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保护公民权利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法律行动的一个重要表现

  四川事业单位联考《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

1.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不得制定地方性法 规。 

3. 审判时已满八十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4. 交通警察的指挥不属于交通信号。 

5. 甲驾驶汽车在其居住小区内把宠物猫撞死,交警应该按照交通事故处理。 

6. 法庭审理期间当事人甲、乙当庭互殴,公安机关可以对甲、乙治安处罚。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8. 所有权和用益物权共同构成物权的所有内容。 

9. 法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民事责任的,其法定代表人承担补充责任。 

10.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11.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在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等方面养成的较稳定的品质。 

12.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关系相适应,并为之服务。

13. 公文的书面格式在文面上一般分为文头、行文和文尾三个部分。 

14. 公文的文稿是指公文在起草过程中形成的稿件,包括草稿、定稿两种。 

15.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16. 批复是答复下级请求的文件,是主动发文。  

17. 《XX 公司 2017 年工作总结》属于党政机关公文式单标题。 

18. 事业单位制定或者修改人事管理制度,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工作人员 意见。 

19. 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20. 航空公司根据顾客订票早晚收取不同价格属于价格歧视。 

21. 某大学生毕业后没有立即找到工作属于季节性失业。 

22. 中央银行卖卖政府债券具有增减货币供给的作用。 

23.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 

24. 可燃冰是天热气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分子在高压、低温等适宜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状物质。 25.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被称为“四书”,是儒家和道家的经典著作。 

26. 体现中华民族独有治国理政理念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语出《道德经》。 

27.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 

28. 当前,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是供给侧改革。 

29. 2018 年普通高校招生中,将全国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 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30. 2018 年 4 月 10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了“开 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 

二、单项选择题(共 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 

1. 根据宪法规定,下列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休息的权利 

B. 2004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C. 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D.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极度贫困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2.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职位中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 ) 

A. 国务院总理 B. 国家副主席 C. 军委副主席 D.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3.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位既可能成为故意犯罪的主体,也可能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 

B. 对单位犯罪只能适用财产刑,既可能判处罚金,也可能判处没收财产 

C. 单位犯罪时,单位本身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负责人员构成共同犯罪 

D. 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但在实行单罚制时,只对单位处以罚金,不处罚直接负责的主 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 

4. 某晚,甲、乙赌博后在回家的路上发生口角导致激烈冲突,乙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威胁甲把 赢的钱还给他,甲发起反抗,致乙重伤(仍在防卫过程内)乙已无侵害能力,央求甲将其送往医 院救治,但甲不予理会,扬长而去,乙因流血过多死亡。关于本案中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属于正当防卫 B. 属于防卫过当 C. 构成过失致人死亡 D. 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5. 公职人员刘某借钱炒股,亏损较大,欲拿自己保管的单位保险柜的钱来偿还欠款。于是使用 电焊切割机器将保险柜打开取走现金 8 万元,并声称失窃而报警。关于本案,刘某的行为构成 ( )

6. 张某交通肇事构成犯罪,交管部门依法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应当在( ) 

A. 侦查终结后 B. 送达交通事故认定书后 C. 移送检察院起诉后 D. 法院有罪判决后 

7. 邻居甲与乙有矛盾,甲在小区门口公然将粪便泼洒在乙身上。关于本案例,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甲的行为属于诽谤 B. 甲的行为属于侮辱他人 

C. 甲的行为属于寻衅滋事  D. 对甲乙纠纷不可以调解 

8. 张三教唆李四(12 岁)吸毒,并提供毒品供其吸食。公安机关在张三家里将二人抓获。关于 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李四可以减轻处罚,只拘留其 3 日 

B. 民警进入张三家检查时,不需要检查证明文件 

C. 对张三应该以教唆吸毒和提供毒品两种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D. 张三教唆他人违法,可以从重处罚,也可以不从重处罚 

9. 公安机关决定对甲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行为拘留 3 日,同时发现甲还有噪音扰民的违法行为, 决定给予警告处罚。公安机关对甲因执行( ) 

10. 盗窃路面井盖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中的( ) 

A. 妨害公共安全 B. 扰乱公共秩序 C. 侵犯财产权利 D. 妨害社会管理 

11. 下列情形中,形成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A. 甲与乙约定在某时某地商谈合作事宜 

B. 甲对乙说,如果你能够在中心城区购房,我就嫁给你 

C. 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饮酒过量死亡 

D. 甲、乙两人分别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双方约定,等孩子们长大就让他们结婚 

12. 张某从 A 商场购得某厂生产的甲品牌护肤品,使用后导致脸部皮肤溃烂。经查,甲品牌护肤 品存在缺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张某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主张赔偿 

B. 张某不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主张赔偿 

D. 张某可以向甲品牌护肤品生产厂家主张赔偿 

13. 甲与乙达成约定,乙以 200 万元的价格购得甲位于某市中心城区的房产一套。乙完成支付,双方约定 15 日后办理不动产产权转移登记手续。在这期间,甲又与丙达成协议,丙以 300 万元 的价格购买该房产。双方随即完成不动产产权转移登记。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房产归丙所有,乙不得向丙主张房产所有权 

B. 该房产归乙所有,因乙与甲的约定在先,且已支付购房款 

C. 乙应当向甲主张侵权责任,因乙已经取得该房产所有权 

D. 乙可以向丙主张侵权责任,因乙已经取得该房产所有权 

14. 某影楼为顾客甲拍摄了一组写真照片,经甲同意上传于该影楼网站,乙看到后,擅自将该组 照片下载并上传于某营利网站,获报酬若干。关于乙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侵害了甲的身体权 

B. 侵害了甲的身体权和肖像权 

C. 侵害了甲的身体权和影楼的著作权 

D. 侵害了甲的肖像权和影楼的著作权 

15. 刘阿姨在单位看见同事的孩子可可(3 岁),因觉得乖巧可爱将自己的苹果送给可可,可可 因吞咽不当卡住喉咙窒息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意外事件,不产生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B. 刘阿姨应对可可的死亡承担民事责任 

C. 可可的父母未尽到监护责任,应对可可的死亡承担责任 

D. 事发地为工作单位,单位管理人员疏于管理使小朋友进入,故工作单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主要反映的社会公德的内容是( )。 A. 文明礼貌 B. 服务群众 C. 明礼诚信 D. 团结友善 

17.下列关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 

B. 自强不息具体体现为与时俱进的精神 

C. 包容协作是中华民族在处理国际问题上的优势 

D.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 

18. 下列关于道德历史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迄今为止先后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B. 维护原始社会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原始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C.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 

D. 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9. 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 

B. 办事公道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 

C.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是对爱岗敬业的描述 

D. 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办事公道、奉献社会 

20. 下列结束语不应该出现在函中的是( ) 

21. xx 县人民政府行文给 xx 市人民政府并报 xx 省人民政府的行文方式属于( ) 

22. 下列各组文种中,都可以用于下行文的是( ) 

A. 报告、通知、决定、指示 B. 公报、议案、决议、公告 

C. 意见、请示、批复、通告 D. 命令、通报、记要、通告 

23. 在公文中,下列序数词格式有误的是( ) 

