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人的路好像晨曦在圣经哪里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后来,“九国大战”爆发,“所多玛”,被一场战争席卷。

战事平定后,罗得依然回到了所多玛,操起旧业,沉醉于繁华。丝毫不知,一场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

我现在要下去,察看他们所行的,果然尽像那达到我耳中的声音一样吗?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

亚伯拉罕近前来,说,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

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吗?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吗?

* What if :要是。。。会怎么样?

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

耶和华说,我若在所多玛城里见有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

亚伯拉罕又对他说,假若在那里见有四十个怎么样呢?他说,为这四十个的缘故,我也不作这事。

亚伯拉罕说,求主不要动怒,容我说。假若在那里见有三十个怎么样呢?他说,我在那里若见有三十个,我也不作这事。

亚伯拉罕说,求主不要动怒,我再说这一次,假若在那里见有十个呢?

为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

然而,就在这个所多玛城里,一个义人都未曾找见。

于是,人们还在宴乐、争斗、愤恨、算计的时候。大难来临。

为这一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

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

2、要留心我智慧的话语。

3、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

4、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

5、谋略必护卫你,聪明必保守你。

6、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

7、耶和华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

8、她的道是安乐,她的路全是平安。

9、忿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杀死痴迷人。

10、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11、智慧必入你心,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

12、人未曾加害与你,不可无故与他相争。

13、智慧必使你行世上的道,守义人的路。

14、因为他们憎恨知识,不选择敬畏耶和华。

15、野驴有草岂能叫唤,牛有料,岂能吼叫。

16、他们不依从我的劝告,藐视我的一切责备。

17、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

18、愿他用口与我亲嘴;因你的爱情比酒更美。

19、要使你的泉源蒙福,要喜悦你幼年所娶的妻。

20、我已指教你走智慧的道,引导你行正直的路。

21、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22、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心在地上存留。

23、听从我的却安然居住,得享安宁,不怕灾祸。

24、耶和华赐人智慧,知识和聪明都由他口而出。

25、义人的路好象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

26、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

27、人在喜笑中,心也忧愁。快乐至极,就生愁苦。

28、我呼叫,你们总是不听,我伸手,却没有人留意。

29、我灵愁苦,要发出言语。我心苦恼,要吐露哀情。

30、蒲草没有泥,岂能发长。芦荻没有水,岂能生发。

31、人所行的道都在耶和华眼前,他也修平人一切的路。

32、愿她的胸怀使你时时知足,她的爱情使你常常恋慕。

33、先求神的国、神的意,所有的一切就都加诸给你了。

34、耶和华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脚不陷入网罗。

35、我的劝告,你们全不理会,我的责备,你们并不接受。

36、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37、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

38、智慧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内必得聪明。

39、恶人必被自己的罪孽捉住,他必被自己的罪恶如绳索缠绕。

40、不要为嫡自诩,由于一日要发生啥子事,你不克不及懂患上。

41、袒护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蔽的事,没有不被人懂患上的。

42、坦然行路,不至碰脚。你躺下,必不惧怕;你躺卧,睡得香甜。

43、他们因自己的行径,就自食其果;因自己的计谋,就饱受其害。

44、你来,我们可以饱享爱情,直到早晨;我们可以彼此亲爱欢乐。

45、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46、因此,你们遭遇灾难,我就发笑;你们所惧怕的来到,我就嗤笑。

47、到时,你们不停呼求我,我却不回应;你们不断寻找我,却找不着。

48、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49、缺乏经验的人背道叛逆,自招丧命;愚昧的人事事满不在乎,自取灭亡。

50、我裸体出于母胎,也必裸体返回。犒赏的是耶以及华,交来的也是耶以及华。

51、你们被我责备,就该回头,我的力量就向你们涌出,我的话语你们也能知晓。

52、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存在仓里,天父尚且养活它,况且人?

53、你们所惧怕的好像风暴来到,你们的灾难好像狂风降临,苦难艰辛也要临到你们。

54、她如可爱的麀鹿,可喜的母鹿;愿她的胸怀使你时时知足,她的爱情使你常常恋慕。

55、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嘱咐你们: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

56、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

57、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上帝。

58、你们缺乏经验的人情愿缺乏经验,好讥诮的人偏好讥诮,愚昧的人恨恶知识,要到几时呢?

59、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60、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百姓诚然是草。草必枯干,花必凋残;惟有我们上帝的话,必永远立定!

