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服的信服云托管云的数据资产可控怎么做到的?

  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爆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政策再度加码,作为逆周期政策之一的“新基建”近期在高层会议中频繁被提及,根据高层定调,新基建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汽车充电桩、大中心、人工智能、工业等七大“新基建”板块,预计相关板块将持续获得政策支持。

  ?【策略:“新基建”――新时期的逆周期】一方面,当前正处在新一轮的技术进步上行期,科技基建的加码有望借助于科技上行周期的力量,加速新科技消费品的供给,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2020年也是十三五战略性规划最后一年,新兴产业有望实现冲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随着疫情的爆发而加大,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紧迫性。从新基建的细分领域来看,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新基建”板块,我们预计相关板块将持续获得政策支持。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未来5年新基建七大投资领域的投资规模将达到5-7万亿以上的规模,未来两年复合增速保持30%以上。直接或间接拉动的其他投资更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

  ?【宏观:公共卫生建设也是新基建】我们在此前的《新冠疫情启示录》系列报告中提出,未来10年中国卫生费用投入的“攻防转换”中的“防”在公共卫生领域可能有三个方向:一是,防传染病;二是,防常见慢性疾病;三是,防重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中国疾控体系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暴露的问题,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卫生费用投向“补短板”的重点。公共卫生投入和建设也是新基建,查找我国疾控体系的不足,对照发达国家经验,我们梳理出七个可能的投入方向:1、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2、重大传染病国家实验室的建立和病毒研究;3、以“平战结合”的方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应对传染性疾病;4、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探索“分级诊疗”新路;5、建立国家医疗战略物资储备制度;6、用疫苗应对部分已知传染性疾病;7、用好医保支付杠杆,建立“价值导向的医保战略性购买”。

  ?【计算机:产业度关山,科技正扬帆】新基建将给计算机带来产业及政府层面的增量投入,我们认为IT产业未来几年将持续受益,相关企业迎黄金发展期。云+工业互联网契合产业转型升级,软件应用及服务率先受益。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一代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需要产业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平台及其上的工业APP应用、配套的安全解决方案是核心的增量需求,在云计算环境下,软件应用和IT服务将迎来超行业发展的结构性增量机会。5G带动相关基础设施投入,为各式智能化应用奠定技术基础。云计算、边缘计算节点以及AI服务器需求对国内服务器产业都是显著的增量;5G技术铺垫下,智能驾驶产业将在单车智能、车联网以及车路协同方面实质推进。随着在线数据呈几何级速度丰富,人工智能的将实现在安防之外的金融、医疗、轨交等应用场景突破。医疗IT关系民生,迎历史性发展机遇。医疗IT虽暂未被列为科技新基建7大方向之一,但综合考虑此次疫情冲击及近期国家配套政策,我们认为国家层面或将加大投入及推进力度。

  ?【通信:政治局会议十天内第二次定调,数据中心+5G建设迎政策风口,行业基建有望加速推进】数据中心建设首获中央定调,IDC兼具“高成长与确定性”,建议沿着“双主线”进行布局。“主线一”:核心城市大规模布局,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强劲!市场总是认为IDC缺乏弹性,我们认为存在认知偏差,疫情加速云等5G大流量应用发展,将率先拉动核心地段及其周边地段的IDC需求,利好核心地段卡位的IDC企业;“主线二”:深度绑定互联网大客户,分享5G时代流量红利!阿里、今日头条等大互联网企业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量,倾向于与第三方IDC企业合作共建IDC,共建模式保障了第三方IDC企业的上架率和未来的持续成长,第三方IDC企业有望分享巨头高速成长红利!

  政治局会议再次加快5G网络建设进度,通信网络建设节奏及投资规模有望加码。政治局会议十天内第二次定调加快5G网络建设,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我们认为,短期通信行业复工复产进度将得到提速,疫情对通信企业特别是上游生产型企业的影响将降低,产能得到恢复;全年看,通信行业投资有望加速加码,三大运营商的资本开支有望突破350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5%。对于5G基站和4G基站建设规模,我们上调全年预期分别至80万站和30万站以上,建议投资者把握通信设备及上游无线器件公司将迎来及估值双提升投资机遇。

  ?【电子:受益5G通信云计算新基建大势,详解IDC赛道Multilayer供需特点】政策加码5G网络、IDC,PCB板块望成逆势受益品种:近期在疫情导致经济受损背景下,工信部、政治局先后召开会议指明以新基建为背景的政策方向,其中对5G基站和网络、IDC建设等方面拉动经济增长提出更高要求。此前联通宣布上调20年前三季度5G基站建设量到25万站,中移动二期集采也在加速落地约23万个5G基站。央视报道2020年前两月在疫情影响下5G网络建设工作仍完成原先计划的80%。我们认为本轮加速类似2019年Q2开始中美贸易摩擦压力下,5G建设加速、力保运营商业务带动上游订单超预期。5G基站和网络/IDC等链条上游投资主要是Multilayer(多层板)市占较高和技术领先公司的机会。

  ?【电力设备新能源:电网加大投资,电力装备板块盈利将大幅回升】电网公司可能展开新一轮投资刺激。公司在2016年之后调低电网投资规模,2019年电网投资更是降低到了4473亿元,创近五年最低水平。目前电网公司负债比较低,国家电网公司目前负债率56%左右,带息负债率20%左右,有较强的投资支撑能力。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电网公司将展开逆周期调节,加强电网投资力度。特高压等重点工程、配网与用户侧、信息化建设将加速。

  ?【机械:轨交设备--吹响交通建设强国的号角】实体经济走弱政策加码轨交吹响交通建设强国的号角,19年产业链企业业绩较好增长,城轨产业链企业新签订单增速均不错。20年大铁通车进入冲刺期+“公转铁”带来设备需求+城轨存量加快建设支撑行业景气。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全球经济下行超预期。

  “新基建”――新时期的逆周期

  自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明确了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后,“新基建”被市场熟知。2018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定调2019年的工作重点非常明晰,其中关于投资领域“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这是首次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新兴产业建设定义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会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资本市场政策等一系列政策进行鼓励和扶持。政府专项债规模的扩大,开支重点也会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领域的制造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2020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爆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逆周期政策再度加码,特别是近期,“新基建”在高层会议中频繁被提及,20天内4次提到“新基建”相关内容,其中5G网络有2次被提及。此前,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强调过要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随后在3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会议指,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还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等。

  为何在当前时点多次提及包含5G、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当前正处在新一轮的技术进步上行期,“科技基建”的加码符合当前科技环境。