A. “一、”“二、”“三、” 

B. “(一)、”“(二)、”“(三)、” 

24. 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的文种是( ) 

25. 公文《xx 市人民政府关于 xx 大桥封闭维修改造的公告》选用文种错误,应该选用( ) A. 通告 B. 公报 C. 启事 D. 通知 

26. 甲是某省 M 厅厅长,W 是 M 厅直属事业单位,乙是甲的外甥女,在下列 W 单位的岗位中,乙可以任职的是( ) 

①人事科科长 ②信息科科长 ③办公室办事员 ④财务科出纳 ⑤纪检岗位办事员 

27. 事业单位现行的科员管理岗位的职级是( ) 

28. 下列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被依法判处刑罚的,给与开除处分 

B. 涉嫌违法违纪,被调查立案期间,不得解除聘用合同 

C. 在受记过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 

D. 违法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 

29. 下列关于事业单位招聘和聘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招聘考试可以由事业单位自行组织,也可以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

B. 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采取 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  

C.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D. 对拟聘人员应当在适当范围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 15—30 日

30.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下列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不服的,不可以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再申 诉的是( ) 

31. 最能解释假日经济中“拥挤现象” 的供求模型是( ) 

A. 供给不变,需求增加 B. 供给增加,需求增加 

C. 供给不变,需求减少 D. 供给减少,需求减少

32. 正确解释“月光族”消费特征的说法是( ) 

A. 平均消费倾向等于 0 B. 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0

33. 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赤字政策的结果是( ) 

A. 收入增加,价格下降 B. 收入增加,价格上升 

34. 自 2017 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我国下列行业中承受压力最大的是( ) A. 汽车进口业 B. 服装出口业 C. 房地产业 D. 食品加工业 

35. 我国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轨”无人驾驶线路率先在( )开通。 

36. 下列关于大数据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数据类型多样 B. 数据由垄断企业获取 C. 数据价值大 D. 数据规模大 

3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是( ) 

38. 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相符的是( ) 

39. 截至 2018 年 3 月,四川自贸试验区已经设立 5 个保税物流中心,其中最新设立的是( ) 

A. 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 B. 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 

C. 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  D.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保税物流中心 

40.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是( )

4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 ) 

A.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 王勃的《滕王阁序》 

C.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D.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42 .可持续发展观念自古有之,主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中考政治总复习提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站更新!

  第一部分:国情常识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党的地位: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

  这是因为(1)三个代表: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党的奋斗目标: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3)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③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④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⑤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⑥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⑧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6.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②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意义。)

  通过改革,⑴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②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③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0、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基本途径。具体有: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

  11、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开放?

  ①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②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1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13.三步走:①、1990年温饱 ②、2000年总体小康2020年全面小康 ③、2050年实现现代化

  14.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15.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共同理想决定的。

  16、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提倡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我们只有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砺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众人的人。

  (四)我国的经济制度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的性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即(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19、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0、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④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个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3、我国如何对待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4、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它对于增加税收、活跃市场、拓宽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25、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6、我国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是什么?

  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7、实行这样分配制度有什么意义?

  意义:(1)改变了以往的“大锅饭”做法,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⑶使一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知识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五)民主政治制度

  2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因:(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形式,它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29、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30、人民代表大会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国务院为什么向人民代表大会作)?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的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⑶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的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4)它们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31、人大代表和人民的关系:(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2)人大代表对人民负责;⑶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人民有权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4)人大代表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3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3、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1)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4、青少年应如何处理好民族关系?

  (1)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5、共和国巨变的表现:(1)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已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36、共和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1)党的正确领导(2)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人们的辛勤劳动(5)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7)坚持科学发展观(8)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9)坚持社会主义制度(10)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7、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38、举例说明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以及先进人物代表。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A、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西部大开发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C、神舟七号和嫦娥一号发射成功D、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免除农业税B、义务实行两免一补政策C、实行廉租房制度D、关注下岗职工再就业

  先进人物代表:郑培民、孔繁森、任长霞、王启民、许振超等

  二、中国与科教创新

  (1)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2)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3)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4)科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资和精神财富。

  40、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的表现:

  (1)蓬勃兴起的信息技术(2)迅速崛起的生命科学(21世纪高科技的主流)(3)突飞猛进的空间科学(现代科技中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1)嫦娥二号奔月成功(2)神舟七号发射成功(3)天河一号计算机居世界前列(4)蛟龙号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2、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怎样理解科技创新?):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③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④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43、好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答:〈1〉好奇心是科学家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要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44、怎样由好奇走向成功?

  答:〈1〉要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2〉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

  45、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1)善于观察;(2)展开想象;(3)求异思维;(4)积累知识(5)勇于实践。

  46、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把教育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1)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是人才;(2)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源,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3)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47、 怎样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3)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4)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48、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3)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49、怎样有好奇心到创新?(好奇心与创新的关系)

  (1)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2)好奇心需要正确把握。(3)只有好奇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知趣,多加观察,锲而不舍,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走向成功。

  50、中学生怎样成为创新性人才?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生活中,就要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创造性学习。(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开发自身潜能,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3)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积极参加活动。(4)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5)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6)学以致用,勇于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7)让闪光,培养好奇心,善于观察,展开想象,求异思维。(8)树立远大理想,担负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51、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出几个点子。

  (1)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2)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3)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和引进。(4)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5)重视科技,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技创新。

  三、中国与世界 选择

  52、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①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伯、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③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53、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1)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2)作用:①经济方面,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政治方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54、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①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③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④我国现代化建设项目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挑战: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②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控制国际经济组织,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③我国科技和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55、怎样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①要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②切实提高抓住机遇的本领,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③青年人应勇于担当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56、怎样走向世界?

  (1)树立全球观念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2)走向世界,就要用世界的眼光看待问题。(3)走向世界,需要具有平等参与意识。(4)走向世界,还要善于学习。

  (1)树立正确的正确的职业观念,即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2)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恰当定位。(3)正视竞争,敢于竞争。(4)自主创业是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创业就是最大的就业。

  58、青少年应怎样成为有用的人?

  ①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②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③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④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⑤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59、青少年应怎样不懈追求,去实现人生意义?

  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②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争取有所创造、有所发明。③不断为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④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⑤从现在做起,抓住现在每一步。⑥从平凡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坚持做好每个细节。

  第二部分:法律常识

  60、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61、法律的主要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62、我国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63、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一位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6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5)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65、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3)要尊重他人的权利;(4)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5)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有权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但必须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66、公民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二、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67、地位: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生命健康权。

  意义(重要性):(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2)生命一旦失去,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3)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68、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9、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一要及时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二要采用合法手段,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2)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我们要珍惜、爱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同样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

  70、地位: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

  71、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72、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1)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3)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73、含义: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的秘密的权利。

  74、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

  (1)原因:由于人们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犯未成年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

  (2)法律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75、如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1)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2)我们还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一)合法的私有财产权

  76、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手段:民事法律手段(最常见,最普遍)、刑事法律手段(最严厉,最有效)

  77、如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1)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2)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3)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78、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眼神和体现,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

  79、继承的方式: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80、继承顺序: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81、如何保护公民的继承权?