61、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62、愿你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你。王带我进了内室,我们必因你欢喜快乐。我们要称赞你的爱情,胜似称赞美酒。她们爱你是理所当然的。

63、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因为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是耶和华的烈焰。

64、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感谢上帝,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65、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66、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当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的。爱是不加害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

2、要留心我智慧的话语。

3、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

4、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

5、谋略必护卫你,聪明必保守你。

6、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

7、耶和华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

8、她的道是安乐,她的路全是平安。

9、忿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杀死痴迷人。

11、智慧必入你心,你的灵要以知识为美。

12、人未曾加害与你,不可无故与他相争。

13、智慧必使你行世上的道,守义人的路。

14、因为他们憎恨知识,不选择敬畏耶和华。

15、野驴有草岂能叫唤,牛有料,岂能吼叫。

16、他们不依从我的劝告,藐视我的一切责备。

17、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

18、愿他用口与我亲嘴;因你的爱情比酒更美。

19、要使你的泉源蒙福,要喜悦你幼年所娶的妻。

20、我已指教你走智慧的道,引导你行正直的路。

21、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

22、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心在地上存留。

23、听从我的却安然居住,得享安宁,不怕灾祸。

24、耶和华赐人智慧,知识和聪明都由他口而出。

25、义人的路好象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

26、不要自以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华,远离恶事。

27、人在喜笑中,心也忧愁。

28、我呼叫,你们总是不听,我伸手,却没有人留意。

29、我灵愁苦,要发出言语。

我心苦恼,要吐露哀情。

30、蒲草没有泥,岂能发长。

芦荻没有水,岂能生发。

31、人所行的道都在耶和华眼前,他也修平人一切的路。

32、愿她的胸怀使你时时知足,她的爱情使你常常恋慕。

33、先求神的国、神的意,所有的一切就都加诸给你了。

34、耶和华是你所倚靠的,他必保守你的脚不陷入网罗。

35、我的劝告,你们全不理会,我的责备,你们并不接受。

36、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

37、耶和华所爱的,他必责备,正如父亲责备所喜爱的儿子。

38、智慧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内必得聪明。

39、恶人必被自己的罪孽捉住,他必被自己的罪恶如绳索缠绕。

40、不要为嫡自诩,由于一日要发生啥子事,你不克不及懂患上。

41、袒护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蔽的事,没有不被人懂患上的。

42、坦然行路,不至碰脚。

你躺下,必不惧怕;你躺卧,睡得香甜。

43、他们因自己的行径,就自食其果;因自己的计谋,就饱受其害。

44、你来,我们可以饱享爱情,直到早晨;我们可以彼此亲爱欢乐。

45、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46、因此,你们遭遇灾难,我就发笑;你们所惧怕的来到,我就嗤笑。

47、到时,你们不停呼求我,我却不回应;你们不断寻找我,却找不着。

48、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49、缺乏经验的人背道叛逆,自招丧命;愚昧的人事事满不在乎,自取灭亡。

50、我裸体出于母胎,也必裸体返回。

犒赏的是耶以及华,交来的也是耶以及华。

51、你们被我责备,就该回头,我的力量就向你们涌出,我的话语你们也能知晓。

52、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存在仓里,天父尚且养活它,况且人? 53、你们所惧怕的好像风暴来到,你们的灾难好像狂风降临,苦难艰辛也要临到你们。

54、她如可爱的麀鹿,可喜的母鹿;愿她的胸怀使你时时知足,她的爱情使你常常恋慕。

55、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嘱咐你们: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

56、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

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

57、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在地上。

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上帝。

58、你们缺乏经验的人情愿缺乏经验,好讥诮的人偏好讥诮,愚昧的人恨恶知识,要到几时呢? 59、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

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60、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百姓诚然是草。

草必枯干,花必凋残;惟有我们上帝的话,必永远立定! 61、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62、愿你吸引我,我们就快跑跟随你。

王带我进了内室,我们必因你欢喜快乐。

我们要称赞你的爱情,胜似称赞美酒。

她们爱你是理所当然的。

63、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

因为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是耶和华的烈焰。

64、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

感谢上帝,使我们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胜。

65、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66、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当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像那不可奸淫,不可...

《圣经》金句选读 上帝的话——圣经中的格言及教训(选录) 处世:箴11:12“藐视邻舍的,毫无智慧,明哲人却静默不言.” 太7:12“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彼前 3:16“存着无亏的良心,叫你们在何事上被毁谤,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诬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自觉羞愧。

” 饶恕:太6:14,15“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 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罗12:20,21“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 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 弗4:26,27“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 忠心:路16:10“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

” 启2:10“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 言语:箴25:15“柔和的舌头(指言语)能折断骨头。

” 箴10:19“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 雅3:2“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箴 25:11“一句话说得合意,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 太7:l,2“你们不要论断人(指背后批评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 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 多2:8“言语纯全,无可指责,叫那反对的人,既无处可说我们的不是,便自 觉羞愧。

” 诚实:箴12:19“口吐真言,永远坚立;舌说谎话,只存片时。

” 诗34:12,13“有何人喜好存活,爱慕长寿,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 嘴唇不说诡诈的话.” 谦虚:腓2:3“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 箴11:2“骄傲来,羞耻也来。

” 16:18“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老练:提前4:12,15“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 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

这些事你要殷勤去作,并要在此专心,使众人看出 你的长进来。

” 罗5:3-5“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

” 勤劳:箴6:6“懒惰人哪,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智慧。

” 箴13:4“懒惰人羡慕,却无所得,殷勤人必得丰裕。

” 西4:5“你们要爱惜光阴,用智慧与外人交往.” 仁爱:林前13:4-8“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 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 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喜乐:箴17:22“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 罗5:3,4“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