  5G引领下的第四次信息浪潮将带来智能革命时代。信息革命时代,科技进步体现在通讯方式的变化以及数据量的爆发,信息革命时代大体经历了三次技术浪潮,第四次浪潮大幕已经开启,这一轮由5G引领下的第四次信息浪潮,属于智能革命时代。

  我们在《复盘近30年历次科技周期,兼论本轮新科技周期如何布局》中分析过,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带来了从硬件到软件的爆发,这一轮的5G通信技术革新下的智联网智联网革命将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互联化,利用人工智能处理上述过程产生的(,),并形成智能化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模式,替代部分人力工作,并大幅改进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当前我们当前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爆发进程中。这一轮“智联网”革命将会在未来5到10年内再次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迄今为止互联网已经经历了三次变革:第一次是以IBM硬件和MS软件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第二次是以苹果移动设备和腾讯社交软件为代表的网时代;第三次正是我们现在经历的以英伟达的人工智能和亚马逊云计算为代表的万物互联时代。同时,互联网产业的盈利模式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信息变现,流量变现和数据变现,而日益膨胀的数据在采集(传感设备、智能硬件)、传输(光通信、5G等)、计算(云计算、服务器(存储器/芯片)等)、应用(ARVR、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等)各个环节都将带来硬件设备以及软件需求的爆发。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科技基建”的加码有望借助于科技上行周期的力量,加速新科技消费品的供给,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2020年也是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最后一年,新兴产业有望实现冲刺。而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随着疫情的爆发而加大,疫情的冲击导致2月制造业PMI剧烈回落至35.7%,一季度经济可能明显失速,在这样的环境下,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紧迫性。

  从新基建的细分领域来看,根据高层定调,新基建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新基建”板块,我们预计相关板块将持续获得政策支持。

  那么,“新基建”到底能带动多大投资规模?

  1、5G基础设施:至2025基础设施2-2.5万亿,累计带动超3.5万亿

  测算方法一:5G基站建设投资规模测算法

  2月21日召开全国疫情期间投资建设工作推进视频会,明确要求各省公司突出重点、加快5G建设,上半年与力争完成47个地市、10万基站的建设任务,预计前三季度与电信合作完成25万站建设,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季度。2月29日,表示,2020年建设30万个5G基站的目标不会变,今年将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建设5G网络。3月6日,中国移动发布2020年5G二期无线网主设备集中采购,正式启动旗下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232143个基站的采购招标,拉开2020年5G大规模建设的序幕。

  预计年或为我国5G建设期,根据招商通信组,5G的宏基站总数约495万座,取整预计为500万座。参考4G的建网节奏,预计三大运营商对5G的建网进度如下表所示。

  而此前中国移动表示计划在2019年投入240亿,拟建设5万个5G基站,测算出建设一个5G基站大致需要50万元左右,而根据5G运营商公布的数据测算,一个5G宏基站的部署成本约为35万元至87万元人民币之间,取平均大致在6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随着未来5G基站的大规模建设,成本降低的可能性较大,预计未来5年5G宏基站的平均建设成本为40-50万元之间。而至2025年,国内5G的宏基站总建设数约495万座,测算出5G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约为2-2.5万亿之间。

  测算方法二:运营商资本开支法

  从运营商资本开支的角度看,2019年运营商资本开支已重回上升通道,预计2020年基础设备建设将进入全面落地的高景气周期。3G、4G阶段运营商资本开支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特点,2019年进入5G建设周期,运营商资本开支走出投资谷底,整体资本开支达3020亿元,增幅达5.26%,反转确立,2020年的资本开支将延续增长的趋势。中国信通院预计,网络设备支出预计在我国5G在商用后的第四年(2023年)达到最大,预计5G建设周期的十年内,运营商用于网络设备的支出将达到2.64万亿,5G建设规模将超过4G。

  测算方法三:信通院测算

  据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仅网络化改造一项,未来5年的投资规模就有望达到5000亿元。另外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5万亿元投资。

  总结,综合以上三种测算方法,5G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到2025年合计大致在2-2.5万亿之间,从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的带动来看,例如对各类5G应用的带动, 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诊疗、政务信息化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累计带动投资规模或将超过3.5万亿。

  2、特高压:“在建”+“待核准”投资规模超2500亿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预计电网公司将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展开逆周期调节,加强电网投资力度。

  经过过去几年的消化,发电、用电资产的利用率企稳并略有回升;同时,主要电网公司的负债都比较低,国家电网公司目前负债率56%左右,带息负债率20%左右,有较强的投资支撑能力。

  特高压、配网建设将加速,招投标可能加快特/超高压等重大工程是近几年刺激的主要方向。年的大投资刺激过程中,电网公司的投资相对更侧重配网,那一轮投资解决了户户通电问题,大幅提升了居民用电的可靠性。在2007年之后的3次经济刺激中,电网的重点可能更多是在特高压环节(还包括比较多的超高压直流等联网、水电送出项目)。特高压直流从年以云南-广州、向家坝-上海项目为起点就已经开始建设和发展,基础是超高压直流技术,特/超高压直流输电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特高压交流的应用是2006年从晋东南-荆门示范项目开始的,之后分别在2014年通过“大气污染防治十二通道”推动了一系列项目上马。2018年下半年,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启动了白鹤滩至江苏、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直流等9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其中包括5条特高压直流、7回特高压交流项目的准备工作

  目前,处于在建和待核准的特高压工程共16条线路,具有明确投资规模的共7条,总投资规模1128亿元,平均每条线路投资规模为161亿,按照这样的平均值来算,目前7条待核准的线路和2条2019年开始开工建设线路投资规模预计共1449亿元,加上目前在建的线路,总投资规模预计为2577亿元,其中2020年开始增量贡献规模至少为1500亿以上。

  3、高铁轨交:2020年拟通车线路投资规模超6000亿

  2019年9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铁路专用线加快建设,进一步开放专用线建设以及运维市场,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以拓宽融资渠道。具体而言,《意见》指出,预计到2020年,一批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将均达到80%,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基本引入铁路专用线;到2025年,上述接入比例均达到85%,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全部实现铁路进港。

  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提到至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高铁轨交投资规模的加大将成为托底经济的有力手段之一。根据对线路的统计预测,2020年拟通车线路共14条,其中专线250和专线350各7条,通车有望为3696公里,对应投资规模为6207亿元。

  4、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至2025年新增投资规模达700-1100亿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在2020年1月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中的测算,预计2020年新增公共充电桩15万台,其中公共直流桩6万台,公共交流桩9万台。预计新增私人桩约为30万台,新增公共充电场站8千座。

  根据测算,预计2020年充电桩规模上限/下限将达到177亿元/140亿元,2025年充电桩规模上限/下限将达到1290亿元/770亿元,年累计规模CAGR达到48.8%/40%,年新增规模CAGR达到50.3%/25%,因此从2020年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增投资规模达700-1100亿。