  (1)公民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有维权的意识。未成年人被侵权后应当通过自己的法定监护人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继承权(2)在行使继承权时,要依法进行,不能非法获得继承权、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82、含义:又称:知识产权就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具体表现: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 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法律:著作权法、专利权法、商标权法

  83、如何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1)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2)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好害时,要积极寻求法律帮助,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84、内容: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权、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等九项权利。

  85、如何保护公民的消费者权?

  (1)消费者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首先,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解决争议(3)当协商无效时,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86、怎样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提建议)

  (1)政府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2)生产经营者要恪守诚实守信原则,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3)销售者要遵循法律法规,信守服务承诺。(4)加大宣传力度,消费者要加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监督权(批评建议权)

  87、法律依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形式: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刊、来信来访、打电话或向人大代表反应。

  88、公民形式批评建议权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2)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89、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相关法律有:《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90、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1)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2)坚持是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努力学习,(3)全面发展争取接受更高成都的教育,(4)积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

  91、生活中面临哪些不良诱惑?

  “黄”、赌、毒和邪教、抽烟、酗酒、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等。

  92、不良诱惑的危害

  ①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②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③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93、怎样抵制不良诱惑?(启示)

  ①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②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③应运用法律手段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

  94、不能抵制不良诱惑的原因:

  (1)思想品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较低,交友不慎。(2)认识能力低,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缺乏判断力。(3)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4)经受不住不良诱惑,缺少控制力。

  95、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区别:(1)两者在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的惩罚等方面存在严格的界限。(2)一般违法: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联系:(1)它们都不同程度的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2)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3)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96、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1)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2)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3)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总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

  97、为什么未成年人要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①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辨别能力不强。②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受到侵犯。③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98、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看熟即可)

  ①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民事侵害,侵害的程度又较轻时,可以:一、宣传、协商和调解;二、宣传自己某一或某些权益是合法的,是不许侵犯的

  ②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的作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一、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的同其搏斗。二、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采取A.呼救法B周旋法C拨打“110”报警法D实施正当防卫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掌握自我保护地方法技巧,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9、.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看熟即可)

  ①遇到不法侵害时,要学会求得法律的帮助。能给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等。②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可以考虑通过非诉讼途径加以解决,它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③当通过非诉讼以及其他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权益时,我们就要勇敢的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4如果有经济困难,我们可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四、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00、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101、宪法规定的内容主要有:国家的性质、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国家标志(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等。

  102、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它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法律更为严格。

  103、为什么说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答:(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权大没有法大)(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104、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

  答:(1)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作的事;(3)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105、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它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这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以宪法作为最高行为准则?)

  答:(1)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2)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3)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因此任何团体和组织都必须模范遵守宪法,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行为。

  106、青少年应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答:(1)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2)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3)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07、依法治国的含义及要求。

  答: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108、依法治国的意义

  答:(1)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4)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09、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答:(1)有法可依(2)有法必依(3)执法必严(4)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

  110、公民应怎样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贡献?(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答:〈1〉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2〉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部分:品质常识

  11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②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③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112、怎样孝敬父母?

  ①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②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113、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1)青春期出现了逆反心理,影响了与父母的沟通。(2)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3)代沟的存在。

  114、如何学会与父母沟通?

  ①要理解自己的父母。 ②要尊重自己的父母。

  ③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主动向父母汇报学习、健康等;虚心接受批评、建议;努力缓解父母工作压力;开展有利于沟通、交流的活动。

  115、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16、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应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2)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做到一言一行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做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各民族同学平等相处,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3)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主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117、民族精神的及意义是什么?

  :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具体表现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

  意义: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②民族精神对内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对外具有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高昂的民族精神从来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③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精神动力。

  118、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⑴从国家的角度说:①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主心骨;②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③充分汲取世界优秀文化;④最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

  ⑵从青少年的角度说:①认真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包括中国历史和国情教育、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等,学好各门功课,从中感悟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③我们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做起,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远大志向,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举例说明:①阅读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读物;②观看爱国主义影片;③学唱爱国主义歌曲;④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⑤参观革命圣地;⑥参加升旗仪式等等。

  119、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

  答:〈1〉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2〉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120、为什么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作用)

  答:〈1〉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2〉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3〉历史发展和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121、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1〉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2〉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除个人的正当利益。〈3〉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4〉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要牺牲个人利益。

  122、怎样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答:〈1〉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2〉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123、怎样为集体添光彩?(怎样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答: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①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首先需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②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③体现在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

  124、老师为什么值得我们尊敬(老师在学生成长道路上起的作用)?

  (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①帮我们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②交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引导我们学会学习。)(2)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3)老师的爱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

  125、怎样做到尊敬老师?

  (1)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2)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正确对待老师的要求,真诚的接受老师的批评。(3)尊敬老师,还要对老师有礼貌。

  126、怎样和老师交朋友?

  (1)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习、教学相长。(2)主动、热情的与老师进行交流、交往。(3)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与老师发生矛盾时,用恰当的方式、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当老师出现差错时,要用诚恳的态度、恰当的方式给老师指出来。

  127、正确认识自己有何益处?

  (1)有助于我们明己之长,知己之短,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2)有利于发掘自身潜能,(3)有利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塑造崭新的自我。

  128、怎样做到正确认识自己?

  (1)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2)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3)要知道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①通过自我观察、反省自己。②在与他人的接触、交流和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③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129、学习的重要性(为什么说学习是成才的阶梯)?

  (1)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2)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美丑、塑造健康人格,培养高尚品德,正确把握人生之舵。(3)学习可以增长才干。(4)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30、怎样学会学习?

  (1)转变学习方式。我们要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2)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①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②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③再聪明的人,再好的学习方法,也需要自己勤奋和努力才能学有所成。(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学好问、专心致志、认真思考、劳逸结合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131、怎样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答:〈1〉亲身实践,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2〉通过参与各类有益的社会活动(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3〉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4〉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5〉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132、从众心理的影响

  积极影响:〈1〉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2〉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3〉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消极影响:盲目从众的危害?

  (1)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很难形成自己稳定的。(2)不利于高雅情趣的培养,也会影响我们的个性发展。(3)直接影响身体健康。(4)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的歪风邪气。

  133、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怎样克服盲目从众?怎样杜绝不良嗜好?(答案相同)

  (1)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素养,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防止上当受骗。(2)克服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的控制力。(3)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的斗争

  134、 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答:〈1〉学会谦让、分享、助人。〈2〉为社会做贡献。例如: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35、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⑴真、善、美的影响①净化人们的心灵②促使人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⑵假、恶、丑的影响①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②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③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导致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136、为什么要明辨是非善恶?

  ①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好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②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在生活中自觉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过积极健康的生活。③只有做到明辨是非善恶,并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才能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137、怎样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1)明确正确的判断标准,既包括道德标准,也包括法律标准。(2)还要不断提高辨别能力。还要增强自控能力。(3)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

  138、如何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2)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3)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4)如果是自己的错误行为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损失,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5)即使是和同伴一起做了错事,也不要推卸、逃避责任。

  139、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承担责任意义)

  (1)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2)(对个人来说)承担责任能激励自己充分发挥潜能,实现奋斗目标;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帮助和支持;可以获得自尊和自信,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与赞誉。(3)(对社会来说)承担责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140、不承担责任有什么后果?