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 老练生盼望;” 徒2:28“你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叫我因见你的面,得着满足的快乐。

” 平安:约14:27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

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

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 赛26:3“坚心倚赖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

” 祷告:腓4:6,7“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

” 忍耐:箴29:11“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

” 太24:13“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 罗12:12“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

” 合一:传4:12“有人攻胜孤身一人,若有二人便能敌档他,三股合成的绳子,不容易折断。

” 弗 4:2,3,15“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

” 温柔:箴15:1“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 太5:5“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 重生:加5:22-24“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

……凡属基督耶稣的人,是已经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同钉在十字架上了。

” 彼后 1:4“他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 的败坏,就得与上帝的性情有分。

” 清心:太 5:28“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 她犯奸淫了。

” 太5: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

” 诗51:9,10“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涂抹我一切的罪孽。

上帝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 诗 119: 9“少年(指青年)人用什么洁净他的行为呢?是要遵行祢的话.” 彼后3:13,14“但我们照他的应许,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

……你们 既盼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

” 省查:加 6:4“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

” 耶哀3:40“我们当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再归向耶和华。

” 腓2:5,15“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上帝无暇疵的儿女。

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

” 贪心:提前6:9,10“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 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

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

圣经里的经典句子300字数

感谢主永远不变的恩典!【耶和华的全知与眷顾】圣经诗篇(大卫的诗)1、耶和华啊,你已经鉴察我、认识我。

2、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

3、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4、耶和华啊,我舌头上的话,你没有一句不知道的。

5、你在我前后环绕我,按手在我身上。

6、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7、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8、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里;我若在阴间下榻,你也在那里。

9、我若展开清晨的翅膀,飞到海极居住。

10、就是在那里,你的手必引导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11、我若说,"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围的亮光必成为黑夜”,12、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见,黑夜却如白昼发亮。

黑暗和光明,在你看到是一样。

13、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

我在母腹中,你以覆庇我。

14、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

15、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

16、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

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 -约翰福音 14:6 耶稣又对众人说:“我是世界的光。

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 -约翰福音 8:12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 -约翰福音 6:35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约翰福音 3:3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1,来13:5 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

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

2,太6:25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

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太6:26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

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太6:27 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太6:28 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

太6:29 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太6:30 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太6:31 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太6:32 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

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

太6:33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

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太6:34 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

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

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3,提前6:7 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

提前6:8 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提前6:9 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

提前6:10 贪财是万恶之根。

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4.加5:26 不要贪图虚名,彼此惹气,互相嫉妒。

圣经里经典励志的一句话

听从我,日日在我门口仰望,在我门框旁边等候的,那人便为有福。

因为寻得我的,就寻得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

得罪我的,却害了自己的性命。

恨恶我的,都喜爱死亡(箴8:34-36)。

这里说的“我”是指耶稣。

智慧在街市上呼喊,在宽阔处发声。

在热闹街头喊叫,在城门口,在城中发出言语。

说你们愚昧人喜爱愚昧,亵慢人喜欢亵慢,愚顽人恨恶知识,要到几时呢?你们当因我的责备回转。

我要将我的灵浇灌你们,将我的话指示你们(箴1:20-23)。

这里说的“智慧”和箴言书说的“智慧”是指耶稣。

【路廿三1】「众人都起来,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

【路廿三2】「就告祂说:『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凯撒,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

【路廿三3】「彼拉多问耶稣说:『祢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

【路廿三4】「彼拉多对祭司长和众人说:『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

【路廿三5】「但他们越发极力地说:『祂煽惑百姓,在犹太遍地传道,从加利利起,直到这里了。』」

  • 「彼拉多」(1节)是主后26-36年罗马帝国派驻犹太行省的「犹太巡抚」(三1),他的驻地是凯撒利亚,逾越节期间才移防耶路撒冷,以备发生骚动事件。根据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的描绘,彼拉多个性倔强、冷酷无情,从不愿意屈尊俯就犹太人,所以与本地人的关系紧张。当时犹太人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被赋予有限的自治权力,除了对于擅闯圣殿内院的外邦人,公会并无判处死刑的权柄(约十八31),所以必须「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1节),让他按罗马帝国的法律判耶稣死刑。
  • 犹太公会因主耶稣自称「神的儿子」而定祂死罪(二十二70-71),但罗马帝国并不过问犹太人的宗教纷争(徒十八15),所以公会并不能用宗教罪名向彼拉多控告耶稣(二十二70-71),只能用政治罪名来诬陷祂:「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凯撒,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2节),前者是捏造、后者是扭曲。
  • 彼拉多问耶稣:「祢是犹太人的王吗」(3节),但主耶稣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你说的是」(3节),让彼拉多自己去判断。因为主耶稣并非彼拉多所说的那种王,祂的国度并不是属这世界的政治国度(约十八36)。
  • 若是主耶稣自命为地上的王,就是与罗马政权对抗,但彼拉多已经明白主耶稣的国「不属这世界」(约十八36),因此他第一次宣告主耶稣无罪:「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4节)。但这个判决却无法让犹太领袖们满意。