  5、大数据中心:至2024年新增投资将超过1100亿元

  随着5G、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商用,IDC市场有望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从全球来看,2018年全球IDC市场规模(包括托管业务、CDN业务及公共云IaaS/PaaS业务)达6253.1亿元,同比增长23.6%,公有云的发展是拉动IDC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北美IDC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基础电信运营商全面退出IDC市场,云服务商需求向主要区域市场集中。

  从IDC发展阶段来看,我国IDC发展尚处于以新建为主的粗犷式发展阶段,国内IDC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尚具备较大发展空间。全球最大的IDC市场已经进入行业整合阶段,我国目前仍以新建为主,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水平。从全球IDC占比来看,美国占比约45%,我国占比约6%,日本占比约8%,从人均机房面积看,美国是我国的约20倍,日本是我国的约10倍,从带宽数看,我国是美国约2倍,是日本约9倍,反差巨大,也说明我国IDC发展空间较大。

  从国内来看,2018年国内IDC业务市场总规模达1228亿元,同比增长29.8%,互联网行业的需求是推动我国IDC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而到2024年,中国IDC业务规模达到2558亿,相较于2019年新增1160亿元,意味着从2020年至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的新增投资规模超过1100亿元。

  6、人工智能:至2025年预计新增投资超2000亿元

  2019 年 9 月,科技部印发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提出,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到 2023 年建设 20 个左右试验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投入将快速提升。

  从人工智能细分产业链来看,主要分为底层硬件和通用AI技术及平台,其中底层硬件主要为AI芯片和视觉传感器,通用AI技术及平台主要为计算机视觉和云平台/OS/大数据服务等。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7年,整体AI芯片市场规模达到40亿美元,到2022年,整体AI芯片市场规模将会达到352亿美元,CAGR大于55%。随着技术进步与升级、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等众多利好因素的影响,中国AI芯片市场将进一步发展成熟。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保持40%-50%的增长速度,2024年市场将达785亿,2025年将达到1000亿左右。

  ? 机器视觉(视觉传感器+计算机视觉)

  人工智能的发展首先就要发展机器视觉技术。Forrester、Tractica 公司分别预测未来全球机器视觉市场空间将超过200 亿美元、260 亿美元。近年来我国在机器视觉产业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自2011年到2018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从10亿元上升至超过100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23.8%,若按照2019年23.8%的增速、年20%的复合增速来测算,到2025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381亿元。

  ? 云平台/数据服务/OS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预测,到2022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731亿元,假设按照AI需求提升带来的云计算增量为5%,则因人工智能需求的云平台新增投资规模在2022年将达到87亿元,考虑复合增速为30%,则到2025年因AI带来了云需求累计增加投资规模为590亿元左右,加上AI系统(如自动驾驶系统开发)以及相关数据服务带来的投资需求,预计至2025年新增投资规模累计达1000亿元左右。

  总结来看,AI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AI领域投资的提速,相关底层硬件和通用AI技术及平台的基础设施投资至2025年累计规模预计达2000亿元左右,其中AI芯片新增投资规模预计累计增加800亿元左右,机器视觉领域新增投资规模累计增加250亿元左右,因AI带来的云平台/数据服务/OS新增投资规模累计增加1000亿元左右。

  7、工业互联网:至2025年累计投资规模将超过6000亿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了4677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3%。随着产业政策逐渐落点,市场空间将有望加速,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按照工信部的规划,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将按照“三步走”战略推进,到2025年,实现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健全并规模推广,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到2035年,我国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实现国际领先;到本世纪中叶,工业互联网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2025年属于第一个规划期,重点是进行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预计5G+工业互联网将是投入的重点和突破口。

  从工业互联网对整个产业效率提升的角度来看,如工业互联网能提高1%的效率,即意味着每年超过3000亿工业增加值的提升。2018 年中国工业增加值 30.52万亿,按照 6.5%增速预测,2019 年 32.50 万亿,2020 年按5.5%计算34.29万亿,1%等于 3429 亿元。

  考虑两种不同的测算口径:

  第一,若按照不同工业产值的省份对应不同规模的投资于工业互联网,如超过万亿的省市政府每年投入15亿元(共 11 个省市),超过5000亿但不足1000亿的省市政府每年投入10亿元(共 10 个省市),年工业产值不足 5000 亿的省份政府每年投入5亿(10 个省市),则年政府补贴投入可达到315亿元,按照30%的补贴比例,有望引导整体工业互联网年均投资规模达1050亿元,若不考虑增长,则2020年至2025年累计投资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规模将达6300亿左右。

  第二,若按照2019年工业互联网6110亿规模以及13.3%的复合增速来测算,2020年至2025年历年新增投资规模合计约为6800亿左右。

  因此,根据以上假设和测算,预计2020至2025年历年新增投资规模合计在6000亿-7000亿之间。

  8、 总结:“新基建”到底能带动多大投资规模?超7万亿!

  根据我们上文对每个领域的测算:

  5G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到2025年合计大致在2-2.5万亿之间,从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的带动来看,例如对各类5G应用的带动, 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诊疗、政务信息化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累计带动投资规模或将超过3.5万亿。

  特高压:目前处于在建和待核准的特高压工程共16条线路,具有明确投资规模的共7条,总投资规模1128亿元,平均每条线路投资规模为161亿,按照这样的平均值来算,目前7条待核准的线路和2条2019年开始开工建设线路投资规模预计共1449亿元,加上目前在建的线路,总投资规模预计为2577亿元,其中2020年开始增量贡献规模至少1500亿以上。

  高铁、城际轨交: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高铁、城际轨交投资规模的加大将成为托底经济的有力手段之一。根据对线路的统计预测,2020年拟通车线路共14条,其中专线250和专线350各7条,通车有望为3696公里,对应投资规模为6207亿元。

  充电桩:预计2020年充电桩规模上限/下限将达到177亿元/140亿元,2025年充电桩规模上限/下限将达到1290亿元/770亿元,年累计规模CAGR达到48.8%/40%,年新增规模CAGR达到50.3%/25%,因此从2020年至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增投资规模达700-1100亿。

  AI:相关底层硬件和通用AI技术及平台的基础设施投资至2025年累计规模预计达2000亿元左右,其中AI芯片新增投资规模预计累计增加800亿元左右,机器视觉领域新增投资规模累计增加250亿元左右,因AI带来的云平台/数据服务/OS新增投资规模累计增加1000亿元左右。