  (1)会给个人、他人和社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2)会受到道德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帮助和支持,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141、如何让社会投给我们赞成票(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承担起自己的责任,A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B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C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要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学会统筹兼顾,履行好自己的职责。(2)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142、公平的含义和要求。

  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公平的要求:(1)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2)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

  143、列举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哪些政策体现了社会公平?

  (1)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2)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3)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制度;(4)实行公务员选拔制度;(5)实行廉租房制度等;(6)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144、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有哪些?

  (1)有利于合作成功和不断延续;(2)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和社会的长消费品市场久安。

  145、我们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1)要靠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2)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3)具体做法: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146、正义行为含义: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相反,凡是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行为。

  现代社会典型正义人物代表:任长霞(打击黑社会势力)、魏青刚(奋不顾身救人)、徐洪刚(英勇同歹徒作斗争)等等。

  147、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要为人正直(2)要有强烈的规则意识(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对人对事和做人做事。(4)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的要求(5)要鄙视和制止非正义行为。

  148、什么是环境问题?

  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149、环境问题的危害?

  答:环境问题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50、面对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我们应该怎么办?

  道德方面:〈1〉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3〉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法律方面:〈1〉知道我国的法律体系,〈2〉自觉遵守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自身法律意识。〈3〉树立科学发展观,事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151、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及其原因是什么?

  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原因: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②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152、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状况: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加大。

  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153、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2〉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4〉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154、应怎样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⑴从国家的角度:①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坚持 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⑵从青少年的角度:①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③积极同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举例说明:①不乱扔垃圾,不乱图乱画,积极进行卫生大扫除;②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塑料袋;④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向有关部门提一些合理化建议;⑤爱护益鸟,不捕杀野生动物;⑥节约用水、用电、纸张,不浪费粮食等。

  155、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1)人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2)人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3)能够不断推动科技、文艺等方面的发展,不断追寻自己美好的理想。

  156、为什么要珍爱我们的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1)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2)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充满无限的欢乐。(3)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人的生命不仅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

  157、怎样珍惜爱护我们的生命?

  (1)我们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2)我们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和危险的发生。(3)我们在珍惜、保护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

  158、人生价值是怎样体现的,我们应该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体现:人生价值就体现在对他人、社会的奉献之中。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能为他人带来欢乐和幸福,为社会作出贡献,他的生命就有价值。

  实现: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1)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2)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平凡工作的积累,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159、怎样珍惜青春美好时光?

  (1)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2)我们珍爱生命就要珍爱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热爱珍惜今天。(3)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4)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5)多做有益他人、社会的事。

  160、为什么要合作?

  (1)生活中处处有合作。合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2)生活需要合作。①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财富,要想顺利完成一项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②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我们形成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③善于合作,往往有助于事业的成功。④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161、竞争的作用

  ①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②竞争能使人不断进取,奋力向前。③通过竞争容易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进步、发展更快。

  162、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统一的,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2)竞争不能忘记合作,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同时,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人们更易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进步、发展得更快。(3)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没有合作的竞争称不上是积极向上的竞争。只有既竞争又合作,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经济才能繁荣,社会才能进步。

  163、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如何实现双赢?)

  (1)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

  (2)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

  (3)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164、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1)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2)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3)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165、什么说诚信无价?

  (1)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2)“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3)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4)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

  166、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1)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要对自己诚实,因为只有对自己诚实的人才能对人诚实。

  (2)不轻易许诺,许诺要慎重。(3)承诺一旦作出,就必须兑现。(4)当然,信守诺言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履行。

  一、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挫折意志

  167、什么是自尊,为什么要自尊?

  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保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原因:①自尊的人积极向上。②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③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自尊的人有强烈的荣辱感,能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形象。

  168、如何做到自尊?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做出有损人格的事。作为一个中国人更不能做出有损国格的事,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2)真正树立起自尊,赢得他人尊重,要靠自我努力、发展提高自己来实现。(3)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169、为什么要有自信,如何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原因:自信是成功的基石。①成功离不开勇敢,勇敢需要自信。②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③充满自信能挖掘自己的潜能。

  做法:①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信的“支点”。②我们要在生活中积累成功。③树立真正的自信,就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想办法加以克服。④树立自信必须克服自卑。

  170、什么是自立,为什么自立,怎样做到自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原因:①自立的过程是我们锻炼和提高生活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②自立才能自强。只有自立,才能克服依赖心理,培养自强精神,成为生活的强者。

  做法:①自立,就要克服依赖性。②独立思考,自主做出决定。能否独立的做出决定,是一个人是否做到自立的一个重要标志。③积极锻炼,提高自立能力。培养自立能力的最基本途径就是积极实践和锻炼。

  171、自强的表现,怎样做到自强?

  表现: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而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才是自强的重要表现。一个人需要自强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需要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做法:①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的为之奋斗。为人生的目标执著追求,是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②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自强的人不是没有弱点的人,而是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弱点的人。③在磨砺中走向自强。一个人走向自强的过程,是不断磨砺自己的过程。我们应从小事做起,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锻炼自己。

  172、人生为什么难免会有挫折?

  当由于受到多种阻碍和干扰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便是遇到了挫折。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个人又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所以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也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173、为什么说挫折是把双刃剑?

  (1)挫折能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愿望难以实现。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2)A、对于强者,挫折能磨练意志,使人变得坚强;B、激发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C、“吃一堑,长一智”,使人变得聪明。D、从这种意义上说,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174、怎样战胜挫折?

  (1)直面挫折,不畏不惧。挫而不折,愈挫愈勇,勇敢的战胜挫折,在生活中将会不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冷静分析,从容应对。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3)自我疏导,自我排解。面对挫折,我们要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4)主动寻求帮助。既可以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还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5)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我们要坦然面对挫折,还要突破习惯性思维障碍,积极寻找新方法、新途径,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175、为什么说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坚强意志的作用)

  (1)坚强意志是重要的心理品质。(2)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3)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4)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

  176、磨炼意志有哪些方法和途径?