【路廿三6】「彼拉多一听见,就问:『这人是加利利人吗?』」

【路廿三7】「既晓得耶稣属希律所管,就把祂送到希律那里去。那时希律正在耶路撒冷。」

【路廿三8】「希律看见耶稣,就很欢喜;因为听见过祂的事,久已想要见祂,并且指望看祂行一件神迹,」

【路廿三9】「于是问祂许多的话,耶稣却一言不答。」

【路廿三10】「祭司长和文士都站着,极力地告祂。」

【路廿三11】「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视耶稣,戏弄祂,给祂穿上华丽衣服,把祂送回彼拉多那里去。」

【路廿三12】「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

  • 彼拉多知道与犹太宗教有关的案件很容易闹出乱子,难以向罗马皇帝交账。所以,他一听说「这人是加利利人」(6节),就赶快把案件移交给「加利利分封的王」(三1)希律·安提帕;表面上是尊重希律的权柄,实际上是想摆脱烫手山芋。
  • 「既晓得耶稣属希律所管」(7节),指耶稣是加利利人,并不属于彼拉多担任巡抚的犹大行省希律·安提帕的首都是拿撒勒附近的赛福里斯,他可能也来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所以「那时希律正在耶路撒冷」(7节)。
  • 「希律看见耶稣,就很欢喜」(8节),证明从前吓唬耶稣说「希律想要杀祢」(十三31)的法利赛人是在撒谎。希律·安提帕从来都没有见过耶稣,但早就想见祂了(8节;九7-9)。他实际上对真理毫无兴趣,只是抱着娱乐的心态、「指望看祂行一件神迹」(8节)。人若对真理毫无兴趣,主耶稣也不会用神迹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十一29)。所以祂「一言不答」(9节),任凭希律和他的兵丁「藐视、戏弄」(11节),这就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的预言:「祂被欺压,在受苦的时候却不开口」(赛五十三7)。主耶稣完全放弃了为自己辩护的权利,因为祂不是活在自己里面,而是单单注视神在一切背后的管理,因此坦然地接受一切环境。
  • 「祭司长和文士都站着,极力地告祂。」(10节),犹太宗教领袖竟然和以东人的后裔希律·安提帕走到了一起。过去,为了埋葬那位应许之子(加四23)以撒,雅各和以扫走到了一起(创三十五29);现在为了埋葬这位应许之子(加三16)耶稣,雅各的子孙和以扫的子孙又走到了一起。
  • 「给祂穿上华丽衣服」(11节),可能是用废弃的长袍把耶稣装扮成王,用来讽刺和羞辱祂。主耶稣在希律面前的沉默,使希律和手下以为祂只是个无力自辩的软弱者。
  • 「把祂送回彼拉多那里去」(11节),表示希律看不出耶稣有什么罪,就顺水推舟地送回去,表面上是尊重彼拉多的权柄,实际上是想从麻烦里脱身。
  • 「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12节),可能因为彼拉多曾经杀害加利利人(十三1),侵犯了希律的权柄。
  • 「在那一天就成了朋友」(12节),指彼拉多和希律礼貌客气、有来有往,都想请对方来做决定,好像一对互相谦让、彼此尊重的好朋友。这就应验了诗篇的预言:「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一同商议,要敌挡耶和华并祂的受膏者」(诗二2;徒四26-28)。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为了反对基督而结为兄弟(10节),彼拉多和希律为了推卸责任也成了朋友(12节)。但希奇的是,恶人可以因为反对基督而成为朋友,信徒却常常为了拥护基督而彼此争战;恶人可以为了作恶而联合,信徒却常常因为行善而分裂。

【路廿三13】「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

【路廿三14】「就对他们说:『你们解这人到我这里,说祂是诱惑百姓的。看哪,我也曾将你们告祂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祂,并没有查出祂什么罪来;」

