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代码就是脑力工作吗?

负责化的女性工作者是少之又少的,因为码农似乎的男性的“专利”,因为脑力的消耗、持续的出差、与甲方的斗智斗勇等,决定了更适合男性,所以如果出现女性以及长年参与的女性,成了“珍稀动物”。本次访谈的康愉子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甚至喜欢上了之美并不断探索,我们看看她眼中和经历对财务人的启示。

一、从敲代码到财务信息实施

康愉子不算是财务科班出身,刚毕业是标准的IT女,写代码打怪兽,在众多男人中非常的显眼,以及做着重复能看到未来的工作。机缘巧合,4年后她跳到到国内某知名财务软件商之后,对写代码的工作感到厌倦,非常想换一种环境,当时的leader建议她转财务信息系统项目实施。

就是这种转变,康愉子开始了跟财务有关的工作,从一点都不懂到开始去了解到有所研究,她逐渐接触到企业的财务工作者,以及企业的财务工作。

雷哥记得之前单位信息部负责项目的同事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即使单位没有财务部他们也能够按时出报表”,做程序化的数据加工而已。其实这种观点在财务系统实施顾问里也很普遍,即不需要了解财务,单纯就流程来加工数据。康愉子也是刚开始做实施顾问时,对财务完全是一无所知的,连是什么,借贷是什么含义都不理解,更别说重分类、评估、这些。

在摸爬打滚经历了两个项目之后,康愉子对财务的基本概念有些表面的了解。能把项目做完,更多仰仗的是对产品的熟悉和偶尔的小聪明,数据和流程都到位了就是成功。

当康愉子2010年单独做一个比较大的的项目时,因为涉及的模块很多,业务种类也比较复杂,在跟客户沟通时被对方财务副总鄙视:你懂财务吗?这时他才意识到,靠之前的“取巧”已经明显不够用。在这么严谨的情形下,不得不奋发图强,真正比较地去学财务知识。

因为深入,康愉子才有机会看到了财务这门商业语言独特的魅力,也开始沉迷于财务数字之美。她知道了财务估计和假设的艺术;也明白了财务虽然依托于和分录,但对业务的理解和认识才是的核心;也意识到代表财务结果的数字只是开始,财务的核心价值反馈,更认识到财务是融合在的方方面面的,所有都能通过财务找到蛛丝马迹,所有选择的结果最后都会用财务数字得以呈现。

做财务信息系统实施最大的收获是眼界的开拓,不同的业态不同的人不同的内部故事,在一个项目中能够完全的显示出来,其精彩都能够拍电视剧的。

康愉子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项目中跟一位的交流。项目开始实施时,财务总监也新上任不久,按说还没根基时不宜大动。随项目的推进,财务总监同步在公司的财务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变革,有些事做得很是艰难,作为外人康愉子都深有体会。项目临结束之前,康愉子去跟财务总监谈验收,因为项目结束了沟通也比较随意,康愉子好奇的就问他为什么不惜与业务针锋相对,甚至开玩笑地调侃“您就不怕老板有朝一日为老部下跟您翻脸?”财务总监的答复内容像刀子一样刻在康愉子的脑海里:“财务在公司里总是要有所为,不是每个月按时报税、出了报表就可以。老板想把公司做大做上市,我要做的就是让财务成为他的戒尺和屏障,而不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后来的其它项目,康愉子总忍不住拿这位财务总监去和新的财务总监对比,也在想要让项目蒙混过关的时候,记起他的坚持,尽力把项目做得更好一点。有人说,财务总监是走在悬崖边上的职业,但这同样也是在创造奇迹的职业。堂有句对联是“修行无人问,存心有天知”,或许跟我们很多工作类似,当弹性很大时,你既可以从严要求,也可以低空飘过,就看取舍了,这也就是所谓的职业精神吧。

四年前康愉子再一次换工作到了现在的公司,从乙方外部顾问转甲方内部顾问。不再是拎着电脑包跟不同的公司财务人打交道,而是聚焦到一个项目的持续优化和完善。通过流程优化、系统配置,让信息系统简化财务人员的工作,更好地帮助财务管理,这是她目前给自己的目标。

康愉子比较喜欢的是做不一样的事情,了解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以前做项目实施的时候,虽然项目很紧张很有压力,但多数时候很开心很有成就感。现在,虽然也会有新项目,但更多时候是聚焦现有系统的优化,跟外部交流的机会比较少,要想有所突破很难,正是这样才能够逼得自己深入思考系统学习争取突破。

康愉子现在的工作虽然跟财务密切,但仍然还是偏信息技术的,这也是她一直“引以为豪”的优势,比技术顾问懂业务,比财务人员懂技术,标准的复合型人才。

一般财会人对IT人士的标签是对信息敏锐讲求效率,康愉子认为了解新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目前行业热议的“大智移云”,但新技术在开始阶段需要有大量的应用案例去磨合它,盲目地当小白鼠可能会得不偿失。当我们财会人需要关注新技术,也可以挑一些小的项目体验新技术能带来的改变,但全面的应用会等新技术相对成熟。

IT人士是标准的理科逻辑化思维,康愉子认为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一项技能是写作能力,带给她很多新的机会和不一样的体验。写作是思考和表达很重要的工具,锻炼写作能力是在强迫自己多思考,多总结,也是在倒逼自己多去了解和学习新领的知识。除了在断断续续更新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也在构思一本书稿,希望能把自己的思考系统出来让更多人借鉴。

康愉子最喜欢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比较认法比努力更重要的观点,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本自我管理的书,而不是时间管理。书中的七个习惯,有向内的自我习惯养成,也有向外的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处,是提高效率非常实用的工作指南。

康愉子习惯用两个工具来进行学习和工作管理。其一是印象笔记,收藏碎片时间看到的各种信息,自己看到的公众号的文章、有意思的观点、素材等诸如此类的,并定期对收藏的内容进行分类,以后使用起来很方便。尤其是准备写篇什么文章的时候,用来提前收集相关主题的素材非常高效。另一个工具就是清单。包括日常的计划,财务,三五年规划,工作任务,书籍、电影等资源列表,这些基本上都是用清单在管理。这不用担心什么事情忘记做了,也不至于事到临头过于手忙脚乱。

根据自己的和思考,康愉子给财会人的建议是:新技术涌现对这个行业又有非常大的冲击。但是,财务还是非常有意义、有意思的,它是基础,商业、、、等很多领域,都会用到财务知识;也可以做到很专业,、税务、评估、投顾等都是可以深入钻研的子领域。财务人的职场也没有天花板,从财务转运营,转咨询,转等岗位有极大机会空间,更是有很多成为、CFO出来创业的案例。身处这个行业,一味焦虑大概没必要,如果喜欢,就提前做好规划选择一个方向坚持做到更好;如果不喜欢,不如破釜沉舟早做打算,一边焦虑一边维持现状大概是最浪费时间的吧。

雷哥认为可以用技术、专业、思想三个要素来看IT财务系统人士能力,有了技术或许会越过门槛并能撑住,但具备了财务专业知识和职业思想,才能够在这里领域里做出价值来,无疑康愉子三个要素都具备了。她对财务的发掘是出自内心真正的感兴趣,对项目的品质高于内外部客户方的要求,雷哥在这里看到了职业化精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代码的叫什么职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