  工业互联网:预计2020至2025年历年新增投资规模合计在6000亿-7000亿之间。

  综合估算来看,按照各个细分领域大致测算,对于2019年,如5G基建15万个基站总投资规模在800亿左右,特高压投资规模500亿左右,高铁城际铁路通车规模6200亿左右(平滑建设期以及考虑新增预计2019年在4200亿投资规模,以及高铁中长期路网规划,预计至2025合计规模3.5万亿),充电桩投资规模60亿左右,大数据中心投资规模200亿左右,人工智能新增投资140亿左右,工业互联网700亿左右,合计七大领域2019年新增投资规模在6600亿左右,对应到各个领域的投资节奏,我们做出如下估算表,悲观/乐观预测2020年至2025年“新基建”7大领域以及5G带动的上下游基建新增投资合计规模为6.9万亿/10.3万亿,复合增速CAGR悲观/乐观预测为8.5%/16.1%,考虑到5G基础设施投资高峰主要为年,估算2020年至2022年复合增速CAGR悲观/乐观为22.5%/40.2%。

  宏观:公共卫生建设也是新基建

  我们在此前的《新冠疫情启示录》系列报告中提出,未来10年中国卫生费用投入的“攻防转换”中的“防”在公共卫生领域可能有三个方向:一是,防传染病;二是,防常见慢性疾病;三是,防重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中国疾控体系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暴露的问题,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卫生费用投向“补短板”的重点。公共卫生投入和建设也是新基建,查找我国疾控体系的不足,对照发达国家经验,我们梳理出以下七个可能的投入方向。

  一是,“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尤其是新发传染病的识别和控制。本次新冠病毒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毒之所以感染范围广与其传播速度快和防控难度大有关系,也和它属于新发传染病有密切关系。监测传染病最重要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基础公共医疗机构的医生,比如深圳市和广东省第一例新冠病人就是由基层社康中心的一位医生最新发现并报告。但是在这道防线之前,如果能够有类似“消息树”一样的预警机制,可能能够更好发出“警报”,降低一线医生感染的风险。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加强“症状监测”,而不是“疾病监测”。例如,美国有分布在所有50个州、波多黎各、关岛和哥伦特区的一百多个公共卫生和三百多个临床实验室,形成了全国呼吸和肠道病毒监测网、美国门诊流感类疾病监测网和住院患者流感监测网,还建有全国健康统计死亡监测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机动队伍,以及市面药房药物(感冒药)销售监测、猫狗死亡监测、卫生纸和桔子汁销售监测,甚至,街上商场打喷嚏症状监测(商场监测电视)、学校学生缺课监测等也都是流行性传染病日常监测的组成部分。同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谷歌、脸书等网络软件也会通过一些社交大数据分析方法来协助流行病的监测。中国在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也推出了机场测温通道等设施,未来如果能够建立更为完善的流行症状和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和医疗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则将有效提升我国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效率。

  二是,重大传染病国家实验室的建立和病毒研究。以美国为例,所有高水平大学医学院和医院基本都配备BSL-3实验室,其规模不一定很大,但可以满足相关学校和医院的研究需求,方便快速从临床上分离危险病原体以及后续基础研究的展开。这正是我国高校和医院所缺乏的。目前我国共有BSL-3实验室43家(包括兽医农业领域7家),其中国家和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属28家,科研机构所属6家,高校所属9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未来有专家建议,建立重大传染病国家实验室,并由国家实验室管理和实施“传染病重大专项科技计划”,在各省市建立国家实验室分部,全面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预防、药物和疫苗研发。在此基础上,在高水平医学院、布局建立若干BSL-3级实验室,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在疫情暴发的时候实验室可以有效为基础临床协调服务。与此有关的设备采购、工程设计和建设将获得投资机会。

  三是,以“平战结合”的方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应对传染性疾病。本次疫情发展过程中应急启动医疗机构分区诊疗、全面隔离确诊与疑似病例、有效切断传播途径的举措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传染病医疗资源储备不足问题突显,以武汉市为例,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共1400万,而专门的传染病医院仅金银潭医院和肺科医院两所,床位共900余张,0.64床/万人,远低于我国传染病医院床位数按城市非农业人口1.2至1.5床/万人设置的标准。另一方面,平战结合”的感染病房建设不够。自2018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明确规定二级以上医院要设“感染病区”作为辅助。但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感染病区专业设施与能力建设,尚不能在突发大规模传染病疫情发生时有效形成体系救治患者。从发达国家经验看,美国的医院建筑设计时都会充分考虑到传染病因素,通过负压和隔离门手段可以即刻将普通病房转化为传染病房;大的医院需要时可以在数小时内搭建充气式临时医疗场所来专门诊治传染病患者;医院也会常规性对医护、管理、保安和后勤人员进行流行性传染病的培训和演习。再如,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NationalCentreforInfectiousDiseases(NCID)。作为NovenaHealthCity的一部分,于2013年开始建造,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新加坡的CDC算是NCID的前身,主要职能是应对传染病的爆发。传染病医院平时并非闲置,没有疫情的时候主要用作陈笃生医院(TanTockSengHospital,TTSH)感染科的病房,一些外科手术也可以在NCID的手术室进行。参考这一经验,预计未来中国将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强传染性疾病专科医院建设,采用“平战结合”模式,在综合性医疗机构中设置感染性疾病专科,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全面建设具有符合和达到检测生物安全相应等级要求的检测实验室。相关的医疗设备及医疗系统工程、医疗设施的技术开发等领域将获得更多投资机会。

  四是,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探索“分级诊疗”新路。本次新冠病毒在武汉的大爆发及严重后果与病人短时间内大量聚焦到各大医院形成交叉感染和医疗资源挤兑有密切关系,有专家估计武汉市有40%左右的感染与此有关。发达国家的基层医疗资源丰富,例如,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是719平方公里,小于上海的浦东新区(约1200平方公里)。但新加坡可以在疫情期间启用800家公众健康预备诊所(类似于中国发热门诊),而全上海在本次疫情中启动的发热门诊为117家。新加坡的公众健康预备诊所在分流病人,尽早发现感染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以有效配置医疗资源,这方面除了建立医疗集团,加强对基层社康中心的各方面建设之外,探索多种方式尤其是“医院+互联网”的方式开展互联网医疗,是一条新路,在本次疫情之后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五是,建立国家医疗战略物资储备制度。这次疫情中,包括武汉在内的多地均出现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检测试剂的短缺现象,凸显建立我们医疗战略物资储备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美国建构了全国大都市医学应急网络系统和全国医药器械应急物品救援快速反应系统,其中国家医药和用品应急系统以大集装箱的形式在美国多处战略地点储备应急医药和急救用品,包括抗菌素、抗体、疫苗、解毒剂、输液设施等,可以在短时间内为美国任何受灾地区提供足量的医药和急救用品。例如,在2009年4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H1N1流感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开始从联邦储备中释放25%的抗病毒药物以治疗这种新型流感病毒。预计,未来我国政府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将得到完善,由卫生部门牵头,根据医药物资储备物品种类(病人防护用品和设施、药品、疫苗、诊断试剂和器械等)、可保存、生产速度的性能特点,评估生产能力形成应急储备预案。尽快建成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中心,并在区域节点城市建设区域储备分中心,同时完善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开辟国际物资采购渠道等方式,加快资源整合和市场补充,形成科学完备的国家公共卫生储备制度和应急保障能力。