【路廿三15】「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祂送回来。可见祂没有做什么该死的事。」

【路廿三16】「故此,我要责打祂,把祂释放了。』」

【路廿三17】「每逢这节期,巡抚必须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有古卷加本节)」

【路廿三18】「众人却一齐喊着说:『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

【路廿三19】「这巴拉巴是因在城里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

【路廿三20】「彼拉多愿意释放耶稣,就又劝解他们。」

【路廿三21】「无奈他们喊着说:『钉祂十字架!钉祂十字架!』」

  • 「我也曾将你们告祂的事,在你们面前审问祂,并没有查出祂什么罪来」(14节),这是彼拉多第二次宣告耶稣无罪。
  • 「就是希律也是如此」(15节),表示连熟悉犹太律法和风俗的希律,也查不出耶稣的罪。
  • 「我要责打祂」(16节),并不是表示耶稣有罪,而是为了给犹太领袖们出气,好达成妥协。一个人若是在原则上妥协,就已经失败了;因为妥协并不能达成目的,反而使犹太领袖们得寸进尺、绝不让步。
  • 「除掉这个人!释放巴拉巴给我们」(18节),众人宁要罪人巴拉巴,不要义人耶稣,这恰好印证了救赎的基本法则:「义的代替不义的」(彼前三18)。
  • 「巴拉巴」可能是奋锐党的首领,曾经在叛乱中杀人(19节)。「巴拉巴」是一个真正的叛乱分子,主耶稣却不是;「巴拉巴」是一个假的弥赛亚,主耶稣却是真的。但犹太领袖们却「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反求着释放一个凶手」(徒三14)。
  • 众人喊着「钉祂十字架!钉祂十字架」(21节),这就应验了主耶稣对自己的预言(太二十19;二十六2)、「为我们受了咒诅」(加三13;申二十一23;民二十一8-9)。钉十字架是当时罗马帝国最残酷的死刑,只适用于杀人、叛乱等重罪犯人,而罗马公民按法律规定是不可判处此极刑的。这些「众人」(18节)竟然对自己的同胞如此残酷,可见他们对主耶稣恨之入骨。
  • 这些要杀耶稣的「众人」,是「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13节),也就是犹太领袖和他们的支持者,其中不一定包括那些欢迎主耶稣进城、喜欢听祂讲道的百姓(27节)。

【路廿三22】「彼拉多第三次对他们说:『为什么呢?这人做了什么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祂什么该死的罪来。所以我要责打祂,把祂释放了。』」

【路廿三23】「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求他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的声音就得了胜。」

【路廿三24】「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

【路廿三25】「把他们所求的那作乱杀人、下在监里的释放了,把耶稣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

  • 「这人做了什么恶事呢?我并没有查出祂什么该死的罪来」(22节),这是彼拉多第三次宣告耶稣无罪。
  • 「他们大声催逼彼拉多」(23节),表明这群人很有影响力。彼拉多曾经两次引起重大抗议事件(十三1),积累了不少民怨,所以他们威胁要举报他:「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凯撒的忠臣」(约十九12)。
  • 彼拉多并不想处死耶稣,但众人的声音却「得了胜」(23节)。他的最终选择就像今天的许多政客和公众人物,为了「要叫众人喜悦」(可十五15),只好牺牲真理原则;但又想在良心上撇清自己(太二十七24),结果就活在自欺欺人里面。
  • 「彼拉多这才照他们所求的定案」(24节),作出奖恶罚善的判决。这个判决既不是根据罗马法律,也不是根据圣经真理,而是根据人民的意愿。「任凭他们的意思行」(25节),也就是顺应民意的呼声,「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23节)。罪人的本性,就是人人都自以为「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5),所以地上的政治天然就有一个困境:独裁者可以为所欲为,民主却让人人都有机会作恶;皇帝想当昏君,固然谁也拦不住,百姓想要做暴民,更是没人劝得了。

【路廿三26】「带耶稣去的时候,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从乡下来;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

【路廿三27】「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内中有好些妇女;妇女们为祂号咷痛哭。」

【路廿三28】「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

【路廿三29】「因为日子要到,人必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

【路廿三30】「那时,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

【路廿三31】「『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

  • 十字架本来应该由囚犯本人背负,但主耶稣经过了鞭打(可十五15),此刻已经体力不支,所以在半道上背不动了。
  • 「古利奈人西门」(26节),是一位来自北非的犹太人。「古利奈」就是北非的利比亚,「西门」是个犹太名字。他可能大老远地来到耶路撒冷守逾越节,为的是实现平生的夙愿,却被罗马士兵抓住、强迫去背负一个死刑犯的十字架。这件非常耻辱的飞来横祸,最终却使他得着了一位救主。西门全家可能都因他被勉强背着十字架「跟随耶稣」(26节)而最终蒙恩得救(罗十六13;可十五21)。
  • 「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27节),表明当时有许多犹太人同情耶稣、或者信从耶稣,那些大声催逼彼拉多处死耶稣的人(23节),只是犹太公会及其支持者。
  • 主耶稣在前往受死的路上,所顾念的不是自己的遭遇,而是耶路撒冷的结局;所盼望的不是百姓的同情,而是百姓的悔改。所以耶稣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28节),因为耶路撒冷被毁的命运已经不能改变了,百姓若不悔改,也将要遭受可怕的灾难。
  • 古时犹太妇女若是不能生育,会被认为是不幸。但到了耶路撒冷被毁的那一天,孩子们将要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倒不如没有家庭来得好。所以说:「不生育的,和未曾怀胎的,未曾乳养婴孩的,有福了」(29节)。
  • 「人要向大山说:倒在我们身上!向小山说:遮盖我们」(30节),这是引用何十8,指人们将因无法忍受持续不断的痛苦,宁愿死于倾刻之间,以求解脱(启六16)。
  • 「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31节),这句话可能是一句谚语。「有汁水的树」本来不该被烧,现在却被烧了,「枯干的树」原来就该被烧,结局就更糟糕。同样,无罪的义人现在都要受苦,那么有罪之人将来又会有什么结局呢?