  (1)确立明确的目标。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专注、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2)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并非都是有趣的。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更要靠意志力,这恰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好机会。(3)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要磨炼坚强的意志,就要学会约束和管理自己。(4)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磨砺意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177、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1.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2.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178、情绪的影响:

  积极情绪的影响1.使人思维敏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有利于个人正确的认识事物、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能使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甚至可能超常发挥。2.能增强人的机体免疫能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消极情绪的影响1.不利于正常才能的发挥,甚至发挥失常。2.不利于身心健康。

  179、调节情绪的方法

  1.理智调控法。2.注意力转移法。3.幽默化解法。4.积极的自我暗示法。5.合理宣泄法:(1)哭泣宣泄;(2)倾诉宣泄;(3)运动宣泄;(4)书写宣泄,宣泄注意: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180、高雅情趣的特征和作用:特征:高雅情趣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

  作用:1.高雅情趣有益于身心健康;2.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3.有助于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181、庸俗情趣的特征和危害:特征:庸俗情趣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的情趣。

  危害: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贪图安逸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不利于身心健康。

  182、怎样培养高雅情趣,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1)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2).增强好奇心,培养广泛兴趣;(3).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4)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重要途径)。

  183、盲目从众的危害

  (1)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很难形成自己稳定的兴趣爱好;(2).不利于高雅情趣的培养,(3)影响我们的个性发展,有的还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184、怎样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

  (1)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盲目从众;(2)还要学会拒绝,对于不健康的东西,我们要果断的说“不”。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

2.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1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1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 2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2

6.如何理解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2

7.“两个一百年”是什么? 2

8.“中国梦”是什么? 3

9.我国四大政治制度是什么? 3

10.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有哪些? 3

1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什么? 4

12.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

13.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 5

14.为什么说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 7

15.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9

16.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10

17.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哪两个? 13

18.中国民族最多的是哪个省?哪个少数民族分布最广? 13

19.我国的少数民族有哪些特点? 13

20.公民的民族成份是怎么确定和变更的? 13

21.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有哪些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14

22.目前,全国共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我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分别是哪个?哪个自治区的地域面积最大? 15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哪年? 15

24.什么叫民族聚居区? 15

25.什么叫民族散杂居区? 15

26.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16

27. 什么是民族节日? 16

28.宗教信仰与民族习俗的关系是什么? 17

29. 云南省的世居民族有几个?分别是哪几个? 17

30. 云南省的独有少数民族有几个?分别是哪几个? 17

31.云南省的8个人口较少民族是哪8个? 18

32. 云南的民族自治州是哪些? 18

34.什么是民族问题? 18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民族理论政策的主要经验和成就是什么? 19

36.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9

37.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1

38.如何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 22

39.为什么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22

40.什么是民族团结? 23

41.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团结? 23

4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 24

4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4

44.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是什么? 24

45.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什么? 24

46.“五个认同”是什么? 25

47.“五个维护”是什么? 25

48.“六个相互”是什么? 25

49.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5

50.为什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要做到“两个结合”? 26

51.民族工作面临的“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是什么? 28

52.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什么? 28

53.新时代民族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 28

54.民族工作的格局是什么? 29

55.兴边富民行动的历程是什么? 29

56.什么是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31

57.新时代民族地区好干部的标准是什么? 32

58.“三个尊重”是什么? 32

四、民族团结进步 33

59.为什么说“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33

60. 为什么说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35

61.民族团结“十大公约”是什么? 36

6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历程是什么? 37

6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是什么? 39

64.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9

65.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40

6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根本途径是什么? 40

67.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40

68.民族团结“进学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41

69.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1

五、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42

70.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背景是什么? 42

71.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43

72.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44

7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要坚持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45

74.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需要把握的客观省情是什么? 47

75.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 48

76.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面临的机遇有哪些? 49

77.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0

78.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0

79.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51

80.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内涵是什么? 52

81.如何理解“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53

82. 什么是民族团结誓词碑? 54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

共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2.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本质内涵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的本质内涵作出了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返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6.如何理解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一致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7.“两个一百年”是什么?

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8.“中国梦”是什么?

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9.我国四大政治制度是什么?

我国四大政治制度有一个根本制度和三个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

10.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有哪些?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1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什么?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民族工作作出部署的重要会议。改革开放以来,每当民族工作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中央总会及时召开会议,统一全党思想,对民族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迄今为止共召开了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四次会议时间分别是:1992年、1999年、2005年、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12.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是深刻阐明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和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强调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二是深刻阐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三是深刻阐明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大基本政治制度,强调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四是深刻阐明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强调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五是深刻阐明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强调要做好“四个方面、八个重点”的工作;六是深刻阐明民族工作中解决好物质方面问题和精神方面问题的关系,强调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七是深刻阐明我国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活跃期的历史趋势,强调要让城市更好地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八是深刻阐明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13.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

经过数千年风雨历程,今天,在祖国大家庭里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超过1.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49%。人口超过千万的少数民族有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4个民族;千万以下、百万以上的有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侗族、布依族、瑶族、白族、朝鲜族、哈尼族、黎族、哈萨克族、傣族14个民族;百万以下、三十万以上的有畲族、傈僳族、东乡族、仡佬族、拉祜族、佤族、水族、纳西族、羌族9个民族;三十万以下的有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景颇族、达斡尔族、撒拉族、布朗族、毛南族、塔吉克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孜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塔塔尔族28个民族,这28个民族,在工作中也叫“人口较少民族”。我国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内地和东部沿海各省、市,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边疆地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自治区和贵州、云南、青海3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合称“民族8省区”)全部位于西部地区。我国近60%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边疆省区,我国约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中有约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14.为什么说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

我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曾经有众多的民族登上历史的舞台。这些民族经过诞育、分化和交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56个民族。多民族、多文化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动力。中华各民族在缔造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了经济上的联系和文化上的交流,推动了祖国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

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比如,藏、傣、彝、白、布依、傈僳等民族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土家、苗、瑶、壮、黎等民族对中南地区的开发,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东乡、土等民族对西北地区的开发,蒙古、满、锡伯等民族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开发,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局部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比如,统一北方的前秦、北魏、北周,崛起于东北的渤海、辽、金,雄踞西南的吐蕃、南诏、大理,立国西北的西夏、西辽,对中国版图的巩固和开发也功不可没。元代就有人说,塞外地方“自辽、金崛起,遂为内地”。蒙古族建立的元、满族建立的清,对最终奠定中国版图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今天我国的主要作物稻和麦,就是百越族和西部少数民族首先栽培的。高粱、玉米、棉花、芝麻、苜蓿、大蒜和葡萄、西瓜、黄瓜、胡萝卜等瓜果、蔬菜,陆续从古代西域地区传入中原。《齐民要术》记载少数民族首先培育或引种的作物,其中出于“胡”地、冠以“胡”名的,就有十几个之多。中国各民族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天然分工、相互依存的密切经济联系。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比如,西域优美的声调和乐器传入中原,对中原音乐产生重大影响。闻名中外的敦煌、麦积山、云冈、龙门石窟以及克孜尔千佛洞,是汉族、鲜卑、吐蕃以及西域各族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宝库。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许多事物,例如用的桌椅、旗袍,吃的火锅,说的普通话,读的《红楼梦》,等等,都与少数民族的贡献密不可分。比如,“哥”这个词就是鲜卑语,魏晋之前,汉语只有“兄”而没有“哥”。各民族文化的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的多姿多彩、历久弥新。

总而言之,中国历史上的各民族、今天的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都对国家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更好地发挥统一多民族这一特色、优势和有利因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15.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

在我国,形象地说,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间的关系。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自然结果。纵览民族发展历史,各个民族起于多元,源于本土,互相吸收,有存有亡。距今四五千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形成了华夏、东夷、南蛮、西戒、北狄五大民族集团。这五个民族集团都源自中国本土,在一定区域内逐渐发展起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形成了分布上交错杂居、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局面。经过近代共同抗击外侮的血火淬炼,我国各民族血融在一起,情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多”和“一”,有内在的统一,是有机的联系,两者辩证统一。“一”贯穿着“多”,它是主线,是方向。在今天,这个方向就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多”,不是削弱了“一”,而是丰富了“一”,是“一”的要素和动力。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作为家庭成员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对历史的贡献,都还要为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发挥“多”的作用,可以使“一”内容丰富,使“一”历久弥新,使“一”永葆生机。总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是骨肉兄弟,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这个大家庭的活力有赖于不同家庭成员的存在。历史上,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将来还要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16.如何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自古以来,中原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特别是自秦代以来,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秦代设置南海郡、桂林郡管理岭南地区,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新疆,唐代创设了800多个羁縻州府经略边疆,元代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明代清代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历朝历代的各族人民都对今日中国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

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卫国英烈、建党先驱、工农运动领袖、抗日英雄、开国将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在百年抗争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7.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哪两个?