  六是,用疫苗应对部分已知传染性疾病。在美国无论是政府医保(老年医疗照顾、低收入医疗辅助),还是任何一家商业医保,其险种都涵盖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检测和治疗。绝大多数医保机构不但提供免费的疫苗注射和年度体检,而且还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受保人宣传和提醒及时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由于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是流行性传染病防控重要一环,因而预计国家会在资金上扶持疫苗和有关药物设备的研发、生产和储备。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逐步在医保和商业中加入提供免费疫苗注射的条款。与新冠病毒期间的宣传有关,预计流感等相关的疫苗在疫情过后或得到公众的重视。

  七是,用好医保支付杠杆,建立“价值导向的医保战略性购买”。在突发疫情来临时,如何启动应急程序,在确保检测质量及生物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将检测权限下放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成为了疫情防控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此次疫情暴发后,因为流程尚不清晰,出现了符合资质的医疗机构迟迟无法获得检测资质,大量疑似病人积压给临床工作带来巨大压力,而疾控部门由于短时间研发生产的检测试剂质量“良莠不齐”,样本采集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难以将检测权限下放。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在早期不够健全,影响病毒感染者的早期筛查和确诊,成为延误诊断的“堰塞湖”。

  3月3日,《纽约时报》在报道中连发三问,指责在严峻的疫情面前,美国疾控仍坚持使用有权限的、自主研发的试剂盒,导致前期检测进展缓慢。针对此问题,我们认为一个重要的方向是适时启动社会化购买检测试剂生产,这就提出中国卫生费用支出未来一个重要的方向,即以医保支付为代表的“价值导向”“战略性购买”。伴随其推行,预计将对中国的带来两个直接结果,一个是促进行业的并购和做大做强,集中度提升;一个是促进药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创新药。

  电力设备新能源:电网加大投资,电力装备板块盈利将大幅回升

  伴随全社会用电量的下降,国家电网公司2016之后的电网投资规模有所下降,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电网公司可能逆周期调节,一方面加快在建与储备项目建设,同时可能加快新项目规划与设备招投标。近几年,电力装备产业除特高压之外的常规电业务盈利水平降低到十年新低,预计随着行业复苏与招投标政策调整,盈利情况可能会有比较显著的回归。此外,如果电网公司能切实推动剥离传统电力装备企业,将给电气装备产业带来重构格局的机会。传统电力设备板块盈利能力回到低位,主流企业报表质量明显向好,建议加大标的配置。

  电网公司可能展开新一轮投资刺激。国家电网公司在2016年之后调低电网投资规模,2019年电网投资更是降低到了4473亿元,创近五年最低水平。目前电网公司负债比较低,国家电网公司目前负债率56%左右,带息负债率20%左右,有较强的投资支撑能力。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电网公司将展开逆周期调节,加强电网投资力度

  特高压等重点工程、配网与用户侧、信息化建设将加速。过往几次逆周期调节,一般也是特高压、重大联网/送电重点工程先行,而根据国网公司的工作计划,2020年将加快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张北柔直、蒙西-晋中、驻马店~南阳、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等项目建设,并推动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华中特高压交流环网核准和开工。而长周期来看,配网与用户侧,信息化建设应该是未来的主旋律和方向。

  主流装备企业的盈利情况可能大幅提振。由于总投资缩减以及原材料价格暴涨,年电力装备行业特别是一次设备制造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随着投资力度加强,主流企业收入、盈利将都有相应的回升。同时,之前电网的最低价中标政策带来的一系列质量问题得到重视,后续对产品品质、可靠性要求可能提升,同类产品价格、头部企业的份额可能都有提高。

  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国企改革如果落地则可能带来重构格局的机会。目前各主要环节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主要企业的份额总体上仍在提升。从电网公司的长期战略来讲,发展竞争业务仍将是电网公司等以管制业务为主的企业的需要,但是管制与竞争业务的界限应该并且也非需要划分清楚;如果电网公司能切实推动传统电气设备资产剥离,可能带来重构格局的机会

  投资建议。建议加大电力设备板块配置,推荐(,)、(,)、(,)、(,)、(,)、(,)(环保联合)、(,)、(,);关注(,)、国网信通(环保联合)、(,)、(,)、(,)、(,)等。

  风险提示:电网投资力度不及预期;竞争导致板块盈利能力低于预期。

  通信:政治局会议十天内第二次定调,数据中心+5G建设迎政策风口,行业基建有望加速推进

  数据中心建设首获中央定调,IDC兼具“高成长与确定性”,建议沿着“双主线”进行布局。“主线一”:核心城市大规模布局,议价能力和盈利能力强劲!市场总是认为IDC缺乏弹性,我们认为存在认知偏差,疫情加速云视频等5G大流量应用发展,将率先拉动核心地段及其周边地段的IDC需求,利好核心地段卡位的IDC企业,建议重点关注:【(,)】、【(,)】、【(,)】;“主线二”:深度绑定互联网大客户,分享5G时代流量红利!阿里、今日头条等大互联网企业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量,倾向于与第三方IDC企业合作共建IDC,共建模式保障了第三方IDC企业的上架率和未来的持续成长,第三方IDC企业有望分享巨头高速成长红利!建议重点关注:【(,)】。

  从IDCCAPEX建设支出看IDC投资机遇,制冷、供电相关企业同样值得关注。一般来说,供电和制冷设施成本占比超50%。我们用典型数据中心数据进行测算,供配电系统占比为46.82%,可以重点关注提供UPS相关的公司,如【(,)】、【(,)】、【(,)】(招商电新组)等,以及提供蓄电池的公司,如【(,)】、【(,)】(招商电新组)等;冷源空调暖通系统占比为15.35%,可以关注提供精密空调和模块化IDC的企业,如【(,)】(招商机械组)、【(,)】(招商计算机组)、【(,)】(招商家电组)等。