【路廿三32】「又有两个犯人,和耶稣一同带来处死。」

【路廿三33】「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路廿三34】「当下耶稣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兵丁就拈阄分祂的衣服。」

  • 「两个犯人」(32节),可能是与巴拉巴一同作乱的两个强盗(太二十七38;可十五7、27)。
  • 「髑髅地」(33节)原文的意思是「头盖骨」,可能因为这个小山丘的形状像人的头盖骨。希伯来文是「各各他」(太二十七33;可十五22;约十九17),英文名「加略 Cavalry」是从拉丁文转译而来的。现在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在希律时期位于耶路撒冷城墙外面,很可能就是各各他的原址。
  • 「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这就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的预言:「祂被列在罪犯之中」(二十二27;赛五十三12)。
  • 「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34节),这就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的预言:「祂却担当多人的罪,又为罪犯代求」(赛五十三12)。因为主耶稣上十字架,就是为了这些钉死祂的人。十字架是罪人的刑罚,也是神赦免人的方法。从历史上看,是犹太人和罗马人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从实际上说,也是你和我把基督钉在十字架上。因为主耶稣基督是为所有人的罪上十字架,使凡接受祂为救主的人,罪就能在十字架上得以了结。这样,十字架不再是罪人的尽头,而是成了赦免之恩的源泉。凡是带着忧伤悔改的心前来的人,他们在十字架面前所听到的是:「父啊!赦免他们」!
  • 「兵丁就拈阄分祂的衣服」(34节),这就应验了大卫的预言:「他们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诗二十二18)。因为按罗马的惯例,被处死之人的随身财物都归给行刑者。

【路廿三35】「百姓站在那里观看。官府也嗤笑祂,说:『祂救了别人;祂若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

【路廿三36】「兵丁也戏弄祂,上前拿醋送给祂喝,」

【路廿三37】「说:『祢若是犹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吧!』」

【路廿三38】「在耶稣以上有一个牌子(有古卷加:用希腊、罗马、希伯来的文字)写着:『这是犹太人的王。』」

  • 「官府也嗤笑祂」(35节),这就应验了大卫的预言:「凡看见我的都嗤笑我;他们撇嘴摇头,说:他把自己交托耶和华,耶和华可以救他吧!耶和华既喜悦他,可以搭救他吧」(诗二十二7-8)。
  • 「祂若是基督,神所拣选的,可以救自己吧」(35节),这话表明他们既不认识「基督」(二十二70),也不认识「神的儿子」(二十二70)。因为基督道成肉身,不是为了救自己,而是「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1);主耶稣不肯从十字架上下来,正是要「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一4)。
  • 「兵丁也戏弄祂,上前拿醋送给祂喝」(36节),这就应验了大卫的预言:「我渴了,他们拿醋给我喝」(诗六十九21)。「醋」就是发酸的酒,有麻醉作用,但主耶稣「尝了,就不肯喝」(太二十七34),因为祂要承担世人之罪当受的刑罚,一直到死。
  • 十字架就是「舍己」(九23),主耶稣上十字架是为了救别人,而不是「救自己」(37节)。「死是在我们身上发动,生却在你们身上发动」(林后四12)。
  • 「在耶稣以上有一个牌子」(38节),这就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的预言:「政权必担在祂的肩头上」(赛九6)。
  • 「这是犹太人的王」(38节),这个牌子是用希伯来、罗马和希腊三种文字写成的(约十九20),罗马帝国境内所有的人都能看懂。彼拉多故意用这个牌子宣布耶稣的身分是「犹太人的王」,目的是报复那些催逼他的犹太领袖(约十九21-22),但却成了向世人公开的见证:主耶稣就是「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太二2)——神国之王的登基仪式,竟然是在十字架上完成的!

【路廿三39】「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笑祂,说:『祢不是基督吗?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

【路廿三40】「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吗?」

【路廿三41】「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做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做过一件不好的事。』」

【路廿三42】「就说:『耶稣啊,祢得国降临的时候,求祢记念我!』」

【路廿三43】「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 「讥笑」(39节)原文在本书中只出现过三次,另外两处被译为「辱骂」(二十二65)、「亵渎」(十二10),这是一个双关语。看守耶稣的人敢于百般「辱骂」神的儿子,同钉十字架的罪犯敢于「讥笑」基督,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在「亵渎圣灵」(十二10)。这是众人第三次怂恿主耶稣「救自己」(35、37、39节),口气与试探主的撒但一模一样(四3、9)。
  • 「那一个」(40节)罪犯可能起初也曾讥诮耶稣(太二十七44;可十五32),后来却被圣灵光照、认罪悔改了(40-42节)。
  • 「乐园」(43节),指义人的灵魂暂时安息的地方(林后十二1-4),他们将在那里等候复活。
  • 「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43节),这句话表明:
    1. 这位罪犯之所以能得救,是因为主耶稣没有「救自己」。
    2. 「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十九10),因此,归向耶稣,永远都不会迟。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即使是最没有指望的人,也能找到这位救主。
    3. 得救只在乎悔改相信,求告主名(罗十9-13),不在乎人的品德行为。
    4. 得救的信徒离世后,将会与基督同在(腓一23)。
    5. 行善不是得救的条件、而是得救的结果(弗二9),因为这个强盗已经没有机会行善了。
    6. 受洗不是得救的条件、而是得救的标志(可十六16),因为这个强盗已经没有机会受洗了。