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

18.中国民族最多的是哪个省?哪个少数民族分布最广?

民族最多的是云南省,回族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19.我国的少数民族有哪些特点?

(1)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2)各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3)各民族历史悠久,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4)宗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20.公民的民族成份是怎么确定和变更的?

公安部门在办理新增人口户口登记时,应当根据新增人口父母的民族成份,确认其民族成份。新增人口的父母民族成份不相同的,应当根据其父母共同签署的民族成份填报申请书予以确认并登记。公民民族成份经确认登记后,一般不得变更。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申请变更其民族成份一次。(一)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直接抚养的一方不同的;(二)父母婚姻关系发生变化,其民族成份与继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三)其民族成份与养父(母)的民族成份不同的。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在其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现执行的文件是《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国家民委、公安部〔2015〕2号令)。民族成份变更受理机关是公民户口所在地的民族工作部门。

21.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有哪些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在中央政府设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也设有民族事务委员会或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此外,国务院有关部委还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如国家教委设有民族教育司、文化部设有民族文化司等。

22.目前,全国共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我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分别是哪个?哪个自治区的地域面积最大?

目前,全国共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最早成立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域面积最大。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于哪年?

l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自治法》颁布施行。

24.什么叫民族聚居区?

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叫民族聚居区。如西藏、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云南、贵州、青海等省区,都是我国比较大的民族聚居区。

25.什么叫民族散杂居区?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民族交错居住的地区叫民族杂居区。在我国,由于各民族人民长期友好往来,共同发展,使各民族交错杂居在一起,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和交错居住的局面。

26.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1)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

(2)多数位于边疆地区或靠近边疆地区。在中国漫长的2.2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几乎都居住着少数民族。

(3)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各少数民族地区都有相当数量的汉族居住。

(4)地大物博。民族地区不仅地域辽阔,而且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森林资源占全国的51%;草原面积占全国的94%;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52.5%;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蕴藏量较大,有许多种居全国之首;经济作物,品种丰富,如橡胶、胡椒、咖啡、甘蔗、剑麻、香蕉、长绒棉、甜菜、烟草、茶叶、油菜籽等,都是民族地区的优势产品。此外,我国的珍禽异兽,名贵药材也大都产于民族地区。

27. 什么是民族节日?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节日之多,难以计数。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并要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或祭祀仪式的日子。中国各民族特色各异的众多节日,大致可以分为新年节日、生产节日、青年节日、纪念节日、习俗节日和宗教节日等六个方面。

28.宗教信仰与民族习俗的关系是什么?

宗教信仰从本质上说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反映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是人们的一种思想认识;民族习俗属于某种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不能把宗教信仰与民族习俗混为一谈。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一是二者都以特定的民族为载体,离开了一定的民族,二者均无从表现;二是宗教信仰最终必将外化为宗教行为,即通过参加一定的宗教活动使宗教信仰本身得以实现,这样二者在行为上有所统一;三是一些直接来源于宗教的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民族习俗,或叫宗教性民俗,是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29. 云南省的世居民族有几个?分别是哪几个?

云南省的世居民族有26个:它们是汉族、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依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朗族、独龙族、满族。

30. 云南省的独有少数民族有几个?分别是哪几个?

云南省的独有少数民族有15个:它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布朗族、独龙族。

31.云南省的8个人口较少民族是哪8个?

云南省共有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景颇族8个人口较少民族。

32. 云南的民族自治州是哪些?

云南共有8个民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34.什么是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民族理论政策的主要经验和成就是什么?

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36.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的是成功的”,并第一次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作出了“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决确保中央权威和政令畅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增强政治定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照搬任何外国模式。

  坚持维护祖国统一,这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决反对一切民族分裂活动。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是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必须确保各民族享受和履行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反对狭隘民族主义。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明确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做到依法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相统一、促进区域内全体群众共同富裕和重点帮助相对贫困地区相统一。

  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民族工作的主题,必须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必须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这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必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坚持依法治国,这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必须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律尊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37.党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内容有:

(1)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2)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5)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6)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

38.如何理解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在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

39.为什么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民族政策的基石。每个民族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民族而长期生息繁衍,都有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优点和特点。社会发展阶段的差别,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别,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的状况,既需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更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发达地区的支援帮助,经济发达的民族有责任和义务帮助经济落后的民族,以使他们得以实现法律所赋予的平等权利,否则就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差距,无法达到真正的事实上的民族平等。

40.什么是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同一少数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维护民族团结,就是要求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助合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41.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一,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没有民族团结,必然是民族矛盾、冲突不断,导致国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其二,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其三,民族团结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民族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各族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42.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是?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4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44.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5.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什么?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6.“五个认同”是什么?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47.“五个维护”是什么?

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48.“六个相互”是什么?

六个相互: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包容。

49.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它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集中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50.为什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要做到“两个结合”?

作为我们党创设的一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包含了多重考虑、集多种因素为一体的制度设计,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芒。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团结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的团结统一,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从历史传统看,“大一统”始终是中华各民族的价值追求和最高目标,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实现统一为己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华正统,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分裂从来不得人心。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可以说,采取并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现实条件看,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我国各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每个民族又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在确保国家法令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又依法保障了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的特殊问题。民族区域自治把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各民族的具体利益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又有利于保障各民族在“小家”中共同当家做主的权利。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一方面,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全国是交错杂居,民族自治地方也是交错杂居,现在这种趋势越来越强。在一个自治地方,往往共同生活着数个、甚至数十个民族,由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很少。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另一方面,在我国,一个民族不仅可以在一个地区实行自治,成立自治区,而且可以分别在多个地方实行自治,成立自治州、自治县,以及民族乡,回族就是典型的例子。民族区域自治不仅使聚居的民族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而且使杂居的民族也能够享受到自治权利。各少数民族从人口多到人口少,从大聚居到小聚居,几乎都有了相当的自治单位,充分享受了民族自治权利。但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我国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自治区戴了某个民族的“帽子”,是要这个民族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更大责任。在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共同建设各项事业,共享建设发展成果。

做到坚持“两个结合”,核心要义是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放在第一位,将其视为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初衷、坚持的依据、完善的目标。((《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51.民族工作面临的“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是什么?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52.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53.新时代民族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54.民族工作的格局是什么?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

55.兴边富民行动的历程是什么?