  政治局会议再次加快5G网络建设进度,通信网络建设节奏及投资规模有望加码。政治局会议十天内第二次定调加快5G网络建设,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我们认为,短期通信行业复工复产进度将得到提速,疫情对通信企业特别是上游生产型企业的影响将降低,产能得到恢复;全年看,通信行业投资有望加速加码,三大运营商的资本开支有望突破350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5%。对于5G基站和4G基站建设规模,我们上调全年预期分别至80万站和30万站以上,建议投资者把握通信设备及上游无线器件公司将迎来业绩及估值双提升投资机遇。建议重点布局通信设备【】、【(,)】;上游无线射频:【(,)】、【(,)】;PCB:【(,)】、【(,)】、【(,)】(招商电子组覆盖PCB三剑客);光器件与光模块【(,)】、【(,)】、【(,)】、【(,)】。

  投资建议:5G规模建设开启,云计算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5G应用加速发展,2020年通信板块围绕“一个核心+三条主线”布局。“一个核心”――中兴通讯;“三条主线”――云计算、超高清/云视频、物联网。

  计算机:产业度关山,科技正扬帆

  新基建将给计算机带来产业及政府层面的增量投入,我们认为IT产业未来几年将持续受益,相关企业迎黄金发展期,本报告详细探讨新基建下计算机的主要投资机会。

  云+工业互联网契合产业转型升级,软件应用及服务率先受益。工业互联网本质上是云计算、大数据、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需要产业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平台及其上的工业APP应用、配套的安全解决方案是核心的增量需求,在云计算环境下,软件应用和IT服务将迎来超行业发展的结构性增量机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类企业需求将率先释放,首推国内企业级数字应用霸主(,);工业咨询及解决方案服务商也迎来良好成长环境,主要公司为(,)、(,);工业场景增量安全需求为网安厂商创造新成长机会,重点推荐企业级安全龙头(,),(,)、(,)等网安一线龙头。

  5G带动相关基础设施投入,为各式智能化应用奠定技术基础。云计算、边缘计算节点以及AI服务器需求对国内服务器产业都是显著的增量,具备国际化扩张能力的(,)将最为受益,(,)亦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网络可视化产业将直接受益于渗透率的提升和流量的爆发增长,首推龙头(,)。5G技术铺垫下,智能驾驶产业将在单车智能、车联网以及车路协同方面实质推进,(,)、(,)等公司将迎来积极变化。随着在线数据呈几何级速度丰富,人工智能的将实现在安防之外的金融、医疗、轨交等应用场景突破,(,)、(,)、(,)、(,)、(,)等技术产品储备面临关键成长机会。

  医疗IT关系民生,迎历史性发展机遇。医疗IT虽暂未被列为科技新基建7大方向之一,但综合考虑此次疫情冲击及近期国家配套政策,我们认为国家层面或将加大投入及推进力度。一方面医疗IT对于提升医疗体系运营效率,打破信息孤岛便于综合管控意义重大;另一方面面对随老龄化而来的医疗费用缺口问题,引入商保等方式关系到大数据应用分析,尤其需要信息化支撑。重点推荐公共卫生信息化领先厂商(,),互联网医疗领军(,),院内集成平台龙头(,)。

  报告全文详见3月8日计算机组深度报告《产业度关山,科技正扬帆――计算机新基建专题深度》

  机械:轨交设备--吹响交通建设强国的号角

  实体经济走弱政策加码轨交吹响交通建设强国的号角,19年产业链企业业绩较好增长,城轨产业链企业新签订单增速均不错。20年大铁通车进入冲刺期+“公转铁”带来设备需求+城轨存量加快建设支撑行业景气。

  1、政策加码交通强国五部门联合印发铁路建设重要文件

  9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铁路专用线加快建设,进一步开放专用线建设以及运维市场,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以拓宽融资渠道。具体而言,《意见》指出,预计到2020年,一批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将均达到80%,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基本引入铁路专用线;到2025年,上述接入比例均达到85%,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全部实现铁路进港。

  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提到至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

  2、保持强度投资20年为通车高峰

  2019年目标,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强度规模,确保投产新线6800公里同比2018年投产新线增长45%,其中高铁3200公里,虽然高铁规划通车里程较2017年有所下降,但按2020年目标高铁达3万公里(2018年底为2.9万公里)已是继续大幅超预期,而普速铁路则将从年通车的838、0、583公里直接跃进至3600公里,普铁开始发力!一般来说,铁路的五年规划通车目标均表现出明显前少后多的趋势,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之后铁路建设一度停滞,重启投资后2014年及2015年迎来了铁路通车高峰年,2014年通车铁路8676公里,其中高铁5428公里,为历年高铁通车高峰;2015年通车铁路9179公里,其中高铁3382公里。通车铁路里程分别为3000、3000、4683公里,其中高铁为2162、3000、4100公里,为达到“十三五“规划2020年铁路通车15万公里高铁3万公里的目标,则19-20年将通车1.8万公里,年均通车达9000公里将超过2015年的高峰。另外,按我们对线路的统计预测,2019年通车高铁仍有望超过3989.4公里,2020高铁通车仍有望为3696公里(预测值)。

  2019年前9个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为5546亿元,同比下降3.1%在1-9月期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单月完成金额分别为350.0亿、211.7亿、440.1亿、611.3亿、620.9亿、975.8亿元、648.0亿元、628.0亿元和1050.0亿元,其中9月单月完成金额同比下降5.5%。

  3、“公转铁”持续推进设备招标逐步落地

  19年深入推进货运增量行动:以“六线六区域”为重点,继续加大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力度,全力承接港口疏港物资公转铁运量,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实现全年货运增量2.5亿吨,集装箱、商品汽车和冷链物流运量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5%、10%、10%以上。同时精准发力补短板,聚焦干线通道补强、大宗货运公转铁、综合交通枢纽配套等路网短板项目,高质量推进项目可研和审批工作。加快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集疏港铁路项目建设,抓好铁路物流园区、散堆装货场、铁路专用线建设升级改造,做好铁路自备车、集装化设备、装卸机具补强工作,畅通铁路微循环。

  9月货运量创新高。前三季度,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1.54亿吨,同比增长6.1%。9月份,日均装车达15.92万车,同比增长7.4%,创全路月度装车历史新高;重点品类煤炭运量完成13.24亿吨,同比增长3.6%;主要港口疏港矿石运量同比增长7.8%;中欧班列累计发送52.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4%,综合重箱率93%,较去年同期提升9个百分点。

  19年预计车辆采购金额近千亿,受益于公转铁项目机车货车招标增长。1)机车:铁总受深茂铁路委托于10月12号挂网招标深茂铁路时速200公里城际动车组及配套电务车载设备,且于10月29日公布成交候选人为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另外于10月31日招标25t轴重8轴9600kW电力货运机车。2)货车:铁总10月28日招标C70E型铁路货车,型号为C70E(H)―A型铁路货车。

