺,再在瘤细胞内分解成磷酰胺氮芥,使DNA烷化,形成交联,而影响DNA功能。对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癌、乳腺癌等有效。致抑制骨髓,出血性膀胱炎,肝功损害。
⑶噻替派(TSPA):其乙撑亚胺基烷化DNA,影响瘤细胞的分裂。用于乳癌、卵巢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致骨髓抑制。
⑷白消安(马利兰)在体内解离后起烷化作用。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致抑制骨髓、GI反应,久用致闭经、睾丸萎缩。
⑸卡莫司汀 对DNA、RNA和蛋白质都有烷化作用。其脂溶性高,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用于脑瘤,对恶性淋巴瘤、骨髓瘤也有效。致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肺毒性。
⑹顺铂(DDP)氯解离后与DNA上的碱基交叉联结,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广谱,对乏氧瘤细胞有效,应用于睾丸肿瘤、卵巢癌、肺癌、鼻咽癌、淋巴癌、膀胱癌。致骨髓抑制、GI反应、神经毒性、肾毒性。
同类药物卡铂抗瘤作用强,毒性低。
⑺丝裂雷素 (MMC)。为烷化剂,能与DNA的双链交联,抑制其复制,也部分使DNA断裂。用于胃癌、肺癌、乳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骨髓抑制明显,GI反应、局部刺激大,偶有心、肝、肾脏毒性。
⑻博菜雷素(BLM)能与铜或铁离子络合,使氧分子转成氧自由基,而使DNA单链断裂,阻止其复制。用于磷状上皮癌,也用于淋巴瘤的联合治疗。 致发热、脱发、肺纤维化等。
⑼喜树碱(CPT)类 抑制拓朴异构酶Ⅰ干扰DNA功能和结构,作用于S、G1和G2期,用于胃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对膀胱癌、大肠癌、肝癌也有效。喜树碱毒性大,可致GI反应、泌尿道刺激症状、骨髓抑制等,羟喜树碱毒性小。
⑽鬼臼毒素衍生物 鬼臼毒素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聚合而破坏纺锤丝形成。鬼臼毒素衍生物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则主要抑制DNA 拓朴异构酶Ⅱ而干扰DNA结构和功能。作用于S期和G2期,主要用于肺癌、睾丸癌,也用于恶性淋巴瘤;依托泊苷对脑瘤也有效。可致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
3. 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⑴放线菌素D(DACT)嵌入DNA双螺旋中形成DNA复合体,阻碍RNA多聚酶的功能抑制RNA特别是mRNA合成。作用于G1期,并阻止G1期向S期的转变,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用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淋巴瘤、肾母细胞癌、横纹肌肉瘤、神经细胞瘤。有GI反应、骨髓抑制、局部刺激、脱发、皮炎、致畸。
⑵多柔米星(阿霉素,adriamycin ,ADM)嵌入DNA间,阻止RNA转录,抑制RNA合成,也阻止DNA复制。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S期细胞敏感。抗癌谱广,疗效高,用于耐其它药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或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肉瘤、乳癌、卵巢癌、小细胞肺癌、胃癌、肝癌、膀胱癌等。可致心脏毒性、骨髓抑制等。
⑶柔红霉素 作用机制同阿霉素,用于耐其它药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或粒细胞性白血病,但缓解期短。也可致心脏毒性、骨髓抑制等
4. 抑制蛋白质合成和功能的药物
有长春碱(VLB)、长春新碱(VCR)、长春地辛(VDS)长春瑞宾(NVB),它们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微管聚合,妨碍纺锤丝形成,使有丝分裂停于中期。VLB的这一作用较VCR强。主要作用于M期;也干扰蛋白质合成和RNA多聚酶,对G1期有作用。VLB主要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绒毛膜上皮癌。VCR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疗效好,常与泼尼松合用诱导缓解。VDS主治肺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食管癌、黑色素瘤和白血病。NVB治肺癌、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等。长春碱类可致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脱发、胃肠道反应和局部刺激等,VCR的外周肾经毒性大。

⑶三尖杉生物碱 有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它们抑制蛋白合成起始阶段并使核蛋白体分解,释出肽链,不抑制rRNA与mRNA或tRNA结合。为周期非特异药,主要对S期作用明显。对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好,也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致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等。
⑷L-门冬酰胺酶 可水解 L-门冬酰胺使瘤细胞缺乏生长受抑制,而正常细胞能合成门冬酰胺不受影响。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
5.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激素失调可致某些相应的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甲状腺癌等,应用激素或拮抗剂改善激素平衡失调状态则可抑制癌的生长,常用的药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性激素类及其拮抗剂。它们不抑制骨髓,但作用广泛,仍需注意因此而生的不良反应。
(三)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和毒性反应。
应根据细胞增殖功力学规律、抗肿瘤药的作用机理、药物毒性抗瘤谱联合用药。
抗肿瘤药有近期毒性和远期毒性。


(一)掌握炎症的概念和意义、基本病理变化;熟悉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及全身表现;了解炎症的原因和分类。
(二)熟悉急性炎症血液动力学改变,了解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掌握血管通透性升高的机制;熟悉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的过程,了解其发生机制;掌握各种炎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在炎症中出现的意义;掌握炎症介质的概念,熟悉炎症介质的种类及在炎症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掌握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特点。
(三)熟悉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掌握肉芽肿性炎症的概念、类型和病变特征。
(四)熟悉急性炎症的结局。
     炎症的概念、局部临床表现及全身反应和原因及临床类型。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常见的炎症类型,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第二十一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掌握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和吲哚美辛、布洛芬、尼美舒利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
(二)熟悉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及其与前列腺素合成的关系。
(三)了解其它抗炎药物的作用特点。
(一)水杨酸类: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spirin)
1.体内过程:大部分在小肠吸收,代谢动力学与血药浓度关系。
2.作用与应用:解热、镇痛、抗炎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疗感冒发热、风      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剂量防治心脑血管病。
3.不良反应:胃肠反应、阿司匹林哮喘、出血、水杨酸反应。
(二)苯胺类: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醋氨酚);具解热、镇痛作用、几天抗炎作用。过量致肝、肾损害。
(三)吡唑酮类:保泰松、羟基保泰松
    抗炎作用强,不良反应多而严重。主要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道提前米数的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