兴边富民行动,在开始之初,是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倡议发起的,旨在加快边境地区发展和促进边民富裕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该行动坚持以“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为宗旨,把民族因素与边境因素相结合,把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迫切要求与现实可能相结合,重点解决边境地区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重点改善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进一步增强边民当中国人的自豪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以及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奉献边疆的责任感。

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作出了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发展的部署。主要任务是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边民贫困问题,发展边境贸易,促进边境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2000年,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全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纲要(2001—2010)》,并指导各边疆省区编制规划。国家民委与财政部共同在9个边疆省区确定了9个试点县(旗),2001年扩至17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另行确定2个)。2004年,国家民委、财政部发布《关于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意见》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扩至37个,中央财政每年支持达1.1亿元。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兴边富民行动”资金1.8亿元,“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增至60个,占边境县总数的45%。2009年,兴边富民行动由试点扩大到全部136个边境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2010年10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兴边富民行动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促进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免费教育、医疗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边境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小康。2011国家又制定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年)》。2000—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兴边富民专项资金116亿元,年安排资金量从最初1500万元增加到2014年18.79亿元,持续吸引和带动了大量其他各类资金投向边境地区,建设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教科文卫等项目,在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制定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围绕强基固边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利能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二是围绕民生安边全力保障和改善边境地区民生,精准推进边境贫困人口居边脱贫、全面改善边民居住生活条件等。三是围绕产业兴边大力发展边境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推进特色优势农业、特色加工制造业、特色服务业发展,推进边境地区产业园区发展。四是围绕开放睦边着力提升沿边开发开放水平,推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等。五是围绕生态护边加强边境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六是围绕团结稳边通力维护民族团结和边防稳固,共建和谐边疆。继续大力度推行“兴边富民”行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56.什么是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创举。党和国家历来关心人口较少民族发展。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就提出过这一要求。90年代以来,有关部门对如何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在2001年修改施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作出了相应规定。国家“十五”计划明确提出把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任务。2005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批准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十一五”规划对全国总人口在10万以下的22个民族聚居的640个行政村给予重点扶持,规划实施6年投入各项扶持资金45.22亿元,扶持项目15206个。640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有98%的村实现了规划确定的规定目标。自2006年起,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连续多年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工作要点,在历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要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2011年5月,国家“十二五”专项规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提高了扶持标准,扩大了扶持范围,增加了6个总人口在10万以上、30万以下的民族,共计28个民族,受扶持的行政村由640个增加到2119个。

57.新时代民族地区好干部的标准是什么?

民族地区的好干部,既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还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58.“三个尊重”是什么?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59.为什么说“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就像阳光、空气和水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都高举民族团结的大旗。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历史说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些论述都把民族团结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前途命运和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深刻阐发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这一论述是基于对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的情况作出深刻剖析后得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对当前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面临新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后发出的重要警示。

民族团结关乎国家长治久安,从而关乎各族人民的生命安全。人类历史上看,迄今为止发生的流血冲突乃至战争,相当大的部分都是民族问题引发或者与民族问题有直接的密切联系。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这是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太平的重要保障。

民族团结关乎国家社会稳定,从而关乎各族人民的安身立命。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什么事情都办不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更无从谈起。

民族团结关乎国家繁荣发展,从而关乎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民族团结既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国家硬实力的核心构件,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携手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带来了国家和人民生活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加快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奋斗。特别是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各地区、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更趋密切,各地区、各民族互联互通、互补共济、齐头并进,必将形成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

在我国,民族大团结既有强大的历史纽带,也有牢固的现实基础。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始终牢记:只有团结稳定,才能巩固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只有团结稳定,才能保护和谐安定的大好局面;只有团结稳定,才能维护各族群众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始终牢记: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60. 为什么说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

民族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民族团结的主体是各族群众,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抓不住人心,就搞不好民族团结、做不好民族工作。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众志成城。

走群众路线就是温暖人心、凝聚人心、争取人心,是我们党民族工作中的一项优良传统,一个政治优势必须坚持而不能放弃,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

做民族团结工作,要重在交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在民族工作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工作抓在平时和日常,把功夫下到交友和交心上,让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感受到关怀、包容,体会到亲情、真情。要把各族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换位思考。出台的政策,采取的措施,要着眼各族群众的所思所要充分征求少数民族群众的意见,考虑他们的感受,照顾他们的利益,维护好公平正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都要行动起来,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一起共创共建,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要通过考察团、学习团、演出队、疗养团、夏令营等活动,以及中小学生开展结对子、写书信、发微博等活动,扩大内地同边疆民族地区的交往交流。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着力点放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团结群众、争取人心上。完善党员联户、干部包户等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做到联系对象有上学参军、婚丧嫁娶疾病灾害等事及在生产经营关键环节、重大节日等必访。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关心照顾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军人的政策。在民族自治地方,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进一步增强军政军民团结。要注意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用群众身边的榜样教育群众、感召人心、凝聚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各族群众参与这项事业、热爱这项事业、投身这项事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

61.民族团结“十大公约”是什么?

(1)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2)学习国家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民族平等观念,不搞民族歧视。(3)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和“中华民族是一家,五十六个兄弟爱中华”的思想。(4)加强民族团结,保证经济发展,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纠纷。(5)各民族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各民族要互相尊重各自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6)及时妥善处理好民族间的矛盾和纠纷,维护地方平安和稳定。(7)各民族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8)尊重、宣传、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各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9)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民族团结思想,争做民族团结模范和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10)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而努力奋斗。

62.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历程是什么?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历史悠久,发端于上世纪50年代,1950年12月27日至1951年元旦,中共宁洱地委召开“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全区26个民族的代表与地方党政军领导人剽牛喝咒水后宣誓立碑,这是中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伊始。1953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召开第一次民族团结模范代表会议,率先决定把每年的9月确定为“民族团结宣传月”,集中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对全州各族人民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这一创举,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肯定和表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非常重视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如新疆将每年5月、内蒙古将每年9月、贵州黔东南州将每年7月定为“民族团结月”。1982年,国家民委倡议开展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表彰活动。到1988年,全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在此基础上,1988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之后,国务院又先后于1994年、1999年和2005年、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召开了第二、三、四、五、六、七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10年7月,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有力推动了创建活动在全社会的广泛开展。2011年,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等民族团结的内容,第一次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分值占到了3.88%。2014年,国家民委出台文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各地结合实际,不断深化“六进”的内容,一些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把“六进”扩展到“七进”“八进”,把军营、警营等等纳入进来,使范围更为拓展。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高,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6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内涵是什么?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各民族群众为主体,通过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综合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性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践进程。

64.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坚持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遵循社会团结规律,坚持正面引导;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

65.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通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高,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

6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根本途径是什么?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

67.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1)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2)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4)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和方式。(5)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空间。(《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

68.民族团结“进学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一是各学校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民厅2008)9号),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政策常识、民族理论常识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让各民族学生了解统一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了解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法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对“五个认同”、“五个维护”的认识,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二是在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学校,做好双语教学保障和教育质量提升工作。三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氛围。四是组织好课余活动,利用班会、团队活动社会实践、墙报、板报等方式,营造各民族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团结友爱氛围,定期表扬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班集体和个人。

69.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重视中华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师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断丰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