  4、产业链订单均明显增长支撑20年业绩

  三大央企在手订单量进一步增加。1):前3Q累计新签订单总额10896.80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第三季度新签订单为3883.40亿元,相比第二季度涨幅22.7%,与同期相比增加了0.07%。除此之外,铁路工程新签订单累计额达1490.00亿元,同比增加11.0%,其中第三季度铁路工程新签订单为481.40亿元,与第一季度相比下降2.0%。2):前3Q累计新签订单总额11152.34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第三季度新签订单为3965.37亿元,相比第二季度下降5.9%,与同期相比增加了40.3%。除此之外,铁路工程新签订单累计额达1471.62亿元,同比增加14.78%,其中第三季度铁路工程新签订单为490.59亿元,与第二季度相比下降了23%,同比增长7.9%。3)(,):前3Q累计新签订单总额475.1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第三季度新签订单为134.90亿元,相比第二季度下降49.2%,与同期相比增加了8.9%。除此之外,铁路工程新签订单累计额达211.90亿元,同比增加23.9%,其中第三季度铁路工程新签订单为47.3亿元,同比增加6.3%。

  5、城市经济圈建设小高潮,城轨需求持续增大

  随着“十三五”计划的深入与落实,经济的区域化建设成为了各省市的重中之重。同时伴随着经济增长,城轨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专题研究表明:城轨交通建设对GDP的直接贡献率为2.6,包括对上中下游产业间接带动作用在内的综合贡献率为8.2。即城轨交通建设投资1元,直接拉动GDP2.6元,最终拉动GDP8.2元。显著的经济增长使得城轨交通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至关重要一环。各大城市在逐渐形成以轨道交通为枢纽的区域性经济。

  浙江都市圈新规划。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浙江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年)》中,明确提及在浙江省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温台城市群、浙中城市群建设都市圈城际铁路,线网规划包括23条线路、总里程1413公里。在各个方面需求的综合作用下,轨道交通的发展和轨道交通方面人才的培养将是浙江步入综合交通大发展时期的重要因素。2018年11月23日,《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显示,浙江省将开展都市圈城际铁路二期规划建设,新增城际铁路线路9条,线路总长526.2公里,设车站115座,这标志着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将达到23条。

  广清一体化发展。9月12日-10月12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规定,清远现将《广清轨道交通衔接概念规划》批前公示。此次规划的目标为:40分钟广清两地中心城区轨道直联;实现广清两地重点组团互联,构建1小时生活圈;建设互通互联、换乘便捷的广清轨道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体化换乘系统,规划广清两地轨道交通衔接通道共计7条,其中城际轨道、城际铁路各两条。

  在“十三五”的政策扶持下,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重的背景下,城轨交通的持续发展是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将反作用于城轨,推动城轨需要求量的扩大。

  电子:受益5G通信云计算新基建大势,详解IDC赛道Multilayer供需特点

  本篇报告分析了IDC、通信网络PCB行业的供需结构、各家公司的最新基本面情况。疫情导致的经济压力下,政策端加码5G网络、IDC,使得上游PCB成为逆势受益品种。继续坚定看好卡位5G、IDC链条及苹果供应链的优势企业,和具备精细化管理属性企业的长期价值。

  政策加码5G网络、IDC,PCB板块望成逆势受益品种:

  近期在疫情导致经济受损背景下,工信部、政治局先后召开会议指明以新基建为背景的政策方向,其中对5G基站和网络、IDC建设等方面拉动经济增长提出更高要求。此前联通宣布上调20年前三季度5G基站建设量到25万站,中移动二期集采也在加速落地约23万个5G基站。央视报道2020年前两月在疫情影响下5G网络建设工作仍完成原先计划的80%。我们认为本轮加速类似2019年Q2开始中美贸易摩擦压力下,5G建设加速、华为力保运营商业务带动上游订单超预期。5G基站和网络/IDC等链条上游投资主要是Multilayer(多层板)市占较高和技术领先公司的机会。

  5G基站上量、传输承载网加速建设、IDC及海外5G成为需求端推动力:

  我们看好5G通信、IDC需求增量并叠加整体PCB行业景气度走出18-19年低谷,认为当前PCB为相对景气优选赛道、望成为逆势受益品种:1)去年Q4以来通信大客户基站方案降配、新进入者带来的ASP下降已经充分被市场预期,我们产业调研了解目前5G基站PCB等零部件毛利率仍总体高于4G,且BBU、传输设备等中高层板格局依然集中,深南等龙头在华为中兴处最新招标所得份额依然大幅领先,再考虑20年5G基站/IDC在政府加大力度投入背景下依然有靠量的大幅增长拉动上游Multilayer厂商业绩弹性的逻辑;2)运营商承载网(中移动SPN)和SA核心网(中移动UDR/UDM/IWF/NFV设备)集采也在加快进行,高端Multilayer厂商核心受益;3)近几个季度海外龙头财报持续指引IDC和HPC需求景气,近期新冠疫情催化下线上活动大量增加,全球云计算投入有望进一步升温,此外服务器、交换机传输标准配合芯片平台升级,带动上游CCL/PCB/HDI等ASP提升也有望为高端供应商带来业绩弹性,如博通Tomahawk4芯片推出后,400G云设备普及也有望加速;4)进入20年海外5G建设也逐步放量,为A股相关PCB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需求端来看,DCG业务出货量、芯片架构的代际更新(会推动下游服务器更新),以及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的资本开支计划是服务器供应链前瞻指标,当前时点多重指标景气共振叠加新冠疫情下线上活动增加、中国政府政策面的驱动,行业需求望持续向上。根据测算服务器历史单价在5-7千美元之间波动,且近几年均价有所提升,其中CPU/GPU/存储芯片是占比成本最大的部分、合计占比超过85%,PCB所在的其他项总体占比不会超过10%,按行业经验来看,一般服务器PCB的单台价值含量约占服务器售价的5%。

  供给端来看:1)服务器等计算设备PCB市场格局分散,高低端PCB产品之间有较大毛利率差异,高端PCB订单在服务器/通信设备市场中占比也较低,即16层以下的技术相对普及的PCB在服务器和通信设备市场的占比大概是60%和77%;2)服务器整体对18层以上高层板、HDI、封装基板和FPC等高端品种的需求比例相对比通信设备要高;