【路廿三44】「那时约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

【路廿三45】「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

【路廿三46】「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祢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

【路廿三47】「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神,说:『这真是个义人!』」

【路廿三48】「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回去了。」

【路廿三49】「还有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和从加利利跟着祂来的妇女们,都远远的站着看这些事。」

  • 「午正」(44节),原文是「第六小时」,指中午十二点。
  • 「申初」(44节),原文是「第九小时」,指下午三点。
  • 主耶稣是在「巳初」(可十五25)、即上午九点被钉十字架,到申初一共经过了六个小时。前三个小时受尽人的讥诮,后三个小时「遍地都黑暗了」(44节)。但这并非日食,因为逾越节是月圆之时,不可能发生日食。这是一个超自然的现象(摩五18),正如主耶稣对捉拿祂的人所说的:「现在却是你们的时候,黑暗掌权了」(二十二53)。
  • 「殿里的幔子」(45节),指隔开圣所与至圣所的幔子(出二十六33),使人不能直接来到施恩宝座前,只有大祭司才能在每年的赎罪日进入至胜所、替众人赎罪。
  • 「从当中裂为两半」(45节),表明这是神的作为,象征主耶稣「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祂的身体」(来十20),使我们「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来十19) ,「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6)。
  • 一般人被钉十字架,会在痛苦几天之后,精疲力竭、无声无息地断气。但主耶稣却在当天就断气了,而且死前能「大声喊着」(46节)说话,与常人完全不同。
  • 「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祢手里」(46节),这是引自诗三十一5,也是许多犹太母亲都会教导孩子的睡前祷告。主耶稣的死并非自然原因,而是祂自动把灵魂交付给父神,就像婴孩安睡在父亲的膀臂里。正如祂自己所宣告的:「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约十17-18)。
  • 主耶稣断气之后,十字架的大能就展开了。正如祂自己所宣告的:「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十二32)。
    1. 「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神」(47节)。他看惯了十字架上一般人断气时的情形,现在见到耶稣独一无二的断气方式,所以认定祂必非常人。在主耶稣的死里,这百夫长看见了神的工作,所以他和希律(15节)、彼拉多(14节)、同钉的强盗(41节)一样,都承认耶稣「真是个义人」(47节)。
    2. 「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着胸回去了」(48节),他们中间可能既有同情耶稣的、也有反对耶稣的(徒二23),现在却「都捶着胸」,内心一定非常复杂、反复思想,以致在五旬节彼得的讲道之后,许多人都「觉得扎心」(徒二37),于是「门徒约添了三千人」(徒二41)。
  • 「从加利利跟着祂来的妇女们」(49节),包括主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约十九25),她的姊妹(约十九25)、雅各和约翰的母亲「撒罗米」(约十九25;可十五40),「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约十九25),「抹大拉的马利亚」(约十九25)。

上图:百夫长是罗马军团中最重要的职业军官,平时负责训练,战时负责指挥。普通百夫长相当于今日的中尉,领导一个百人队,首席百夫长则相当于今日的上校。要想成为百夫长,必须获得数位重要人物的推荐信,年满30岁,具备读写能力,所以百夫长都具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和丰富的经验,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连这样见多识广的百夫长都觉得主耶稣的死非常特别。百夫长的铠甲是银色的,短剑置于身体左侧而不是右侧,身体右侧可能放置匕首,腿上有护胫,他们执盾,穿旧式的锁子甲,在胸前或者其他显著位置佩戴奖章。百夫长最显著的标志是头顶上的马毛或羽毛装饰,与普通士兵不同,他们的饰板是横排而不是纵列。因为百夫长并身先士卒,而且服饰不同,所以百夫长在战斗中的伤亡率比普通士兵高得多。

【路廿三50】「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

【路廿三51】「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神国的人。」

【路廿三52】「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

【路廿三53】「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

  • 「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约十九38),他「是个议士」(50节),也就是犹太公会的成员。
  • 「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51节),表明犹太公会急急忙忙开会审讯耶稣时(二十二66),约瑟并不在场,因为当时的表决结果是全场一致同意(二十二71;可十四64)。
  • 「亚利马太」(51节)是以法莲山地的一个小镇,位于耶路撒冷西北约三十公里。
  • 按照罗马人的惯例,被钉死的罪犯通常都是被丢进公墓里,但约瑟却「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52节)。约瑟是「素常盼望神国的人」(51节),他原来是「暗暗地作门徒」,但在主耶稣上了十字架之后,却和尼哥德慕一样,勇敢地公开了自己的身分(约十九38-39)。他不但勇敢地埋葬了耶稣的身体,也勇敢地埋葬了过去的自己,从犹太教里分别出来。
  • 主耶稣的身体被约瑟从十字架上「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53节),正如祂出生的时候,也被另一位约瑟从马利亚身边取过来,「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二7)。我们的救主就是这样,一生「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
  • 「石头凿成的坟墓」,是约瑟所预备的家族坟墓,里面有不止一个墓室,可以安放许多尸体。但入口只有一个,外面有一个凹槽,可以滚过一块大石头挡在墓口。
  • 「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53节),说明这个坟墓是新的,还没有被使用过,所以复活的只能是主耶稣,不可能是别人。
  • 四卷福音书都详细地描述了耶稣被安葬的过程,以证实祂确实是死了。约瑟是一个财主(太二十七57),主耶稣被葬在财主的坟墓里,这就应验了先知以赛亚的预言:「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赛五十三9)。