五、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70.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背景是什么?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云南的重大任务。2011年5月,国务院在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中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同年9月,习近平同志批示:为把云南建设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2012年12月,国务院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召开“云南省加快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专题汇报会”。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治,云南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充分肯定云南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民族工作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新时期云南发展的三大战略定位之一,是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主要奋斗目标之一。(《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手册》)

71.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建设示范区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实践。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并坚持了一条适合我国实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云南是践行这条道路的成功典范之一,创造了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光荣任务。

建设示范区是展示我国民族工作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重要窗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云南是中华民族团结和谐大家庭的缩影,建设好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必将进一步坚定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展示我国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和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的时代形象。

建设示范区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的重要载体。以示范区建设统筹云南跨越式发展和包容性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凝聚全省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让各族人民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和福祉所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手册》)

72.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2011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边疆繁荣促进边疆稳定,举全省之力推进示范区建设。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各级各部门示范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建立了示范区建设省部合作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编制实施了《云南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十二五”规划》《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年)》等专项规划,采取一系列差别化政策措施,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施整村整乡整县整州推进和整族帮扶,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

通过多年的实践,示范区建设成为引领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的新旗帜,成为加快各民族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新动力,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新载体,成为新时期云南形象的新内涵。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跨越发展的“云南现象”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云南民族工作的经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手册》)

73.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要坚持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云南民族工作最根本的经验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理论、方针、政策,紧密结合云南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实际,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民族工作经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些宝贵经验。

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总要求。始终坚持从云南多民族边疆的实际出发,把民族工作放到全省大局中思考、研究、谋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主动研究民族工作,主动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顶层设计,把握民族工作的主动权。

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始终把“一家人”的思想作为各民族平等团结、亲如兄弟姐妹的真心写照,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立场和世界观;把“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作为为各族群众谋幸福,不离不弃不怨的真诚追求,作为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始终正视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实,把解决发展不平衡、发展差距拉大的问题作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真心实意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采取“一山一策”“一族一策”“一族几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族举措,整村推进、整族帮扶,让各族群众有事干、有钱赚、有盼头,为各民族融入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机会、提供条件。

坚持“以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边疆繁荣促进边疆稳定”的发展路径。始终把握发展与团结、繁荣与稳定的辩证关系,把新时代民族问题的本质主要归结为发展问题,把各民族的力量与智慧凝聚在发展上,形成各民族利益关系的一致性,以共同繁荣发展筑牢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制相结合,“立足当前改变一代人”,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眼长远培养一代人”,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全覆盖、全免费,彻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坚持“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建构。始终坚持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普及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包容,倡导各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坚持“不懂民族工作的领导干部不称职”的组织保障。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抓好“两支队伍”建设,把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和熟悉民族工作的干部作为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保持25个世居少数民族都有1名以上干部担任省级机关厅级领导职务,让一大批把自己的前途、民族的希望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大批懂得民族政策、了解民族情况、熟悉民族工作、对各族群众充满感情的领导干部和各类人才,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坚力量和坚强保证。(《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手册》)

74.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需要把握的客观省情是什么?

云南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ロ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共78个民族自治地方县(市、区),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有8个边境州(市)、25个边境县,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有15个特有民族、16个跨境民族、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2015年有140个民族乡;少数民族聚居的行政村有7088个,聚居着1271万少数民族群众,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0.3%;有18个少数民族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多宗教并存,五大宗教俱全,佛教中有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其中南传佛教为云南独有,五大宗教信众近500万人。

云南的客观省情决定了民族问题始终是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民族关系始终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做好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始终是云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示范区建设是云南民族工作的总任务。(《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手册》)

75.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哪些?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十分突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2015年全省471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民族自治地方有240万人,超过一半,9个直过民族聚居村贫困人口比例达到285%,是全省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起点低、发展动能弱,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绝大多数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给率和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少数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地区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消耗和劳动投入。

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过程中,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问题仍然突出。一些原本属于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矛盾纠纷成为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问题和隐患,境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对我渗透加剧,禁毒防艾任务依然艰巨,影响边境和谐安宁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手册》)

76.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面临的机遇有哪些?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面阐明了新形势下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部署了新时期民族工作,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方向。

随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入推进,各项政策红利的叠加释放,为示范区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和新的活力。

五大发展理念的树立,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发展提供了遵循,通过充分挖掘和释放发展潜力,民族地区将成为全省发展的新引擎和新空间。

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成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和桥梁,为在更大空间和更广领域开拓市场、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手册》)

77.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任务,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不断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提高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手册》)

78.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基础。坚持“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以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以边疆繁荣促进边疆稳定。

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制度基础。坚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体系,依法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协调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

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基础。坚持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相知相亲相惜,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手册》)

79.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到2020年,通过着力补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着力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动力、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实现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在民生持续改善、发展动力增强、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创建、民族事务治理等6个方面作出示范,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如期摘帽出列。民生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条件显著改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民族地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增长速度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省总体水平,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民族地区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民族团结和谐局面更加现固。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不断成长,比例与其人口比例大体相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向基层延伸,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民族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维护团结稳定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民族宗教理论研究成果。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手册》)

80.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内涵是什么?

一是全面小康同步。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做到让发展惠及大多数、让大多数参与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二是公共服务同质。着眼于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各族群众都有获得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普照。

三是法治保障同权。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示范区建设坚持一视同仁、依法保障,使各族群众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与义务,享有公平正义和获得感,从而真正树立法治的信仰。

四是精神家园同建。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上“亲情链”,架起“连心桥”,做到“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五是社会和谐同创。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底线,让各族群众有人身安全、社会安定的获得感。(《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手册》)

81.如何理解“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这句话看似平淡简单,但道理十分深刻。“各民族都是一家人”,表明了我们共产党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立场:包括云南26个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手足相亲、唇齿相依、守望相助,谁也离不开谁;“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表明了我们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这与“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理念一脉相承。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立足点是民族平等,核心是要加快发展,把发展落实到解决区域性共同问题、增进群众福祉、促进民族团结上,落实到让各族群众有事干、有钱赚、有盼头,有机会、有渠道、有条件实现自我梦想上,坚持发展惠及大多数、发展让大多数参与,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目标。(《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手册》)

82. 什么是民族团结誓词碑?

民族团结誓词碑:民族团结誓词碑位于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西北侧的普洱民族团结园内,碑长142厘米,宽65厘米,厚12厘米,是用白色石灰石雕刻而成。民族团结誓词碑保护范围占地面积443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3平方米,绿化面积1890平方米。民族团结园内有碑亭、浮雕、陈列馆、牌坊式古典大门。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诞生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普洱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社会形态差异极大,发展不平衡,民族关系十分复杂和特殊。1950年,当地34名民族头人及其代表到北京首都参加了国庆周年观礼,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国庆观礼活动激发了各族代表爱国、爱党的热忱,他们按照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的形式来表达各族人民团结到底的决心。1950年12月27日至1951年元旦,中共宁洱地委召开“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全区26个民族的代表与地方党政军领导人剽牛喝咒水后宣誓立碑。碑文誓词:“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它象征着新中国成立后,边疆各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开始。它主题鲜明,所折射的民族团结精神不仅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也是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缩影。 

2006年05月25日,民族团结誓词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民的任何行为都受到法律保护正确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