  3)类别看,工业类设备的需求主要还是多层通孔板,但是随着芯片的升级,HDI、ABF/BT载板等配套需求也在升级,如最新的服务器芯片对HDI的需求就在加强。4)服务器类高多层企业产能处在结构性扩张阶段,高端市场的玩家以海外为主,这部分企业扩产较为谨慎,扩产所需的资金和基础资源也相对有限,中低端市场多是中国的民营企业,这部分扩产较为激进,后续难免引起更加激烈的价格竞争;5)上游高速CCL伴随行业升级为覆铜板公司带来盈利弹性。

  重点PCB公司跟踪:

  生益科技:公司公告拟将其控股子公司生益电子分拆至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后,生益科技股权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且仍拥有对生益电子的控股权。我们认为分拆对短期并表业绩影响有限,生益电子做大做强母公司更加受益,生益电子是高多层PCB领先企业,分拆上市将释放公司内在潜能,预计年内将完成上市后,募集资金或将可用于江西项目后续扩产、彻底解决产能瓶颈问题。从生益整体来看,2020年行业总体需求有望走出低谷,公司传统覆铜板业务和通信业务望迎周期成长共振。

  (,):近期因新冠疫情影响行业供需,公司自身员工复工、产能释放受到抑制,以及下游大客户新机发布节奏和总体销量不确定性增加,公司前两月收入面临压力,股价有所回调。我们认为在疫情稳定条件下,上半年iPhone11、SE2、可穿戴多重需求仍望带动同比表现提升,下半年5GiPhone开启换机复苏周期,叠加iPadpro等的创新拉动和硬板业务潜在的扩张,需求端依然处在上行期,公司增长逻辑依然清晰。

  深南电路:公司发布2019年,营收105.2亿元,同比+38.0%,归母净利12.3亿元,同比+76.8%。我们认为公司19年业绩符合预期,通信、IDC需求及南通一期新产能驱动业绩成长。20Q1积极有效应对疫情、复工率领先行业,预计Q1业绩影响可控、增长依然可期。下游来看,5G基站及IDC政策解码进一步推动需求景气,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望持续受益。近期公司半导体封装基板业务引发关注,产能释放叠加行业向上周期,望提供长期增长动力。

  沪电股份: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营收71.2亿元,同比+29.6%,归母净利12.0亿元,同比+111.4%。并公告2019年度需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约为9817.17万元。我们认为19年业绩符合预期,5G/IDC/HPC行业升级驱动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短期看疫情影响Q1产出,3月份稼动率望有所恢复。当前政策加码望致无线基站需求超预期,沪电作为龙头之一核心受益。我们曾在去年的深度报告中指出,沪电的业绩和股价弹性来自于自身前期在高多层PCB的技术积累,以及对通信和汽车两大块业务的前瞻布局,全球领先客户的导入带来的订单结构的优化。我们认为沪电是PCB行业稀缺的持续受益通信+汽车两大下游创新升级、与价格战关系相对较低的标的。伴随通信需求浪潮,公司持续高端布局的汽车PCB也有望逐步带来贡献。

  (,):公司公告拟拆分控股子公司艾福电子至上市,分拆完成之后仍将维持对艾福电子的控股权。艾福电子是国内领先介质材料生产企业,产品包括介质滤波器、介质谐振器、波导滤波器、腔体滤波器、陶瓷天线等多种陶瓷介质射频端器件,应用于基站、消费电子等下游通讯端。客户方面包括华为、中兴,介质滤波器对华为、爱立信批量供货。在下游5G需求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分拆上市有利于推动介质射频器件业务释放潜能。东山精密直接持有艾福电子56.25%股权,分拆上市后仍将维持对艾福电子控股权,艾福电子2019年净利润预计在0.5亿-0.7亿元之间,股权稀释对利润摊薄影响有限。当前下游市场5G周期在政策驱动下逐步强化,5G在MIMO64×8技术方案下,基站与手机滤波器需求将大幅增长,艾福作为国内技术较为领先,客户进展较快的企业将继续受益行业景气周期的开启。

  (,):公司是隐性的苹果多品类合格供应商。Interposer业务将受益于20-21年SLP体系机型渗透率攀升、价值量和销量回升趋势;HDI业务受益于苹果多产品线协同创新、行业高阶产能紧俏带来的量价提升机会;多层板和覆铜板业务受益于PCB行业周期复苏拉动;显示器业务车载客户有望逐步放量。总体上我们认为公司20年多业务线有望迎来向上共振。

  (,):2019年实现营收38.80亿元,同比+17.43%,实现归母净利润4.57亿元,同比+20.13%。我们认为业绩符合预期,Q3Q4收入增速逐渐复苏主要是下游需求的改善和前期客户布局的放量、以及HDI项目的投放。Q4利润环比下降主要由于新业务HDI爬坡影响,以及年末计提费用。公司严格按照政府指导进行产能恢复,目前公司整体复工率处在较高水平,产能恢复到约80%以上、3月份将加速全面恢复。考虑公司

  Q1同比有新增产能,预计Q1业绩增长依然可期。长线来看,公司海外客户将继续放量,在HDI等领域的布局也将逐步迎来收获期。

  (,):PCB业务受益下游通信PCB设备、HDI激光镭射设备、外资高端客户订单需求提升,预计20年该业务望再迎来景气周期。

  我们建议关注如下方向:1)5G、IDC政策加码,MultilayerPCB供应商如深南电路、沪电股份、生益电子等业绩有望持续超预期。通信、IDC需求驱动叠加进口替代效应,高频高速CCL供应商如生益科技、(,)等亦充分受益;2)疫情可控条件下,2020年苹果FPC&SLP供应链趋势向上,iPhone11补单、SE2、可穿戴拉货提升上半年需求,iPadPro、5G版iPhone发布将进一步刺激景气度,鹏鼎控股、东山精密、超声电子等中短期充分受益这一趋势,且长期看在苹果体系内外扩品类提份额逻辑清晰。3)逐步跻身5G等高端市场,且下半年需求端有望温和复苏、产能储备充分、具备精细化管理基因的企业如(,)、胜宏科技、(,)等,以及管理持续改善的传统高端供应商(,);4)关注通信PCB设备需求正在回暖的设备龙头大族激光。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招商策略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国家安全至关重要。新一届中央高度重视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发展,重大会议以及演讲中多次强调网络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 部署是国家重要战略,中兴、华为断供事件,无异于一场涅槃之火,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 。信息泄露等 安全事故 频发, 网络安全环境日益复杂,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近年来 我国不断完善立法 ,坚定不移的按照“国家主导、体系筹划、自主可控、跨越发展”的方针,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方面解决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受制于人的问题, 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机制 。本文将从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及法规、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分类全景图以及网络安全发展现状等方面介绍2019 中国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行业概况。

一、 盘点中国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行业政策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金托管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