【路廿三54】「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

【路廿三55】「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跟在后面,看见了坟墓和祂的身体怎样安放。」

【路廿三56】「她们就回去,预备了香料香膏。她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

  • 「预备日」(54节),指安息日的前一天。因为犹太人在安息日不能随意行动和工作,所以必须在前一天作必要的预备。在犹太教的传统中,「安息日」(54节)是从星期五晚上日落时开始,到星期六晚上出现两颗星星以后结束。
  • 「那些从加利利和耶稣同来的妇女」(55节),都是一些软弱普通、被人轻看的姊妹,但她们却默默地跟随主、忠心地服事主(八2-3)。当众门徒弃主而逃(可十四50)的时候,她们却一直跟随主到十字架下,跟随主直到坟墓,见证了基督的死,也见证了基督的复活,这是何等的荣耀!
  • 「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约十九40),尸体必须用「香料香膏」(56节)包裹,但在安息日受到许多禁令的限制(《密西拿 Mishnah》Shabbat 23:4-5)。从「申初」(44节)到日落安息日开始,大约只有三个小时,可以使用的时间并不多。此时尼哥德慕带来「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约十九39),这些妇女可能先简单地「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约十九40),然后回去预备,等过了安息日再为耶稣举行正式的葬礼。
  • 「她们在安息日,便遵着诫命安息了」(56节),因为逾越节之后就是「安息日」(利二十三11)、除酵节的头一日「当有圣会」(出十二16)。但这些妇女所不知道的是,这是一个真正的安息,「因为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林前五7);主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一29),所以「安息日」所预表的安息将成为事实。「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六5),这个安息日一过,就是复活的黎明(二十四1)!

上图:耶稣的最后一周:1、逾越节前六天,耶稣从伯大尼骑驴进入耶路撒冷,群众拿着棕树枝迎接祂(太二十一1-9,可十一1-10,路十九28-44,约十二12-19);2、耶稣在耶路撒冷的前四、五天,每天早上到圣殿教训人,晚上出城在橄榄山住宿(太二十一10-二十六13,可十一11-十四9,路十九45-二十二2,约十二20-十三38);3、逾越节前一晚,耶稣和门徒在城内吃逾越节的筳席,设立圣餐,然后去橄榄山上的客西马尼园祷告(太 二十六17-46,可十四12-42,路二十二7-46,约十四1-十七26);4、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捉拿,先带到大祭司的岳父亚那的住处审问,再押去大祭司该亚法处受审。彼得在屋外等候时三次不认主(太二十六47-75,可十四43-72,路二十二47-65,约十八1-27);5、第二天,耶稣被带到七十二人公会受审定罪(太二十七1,可十五1,路二十二66-71);6、犹太人把耶稣带给巡抚彼拉多审问,彼拉多因耶稣是加利利人,就推给希律王安提帕去审理(太二十七2-14,可十五2-5,路二十三1-7,约十八29-38);7、希律王查不出耶稣有罪,就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里(路二十三7-11,二十三15);8、耶稣被鞭打后,背着十字架走到各各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古利奈人西门在半途为耶稣背十字架(太二十七32,可十五21-38,路二十三26-49,约十九17-37)。

读经有感:声大就赢?(23节)

  尽管彼拉多经验丰富而且熟悉律法,但在面对群众异口同声极力对耶稣诱惑国民、煽惑百姓的控告时,却只能一方面公然宣布耶稣无罪,应当予以释放,一方面又昧着良心,把祂送到十字架去钉死。显然,人今生都活在生命堕落败坏无从逆转、境遇错综复杂无从着手的死胡同里,不论对别人或对自己,都深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只能坐以待毙,一筹莫展——除了造物主所设耶稣必须道成肉身、十架代罪的救恩之门以外!

  1. 为何耶稣在某些情况下对人只以「你说的是」或「一言不答」作回应?究竟这对我在为主而活、为主宣教、为主受苦等事上有什么具体有力的提示?(1-17节)
  2. 究竟彼拉多如何在有意无意中增添了耶稣十架代死救人过程中的疼痛和苦楚?是否今天信徒倒应该都竭尽所能在言行上增添复活之主心中的喜乐和满足?(18-26节)
  3. 耶稣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对怎样对人、就什么话题,不厌其烦地启示至为重要的真理?(26-31节)
  4. 在罪恶苦难的大染缸中,我怎能从十架上的耶稣得着觉悟性的启示?(39-43节)
  5. 全章中究竟耶稣在不到一足天的受难过程中具体帮助过哪些人?目的和价值何在?
  6. 全章中究竟有哪几些话语或情节对自己的处境或生命发出从主而来的亮光和指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的要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